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22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_第1頁
浙江專版2022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_第2頁
浙江專版2022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_第3頁
浙江專版2022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_第4頁
浙江專版2022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專版)2021學年高中歷史專題2東西方的先哲學案新人教版選修4

PAGE

PAGE

37

專題二東西方的先哲

eq\a\vs4\al(考點)

1儒家文化創(chuàng)始人孔子

一、孔子的生平

1.自學禮樂:15歲時立志學習禮樂,后成為儒士,苦研《詩》《書》《禮》《樂》,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以傳承禮樂文化為己任。

2.從政失?。?0多歲時第一次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官至司寇,試圖實現(xiàn)恢復禮治社會的理想,后因和魯國執(zhí)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國:55歲時,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沒被采納。

4.獻身文教:68歲時回到魯國,整理編訂《六經(jīng)》,專門從事教育。

二、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與主張

1.思想

(1)“禮”:即周禮,要求人們能夠以禮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把禮作為立國立身的基礎。主張“克己復禮”,匡正社會秩序。主張恢復周朝的等級名分制度,實質(zhì)上是力圖維護奴隸制度。體現(xiàn)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給“仁”下的兩個最重要的定義。主張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人際關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人的重視,具有進步意義。

(3)中庸:把倫理范疇的“仁”和政治范疇的“禮”結(jié)合在一起,主張?zhí)幚砣魏问虑槎疾黄灰?,恰到好處,將各種思想、原則加以調(diào)和,使之互相補充,互相限制。

2.政治:主張以德和禮治理社會,反對政府向百姓課重稅;不反對逐步改良。

3.教育

(1)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標:不僅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而且要培養(yǎng)成“君子”。

(3)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傳身教。

(4)教學內(nèi)容:孔子晚年整理編撰出《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是我國第一套完整的教科書,其中五經(jīng)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是官學和私學的最基本教材。

三、孔子在中國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1.對中國

(1)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訂的“六經(jīng)”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政治的理論基礎。其思想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緩和矛盾,維護統(tǒng)一,后來成為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

(2)古代文化:以仁、禮、中庸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內(nèi)涵,滲透到社會秩序和個人行為規(guī)范之中。

(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2.對世界

(1)亞洲:漢朝以后,儒家經(jīng)典傳入越南、朝鮮、日本等,對這些國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學說傳到西方,歐洲一些思想家從儒學中得到啟發(fā)借鑒和鼓舞。

[史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何可求,從吾所好”“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且富貴,于我如浮云”……子曰:“為仁(舊貴族)不富矣,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探究]依據(jù)史料一歸納孔子的經(jīng)濟主張。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上述主張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背景。

[提示]孔子不反對求富,但是認為求富應該符合奴隸制的經(jīng)濟秩序和道德規(guī)范。(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奴隸制經(jīng)濟逐漸衰落,封建經(jīng)濟興起。

[史料二]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摘自《論語·顏淵》

[探究]根據(jù)史料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張。

[提示]孔子提倡“仁”和“禮”;主張“貴賤有序”“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史料三]吾將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盡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舉中國人,雖未嘗讀孔子之書者,而皆在孔子范圍中也……吾將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盡孔子。教育家之主義及方法,只能適用于一時代、一社會,而孔子之教育,則措四海而皆準,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將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盡孔子。食政治家之賜者,不過一國……不過百年,而孔子之因時的政治,可以善當時之中國,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國。

——摘自梁啟超《世界偉人》

[史料四]孔子之道,遠傳于四域之外,東經(jīng)朝鮮,波及日本。南則風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歐美。英、法、德、美、意、奧之學者,熱心研究孔子者,歲熾日烈……就全世界觀之,《論語》之價值,已與《新約全書》競勝。

——摘自[日]島獻吉朗《諸子百家》

[探究]依據(jù)史料三、四,結(jié)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孔子的認識。

[提示]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創(chuàng)立儒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滲透到社會秩序和個人行為規(guī)范之中。在教育方面,他奠定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在政治方面,他的政治主張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政治的理論基礎,且對后世中國及世界影響深遠。但他主張維護西周的等級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

孔子的歷史影響

1.國內(nèi)

(1)創(chuàng)辦私學:孔子創(chuàng)辦了私學,打破了以往官方壟斷辦學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學在民間”的新模式,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構(gòu)與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主張“內(nèi)圣外王”:孔子主張的“內(nèi)圣外王”,成為中國古代人治社會開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標準。

(3)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長久的影響: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漸成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2.國外:亞洲許多國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上有深廣影響,尤其對東亞諸國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儒學傳到西歐后,法、德等國先進的思想家們從儒學這個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體系中得到很大的啟發(fā)。

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A.主張用殘酷的刑罰統(tǒng)治人民

B.主張用“政”和“刑”來治理人民

C.主張用“德”和“禮”教化約束百姓

D.主張“政”“刑”“德”“禮”并用

解析:選C本題解題關鍵是注意材料中的“德”、“禮”等關鍵信息,從而不難看出孔子的意圖是主張用“德”和“禮”教化約束百姓,故答案選C。

2.《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段材料說明孔子的教學理念是()

A.有教無類 B.啟發(fā)式教學

C.溫故而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

解析:選B這是孔子論述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名言,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說的是:學生如果不經(jīng)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jīng)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fā)他。該名句經(jīng)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fā)。反映的是啟發(fā)式教育,故選B。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孔子年表(部分)

年份

年齡

大事記

魯襄公二十五年

二歲

齊(大夫)崔杼弒其君,立景公。

魯昭公二十五年

三十五歲

魯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齊,季氏執(zhí)魯政。

魯定公四年

四十八歲

吳兵破郢(楚國都),楚昭王奔隨。

魯哀公四年

六十一歲

孔子自陳遷蔡,楚侵蔡。

——據(jù)何新《孔子年表》編制

材料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p>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p>

子路宿于石門。晨門(守城門的人)曰:“奚自(從何處來)?”子路曰:“自孔氏?!痹唬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

——《論語》

材料三孔子曰:“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有志于建功立業(yè)之士)不困不成行。”

——(漢)劉向《說苑》

(1)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時代的政治現(xiàn)象。該政治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zhì)是什么?

(2)據(jù)材料二,概括孔子針對以上政治現(xiàn)象而提出的主張。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評述孔子的言行。

解析:第(1)問,根據(jù)材料一中“崔杼弒其君,立景公”“魯三家共攻昭公”“吳兵破郢”這幾句話分析其現(xiàn)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分封、宗法制分崩離析。第(2)問,根據(jù)材料二中“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分析其主張;結(jié)合孔子的生活時代背景,孔子思想的目標以及其思想的局限性等方面評價其言行。

答案:(1)現(xiàn)象:大夫奪權;諸侯爭霸(混戰(zhàn))。

實質(zhì):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2)主張:施行德治、禮教;克己復禮(恢復周禮);倡導“仁”。(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評述:孔子身處亂世,心系周禮,具有旨在重建社會秩序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政治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堅定意志,但在踐行上缺乏客觀可能性。

eq\a\vs4\al(考點)

2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

一、亞里士多德生平事跡

1.從御醫(yī)之子到學園精英:17歲時的亞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學,師從柏拉圖,并成為阿卡德米學園的精英。

2.從王子之師到“逍遙學派”:亞里士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邀請做了其子亞歷山大的老師;在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并征服希臘以后,亞里士多德在雅典創(chuàng)立了呂克昂學園,他的教學方法別具一格,歷史上稱他及其弟子們?yōu)椤吧⒉降恼軐W家”。

二、亞里士多德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1.哲學

(1)繼承又突破了柏拉圖的思想??隙陀^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是人類認識的來源,認識產(chǎn)生于對外界事物的感覺。這一觀點使他“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不徹底,常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

(2)確立了哲學研究的對象,在《形而上學》中,提出哲學所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十三個問題,其中一些問題,一直是后來西方哲學爭論的中心。

2.生物學:對五百多種不同的動植物進行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學:在《物理學》中,指出具體事物是由形式和質(zhì)料組成的。

4.邏輯學:至今仍被學術界尊為權威。提出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

5.教育:創(chuàng)辦“呂克昂”學園,著書講學。

6.倫理學:提出“中庸之道”。

———[名師點撥]—————————————————————————————

關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較

(1)相同:都強調(diào)“恰到好處”,反對兩極。

(2)不同

①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學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禮法,沒有更多的哲學思考。

②亞里士多德認為“中庸之道”是相對的,孔子從圣人的角度出發(fā),強調(diào)要有度,“過猶不及”。

③亞里士多德主張舍兩端而取其中,孔子沒有否認兩端是不好的。

—————————————————————————————————————

[史料一]

沉思中的亞里士多德鼓勵爭論的亞里士多德

[探究]依據(jù)史料一,指出亞里士多德突出的教學方法是什么?

[提示]思考和爭論。

[史料二]在呂克昂學園,有一門倫理學課程,講授人生哲學。亞里士多德向人們講述:任何事物都有三種狀態(tài),即過度、不及和中間。任何行為和感受都有一個中間性問題,過度與不及產(chǎn)生失誤,中間往往能夠獲得成功并受人稱贊。

[探究]從史料二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思想?他這種思想有何特點?

[提示]思想:中庸之道思想。特點:從倫理學角度強調(diào)中庸之道;強調(diào)中庸之道是一種美德;否定兩端。

———————————————————————

全面評價亞里士多德

1.貢獻

(1)他是“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他的論著是系統(tǒng)的,他們的討論也是分門別類的,他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

(2)他的作品是批判和發(fā)展的,正如他所說:“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闭沁@種精神,使他繼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3)他是一名職業(yè)教師,如果說柏拉圖創(chuàng)造并奠定了西歐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那么亞里士多德則繼承并發(fā)展到更高的水平。

2.局限

(1)作為一名哲學家,其基本哲學觀常徘徊于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

(2)作為奴隸主階級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時常體現(xiàn)這一階級的思想局限。

1.馬克思對亞里士多德作過高度的評價,說他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論”命題,如“沒有一個人是永生的——希臘人是人——所以沒有一個希臘人是永生的”?!叭握摗敝饕w現(xiàn)了亞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

A.生物學 B.邏輯學

C.倫理學 D.生理學

解析:選B亞里士多德以“三段論”為核心的邏輯學成為一切科學的工具,對后世影響深遠。

2.關于“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這句話的表述不恰當?shù)氖?)

A.體現(xiàn)了一種尊師但不盲從的師生關系理念

B.說明仁愛是有等級的

C.體現(xiàn)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D.是亞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

解析:選B“我愛我?guī)?,但我更愛真理”是亞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體現(xiàn)了其尊師但不盲從的師生關系理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在《范疇篇》中,他認為具體事物是“第一實體”,這時候他是站在唯物主義立場上的。在《形而上學》等著作中,他認為質(zhì)料只是潛能,形式才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先于潛能,形式?jīng)Q定事物的本質(zhì);他還認為有不動的第一推動者即純形式存在,這就偏向唯心主義了。

材料二亞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學貢獻在于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他的研究都是從大量收集材料開始,經(jīng)過嚴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結(jié)論。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方法體現(xiàn)了人類不斷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邏輯學是關于思維形式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亞里士多德把它看做哲學的一部分,提出歸納與演繹兩種方法。前者由個別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個別,邏輯思維的重點在于后者。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于他的研究之中。

(1)依據(jù)材料一判定亞里士多德理論的性質(zhì)。

(2)亞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借鑒?

(3)亞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學貢獻是什么?自始至終貫穿于亞里士多德的研究、統(tǒng)計和思考之中的一種具體思維方法是什么?舉出一個例子來。

(4)馬克思說:他(亞里士多德)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說:他是“古代最博學的人物”。黑格爾說:他是“人類的導師”。羅素說:他是“第一個像教授一樣地著書立說的人”。結(jié)合所學知識,評價亞里士多德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貢獻。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分析闡釋問題的能力。第(1)問可從材料中概括。第(2)問聯(lián)系對材料的處理方法來回答。第(3)問貢獻從材料中直接提取。思維方式結(jié)合教材中的三段論回答。舉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第(4)問注意回答角度是“人類文化”。

答案:(1)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使他“接近了唯物主義”。但他的唯物論并不徹底,常動搖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

(2)注重對材料的收集,注重對事物的觀察和研究,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推理。

(3)邏輯學。三段論推理。例如:大前提——所有動物都會死;小前提——所有人都是動物;結(jié)論——所有人都會死。

(4)亞里士多德對人類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涉及哲學、政治學、邏輯學、倫理學、教育學等方面;“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的名言體現(xiàn)了他對科學探求的精神和對真理追求的精神,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

eq\a\vs4\al([知識整合·融會貫通])

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對比

領域

亞里士多德

孔子

思想

哲學

思想來源于具體事物,物質(zhì)、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敬鬼神而遠之

政治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優(yōu)于人治

以禮治國,為政以德,反對苛政,人治

倫理

中道理論

中庸理論

教育

思想

教學方法別具一格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fā)式教學

社會

環(huán)境

奴隸制城邦民主體制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革

影響

成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創(chuàng)立的儒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影響亞洲乃至世界

[針對訓練]

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生活在相同的歷史時代,分別是東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孔子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亞里士多德

●正義恰正是樹立社會秩序的基礎

●政治機制的運行以法律為最高原則,并為法律所制約

●以道德優(yōu)良的生活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樂于受治的人們

●美德乃是牽涉選擇時的一種性格狀況……它乃是兩種惡行——即由于過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兩種惡行——之間的中道

(1)依據(jù)所述材料,概括兩人思想的相同之處。

(2)與孔子相比,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

(3)結(jié)合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目的、影響方面評述兩人的治國思想。

解析:第(1)問,依據(jù)材料抓住題干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優(yōu)良”、“樹立社會秩序”等關鍵字加以比較分析。第(2)問,抓住關鍵信息“法律為最高原則”進行分析。第(3)問,要聯(lián)系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目的、影響方面評述兩人的治國思想,對影響的評述要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考慮,注意語言的精煉。

答案:(1)中庸(中道);以德治國;構(gòu)建和諧社會秩序。

(2)強調(diào)以法治國。

(3)孔子:時代背景:春秋諸侯爭霸,禮崩樂壞;社會大變革(轉(zhuǎn)型)。目的: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影響:沒有被當時統(tǒng)治者所采納;為后世道德規(guī)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或成為正統(tǒng)思想)。

亞里士多德:時代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榮與衰落。目的:促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維護奴隸制統(tǒng)治秩序。影響:豐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來源,但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

eq\a\vs4\al([多維演練·融類旁通])

一、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

1.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思想中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所接受并傳承的道德規(guī)范是()

A.“仁”的思想 B.“禮”的思想

C.“有教無類”的思想 D.“為政以德”的思想

解析:選D孔子主張以德和禮治理社會,反對政府向百姓征收重稅。

2.《論語·八佾》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禮》,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禮樂,可是,到了春秋時期連魯國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對此,孔子很是感嘆!這說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禮”,是()

A.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

B.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

C.春秋時期的社會秩序

D.春秋時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選A禮樂制度上的規(guī)格是依據(jù)等級制度確定的。孔子的“禮”屬于政治思想,側(cè)重于社會秩序的構(gòu)建。

3.今天我國倡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對于“以德治國”,我們可以從儒家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思想?()

A.民本思想

B.“和為貴”和“仁”的思想

C.“有教無類”的思想

D.“天人感應”

解析:選B“以德治國”強調(diào)的是統(tǒng)治者要實行德政,故符合要求的答案為B。

4.對圖中所示的歷史事件的評價正確的是()

孔子講學圖

A.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新局面

B.為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C.打破了教育由奴隸主貴族壟斷的局面

D.開創(chuàng)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

解析:選C圖片為孔子講學的情景,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辦學的先河,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

5.論文的關鍵詞對內(nèi)容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一篇評價某歷史人物的論文,關鍵詞有“哲學家”“中庸之道”“邏輯學”等,該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羅塔戈拉 D.亞里士多德

解析:選D此題考查的是對東西方古代思想家代表主張的理解。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邏輯學”和所學史實指的是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

6.亞里士多德認為,物質(zhì)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屬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賦予物質(zhì)以確定性和現(xiàn)實性。這種觀點()

A.動搖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

B.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

C.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性質(zhì)

D.正確地揭示了物質(zhì)與形式之間的關系

解析:選B從“物質(zhì)受形式的支配”等內(nèi)容分析,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觀點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哲學觀點。

7.關于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三部分構(gòu)成的復雜演繹邏輯

B.屬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成就

C.自始至終貫穿于亞里斯多德的研究、統(tǒng)計和思考之中

D.至今在學術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解析:選A本題考查了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有關知識點,根據(jù)所學A項不正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三部分構(gòu)成的簡單演繹邏輯,就是三段論。B、C、D三項說法正確。

8.下列關于孔子和亞里士多德的相同之處正確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②都提倡中庸之道③他們的思想都對東西方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④他們的思想都是唯心主義哲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選D孔子和亞里士多德都是教育家,孔子在古代中國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官方壟斷辦學的傳統(tǒng),并在教育思想上有諸多成就,亞里士多德在古代雅典創(chuàng)辦呂克昂學園,并創(chuàng)立了“逍遙學派”,①是正確的。他們都提倡中庸之道,他們的思想都對東西方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②③正確。孔子對鬼神敬而遠之,重人事而遠鬼神,并非唯心主義,亞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圖的唯心主義,某種程度上說接近了唯物主義,故④排除。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第9題13分,第10題13分)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eq(\a\vs4\al(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首爾揭牌)\a\vs4\al(非洲首家孔子學,院將落戶肯尼亞)\a\vs4\al(北歐孔子學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成立))

材料二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與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別是西方和東方歷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從事講學的教育家、思想家,兩人都被譽為“人類的導師”??鬃舆€曾被稱為“圣人”。

孔子講學的方式采用對話的形式。孔子與人的對話如詩篇一樣,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內(nèi)蘊豐厚,有很多的話就是人生格言。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熬犹故幨?,小人常戚戚?!睂φZ言的錘煉,是與他對人的修養(yǎng)要求分不開的。

孔子,他以詩、禮、樂等形式,以與弟子之間展開對話的形式來追尋人之為人的美??鬃诱J為完美的人是有仁愛之心的能“愛人”的人。他倡導群體意識,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藝術的人生。

(1)根據(jù)材料說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樣?(4分)

(2)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張。(5分)

(3)孔子的儒家思想對我們今天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借鑒意義?(4分)

解析:第(1)問,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