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_第1頁
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_第2頁
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_第3頁
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_第4頁
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試比較鐘嶸“滋味說”與司空圖“韻味說”之異同在中國古典文論中,對詩歌味的探討和研究由來已久。南朝鐘嶸提出了滋味說。所謂滋味,是指詩歌形象生動鮮明,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富于藝術感染力,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這一說法觸及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層面而追尋更深層的意蘊問題,但其論述仍不夠全面。而真正完成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圖,他在其詩論中提出了韻味說,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詩歌應傳達出韻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蘊和境界。對此二人關于詩歌味的探討和比較,有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味這個古典文論中的詩歌審美范疇。 【關鍵詞】鐘嶸滋味說司空圖韻味說異同 一、鐘嶸之滋味說 鐘

2、嶸詩品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部詩歌理論批評專著,素有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的美譽,與同時代的文心雕龍堪稱六朝文學批評史上的雙璧。清代的著名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詩話中曾對它作過很高的評價:詩品之于論詩,視文心雕龍之于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蓋文心籠罩群言,而詩品深從六藝溯流別也。論詩論文而知溯流別,則可以探源經(jīng)籍,而進窺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矣。此意非后世詩話家所能喻也。1 以味論詩是我國傳統(tǒng)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國古代詩學理論中,用味來說明文學藝術的美感作用,由來已久。在先秦典籍中,味就與美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它還不屬于純粹的審美意識的范疇。最早把味與藝

3、術和審美聯(lián)系起來的是孔子,論語述而說: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此后,隨著文學自覺時代的來臨以及文學的不斷發(fā)展,味的概念被廣泛運用于文藝理論之中,并作為中國古代文論的特有范疇,得到了普遍的確立和承認。 以味論詩始于西晉的陸機。他在文賦中說: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以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弦之清汜。南朝劉勰也以味論詩,其明詩篇說,張衡怨篇,清典可味。體性篇說,楊雄的作品志隱而味深;隱秀篇說深文隱蔚,余味曲包。但是,無論是陸機還是劉勰,都還沒有自覺把味作為文學批評的主要理論主張。而與劉勰同時代的鐘嶸,則是在其詩品中自覺而明確地以味或滋味為標準進行審美鑒賞,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fā)

4、展了味這一詩學范疇。 鐘嶸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欣賞理論上提出的滋味說,這是他的美感論,也是審美判斷的重要標準。 首先,鐘嶸認為詩的滋味與詩歌的形象特征關系密切。鐘嶸說: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有滋味者也。它之所以有滋味其原因就在于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指事造形是指敘事寫景;窮情寫物是抒情狀物。也就是說,五言詩之所以有滋味,不僅在于描繪自然景物和各種人事生動逼真,而且詩人還要滿懷激情的寫景狀物,做到情景交融。所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所揭示的問題,不僅是詩歌體裁形式問題,而是關系到詩歌的藝術生命的藝術形象問題。文藝作品的形象愈是生動鮮明,思想感情愈是真摯深厚,就愈有滋味。所以鐘嶸批評玄言詩說理過其辭,

5、淡乎寡味,平典似道論,建安風力盡矣。用抽象的道理寫詩,既無形象,又缺感情,喪失了藝術形象之美,缺乏美感,自然談不上有滋味了。不僅如此,鐘嶸理解的詩歌的藝術美是要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這才是詩之至也。 其次,鐘嶸明確將傳統(tǒng)的賦、比、興納入滋味的范疇,不僅改變了賦、比、興的順序,賦予它們新意義,而且擴大了滋味的內容。鐘嶸在詩品序中說:故詩有三義,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他第一次將興界定為文已盡而意有余,強調了興含蓄蘊藉的審美特征。比在他看來也不是簡單的以此物比彼物的方法,而是要在外物之中喻志。 對賦的闡釋尤值得重視,雖然是直書其事

6、,但卻要寓言寫物,在直寫外物中貫注詩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暗寓物中,因此,賦也被納入滋味的范圍。后來清代的劉熙載早已洞悉這點,他說:風詩中賦事,往往兼寓比興之意。鐘嶸詩品所由競以寓言寫物為賦也。賦兼比、興,則以言內之實事,寫言外之重旨,故古之君子上下交際,不必有言也,以賦相示而已。2這可用作對鐘嶸賦意的最好說明。于是賦、比、興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手法,不僅全部與抒情主體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起來,而且還與其審美效果、審美特征滋味聯(lián)系起來,同時它們也成為詩人自覺追求詩歌滋味、言外之意的有力手段,成為詩人創(chuàng)造詩歌意象,乃至詩歌意境的重要手段。 第三,鐘嶸強調詩歌的滋味還與風力和丹采有密切關系,要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

7、采,才能使詩歌具有美感力量。鐘嶸講的風力,一般認為就是風骨的意思,最早是由劉勰提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藝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重要美學標準。風力又稱風骨、建安風力、建安風骨等,是指漢未建安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的慷慨悲壯遒勁剛健的美學特點。鐘嶸標舉建安風力,是在托詩以怨的基礎上,對建安文學的一種理論概括,偏重于強調直抒慷慨之氣,怨憤之情,以及真切自然、明確簡潔描寫的特點。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就是要求詩歌作品以風骨為主,辭采為輔,兩者緊密結合。這樣的作品才是內容美和形式美高度統(tǒng)一的理想作品,才能產生滋味,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這是他對五言詩的最高的美學要求。 二、司空圖之韻味說 在中國古代文論史上,司空圖

8、在他的與李生論詩書中所提出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常為后人所重視。郭紹虞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文論選在對與李生論詩書一文的說明中這樣寫道:司空圖的韻味說重在藝術特征的探索,接觸到詩歌藝術的美感作用這個重要問題,但是對于藝術的美感作用形成的原因,在這里沒有進行具體的討論。3王運熙,顧易生兩位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也認為: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提出了詩歌的韻味問題。4用韻味說來代稱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在學術界已被廣泛地采用。 司空圖繼承了前人特別是鐘嶸關于詩味和滋味理論的研究成果,總結了我國歷代尤其是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豐富經(jīng)驗,對詩歌的味作了更為深入的探索,提出了韻味說的詩歌美學主張。 司空圖認為辨于味而后可

9、以言詩也,把辨味放在總括一切的首要地位,可見味是他論詩的宗旨。司空圖認為,對于人的感官來說,有單一的原本之味,又有醇美的味外之味。猶如醋和鹽,單是醋,只有酸味,單是鹽,只有咸味,但經(jīng)過適當?shù)恼{配之后,卻能產生出甘于口的醇美之味。醇美之味來源于單一的酸和咸,卻又有別于酸咸,這就是味外之味。司空圖所說的詩味,就是指這種醇美的味外之味,故謂之味外之旨。這種味外之味就是司空圖韻味說的基本觀點之一。詩人將生活素材轉化成詩歌意境,創(chuàng)造了咸酸之外的醇美之味,這種味外之旨即是藝術美。藝術美來源于自然美,但又高于自然美。味在味外的論斷,比他以前的任何人都更深刻地認識和闡述了文學藝術的特質,這在我國美學史上是個創(chuàng)

10、造性的貢獻。 韻味說的另一個基本觀點是韻外之致。在言與意的關系上,司空圖認為詩的意境在韻外叫做韻外之致。司空圖說: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耳。近而不浮,是指詩的形象的具體性。用詩來描繪一個事物,總要求把那個事物具體地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使讀者看來,那景象好似近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泛。遠而不盡,則是指詩的深遠的意境,它能積極地調動讀者的想 象,使人讀來覺得它有言己盡而意無窮的妙處。 對于詩的藝術形象問題,司空圖又提出了象在象外的著名論斷,這是司空圖韻味說的又一個基本觀點。 象外之象中的第一個象字,陽光體育論文指詩人所描繪的帶有感性特征的藝術形象;第二個 象字,指讀者借助于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

11、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通過想象之后顯現(xiàn)于心目中的意象。司空圖對這種意象極為稱賞,他引戴容州語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又說:意象欲生,造化己奇!5顯然,他認為,活生生的藝術形象,其妙處己經(jīng)達到與造化同工的地步了。 總之,司空圖所講的韻味就是藝術美。這種藝術美不同于自然美,而是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是詩人按照一定的藝術原則來描寫生活的結果。只有塑造了象外之象,包含著韻外之致的詩篇,才具有味外之旨。 三、滋味說與韻味說之異同 鐘嶸從四言詩與五言詩的比較中,得出五言詩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的結論,肯定了五言詩的藝術價值。并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角度,提出了滋味說,倡導詩歌要有滋味。

12、滋味是指詩歌悠遠醇厚的美感,或可稱詩美與品位。而對如何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滋味的詩歌,鐘嶸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賦比興三義應酌而用之,而又特別突出興。他以為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此看法凝結著鐘嶸在前人基礎上對詩藝探討方面的拓展,他還認為比興可以化情思為物象,從而造成余味曲苞的藝術效果。這正是詩味論的最基本點,要求詩歌有余意,耐人咀嚼,令人回味無窮,而非似一洼清水般一覽無余。二則是詩歌風力與丹彩的結合。風力即要求詩歌思想內容的剛健挺拔,丹彩指詞采的華茂,實際上是要求詩歌質與文的有機統(tǒng)一。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不僅適合于詩歌創(chuàng)作,鐘嶸更將這一原則貫徹于詩歌的欣賞品評中,將其作為品評的標準。 司空圖的象外之象

13、、景外之景與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其實是一個相統(tǒng)一的整體,一為創(chuàng)作手段,一為結果,二者共同構筑了司空圖的詩學體系韻味說。韻味說的實質就是強調言外之意、味外之味。司空圖強調詩歌語言文字之外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較之鐘嶸而言,將詩味論大大推進了一步。這一進步,反映出在詩藝探討方面質的不同。盡管早在劉鰓就已注意到文外之重旨,鐘嶸也認識到文已盡而意有余的美學特質,但真正形成詩學體系的任務無疑是由司空圖完成的。 也可以說鐘嶸的詩論仍沒有超越文質論的傳統(tǒng)框子,既重文也重質。而司空圖實質上不僅談詩藝,且情有獨鐘,偏愛于沖澹自然含蓄的詩風,把詩味引發(fā)到味外之高處。這份傾心、偏愛與提升,大致限定、指明了后世詩味論的取向。 【參考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