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_第1頁
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_第2頁
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_第3頁
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_第4頁
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南京屬于今天的摩登與風雅BerlinZhang

看長江日出日落

南京,從來都是一個保持俊逸的城市——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獨特的摩登與風雅。可能是由于諸如“六朝古都〞“秦淮故地〞一類的封號過于深入人心,好多人對于今天的南京面貌很難一言以概之。

位于新街口的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城市探測器,而它本身就是一件滾動的藝術品。在繁華的鬧市區(qū)打造一間能讓客人沉浸其中的酒店并不簡單,南京麗思讓城市精神和麗思卡爾頓的品牌美學在這里達成了精妙的共融。

位于酒店大門口的那座用克拉拉大理石做成的雕塑便是整間酒店的靈魂作品,它象征著一個城市立面的縮影,折射出酒店、人群、萬家燈火。當繞過了這處充滿玄機的景觀進入酒店之后,外界的嘈雜便瞬間消了音。

抵達38層大堂之后,從環(huán)繞式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天際線下的紫金山、雞鳴寺、南京大學、總統(tǒng)府,還有那一條條蔥密的梧桐樹道,隨著南來北往的車流,讓人貌似進入了地理與時空的幻境。向內尋覓,酒店內部遍布各個時代關于南京的藝術品。譬如酒店的大堂側邊整面墻上都是南京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從唐伯虎的書法、馬守貞的蘭花圖,再到南京當代藝術家蘇天賜和高云的油畫,看似風格迥異的排列組合卻在此莫名和諧地羅列,讓過路人情不自禁想要駐足欣賞一番。也正是這些藝術品的存在,才讓一間高端的酒店變得鮮活、親切起來。

藝術和書籍讓我們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

在南京,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遇時,形成了一種自然的生命力。

剛開幕不久的北丘美術館頗有一種大隱隱于市的意味,藏在紫峰大廈腳下的北極閣里,坐擁雞籠山半山腰。這棟奶黃色的展館原先是嵌在山體里的防空洞,入口很不醒目。

北丘打破了尋常美術館方方正正的純白布局,得益于館內自然的斜坡和轉角,展館奇妙地利用了原建筑遺留的斷壁殘垣,這些未經修飾的時光痕跡剛好與展出的藝術品形成了跨時空的呼應。譬如在晴朗的午后,陽光會從屋頂的全景天窗直射進來,傾灑到藝術家顏磊的抽象畫作上,讓原本就如光圈般的作品又多了幾層真實光環(huán)的照射。

南京人是出了名的有文化、愛讀書。在南京,每一家書店最醒目的位置,都會有一個片區(qū)擺滿了南京本地作家書寫的關于這座城市的著作,他們對于長居的家園有著寫不完、道不盡的長情。在街上,無論偶遇的小商販還是出租車司機,聊起自己的家鄉(xiāng),都有種娓娓道來的悠閑感,那些諸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一類的詩句張口就來,分分鐘能讓你感覺到每個人身上來自這座城市的溫潤滋養(yǎng)。

在愛讀書的人眼里,南京先鋒書店早已超越了一個場所的功能,它的存在把讀書、浪漫、自由、歷史、自然統(tǒng)統(tǒng)串聯(lián)在一起,開啟了好多人的大腦中樞。先鋒書店,如其名字,關于先鋒,更關于延承。它更像是一個有著美術館功能的能量場,把讀書上升到一種修行,依照南京的先鋒書店分布按圖索驥,你也相當于走完了城市的經典地標。

位于老門東的駿惠書屋可能不是人們眼中最熱門的先鋒書店,卻是最還原讀書本質的書店之一。駿惠書屋的門口簡介上寫道:“駿惠書屋是舊時安徽考生到南京加入考試前讀書、休息的地方。〞這句話簡單,卻讓每一個踏足書屋的人瞬間有了一種肅然起敬的儀式感。書屋空間不大,幾乎沒有現(xiàn)代感的裝飾,單純保存了傳統(tǒng)由香樟木和白果木雕刻的徽派木雕。店內屋頂極高,地板吱吱呀呀,過道窄而狹長,底色是黑漆漆的,書店內都是利用原始布局而分割出不同類別的圖書區(qū)域。透著窗外的柔光伴著夏日蟬鳴,這份自然而然的專注和天成的氣氛感是先鋒書店精心為每一個抵達此處的人準備的。

先鋒書店最擅長的便是因地制宜和場景營造,譬如在玄武湖畔的老房子里開設詩歌書店再恰當不過了。夏初的玄武湖畔一片碧色,綠洲接著綠洲,湖光伴著繁花。距離玄武門不太遠的草坪中,有一座聽著名字便令人神往的書店——先鋒詩歌書店。書店舊址原名涵碧軒,改建成書店之后,這里變成了小而溫馨的文人書房,延續(xù)了原建筑的懷舊和典雅,令人沉心靜氣。走進這間小小的書店,墻上掛著波德萊爾、黑塞、博爾赫斯等人的肖像,書籍涵蓋了東西方詩人從古至今的佳作,還有好多詩歌古籍的孤本。透過書店里的白色窗框向外望去,滿眼的水波、小船、梧桐、杉林和綠草,深深淺淺的葉子和光影閃爍不止。

從先鋒詩歌書店出來,走在路上往往會瞥見斑駁飛翹的門檐,被苔蘚溶化了的青磚;城南棚戶區(qū)的晾衣桿還是長竹竿做的,賣鴨油燒餅的手寫招牌像是從古董店拿出來的……“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對于地道的老南京人而言,城南是金陵脈絡的起源地。城南小西湖一帶在明代、東晉期間,曾是士大夫聚居之處,清朝之后,連同箍桶巷、木匠營都成了江南首富沈萬三的產業(yè)。這片密集的江南民宅建筑群不同于老門東和熙南里,與后者相比,小西湖更偏向煙火氣的百姓之家,緊湊且悠長。

迷宮般蜿蜒的街區(qū)在經歷了后期改建之后,統(tǒng)一了純白的墻,深灰的磚,墨綠色的綠植,低調清爽又不失古樸。除了新入住的店鋪之外,還有保存了與原住民“共生〞的煙火氣。而街區(qū)的店鋪也秉承著和街區(qū)氣質一脈相承的“小而美〞的氣質,安寧靜靜,重視私人體驗,多是帶露臺的甜水鋪;24小時書屋,還有可以單獨藏上一天的蟲文館。

駿惠書屋的門口簡介上寫道:“駿惠書屋是舊時安徽考生到南京加入考試前讀書,休息的地方。〞這句話簡單,卻極其有力,讓每一個踏足書屋的人,瞬間有了種肅然起敬的儀式感。

在小西湖街區(qū)深處拐角,有一棟兩層小樓,假如不是由于這些年設計師朱贏椿不斷編寫了那些記錄蟲言蟲語的繪本作品《蝸牛慢吞吞》《蟻囈》《蟲子書》,可能人們至今也不會留意到昆蟲和人類之間存在那種惺惺相惜。后來朱贏椿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親身感受到昆蟲的世界,便參與創(chuàng)立了小西湖街區(qū)的蟲文館。這是一座結合了書店,小型博物館,互動展廳為一體的洞穴屋,空間很小卻別有洞天。

蟲文館藏在一座兩層小樓里,走進一層低矮的洞穴屋,屋內的水泥書架上擺放著跟昆蟲有關的詩歌,畫作,科普檔案,墻壁上和地板上畫滿了行走的小螞蟻,沿著它們的行蹤,你會不知不覺的走進一座座間隔開來的小洞穴,里面有關于潛蠅、蠟蟬、瓢蟲、馬蜂等各種巧妙昆蟲的紀錄片和它們在攀爬時留下的痕跡。

距離蟲文館不遠,有一家相像的兩層小樓——熙湖里29號,和蟲文館一樣,也是適合于單獨消磨時光的地方,面朝馬道街,開在小西湖沿街的老宅里。

坐在熙湖里二樓的露臺上,清風拂面,窗里窗外,一眼看盡明朝景,品嘗著盤中由紅茶,白桃,番石榴做成的中式甜品,忽覺這座城市深藏不露的含蓄之美。

曾有人用“一團靜氣〞這個詞形容南京的氣質。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里的人總有一種不疾不徐的調子,節(jié)奏沒那么快,人情味很濃?!耙粓F靜氣〞

很久以前,曾有人用“一團靜氣〞這個詞形容南京的氣質。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里的人總有一種不疾不徐的調子,節(jié)奏沒那么快,人情味很濃,從城市建筑到一餐一食都在以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待人。無論你愛吃甜的還是愛吃辣的、愛喝明前龍井還是愛喝濃咖啡,你都可以很簡單找到歸屬感。

近些年來,南京的精品咖啡館越來越多。南京人暫時還沒有把喝咖啡這件事作為群眾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是南京的一些咖啡館主理人往往會帶著匠人精神,執(zhí)著于“認真做好每一杯咖啡〞這個原則,與好多潮流的熱門咖啡館套路相比,多了一些溫情而實在的味道。

玄武區(qū)百子亭一帶曾是徐悲鴻和傅抱石的故居,清凈幽僻,底蘊深厚。山咖啡機緣巧合地開在了傅抱石故居的隔壁,這里貌似滿足了人們所有關于街角咖啡館的憧憬:鬧中取靜,老宅愜意,有木窗、紅磚、院子,且有梧桐樹影相照。

主理人Coco是一個在鼓樓區(qū)長大的南京女孩,腹有詩書,曾經是園林設計師的她在經營山咖啡的時候,會不自主的帶著設計師思維,從咖啡館的名字到產品,藏著滿滿的細節(jié)。Coco說:“我的名字里有個‘垚字,意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這也是山咖啡的由來,帶著延續(xù)性,希望我的客人可以擁有從基本款的拿鐵到創(chuàng)意型分子特調的遞進式體驗;而‘三這個意向也有著特別寓意,象征著挑戰(zhàn)咖啡師味蕾專業(yè)度的‘三角杯測,有一語雙關的意義。〞

可能這就是南京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把單一的事物做到極致,便可自然而然地存留,無論一本著作還是一杯咖啡。

有很長一段時間,熙南里古街大板巷里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宅子都淪為地圖上“查無此處〞的存在,盡管百年前,這片古建筑群曾經是名人匯集的宅邸。從兩年前開始,大板巷里的老房子漸漸找到了新的主人,經歷翻修之后,終究重見天日,其中便有這家曲徑通幽的JCafe。主理人丁先生說:“在南京做咖啡,靠的還得是品質和實力,能讓客人待得住的地方尤為重要,否則無法營造咖啡氣氛,所以選一處可以讓南京人引起共情的、寓意好的空間,極為重要。〞JCafe的前身是一家報社社長的宅邸,后來成為染坊的舊址,再后來無人問津。直到丁先生第一次來到大板巷的時候,他一眼相中了這棟帶著前后院的房子,后來親力親為把它改建成像私人會客廳般的咖啡館,透著一股明媚,讓人時刻能聞見陽光的味道。

院子里的柿子樹、石榴樹和桂花樹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前人常說“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代〞,這三株吉利如意的老樹把傳遞了百年的好運氣一直帶到了今天的JCafe。

與JCafe不同的是,NomadesCoffee選址在喧嚷的老門東街區(qū)里的一片涼快清凈之地。它的存在,讓好多悄然來此的人念念不忘。

Nomades意為“游牧民〞,主理人楊先生希望把無限的自由都濃縮在一杯咖啡的空間里。于是楊先生特地邀請最擅長老屋改建的設計師青山周平來此“妙手回春〞,希望將咖啡和空間合二為一,打造一個可以珍藏寶貴體驗的庭院式咖啡館。

青山周平曾說:“房間中,最好的位置是哪里?每個時間都有微妙的變化,貓可以找到最安逸的地方。我觀測它,會感受到它的自由,那本也應當是人的生活形態(tài)。〞如此一來,青山周平以淺灰、深棕和橘紅為主色調,把原本已經蕭瑟不堪的老宅打造成一個空靈的冥想院,院中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樹下隨便擺放著高高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