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_第1頁
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_第2頁
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_第3頁
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_第4頁
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筆落千巖動,墨舞氣韻生

自從宗炳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畫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之后,本來純屬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便一躍而成為中國文人澄懷觀道的玄妙載體。由此也就形成了山水畫的不同門派和風格,以及門派之下的各種套路和模式。其實,山水畫之妙,是妙在畫家能從不同的角度將心融于自然,能讓手中筆墨飽含情感,體悟人生,進而升華為哲思妙理的過程。吉林省白山市美協(xié)主席方永平先生,就是一位深諳此理的優(yōu)秀畫家之一。

方永平是畫過千山萬水的畫家,他的腳印,從皇城根到邊陲荒原,但他的根脈卻與長白山的博大渾厚息息相關。在他的心目中,長白山是神山,松花江、鴨綠江是圣水。億萬年來,這片山水雄渾圓融,自成體系,根本無須任何概念的束縛,只要將心融入其中,這里的每一棵草,每一塊石,每一縷清風,都有著遠古先民奇妙的故事。這些宛如黑土地般深厚的地域文化積淀,就宛如長白山秋冬的飛雪、春夏的草木,時刻都在觸發(fā)著他的藝術靈感。因此,他的筆墨無須套路,也從不炫技,一切都如自然的萌動,隨著情之所向而撥動人心。

這,就是方永平山水畫的立意特色:不重復古人,不照搬教條,我畫我心,天人合一。因此,讀他的畫,能夠在回看遠古蒼茫的同時,不由自主地瞭望未來。

在具體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他的構思以當代藝術家的獨特思維為切入點,以真情實感為筆墨基礎,著力打破千年以來遍布于山水畫領域中那些亙古不變的認知。無論是山勢還是流云,不管是飛瀑還是草木,突出的都是沉重郁勃的天地之氣,舍棄的恰恰是書齋文人那點小小的情調(diào)。他截取的意象,不是半山亭閣,也不是斷碑殘陽,更不是詩人贈別的芳草古渡,而是東倒西歪的山間茅屋,自由開落的閑草野花。這不僅是繪畫元素的選擇,還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對原始山民、原生態(tài)地域文化的一種高度確定。即使落款為《青山霽后云猶在》這樣富有古詩情調(diào)的作品,他采取的也不是舒緩的抒情筆調(diào),而是用老辣恣意的枯筆焦墨,以飽滿的情感,旋轉(zhuǎn)奔騰的形態(tài),極具表現(xiàn)意味地將雨后深山云海的原生態(tài)韻律淋漓盡致地傳遞給我們,這種集油畫的質(zhì)感、木刻的樸厚和水墨的靈動于一體的效果,在當今畫壇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面對這樣的作品,僅僅用技法是解釋不了的。方永平是在用筆墨告訴世人:真正對山水的本質(zhì)有著銘心感悟的是生活在這片山水之間的人,而那些所謂尋覓詩和遠方的匆促過客,只是畫壇上一個個淺薄的影子,根本無法與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相提并論。

就是這樣,大量年來,方永平始終堅守著山里人觀天察地的獨特方式。不管其筆墨如何變幻多姿,都在深情地訴說著大山深處飄蕩著的遠古神韻,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長篇小說,每一筆每一墨都有著動人的故事。

所以我說,他首先是一位有思想的畫家。其過人之處是能夠游刃有余地行走于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間,他深知:潛身形而下,心靈會獲得底氣;思考形而上,作品境界會有哲理的升華。一組《山梨花開》就是最好的例證,這些取材于山里人家、用筆率意、用墨淡遠的作品,看似樸拙老實,實則用情很深,這是在用一種比甜美秀美更耐咀嚼的筆墨告訴觀眾,大山的主人生活粗疏,卻如梨花般淳樸鮮活,都市生活看似精致卻不乏茍且瑣碎,這是方永平對大詩人劉禹錫在千年之前發(fā)出的“何陋之有?〞最為清楚的筆墨回應。走進這類作品,必然會引發(fā)人們對都市文化和原生態(tài)文化的諸多思考。

當然,作為畫家,再高的境界也需要通過相應的技法去實現(xiàn)。在這方面,方永平是受過包括劉大為、龍瑞等名家親自傳授的,所以從專業(yè)的角度看,他是一位專業(yè)素養(yǎng)深厚的畫家。而從藝術風格的角度看,他的筆墨雖有師承的影子,卻更多自家的意趣。下筆快捷生動,流暢潑辣,起伏游動之間,野性繁茂,仿佛能聞到原始山林的草木氣息。正如古人所說:“勢生勁,勁生速,速而節(jié)奏自然,方可達意。〞熟悉筆墨的人都知道,筆慢簡單失之滯澀,筆快簡單滑向輕浮,方永平的妙處在于:快時,隨時以起承轉(zhuǎn)合的變化令筆充滿活力;慢時,則以氣勢和節(jié)奏,構建耐人品味的韻律。但是,對一位優(yōu)秀的畫家而言,僅僅用筆靈動還不夠,還需要氣象和格局,這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锤杏X到方永平筆下的云氣山巒總是在向外噴發(fā)活力活力的內(nèi)在原因。

方永平用墨,看似樸拙,實則靈動,整體氣息沉厚而勃發(fā)。這種寓大巧于樸拙的技法,源自他深知用墨之妙在于用水的道理,特別對“水能載氣〞有很深的體會,他筆下涌動的云水,很直觀地地告訴我們,水大必需氣足,唯如此,才能避免水墨在宣紙上漫漶無章。正如前人所言,水越大氣越足,能控,則文采出矣。

所以,僅以筆墨而論,他的筆下既有情感的激蕩,又有專業(yè)的嚴謹,既能看到傳統(tǒng)的印痕,又有現(xiàn)代率意的表達。最難得的是,這一切靠的從來就不是概念而是感受,是水與墨一起在宣紙上創(chuàng)造的奇跡。這可以看作方永平的秘訣之一。

品讀方永平的山水作品,整體感覺是云水涌動,山聳峰搖,難得的是他能在這交響樂般的筆墨旋律中,給我們一種來自遠古的天地之靜。這得益于他的布局章法:氣足云生,蜿蜒通暢,不呆不滯,錯落鮮活。作為一個與長白山結下生命之緣的畫家,他沒有任何框架束縛,更不見任何流行時尚,一切都聽任情之所至,聽憑藝術感覺的調(diào)配,所謂大寫意之“意〞,在他的筆下直接轉(zhuǎn)化為“意隨氣行,筆隨心轉(zhuǎn)〞的本能。這種筆墨效果,假如沒有澄懷觀道的山水感悟,沒有真正與山水融為一體的深刻體驗,僅憑一顆在紅塵之中隨波逐流的污濁心靈,是斷然寫不出這般云水襟懷的。

藝術,是信仰的外化,是寫滿激情的旗幟。對作品而言,唯“情〞能點石成金,唯“情〞能使筆墨充滿活力。中國古老的哲學觀念“天人合一〞,在方永平的作品中,那就是“我即山川,山川即我〞。

本來,中國水墨是難以描述的,宛如那變幻莫測的水墨本身,是心靈與自然共振的絕妙天籟。是方永平用他獨特的筆墨撩起了洪荒天地的一角,讓我們在滾滾紅塵的當下,深深呼吸了一口遠古的生氣和活力。

簡介:沈景春,藝術評論家,專欄作家,東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滿族歷史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