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12課:醉翁亭記(-)說課稿一、整體設(shè)想:“課標”要求文言文的教學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復(fù)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初步感知;然后,在獨立理解 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和全班討論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 讀的東西,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讀、背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同時,并不忽視引導學生對全 文基本內(nèi)容的理解,以“醉”字為切入點,把“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背誦,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
2、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 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到達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和初步賞析文言文的能力的目的。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2、技能目標: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并嘗試寫作。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2)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主題。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三、教法學法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討論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四、說學生初二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jīng)過以
3、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即“也”“而”的使用,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 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翻譯、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 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另外,初二的學生正是人 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guān)鍵期,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樣至關(guān)重要,這也是課標中所說的 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五、教學程序:第一課時1、課前活動。針對五六單元的文言文教學開展詩詞賞析活動,即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詞賞析給大家。2、導入:媒體展示醉翁亭自然風景畫面,學生用自己的話描
4、繪畫面,引出作者。(重在激發(fā)學生帶著 興趣去學習作者筆下的“醉翁亭記)學生說出關(guān)于歐陽修的有關(guān)情況,教師補充。3、整體感知,學生朗讀。(1)、學生自己讀,要求勾畫出出難讀的字詞來。師生交流解決,多媒體出示難讀的字詞,學生讀。(2)、學生范讀,師生聽讀。共同指出缺乏。在學生朗讀時課件展示朗讀小提示,幫助學生更好把握 21個“也”和25個“而”字。因為這正是初中階段應(yīng)重點掌握的文言虛詞,也是考試的重點。(3)反復(fù)進行,引導學生采用班內(nèi)輪讀、個讀、同桌一聽一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 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讀中初步把握文章。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1)、二人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
5、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憑借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閱工具 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冷泉亭記 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春之日,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其泉淳淳,風泠泠,可以蠲 煩析醒,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 者,可垂釣于枕上。用I又潺曖潔澈,粹冷柔滑,假設(shè)俗士,假設(shè)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 除去。潛利陰益
6、,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杭自郡城抵四封,從山復(fù)湖,易為形勝。先是領(lǐng)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裝 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典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 可謂佳境彈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以下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A.可以導和納粹納:吸納 B.杭自郡城抵四封封:邊界C.述而不作作:做文章 D.可勝言哉勝:盡.以下語句中加點虛詞“而”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A.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B.欲信大義于天下,
7、而智術(shù)淺短。(隆中對)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以下各項都是對“冷泉亭風景”描寫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吾愛其草薰薰,木欣欣 刻又潺漫潔澈山樹為蓋,巖石為屏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 A. B.C. D.以下各項對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冷泉亭建在靈隱山的下面,石門澗的中央,靈隱寺的西南角。 B.冷泉亭雖然高不到十六尺,寬不超過兩丈,但是這里集中了最奇麗的景色,包羅了所有的美景。 C.余杭這個地方共有五座亭子,它們都是當時的太守修建的,冷泉亭是白居易為右司郎中時修建的。 I).作者喜歡冷泉亭的原
8、因,一是風景秀麗,二是人們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塵,心舌之垢”就可 以摒棄。.把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嬋矣。(4分)翻譯:(2)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分)翻譯:.文章第一段中突出表達“最余杭而甲靈隱”具體內(nèi)容的語句是“ ” ;第二段中畫波浪線句子那么 是通過什么手法表現(xiàn)這一點的。(2分)答:【答案與解析】(1)書:信。(2)比:等到。(3)濯:洗、洗滌。(4)謁:拜訪。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連)頭發(fā)都能數(shù)清。(意思對即可。)隱顯的燈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鳴的急流所組成的夜景出奇優(yōu)美、幽寂,讓作者悅耳悅耳
9、,內(nèi)心沉靜、 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殆非人間之境”的感嘆。(意思對即可。)C (作:建造亭子)(2 分)CB (這是對冷泉亭的評價;這是對五亭美景的贊美)C (這座亭子是元真修建的)(1)在這種情況下,五座亭子可以相互望見,就像五個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說,全郡的美景都 在這些地方了。(注意:“列” “彈”各1分,整句通順2分)(2)這就是治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謹慎取用的緣故(原因)啊?。ň涫健ⅰ八浴?、“學者”各 1分,整句通順1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遺形):側(cè)面描寫(每點1分) 【參考譯文】東南地區(qū)的山水勝景,余杭郡的最優(yōu);就郡里而言,靈隱寺最突出:從寺廟看,冷泉亭第一
10、。冷泉亭筑在靈隱山下而,石門澗中央,靈隱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兩尋(十六尺),寬不逾兩丈,但是 這里集中了最奇麗的景色,包羅了所有的美景,沒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愛它的花草芬芳,林木茂盛,在這里可以吐納清新空氣,令人氣血舒暢。夏夜,我愛它泉水 輕流,清風涼爽,在這里可以消去煩惱,解除酒困,令人心曠神怡。山上的樹林是亭子的大傘,四周的巖 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間,水漫到亭階之上。你坐著玩賞,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腳;你臥著玩賞, 可在枕上垂竿釣魚。又加清澈的潺潺澗水,不息地緩緩在眼下流過。不管你是個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門 中人,你看到的聽到的邪惡門道,你想著的要說的骯臟念頭,不等那清泉洗滌,
11、見了這里的景致,就會一 下子全部消亡。這種無形中能獲得的益處,哪能給你說得完呢?所以我說冷泉亭是余杭郡最優(yōu)美的地方、靈 隱寺第一的去處??!余杭郡從郡城到四郊,山連山、湖連湖,有極多風景秀美的地方。過去在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 君,筑了虛白亭;仆射韓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觀風亭:給事盧元輔,筑見山亭;右司郎中河南 人元蒸,最后筑了這個冷泉亭。在這種情況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見,像五個手指并列一樣。可以說,全郡 的美景都在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經(jīng)全筑好了。后來主持郡政的人,雖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 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繼任到這里以后,只是記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長慶三年八月
12、十三日記。了。(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注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設(shè)立二人 小組來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fā),并利于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集體解難。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 究能力。(3)、重點詞語小結(jié)。(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jié),并要求學生落實記在課本上,聽寫結(jié)合,加深學生 印象,防止了課上熱熱鬧鬧,課下迷迷糊糊的情況。)(4)再讀課文、學生試背誦學生在經(jīng)過反復(fù)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chǔ) 上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即時背誦,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引導以短文的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可
13、保持學生高 漲的熱情,便于短時記憶的發(fā)生與鞏固。同時為第二課時重點研習做鋪墊。作業(yè):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導入:學生談?wù)劤踝x的感受。教師順勢提問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出示兩個問題:.太守為什么而醉?.我們?yōu)槭裁炊恚慷?、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lǐng)悟其思想內(nèi)容。(設(shè)計依據(jù):通過這一問題設(shè)計引導 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學習中在學生誦讀基礎(chǔ)上出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獨.地 深入地探究文本,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一)再次速讀課文,說太寸為什么而醉。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總結(jié)概括:為景而醉,為人而醉,為情而醉。(學生板書)(-)領(lǐng)略為景醉(設(shè)計目的:加深對課文中景物描
14、寫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培養(yǎng) 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1)指名朗讀描繪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時之景的句子,要求讀出欣喜、熱愛之情。(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干變?nèi)f化,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你最喜歡哪一副?(3)學生容易想到群山環(huán)繞圖、瑯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晦明變化圖及四季風光圖。第二問學生易分析到抓住朝暮及四季特點,描繪了比照鮮明的四季圖畫“野芳發(fā)而幽香”春意盎然,“佳 木秀而繁陰暑氣逼人,“風霜高潔”秋高氣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在學生分析的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作者還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由遠及近,為我們描 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使景色
15、富有層次感。(此處要引導從作者寫景的順序上理解)作者寫山山水水,花 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2、領(lǐng)略為人醉。(設(shè)計目的:通過理解百姓的游樂,理解太守的思想感情。利用小組合作探究處理、 突破。)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來欣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描寫人們歡樂的場面呢?引入領(lǐng)略為人醉 環(huán)節(jié)。(1)指名朗讀第三小節(jié),思考:人們的歡樂表達在哪里?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太守見到這些,有著怎 樣的神態(tài)?(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滁人游,前呼后應(yīng),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
16、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yīng)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3)那么,我們?nèi)绾蝸砝斫馓氐淖砟??學生討論容易理解太守是太高興了。為何高興呢,因為能與 老百姓一起同樂。這是以醉寫出他的快樂呀。板書。(以醉寫樂)。(4)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讀出歡樂的氣氛。3、那什么樣的樂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齊讀第四段。找出文中一議論語句,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義明確:“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狈治隽瞬煌瑢哟蔚臉?,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 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只有樂其樂與
17、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 水。更重要的在于與名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說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三、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二:我們?yōu)楹味??賞析其寫作特色。(設(shè)計意圖:指導學生談?wù)w上的感受, 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能力)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yōu)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 是否也能感到一歐陽修為這里的景、人、情而醉,寫出了如此優(yōu)美的一篇散文。而我們誦讀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 濃濃的醉意呢?那么,我們?yōu)楹味恚?、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讀,要用心去體會。思考:這些句子或段落為何能讓我們陶 醉?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1)描寫形象、精練,情景交融。
18、無論繪景還是寫人,都只有寥寥數(shù)字,著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 生動傳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2)句子工整貼切,形式和諧,節(jié)奏明快,易誦易記。加之對散穿插,富有變化,搖曳多姿。(3)韻律獨特,回環(huán)往復(fù)。全文共用了21個“也”字和24個“而”,產(chǎn)生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魅力,使行文顯 得瀟灑自如,增強了語調(diào)的節(jié)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氣氛,也使作者怡然自樂的情致得以盡情的抒發(fā)??傊?, 此文文美、情也美。四、齊背課文五、作業(yè):1、運用描寫方法寫一篇游記。(大峰山或孝堂山)2、將文中“假設(shè)夫日出而林靠開.而樂亦無窮也”一段所寫的“朝暮”、“四時”的景物特點用現(xiàn)代漢語加 以具體描寫,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教
19、學反思: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合作者,是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思想。重點通過多種 方式的誦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同時以“醉”為切入點,帶動全文,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景交融的寫作特 色,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到達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陶冶情操的目的。(二)課文賞析醉翁亭記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 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那么包 含著比擬復(fù)雜曲折的內(nèi)容。一那么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那么在寄情山水背后 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20、。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jīng)常出游,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 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xiàn),都說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 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全文共四段,條理清楚,構(gòu)思極為精巧。此文第一段寫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首先以“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領(lǐng)起, 將滁州的地理環(huán)境一筆勾出,點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縱觀滁州全貌,鳥瞰群山懷抱之景。接 著作者將“鏡頭”全景移向局部,先寫“西南諸峰,林顰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諸 峰之中,視野集中到最正確處。再寫瑯珊山“蔚然而深秀”,點山“秀”,照應(yīng)上文的“美”
21、。又寫釀泉, 其名字透出了泉與酒的關(guān)系,好泉釀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寫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照應(yīng)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正確 位置上。為下文的活動安排了一個優(yōu)美獨特的背景。作者接著轉(zhuǎn)向敘事抒情,用兩個短句自問自答,道 出亭的來歷:“作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蓖瑫r點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愚之酒也”。說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起來。 這段層與層間過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 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樂”
22、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銜不著痕跡,給人完整的“山水之樂” 印象。第二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口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描繪出 山間兩幅比照鮮明的朝暮畫面。接著用“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 間之四時也”一句話概括了山間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風光,一季一幅畫面?!俺币韵滤木?是小結(jié),作者直接抒發(fā)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歡樂心情?!八臅r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這是上一段 總寫“山水之樂”的具體化。這里用對偶句描寫,散句收束,抑揚頓挫,音韻諧美。第三段寫滁人的游樂和太守的宴飲。此段描寫由景物轉(zhuǎn)移到人事上。先寫滁人之游,描繪出一幅太 平祥和
23、的百姓游樂圖。游樂場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層政治清明的意味。接著寫太守設(shè)宴,眾賓 宴飲之樂。宴席豐富而充滿野趣,眾賓起坐喧嘩,樂不可支。太守樂中酒酣而醉,此醉是為山水之樂而 醉,更為能與吏民同樂而醉。表達太守與下屬關(guān)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這樣的樂。第四段,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比欢蔌B知山林之樂,而不之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 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弊髡咔擅畹赜们蔌B之樂襯托游人之樂,又以游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但 太守之樂與眾不同,不是眾人所能理解的。作者并沒有袒露胸懷,只含蓄地說:“醉能同其樂,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贝司渑c醉翁亭的名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前后呼
24、應(yīng),并與“滁人 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聯(lián)成一條抒情的線索,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更雜的思想 感情。在藝術(shù)手法上,這篇文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意境優(yōu)美好的散文應(yīng)為詩,要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著意和境兩個方面的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 觀感情的藝術(shù)畫面。優(yōu)秀的散文應(yīng)該有風光綺麗的圖畫美,給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致賞心。 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一個“樂”字,“醉”中之樂,它像一根彩線聯(lián)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猶如設(shè)了張本, 作者就根據(jù)這樣的“意”寫了秀麗的“境”,從而到達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相諧。作者
25、是從這樣幾 方面濡筆,描繪散文境界的。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 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tǒng)一?!拔等欢钚愕默樐纳?,風光秀麗,迤 儷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背景,一圈環(huán)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那么“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這樣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構(gòu)成詩i般的優(yōu)美意境。朝暮變化之美?!癋I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陰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寫出了醉翁亭早 晚變化的優(yōu)美景色。由于早晚不同,那么作者運筆的色調(diào)、氣氛有別。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黃昏 那么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作者對景色
26、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以不同的景象寫出了相異的境 界。四季變幻之美?!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只四時也”,描 寫了四季景物的變化。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 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四幅畫面相互映襯,春光如海 映襯了秋色肅殺;夏日繁茂映襯了冬景寒洌.動靜比照之美。文中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比照。蔚然壯秀的瑯珊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 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皹淠娟庺瑁Q聲上下”,樹木之境比照出百鳥 明啾之動,相得益彰?!耙讯﹃栐谏?,人影散亂,
27、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是景物與人物間的動靜比照。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嘩之動,對 比出太守頹然之靜,生趣盎然。結(jié)構(gòu)精巧金線串珠。醉翁亭記雖然時而山色露布卷面,時而水流瀉進畫幅,時而人情喧于紙上,看似散, 其實一點兒也不亂。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線。這根金線就是作者的主觀感受一一 “樂”,醉 中之“樂”。正因為如此,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就無不統(tǒng)攝于作者主觀感受和體驗的波瀾起伏。寫 山水,是抒發(fā)“得之心”的樂;寫游人不絕路途,是表現(xiàn)人情之樂;寫釀泉為酒,野看鋪席,觥籌交錯, 是表達“宴酣之樂”;寫鳴聲宛轉(zhuǎn),飛蕩林間,是顯示“禽鳥之樂”
28、,更是為著表現(xiàn)太守自我陶醉的“游 而樂”。歡于萬物,樂在其中,全文因景生樂,因樂而抒情,這樣,行文走筆,一路寫出,圍繞個“樂” 而展開,就不是斷片的雜碎,而是統(tǒng)一的整體,猶如穿千顆珠玉綴在金線之中,收萬道陽光凝于聚光鏡 上。也正因為有聚光點,有主骨架,文筆的散反而會轉(zhuǎn)化成一種特色,顯得運筆沉著,左右逢源,越是 散越是飽滿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機,增強了散文的內(nèi)容。曲徑通幽。醉翁亭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苯栌眠@句話來形容這篇散文 的結(jié)構(gòu)特色是很恰當?shù)?。作者寫四時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瑯風貌,可謂匠心默運,苦意經(jīng)營。 作者為寫出醉翁亭的位置,頗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徑直言之
29、,而是曲折寫來0文章一開始敷設(shè)了五層筆 墨,“環(huán)滁皆山”,一層;“西南諸峰”,一層;深秀“瑯”,一層;潺潺泉水,一層;“有亭翼然”, 一層。五層筆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層層烘染,步步進逼。先用大鏡頭、長鏡頭,然后推成 小鏡頭、短鏡頭,最后跳成特寫,不平不直,九曲回腸。先用概描,寫滁州山景,大筆淋漓。下一 “尤” 字,文章迭進,帶出“西南諸峰”。再著一 “望”字,視線集中瑯。用畢視覺,跟后就用聽覺,“水聲 潺潺”,于是釀泉入畫。此后,用一 “回”字,著一 “轉(zhuǎn)”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進入卷面。作者在 用筆時,好像圍野狩獵,逐漸圈小區(qū)域。這樣不僅讓人們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過層層烘托,
30、突 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寫,便使“亭”非比尋常;如此用筆,便使“文”不同凡響。再如文章結(jié)尾處,作 者為了突出“太守之樂”,也是用的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眾人之樂,反 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顛,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呼應(yīng)有方。前有伏筆,后必照應(yīng);藏墨于首,顯豁于尾,是醉翁亭記結(jié)構(gòu)安排的第三個特點。 文章一開始寫道:“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钡赜帧懊哒l”暫按不表,埋下伏筆,催人卒讀。 直到文章剎尾處,才端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樂”呼應(yīng)了 “山水之樂”,樂從山水來,太守樂就有了根據(jù)?!吧n顏白發(fā)
31、,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照應(yīng)了 “太 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著落。又如“夕陽 在山,人影散亂”,紛紛離去,是因為時令己晚,這便跟前文的“暮而歸”又恰成照應(yīng),把這句話具體 化了。處處注意呼應(yīng)照應(yīng),就使文章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經(jīng)緯清楚,嚴謹周密。語言出色醉翁亭記的語言極有特色,格調(diào)清麗,遣詞凝練,音節(jié)鏗鏘,臻于爐火純青之境,既有圖畫 美,又有音樂美。首先,醉翁亭記的語言高度概括,含義豐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創(chuàng)的“醉翁之意不 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時代和后來的作家所用,例如蘇軾在著名的后赤壁賦中寫秋冬之交的 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 “水落石出”
32、 一詞。又由于作者用詞精當,詞句的概括內(nèi)容很廣,因而“醉翁 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已演變成穩(wěn)定性強、規(guī)范性高的成語,,發(fā)揮了它們的引申意義。其次,醉翁亭記的語言凝練精粹,晶瑩潤暢。這是作者善于觀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對象的本質(zhì) 特征并加以提煉的結(jié)果。例如寫晨昏景象之異,只用兩句就概括殆盡:“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林、巖、晨氣、暮靄,均是山間習見之物,以此下筆,切景切境。同時,“出”“開”聯(lián)屬,“開”是 “出”的后果。“歸”“暝”聯(lián)屬,“歸”是“暝”的前提。動詞的出神入化,互為因果,使變化著的 山景逼真欲現(xiàn),恍假設(shè)在即。又如寫四季景物,作者獨到地捕捉了富有季節(jié)特點的典型情景,以“香”言
33、 春,以“繁”狀夏,以“潔”喻秋,以“水”寫冬,無不情狀俱到,精確熨貼。再如“樹木陰翳,鳴聲 上下”,前句寫色,后句傳聲,兼聲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現(xiàn)無遺。還如“有亭翼然”,僅譬 一喻,亭的形狀、風貌便畫出來活像鳥兒展翅,凌空欲飛。濾沏文詞水分,濃縮語言容量,使之片言能 明百意,只字足敵萬語,到達妙造精工的地步。再次,醉翁亭記的語言抑揚抗墜,鏗鏘悅耳。全文幾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貫通篇,毫無 贅煩之弊,反有靈動之妙,具有一唱三嘆的風韻。它雖是散文,但借用了詩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散中有整, 參差多變。他安排了不少對句,使句式整飭工穩(wěn)。作者雖受駢文影響,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創(chuàng)造,融化到筆底,
34、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矯飾。(三)練習精編(-)基礎(chǔ)知識.給以下加點的字注音。陰翳()巖穴跟()飲少輒醉()但僂()林擎()穿者勝()山肴野黎()瑯娜().解釋加點字的詞。日出而林霏開開:醉翁之草 意:雜然而前陟者陳:樹林陰麟翳:.像提攜偃僂:觥籌空母交錯:樂其樂樂:山肴野裁嫉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10)名之者誰 名:.解釋以下句中的詞語。(1)歸太守歸而賓客從()云歸而巖穴暝()(2)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陰()(3)樂山水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4)而雜然而前陳者()日出而林霏開().下面句子的譯文有誤的一項為哪一項()A.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譯文:不久,太陽
35、落山了,人影縱橫散亂,太守隨著賓客們回去了。.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譯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樂,酒醒后(又)能用文章來表達這種快樂的,就是太守。C.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文:那面容蒼老,頭發(fā)斑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D.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譯文:早晨進山,黃昏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譯文:(2)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譯文:(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文:(4)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
36、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譯文:(5)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譯文:(6)宴酣之樂,非絲非竹。譯文:(7)蒼顏向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文:(8)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1)醉翁亭記中的名句是:(2)文章的破題句是:(3)從課文第一段引出的兩個成語是:(4)醉翁亭命名的緣由是:(5)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句子是:(6)文中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的句子是:(7)文中描寫了遠景的句子是:(8)文中描寫了近景的句子是:(9)文中借群亭名來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這個千古名句是
37、:(10)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11)描寫山間四季美景的句子是:(12)寫春景的句子是:(13)寫夏景的句子是:(14)寫秋景的句子是:(15)寫冬景的句子是:(16)文中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答案】略。(1)彌漫的云氣(2)情趣(3)列,擺開遮蓋腰背彎曲,指老人交互錯雜的樣子意動用 法,以為樂(8)菜蔬開放(10)取名,命名(1)回去乘找秀麗 茂盛,繁度(3)樂趣 歡樂(4)表修伽 表承接A (“太守隨著賓客們回去了 ”錯誤,應(yīng)該是“太守帶著賓客們回去了?!保?)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脛一樣坐落在泉水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
38、仙啊。(2)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 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4)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 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陰,秋風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 季景色。(5)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yīng)答,老人彎著 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lǐng)著,來來往往,絡(luò)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6)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 樂器(助興)。(7)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8)游人知道跟著 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
39、的快樂為快樂啊。(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3)峰回路轉(zhuǎn)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4)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環(huán)滁皆山也。(7)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瑯卻也。(8)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9)峰回路轉(zhuǎn),辭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10)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1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12)野芳發(fā)而幽香。(13)佳木秀而繁陰。(14)風霜高潔。(15)水落而石出者。(16).醉 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文段精讀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 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假設(shè)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城市綜合體建筑設(shè)計合同協(xié)議書(綜合運營管理)
- 2025年度國際會展服務(wù)勞務(wù)提供合同
- 2025年度外墻涂料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技術(shù)改造合同
- 2025年度商業(yè)地產(chǎn)經(jīng)營權(quán)轉(zhuǎn)承包合同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科技項目投資出資合同
- 2025湘潭市建設(shè)工程質(zhì)量比對檢測合同
- 2025電纜采購合同范本2
- 2025年京東商城供應(yīng)鏈管理代運營合同
- 2025年度城市景觀照明廣告合同書
- 2025年度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shù)應(yīng)用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減肥肽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內(nèi)蒙古公務(wù)員省直行測、行政執(zhí)法、省考行測考試真題(5套)
- 2025年安徽馬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 期末試卷: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解析版)
- 幼兒教師新年規(guī)劃
- 2024年湖南省公務(wù)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級英語上冊單詞帶音標
- 第21課 活動課 從考古發(fā)現(xiàn)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學課件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解讀與分析文檔
- PP、PVC-風管制作安裝施工作業(yè)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