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熱力學》實驗指導書
噴管特性實驗
、實驗目的
1、驗證并進一步加深對噴管中氣流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樹立臨界壓力、臨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噴管臨界參數(shù)的概念
2、比較熟練地掌握用熱工儀表測量壓力(負壓)、壓差及流量的方法;
3、明確在漸縮噴管中,其出口處的壓力不可能低于臨界壓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二、實驗裝置
=*
B
Ft
JEM
La
MH史攀蘿hiiiiii口
ME
噴管實驗臺
1.進氣管2.空氣吸氣口3.孔板流量計4.U形管壓差計5.噴管6.支架7.測壓探壓針8.可移動真空表
9.手輪螺桿機構10.背壓真空表11.背壓用調節(jié)閥12.真空罐13.軟管接頭
漸縮噴管
三、實驗原理
1、噴管中氣流的基本規(guī)律
dAdc
二(M2-1),來流速度M<1,噴管為漸縮噴管(dA<0).
Ac
2、氣流動的臨界概念
當某一截面的流速達到當?shù)匾羲伲ㄒ喾Q臨界速度)時,該截面上的壓力稱為臨界壓力(p)。臨界壓力與噴管初壓(p)之比稱
c1
p
為臨界壓力比,有:Y=■
p
1
當漸縮噴管出口處氣流速度達到音速,通過噴管的氣體流量便達到了最大值(m),或稱為臨界流量。可由下式確定max
m
max
二A
min
丄
k-1
P
1
式中:A—最小截面積(本實驗臺的最小截面積為:19.625mm2)。min
3、氣體在噴管中的流動
漸縮噴管因受幾何條件(dA<0)的限制,氣體流速只能等于或低于音速(C<a);出口截面的壓力只能高于或等于臨界壓力
(p>P);通過噴管的流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最大流量(m)。根據(jù)不同的背壓(p),漸縮噴管可分為三種工況:
2cmaxb
A—亞臨界工況(p>p),此時m<m,p二p>p
bcmax2bc
B—臨界工況(p二p),此時m=m,p二p二p
bcmax2bc
C—超臨界工況(p<p),此時m>m,p二p>p
bcmax2cb
四、操作步驟
1、用“坐標校準器”調好“位移坐標板”的基準位置;
2、打開罐前的調節(jié)閥,將真空泵的飛輪盤車一至二圈。一切正常后,全開罐后調節(jié)閥,打開冷卻水閥門。而后啟動真空泵;
3、測量軸向壓力分布:用罐前調節(jié)閥調節(jié)背壓至一定值(見真空表讀數(shù)),并記錄;然后轉動手輪,使測壓探針向出口方向移動。
每移動5mm便停頓下來,記錄該點的位置及相應的壓力值,一直測至噴管出口之外;
4、流量的測量:把測壓探針的引壓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打開罐后調節(jié)閥,關閉罐前調節(jié)閥,啟動真空泵,然后用罐前調節(jié)閥調
節(jié)背壓,每次改變50mmHg柱,穩(wěn)定后記錄背壓值和U形管差壓計的讀數(shù)。當背壓升高到某一值時,U形管差壓計的液柱便不再變化(即流量達到了最大值),此后盡管不斷提高背壓,但U形管差壓計的液柱仍保持不變;
5、打開罐前調節(jié)閥,關閉罐后調節(jié)閥,讓真空罐充氣;3分鐘后停真空泵并立即打開罐后調節(jié)閥,讓真空泵充氣(目的是防止回油),最后關閉冷卻水閥門。
工況
背壓真空表讀數(shù)
背壓值
測點序號
測點位置
(mm)
移動真空表讀數(shù)
測點壓力值
臨
1
序號項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背壓真空表讀數(shù)
背壓值
U型管差壓計的讀數(shù)
實際流量
五、數(shù)據(jù)處理
1、壓力值的確定
真空度換算成絕對壓力值(p):p二p-p
a(v)
式中:P一大氣壓力(mmbar);
a
p一用真空度表示的壓力。
(v)
由于噴管前裝有U形管壓力計,氣流有壓力損失。本實驗裝置的壓力損失為U形管差壓計讀數(shù)(Ap)的97%。因此,噴管
入口壓力為:p二p—0.97Ap
1a
(3)臨界壓力p二0.58p,真空度為:p二0.0472p+0.51Ap
c1c(v)a
計算時,式中各項必須用相同的壓力單位。(大致判斷,p約為380mmHg柱)。
c(v)
2、噴管實際流量測定
由于管內氣流的摩擦而形成邊界層,從而減少了流通面積。因此,實際流量必然小于理論值。其實際流量為
m=1.73x10-4jAp?£?P-y(kg/s)
式中:一流速膨脹系數(shù),“1-2.873310-2:詈
a
氣態(tài)修正系數(shù),
P=0.538t+273
fa
y一幾何修正系數(shù)(約等于1);
Ap一U型管差壓計的讀數(shù)(mmHg);
t—室溫(°C):
a
p—大氣壓力(mmbar)。a
六、實驗報告要求
p
1、以測點位置(x)為橫坐標,以"為縱坐標,繪制不同工況下的壓力分布曲線。p
1
2、以壓力比〈為橫坐標,流量m為縱坐標,繪制流量曲線。p
1
實驗三空氣在噴管中流動性能測定實驗
一、實驗目的:
1、驗證和加深理解噴管中氣體流動的基本理論。
2、觀察氣流在噴管中各截面的流速,流量,壓力變化規(guī)律及掌握有關測試方法。
3、熟悉不同形式噴管的機理,加深對流動的臨界狀態(tài)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實驗原理:
1、噴管中氣體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
氣體在噴管中作一元穩(wěn)定等熵流動中,壓力降低,流速增加。氣流速度C,密度p及壓力P的變化與截面A的變化及馬赫數(shù)Ma(速
度與音速之比)的大小有關。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如下表:
Ma
漸縮管-1
dA<0
dx
Ma
漸擴管—
-dA>0dx
de
dx
dp
dx
dp
dx
de
dx
dp
dx
dpdx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dAdA
(1)在亞音速(Mavl)等熵流動中,氣體在丁<0的管道(漸縮管)里,速度C增加,而密度P,壓力P降低,在丁>0的
dxdx
管道(漸擴管)里,速度C減小,而密度p,壓力P增大。
(2)在超音速(Ma>1)等熵流動中,氣體在漸縮管中,速度C減小,而壓力P,密度p增大,在漸擴管中,速度C增加,壓力P,密度p降低。
(3)在Ma=1,即達到臨界流動狀態(tài),此時,壓力為臨界壓力,氣流速度為音速。
2、噴管中流量的計算
(1)理論流量:根據(jù)氣體一元穩(wěn)定等熵流動中,任何截面上質量流量都相等,且不隨時間變化。流量大小由連續(xù)方程、動量方程、能量方程及絕熱氣體方程,等熵過程方程,得到氣體在噴管中流量的計算式:
TOC\o"1-5"\h\z
AC人|F2yPTPP
q=Aj—%-(卡九—(卡)7o(kg/s)
mV2[|7-1VPP
2\01L11-
式中:70—絕熱指數(shù)
C2—出口速度m/s
V2—出口比體積(m3/kg)P]—進口壓力(MPa)
A2一出口截面積m2
P2—出口壓力(MPa)
V]—進口比體積(m3/kg)
若:P產P2時q二0P2=0時q二0,即在OVP2WP漸縮噴管的出口壓力P2或縮放噴管的喉部壓力Pth降至臨界壓力時,
12m2m2c2th
噴管中的流量達最大值,計算式如下:
TOC\o"1-5"\h\z
2丫22P
q—A—()k-1-i
m,maxmin
001
/2、%
臨界壓力P為:P—(九+1-P將丫=1.4代入P=0.528P,
cY+110c1
0
(2)、實測流量由于氣流與管內壁間的摩擦產生的邊界層,減少了流動截面,因為實際流量是小于理論流量,本實驗臺采用孔板流量計來測量噴管的流量??装辶髁坑嬌纤镜膲翰預P(U型管上讀出)。質量流量qm與壓差AP的關系式為:
q—1.373x10-4JAP卩?丫(kg/s)
m
式中:£——流量膨賬系數(shù),£=1-1.373x10-4?—-
a
i1P
0——氣態(tài)修正系數(shù),0—0?053\:t+27315
a
Y——幾何修正系數(shù),(標定值)
△P——U型管壓差計讀數(shù)(mm.H2O)
Pa——大氣壓
t——室溫。C
a
X和流量曲線qm—Pb/P1
為了消除進口壓力P1改變的影響,在繪制各種曲線時采用壓力比做座標,繪制出壓力曲線P/P1
1x1
由于實驗臺采用的是真空表測壓、因此臨界壓力Pc在真空表上的讀數(shù)
Pzc為
P=P-P=P-0.528P
caca1
由于孔板流量計的壓降和空氣在噴管進口的氣流滯止現(xiàn)象,噴管進口壓力為:
P二P-0.97AP
1a
AH
AP=H20(mmHg)
13.59
AP以汞柱為單位時的孔板流量計壓差
三、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總圖如圖1所示。主要由真空泵和噴管實驗臺主體組成。各部件作用及測量過程如下:
I5J0
圖1實驗臺總圖
7
圖3縮放噴管
2
§
■)
黑¥
5
30
15
60'
<31:30
圖2漸縮噴管
由于真空泵的抽吸,空氣由進氣2口進入吸氣管1(Q57X3.5的無縫鋼管)中,經過孔板流量計3(Q7)進入噴管。流量的大小可由U形管壓差計4上讀出。噴管5用有機玻璃制成。備有漸縮噴管與縮放噴管兩種型式,如圖2、圖3所示??筛鶕?jù)實驗要求,松開夾持法蘭上的螺絲向左推開三輪支架6,更換所需要的噴管。噴管各截面上的壓力,可從可移動的真空表8上讀出,真空表8與內徑為Q0.8的測壓探針7相連。探針的頂端封死,在其中段開有徑向測壓小孔通過搖動手輪螺桿機構9,可使探針7沿噴管軸線左右移動,從而改變測壓孔的位置,進行噴管中不同截面上壓力的測量。
測壓孔的位置,可以由位于可移動真空表8下方的指針,在座標板上所指出的x值來確定。噴管的排氣管上還裝有背壓Pb真空表b
10。背壓由調節(jié)閥11調節(jié)。真空罐12前的調節(jié)閥11用于急速調節(jié)。
直徑為Q400的真空罐12是用于穩(wěn)定背壓Pb的作用。為了減少振動,泵與罐之間用軟管13連接。
實驗中需測量4個變量:(1)測壓探針7上測壓孔的水平位置X。(2)氣流沿噴管軸線x截面上的壓力Px;(3)背壓Pb;(4)流
b
量q。這4個變量可分別用位移指針的位置X,真空表8上的讀數(shù)匕。背壓真空表10上的讀數(shù)Pb,及U形管壓差計4上的讀數(shù)APm5b
測得。特別需要注意的是P5和P6是真空度,計算和繪制曲線時要換算成絕對壓力。56
四、實驗步驟
1、用座標校準器調準“位移座標”的基準位置。然后小心地裝上要求實驗的噴管。(注意:不要碰壞測壓探針)打開調壓閥11。
2、檢查真空泵的油位,打開冷卻水閥門,用手輪轉動飛輪1-2圈,檢查一切正常后,啟動真空泵。
3、全開罐后調節(jié)閥11,用罐前調節(jié)閥11’調節(jié)背壓Pb至一定值。搖動手輪9使測壓孔位置x自噴管進口緩慢向出移動。每隔5mm
b
—停,記下真空表8上的讀數(shù)(真空度)。這樣將測得對應于某一背壓下的一條P/P,—X曲線。
x1
4、再用罐前調節(jié)閥11’逐次調節(jié)背壓Pb,為設定的背壓值。在各個背壓值下,重復上述搖動手輪9的操作過程,而得到一組在不
b
同背壓下的壓力曲線P/P1—X,(如圖4,圖6所示)。
x1
qX103[xg/s]
m
圖4漸縮噴管壓力曲線
5、搖動手輪9,使測壓孔的位置x位于噴管出口外30-40mm處。此時真空表8上的讀數(shù)為背壓Pb。
b
6、全開罐后調節(jié)閥11,用罐前調節(jié)閥11'調節(jié)背壓Pb,使它由全關狀態(tài)逐漸慢開啟。隨背壓Pb降低(真空度升高),流量q逐
bbm
漸增大,當背壓降至某一定值(漸縮噴管為P,縮放噴管為Pf)時,流量達到最大值q,,以后將不隨Pb的降低而改變。
cfmmaxb
7、用罐前調節(jié)閥11'重復上述過程,調節(jié)背壓Pb,每變化50mmHg—停,記下真空表10上的背壓讀數(shù)和U形管壓力計4上的壓差AP(mmH2O)讀數(shù)(低真空時,流量變化大,可取20mmHg;高真空時,流量變化小,可取10mmHg間隔)將讀數(shù)換算成壓力比Pb/P】和流量q在座標紙上繪出流量曲線(如圖5、圖7所示)。
b1m
圖6縮放噴管壓力曲線
〔Kg/S]
a/Pi
圖5漸縮噴管流量曲線(當叮0」MPa,「20C)
r
10
3
tp7
內/s]
Z
丿
y
/
y
/
/
/
/
/
/
/
/
7
z
i
r
T
/
r
J
7
/
/
/
/
/
■Z
/
△P[
mmHA1
1
i
i
1
rooeoo300400500600
m
圖7孔板流量計.-Ap曲線
8、在實驗結束階段真空泵停機前,打開罐調節(jié)閥11',關閉罐后調節(jié)閥11,使罐內充報導。當關閉真空泵后,立即打開罐后調節(jié)
閥11,使真空泵充氣。以防止真空泵回油。最后關閉冷卻水閥門。
五、數(shù)據(jù)記錄與整理
實驗中應認真做好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包括:室溫t,大氣壓P及實驗日期)如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出現(xiàn)較大誤差,應仔細分析查找原因。sa
在整理時,由于各種實驗曲線都是以壓力比(P<P1,Pb<P1)作座標,因此必須將壓力換算為相同單位進行計算。
a1b1
建議所有數(shù)據(jù)如下兩種形式的表格中。
六、思考題(實驗結果部分,結合圖表回答)
1、漸縮噴管出口截面壓力()低于臨界壓力;縮放噴管出口截面壓力()低于臨界壓力;
(a)有可能(b)不可能
2、當背壓低于臨界壓力時漸縮噴管內氣體()充分膨脹
漸放噴管內氣體()充分膨脹
(a)有可能(b)不可能
3、當背壓低于臨界壓力時,縮放噴管喉部壓力()充分膨脹
(a)一定(b)不一定
4、當背壓低于臨界壓力時,縮放噴管喉部壓力()臨界壓力
縮放噴管出口截面壓力()背壓漸縮噴管出口截面壓力()背壓當背壓高于臨界壓力時,漸縮噴管出口截面壓力()背壓
(a)高于(b)低于(c)等于(d)等于或高于
5、當Pb/P1>0.528時,流經漸縮噴管的氣體流量隨背壓降低而()
b1
流經縮放噴管的氣體流速隨背壓降低而()
當Pb/P1<0.528時,流經漸縮噴管的氣體流量隨背壓降低而()
b1
流經漸縮噴管的氣體流速隨背壓降低而()
6、當Pb/P1等于多少時,流經漸縮噴管的流量最大?實測值和理論值有何差異?
b1
7、為什么Pb/P1<0.528時流經漸縮、縮放噴管的氣體流量不隨背壓降低而增加?
b1
漸縮噴管流量測量原始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
縮放噴管流量測量原始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
編號:NqI
編號:No2
Y=1B=1R=287J/kg.kA=1.256x10—5m2
2
背壓
壓差
進口壓力
壓力比
膨脹系數(shù)
實測流
量
理論流量
相對誤
差
Pbv
Pb
△H
Pi
Pb?
£
qmS
qmL
%
MPa
MPa
mmH2O
MPa
g/s
實驗三空氣在噴管中流動性能測定實驗記錄
實驗時間:
班號:姓名:
同組人:
P=1
R=287J/kg.k
A2=1.256x10—5m2
Y=1
漸縮噴管流量測量原始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表
背壓
壓差
進口壓力
壓力比
膨脹系數(shù)
實測流量
理論
流量
相對誤差
Pbv
Pb
△H
P1
Pb/Pi
qmS
q
mL.
%
MPa
MPa
mmH2O
MPa
g/s
實驗三空氣在噴管中流動性能測定實驗記錄
實驗時間:
班號:
姓名:同組人:
Y=1P=1
R=287J/kg.k
A2=1.256x10-5m2
縮放噴管流量測量原始記錄及數(shù)據(jù)處理
背壓
壓差
進口壓力
壓力比
膨脹系數(shù)
實測流量
理論
流量
相對誤差
Pbv
Pb
△H
P’
Pb?
£
qmS
q
mL
%
MPa
MPa
mmH2O
MPa
g/s
氣體物理參數(shù)綜合測定
(一)二氧化碳臨界狀態(tài)觀測及p-v-t關系測定實驗
一、實驗目的
1、了解CO2臨界狀態(tài)的觀測方法,增加對臨界狀態(tài)概念的認識;
2、增加對課堂所講的工質熱力狀態(tài)、凝結、汽化、飽和狀態(tài)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關系的測定方法,學會用實驗測定實際氣體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學會活塞式壓力計、恒溫器等熱工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二、實驗設備
整個實驗裝置由壓力臺、恒溫器和實驗臺本體及其防護罩等三大部分組成
'j£I
空間
密封填料
水銀
實驗臺本體
1.高壓容器2.玻璃杯3.壓力機4.水銀5.密封填料6.填料壓蓋
7.恒溫水套8.承壓玻璃杯9.CO2空間10.溫度計
三、實驗原理
氧化
實驗工質二氧化碳的壓力值,由裝在壓力臺上的壓力表讀出。溫度由實驗臺上的溫度顯示表讀出。比容首先由承壓玻璃管內
碳柱的高度來測量,而后再根據(jù)承壓玻璃管內徑截面不變等條件來換算得出。
已知CO2液體在20°C,9.8MPa時的比容v(20°C,9.8Mpa)=0.00117m3?婕
實際測定實驗臺在20C,9.8Mpa時的CO2液柱高度4h0(m)
AhA
c)Vv(20C,9.8Mpa)=—0二0.00117m3/kgm
=K(kg/m2)
Ah
0——
0.00117
式中:K——即為玻璃管內CO2的質面比常數(shù)
AhAh
所以,任意溫度、壓力下CO2的比容為:v==(m3/kg)
2m/AK
式中:△h=h-h0
h——任意溫度、壓力下水銀柱高度
h0——承壓玻璃管內徑頂端刻度
四、實驗步驟
1、關壓力表及其進入本體油路的兩個閥門,開啟壓力臺油杯上的進油閥,搖退壓力臺上的活塞螺桿,直至螺桿全部退出。這時,壓力臺油缸中抽滿了油,先關閉油杯閥門,然后開啟壓力表和進入本體油路的兩個閥門。搖進活塞螺桿,使本體充油。如此交復,直至壓力表上有壓力讀數(shù)為止。
2、把水注入恒溫器內,至離蓋30?50mm。檢查并接通電路,啟動水泵,調節(jié)溫度旋扭設置所要調定的溫度。
3、測定低于臨界溫度t=20C時的等溫線。
將恒溫器調定在t=20C,并保持恒溫;
壓力從4.41Mpa開始,當玻璃管內水銀柱升起來后,應足夠緩慢地搖進活塞螺桿,以保證等溫條件。否則,將來不及平衡,使讀數(shù)不準;
按照適當?shù)膲毫﹂g隔取h值,直至壓力p=9.8MPa;
(4)注意加壓后CO2的變化,特別是注意飽和壓力和飽和溫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及液化、汽化等現(xiàn)象。將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入表1。
4、測定臨界參數(shù),并觀察臨界現(xiàn)象。
(1)按上述方法和步驟測出臨界等溫線,并在該曲線的拐點處找出臨界壓力p和臨界比容,并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1;
CC
(2)、觀察臨界現(xiàn)象
a)整體相變現(xiàn)象:由于在臨界點時,汽化潛熱等于零,飽和汽線和飽和液線合于一點,所以這時汽液的相互轉變不是象臨界溫度以下時那樣逐漸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表現(xiàn)為漸變過程,而這時當壓力稍有變化時,汽、液是以突變的形式相互轉化。
b)汽、液兩相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處于臨界點的CO2具有共同參數(shù)(p,v,t),因而不能區(qū)別此時CO2是氣態(tài)還是液態(tài)。如果說它是氣體,那么,這個氣體是接近液態(tài)的氣體;如果說它是液體,那么,這個液體又是接近氣態(tài)的液體。下面就來用實驗證明這個結論。因為這時處于臨界溫度,如果按等溫線過程進行,使CO2壓縮或膨脹,那么,管內是什么也看不到的?,F(xiàn)在,我們按絕熱過程來進行,首先在壓力等于7.64Mpa附近,突然降壓,CO2狀態(tài)點由等溫線沿絕熱線降到液區(qū),管內CO2出現(xiàn)明顯的液面。這就是說,如果這時管內的CO2是氣體的話,那么,這種氣體離液區(qū)很接近,可以說是接近液態(tài)的氣體;當我們在膨脹之后,突然壓縮CO2時,這個液面又立即消失了。這就告訴我們,這時CO2液體離氣區(qū)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說是接近氣態(tài)的液體。既然,此時的CO2既接近氣態(tài),又接近液態(tài),所以能處于臨界點附近??梢赃@樣說:臨界狀態(tài)究竟如何,就是飽和汽、液分不清。這就是臨界點附近,飽和汽、液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
5、測定高于臨界溫度t=50°C時的等溫線。將數(shù)據(jù)填入原始記錄表1。
五、實驗結果處理和分析
表1
t=20C
t=31.1C(臨界)
t=50C
P(Mpa)
△h
v=
△h/K
現(xiàn)象
p(Mpa)
△h
v=A
h/K
現(xiàn)象
p(Mpa)
△h
v=
△h/K
現(xiàn)象
進行等溫線實驗所需時間
分鐘
分鐘
分鐘
9.80
p
cc
8.
7.84
7.33696
5.88
4.90
3.92
5.39
li工JIS.9E:i'1r?33,:>-1比E6?S旳3331
tsCT]
4
9■■
5
.3
7
1、按表1的數(shù)據(jù),如圖三在p-v坐標系中畫出三條等溫線。
2、將實驗測得的等溫線與圖三所示的標準等溫線比較,并分析它們之間的差異及原因。
3、將實驗測得的飽和溫度和飽和壓力的對應值與書中的tp曲線相比較。
ss
4、將實驗測定的臨界比容與理論計算值一并填入表2,并分析它們之間的差異及其原因。C
(二)飽和蒸汽觀測及P—T關系測定實驗
一、實驗目的
1、通過觀察飽和蒸汽壓力和溫度變化的關系,加深對飽和狀態(tài)的理解,從而樹立液體溫度達到對應于液面壓力的飽和溫度時,沸騰便會發(fā)生的基本概念;
2、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整理,掌握飽和蒸汽P—T關系圖表的編制方法;
3、學會溫度計、壓力表、調壓器和大氣壓力計等儀表的使用方法;
4、能觀察到小容積和金屬表面很光滑(汽化核心很?。┑娘枒B(tài)沸騰現(xiàn)象。
二、實驗設備
圖1實驗設備簡圖
1?壓力表(一0.1?0?1.5Ma)2?排氣閥3?緩沖器4?可視玻璃及蒸汽發(fā)生器5?電源開關
6?電功率調節(jié)7?溫度計(100?250°C)8?可控數(shù)顯溫度儀9?電流表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1、熟悉實驗裝置及使用儀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將電功率調節(jié)器調節(jié)至電流表零位,然后接通電源;
3、調節(jié)電功率調節(jié)器,并緩慢逐漸加大電流,待蒸汽壓力升至一定值時,將電流降低0.2安培左右保溫,待工況穩(wěn)定后迅速記錄下水蒸氣的壓力和溫度。重復上述實驗,在0?1.0Ma(表壓)范圍內實驗不少于6次,且實驗點應盡量分布均勻;
4、實驗完畢后,將調壓指針旋回零位,并斷開電源
5、記錄室溫和大氣壓力。
四、數(shù)據(jù)記錄和整理
1、記錄和計算:
實驗次數(shù)
飽和壓力[Ma]
飽和溫度[°C]
誤差
備注
壓力表讀值P'
大氣壓
力B
絕對壓力
P=P'+B
溫度計讀值t'
理論值
t
At二t_t'[C]
AtX100%[%]
t
1
2
3
4
5
6
2、繪制P—t關系曲線:將實驗結果點在坐標上,清除偏離點,繪制曲線。
130
go
溫度「C]
壓力(絕)[Ma]
圖2飽和水蒸氣壓力和溫度的關系曲線
3、總結經驗公式:
將實驗曲線繪制在雙對數(shù)坐標紙上,則基本呈一直線,故飽和水蒸氣壓力和溫度的關系可近似整理成下列經驗公式
t1004P
冷度
[C]
圖3飽和水蒸氣壓力和溫度的關系對數(shù)坐標曲線
五、注意事項
1、實驗裝置使用壓力為l.OMa(表壓),切不可超壓操作。
實驗二二氧化碳臨界狀態(tài)觀測及P-u-t關系測定實驗記錄
實驗時間:班號:姓名:
同組人: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及整理表
T=20°Ck=
T=31.1Ck=
T=50Ck=
MPa
Ah
mm^O
Ahu=—k
現(xiàn)象
MPa
Ah
mmH^O
Ahu=—k
現(xiàn)象
MPa
Ah
mmH^O
Ahu=—k
現(xiàn)象
實驗時間
實驗時間
實驗時間
實驗四二氧化碳飽和溫度、飽和壓力關系測定
一、實驗目的
1、觀察二氧化碳的相變過程,增強相變過程的感性認識;
2、強化對克勞修斯—克拉貝隆方程的理解;
3、學生自己擬定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培養(yǎng)其獨力進行實驗的能力。
二、實驗要求純物質在進行相變時,飽和溫度與飽和壓力之間具有確定的對應關系,飽和壓力是飽和溫度的單值函數(shù)。請利用實驗二的實驗臺自己擬定實驗方案,測定二氧化碳對應飽和溫度下的飽和壓力數(shù)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回歸函數(shù)關系式,并利用克勞修斯—克拉貝隆方程計算二氧化碳在25度時的氣化潛熱。
(三)氣體定壓比熱測定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氣體定壓比熱的測量原理及其測量裝置;
2、掌握本實驗中測溫、測壓、測熱、測流量的方法;
3、掌握由基本數(shù)據(jù)計算比熱值和比熱公式的方法。
二、實驗裝置
圖21比熱儀傘童轉克國
如圖2-1)所示本實驗裝置由風機、流量計、比熱儀主體、調壓器和功率表等組成。實驗時,被測空氣由風機經流量計送入比熱
儀主體,經加熱、均流、旋流、混流后流出。比熱儀主體構造如圖2-2所示。氣體的流量由節(jié)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韓式烤肉后廚管理制度
- 高效完成工作管理制度
- 餐飲設備維護管理制度
- 西固少兒書法管理制度
- 車輛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 車站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 領導特殊食堂管理制度
- 餐飲連鎖工裝管理制度
- 高溫烤箱安全管理制度
- 鞋店總部倉庫管理制度
- 總監(jiān)答辯題庫
- 醫(yī)務科醫(y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
- 四年級英語教學計劃及質量提升方案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3(思政智慧版)課件 B3U5 Chinas space dream Section A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富源學校七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瓶瓶罐罐做花瓶課件
- 創(chuàng)意設計工作室合伙合同
- 浙江省杭州市學軍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小升初期末復習試卷(含答案)
- 【年加工500噸鮑魚的綜合加工生產工藝設計10000字(論文)】
- JBT 7387-2014 工業(yè)過程控制系統(tǒng)用電動控制閥
-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