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專項復習-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課件_第1頁
高中-高考專項復習-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課件_第2頁
高中-高考專項復習-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課件_第3頁
高中-高考專項復習-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課件_第4頁
高中-高考專項復習-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節(jié)突破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第六節(jié)突破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以下是紅樓夢中香菱學詩時寫下的第三首詩,請你讀完后思考后面的問題。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香菱學詩這是一首詠物詩,請問所詠何物?黛玉指導學詩的理論是“詩要有新意,要寄情寓興,不能以詞害意”,這首詩是否體現(xiàn)了這些觀點?以下是紅樓夢中香菱學詩時寫下的第三首詩,請你讀完后思考后答案這是一首詠月懷人詩。這首詩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yōu)點,是切合香菱自

2、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答案這是一首詠月懷人詩。這首詩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考點突破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語言比較鑒賞主要分微觀語言比較題和整體風格比較題兩類。其中對“字詞句”型的微觀語言比較題主要通過“煉字題”在單首詩歌內進行比較。但對于不同詩歌語言風格的比較卻屢有考查。風格類試題主要是就詩歌、詩人的整體風貌而言??键c突破4類詩歌比較鑒賞題語言比較鑒賞主要分微觀語言比較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咀ⅰ?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3、南游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嘗試答題】 _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注】 解析這道題屬開放性比較題目。古詩在流傳過程中,同一首詩不同的版本有時有不同的用語,不同用語在該詩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鑒賞的角度不同,答案就會有所不同。這首詩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別秋江”,兩種用語都表達了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但“引愁心”用擬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與“別秋江”相比更勝一籌。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因為:“引”在文中是“帶走”的意思,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與后面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

4、而“雁別秋江去”則無此效果?!耙钚摹边\用擬人手法,更能表達出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興心情。而“別秋江”則只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夠生動活潑。解析這道題屬開放性比較題目。古詩在流傳過程中,同一首詩不同表達技巧的比較主要從三個角度:常見修辭,表達方式(其中對抒情和描寫的考查居多),表現(xiàn)手法(包括對比、襯托、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等)。在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中,對表現(xiàn)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沒有點明表現(xiàn)手法,需要辨別相關手法;有的點明了表現(xiàn)手法,但要求結合作品分析、比較??偟膩碚f,表達技巧的比較分值較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表達技巧的比較主要從三個角度:常見修辭,表達方式(其

5、中對抒情2.閱讀下面的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緡L試答題】 _2.閱讀下面的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兩首詩描寫了不同解析吳融的華清宮以小顯大,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jié)來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難。這首詩意境新穎,諷意含蓄,以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造成結構的錯落、詩情的跌宕。李約過華清宮抒寫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將國計民生的大事

6、看得很輕。結果,兵變作亂,帝后升天,唯有千年長生樹仍直直地長在那里,感嘆王朝的興廢。答案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解析吳融的華清宮以小顯大,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jié)來揭露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理解內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讀懂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讀詩的題目,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了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

7、詩人境遇、心情的不同,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注意詩中的意象,詩歌要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和同一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父詞辛棄疾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注】 此詞作于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之后。別浦:河流入江海之處。則甚:做什么。作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說“休說鱸魚堪膾”,在此為何說“別浦魚肥堪膾”?【嘗試答題】 _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西江月江行采石岸

8、,戲作解析這道題要求把同一詞人不同詩歌的課外詞句與課本所學詞句進行對比。閱讀詩歌強調“知人論世”,同一詞人在不同時期的詞作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內容,如本題所問。世說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xiāng)莼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xiāng),后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xiāng)稱為莼鱸之思。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言“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表明的是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志向,而在西江月中作者的心緒發(fā)生了變化,要注意從“千年往事已沉沉,閑管興亡則甚”中體會作者滿腔的憤懣之情。解析這道題要求把同一詞人不同詩歌的課外詞句與課本所學詞句進答案“休說鱸魚堪膾”是為了表達詞人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

9、志向。本詞說“別浦魚肥堪膾”,寫出了隱居生活的愜意,借漁父不問國家興亡之意,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意和無奈之情。答案“休說鱸魚堪膾”是為了表達詞人不愿歸隱、希望為國效力的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寫對象的比較。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思的組合。象即詩中的形象,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比較鑒賞既可以比較相同意象表現(xiàn)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較不同意象呈現(xiàn)的相近場景。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中描寫的情景有機融合的一種境界。意境的核心內容是情和景的關系。一方面,相似的環(huán)境可以表現(xiàn)有差別的情感;另一方面,相同的情感又可用不同的環(huán)境來表

10、現(xiàn)。本題型往往考查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寫對象的比較。一般來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離開意象,無以談意境。故在古典詩詞中,意象是起點,意境是終點。比較鑒賞時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鄧剡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注】 鄧剡:南宋詞人,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詞為北上途經(jīng)建康(今江蘇南京)時所作。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jù)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經(jīng)常相邀到此。一般來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