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方程式歸納總結高一物理公式歸納總結_第1頁
高一化方程式歸納總結高一物理公式歸納總結_第2頁
高一化方程式歸納總結高一物理公式歸納總結_第3頁
高一化方程式歸納總結高一物理公式歸納總結_第4頁
高一化方程式歸納總結高一物理公式歸納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高一化學方程式總結(一)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 :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仍原氧化銅 : 2CuO + C 高溫 2Cu + CO2 5,鐵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7,鈉在空氣中燃燒: 2Na + O

2、2 Na2O2 鈉與氧氣反應: 4Na + O2 = 2Na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 ,鈉與水反應: 2Na + 2H2O = 2NaOH + H2 11 ,鐵與水蒸氣反應: 3Fe + 4H2Og = F3O4 + 4H2 12 ,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 ,氧化鈣與水反應: CaO + H2O = CaOH2 14 ,氧化鐵與鹽酸反應: Fe2O3 + 6HCl =

3、2FeCl3 + 3H2O 15 ,氧化鋁與鹽酸反應: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 ,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 ,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18 ,硫酸亞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19 ,氫氧化亞鐵被氧化成氫氧化鐵: FeSO 4 + 2NaOH = FeOH2 + Na2SO4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 ,氫氧化鐵加熱分解: 2FeOH3 Fe2O3 + 3H2O 21 ,試驗室制取氫氧化鋁:

4、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 ,氫氧化鋁與鹽酸反應: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 ,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 ,氫氧化鋁加熱分解: 2AlOH3 Al2O3 + 3H2O 25 ,三氯化鐵溶液與鐵粉反應: 2FeCl3 + Fe = 3FeCl2 26 ,氯化亞鐵中通入氯氣: 2FeCl2 + Cl2 = 2FeCl3 第 1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27 ,二氧化硅與氫氟酸反應: SiO2 + 4HF = SiF4

5、 + 2H2O 硅單質(zhì)與氫氟酸反應: Si + 4HF = SiF4 + 2H2 28 ,二氧化硅與氧化鈣高溫反應: SiO2 + CaO 高溫 CaSiO3 29 ,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 ,往硅酸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 ,硅酸鈉與鹽酸反應: 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 ,氯氣與金屬鐵反應: 2Fe + 3Cl2 點燃 2FeCl3 33 ,氯氣與金屬銅反應: Cu + Cl2 點燃 CuCl2 34

6、 ,氯氣與金屬鈉反應: 2Na + Cl2 點燃 2NaCl 35 ,氯氣與水反應: Cl2 + H2O = HCl + HClO 36 ,次氯酸光照分解: 2HClO 光照 2HCl + O2 37 ,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 ,氯氣與消石灰反應: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 ,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 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 ,漂白粉長期置露在空氣中: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 ,二氧

7、化硫與水反應: SO2 + H2O H2SO3 42 ,氮氣與氧氣在放電下反應: N2 + O2 放電 2NO 43 ,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 2NO + O2 = 2NO2 44 ,二氧化氮與水反應: 3NO2 + H2O = 2HNO3 + NO 45 ,二氧化硫與氧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 2SO2 + O2 催化劑 2SO3 46 ,三氧化硫與水反應: SO3 + H2O = H2SO4 47 ,濃硫酸與銅反應: Cu + 2H2SO4 濃 CuSO4 + 2H2O + SO2 48 ,濃硫酸與木炭反應: C + 2H2SO4 濃 CO2 + 2SO2 + 2H2O 49 ,濃硝酸與銅反

8、應: Cu + 4HNO3 濃 = CuNO32 + 2H2O + 2NO2 50 ,稀硝酸與銅反應: 3Cu + 8HNO3 稀 3CuNO32 + 4H2O + 2NO 51 ,氨水受熱分解: NH3.H2O NH3 + H2O 52 ,氨氣與氯化氫反應: NH3 + HCl = NH4Cl 53 ,氯化銨受熱分解: NH4Cl NH3 + HCl 54 ,碳酸氫氨受熱分解: NH4HCO3 NH3 + H2O + CO2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55 ,硝酸銨與氫氧化鈉反應: 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56 ,氨氣的試驗室制?。?2NH4Cl

9、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57 ,氯氣與氫氣反應: Cl2 + H2 點燃 2HCl 58 ,硫酸銨與氫氧化鈉反應:( NH4 ) 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 59 , SO2 + CaO = CaSO3 60 ,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 , 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 , 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 , SO2 + 2H2S = 3S + 2H2O 64 , NO , NO2 的回收: NO2 + NO + 2Na

10、OH = 2NaNO2 + H2O 65 , Si + 2F 2 = SiF4 66 ,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高溫電爐 Si + 2CO 67 ,硅單質(zhì)的試驗室制法:粗硅的制?。?SiO2 + 2C (石英沙)(焦碳) (粗硅) SiCl4 粗硅轉變?yōu)榧児瑁?Si(粗) + 2Cl2 SiCl4 + 2H2 高溫 Si(純) + 4HCl 金屬非金屬 1, Na 與 H2O 反應: 2Na+2H2O=2NaOH+H2 2, Na2O2 與 H2O 反應(標出電子轉移): 2Na2O2+2H2O=4NaOH+O2 3, Na2O2 與 CO2 反應:

11、2Na2O2+2CO2=2Na2CO3+O2 4, NaHCO3 受熱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5, Na2CO3 中通入過量 CO2 : Na2CO3+CO2+H2O=2NaHCO3 第 3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6, 足量 NaOH 與 CO2 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7, NaOH 與過量 CO2 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8, 氯與 H2O 反應: Cl2+H2O=HCl+HClO 9, 氯氣與 NaOH 溶液(標出電子轉移): Cl2+

12、NaOH=NaCl+NaClO+H2O 10 ,工業(yè)制漂白粉: 2Cl2+CaOH2=CaCl2+CaClO2+2H2O 11 ,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2O=2HClO+CaCO12 ,試驗室制 Cl2 (標出電子轉移): 4HCl+MnO2=Cl2 +MnCl2+2H2O 13 , NaI 溶液中滴加氯水: 2NaI+Cl2=I2+2NaCl 14 , Mg 與熱水反應: Mg+2H2O=MgOH2+H2 15 , AlCl3 中滴入 NaOH : AlCl3+3NaOH=AlOH3 +3NaCl 連續(xù)滴入 NaOH ,沉淀溶解: NaOH+AlOH3=NaAlO2+2H2O 1

13、6 , Al2O3 與 NaOH 反應: Al2O3+2NaOH=2NaAlO2+H2O 17 ,試驗室制 H2S FeS+H2SO4=FeSO4+H2S 18 , H2O2 中加少量 MnO2 :(標出電子轉移) 2H2O2=2H2O+O2第 4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19 , H2S 長期放置變渾濁或 H2S 不完全燃燒: 2H2S+O2=2H2O+2S 20 , H2S 充分燃燒: 2H2S+3O2=2H2O+2SO2 21 , H2S 與 SO2 反應:(標出電子轉移) 2H2S+SO2=3S +2H2O 22 , SO2 通入氯水中褪色: SO2+Cl2+H

14、2O=2HCl+H2SO4 23 , Cu 與濃 H2SO4 ,加熱:(標出電子轉移) Cu+2H2SO4=CuSO4+SO2+2H2O 24 ,木炭與濃 H2SO4 共熱:(標出電子轉移) C+2H2SO4=2H2O+CO2+2SO2 25 ,工業(yè)上制粗硅: SiO2+2C=Si+2CO 條件 :電爐內(nèi) 26 ,石英與 NaOH 反應: SiO2+2NaOH=Na2SiO3+H2O 27 ,玻璃工業(yè)上兩個反應: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28 ,水玻璃中加 CO2 產(chǎn)生沉淀: 2H2O+Na2SiO3+CO2=Na2CO3+H

15、4SiO4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zhì)點的運動( 1) - 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 平均速度 V 平 =S/t (定義式) 2. 有用推論 Vt2 Vo2=2as 3. 中間時刻速度 Vt/2=V 平 =Vt+Vo/2 4. 末速度 Vt=Vo+at 第 5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5. 中間位置速度 Vs/2=Vo2 +Vt2/21/2 6. 位移 S= V 平 t=Vot + at2/2=Vt/2t 7. 加速度 a=Vt-Vo/t 以 Vo 為正方向, a 與 Vo 同向 加速 a0 ;反向就 a0 8. 試驗用推論 S=aT2 S 為相鄰連續(xù)相等時間

16、T 內(nèi)位移之差 9.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初速 Vo:m/s 加速度 a:m/s2 末速度 Vt:m/s 時間 t: 秒 s 位移 S: 米( m) 路程 :米 速度單位換算: 注: 1 平均速度是矢量; 2 物體速度大 , 加速度不愿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 是準備式; 4 其它相關內(nèi)容:質(zhì)點 /位移和路程 /s-t 圖 /v-t 圖 /速度與速率 / 2 自由落體 1. 初速度 Vo=0 2. 末速度 Vt=gt 3. 下落高度 h=gt2/2 (從 Vo 位置向下運算) 4. 推論 Vt2=2gh 注:1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

17、規(guī)律; m/s2 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鄰近較小 ,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 下; 3 豎直上拋 1. 位移 S=Vot- gt2/2 2. 末速度 Vt= Vo- gt (g=9.8 10m/s2 )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3. 有用推論 Vt2 Vo2=-2gS 4. 上升最大高度 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 來回時間 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 全過程處理 :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 加速度取負值; 2 分段處理: 向上 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 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 ,如在同 點速度等值反向

18、等; 二,質(zhì)點的運動( 2) - 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1 平拋運動 1. 水平方向速度 Vx= Vo 2. 豎直方向速度 Vy=gt 3. 水平方向位移 Sx= Vot 4. 豎直方向位移 Sy=gt2/2 5. 運動時間 t=2Sy/g1/2 通常又表示為 2h/g1/2 6. 合速度 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 : tg =Vy/Vx=gt/Vo 7. 合位移 S=Sx2+ S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 : tg =Sy/Sx gt/2Vo 注:1 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加速度為 g ,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動與 豎直方向

19、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 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 hSy 準備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第 7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3) 與 的關系為 tg 2tg ;( 4)在平拋運動中時 t 是解題關鍵; 5 曲線運動的 間 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 加速度 方向不在同始終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 勻速圓周運動 1. 線速度 V=s/t=2 R/T 2.角速度 = /t=2 /T=2 f 3. 向心加速度 a=V2/R= 2R=2 /T2R 4. 向心力 F 心 =Mv2/R=m 2*R=m2 /T2*R 5. 周期與頻率 T=1/f 6. 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 V=

20、 R 7.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 =2 n此 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 S: 米 m 角度 :弧度( rad) 頻率( f):赫( Hz) 周期( T):秒( s) 轉速( n): r/s 半徑 R: 米( m) 線速度( V): m/s 角速度( ): rad/s 向心加速度: 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供應,也可以由合力供應,仍可以由分力供應,方向始 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 變速度的方向,不轉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轉變; 3 萬有引力 1. 開普勒第三定律 T2

21、/R3=K=4 2/GM R: 軌道半徑 T : 周期 K:常量 與行星質(zhì)量無關 2. 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 10-11N m2/kg2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 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 R: 天體半徑 m 第 8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4. 衛(wèi)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GM/R31/2 T=2 R3/GM1/2 5. 第一 二,三 宇宙速度 V1=g 地 r 地 6. 地球同步衛(wèi)星 GMm/R+h2=m*4 2R+h/T2 h 3.6 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 天體運

22、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供應 ,F 心 =F 萬; 2 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 的質(zhì)量密度等; 3 地球同步衛(wèi)星只能運行于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 衛(wèi)星軌道半徑變小時 ,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 5 地球衛(wèi)星的最大環(huán)繞 速度和最小發(fā)射速度均為 ; 機械能 1. 功 1 做功的兩個條件 :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 2 功的大小 : W=Fscosa 功是標量 功的單位 :焦耳 J 1J=1N*m 當 0= a 0 F 做正功 F 是動力 當 a= 派 /2 w=0 cos 派 /2=0 F 不作功 當 派 /2= a 派 W0

23、F 做負功 F 是阻力 3 總功的求法 : W 總=W1+W2+W3 Wn W 總=F 合 Scosa 2. 功率 1 定義 :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 P=W/t 功率是標量 功率單位 :瓦特 w 第 9 頁,共 12 頁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 : P=Fvcosa 當 F 與 v 方向相同時 , P=Fv. 此時 cos0 度 =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 ,也可求瞬時功率 1 平均功率 : 當 v 為平均速度時 2 瞬時功率 : 當 v 為 t 時刻的瞬時速度 3 額定功率 : 指機器正常工作

24、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 : 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 : 實際功率 額定功率 4 機車運動問題 前提 :阻力 f 恒定 P=Fv F=ma+f 由牛頓其次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 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 a 在減小 ,始終到 0 P 恒定 v 在增加 F 在減小 尤 F=ma+f 當 F 減小 =f 時 v 此時有最大值 2 汽車以恒定加速度前進 a 開頭恒定 , 在逐步減小到 0 a 恒定 F 不變 F=ma+f V 在增加 P 實逐步增加最大 此時的 P 為額定功率 即 P 確定 P 恒定 v 在增加 F 在減小 尤 F=ma+f 當 F 減小 =f 時 v 此時有最大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