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_第1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_第2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_第3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_第4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4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七年級)目 錄1愚人食鹽2戰(zhàn)國策秦策二3王右軍詐睡4戴震難師5曾子殺豬6千金市骨7高帽子8趙威后問齊使9學弈10 HYPERLINK /search?word=%E6%B0%B8%E6%9C%89%E6%9F%90%E6%B0%8F%E8%80%85&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永某氏之鼠11魏文侯從諫12原谷諫父13截竿進城14陳太丘與友期行 15樂羊子妻16子產不毀鄉(xiāng)校17HYPERLINK /s?wd=習慣說&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習慣說18陳實與

2、梁上君子19割席分坐20臨江之麋21木蘭從軍22李將軍列傳(節(jié)選)23當止不止24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節(jié)選25工之僑為琴26三人成虎27郢書燕悅28趙普愚人食鹽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至于他家( ) 更為益鹽( )既得鹽美 緣有鹽故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咀g】 食已口爽,反為其患。【譯】 3根據文章內容,說說愚人的“愚”體現在哪些方面?!咀g】 4從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譯】 【參考答案】1到 改

3、變 已經 因為2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為有了鹽。就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結果反被鹽所害。3 語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或者,動作:“愚人無智,便空食鹽?!彼詾椴说奈兜篮?,就是靠鹽,于是只吃鹽,不吃菜。4啟示: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過與不及都不合度,食鹽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處是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戰(zhàn)國策秦策二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

4、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管與止之( ) 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 ) 小者必死 ( ) 而有刺兩虎之名。(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人者,甘餌也【譯】 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譯】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答】 4概括說說你從文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敬稹?【參考答案】1 管莊子(代詞) 那么 小的老虎 卻 2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你只需等待時機去刺殺負傷的老虎,那就是一舉而能獲得兩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帶來勝利和榮耀 事半功倍 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4啟示:我們做事情要運用智慧,善于觀察,仔細思考,找到科學合理 的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5、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譯文)有兩只為爭吃一個人而相斗的老虎,管莊子想要刺死它們。管與止住他說:“老虎,是兇暴的動物;人是它們的美味?,F在兩只老虎因爭吃人而互相爭斗,小的一定會死,大的一定會受傷。你等這兩只老虎受傷后再刺殺他們,這就只用一個舉動殺死兩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氣,卻能贏得一下子殺死兩只老虎的名聲?!蓖跤臆娫p睡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恒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jié)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陽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熟

6、眠,于是得全。于時人稱其有智?!咀ⅰ客跤臆姡和豸酥?大將軍:晉朝大將王敦 錢鳳:為王敦的參軍,助敦叛晉,后被誅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王右軍年減十歲時( ) 方憶右軍未起( ) 相與大驚曰( ) 及開帳(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譯】 信其實熟眠【譯】 3王敦為什么認為“不得不除之”?【答】 4“于時人稱其有智”,你認為王右軍的智表現在什么地方?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答】 【參考答案】 1不滿 才 一起 等到 2王羲之睡醒,已經聽到他們談論的話,知道(自己)沒有活的道理。相信他確實還在熟睡。3因為王敦與錢鳳商議的是叛逆的陰謀(便言逆節(jié)之謀),一旦泄露出去可

7、是要滅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帳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4睡在帳中的王羲之無意中聽到了王敦與錢鳳商議叛逆的陰謀,知道沒有活路了,不滿十歲的他沒有驚慌失措,就佯裝出熟睡的狀態(tài)(假裝嘔吐弄臟臉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騙過了王敦與錢鳳的眼睛。這是他機智過人的地方。戴震難師先生是年乃能言,蓋聰明蘊蓄者久矣。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授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所說。”即問:“朱文公何時人也?“曰:”宋朝人?!翱鬃?、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啊比?/p>

8、則朱文公何以知然?“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薄咀ⅰ肯壬哼@里指戴震。 是年:這里指1733年,這年戴震十歲。 就傅:跟隨老師。 幾(j):差不多。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蘊蓄者久矣( ) 日數千言不肯休( )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 ) 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記之?【譯】 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譯】 3文中戴震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與論語所提倡的哪些觀點相一致?請你各列舉一句?!敬稹?4塾師為什么把戴震評價為“非常兒”?【答】 【參考答案】1積蓄,積累每日,每天距離這些2這憑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話,而由曾

9、子記述的? 老師無法回答,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孩子啊。” 3學習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習方法:學而不思則罔。4“非?!币辉~蘊含對比,說明戴震與其他的學生不一樣。他敢于質疑,凡事都大膽的問一個為什么;不盲目聽從,能積極的獨立思考問題。(意思對即可)曾子殺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注】彘:小豬 特:只不過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曾子之妻之市( ) 其子隨

10、之而泣( )顧反為女殺彘( ) 子而不信其母(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譯】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譯】 3對于該不該殺豬,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觀點,試分析他們各自的理由?!敬稹?4由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樣的父親?【答】 【參考答案】1到 跟隨 同“返”,返回 于是,就2妻子制止他說:“我只不過是和小孩子開開玩笑罷了”現在你欺騙他,這是在交給他欺騙啊。3曾子的妻子認為不該殺,理由是說殺豬只是跟兒子開個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讓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當真。曾子認為該殺,理由是答應了孩子的事要實現,否則沒有辦法教孩子誠信。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誠信,

11、誠實)的父親,同時他通過細小之處“以身作則”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教子有方。曾子殺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選自韓非子)【注】彘zhi:大豬 特:不過,只是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曾子之妻之市( ) 顧反為汝殺彘( )妻止之曰( ) 遂烹彘(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曾子欲捕彘殺之【譯】 特與嬰兒戲耳【譯】 3曾子認為妻子的做法錯在哪里?【答】 4曾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后代,說說他教會了孩子

12、哪些做人的道理?!敬稹?【參考答案】1到、去 同“返”,返回 阻止 于是,就2曾子想要抓住豬把豬殺了。(“欲”、“之”要翻譯出來)只不過與小孩子開個玩笑罷了。(“特”、“戲”、“耳”要翻譯出來)3妻子說“特與嬰兒戲耳”,曾子的妻子不明白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4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千金市骨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

13、!”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咀ⅰ烤耍簢?HYPERLINK /view/890974.htm t _blank 涓人:國君的近侍,即宦官。期年:一周年。期,讀“j”。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反以報君( ) 死馬且市之五百金(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于是(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譯】_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咀g】_ 3馬已死,涓人卻“買其首五百金”,目的是什么?【答】_ 4說說這則故事有何寓意?!敬稹縚 【參考答案】1反:通“返”,返回。 市:買。 以:認為。 是,這。2我要的是活馬,哪里用得著浪費五百金買這死馬的頭骨

14、? 在這以后,不到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好幾匹別人主動獻來的千里馬。3使“天下以王為能市馬”,從而得到千里馬。(或讓人們認為君王的確渴求千里馬,從而主動獻馬。可引用原文或自己概括回答,意對即可。)4人們不要總是看到眼前利益,應該要為長遠做考慮。吸引人才,就應該做出愛才惜才的姿態(tài),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群賢畢至,事業(yè)興旺。高帽子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嘗有門生兩人,初放外任,同謁老師者。老師謂:“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頂高帽子,斯可矣?!逼湟蝗嗽唬骸袄蠋熤圆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老師大喜。既出,顧同謁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頂矣。”【注】謁:y,拜見。 直道:善良風氣 謬:mi,錯

15、誤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4分)老師謂( ) 嘗有門生兩人( )既出( ) 顧同謁者曰(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譯】 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譯】 3.從“老師大喜”這一細節(jié)中,你能讀出老師怎樣的心理?【答】 4.根據文意,說說你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答】 【參考答案】1.說曾經已經、以后看2.世人把奉承人稱為戴高帽子。現在的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有幾人呢!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渾身舒泰,無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對吹拍不正之風的天機:原來他反對給別人戴高帽子,不反對給自己戴高帽子。4.不管贊美還是恭維,我們必須必須謹慎對待,

16、隨時反省、檢視自己是否符合該贊美之詞,謙虛謹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師一樣的錯誤: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趙威后問齊使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選自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注】趙威后:趙惠王妻。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書未發(fā)( ) 歲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 ( ) 不然(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譯】 茍無民,何以有君?【譯】 3請從“故有舍本而問末

17、者耶?”句中提煉一個成語,并說說句中的“本”和“末”具體指什么?!敬稹?4結合故事內容,說說趙威后是一個怎樣的人?!敬稹?【參考答案】1. 打開 年成 同“悅”,高興 這樣2. 怎能把低賤者放在前頭而把尊貴者放在后邊呢?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國君?3“舍本求末”/“舍本逐末”,“本”指民,即老百姓,“末”指“君”,即國君。4趙威后是一個以民為本,關心百姓疾苦的人。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孟子告子)【注】鴻鵠:天鵝。繳(zhu):古時指帶有絲繩

18、的箭。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使弈秋誨二人弈( )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思援弓繳而射之( ) 惟弈秋之為聽(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咀g】 為是其智弗若與? 【譯】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答】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 【參考答案】1教導 認為 代詞,指代鴻鵠、天鵝 只2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有名的擅長下棋的人。 (難道)說這個人的智力不及那個人嗎? 3學習態(tài)度不同,導致學習效果不同。一人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另一人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心神不寧);或者直接寫文中句子也可以(一人專心致志,惟

19、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意思對即可。 HYPERLINK /search?word=%E6%B0%B8%E6%9C%89%E6%9F%90%E6%B0%8F%E8%80%85&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永某氏之鼠 HYPERLINK /search?word=%E6%B0%B8%E6%9C%89%E6%9F%90%E6%B0%8F%E8%80%85&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

20、,禁僮勿擊鼠。 HYPERLINK /search?word=%E4%BB%93%E5%BB%AA&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倉廩 HYPERLINK /search?word=%E5%BA%96%E5%8E%A8&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余也。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嚙斗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后人來居,鼠為態(tài)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

21、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臰數月乃已。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三戒【注】畏日:怕犯時日的忌諱。舊時迷信,什么日子忌做什么事情都有定說,對所謂不吉之日時要避忌。椸(y):衣架。大率:大概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以為己生歲直子( ) 因愛鼠( ) 闔門( ) 臰數月乃已(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薄咀g】 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譯】 3.概括文中“永某氏之鼠”被殺的原因?!敬稹?4.本文選自柳宗元的三戒,文中作者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諷刺哪類人?【答】 【參考答案】1. 認為 于是 關閉 才2. 后來住在這里的那個人說:這(鼠)是在陰暗處穴居活

22、動的令人厭惡的東西。 它們把天天能夠吃飽沒有災禍當作是可以長久的啊3.一是因為室的主人換了,他們的好惡也隨之改變;二是因為這些老鼠不知道外界的變化依然胡作非為,不懂得收斂。4.本文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諷刺那些只知道抓住僥幸得到的時機而任意胡作非為、不懂得收斂最終導致災禍的人魏文侯從諫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蔽暮钤唬骸昂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咀?/p>

23、】樂羊:魏國的大將。 擊:魏文侯的兒子。 向者:先前,剛才。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 ( ) 克之 ( ) 次問翟璜( ) 對曰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何以知之【譯】 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譯】 3.用自己的話說說翟璜認為魏文侯是仁君的原因?!敬稹?4.根據魏文侯一怒一悅的變化,結合故事內容,從正反兩方面評價魏文侯是怎樣的人。【答】 【參考答案】1派使,派遣 攻下,攻克 第二 回答2. 憑什么知道我是仁君這件事。 魏文侯親自下殿堂迎接任座,把他當作上客。 3.因為翟璜聽說君主仁明,那么他的臣子就耿直(直率),先前任座說話很直率(直接),所以能說明魏文侯是仁君。

24、 (如果照抄“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不得分。)4.反面:魏文侯把中山留給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弟弟,可見他是個有私心的人;魏文侯對任座直言自己的不足感到很氣憤,可見他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正面:魏文侯能聽取翟璜委婉的勸諫,并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優(yōu)待任座,可見他的智慧,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禮待賢臣。 原谷諫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諫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备覆粡?,作輿,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备笐M,悔之,乃載祖歸養(yǎng)。 (選自太平御覽)【注】捐:拋棄

25、輿(y):手推的小車 兇:不吉利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谷年十有五( ) 諫父曰( )是HYPERLINK /view/7160321.htm負義也( ) 無需更作此具(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豈有老而捐之者乎?【譯】 汝何以收此兇具?【譯】 3.用自己的話說說原父“慚而悔之”的原因是什么?!敬稹?4.你從文中的事例中看出原谷是一個怎樣的人?請舉出相關語句加以佐證。【答】 【參考答案】1.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規(guī)勸 這 再,另外 2. 哪有(因他)年老而拋棄他的呢?(你們怎么能因為他年老就拋棄他呢?)你為什么帶回來這個不吉利的東西。 3自己不孝敬父親,還被自己的孩子教育,覺

26、得很慚愧。4孝順、講道義的人。如:“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敝锌梢钥闯鲈润w諒祖父的辛勞,并認為拋棄祖父是不道德的行為,可以看出原谷孝順,講道義。(或有智慧的人:跟隨父親收輿來教育父親要教育父親要孝敬父母。)(人物形象1分,舉例1分)截竿進城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俄:不久 老父:老人 選自太平廣記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字。初豎執(zhí)之( ) 何不以( )鋸中截而( )入 遂依而截之(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計無所出?!咀g

27、】 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譯】 3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魯國有個拿著長竿進入城門的人,起初先( ),后( ),都不能進入,一位老者的主意是( )。如果你是文中的執(zhí)竿者,你將會怎么執(zhí)竿進城(不能改變竿本身的長度)呢?4這個故事中有兩個人物,魯人和老父,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物作簡單評價并說說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敬稹?【參考答案】1握,持,拿著 而:連詞,表承接,可譯為“然后”,也可不譯。 以:用 遂:于是,就2走投無路,想不出什么辦法(進城)。我(雖然)不是圣人,但見的事情也夠多的了,(你)為什么不用鋸子從中間把竹竿鋸斷進入(城門)呢?3豎著拿竹竿;橫著拿竹竿;

28、用鋸子從中間把竹竿鋸斷進入(城門);把竹竿橫過來,扛在肩上,走過去。(言之有理即可)4魯人:愚蠢,缺乏主見,盲目聽從,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等。老父:自作聰明,佯裝內行,好為人師等啟發(fā)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要懂得變通,思維要靈活,不要片面和固執(zhí),要善于從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不要盲從。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

29、【注釋】期:約定時間;元方:陳太丘的兒子,字元方,名紀;委:拋棄,舍棄。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字。過中不至 ( ) 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 ) 元方入門不顧 ( )2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薄咀g】_ _ _ 友人慚,下車引之?!咀g】_ _ 3. “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你如何理解元方的行為?【答】 _ _4.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答】_ _ 【參考答案】1到;離開;才;回頭看。2友人于是發(fā)怒說:“真不是人??!與別人約定一起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了。”友人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他。3. 元方以客“無禮”、“無信”為

30、核心進行責備??梢娝Y識儀。對粗俗的客“入門不顧”又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梢岳斫鉃樵讲⒎恰盁o禮”。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也可以理解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他違背了中國傳統(tǒng)美德中的尊敬長輩。況且天下人誰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可從正反兩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 做人要守信用、講禮貌。樂羊子妻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

31、懷思,無它異也?!逼弈艘囤厵C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咀ⅰ?捐:丟棄,舍棄。 稽:遲延。 懿:美好。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羊子嘗行路( ) 妻跪問其故( ) 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 ) 累寸不已(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久行懷思,無它異也。【譯】_ _ _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咀g】_ _ _ 3短文通過寫樂羊子妻的哪幾件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答】_ _ _ 4第二段中樂羊子妻是如何巧妙地勸誡丈夫的?

32、【答】_ _ _ 【參考答案】1曾經 的原因 疾走 停止2出門久了心里思念,沒有其它特別的事啊。 您積累學問,應當“每天學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來成就自已美好的德行。3樂羊子妻勸夫捐金、勸夫復學二件事。(或勸諫丈夫改正行路拾遺的污行和規(guī)勸丈夫積學求知。)(意對即可)4樂羊子妻用紡織作比,說明讀書應當日積月累,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從而巧妙勸誡丈夫的。(大意對即可)子產不毀鄉(xiāng)校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xiāng)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

33、防川也: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比幻髟唬骸懊镆步穸笾嶙又趴墒乱?。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薄咀ⅰ苦l(xiāng)校:地方上的學校,它既是學習場所,又是鄉(xiāng)人聚會游樂、議政的地方。然明:鄭國大夫,姓鬷(zng),名蔑,字然明。子產:復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國相,春秋時政治家。 eq oac(,4)夫:句首語氣詞,引起議論。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然明謂子產曰_ 毀鄉(xiāng)校,何如_然猶防川也_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譯】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

34、聞作威以防怨。【譯】 3結合全文內容,說說子產是一個怎樣的人?!敬稹?4“子產不毀鄉(xiāng)校”這個故事,帶給后世治國者很多啟示。請你說說后世治國者可以從中獲得哪些啟迪?!敬稹?【參考答案:】1對說 怎么樣 但是,表轉折 把當做藥2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要譯出:是:這;若之何:為什么) 我聽說盡力做好事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能堵住怨恨。(要譯出:損:減少;防:堵住,堵塞)3一方面,他主張保留“鄉(xiāng)?!?,他認為“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彼燕l(xiāng)校作為獲取群眾議論政事的反饋信息的場所,而且注意根據民眾的意見,調整治國的政策和行為,是一個開明的,善于聽取民眾意

35、見,有遠見、治國有方的政治家;另一方面,他能從百姓的利益出發(fā),尊重百姓的意愿,也是一個仁厚慈愛,愛民重民的人。4作為統(tǒng)治者,要廣開言路,廣泛聽取民眾意見,從百姓的利益出發(fā),適時調整治國的政策和行為,疏導民怨,實現社會的和諧。避免因維護表層的秩序與威福,而壓制群眾的意愿,民怨越積越深,于民于國不利,于己也未有長遠之利。HYPERLINK /s?wd=習慣說&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習慣說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

36、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咀ⅰ筐B(yǎng)晦堂:HYPERLINK /s?wd=劉蓉&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劉蓉居室名,在湖南HYPERLINK /s?wd=湘鄉(xiāng)&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湘鄉(xiāng)。浸(qn)淫:漸漸擴展。躓(zh):絆倒。蹶(ju)然:被絆倒的樣子。中(z

37、hng)人:擊中、深入于人。解釋下列加點字。每履之( ) 顧而笑曰( )及其久( ) 故君子之學(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譯】 _ 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咀g】 _ 偉人細胞中“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本文中的哪句話與爸爸這句話表達的意思一致?【答】 4試聯系實際生活談談你對本文主旨的理解。【答】 【參考答案】1 踩、踱步 看 等到 結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 屋子里有一處洼坑,直徑一尺,逐漸擴展每天都在變大。之后,劉蓉又在屋里思考問題,踱來踱去,心里一驚,感覺要被絆倒似的,低頭一看,地面好像忽然凸起一塊。3一

38、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4本文主旨句“故君子之學,貴乎始慎?!本忧髮W,貴在慎重的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yǎng)成。習慣對自我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例如:剛開始學寫字,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長此以往,才能寫正字,保持視力的良好,若一開始就以隨便的姿勢寫字,那么時間一長字沒寫好,視力也急劇退步,可見習慣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一開始就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并堅持,一生受用。陳實與梁上君子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于梁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北I大驚,自投于

39、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時歲饑民餒( ) 有盜夜入其室( )遂至于斯( ) 自是一縣無復盜者(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咀g】 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咀g】 3.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它是 _ 。釋義:_ 。4.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陳實的“為人仁愛”?請找出相關語句并作簡要分析。【答】 【參考答案】1.饑餓 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里 于是,就 又,再2.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壞人,應該反省自己為好。陳實知道他貧窮,于是讓人給了他二匹絹。3.梁上君子。躲

40、在梁上的君子,比喻小偷,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4.有一顆寬容之心。想到“時歲饑民餒”,想到小偷“自投于地,叩頭歸罪”,他決定給小偷一個改正從新的機會,并動之以情教導他,使其能夠從錯誤中走出來,重新做人?!白允且豢h無復盜者。”有一顆尊重他人之心?!傲荷暇诱呤且??!弊⒅卮朕o,足以表現對小偷的尊重,哪怕對方犯了錯誤也給對方足夠的尊嚴。有一顆憐憫之心?!皩嵵湄?,乃令人與之絹二匹?!备钕肿軐幣c華歆,俱為東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見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者過門,寧讀如故,華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爾非吾

41、友也。”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俱為東漢末人( ) 視而不見( )乃擲去之( ) 寧讀如故( )2翻譯句子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咀g】 寧割席分坐,曰:“爾非吾友也?!薄咀g】 3選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請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敬稹?4請選擇不同的角度,談談選文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啟示?!敬稹?【參考答案】1都 表承接關系。不譯 于是,就 像 2管寧看了一下好像沒有看到繼續(xù)揮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并對華歆說:“ 你不是我的朋友?!?兩人看到金子時的不同態(tài)度。兩人在高貴的人經過時的不同反應。4管寧和朋友絕交的原因來看:交友要交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這樣才有共同的語言,能夠促進

42、兩人一起發(fā)展。讀書時候兩人不同的表現來看:學習一定要靜下心,專心學習,最后才能學有所成。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 eq oac(,1),得麋麑 eq oac(,2),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 eq oac(,3)之。自是日抱就 eq oac(,4)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 eq oac(,5)我友,抵觸偃仆 eq oac(,6),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 eq oac(,7)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咀ⅰ款保ㄌ铮捍颢C。 麋麑(泥):麋鹿仔。

43、 怛():恐嚇。 就:接近。 良:真,確。 抵觸:用頭角相抵相觸。 偃:仰面臥倒。仆:俯面臥倒。 啖(但):吃,這里是舔的意思。 狼藉:散亂。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畜之 ( ) 自是日抱就犬 ( )稍使與之戲( ) 益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以為犬良我友【譯】_ 麋至死不悟【譯】_ 8.請從分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簡述麋最終被外犬吃掉的原因?!敬稹縚 _ _ 9.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答】_ _ _ 【參考答案】1.飼養(yǎng) 這 漸漸 更加2. 以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朋友);或是:以為狗真的是它的伙伴(朋友)。 麋到死都沒有覺悟(到這是怎么回事)。 3.客觀原因:主人溺愛

44、麋鹿,家犬只能假意與麋鹿為友。 主觀原因:麋鹿天真幼稚,竟然沒有注意到家犬“時啖其舌”,愚蠢的以為狗是它真正的朋友。4.要有自知之明,分清敵我。木蘭從軍木蘭者,乃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因其父名在軍書,與 HYPERLINK /s?q=%E5%90%8C%E9%87%8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 HYPERLINK /s?q=%E9%9E%8D%E9%A9%A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鞍馬, HYPERLINK /s?q=%E4

45、%BB%A3%E7%88%B6%E4%BB%8E%E5%86%9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代父從軍,溯 HYPERLINK /s?q=%E9%BB%84%E6%B2%B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黃河,度黑山,轉戰(zhàn) HYPERLINK /s?q=%E9%A9%B1%E9%A9%B0&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 HYPERLINK /s?q=%E6%9C%A8%E5%85%B0%E4%BB%8E%E5%86%

46、9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長而益精( ) 市 HYPERLINK /s?q=%E9%9E%8D%E9%A9%A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鞍馬( )數建奇功( ) 余觀夫 HYPERLINK /s?q=%E6%9C%A8%E5%85%B0%E4%BB%8E%E5%86%9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木蘭者,乃古時一民間女子也。【譯】_ 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咀g】_

47、 3文中哪一句是本文的主旨句?它與木蘭詩中哪個句子意思相近?【答】_ 結合本文和木蘭詩,談談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敬稹縚 【參考答案】1解釋加點的字更加 買 屢次,多次 于是,就2翻譯句子木蘭是古時候一個民間的女子。男子能夠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夠做。3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答到木蘭是個孝順、勇敢、機智、為國效力等都可以。李將軍列傳(節(jié)選)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

48、小,可以喻大也?!咀ⅰ窟x自李將軍列傳,李將軍列傳傳記名篇。西漢司馬遷作。載于史記。傳:漢朝人稱詩書易禮春秋為經,解說經書的著作都稱為“傳”。這里的傳是指論語。因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不是孔子親筆著述,所以也稱為傳。李將軍: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悛悛(xn):小心謙恭的樣子,誠謹忠厚的樣子。也作“恂恂”。蹊(x):小路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其身正( ) 雖令不從( ) 及死之日( ) 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其李將軍之謂也?【譯】_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咀g】_ 3根據選文內容,說說李

49、將軍是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答】_ 4“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一句中的“小”指什么?“大”又指什么? 【答】_ 【參考答案】1正直 即使 等到 取信2這不正說的是李將軍嗎?(“之”字為倒裝標志,倒裝句;其:這)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宣揚自己,吸引他人),(但是它們的)樹下還是會踩出小路來。(諺:諺語;補上省略處,)3正直、老實、不善言辭、忠誠、以身作則4?。褐V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做人的道理,只要自己的德行端正,那么不用用言語去宣揚,也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就像李將軍一樣,雖然“口不能道辭?!钡恰凹八乐眨煜轮c不知,皆為盡哀。”當止不止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

50、虎亦隨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輾轉內避,漸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強入。樵者窘迫,見旁一小竇,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數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運數石,窒虎退路,兩穴并聚柴以焚之?;⒈谎?,吼震巖谷,不食頃,死矣。此事亦足為當止不止之戒也。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注】故:通“固”,本來。竇:孔穴。不意:沒想到。不食頃:不到一頓飯工夫。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有樵者, HYPERLINK /view/95048.htm t _blank 山行遇虎( ) 遂蛇行而入( )窒虎退路( ) 兩穴并聚柴以焚之(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避入石穴中,虎亦隨入?!咀g】_ 此事亦足為

51、當止不止之戒也?!咀g】_ 3.試分析本文中的老虎與黔之驢中的老虎有何不同?!敬稹縚 4.聯系全文說說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敬稹縚 【參考答案】1.砍柴 像蛇一樣 堵住 一起2.(他)就躲到一個石洞里,老虎也跟著他進了洞。這件事足以讓那些應該停止卻不停止的人引以為戒了。3.黔之驢中的老虎:機智勇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本文中的老虎:愚蠢魯莽,有勇無謀,急躁冒進,當止不止。4.做任何事情應當先看情況而定結果,不能意氣用事。告訴人們要適可而止,不能一味強求,過于的強求終將后悔。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節(jié)選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

52、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奔锐Y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咀ⅰ咳纾和?;到去。刑徒:受過刑的人,即犯人。說:游說。諸公子:貴族子弟。馳逐:指賽馬。重射:押重金賭輸贏。馬足:馬的腳力,速度。弟:但,只管。又寫作“第”。臨質:臨場比賽。駟:古代駕車,一車四馬,同駕一輛車的馬叫做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 ) 于是孫子謂田忌曰( ) 田忌信然之( )

53、及臨質(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咀g】_ 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譯】_ 3.結合文意,說說孫臏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取比賽勝利的。【答】_ 4.孫臏幫助田忌取勝的方法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答】_ 【參考答案】 1屢次,多次 對說 認為是正確的 等到2齊國的使臣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后,就把他當做老師。3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用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敗一局(犧牲劣勢);拿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讓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連勝兩局(發(fā)揮優(yōu)勢)。)4做事情換一種思維,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

54、效果,所以我們常常要出奇制勝,不要拘泥于形式。在劣勢中找到優(yōu)勢,相信自己總有自己獨到的優(yōu)勢所在,并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做事要顧全大局,學會取舍,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工之僑為琴工之僑得HYPERLINK /view/888760.htm t _blank良桐焉,斫而為琴,HYPERLINK /view/2472590.htm t _blank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HYPERLINK /view/4335386.htm t _blank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

55、易之以百金,獻之朝。樂官傳視,皆曰:“HYPERLINK /view/174860.htm t _blank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HYPERLINK /view/910875.htm t _blank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咀ⅰ宽剑▃hu): 砍削。鼓:用作動詞,彈的意思。國工:最優(yōu)秀的工匠,樂師。古款:古代的款式。期(j)年:一年。HYPERLINK /view/910875.htm t _blank宕冥:高深的樣子,作者虛擬的山名。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斫而為琴( ) 弦而鼓之( )HYPERLINK /vie

56、w/174860.htm t _blank希世之珍也( ) 遂去(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自以為天下之美也?!咀g】_ 易之以百金?!咀g】_ 3. “工之僑聞之”中“之”具體指什么?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敬稹縚 4.這則寓言諷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答】_ 【參考答案】1.做。 裝上弦,名次活用為動詞。 通“稀”,稀有。 離開。2.自己認為(這把琴)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樂器。用一百兩黃金把琴買下。3.朝廷的國工都稱贊他(工之僑)的琴是稀世珍寶這件事。4.這則寓言諷刺了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習氣。三人成虎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