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huang_第1頁
內(nèi)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huang_第2頁
內(nèi)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huang_第3頁
內(nèi)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huang_第4頁
內(nèi)臟學總論+消化系統(tǒng)hua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內(nèi) 臟 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 Splanchnology 內(nèi) 臟 學 組 成: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統(tǒng) 特 點: 形態(tài)結(jié)構(gòu) 中空性器官、實質(zhì)性器官 位 置 胸腔、腹腔、盆腔 功 能 物質(zhì)代謝、繁殖后代 發(fā) 生 關(guān)系密切 與其他系統(tǒng)關(guān)系密切:脈管、神經(jīng)系統(tǒng)一、內(nèi)臟的一般結(jié)構(gòu)(一)中空性器官(二)實質(zhì)性器官實質(zhì)性器官 多屬腺組織,表面覆蓋的被膜深入實質(zhì)內(nèi)將其分為多個小葉。 營養(yǎng)性或功能性管道進出的部位多形成凹陷稱門。問 題 心是否屬于內(nèi)臟系統(tǒng)?前正中線胸骨線鎖骨中線胸骨旁線胸部標志線二、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后正中線肩胛線腋前線腋中線腋后線 九分法四分法腹部分區(qū)消化腺 消化管 上消化道:口 腔 十二

2、指腸 下消化道:空 腸 肛 管 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 化 系 統(tǒng) (一)口 腔:消化管起始部一、消 化 管 前 壁:上、下唇 側(cè) 壁:頰 上 壁:腭 下 壁:口腔底 后 界:咽峽,與咽相通 口 腔 咽腭1. 腭硬 腭軟 腭 腭 垂 腭舌弓 腭咽弓 咽 峽 組 成 腭垂、腭帆游離緣、 兩側(cè)腭舌弓、腭咽弓、舌根 意 義 與咽分界,口腔狹窄處2. 牙 乳 牙:20顆 牙 冠 牙 頸 牙 根 恒 牙:32顆 中切牙 4右上頜乳側(cè)切牙II左下頜第一前磨牙3. 舌 舌 體 舌 根 舌 尖(2)舌背粘膜 界 溝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1)形 態(tài) 舌背面 (3)舌底粘膜 舌系帶 舌下

3、襞 舌下阜 舌下腺和下頜下腺導管的開口 舌下腺導管的開口 (4)舌 肌 舌內(nèi)肌 - 改變舌的形狀 舌外肌 - 改變舌的位置 頦舌肌4. 唾液腺腮 腺舌下腺下頜下腺(1)下頜下腺 - 下頜骨體內(nèi)面,開口于舌下阜 (2)舌 下 腺 - 舌下襞深面,開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腮腺管乳頭(3)腮 腺 三角形,上達顴弓,下達下頜骨 開口于腮腺管乳頭:平對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粘膜處 腮 腺(二)咽 1、位置形態(tài) 顱 底 第6頸椎下緣 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 上寬下窄、漏斗形 消化及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后外側(cè)壁完整,前壁不完整環(huán)狀軟骨 蝶 骨 C6鼓 室 (1)鼻 咽:顱 底 軟 腭 咽鼓管圓枕 咽隱窩 -

4、 鼻咽癌好發(fā)部位 咽鼓管咽口 - 往外通咽鼓管 咽鼓管 軟 腭 (2)口 咽:軟 腭 會厭上緣 (3)喉 咽:會厭上緣 C6下緣 腭 垂 喉 口 梨狀隱窩 食 管 喉腔后面觀 (三)食 管 上接喉咽末端,下連于胃 長約25cm 頸 部 - 5cm 胸 部 - 1820cm 腹 部 - 12cm膈 胃 距中切牙距離位 置第 一15cm起始處(C6下緣)第 二25cm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T4、5)第 三40cm穿膈肌處(T10)食管的狹窄部位: (四)胃1、形 態(tài) 囊 狀 兩 口 賁門、幽門 兩 壁 前壁、后壁 兩 彎 胃小、大彎 四 部角切跡賁門部幽門管胃底部 胃體部 幽門竇中間溝2、位 置 中

5、等充盈情況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 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 賁 門 幽 門 胃粘膜 (五)小 腸 起自幽門,止于盲腸 全長57m 十二指腸、空腸、回腸 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場所十二指腸 2025cm,管徑最大,位置最固定 四部三彎曲(1)上 部 起自幽門 肝門下方 十二指腸上曲 十二指腸球 (2)降 部 十二指腸縱襞 十二指腸下曲 十二指腸大乳頭:膽總管及胰管的開口 胰 腺 (3)水平部 (4)升 部 十二指腸空腸曲 十二指腸懸韌帶 Treitz 韌帶:十二指腸與空腸分界標志 胰 腺 空 腸 空 腸 回 腸空 腸回 腸位 置近端2 / 5遠端3 / 5 管 徑粗細管 壁厚薄環(huán) 狀 襞密且高疏而低腸 系

6、膜薄、脂肪少厚、脂肪多顏 色 較 紅較 淺淋巴濾泡孤立淋巴濾泡孤立、集合淋巴濾泡(六)大 腸 分 部 盲腸、闌尾、 結(jié)腸、直腸、肛管 全長1.5m 吸收水分、維生素、無機鹽 形成食物殘渣、排出體外結(jié)腸與盲腸特征性結(jié)構(gòu): 結(jié)腸帶 腸脂垂 結(jié)腸袋 1、盲 腸回盲瓣闌尾口 位于右髂窩 兩開口:回盲口、闌尾口 回 腸 2、闌 尾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點 長68cm 根部固定,遠端游離 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 3、結(jié) 腸:四 部 升 結(jié) 腸橫 結(jié) 腸降 結(jié) 腸乙狀結(jié)腸結(jié)腸右曲 結(jié)腸左曲 4、直 腸(1)位 置(2)彎 曲(矢狀位) 直腸會陰曲:凸向前 直 腸 骶 曲:凸向后 接乙狀結(jié)腸,沿骶尾骨前面

7、下行 穿盆膈移行為肛管 長1014cm(3)直腸壺腹5、肛 管(1)位 置(2)內(nèi)腔結(jié)構(gòu)(3)肛門括約肌 肛 柱 肛 瓣 肛 竇 齒狀線 肛門外括約肌 肛門內(nèi)括約肌 二、消 化 腺(一)肝(二)胰 腺(一)肝 最大的消化腺 重量:12301450g 新陳代謝最活躍器官 分泌膽汁1、位 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腹上區(qū),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 上界:與膈穹窿一致,約平右鎖骨中線第5肋 下界:與肝前緣一致,不超過右肋弓,中部超出劍突下約3cm 2、形 態(tài): 楔 形 鐮狀韌帶裸 區(qū)肝圓韌帶 上 面(膈 面): 鐮狀韌帶、肝圓韌帶(臍靜脈遺跡) 肝左葉、肝右葉 裸 區(qū)下腔靜脈 呈楔形,可分為膈面、臟面和下緣

8、下面(臟面):“H”形的溝 左縱溝:靜脈韌帶、 肝圓韌帶 右縱溝:下腔靜脈、 膽囊窩 橫 溝:肝左、右管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肝方葉肝尾葉 肝 門:有出入肝的血管、神經(jīng)、淋巴管、肝管等 肝 蒂:出入肝門的結(jié)構(gòu)被結(jié)締組織包繞 膽囊底 膽囊體 膽囊頸 膽囊管 - 螺旋襞 (1)膽 囊 膽總管 肝總管 3、肝外膽道 膽總管胰 管十二指腸大乳頭肝胰壺腹膽囊管肝總管(2)膽總管 肝右管肝左管 長48cm 直徑6 8mm 肝 細 胞 毛細膽管 肝外膽道 十二指腸 膽 汁 膽汁的排出途徑: 膽 囊 (未進食)(二)胰 三棱柱形,長1720cm 位于腹上區(qū)和左季肋區(qū),平第1 2腰椎體 由外分泌部及內(nèi)分泌部組成 胰 管肝胰壺腹鉤 突 胰 頭:鉤 突 胰 頸 胰 體 胰 尾小 結(jié) 向 前:鼻后孔 鼻 腔 咽 峽 口 腔 喉 口 喉 腔 向兩側(cè):咽鼓管咽口 鼓 室 向 下:接食管 一、咽的通向鼻 腔 口 腔 喉 空 腸回 腸位 置近端2 / 5遠端3 / 5 管 徑粗細管 壁厚薄環(huán) 狀 襞密且高疏而低腸 系 膜薄、脂肪少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