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采血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采血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采血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采血技術規(guī)范采血是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技術流程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采血質(zhì)量直接影響實驗室檢測結果,開展高危人群耳聾基因靜脈血樣采集及送檢的醫(yī)療機構應當按本技術規(guī)范要求完成靜脈血樣采集工作。一、基本要求(一)采血機構設置。指定的醫(yī)療機構均可開展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靜脈血樣采集。(二)采血人員要求。具有與醫(yī)學相關的中專以上學歷,從事醫(yī)學臨床工作。二、采血機構和人員職責(一)加強對本機構靜脈采血人員的管理和培訓。(二)承擔本機構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有關信息的收集、統(tǒng)計、分析和上報工作。(三)血樣采集人員在實施靜脈采血前,應確認采血對象的身份與告知書簽署者一致。(四)認真填寫采血卡片,

2、做到字跡清楚、登記完整??ㄆ瑑?nèi)容包括:采血單位、姓名、年齡、性別、聯(lián)系電話、采血日期等。(五)嚴格按照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靜脈血采集步驟采血,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遞送至高危人群耳聾基因篩查實驗室檢驗。(六)因特殊情況未按期采血或不合格標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應當及時預約或追蹤重新采血。(七)做好資料登記和存檔保管工作,包括掌握篩查數(shù)、高危人群采血登記信息、反饋的檢測結果等資料。三、血樣采集步驟(一)采樣者帶好口罩、帽子,嚴格實施無菌操作,以防感染。(二)選擇血管,常用肘窩靜脈、肘正中靜脈、前臂內(nèi)側靜脈。(三)采血對象取坐位或臥位,手臂伸直平放在床邊或臺面,腕下墊枕上,暴露穿刺部位,找好合適采血靜脈后

3、,在靜脈穿刺部位上方4-7厘米處扎緊壓脈帶,捆綁時間不應超過1分鐘。(四)囑咐采血對象握緊拳頭,使靜脈充盈顯露。當輕壓或輕拍時能感覺其回彈的靜脈既為合適血管。最常用的選擇部位是血管豐富并血管貼近皮膚表層的肘前區(qū)域。(五)以穿刺點為圓心,用復合碘伏棉簽由內(nèi)向外螺旋形涂抹5厘米以上穿刺部位,消毒過的地方不能重復涂抹, 在涂抹的過程中棉簽必須也要同時旋轉(zhuǎn)。如果手臂皮膚不足夠干凈的則需重新擦拭。(六)在潔凈后不要觸摸穿刺部位。(七)使針與皮膚成15度30度,在靜脈上或旁側刺入皮下,在沿靜脈走向潛行刺入靜脈,待回血后,將針頭順勢探入少許固定不動,以免采血時針頭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腫。(八)將

4、一次性靜脈采血針套在持針器上并旋緊,摘掉靜脈采血針上的保護套,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X,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針筒,食指固定針頭下座,使針頭斜面和針筒刻度向上(九)抽血至所需2ml,放松壓脈帶,用無菌棉簽壓住進針拔針,將采樣對象前臂屈曲壓迫3-5分鐘。(十)若未能抽出血液則向深處刺入,采用邊退針邊抽吸至有血液抽吸出為止,或者調(diào)整穿刺方向、深度或重新穿刺。(十一)將血液注入事先準備好的EDTA抗凝管中,采血管須輕輕顛倒混勻6-8次,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勻,防治凝固。(十二)迅速把針頭放入專用利器容器內(nèi),針管放入醫(yī)療垃圾袋中。在采血管上寫上樣品號或貼上樣品條碼,檢查確認樣品號和檢驗編號吻合后

5、,在置于干燥試管架中,在46冰箱中暫存。(十三)將一次性靜脈采血針統(tǒng)一進行消毒、毀形處理,將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簽等按醫(yī)療廢物作特殊處理,并做好相關登記工作。(十四)標本采集后當天必須送達實驗室。所有血樣應當按照血源性傳染病標本對待,對特殊傳染病標本,如艾滋病等應當作標識并單獨包裝。四、靜脈采血注意事項及質(zhì)量控制(一)采樣前消除采樣對象不必要的疑慮和恐懼心理,做好暈血暈針者的心理護理。在采血過程中,盡量分散其注意力,隨時觀察其變化,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二)采血后發(fā)生暈厥或眩暈,可讓其平臥休息片刻即可恢復,必要時可針刺(或拇指掐)人中及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誘發(fā)眩暈,可立即

6、靜脈葡萄糖或口服糖水即可,如有其它情況,應立即找醫(yī)生共同處理。(三)嚴格實施無菌操作,以防感染。(四)對于穿刺部位已消毒而靜脈暴露不顯著者,若需要進一步確定穿刺部位的,操作中務必將接觸皮膚的手指部位用碘伏等消毒藥品加以涂抹,方可直接觸摸皮膚,達到無菌操作目的。(五)進針角度越大,越易刺穿血管,針梗進入皮膚越多,劃傷血管的距離越長,切忌用力過猛或靜脈內(nèi)反復穿刺,以防損傷血管。(六)抽血時,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靜脈內(nèi)推,以防空氣注入形成氣栓,造成嚴重后果。(七)穿刺后指導采血對象正確壓迫針眼部位和方法,防治局部血栓形成。(八)防止血樣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潔;壓脈帶捆扎時間太長、淤血過久、穿刺不順損傷組織過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時未取下針頭或用力推出產(chǎn)生大量氣泡、抗凝血用力震蕩等因素。(九)血樣不能及時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