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課件_第1頁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課件_第2頁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課件_第3頁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課件_第4頁
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漢初布衣將相之局漢初布衣將相之局廿二史劄記介紹廿二史劄記,為清代史學(xué)家趙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學(xué)名著之一)。為作者讀史之筆記。采用以史證史的方法,對歷代正史(實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體考察,對史著和歷史現(xiàn)象、史實、事件、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其書註重經(jīng)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亂興衰”。內(nèi)容充實,條理清晰,題目大多標新立異,有考有論,非一般讀書筆記所能比擬。廿二史劄記介紹廿二史劄記,為清代史學(xué)家趙翼的名著(清史學(xué)家在研究過程中註意到同一歷史事件記載相互歧義經(jīng)過排比、分析和考證辨?zhèn)危寰刑崾录嫦?,並將研究成果隨時記錄下來,逐漸積累編次成書,這種治學(xué)方法,在宋代即已開始出現(xiàn)。司馬遷的通鑒考異就是這類著作的

2、早期代表作。史學(xué)家在研究過程中註意到同一歷史事件記載相互歧義經(jīng)過排比、分漢初布衣將相之局等到了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考據(jù)學(xué)打到全盛程度,在史學(xué)領(lǐng)域,便出現(xiàn)了許多考證名著。其中趙翼的二十四劄記、錢大昕的二十史考異和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尤為傑出。等到了清朝乾隆、嘉慶時期,考據(jù)學(xué)打到全盛程度,在史學(xué)領(lǐng)域,便本書所考正史,實際包括從史記到明史全部二十四史;所以命名為廿二史劄記,本書考證史記、漢書共三卷,後漢書二卷,三國誌、晉書共三卷,宋、齊、梁、陳書並南史四卷,魏、(北)齊、周、隋書並北史三卷,新、舊唐書五卷,五代史二卷,宋、遼、金共六卷,元史二卷,明史六卷。本書所考正史,實際包括從史記到明史全部二十四

3、史;所以每卷又分若幹條,計共五百四十四條。詳近略遠,考訂元、明二史的條目占全書四分之一。書末附有補遺,將乾隆間修禦批歷代通鑒輯覽時奉旨改譯的遼、金、元三史的人名、官名、地名和舊譯名對照,全部錄出。正因為舊唐書和舊五代史,在當(dāng)時尚未被清廷正式承認為“正史”的緣故。本書具有較嚴格采用正統(tǒng)考據(jù)方法的同類作品。每卷又分若幹條,計共五百四十四條。詳近略遠,考訂元、明二史的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xué)家。字雲(yún)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zhèn)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 趙翼與袁枚、蔣士銓

4、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xué)家。字雲(yún)崧,一字耘崧漢初布衣將相之局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如古詩十九首、閑居讀書六首、雜題八首、偶得十一首、後園居詩等,或嘲諷理學(xué),或隱寓對社會的批評,或闡述一些生活哲理,頗有新穎思想。七古如將至朗州作、憂旱、五人墓,七律如過文信國祠同舫庵作、黃天蕩懷古、赤壁等,都有特色,並在造句、對仗方面見出功力。另外,造語淺近流暢,也是一大優(yōu)點。其詩的缺點,是有時議論過多,過於散文化,形象性較差。 趙翼的文學(xué)著作有詩集53卷及甌北詩話。史學(xué)著作有二十二史劄記、陔余叢考、檐曝雜記、皇朝武功紀盛等。趙翼布衣將相的由來西漢政權(quán)建立後

5、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將相的局面。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後來成為一般平民的代稱,其中包括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等勞動人民,也包括沒有官爵的地主論階級成分,或為農(nóng)民和其他小生產(chǎn)者,或為中小地主,大都屬於社會下層。除婁敬外,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他們在反秦起義中開始結(jié)合在一起。後來,在同項羽的鬥爭中,其陣容逐漸擴充和壯大起來。西漢建立之後,形成了“布衣將相之局”。布衣將相的由來西漢政權(quán)建立後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將相的局正文(一)漢初諸臣,惟張良出身最貴,韓相之子也。其次則張蒼,秦禦史;叔孫通,秦待詔博士。次則蕭何,沛主吏掾;曹參,獄掾;任敖,獄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寬,魏騎將;申屠嘉,材官。其

6、余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樊噲則屠狗者,周勃則織薄曲吹簫給喪事者,灌嬰則販繒者,婁敬則挽車者,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 正文(一)漢初諸臣,惟張良出身最貴,韓相之子也。其次則張蒼, 張良 張良張良簡介張良(?前186),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後漢書註雲(yún)“張良出於城父”,城父縣屬潁川也。史記正義:“括地誌雲(yún):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裏,韓也?!保┤?。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壹,“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壹。此外,現(xiàn)當(dāng)代又有多位同名人物。張良亦可作為地名,河南魯山有張良鎮(zhèn)。張良簡介張良(?前1

7、86),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 張蒼 張蒼簡介張蒼(前256年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富寧集鄉(xiāng)張大夫寨村人。他生於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56年),死於漢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張蒼校正九章算術(shù),制定歷法,也是我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壹為古代科學(xué)家。張蒼簡介張蒼(前256年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 叔孫通 叔孫通 初為秦待詔博士,後被秦二世封為博士。見秦將要滅亡,逃回薛地歸附項梁。項梁敗死定陶(今山東西南部,萬福河上遊)後,通跟隨楚懷王。懷王為義帝,遷至長沙,通留下侍項羽。 漢高祖二年(前205),劉邦率領(lǐng)諸侯軍隊攻取彭城(今江蘇徐州),通轉(zhuǎn)投

8、漢軍,並舉薦勇武之士為漢爭取天下。漢王拜其為博士,號稷嗣君。叔孫通蕭何,沛主吏掾:蕭何,沛(今江蘇沛縣)人。秦時為沛縣吏。秦末佐劉邦起兵,攻入鹹陽後,收取秦府律令圖書。楚漢相爭時,以丞相留守關(guān)中,輸送士卒糧餉,使劉邦得以戰(zhàn)勝項羽。後以功封酂侯,食邑至二千戶。傳見史記卷53、漢書卷39。掾,秦漢時為縣令、丞、尉以下的小吏,秩百石以下;主吏掾,掌壹縣吏事。蕭何,沛主吏掾:蕭何,沛(今江蘇沛縣)人。秦時為沛縣吏。秦末曹參:沛縣人。秦時為沛縣獄掾(即典獄長),秦末從劉邦起兵。漢初任齊相九年,封平陽侯,號稱賢相?;莸蹠r,因蕭何臨終推薦而繼任相國,遵行蕭何所定“與民休息”的政策,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發(fā)展。傳

9、見史記卷54、漢書卷39。任敖:沛縣人。秦時為沛縣獄吏,與劉邦友善,秦末從劉邦起兵。楚漢相爭時,任上黨守。漢初陳豨反,敖堅守有功,封廣阿侯。呂後時,官禦史大夫。傳見史記卷96、漢書卷42。 周苛:沛縣人。秦時為泗水卒史(縣中掾?qū)?,秩百石),後歸劉邦。劉邦稱漢王,任禦史大夫,守滎陽。後項羽攻拔滎陽,被俘,羽以上將軍、萬戶侯誘降,不屈,被烹死。傳見史記卷96、漢書卷42。曹參:沛縣人。秦時為沛縣獄掾(即典獄長),秦末從劉邦起兵。漢傅寬:初為魏五大夫騎將,後從劉邦為舍人,累有戰(zhàn)功。劉邦稱漢王,從入漢中,官右騎將。因平定三秦及齊地,封陽陵侯。後任齊相五年、丞相二年。傳見史記卷98、漢書卷41。申屠嘉:

10、梁(今河南商丘南)人。初為材官(供差遣的低級武職),從劉邦擊項羽,以功累官都尉、淮陽守。文帝時,遷禦史大夫、丞相,封故安侯,為人廉直,曾欲斬文帝幸臣鄧通。景帝時,與晁錯相爭,因帝袒錯,憤恨嘔血死。傳見史記卷96、漢書卷42。傅寬:初為魏五大夫騎將,後從劉邦為舍人,累有戰(zhàn)功。劉邦稱漢王10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白徒,指沒有任何官爵的平民。陳平,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shù)。秦末從項羽入關(guān),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中尉,建議劉邦用反間計使項羽去其謀士範增,以爵位籠絡(luò)大將韓信。漢初,封曲逆侯?;莸邸吾釙r任丞相,以呂氏專權(quán),不治事。呂後死,與周勃定計誅殺諸

11、呂,迎立文帝,復(fù)任丞相。傳見史記卷56、漢書卷40。王陵,沛縣人。初為縣豪強,劉邦兄事之。邦起兵,陵聚眾數(shù)千相屬。邦稱帝,任右丞相,封安國侯。後因反對呂後封諸呂為王,托病免。傳見史記卷56、漢書卷40。陸賈,楚人,以客從劉邦。漢初奉使說南越王趙佗稱臣,還官大中大夫。曾為高祖說詩、書,著書十二篇,述秦漢興亡之故,稱為新語?;莸蹠r反對呂後王諸呂,以病免,教丞相陳平交結(jié)太尉周勃以誅呂氏。文帝時,復(fù)以大中大夫使南越,尋以壽終。傳見史記卷97、漢書卷43。10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白徒酈商,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西)人。劉邦起兵,進軍至陳留,商率四千人歸邦。後從擊項羽、英布,以功

12、封曲周侯,官至右丞相。傳見史記卷95、漢書卷41。酈食其(y j),酈商之兄。少好讀書,家貧為裏監(jiān)門吏。劉邦軍至陳留,食其獻計克陳留,封廣野君。後常為劉邦說客,使諸侯,不戰(zhàn)而下齊七十余城。及韓信襲齊,齊王以食其賣己,烹之。傳見史記卷97、漢書卷43。夏侯嬰,沛縣人,與劉邦相善。邦起兵,以嬰為太仆,從擊項羽,屢立戰(zhàn)功,漢初封汝陰侯。後與大臣共立文帝,復(fù)為太仆。傳見史記卷95、漢書卷41。酈商,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西)人。劉邦起兵,進軍至陳留,商率樊噲:沛縣人。初以屠狗為業(yè),曾與劉邦同匿芒碭山中。秦末陳勝起義後,曹參、蕭何使噲迎邦,立為沛公,起兵反秦。後從邦屢立戰(zhàn)功,封賢成君。邦入鹹陽,欲居秦宮室

13、,噲諫還軍灞上。項羽在鴻門宴上擬殺邦,噲持盾直入營門責(zé)羽,使邦得以乘機脫逃。漢初,又隨邦平臧荼、陳豨和韓王信等叛亂,累遷左丞相,封舞陽侯。傳見史記卷95、漢書卷41。樊噲:沛縣人。初以屠狗為業(yè),曾與劉邦同匿芒碭山中。秦末陳勝起周勃:沛縣人。初以織薄曲(養(yǎng)蠶工具)為生,又常替人吹簫助喪事。秦末從劉邦起兵,邦以為其敦厚可屬大事。漢初以軍功累官將軍,封絳侯。又從邦平韓王信、陳豨和盧綰等叛亂。呂後死,與陳平合謀盡誅諸呂,迎立文帝,任右丞相。傳見史記卷57、漢書卷40。灌嬰: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少以販繒(絲織品)為業(yè)。秦末隨劉邦轉(zhuǎn)戰(zhàn)各地,漢初以功累官車騎將軍,封潁陰侯。呂後死,與陳平、周勃共誅諸呂,

14、迎立文帝,進位太尉,旋代勃為丞相。傳見史記卷95、漢書卷41。周勃:沛縣人。初以織薄曲(養(yǎng)蠶工具)為生,又常替人吹簫助喪事婁敬:即劉敬,齊人。因建議劉邦入都關(guān)中有功,賜姓劉,號奉春君。尋封關(guān)內(nèi)侯,號建信侯。劉邦在白登被匈奴所圍,敬建和親策,並出使結(jié)約。又建議遷徒六國貴族後裔及豪強大族十萬余人充實關(guān)中,以鏟除山東舊豪強勢力。傳見史記卷99、漢書卷43。 婁敬:即劉敬,齊人。因建議劉邦入都關(guān)中有功,賜姓劉,號奉春君正文(二) 蓋秦、漢間為天地壹大變局。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視為固然。其後積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無有底止;強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禍亂不已。再並而為七國

15、,益務(wù)戰(zhàn)爭,肝腦塗地。其勢不得不變,而數(shù)千年世侯、世卿之局壹時亦難遽變,於是先從在下者起。遊說則範睢、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1,征戰(zhàn)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2,此已開後世布衣將相之例。而兼並之力,尚在有國者,天方藉其力以成混壹,固不能壹旦掃除之,使匹夫而有天下也。於是縱秦皇盡滅六國,以開壹統(tǒng)之局。正文(二) 蓋秦、漢間為天地壹大變局。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使秦皇當(dāng)日發(fā)政施仁,與民休息,則禍亂不興,下雖無世祿之臣,而上猶是繼體之主也。惟其威虐毒痡3,人人思亂,四海鼎沸,草澤競奮。於是漢祖以匹夫起事4,角群雄而定壹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立功以取將相,此

16、氣運為之也。天之變局,至是始定。 使秦皇當(dāng)日發(fā)政施仁,與民休息,則禍亂不興,下雖無世祿之臣,而注釋1遊說則範睢、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遊說,指戰(zhàn)國時往來於各國,憑口舌辯說而獲取高官厚祿的策士(縱橫家)。徒步,古時無官爵的平民出行無車而步行,後即以徒步代稱無官爵的平民。範睢,正作範雎,字叔,戰(zhàn)國時魏人。曾化名張祿,入秦遊說昭王驅(qū)除專權(quán)的外戚,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得拜客卿,旋為秦相,封於應(yīng)(今河南寶豐),號應(yīng)侯。執(zhí)政期間,使秦在長平之戰(zhàn)中大敗趙軍。傳見史記卷79。注釋1遊說則範睢、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而為相:遊說,指蔡澤,戰(zhàn)國時燕人。入秦拜為客卿,尋代範雎為相,獻計秦昭王攻滅東周。數(shù)月後

17、辭相位,封為剛成君。傳見史記卷79。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曾奉燕昭王命入齊,說齊閔王向西發(fā)展,以放松對燕的壓力,被任為齊相。又聯(lián)合齊、趙等五國合縱攻秦,乘機滅宋。後因燕攻齊,反間計暴露,被齊王車裂而死。史記卷70有其傳,但所載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中的蘇秦書信和說辭多有不同,據(jù)今人研究當(dāng)以帛書所載事跡近是。張儀,戰(zhàn)國時魏國貴族後裔,以遊說著名。曾任秦相,助秦惠文君稱王,迫使魏國獻上郡地;又以連橫之策說使六國背縱約而事秦,最終瓦解齊、楚聯(lián)盟,奪取楚漢中之地,以功得封武信君。傳見史記卷70。 蔡澤,戰(zhàn)國時燕人。入秦拜為客卿,尋代範雎為相,獻計秦昭王攻滅征戰(zhàn)則孫臏、白起、

18、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白身,與“白徒”同義,指無官爵的平民。孫臏,戰(zhàn)國時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孫武的後代,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捐同學(xué)兵法,後捐為魏惠王將軍,忌其才能,誑他到魏,處以臏刑(割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jīng)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設(shè)計先後大敗魏軍於桂陵和馬陵,逼迫龐捐自刎。著有孫臏兵法。傳見史記卷65。征戰(zhàn)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身而為將:白身,與“白白起,又稱公孫起,戰(zhàn)國時秦國郿(今陜西眉縣)人,秦國名將。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官至大良造,善用兵,前後攻取韓、魏、趙、楚地七十余城,破楚都郢,以功封武安君;又在長平之戰(zhàn)中大破趙將趙括軍,坑降卒四十余萬。後與

19、範雎有隙,稱病不起,免為士伍,被迫自殺。傳見史記卷73。樂毅,戰(zhàn)國時中山國靈壽(今河北平山東北)人,燕國名將。燕昭王時,任亞卿,率領(lǐng)燕、趙、楚、韓、魏五國聯(lián)軍伐齊,大破齊軍,連下七十余城,以功封於昌國(今山東淄博東南),號昌國君。燕惠王即位,中齊反間計,改用騎劫為將,毅被迫出奔趙國,號望諸君,後死於趙。傳見史記卷80。白起,又稱公孫起,戰(zhàn)國時秦國郿(今陜西眉縣)人,秦國名將。秦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惠文王時任上卿,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屢次戰(zhàn)勝齊、魏等國。初矜功忌藺相如,後因相如忍讓而愧悟,負荊請罪,成為知交。趙孝成王時,將兵禦秦,在長平堅守三年,後因趙王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遭致大敗。後擊

20、破燕軍入侵,以功封信平君,任假相國。趙悼襄王立,不得誌,出奔魏,未見用。秦攻趙,趙王欲復(fù)用頗,為使者所間而不召。後任楚將,無功而卒。傳見史記卷81。王翦,戰(zhàn)國末秦將,頻陽(今陜西富平東北)東鄉(xiāng)人。曾得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用,先後率軍破趙、克燕、滅楚,以功封武城侯。傳見史記卷73。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惠文王時任上卿,以勇氣聞名於諸侯,屢正文(三) 然楚、漢之際,六國各立後,尚有楚懷王心、趙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韓王成、韓王信、齊王田儋、田榮、田廣、田安、田市等1。即漢所封功臣,亦先裂地以王彭、韓等,繼分國以侯絳、灌等2。蓋人情習(xí)見前世封建故事,不得而遽易之也。乃不數(shù)年而六國諸王皆敗滅;正文

21、(三) 然楚、漢之際,六國各立後,尚有楚懷王心、趙王歇、漢所封異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敗滅3。則知人情猶紐於故見,而天意已另換新局,故除之易易耳。而是時尚有分封子弟諸國。迨至七國反4後,又嚴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諸侯王惟得食租衣稅,又多以事失侯5。於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遺法始蕩然凈盡,而成後世征辟、選舉、科目、雜流6之天下矣,豈非天哉! 漢所封異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敗滅3。則知人情猶紐於故見,注釋1楚、漢之際,六國各立後,尚有楚懷王心、趙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韓王成、韓王信、齊王田儋、田榮、田廣、田安、田市等:楚懷王心,楚懷王熊槐之孫。秦末楚將項燕後人項梁起兵,於民間尋求得心,立為楚懷王,居盱眙

22、。後與項羽有隙,羽陽尊懷王為義帝,逼徒長沙,令人擊殺於江中。事跡見史記卷7項羽本紀。趙王歇,為秦末張耳、陳余所立。項羽分封十八王,徒歇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事跡見史記卷7項羽本紀。注釋1楚、漢之際,六國各立後,尚有楚懷王心、趙王歇、魏王魏王咎,原號寧陵君,故魏公子,秦末為陳涉將周市所立,後秦將章邯破魏,咎自殺。事跡見史記卷48陳涉世家。魏王豹,咎之弟,咎死,自立為王。項羽分封諸侯,徒豹為西魏王,後被韓信所俘。事跡見史記卷7項羽本紀。韓王成,故韓公子,封橫陽君,秦末由張良擁立為韓王。項羽分封諸侯,謂成無功,不令就國,隨羽至彭城,被殺。事跡見史記卷7項羽本紀。韓王信,故韓襄王孫。項羽殺韓王成,漢立

23、信為韓王,後降匈奴。傳見史記卷93、漢書卷33。魏王咎,原號寧陵君,故魏公子,秦末為陳涉將周市所立,後秦將章齊王田儋,故齊王宗族,秦末殺狄令自立為齊王,後為章邯所殺。田榮,田儋從弟。儋死,榮立儋子市為齊王,後殺市而自立為齊王,尋為項羽所殺。田廣,田榮之子。項羽殺田榮,榮弟橫殺羽所立齊王田假,立廣為齊王,後為韓信所俘。田安,故齊王建孫。項羽渡河救趙,安以濟北數(shù)城降羽,羽立為濟北王,後為田榮所殺。田市,田儋之子。儋死,田榮逐齊人所立故齊王建弟假,立市為齊王。項羽分齊地為三,徒市為膠東王,不久為田榮所殺。儋、榮、廣、安、市等人事跡皆見史記卷94田儋列傳、漢書卷33田儋傳。 齊王田儋,故齊王宗族,秦末

24、殺狄令自立為齊王,後為章邯所殺。田2漢所封功臣,亦先裂地以王彭、韓等,繼分國以侯絳、灌等:楚漢相爭時,劉邦遣將四出攻城略地,即以所得之地分封於功臣,其中有的是被迫承認既成事實,有的則是使功臣互相牽制。彭,指彭越,漢高祖四年(前203)封梁王,轄魏故地,都定陶(今山東定陶)。韓,指韓信,漢高祖四年封齊王,翌年改封楚王,轄齊故淮北地,先都臨菑(今山東淄博東北),後都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絳,指絳侯周勃,封邑八千壹百戶。灌,指灌嬰,封潁陰侯,食邑五千戶。漢高祖末年,分封功臣為侯者共壹百四十三人。2漢所封功臣,亦先裂地以王彭、韓等,繼分國以侯絳、灌等:3漢所封異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敗滅:漢初所封異姓

25、王八人是:齊王韓信;梁王彭越;趙王張耳,轄趙故地,都襄國(今河北邢臺西南);韓王信,轄韓故地,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後徒都馬邑(今山西朔縣);淮南王英布,轄楚故地,都六安(今安徽六安北);燕王臧荼,轄燕故地及遼東地,都薊(今北京市西南);漢高祖五年(前202)臧荼反,高祖平之,改封盧綰為燕王;長沙王吳芮,轄楚故地,都臨湘(今湖南長沙)。3漢所封異姓王八人,其七人亦皆敗滅:漢初所封異姓王八人是4七國反:指西漢景帝時吳、楚七國的叛亂。漢初在削除異姓王的同時,又大封同姓諸侯王,後王國勢力漸強,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文帝時,賈誼已建議削地分封。景帝時,采納晁錯的建議,實行削藩。於是在景帝三年(前154),吳王濞糾合楚王戊、趙王遂、膠東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