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為了忘卻的紀念優(yōu)秀學案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文中涉及的典故,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解文章主旨。 2.分析忘卻”與“記念”的關(guān)系,體會作者悲憤交加的感情。 3.感受柔石、白莽的形象,分析文章反映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悲憤交加的感情和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我們印象中的魯迅先生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目光凌厲,高冷逼人;其實魯迅先生是“俯首甘為孺子?!?,和藹溫暖,心有陽光。我們印象中魯迅先生的文字像一把匕首毫不留情地插入敵人的心臟,其實魯迅先生的文字像陽光如雨露似春風鼓舞了每一位向上向善的

2、中國人。一篇為了忘卻的紀念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真摯的情懷。 二、課前預(yù)習 1.作者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1902年去日本學醫(yī),魯迅一生追求民主,用手中的筆為武器,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舊勢力斗爭,不畏強暴,鐵骨錚錚;同時又十分熱心幫助提攜年輕人。魯迅在自嘲里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這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是他1918年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1919年到1936年間,他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

3、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等。其中,1921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魯迅的小說取材于當時病態(tài)的現(xiàn)實社會,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雜文數(shù)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散文以追憶兒時往事為主,平易曉暢,風趣生動。 2、題目解說 “忘卻”,擺脫悲哀,為了忘卻意為擺脫悲哀化悲痛為力量;“記念”,記住憤怒,不忘先烈。二者合起來,其含意為:對烈土最好的紀念是化悲痛為力量,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繼續(xù)戰(zhàn)斗。 3、寫作背景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配合反革命的軍事“圍剿”,瘋狂地進行反革命的文化“圍剿”。他們

4、一方面利用反動文人對抗革命文藝運動,一方面大肆速捕拘禁秘密殺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同年月7日,被秘密殺害于國民覺反動派設(shè)在上海龍華的特務(wù)機關(guān)淞滬警備司令部。噩耗傳來,魯迅先生作詩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和對劊子手的憤怒,后又接連撰文控訴反動派的罪行,并在由他主持編輯的前哨“紀念戰(zhàn)死者專號”上刊登他參與起草的兩篇宣言和他撰寫的柔石小傳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qū)的血兩文,同時在“左聯(lián)”機關(guān)刊物北斗創(chuàng)刊號上選刊了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犧牲作為無言的紀念。1933年2月7日8日,在烈士遇難兩周年的日子里,魯迅又寫了這篇紀念文章。 4、資料鏈接 “左聯(lián)” “左聯(lián)”,中國左翼作

5、家聯(lián)盟的簡稱,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以魯迅為旗手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作家的組織,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白舐?lián)”及其成員借助文學陣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文化“圍剿”;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以題材的廣泛、主題的深刻、情節(jié)的生動和豐富、藝術(shù)形式的多樣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北斗是“左聯(lián)”的主要刊物。1936年初,為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左聯(lián)”自動解散。 “左聯(lián)五烈士” “左聯(lián)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除殷夫外,其余四人均為共產(chǎn)黨員,李偉森還擔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 “左聯(lián)”五烈士被害:1931年2月7日,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等五位左翼革命作家被國民黨反動派

6、同時殺害于上海龍華。 寧死不屈的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浙江寧海人。明朝學者、文學家、思想家。自幼聰明好學,長大后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常以宣明仁義治天下之道、達到時世太平為己任。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莸垡嗯杀狈?,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就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5月,燕王攻進南京,文武百官多見風轉(zhuǎn)舵,投降朱棣。方孝孺拒不投降,結(jié)果被捕下獄。朱棣命他為自己草擬即位詔書,方孝孺把筆擲到地上,邊哭邊罵道:“死就死了吧,詔書我絕不能起草?!苯K被朱棣下令車裂于市。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 向秀和他的思舊賦 向秀(約22

7、7-272),字子期,魏晉時期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嵇康、呂安被司馬氏害死后,向秀受司馬昭接見任散騎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思舊賦這篇賦體文是向秀為懷念嵇康和呂安所作,分為“序言”和“正文”兩部分。當時的朝政把持在司馬氏手中,朝野一旦出現(xiàn)反對的聲音,必定會遭到打擊報復(fù)。為避禍,向秀寫思舊賦正文極簡短,僅156字,只字未提好友因何而死,而只是以“李斯東門黃犬”的典故來隱喻好友是死于黑暗的政治。向秀以含蓄的筆法,表述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曲折地表達自己哀傷激憤之情,同時也十分隱晦地表達了對當時政治黑暗的控訴。 三、讀課文完成下面的思考題 任務(wù)探究一: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

8、1、讀課文,概括五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并體會寫作特色。 2、材料是片段式的,作者如何巧妙的組織在一起的。 3、標題中忘卻何以又記述往事,怎樣理解“忘卻”和“記念”之間的關(guān)系? 任務(wù)探究二:鑒賞人物形象 1、讀第一部分,根據(jù)魯迅的記述,主要寫與白葬的幾次交往。 2、白莽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為什么寫白莽遇難時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詩? 4、怎樣理解柔石的“迂”?為什么在紀念文章里說他“迂”? 答題思路 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探究。第一問,結(jié)合文中作者對柔石言行的回憶展開分析;第二問,可從具有這樣性格特點的柔石被反動政府殘殺這一結(jié)果入手,探究作者的意圖 5、記述柔石

9、時忽想起方孝孺,有何用意? 任務(wù)探究三:探究作者“悲”“憤”交織的感情 讀課文,找出議論、抒情句,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1、“并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 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北磉_作者怎樣的情感? 2、“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概括每聯(lián)的內(nèi)容? 3、文中“慣于長夜過春時”一詩中的許多內(nèi)容在課文中多處地方有所表述,試舉出有關(guān) 語句加以印證理解。 4、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僅用“原來如此”

10、表達怎樣的情感? 5、怎樣理解文中三個典故?(試舉其中一例加以分析) 答題思路 引用三個典故的運用,有著深刻的內(nèi)蘊,對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中心題旨,起了極好的作用。 6、第五部分連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作用? 7、“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 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狈治鲞@句話含義和表達情感? 四、素材積累 魯迅“俯首甘為孺子?!?柔石本名趙平復(fù)。有一天,魯迅讀了柔石的小說稿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看見稿上署著“柔石”兩字,凝視了一會兒便向柔石詢問。柔石當即解釋說,這筆名取自家鄉(xiāng)方祠前一道小橋上題刻

11、著的“金橋柔石”四個字。魯迅會心地笑著問:“易經(jīng)有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老子又有守柔曰強之說你知道么?”魯迅覺得這小說寫得不差,決定放在他和郁達夫 主編的奔流上發(fā)表。柔石自學校畢業(yè)后,在正式的雜志上公開發(fā)表作品,這還是第一次。 適用角度:“友誼”“師心”“教育”“伯樂”“愛與憎”等。 請寫出素材適用角度: 選擇其中一個角度運用上面材料,寫一段話,不少于100字。 答案 任務(wù)探究一: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 1、讀課文,概括五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并概括寫作特色。 第一部分:寫與白莽的交往,交代寫作的目的。 第二部分:寫與柔石的交往。略寫馮鏗。 第三部分:白莽柔石被捕 第四部分:獄中的情況和遇難,我的境遇和心情

12、 第五部分:抒發(fā)悲憤之情,表達堅定的信念。 寫作特色:以柔石白莽為主,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記敘、議論、抒情結(jié)合。 2、材料是片段式的,作者如何巧妙的組織在一起的。 魯迅把他和五位青年作家的交往作為線索,把本來散亂孤立的材料組織在一個整體中。 第一部分寫與白莽的交往,引出柔石;第二部分寫柔石,引出馮鏗;第三部分寫托柔石送書給白莽;轉(zhuǎn)入第四部分他們一同被捕受害,再補寫李偉森胡也頻。整篇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無隙。體現(xiàn)線索明晰,重點突出的特點。 3、標題中忘卻何以又記述往事,怎樣理解“忘卻”和“記念”之間的關(guān)系? “忘卻”和“記念”的意思相反,看似對立,實則統(tǒng)一。 “忘卻”是“記念”的目的。寫文章懷念、

13、痛悼五位革命青年;寫文章“記念”是為了“忘卻”減輕甚或擺脫精神的重壓和情感的折磨,化悲痛為力量。 “忘卻”是為了更好地“記念”:“夜正長,路也正長”,長時間的悲痛對驅(qū)散漫漫長夜無益,不如擺脫精神和情感的包袱,輕裝“趕路”,投入戰(zhàn)斗,完成烈士未竟的事業(yè),這樣才是對死難者最好的“記念”。 任務(wù)探究二:鑒賞人物形象 1、讀第一部分,根據(jù)魯迅的記述,主要寫與白葬的幾次交往。 由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引出與白莽的三次交往。 白莽送書?!岸鄽q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顏色是黑黑的”(外貌)。白莽送譯稿。“談得比第一回多一些”。前兩次主要筆墨用在對兩次見面之間的看稿與通信的記敘中。白莽出獄。大熱天,他“卻穿著一件

14、厚棉袍,汗流滿面,彼此都不禁失笑”(白描)。 2、白莽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純樸、率真、樂觀。第一次會面后,給魯迅寫信說“好像受了一種威壓似的”,經(jīng)過魯迅回信解釋,他便不存芥蒂,接受贈書,并送譯詩給魯迅,說明他敏感、率真;第三次見面的衣著及見面就告訴魯迅自己“是一個革命者”,說明他的純樸、樂觀。 愛憎鮮明。他故意將“國民詩人”譯為“民眾詩人”,因為他憎恨國民黨反動派,因而連“國民”兩字也覺得討厭,不愿意用來稱呼自己喜愛的詩人。 3、為什么寫白莽遇難時作者引用了彼得斐的詩? 引白莽自己翻譯的詩來紀念白莽,這是最好的一種紀念。白莽熱愛彼得斐的詩,翻譯彼得斐的詩,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實踐

15、,用自已的生命和鮮血表明他忠于這崇高的信念。魯迅先生用這種方式表揚白莽為自由而戰(zhàn)、為自由獻身的精神。 4、怎樣理解柔石的“迂”?為什么在紀念文章里說他“迂”? “迂”本義指“迂腐”,有一定貶義色彩。然而,作者寫柔石的“迂”既與本義有一致地方,更有較大差別。 柔石的“迂”,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硬氣”。自己認準的路,明知吃虧也要走到底。革命文學的道路上,柔石的“硬氣”表現(xiàn)為知難而進的奮斗精神:沒有錢借錢也要做印本;一旦決定改變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棄熟悉的一套,不怕從頭學起,不知困難為何物。 二是善良、單純。對社會的黑暗、人心的險惡,還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他很單純,“相信人們是好

16、的”,對魯迅“人心惟?!钡囊恍┱f法,他“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睛,抗議道,會這樣的么?”(神態(tài)、語言);在跟魯迅一起走路的時候,“簡直是扶住我”(細節(jié))。 三是跟女性一同走路,過分拘謹,。與女性一同走路,就是敢了,還要拉開距離。思想性格有拘泥保守的一面。 原因:魯迅寫柔石的“迂”,一面飽含著濃濃的喜愛之情,寫出了柔石的可愛;一面又毫不留情地指向反動政府殘害這樣單純、質(zhì)樸、善良、忠厚的青年,這樣的政府該是多么黑暗、殘暴的政府啊! 5、記述柔石時忽想起方孝孺,有何用意? 方孝孺那威武不屈、舍生取義的剛烈精神,幾百年來一直為后人敬仰和贊頌。 魯迅用來與柔石的精神作比,交代了柔石“迂”和威武不屈、舍生取

17、義的剛烈“硬氣”的性格特點。 揭露國民黨政府如朱棣一樣,濫殺無辜。來暗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青年的罪行。 任務(wù)探究三:探究作者“悲”“憤”交織的感情 1、“并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 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北磉_作者怎樣的情感? “悲憤”,悲哀和憤怒。魯迅悲哀的是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憤怒的是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殺?!巴鼌s”,是暫時擺脫悲哀,化悲痛為力量。 2、“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

18、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概括每聯(lián)的內(nèi)容? 一、二句寫作者全家的艱難處境,概寫了作者長期輾轉(zhuǎn)的戰(zhàn)斗生涯。三、四句寫人民的 深重苦難,概括了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五、六句寫作者積郁在胸的萬丈怒火,表達了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七、八句寫作者的憤慨之情,揭示現(xiàn)實的黑暗。 3、文中“慣于長夜過春時”一詩中的許多內(nèi)容在課文中多處地方有所表述,試舉出有關(guān) 語句加以印證理解。 首聯(lián)“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中“挈婦將雛指文中“這一夜,我燒掉了朋友 們的舊信札,就和女人抱著孩子走在一個客棧里”,寫“我”保存實力的“逃走”。頷聯(lián)“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中“慈母

19、淚”指文中“不幾天,即聽得外面紛紛傳我被捕,或是被殺了”“連母親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寫母子情。頸聯(lián)“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中的“朋輩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槍冕了”,寫烈士遭難。尾聯(lián)“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中的“無寫處”指文中“在中國,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寫黑暗統(tǒng)治。 4、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作者僅用“原來如此”表達怎樣的情感? “原來如此”短短四個字,表達出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卑劣兇殘地殺害革命青年的無比憤慨。句中的驚嘆號表現(xiàn)出作者強烈的憤怒與震驚,省略號則包含了難以盡述的憤恨以及對死者的無盡的痛惜與

20、懷念。 5、怎樣理解文中三個典故? 引用向子期思舊賦 晉朝向秀作思舊賦,紀念因不滿司馬昭集團統(tǒng)治而被殺害的好友嵇康、呂安,表明對 黑暗政治現(xiàn)實的極大不滿和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向秀以含蓄筆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簡短筆墨曲折表現(xiàn)哀傷憤激之情。 借典故,將自己當時的處境和心情與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蔣介石的反動統(tǒng)治與司馬氏政權(quán)樣,都是極端黑暗腐朽的。沒有言論自由,“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稍有不慎,即招殺身之禍。懂得了“在中國的現(xiàn)在,還是沒有寫處”。 引用“高僧坐化”典故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誰也不明白”;秦檜殺了岳飛 后還要捉拿與岳飛有關(guān)系的道悅,只因為道悅說了一句真話,反動派抓了柔石又要捕魯迅,因為一個“明明白白”的印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