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gif)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2.gif)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3.gif)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4.gif)
![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131b764d1a2a9beb7fdc997c80e7604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消防安全主題班會策劃人姓名: 二零XX年XX月XX日二、教學過程:老師敘述一個“火災案例”以引起同學留意。1995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小峪煤礦其次學校四班級共195名同學,在10名老師帶領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發(fā)生因同學野炊引發(fā)大火,當場燒死同學29名,重傷1名,輕傷3名的惡性事故。三、同學溝通怎樣打火警電話報警時一般應留意以下幾點:1、火警電話號碼“119”要記清2、聽到對方報“消防隊”時,即可講清著火的地點和單位。3、要留意消防隊的提問,并主動告知自己所用電話的號碼,自己的姓名,以便聯(lián)系。4、當消防隊講“消防車去了”時,就可將電話掛斷。四、熟識常用的中國消防平安標志
2、。五、推斷題。(1)禁止同學攜帶煙花、爆竹、砸炮、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2)有一天,某學校四班級同學到某山林去野炊。(3)報警時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可以不說明。(4)發(fā)生火災時,不要盲目開窗開門,用濕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頭腦,尤其是口鼻部。(5)家用電器起火,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千萬不要往電器上潑水。六、火災逃命自救八法1、要了解和生疏環(huán)境。當你走進商場、賓館、酒樓、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時,要留心太平門、平安出口、滅火器的位置,以便在發(fā)生意外時準時疏散和滅火。2、要快速撤離。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被火圍困時,要立刻想法撤離。3、要愛惜呼吸系統(tǒng)。逃命時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將口鼻捂嚴
3、,否則會有中毒和被熱空氣灼傷呼吸系統(tǒng)軟組織窒息致死的危險。4、要從通道疏散。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也可考慮利用窗戶、陽臺、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5、為低層跳離,適用于二層樓。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外套等松軟的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后用手扒住窗戶,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以縮短跳落高度。6、為臨時避難。在無路逃命的狀況下,可利用衛(wèi)生間等臨時辟難。避難時要用水噴淋迎火門窗,把房間內一切可燃物淋濕,延長時間。在臨時避難期間,要主動與外界聯(lián)系,以便盡早獲救。7、利用標志引導脫險。在公共場所的墻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都設置“太平門”、“緊急出口”、“平安通道”、“火警
4、電話”和逃命方向箭頭等標志,被困人員按標志指示方向挨次逃離,可解“燃眉之急”。8、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和前擁后擠現(xiàn)象,要堅決制止。只有有序地快速疏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削減傷亡。七、老師總結只要我們處處當心,留意平安,把握自救、自護的學問,熬煉自己自護自救的力氣,機智勇敢地處理遇到的各種特殊的狀況或危險,我們就能健康、健壯地成長。學校消防平安主題班會教案(二)時間:20 xx年11月20日地點:三班級二班教室主題:消防平安訓練主題班會訓練目標:1.通過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火災事故案例、同學爭辯等形式引起同學們對消防平安的重視。2.通過本次班會活動,使同學了解消防平安常識,火災撲救
5、常識,重視平安,珍惜生命。3.熟識各類消防平安標志并了解各類消防平安標志的含義和作用。4.嘗試依據學校、家庭環(huán)境,學習防火措施。教學方法:講授法、講案例組織同學爭辯教學時數(shù):1課時課前預備: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消防平安事故方面的案例。2.了解一些消防平安常識。3.了解一些火災撲救的方法。4.了解一些自救與逃命技能。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人類的生存和進展離不開火,它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和幸福,但同時火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火一旦失去把握,就會燒毀人類的財寶,奪去人們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難以挽回和彌補的損失。近年來我縣火災事故的頻發(fā), 無不給世人敲響了警鐘。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習和把握防火學問,關心學
6、校做好防火工作,削減和杜絕火災的發(fā)生是特殊必要的。二、熟識各類消防平安標志1.出示各類標志圖案。2.師述:消防標志是一種指示性標志。它是由帶有確定象征意義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并配以確定的顏色所組成的。3.了解各類消防平安標志的含義。三、出示事例,大家聽后爭辯1.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是怎么處理的?發(fā)生火情應當怎樣與消防隊取得聯(lián)系?打火警119、講清出事地點詳細地址、火勢狀況2.發(fā)生火災時應當如何做才能快速地脫險?(1)火災時不能鉆到閣樓、床底、大櫥柜內?;饎莶淮髸r,要披上浸濕的衣服向外沖;(2)濃煙布滿時,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壓低身子,手、肘、膝蓋要緊靠地面,沿墻壁邊緣爬行逃命;(3)若身上已著
7、火不行亂跑,要就地打滾使火熄滅;(4)遇火災不行乘坐電梯,要向平安出口方向逃命;(5)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排水管等逃命,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緊栓在窗框、鐵欄桿等固定物上,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6)若逃命之路被火封鎖,在無奈的狀況下,退回室內,最好在衛(wèi)生間關閉門窗,不斷向門窗澆水;(7)充分利用陽臺、天窗等進行自救;(8)處在高層建筑被火圍困時,要趕快向室外拋沙發(fā)墊、枕頭等小物品,夜間則打手電,發(fā)出求救信號。3.基本要求:學校生不得玩火:一是不能帶火柴或打火機等火種;二是不得任憑點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處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場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許將點燃的鞭炮亂扔。在火災現(xiàn)場,學校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的逃離。四、如何報火警及滅火常識1.火警電話“119”撥通后,要冷靜、精確 地說出滅火單位或所在地點、名稱、火勢大小及燃燒物品,說明報警人地姓名和電話號,報警后,支配專人到離火場最近的路口等候并引導消防車輛。2.燃氣罐著火,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捂蓋滅火,并快速關閉閥門。3.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再用干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不行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4.救火時不要貿然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加速火勢集中。五、擴展延長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電話各是什么?遇壞人打110,著火打119,急救中心12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投資合作合同協(xié)議書
- 汽修場地租賃合同
- 代理記賬公司員工保密協(xié)議
- 可編輯修改產品代理合同經銷
- 個人裝修木工勞務合同
- 醫(yī)療行業(y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與健康管理方案
- 天使投資協(xié)議書
- 電子商務產業(yè)園孵化企業(yè)入駐協(xié)議
- 建筑勞務臨時用工合同
- 司機的聘用合同集錦
- DB43-T 2142-2021學校食堂建設與食品安全管理規(guī)范
- Module8Myfuturelife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英語外研版九年級下冊
- 中職歷史教學計劃
- 橋梁頂升移位改造技術規(guī)范
- 六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浙美版)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數(shù)學期末試卷(含答案)
- 介紹人提成方案
- 湘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況承諾書
- PHOTOSHOP教案 學習資料
- 初中數(shù)學教學“教-學-評”一體化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