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物理學問點總結歸納復習 一,運動學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 運動是確定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 仍是靜止的,都是相對于參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1 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 型,是科學的抽象; 2 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爭論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 形狀對爭論結果的影響可以忽視; 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 要詳細問題 詳細分析; 3 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形: 平動的物體通??梢暈橘|點; 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視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為質點; 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 .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 所爭論問題的影響不能忽視時,
2、 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 反之,就可以; 【注】質點并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qū)分于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第 1 頁,共 29 頁時刻是指某一瞬時, 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它與狀態(tài)量相 對應 ;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 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 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有向線段,是矢量 ;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 式為,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
3、能作粗略的描 述; 2 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 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 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義式為 第 2 頁,共 29 頁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 留意與速度的 方向沒有關系 ,大小由兩個因素準備; 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系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定的關系,即: 1 速度大,加速度不愿定也大 ; 2 加速度大,速度不愿定也大 ; 3 速度為零,加速度不愿定也為零 ; 4 加速度為零,速度不愿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 a 與速度 V 方向的關系確定時,就有: 1 如
4、a 與 V 方向相同時,不管 a 如何變化, V 都增大; 2 如 a 與 V 方向相反時,不管 a 如何變化, V 都減小;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可由下面四個基本關系式表示: 1 速度公式 第 3 頁,共 29 頁2 位移公式 3 速度與位移式 4 平均速度公式 3,幾個常用的推論: 1 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 T 內的位移之差為恒量 x=x2-x1=x3-x2= =xn-xn-1=aT2 2 某段時間內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 3 一段位移內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 v 中
5、與這段位移初速度 v0 和 末速度 vt 的關系為 第 4 頁,共 29 頁;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2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 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論: 1T 末, 2T 末, 3T 末 瞬時速度之比為: v1 v2 v3 vn=123 n 第一個 T 內,其次個 T 內,第三個 T 內 第 n 個 T 內的位移 之比為: x1 x2 x3 xn=135 2n-1 1T 內, 2T 內, 3T 內 位移之比為: xxx xN=1 49 n2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t1 t2 t3 tn= 三,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頭的
6、下落運動,因 為忽視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 度為 g 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 第 5 頁,共 29 頁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下落到地面所需時間: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為 v0,加速度方向與 v0 方向相反, 大小等于 的 g 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1 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第 6 頁,共 29 頁速度位移公式: 兩個推論: 上升到最高點所用時間: 上升的最大高度: 2 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如下圖, 物體以初速度 v0 豎直上拋, A ,B 為途中的任意
7、兩點, C 為最高點,就: 第 7 頁,共 29 頁1 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 AC 所用時間 tAC 和下降過程中從 CA 所 用時間 tCA 相等,同理 tAB=tBA ; 2 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 A 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 A 點的速度大小 相等; 【注】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 可能處于上升階段, 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 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 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四,運動的圖象,運動的相遇和追及問題 1,圖象: 1x t 圖象 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 律; 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圖線斜率的意義: 圖線上某點切線的
8、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速度的大小 ; 第 8 頁,共 29 頁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物體方向; 兩種特殊的 x-t 圖象 勻速直線運動的 x-t 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 如 x-t 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 就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 態(tài); 2v t 圖象 物理意義: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 律; 圖線斜率的意義: a. 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b. 圖線上某點切線的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意義: a. 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數值表示相應時間內的位移的大 ??; b. 如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這段時間內
9、的位移方向為正 方向 ;如此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表示這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為負方 向; 第 9 頁,共 29 頁常見的兩種圖象形式: a. 勻速直線運動的 v-t 圖象是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b.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v-t 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2,相遇和追及問題: 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兩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關系和位移關系, 要留意查找問題中隱含的臨界條件,通常有兩種情形: 1 物體 A 追上物體 B:開頭時,兩個物體相距 x0,就 A 追上 B 時必有, 且 ; 2 物體 A 追趕物體 B:開頭時,兩個物體相距 x0,要使 A 與 B 不相撞,就有 易錯現象: 1,混淆 x t 圖象和 v-t 圖象
10、,不能區(qū)分它們的物理意義 第 10 頁,共 29 頁2,不能正確運算圖線的斜率,面積 3,在處理汽車剎車,飛機降落等實際問題時留意,汽車,飛機 停止后不會后退 五,力 / 重力 / 彈力 /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 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依據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按性質命名的力 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 力等; 按成效命名的力 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 力的作用成效: 形變 ; 轉變運動狀態(tài) . 2,重力: 第 11 頁,共 29
11、 頁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 G=mg ,方向 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 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章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 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留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另一個分力供應物體隨地球 自轉所需的向心力, 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由于重力遠大于向 心力,一般情形下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 內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復原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 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 條件:接觸 ;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 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
12、形變方向相反; 平面接觸面間 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 向垂直于過爭論點的曲面的切面 ;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 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 大小: 彈簧的彈力大小由 F=kx 運算 第 12 頁,共 29 頁一般情形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 狀態(tài)有關,應結合平穩(wěn)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 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接觸面粗糙, 有彈力作用, 有相對運動 或 相對運動趨勢 ,三者缺一不行 2 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方向相反, 但留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 也
13、可能相 反,仍可能成任意角度; 3 摩擦力的大?。?滑動摩擦力: 說明: a. FN 為接觸面間的彈力, 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 第 13 頁,共 29 頁為滑動摩擦系數, 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 與接觸面積大小, 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 FN 無關; 靜摩擦:由物體的平穩(wěn)條件或牛頓其次定律求解,與正壓力 無關; 大小范疇 0f 靜/f 靜 靜摩擦力的詳細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運算:一是依據平穩(wěn)條件, 二是依據牛頓其次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 留意事項: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仍可 以與運動方向成確定夾角;
14、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仍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 向相反; d. 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 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象: 1. 不會確定系統的重心位置 第 14 頁,共 29 頁2. 沒有把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 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1,標量和矢量: 1 將物理量區(qū)分為矢量和標量表達了用分類方法爭論物理問 題; 2 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分在于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就:標量 用代數法 ;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就或三角形定就; 3 同始終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為代數法,即規(guī)定某一方向為
15、正 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后 求代數和,最終結果的正, 負表達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 之分,運算法就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終結果的正負也不表 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合力與分力 2 共點力的合成: 1,共點力 第 15 頁,共 29 頁幾個力假如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 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 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邊形定就: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 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 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
16、方向,這是矢量 合成的普遍法就; 求 , 的合力公式: 第 16 頁,共 29 頁留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就; 2 兩個力的合力范疇: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留意事項: 1 力的合成與分解,表達了用等效的方法爭論物理問題 2 合成與分解是為了爭論問題的便利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 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需把合力與各分力脫鉤, 即考慮合力就不能考慮 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 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范疇是: |F1-F2| F 合Fl+F2 4 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
17、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 能為零 第 17 頁,共 29 頁5 力的分解時要認準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成效,按實際 成效來分解 6 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全部力分解到兩個相互 垂直的坐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為了求合力 的合力 易錯現象: 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 1. 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把握其可變特性 2. 不能按力的作用成效正確分解力 3. 沒有把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七,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依據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huán)境 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 么場中 和運動狀態(tài)著手,其常規(guī)如下: 1 確定爭論對象,并隔離出來 ; 2 先畫重力,然后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
18、3 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 處于題設的運動狀態(tài) 靜止或加速 ,否就必定是多力或漏力 ; 第 18 頁,共 29 頁4 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復列為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 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 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 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 作用力; 2 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 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 不考慮物體對其 它物體的作用力; 3 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 應用整體分析法, 可使 問題簡潔明白,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 ;當涉及的
19、物理問題是物體間 的作用時, 要應用隔離分析法, 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 為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3,留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形, 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在具 體操作時應留意: 第 19 頁,共 29 頁1 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 從接觸點處判定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 假如存在, 就依據彈力和摩 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 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確定是 無中生有的 .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 也畫進去 易錯現象: 1. 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 2. 不能靈敏選取爭論對象 ; 3
20、. 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八,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穩(wěn) 1,物體的平穩(wěn): 物體的平穩(wěn)有兩種情形: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是 物體不轉動或勻速轉動 此時的物體不能看作質點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穩(wěn): 平穩(wěn)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的加速度為零 平穩(wěn)條件:合力為零,亦即 F 合=0 或Fx=0 ,Fy=0 第 20 頁,共 29 頁a,二力平穩(wěn):這兩個共點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條直線上; b,三力平穩(wěn):這三個共點力必定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 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穩(wěn) c,如物體在三
21、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通??刹?用正交分解,必有: F 合 x= F1x+ F2x + + Fnx =0 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 F 合 y= F1y+ F2y + + Fny =0 向分解 平穩(wěn)條件的推論: 當物體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時, 它所受的某一個力與所受的其它力的合 力等值反向 ; 當三個共點力作用在物體 質點 上處于平穩(wěn)時,三個力的矢量組 成一封閉的三角形按同一環(huán)繞方向; 3,平穩(wěn)物體的臨界問題: 第 21 頁,共 29 頁當某種物理現象 或物理狀態(tài) 變?yōu)榱硪环N物理現象 或另一物理 狀態(tài) 時的轉折狀態(tài)叫臨界狀態(tài);可懂得成“恰好顯現”或“恰好不 顯現”; 臨界問題的分析方法: 極
22、限分析法: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 “極大”, “微小”,“極左”,“極右” 從而把比較隱匿的臨界現象 “各種 可能性” 暴露出來,便于解答; 易錯現象: 1 不能靈敏應用整體法和隔離法 ; 2 不留意動態(tài)平穩(wěn)中邊界條件的約束 ; 3 不能正確制定臨界條件; 九,牛頓運動三定律 1,牛頓第確定律: 1 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 有外力迫使它轉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 懂得: 第 22 頁,共 29 頁它說明白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 .質量是 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tài) 無關 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轉變物體運動
23、狀態(tài) 產生加速 度的緣由,而不是保護運動的緣由 它是通過理想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試驗來驗證 2,牛頓其次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 a 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 F 成正比, 跟物體的 質量 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懂得: 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逝 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 同一爭論對 象 第 23 頁,共 29 頁同一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一用 SI 制主單位 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于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 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 方
24、向相反, 作 用在一條直線上 2 懂得: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 時消逝,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 性質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靠性: 它們是相互依存, 互以對方 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行疊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 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成效,不行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 用成效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疇: 第 24 頁,共 29 頁對于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 運動速度遠小于光速的運動 ,牛頓運 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于物體的高速運動 運動速度接近光速
25、 和微觀 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 理論處理; 易錯現象: 1 錯誤地認為慣性與物體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 度越小慣性越小 ;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為慣性和力是同一個概念; 2 不能正確地運用力和運動的關系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中速度 和加速度等參量的變化; 3 不能把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 正確運用到輕繩,輕彈簧和輕桿等理想化模型上; 十,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一 1,運用牛頓其次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 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爭論對象 2 接受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 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 依據牛頓其次定律列出方程 第 25 頁,
26、共 29 頁5 統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 選取正確的爭論對象;選取爭論對象時可實行“先整體,后 隔離”或“分別隔離”等方法 .一般當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 時,可當作整體爭論,當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時,要分 別隔離爭論 2 對選取的爭論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依據牛頓其次定律列出方 程式,求出答案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 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依據條件變化或隨著過程進行引起的 受力情形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2 在某些物理過程比較復雜的情形下,用極限分析的方法可以 盡快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易錯現象: 1 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用拉力 F 直接拉物體與用 一重力為 F 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 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系統在豎 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于重力; 第 26 頁,共 29 頁3 在加速系統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生相對滑動 拉力必需克服它們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十一,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二 1,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 已知物體的受力情形,確定物體的運動情形,基本解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364-4-44:2024 EN Low-voltag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4-44: Protection for safety - Protection against voltage disturbances and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s
- 投資合作合同協議書
- 汽修場地租賃合同
- 代理記賬公司員工保密協議
- 可編輯修改產品代理合同經銷
- 個人裝修木工勞務合同
- 醫(yī)療行業(y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與健康管理方案
- 天使投資協議書
- 電子商務產業(yè)園孵化企業(yè)入駐協議
- 建筑勞務臨時用工合同
- 中職歷史教學計劃
- 六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浙美版)
- 湘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 男生青春期生理教育
- 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版)課件-第四章語法課件
- 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解讀與大單元設計思路
- 壓瘡護理質控反饋
- 山東春季高考Photoshop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入學考試英語試卷(附答案)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期末模擬試卷(含答案)
- 數據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