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綜合測評-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第八單元綜合測評-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第八單元綜合測評-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第八單元綜合測評-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第八單元綜合測評-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單元檢測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①中華民族自古以文化為族群認同的紐帶,而不是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認同紐帶。這一本質(zhì)特征遠在統(tǒng)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為族群認同標志的文化基因,對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傳承具有決定性的建構(gòu)作用。文化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也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接受的,以文化作為維系族群的紐帶,既為大一統(tǒng)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使“統(tǒng)一”成為華夏族群的本能驅(qū)動——自有周一代,“統(tǒng)一”就是中華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態(tài),也是最終形態(tài)。②除了以文化為族群紐帶,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形成甚早、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話語之上的對“溫柔敦厚”的追求。“溫柔敦厚”,語出《禮記》,其指的絕不僅是人的性格或態(tài)度,還是個人對于大道的追求,對民眾、家國、集體的深厚感情和悲憫,或者可稱為“集體性考量”“整體性思維”等等。在四海升平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與鄰為善、樂于助人;在天災人禍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為了他人、家國可以慨然赴死?!皽厝岫睾瘛钡奈幕蛞廊豢勺匪莸街腥A文明的源頭時期——先秦時期的文獻典籍中。華夏傳統(tǒng)中一些鮮明的文化特質(zhì),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詩歌的聲韻對偶、楷書的端正莊嚴等藝術傾向,無不生發(fā)于“溫柔敦厚”。③是什么塑造了華夏歷史的這種文化基因?我以為,文化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從文化中找尋答案。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導和塑造的。中國從漢代起尊崇儒家學說,唐宋時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設立并發(fā)展了以儒家經(jīng)典為考試內(nèi)容的科舉制度??婆e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傾向與普通大眾的人生之間形成了無法脫鉤的緊密聯(lián)結(jié),從科舉制開始,儒家文化開始突破社會的上層,滲透至社會的每個階層。文化具有可引導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講述歷史、講述歷史的源頭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帝王的封禪巡守,以及幾乎持續(xù)整個封建王朝時期的尊孔祭孔,其實都是維系族群歷史記憶、保持文化基因傳承的外在形式。西方人“言必稱希臘”,不斷地講述希臘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歐洲人塑造近代歐洲文明“合法性”的歷史敘事。而回顧自身,輝煌多樣的文明形式、自源頭時期就具有的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態(tài)、“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文化在伊始時期就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換句話說,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來說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如不用心維護和引導,基因也可能發(fā)生變異。放之于當下,如何講述歷史,如何追溯歷史記憶,正是維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續(xù)的關鍵所在。(摘編自王學典《江山勝跡,我輩登臨——談中國歷史傳承中的文化基因》)材料二:①湯因比說:“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jié)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tǒng)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jīng)驗。”②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產(chǎn)生于金石并用時代,歷經(jīng)夏、商、西周的連續(xù)發(fā)展,到春秋時期進入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史上的鐵器時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邁錫尼文明都沒有走出青銅時代就消亡了。中國古文明在青銅時代沒有為外部力量或內(nèi)部因素所中斷。③中華文明在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之后,繼續(xù)向比周朝更發(fā)達的秦漢時代挺進。過了近600年,到公元四、五世紀,中原地區(qū)也發(fā)生了民族遷移,還出現(xiàn)過若干少數(shù)民族的政權。但這些都屬于常見的朝代更迭,沒有產(chǎn)生本質(zhì)變化。中華文明繼續(xù)前行。④公元589年,隋統(tǒng)一中國。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又在隋唐時期得到進一步鞏固與豐富。以后雖有元和清兩代少數(shù)民族成為全國最高統(tǒng)治者,但這些皇朝都在中華文明體系下行政理事。中華文明一直沒有中斷。⑤從世界歷史上看,兩河流域與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蠻、走進文明的地區(qū)。這里的居民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輝煌,發(fā)明了文字,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辦教育,興文化,但就是沒有產(chǎn)生史學。古代的印度雖然擁有燦爛的詩篇,也有遠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沒有史學。在古代,只有古希臘和中國不但創(chuàng)造了歷史,而且創(chuàng)造了與歷史有密切關系的史學。但古希臘的史學主要是當代史,古希臘人沒有形成數(shù)代史家連續(xù)按時敘史的傳統(tǒng)。⑥古代中國是史學大國,也是史學強國。政治文明的連續(xù)性決定了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而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又為中國史學的連續(xù)性提供了豐厚的內(nèi)容。從甲骨卜辭到金器銘刻,從《尚書》《春秋》到由歷代史家編撰的文化長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最好見證。⑦中國歷史資源之豐富,史事記載之連續(xù),讓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感到驚訝。他在《歷史哲學》中曾這樣寫道:“中國人具有最準確的國史……中國凡是有所措施,都預備給歷史上登載個仔細明白”,“中國‘歷史作家’的層出不窮,繼續(xù)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⑧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也是中華文明所產(chǎn)生的標志性成果。漢字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清晰連貫,沒有發(fā)生過斷裂。圣哲的經(jīng)典通過漢字滋養(yǎng)一代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文明延綿發(fā)展,始終充滿活力。(摘編自楊共樂《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與開放性特質(zhì)——基于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基于大一統(tǒng)國家形成的需求,中華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種族認同紐帶轉(zhuǎn)為以文化為種族認同紐帶。B.作為中華民族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溫柔敦厚”生發(fā)出了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特質(zhì),而且還對藝術傾向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C.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這是因為“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為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提供了保證。D.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一脈相承,綿延至今,從世界范圍來看,也只有中華文明始終保持著長期延續(xù)發(fā)展,一直沒有中斷。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家思想中“溫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從個人性情到家國情懷,呈現(xiàn)出樂善共榮、獻身共濟的特征。B.漢代起尊崇的儒家學說,隨著科舉制的建立和不斷發(fā)展而與社會各階層緊密聯(lián)結(jié),體現(xiàn)了文化的可引導性與可塑造性。C.少數(shù)民族掌握最高政權并未造成中華文明中斷,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種族、血緣或地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質(zhì)的穩(wěn)定。D.材料二通過將中華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等進行比較,揭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與開放性特質(zhì)。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項是(3分)()A.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簡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行文思路。(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華文明傳承至今而沒有中斷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豐子愷先生的人品與畫品朱光潛[注]在當代畫家中,我認識豐子愷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說起來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教書。他在湖邊蓋了一座極簡單而亦極整潔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劉薰宇諸人和我都和子愷是吃酒談天的朋友,常在一塊聚會。酒后見真情,諸人各有勝概,我最喜歡子愷那一副面紅耳熱、雍容恬靜、一團和氣的風度。后來我們都離開白馬湖,在上海同辦立達學園。大家擠住在一條僻窄而又不大干凈的小巷里。學校初辦,我們奔走籌備,都顯得很忙碌,子愷仍是那副雍容恬靜的樣子,而事情卻不比旁人做得少。雖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較緊張而窘迫,我們還保持著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習慣。酒后有時子愷高興起來了,就拈一張紙作幾筆漫畫,畫后自己木刻,畫和刻都在片時中完成,我們傳看,心中各自歡喜,也不多加評語,在文藝中領取樂趣。當時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們都有一股清氣,即日常生活也別有一般趣味,卻不像普通文人風雅相高。子愷于“清”字之外又加一個“和”字。他的兒女環(huán)坐一室,時有憨態(tài),他見著居然微笑;他自己畫成一幅畫,刻成一塊木刻,拿著看看,欣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見一件有趣的事,他也還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樣渾然本色,無憂無嗔,無世故氣,亦無矜持氣。黃山谷嘗稱周茂叔“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愷庶幾有這種氣象。當時一般朋友中有一個不?,F(xiàn)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響的——弘一法師。他是子愷的先生。在許多地方,子愷都得益于這位老師。他的音樂圖畫文學書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風采都頗近于弘一。在我初認識他時,他就已隨弘一信持佛法。不過他始終沒有出家,他不忍離開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過做客時怕給人家添麻煩,也隨人吃肉邊菜。他的言動舉止都自然圓融,毫無拘束勉強。我認為他是一個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來深摯,待人無論尊卑大小,一律藹然可親,也偶露俠義風味。弘一法師近來圓寂,他不遠千里,親自到嘉定來,請馬蠲叟先生替他老師作傳。我對于子愷的人品說這么多的話,因為要了解他的畫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個人須先是一個藝術家,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藝術。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都是藝術的。他的作品有一點與時下一般畫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愷本來習過西畫,在中國他最早作木刻,這兩點對于他的作風都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還是中國的,或者說,東方的。我知道他嘗玩味前人詩詞,但是我不嘗看見他臨摹中國舊畫。他的底本大半是實際人生一片段,他看得準,察覺其中情趣,立時鋪紙揮毫,一揮而就。他的題材變化極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點令人永久不忘的東西。我二十年前看過他的一些畫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頭》,到于今腦里還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畫里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悠然物外,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人物裝飾都是現(xiàn)代的,沒有模擬古畫僅得其形似的呆板氣,可是他的境界與粗劣的現(xiàn)實始終維持著適當?shù)木嚯x。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畫就像他的人。書畫在中國本有同源之說。子愷在書法上曾經(jīng)下過很久的功夫。時下一般畫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紙,畫掛起來看時,好像是飄浮在紙上,沒有生根;他們自以為超逸空靈,其實是畫家所謂“敗筆”,像患虛癥的人的浮脈,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愷的畫卻沒有這種毛病。他用筆盡管疾如飄風,而筆筆穩(wěn)重沉著,像箭頭釘入堅石似的。在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訓練和他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摘編自中國日報網(wǎng)書畫藝術)文本二:文學藝術作品絕對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產(chǎn)生詩意?,F(xiàn)在有些散文似乎蠻有詩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詩意。如有些詩一樣,有些詩每一句似乎都有詩意,但通篇讀完后,味似嚼蠟,它是先有一兩個好句子然后衍變成詩的。而有些詩每一句都平白如話,但整體卻留給了我們東西,這才真正稱作詩。我害怕那些表面詩意的浮華的散文。現(xiàn)在人寫東西,多是為寫東西而寫東西,為發(fā)表而發(fā)表,這是我們現(xiàn)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個原因。試想想,你有多少詩意要發(fā),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實許多作者并不是專門寫散文的,他們在做別的學問的過程中偶爾為之,倒寫成了傳世的散文之作。說到趣味,散文要寫得有趣味當然有形式方面的、語言方面的、節(jié)奏方面的許多原因,但還有一點,這些人會說閑話。我稱之為閑話,是他們在寫作時常常把一件事說清楚之后又說些對主題可有可無的話,但是,這些話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選自賈平凹《我對當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刪改)[注]朱光潛(1897—1986),字孟實,現(xiàn)當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談美》等。文本一《豐子愷先生的人品與畫品》為作者為嘉定豐子愷畫展所作。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豐子愷興之所至提筆作畫,體現(xiàn)出他高超的技藝,同時也讓朋友們感受到文藝中的真正樂趣。B.豐子愷的畫作平易深刻,用筆沉著,深受人們喜愛,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藝術功底。C.文中提到豐子愷的畫稿《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頭》,是為了說明他的畫里有詩意,有諧趣。D.這篇散文通過對豐子愷的神態(tài)、行為等特征的描繪,展現(xiàn)出了一個人品與畫品統(tǒng)一的畫家形象。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所寫諸人,熱愛文藝,情趣高雅,雖然性格各異,卻有“竹林七賢”那種不羈的性格特征,頗具魏晉風骨。B.黃山谷即黃庭堅,“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形容一個人的個性如春風般和煦,借此意在贊美豐子愷雍容恬靜。C.“月上柳梢頭”是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描繪的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賞燈時年輕人約會的情景。D.朱自清,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民主戰(zhàn)士,具有民族氣節(jié)。和豐子愷的畫一樣,朱自清的散文也充滿了詩意。8.賈平凹對當今的散文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請結(jié)合文本二,分析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點。(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中學組織學習名家優(yōu)秀散文,欲對《豐子愷先生的人品與畫品》進行評論,請結(jié)合兩則文本,列出評論要點。(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熙寧轉(zhuǎn)對疏曾鞏準御史臺告報,臣僚朝辭日具轉(zhuǎn)對,臣愚淺薄,恐言不足采。然臣竊觀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與圖天下之事,所以成貞觀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陳當世之務,故顯德之政,亦獨能變五代之因循。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詔群臣,使以次對。然且將歲馀,未聞取一人,得一言。豈當世固乏人,不足以當陛下之意歟?抑所以延問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實歟?伏惟陛下超然獨觀于世俗之表,詳思臣言而擇其中,則二君之明,豈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懷抱忠義者,豈復感知言之少乎?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nèi)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近則不能不以盜賊為慮,遠則不能不以夷狄為憂。海內(nèi)智謀之士,??痔煜轮畡莶坏靡跃冒惨??!兑住吩?正其本,萬事理。故臣以謂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得之于心者,其術非他,學焉而已矣。古之圣人,舜、禹、成湯、文、武,未有不由學而成,而傅說、周公之輔其君,未嘗不勉之以學。故孟子以謂學焉而后有為,則湯以王,齊桓公以霸,皆不勞而能也。蓋學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誠能磨礱長養(yǎng),至于有以自得,則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盡也。能盡天下之理,則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無以累其內(nèi);天下之以言語接于我者,無以蔽其外。夫然則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從善而已矣,邪說之所不能亂也。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資之以不息,則積其小者必至于大,積其微者必至于顯。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學而積之,至于從心之不逾矩,豈他道哉?由是而已矣。(選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nèi)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B.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nèi)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C.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nèi)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D.察今之天下/則風俗日以薄/惡紀綱日以弛壞/百司庶務/一切文具而已/內(nèi)外之任/則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計/則不足于食貨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御史臺,是中國古代一種官署名,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B.臣僚,古代指輔佐君主的文臣武將。C.轉(zhuǎn)對,宋代臣僚每隔數(shù)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zhuǎn)對”。D.陛下,古代對皇帝的尊稱,后來也用來稱太子、親王、皇太后、皇后。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兩位賢君的事例是為了證明臣子直言進諫的必要性和君王虛心納諫的必要性。B.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評了當朝統(tǒng)治者雖然要求臣子進諫,卻不采納的事實。C.作者認為想要解決當今社會的諸多弊端,對君王而言,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奏效。D.作者列舉了舜、禹、成湯、周文王、周武王、傅說、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說明了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抑所以延問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實歟?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則積其小者必至于大,積其微者必至于顯。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認為能夠取得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5~16題。千秋歲引[宋]王安石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臺風①,庾樓月②,宛如昨。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注]①宋玉《風賦》中說:楚王游于蘭臺,有風然而颯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②《世說新語·容止》中說:庾亮在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樓賞月,據(jù)胡床詠謔。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別館寒砧”一句,寫羈身異鄉(xiāng)的人聽到搗衣之聲,意識到天時漸寒,心中抑郁難當。B.“孤城畫角”一句,雖寫孤城,但畫角聲高亢,以極凝練的筆墨描繪了自然的秋聲。C.燕東歸,雁南飛,讓作者生發(fā)出久客異鄉(xiāng)、身不由己的思緒,自然過渡到下文的憶舊。D.“夢闌時,酒醒后”可指實在的夢和酒,亦可視為作者歷盡仕途滄桑后的自知和獨醒。16.黃蘇在《蓼園詞選》中認為這首詞應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時所寫。請結(jié)合全詞,簡析黃蘇為何會做如此推斷。(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告誡君王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游樂要有限度的兩句是:“,?!?/p>

(2)《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p>

(3)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洵在《六國論》中開篇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笨偨Y(jié)六國破滅的原因,得出“”的歷史教訓。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2020·山東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故鄉(xiāng)的小河,是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河。小河流經(jīng)之地溪草茂密,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護下仿若一條蜿蜒的銀帶一路向前。在河岸較窄的地方,一座石板橋橫亙于小河之上。小橋長不足十米,寬不足兩米,三根橋柱牢固地支撐著上面厚重的橋板,遠遠看去,小橋厚厚墩墩,結(jié)實無比。小橋很平常,但老輩人講過很多皇帝下江南從此路過的故事。①,但與這座小橋相承的石板路曾經(jīng)是古驛道卻是千真萬確的,那橋面被時間的刀鋒深深地剜出的一道道痕跡就是明證。

小橋兩頭岸石疊加,依岸而立,兩棵參天的榕樹緊緊擁抱著堅硬的岸石,使小橋有了牢固的基石與依靠。小橋一端的榕樹下,有一間小房子,②,卻十分精致,青瓦粉墻,房內(nèi)沿墻根修有馬蹄形的石凳,老輩人說那是專為路人休憩而準備的。

小河中的流水經(jīng)歷一路的艱辛與洗滌,明澈而亮麗,清爽而甘甜,這是上天賜予故鄉(xiāng)人的甘露。每到月光明亮的夏夜,小橋就會熱鬧起來。老人們飯后拎著馬扎、搖著蒲扇來到榕樹下,或是講古,或是論今。孩童們仿佛來到了兒童樂園,他們跑著、笑著、鬧著,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踢毽子,一會兒又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魚。18.文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全部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比喻、擬人、對比B.比喻、擬人、排比C.擬人、對比、對偶 D.比喻、對比、夸張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他們又跑又笑又鬧,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魚,又捉迷藏、踢毽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