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公選課)課件_第1頁
小兒推拿(公選課)課件_第2頁
小兒推拿(公選課)課件_第3頁
小兒推拿(公選課)課件_第4頁
小兒推拿(公選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兒推拿綠色 安全中醫(yī)特色療法 易惺錢小兒推拿概述小兒推拿手法常用穴位兒科常見病的推治123小兒推拿簡史小兒推拿的一般知識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小兒推拿概述一小兒推拿簡史小兒推拿概述小兒推拿的定義推拿,古稱“按摩”、“按蹺”、“喬摩”、“喬引”、“案杌”等; 是人類最古老而又年輕的一門醫(yī)術;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療與功法訓練。小兒推拿簡史小兒推拿,又稱“推驚”、“摩驚”、“掐驚”等; 是以各種推拿方法為主要治療手段,達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種方法的總稱,屬于祖國醫(yī)學外治法范疇。二小兒推拿的一般知識小兒推拿概述主要內(nèi)容Contents小兒推拿的優(yōu)點小兒推拿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小兒推拿的作用怎樣學習

2、小兒推拿易于掌握Text in here只要刻苦練習,反復實踐就能熟練掌握。安全可靠 療效顯著用實踐去證明小兒推拿對感冒、夜啼、泄瀉、疳積等療效顯著小兒推拿的作用調(diào)整臟腑的功能,增強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疏通經(jīng)絡活利關節(jié)暢通氣血扶正祛邪概述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生理特點病因特點病理特點外感, 食傷, 先天因素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小兒一、生理特點 (一)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嬌弱,不耐攻伐柔嫩形體結構、四肢百骸、精血津液充實旺盛各種生理功能臨床表現(xiàn)兩有余三不足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二、病因特點 外感小兒自身的群體中,不同年齡對

3、不同病因的易感程度也不同,如年齡越小對六淫邪氣的易感程度越高,年齡越小因乳食而傷的情況越多等。乳食其他1.喂養(yǎng)不當2.初生缺乳3.未能按期添加輔食4.任意縱兒所好5.飲食營養(yǎng)不均衡1.風邪(風熱、風寒)2.燥邪、暑邪,3.疫癘1.先天因素2.情志因素3.意外因素4.環(huán)境、食品污染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三、病理特點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 臟氣清靈 易趨康復 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年齡愈小發(fā)病率越高,變化越快,且以肺脾兩臟的疾病較為多見肺臟嬌嫩脾常不足神志怯弱 發(fā)病容易三、病理特點神志怯弱肝常有余三、病理特點病情單純反應靈敏易于治愈 臟器清靈,易趨康復 對于兒科病輕淺證要有信心,重病頑證也不氣餒,應用各種治療手段,

4、調(diào)動機體自身抗病能力,爭取最佳療效。小結一、小兒生理特點-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稚陰稚陽”學說、“純陽”學說)二、病因特點-外感, 乳食, 先天、情志、意外及其他因素。三、病理特點-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易寒易熱、易需易實)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圖 一、 常用特定穴(常例) (一)頭面部 (二)胸腹部 (三)肩背腰骶部 (四)四肢部(一)頭面部1.天門(攢竹)位置:眉中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操作:用兩手拇指側(cè)面自印堂向神庭交替直推,稱為“開天門”次數(shù): 24次作用:祛風散寒,開竅醒腦,鎮(zhèn)靜安神主治與應用:外感。體弱者慎用2.坎宮位置:自眉頭起沿眉

5、向眉梢成一橫線操作:自眉頭起向眉梢作分推,稱推坎宮或分頭陰陽次數(shù):24次作用: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主治與應用:外感,頭痛,驚風目赤。外感,四大手法合用驚風目赤,推后加掐3.太陽位置:眉梢后凹陷處操作:推;揉(運),向眼運為補,向耳運為瀉次數(shù): 24次作用: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主治與應用:外感,頭痛,驚風目赤,近視。推太陽多用于風熱,運太陽常用于風寒外感表實用瀉法,外感表虛用補法(注:發(fā)汗男左女右)4.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發(fā)際,乳突后緣下凹陷中操作:揉、掐、拿次數(shù): 3050次,掐拿10次作用:疏風解表,鎮(zhèn)靜安神主治與應用:外感頭痛,驚風煩躁多用揉法,用于外感掐拿用于驚風四大手法開

6、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揉耳后高骨合上掐總筋稱為常例5.天柱骨 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線操作:推、刮次數(shù):推50100次,刮至皮下輕度瘀血作用:祛風散寒、降逆止嘔主治應用:外感、嘔吐惡心、頸項僵痛退熱效果好,可與二扇門合用治療嘔吐次數(shù)要多 (二)、胸腹部1、天突位置:略操作:用中指端按揉20次左右或先按揉后鉤點次數(shù):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輕度瘀血作用:化痰平喘,順氣止嘔(催吐)主治應用:痰壅氣急,喘咳胸悶,嘔心嘔吐。2、膻中位置:略操作:(1)按揉膻中 (2)分推膻中 (3)推膻中 (4)按壓肋間(3-5次)次數(shù):數(shù)10次作用:寬胸理氣、止咳化痰、降逆止嘔主治與應用:胸悶、吐逆、咳喘、痰鳴

7、。推胸法3、腹位置:腹部操作:分推,摩、拿次數(shù):分推24次;摩5分鐘作用:消食化滯、降逆止嘔、健脾止瀉、通便主治與應用: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瀉、便秘分推腹陰陽能降逆止嘔、和胃消食。順摩通便,逆摩止瀉脅肋 位置:從腋下兩脅至天樞處操作:自患兒兩腋下搓摩至平天樞處,稱為搓摩脅肋次數(shù):100300次作用:寬胸理氣、宣肺止咳化痰主治與應用:胸悶氣喘4、中脘操作:調(diào)中、補中、消導順時鐘調(diào)中 逆時鐘補中 先順時針后向下直推消導 5、丹田位置:小腹部臍下2.5寸處(或指小腹部)操作:摩、揉、灸次數(shù):摩35分鐘;揉100次作用:培腎固本、溫補下元、泌別清濁主治與應用:腹痛、遺尿、脫肛、腹瀉、癃

8、閉等用于先天不足引起以上諸癥遺尿可用灸法7、肚角 位置:臍下2寸,旁開2寸兩大筋操作:拿肚角 次數(shù):35次作用:止腹痛、止泄主治與應用:受寒、傷食引起的腹痛、腹瀉,及其它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脊柱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操作:推脊;捏脊次數(shù):推100300次;捏5遍作用:推能清熱;捏脊能培元益氣、調(diào)理氣血、消積導滯主治與應用:發(fā)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便秘等捏脊治療先后天不足,與三關、脾土、腎經(jīng)配合推脊治療實熱證捏脊常用作保健推拿(三)肩背腰骶1、肩井位置: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操作:拿次數(shù):5次作用:宣通氣血、發(fā)汗解表主治與應用: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收尾手法。2、肺俞操作: 揉5按2

9、(20-30次) 推“介”子(50-100次) 鹽擦“八”字(以皮膚發(fā)紅為度)作用:宣肺止咳,化痰清熱主治與應用:喘咳、痰鳴、胸悶、胸痛、發(fā)熱等推背法3、脊位置:脊柱兩旁,肺俞至腎俞之間操作:捏次數(shù):3-5次作用:調(diào)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培元氣。主治與應用:疳積、吐瀉、腹痛、便秘、夜啼。5、七節(jié)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與尾骨端成一直線操作:推上七節(jié)骨、推下七節(jié)骨次數(shù):100300次作用:止瀉溫陽、通便瀉熱主治與應用:泄瀉、便秘、痢疾、脫肛等上推止瀉,實熱證不用下推通便,不用于虛寒癥6、龜尾位置:位于尾骨端操作:患兒仰臥,用中指或拇指端揉、熨次數(shù):揉100300次作用:通調(diào)督脈,調(diào)理大腸主治與

10、應用:泄瀉、便秘、脫肛、遺尿等癥作用平和(四)、四肢部1、總筋位置:手腕掌側(cè)橫紋中點操作:用拇指指甲或拇指端按揉(掐總筋)次數(shù):揉24次作用:清心經(jīng)熱,散結止痙,通調(diào)氣機主治與應用:驚風、抽搐、夜啼、口舌生瘡等癥 推上肢的首推學之一2、陰陽位置:總筋兩旁,小指側(cè)為陰,拇指側(cè)為陽操作:用兩手拇指從總筋向左右兩側(cè)分推(分陰陽)次數(shù):20-30次作用:調(diào)和陰陽主治與應用:寒熱往來、腹脹、吐瀉、食積3、板門位置:從虎口經(jīng)魚際至總筋之間的一條直線操作:推、揉次數(shù):各30-4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除腹脹、止吐瀉應用:食欲不振、乳食內(nèi)傷、腹脹、氣喘、噯氣板門屬胃。有和胃消積之功揉板門健脾和胃、消食化

11、滯板門推向橫紋能止瀉;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五經(jīng)穴】 【位置】 五指末節(jié)羅紋面 拇指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脾土 肝木 心火 肺金 腎水 【操作】 直推為清, 旋推為補,次數(shù)到次?!具\用】 腎無實證,只補不清 脾常不足,宜補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補 肝為將軍,只清不補 肺為嬌臟,可清可補。 常用穴(部)位4、脾經(jīng)位置:在拇指末節(jié)螺紋面操作:推法。旋推補脾經(jīng);直推清脾經(jīng);次數(shù):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補氣血;清濕熱、消食積、化痰涎主治與應用:體質(zhì)虛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嘔吐、泄瀉、傷食、痢疾、便秘、黃疸、痰濕、咳嗽、便血及斑、疹隱而不透等癥補脾經(jīng)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

12、各種病癥宜補不宜清,體壯者方可用清5、肝經(jīng)位置:食指末節(jié)螺紋面操作:推法次數(shù): 100500次作用:平肝瀉火、解郁除煩、鎮(zhèn)驚熄風主治與應用:驚風、目赤、煩躁不安、五心煩熱、口苦咽干、頭暈頭痛、耳鳴等宜清不宜補,恐動肝風。若肝虛應補則須補后加清或以補腎經(jīng)代之,稱為滋腎養(yǎng)肝法。 6、心經(jīng)位置:手中指末節(jié)螺紋面。 操作:向心推-補心經(jīng);離心推-清心經(jīng)次數(shù): 100500次。 作用:清熱退心火 主治與應用:高熱面赤、神昏煩躁、口舌生瘡、小便短赤、驚風、驚嚇本穴宜清不宜補。需補時可補后加清,或以補脾經(jīng)代之,以防擾動心火7、肺經(jīng)位置:無名指末節(jié)螺紋面。 操作:推法。離心推-清,向心推-補次數(shù): 10050

13、0次。 作用:疏風解表、止咳化痰。 滋陰益氣。主治與應用: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喘;肺氣虛,陰虛。寒宜清,熱亦宜清,惟虛補之 8、腎經(jīng)位置:在小指末節(jié)螺紋面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腎經(jīng);直推為清,稱清腎經(jīng)。次數(shù):100500次。 作用:滋腎壯陽、溫養(yǎng)下元、強壯筋骨。 主治與應用:先天不足、久病體虛、五更泄瀉、遺尿、咳嗽等。宜補不宜清,若有實證以清后溪代之。 注意事項: 脾經(jīng)宜補不宜清若清則加補 腎經(jīng)宜補不宜清,若要清,用清后溪代之 肝經(jīng)宜清不宜補 心經(jīng)宜清不宜補9、大腸位置:在食指橈側(cè)緣,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推法次數(shù): 100300次作用:溫中止瀉、澀腸固脫;清熱利濕導滯主治與應用:泄瀉、痢疾、便

14、秘、腹痛、脫肛等。 10、后溪位置:第五指關節(jié)后外則皺紋盡頭(小指尺側(cè)邊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推法。次數(shù):100300次。作用:清熱利尿、泌別清濁、滋陰補虛。 主治與應用:小便赤澀、尿閉、水瀉、口舌生瘡、午后潮熱等。多用清法11、內(nèi)勞宮位置:掌心中 操作:以拇指甲掐揉之,稱掐揉內(nèi)勞宮。 次數(shù):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清熱除煩、熄風涼血。 主治與應用:發(fā)熱、煩渴、口瘡、便血、齒齦糜爛、虛煩內(nèi)熱。 屬心包絡,為清熱除煩的效穴, 善清心熱12、小天心位置:內(nèi)勞宮與總筋之間正中處操作:揉、掐揉、搗次數(shù):揉100300次;掐揉520次;搗5001000次作用:清熱、鎮(zhèn)驚、利尿、

15、明目主治與應用:驚風、抽搐、夜啼不安、小便赤澀、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目斜視等13、四橫紋位置:掌面示、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關節(jié)橫紋處操作:用拇指甲掐,各掐4-5次,繼加揉各5-6次。作用:行氣導滯、清熱除煩。主治與應用:疳積、腹脹、腹痛、煩熱等。 14、老龍位置:在中指甲后1分許操作:醫(yī)者以拇指甲掐之,稱掐老龍次數(shù):掐3-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開竅醒神、破結化痰。主治與應用:急驚暴死、昏迷不醒、高熱抽搐等癥15、端正位置:在中指甲跟兩側(cè)赤白肉處,橈側(cè)為左端正,尺側(cè)為右端正操作:醫(yī)者以拇指甲掐或拇指螺紋面揉分別稱掐、揉端正。次數(shù):掐5次,揉50次作用:降逆止嘔、升提止瀉、鎮(zhèn)驚、止niu。主治與應

16、用:揉右端正能降逆止嘔、揉左端正能升提。16、二扇門位置:在手背中指本節(jié)兩旁陷中操作:揉二扇門、掐二扇門次數(shù):揉100次;掐5次中作用:發(fā)汗、退熱、鎮(zhèn)驚、止搐主治與應用:傷風、感冒、口眼歪斜、發(fā)熱無汗等發(fā)汗效穴17、上馬(二人上馬、二馬)位置: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指關節(jié)后陷中操作:掐二人上馬,揉上馬 次數(shù):掐2030次;揉100150次作用:滋陰補腎、順氣散結、利水通淋主治與應用:陰虛陽亢、潮熱盜汗、煩躁、小便赤澀、牙痛、久病體虛 補腎滋陰的主穴,常與補肺經(jīng)、推涌泉配伍18、一窩風位置:手背腕橫紋中央之凹陷中操作:按揉,稱掐揉一窩風次數(shù):掐35次,揉100次作用:溫中行氣、宣通表里、止痹痛、利關

17、節(jié)主治與應用:腹痛、傷風感冒、急慢驚風、關節(jié)屈伸不利主要功效是止腹痛19、三關位置:前臂橈側(cè),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陽池-曲池)操作:自橈側(cè)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處,稱推上三關(男順女逆)次數(shù):100次作用: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主治與應用:性溫, 針對氣虛陽虛最好【前臂三穴】 三關:前臂橈側(cè),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主治虛寒病癥。用拇指橈側(cè)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屈患兒拇指,自拇指外側(cè)端推向肘,稱為大推三關。(次數(shù))到次。天河水: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多用于實熱、高熱等癥。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洪池,同時一面用

18、口吹氣隨之,稱打馬過天河。(次數(shù))到次。六腑:前臂尺側(cè),陰池至肘成一直線。主治一切實熱病癥。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次數(shù))到次。常用穴(部)位20、六腑位置:前臂尺側(cè)自肘關節(jié)至掌根成一直線操作:自肘關節(jié)推至掌根-稱退六腑。 次數(shù):100300次(推至皮膚發(fā)涼為度)作用:清熱、涼血、解毒主治與應用:高熱、煩渴、驚風等一切實熱證性寒大涼、善清營、血分之熱 有時與三關配合 三關、六腑推法:男子順經(jīng)推,女子逆經(jīng)推主治:三關表證、寒證 六腑里證、熱證 (聯(lián)用防副作用)21、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內(nèi)側(cè)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操作: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 次數(shù):以該處皮膚發(fā)涼為度,總的

19、原則:不超過18口氣。作用: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主治與應用:外感發(fā)熱、內(nèi)熱、潮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驚風、口舌生瘡、咳嗽、痰喘、咽痛等癥。 清天河水清熱而不傷陰,善清衛(wèi)分、氣分之熱,虛、實熱皆可用。 腎頂位置:在小指頂端操作: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腎頂次數(shù):100500次作用:收斂元氣、固表止汗主治與應用:自汗、盜汗、解顱等本穴為止汗要穴。主治各種汗證陰虛盜汗配揉二馬;氣虛自汗配補脾經(jīng)、補肺經(jīng)等小橫紋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指掌關節(jié)之橫紋處操作:推;掐揉次數(shù):推100300次;掐35次作用:退熱除煩、消脹、散結主治與應用:腹脹、口唇破裂、口瘡、發(fā)熱、煩躁等主要用于腹脹及口唇破

20、裂。善清脾胃(中焦)熱結推小橫紋可治肺部干性羅音胃經(jīng)位置:在大魚際橈側(cè),赤白肉際處操作:清胃經(jīng);補胃經(jīng)次數(shù):100300次作用:清中焦?jié)駸?、消食和胃、降逆止嘔應用:惡心嘔吐、煩渴善饑、呃逆、噯氣、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脹、口臭、便秘等 單用清法多。補法多和補脾經(jīng)同用大橫紋(手陰陽)位置:仰掌掌后橫紋。近拇指端稱陽池,近小指端稱陰池操作:分推;合推次數(shù):3050次作用:平衡陰陽、調(diào)和氣血、行滯消食;行痰散結主治與應用:寒熱往來、煩躁不安、腹脹、泄瀉、嘔吐、痢疾、乳食停滯、喘嗽、胸悶等分陰陽用于陰陽不調(diào)、氣血不和所致寒熱往來等癥。實熱證,陰池宜重分;虛寒證,陽池宜重分合陰陽能行痰散結,主治痰結喘嗽

21、、胸悶等癥。可配揉腎紋、清天河水等清熱散結的穴位【門穴】 天門:二眉之間至 前發(fā)際成一直線。開啟經(jīng)穴 ,啟迪智力,外感頭痛。兩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24次,開天人合一的門戶。板門:手掌大魚際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滯指端揉,稱揉板門或運板門;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稱板門推向橫紋,反之稱橫紋推向板門。100到300次。二扇門:掌背中指根本節(jié)兩側(cè)凹陷處。發(fā)汗,退熱,鎮(zhèn)驚止搐。拇指甲掐,稱掐二扇門;拇指偏峰按揉,稱揉二扇門。掐次;揉100次?;T:大腿內(nèi)側(cè)、膝蓋上緣至腹股溝成一直線。利尿通淋。用食、中二指自膝蓋內(nèi)上緣至腹股溝部作直推,稱推箕門。100到300次。常用穴(部)位復習提綱常用手法常

22、用穴位小兒推拿常用手法123常例手法基本手法復式操作法小兒推拿手法小兒推拿手法-要求原則: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練習方式:自練互練小兒多用介質(zhì)冬用蔥姜水夏用薄荷水常用滑石粉順序先頭面 次上肢 再胸腹腰背及下肢先輕后重先主后次五經(jīng):旋推為補,直推為清小兒推拿的特點:推拿按摩運搓搖揉八法1.推法,揉法次數(shù)較多;摩法時間長;掐法則重快少;2.小兒推拿的手法常和穴位結合在一起,如補脾經(jīng);3.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4.小兒推拿在操作時常用一些介質(zhì),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潤皮膚,提高療效。5.小兒推拿的穴位有點狀,線狀、面狀;6.小兒推拿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習慣上推 拿左手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掐總筋、

23、分陰陽、拿肩井小兒推拿常例手法無論治療哪一種病癥,每次推拿均使用這些方法,所以總稱常例手法,即常規(guī)的例行成套手法。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掐總筋、分陰陽五法在每次推拿中開始階段應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結束時應用。在推拿時,可蘸用少許清水、蔥姜汁或麻油。開天門小兒推拿常例手法推坎宮小兒推拿常例手法運太陽小兒推拿常例手法掐總筋小兒推拿常例手法分陰陽小兒推拿常例手法拿肩井小兒推拿常例手法常用穴(部)位正面穴位圖常用穴(部)位背面穴位圖常用穴(部)位頭面頸部穴位分布圖 常用穴(部)位上肢內(nèi)側(cè)及掌面穴位分布圖 常用穴(部)位上肢外側(cè)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圖 一、基本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橈側(cè)或指面

24、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亦可用食中二指面著力作直線推動。(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推動。 (3)分推、合推法雙手拇指羅紋面或其橈側(cè)緣,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間向兩旁作“.”直線或八字 推動。 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1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側(cè)緣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線向前推動。2分推法 用雙姆指指面,自穴位向兩旁分向推動。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頻頻旋轉(zhuǎn)推動。 動作要領輕而不浮,快而著實直推法操作時宜作直線推動 不宜歪斜,同時配用適量介質(zhì);推動時要有節(jié)律,頻率大約150一200次分;用力均勻,始終如一。作分向推動

25、時,兩手用力一般要均勻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應從穴位中間作分向或“八”形操作。 旋推法操作速度較運法快,用力較指揉法輕。 合推法操作方向與分推法相反,用力一般要均勻,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力于皮膚,每分鐘200300次。【應 用】 合推法主用于大橫紋的操作,有行痰散結等作用 ; 其它主要用于線穴、面穴等小兒特定穴的操作; 推以通之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魚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稱揉法。 亦可分別稱之為大魚際揉、掌根揉、指揉法 ?!緞幼饕I】柔而均勻,不離皮膚 操作時壓力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

26、膚上摩擦,頻率每分鐘大約200次。 【應 用】 本法能消腫止痛,祛風散熱,亦可調(diào)和氣血,理氣消積。指揉法常用于“點”狀穴,根據(jù)病情需要,可二指并揉或三指同揉。 如揉二扇門以發(fā)汗解表,揉天樞以調(diào)理大腸。魚際揉和掌揉法適用于面狀穴。 揉以散之 【引文】 保赤推拿法:揉者,醫(yī)以指按兒經(jīng)穴,不離其處而旋轉(zhuǎn)之也。 厘正按摩要術:揉以和之。揉法以手宛轉(zhuǎn)回環(huán)宜輕宜緩,繞于其上也,是從摩法生出者??梢院蜌庋?,可以活筋絡,而臟腑無閉塞之虞矣。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向下用力按壓,稱按法。 可分為指按法與掌按。 【動作要領】 按而不動,逐漸向下用力必須緩和漸進,切忌粗暴,本法常與揉法配合應

27、用。 【應 用】 本法多用于點穴、面穴等部位的操作,具有通經(jīng)活絡,祛寒止痛作用。 按以止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jié)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huán)形移動摩擦,稱摩法。 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緞幼饕I】輕柔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操作時手法要輕柔,速度均勻協(xié)調(diào),壓力大小適當,頻率大約每分鐘120次左右。 【應 用】 本法多用于頭面部、胸腹部“面”狀穴,如摩中脘、摩腹以治療腸胃疾患,對急性扭挫傷,溫中健脾作用。文獻中有緩摩為補,急摩為瀉之說。可用摩法消腫。 具有理氣活血,消腫退熱,消積導滯的作用。 摩以解之引文 石室秘錄:“摩法不宜急,不宜緩,不宜輕,不

28、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醫(yī)宗金鑒:“摩者,謂徐徐摩揉之也。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 厘正按摩要術:急摩為瀉,緩摩為補。 五、掐法 用拇指甲重刺穴位稱掐法 。 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掐時要逐漸用力,達深透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膚。掐后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之感,故臨床上常與揉法配合應用,稱掐揉法。 【動作要領】既快又重、深透為止【應 用】 本法適用于頭面部、手足部點狀穴位,以救治小兒急性驚癥,如掐人中、掐端正等。 具有定驚醒神、通關開竅的作用。 掐以醒之、止之引文 幼科推拿秘書:掐者,用大指甲將病處掐之。 厘正按摩要術:掐由甲人,用以代針。掐之則生痛,而氣血一止。隨以揉繼之,氣行而經(jīng)絡舒也。 六

29、、捏脊法 (1)患兒俯臥,醫(yī)者雙手呈半握拳狀,拳心向下,拳眼相對,用兩拇指指面在后用力,頂住患兒龜尾穴旁的肌膚,食、中兩指的指面前按,三指用力將該處的皮膚稍提起,然后雙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緊一松擠捻向前移動至大椎穴處捏脊法(2)雙手半握拳,拳心相對,拳眼向前,食指半屈,用中節(jié)的橈側(cè)緣著力,頂住患兒龜尾穴處的肌膚,拇指端前按,兩指同時用力將該處的皮膚稍提起,然后雙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緊一松擠捻向前移動至大椎穴處【動作要領】 操作時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而且不可擰轉(zhuǎn)。捏得太緊,不容易向前捻動推進,少了則不易提起皮膚,捻動向前時,需作直線前進不可歪斜。拿 提 捏不可擰轉(zhuǎn) 捏拿肌膚

30、過多,則動作呆滯不易向前推進;過少則易滑脫疼痛。用力過重易疼痛,過輕不易得氣捏三提一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捏法】 1捏脊法 用雙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狀手形,自腰骶開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膚;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無名指端沿著脊柱兩側(cè)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隨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時,所提皮膚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適當,而且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捏法正位手勢2. 擠捏法 用雙手拇指與食、中、無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圍向中央用力擠捏,使局部皮膚紅潤和充血為止。【應 用】 本法主要沿夾脊“線”狀部位,因為能在脊背部治療癌積等,故稱為“捏脊療法”,治療小兒積滯、疳積、厭食、腹瀉、嘔

31、吐等癥有特效。 操作時,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稱之為“捏三提一法”。本法具有調(diào)和陰陽,健脾和胃,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作用。根據(jù)病情需要,在捏脊過程中,可以提拿膀胱經(jīng)的有關俞穴,則可取得更為滿意的療效。 七、運 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被作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稱運法。 【動作要領】 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肌肉組織,用力宜輕、宜緩,頻率一般每分鐘次為宜。【應 用】 運法是小兒推拿手法中最輕的一種,常用于點狀穴、面狀穴、線狀穴等小兒頭面及手部特定穴的操作。具有理氣和血,舒筋活絡作用。在某些穴位上運法的方向與補瀉有關,使用時應根據(jù)不同部位與穴位而定。 運以祛之

32、引文 廈正按摩要術:“運則行之,謂四面旋繞而運動之也。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俾血脈流動,筋絡宣通。” 小兒推拿廣意:運太陽,經(jīng)耳轉(zhuǎn)為瀉,經(jīng)眼轉(zhuǎn)為補。 八、搗 法 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間關節(jié),作有節(jié)奏的叩擊穴位的方法,稱搗法。實為“指擊法”或“叩點法”。 腕關節(jié)放松。 取穴要準確,而且要有彈性?!緞幼饕I】 操作時指間關節(jié)要自然放松,以腕關節(jié)屈伸為主,搗動時位置要準確,用力要有彈性?!緫?用】 本法常用于點狀穴,如搗小天心等以安神寧志。 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搓法】 用雙手掌心相對用力,挾住一定部位,然后雙手交替或同時用力快速搓動,并同時作上下往返的移動,稱為搓法。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擦法

33、】 用拇指外側(cè)緣或用食、中、無名指面在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來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魚際擦三種。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抹法】 用單手或雙手拇指面緊貼皮膚,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移為抹法。小兒推拿基本手法【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對稱的用力捻動,稱為捻法。思考題旋推與運法、摩法的區(qū)別?揉法與摩法、運法的區(qū)別?三、小兒推拿復合手法(黃蜂入洞、開璇璣、按弦走搓摩、水底撈明月、大推天河水、運水入土、運土入水)一、黃蜂入洞:操作:以一手輕扶患兒頭部,使患兒頭部相對固定,另一手食指、中指的指端著力,緊貼在患兒兩鼻孔下緣處,以腕關節(jié)為主動,帶動著力部位做反復操動。次數(shù):100次 作用及主治:

34、發(fā)汗解表,宣肺通竅:適用于風寒感冒,急慢性鼻炎,鼻塞流涕,上呼吸道不暢等。黃蜂入洞 操作:醫(yī)者以左手扶患兒之頭部,右手食、中二指入患兒鼻孔下緣,上下揉之次數(shù):2050次作用:發(fā)汗解表,宣通肺氣開鼻竅主治與應用:鼻塞不通,急慢性鼻炎,發(fā)熱無汗。本法大熱復式操作法【黃蜂入洞】 【位置】 兩鼻孔即是此穴?!静僮鞣椒ā?用食指、中指兩指指端在小兒兩鼻孔下緣揉按10-20次?!咀饔谩?宣肺氣,通鼻竅【主治】 鼻塞不通,發(fā)熱無汗二、雙鳳展翅操作:醫(yī)生先用兩手食、中指夾患兒兩耳,并向上提數(shù)次后,再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端按、掐眉心、太陽、聽會、人中、承漿、頰車諸穴。次數(shù):每穴按、掐各35次,提35次。作用及主治:

35、祛風寒、溫肺經(jīng),止咳化痰:適用于外感風寒、咳嗽痰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注意:本法集 提、按、掐四法一體,要按序操作。三、揉耳搖頭:操作:以雙手拇指食指螺紋面著力,分別相對捻揉患兒兩耳垂,再用雙手捧患兒頭部,將患兒頭頸左右輕搖。次數(shù):揉耳垂2030次,搖兒頭1020次作用及主治:開關鎮(zhèn)咳,調(diào)和氣血:用于驚風抽搐。四、開璇璣操作:1、醫(yī)者先用兩手拇指自患兒璇璣處沿胸肋分推,并自上而下分推至季肋部(第5肋);2、從胸骨下端之鳩尾穴處(劍突下)向下直推至臍部;3、再由臍部向左右推摩患兒腹部(天樞);4、并從腹部向下直推至小腹部(中極)。次數(shù):各法各50-100次作用及各主治:宣通氣機,消食化痰。適用于痰閉

36、胸悶,咳喘、食積,腹痛,嘔吐,泄瀉五、按弦挫摩操作:患兒坐位或家長將患兒抱坐懷中,將患兒兩手交叉在對側(cè)肩上,醫(yī)者坐其身后。用兩手掌面著力,輕貼在患兒兩側(cè)脅肋部,呈對稱性搓摩并自上而下搓摩至肚角。次數(shù):250次作用及主治:理氣化痰,健脾消食:適用于痰多咳嗽,腹脹痛,飲食積滯,肝脾積滯,肝脾腫大。按弦走搓摩 操作:用雙掌從兒兩腋下至脅肋處自上而下直行搓摩 次數(shù):50100次作用:行氣破結,理氣化痰主治與應用:胸悶氣促,咳嗽痰滯虛癥慎用復式操作法【按弦走搓摩】 【位置】 兩腋下脅肋處。【操作方法】 醫(yī)者在小兒身后,用雙手掌在小兒腋下脅肋處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又稱搓摩脅肋。【作用】 理氣化痰【

37、主治】 胸悶,氣促,咳嗽,積滯等六、揉臍及龜尾并擦七節(jié)骨操作:1、揉臍:患兒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旁,用一手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之螺紋面著力揉臍。2、揉龜尾:患兒仰臥位,醫(yī)者再用中指或拇指螺紋面揉龜尾穴(長強穴)3擦七節(jié)骨:用拇指螺紋面自龜尾穴向上推至命門為補,或自命門向下推至龜尾為瀉。次數(shù):250次作用及主治:通調(diào)任督,調(diào)理腸腑,止瀉導滯:適用于泄瀉,便秘。注:推上七節(jié)骨為補止瀉推下七節(jié)骨為瀉通便七、龍入虎口操作:患兒仰臥位,或坐位。醫(yī)者一手扶住患兒掌指,使掌心向上,另一手叉入虎口,拇指螺紋面著力,在板門穴處按摩或推。次數(shù):100次作用及主治:退熱,泌別清濁。適用于發(fā)熱,吐瀉,四肢抽搐。 八、二

38、龍戲珠:(五種操作方法)操作:用一手拿捏患兒食指,無名指的指端,用另一手按捏患兒陰池、陽池兩穴,并由此邊按捏邊緩緩向上移動按捏至曲池穴,寒證重按陽穴,熱證重按陰穴。最后拿捏陰陽兩穴。次數(shù):5次作用及主治:調(diào)理陰陽,溫和表里,通陽散寒,清熱鎮(zhèn)驚,適用于:寒熱不和,四肢抽搐,驚厥。九、雙龍擺尾:(二龍擺尾)操作:醫(yī)者一手托扶患兒時處,用另一手拿住患兒食指與小指,向下扯搖,并左右搖動,似雙龍擺尾之狀。次數(shù):10次。作用及主治:行氣,開通閉結。適用于氣滯,大小便閉結不通。十、烏龍擺尾操作:用一手托住患兒肘部,用另一手拿住患兒小指搖動。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開閉結,通二便。適用于大小便不爽。十一、蒼

39、龍擺尾操作:用一手拿住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另一手自患兒總筋穴至曲澤穴來回搓揉5遍后,拿住肘處,前手拿兒三指搖動。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開胸順氣,退熱通便。適用于胸悶發(fā)熱,躁動不安,大便秘結等病癥。十二、丹鳳搖尾操作:患兒仰臥位或坐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拇指、食指按捏患兒內(nèi)、外勞宮穴,另一手先搖患兒中指端,然后再拿捏中指搖動。次數(shù):20次。作用及主治:調(diào)和氣血,鎮(zhèn)驚。適用于治療驚癥。十三、鳳凰展翅操作:用雙手握住患兒腕部,兩手拇指分別按捏在患兒陰、陽穴上,然后向外搖擺腕關節(jié);再用一手托拿患兒肘部,另一手握住患兒手背部,上下擺動腕關節(jié);最后一手托住,另一手握住手背,大指掐住虎口,來回

40、屈曲,搖動腕關節(jié)。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祛寒解表,調(diào)氣消食,行痰散結。適用于治療感冒身熱、咳喘痰多、胃寒呃逆、嘔吐腹瀉等病癥。十四、鳳凰單展翅操作:用一手拿捏住患兒內(nèi)、外一窩風穴,用另一手拿捏住患兒內(nèi)、外勞宮穴并搖動。次數(shù):100300次。作用及主治:順氣化痰,溫經(jīng)補虛。適用于治療虛熱,寒痰,肺虛胸悶短氣等病癥。十五、鳳凰鼓翅操作:用一手托住患兒肘部,另一手握住患兒腕部,并用拇指、食指分別按掐住患兒腕部橈、尺骨頭前陷中,同時搖動患兒腕部。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調(diào)和氣血,豁痰醒神,除濕消腫。適用于治療喉間痰鳴、肌膚黃腫等病癥。十六、赤鳳搖頭操作:用一手捏住患兒肘處,另一手依次拿患兒五指搖

41、動,然后搖肘。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通關順氣,補血寧心,定喘。適用于治療上肢麻木,驚癥、心悸、胸滿脹痛,喘息短氣等病癥。十七、猿猴摘果操作:用兩手拇指、食指捏患兒螺螄骨上皮,一扯一放。次數(shù):1020次。作用及主治:健脾胃,化痰食。適用于治療食積、寒痰、瘧疾、寒熱往來等病癥。十八、孤雁游飛操作:用一手捏住患兒一手,使掌面與前臂掌側(cè)向上,另一手大拇指羅紋面著力,自患兒脾經(jīng)穴推起,經(jīng)胃、三關(沿手掌外緣、前臂橈側(cè)至肘部),向下經(jīng)六腑(再沿前臂尺側(cè))推至內(nèi)勞宮穴,再推至脾經(jīng)。次數(shù):20遍。作用及主治:和氣血,消腫脹。適用于治療黃腫、虛脹等病癥。十九、水底撈明月 操作:醫(yī)者先以左手持患兒之四指,再以

42、右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兒之拇指,然后以拇指自患兒小指尖,經(jīng)坎宮推至內(nèi)勞官輕輕拂起。 次數(shù):3050次。 作用:清熱涼血,寧心除煩。 主治與應用: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性大涼而清熱。善清三焦之熱。 復式操作法【水底撈明月】 【位置】 內(nèi)勞宮周圍?!静僮鞣椒ā?醫(yī)者左手拿住小兒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接著醫(yī)者用右手中指在內(nèi)勞宮周圍旋運之,并結合吹氣,邊吹氣,邊旋運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過18口氣為限。【作用】 清熱涼血,寧心除煩【主治】 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二十、打馬過天河操作:用一手捏住患兒四指,將掌心向上,用另一手的中指指面運內(nèi)勞宮后,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由總筋起沿天河水打至洪

43、池穴,或用食指、中指沿天河水彈擊至肘彎處。次數(shù):30遍。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上肢麻木抽搐等實熱病癥。二十一、引水上天河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捏住患兒四指,將患兒前臂掌側(cè)向上,將涼水滴于腕橫紋處,用另一手食指、中指從腕橫紋中間起,拍打至洪池穴止,一面拍打一面吹涼氣。次數(shù):30遍。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一切熱病發(fā)熱。二十二、大推天河水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兒四指,使患兒掌面與前臂掌側(cè)向上,另一手食指、中指羅紋面并攏,蘸水自內(nèi)勞宮穴經(jīng)總經(jīng)沿天河水穴向上直推至洪池穴止。次數(shù):100200次左右。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熱病發(fā)熱。二十三、飛

44、金走氣操作:用一手握住患兒四指,使掌面與前臂掌側(cè)向上,將冷水滴于內(nèi)勞宮穴處,用另一手中指羅紋面著力,自內(nèi)勞宮穴始,用中指將冷水引火上天河穴,復用口吹氣,跟水上行,直至洪池穴,為一次。次數(shù):一般可操作204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失音,咽痛,臌脹等病癥。二十四、飛經(jīng)走氣操作:用一手拿住患兒四指,使掌面與前臂掌側(cè)向上,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羅紋面著力,從曲池穴起向下彈擊至總經(jīng)穴處,如此反復數(shù)遍,然后拿住患兒陰池、陽池二穴,前手將患兒四指屈伸擺動。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外感寒癥,氣逆,咳喘,痰鳴等病癥。二十五、肘走氣操作:用一手拿住患兒之手搖動,另一手托拿住患兒肘,兩手

45、協(xié)同,運搖肘關節(jié)。次數(shù):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痞癥。二十六、黃蜂出洞操作:用一手拿患兒四指,使掌面向上,用另一手拇指甲先掐內(nèi)勞宮穴、總經(jīng)穴,再用兩拇指分手陰陽,然后再用兩大拇指在總經(jīng)穴處一撮一上至內(nèi)關穴處,最后用拇指甲掐坎宮、離宮穴。次數(shù):1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小兒外感,腠理不宣,發(fā)熱無汗等病癥。二十七、天門入虎口操作:用一手捏住患兒四指,使食指橈側(cè)向上,另一手拇指羅紋面的橈側(cè)著力,蘸蔥姜水自食指尖的橈側(cè)命關處直推向虎口處,然后再用大指端掐揉虎口穴。次數(shù):3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腹脹、腹瀉、食積等病癥。二十八、老漢扳繒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拇指掐住患兒拇指根處,另

46、一手拇指端掐捏患兒脾經(jīng)穴并搖動患兒拇指。次數(shù):4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食積痞塊,疳積等病癥。二十九、運土入水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側(cè)緣著力,自患兒脾土穴推起,沿手掌邊緣,經(jīng)小天心、掌小橫紋,推運至小指端腎水穴止。次數(shù):30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泄瀉痢疾、小便頻數(shù)等病癥。三十、運水入土操作:患兒坐位或仰臥位,醫(yī)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側(cè)緣著力,自患兒腎水穴推起,沿手掌邊緣,經(jīng)掌橫紋,小天心,推運至拇指端脾土穴止。次數(shù):300次。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消

47、化不良、便秘、腹脹、瀉痢、疳積等病癥。復式操作法【運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静僮鞣椒ā?醫(yī)者左手拿住小兒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兒小指根推運起,經(jīng)過掌小橫紋,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運50-100次?!咀饔谩?健脾助運,潤燥通便【主治】 瀉痢,疳積,消化不良,便秘等復式操作法【運土入水】 【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邊緣一條弧形曲線?!静僮鞣椒ā?醫(yī)者左手拿住小兒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兒拇指根推運起,經(jīng)過小天心,掌小橫紋至小指根止,推運50-100次。【作用】 利尿,清濕熱,補腎水【主治】 小便赤澀,尿頻數(shù),少腹脹滿三十一、老虎吞食操作:患兒坐于家長懷中,醫(yī)者坐或蹲于患兒足旁。用雙手握住患足與小腿部,將干凈絲絹蓋在患足昆侖穴與仆參穴上,以嘴隔絹咬之,以蘇醒為度。作用及主治:用于治療急驚風,癲癇發(fā)作,高燒驚厥等病癥。一、退熱的常用手法和穴位 退熱 臟腑之熱 里實熱證 陰虛發(fā)熱發(fā)汗解表類退五臟之熱清里熱退虛熱發(fā)汗解表:運太陽、掐總筋、揉內(nèi)勞宮、推三關、拿肩井。退五臟熱:五經(jīng)(心熱清后溪、肺熱清大腸)清里熱:手部三大退熱手法、大椎、脊柱骨退虛熱:久按揉涌泉。發(fā)汗解表類拿肩井男左女右內(nèi)、外勞宮 運太陽 掐總經(jīng) 揉勞宮退五臟之熱臟腑之熱-五經(jīng)心熱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