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網絡的大學生社交行為研究正濤,澤金,于思宇,安震(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 650214)摘 要社交網絡源自網絡社交,網絡社交的起點是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1786 t _blank 電子。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5489 t _blank 互聯(lián)網本質上就是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30164&ss_c=ssc.citiao.link 計算機之間的聯(lián)網,早期的HYPERLINK /lemma/ShowI
2、nnerLink.htm?lemmaId=41786 t _blank E-mail解決了遠程的傳輸的問題,至今它也是互聯(lián)網上最普及的應用,同時它也是網絡社交的起點。BBS則把“群發(fā)”和“轉發(fā)”常態(tài)化,理論上實現了向所有人發(fā)布信息并討論話題的功能。BBS把網絡社交推進了一步,單純的點對點交流成本降低,推進了點對面交流成本的降低。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1043 t _blank 即時通信和博客更像是前面兩個社交工具的升級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時效果和交流能力,后者則體現了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
3、tm?lemmaId=161690&ss_c=ssc.citiao.link 社會學和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4001&ss_c=ssc.citiao.link 心理學的理論信息發(fā)布節(jié)點開始體現出越來越強的個體意識。因為在時間維度上的分散信息開始可以被聚合,進而成為信息發(fā)布節(jié)點的“形象”和“性格”,比如從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決或改進了單一的功能曲線。它們是豐富網絡社交的工具,隨著網絡社交的悄悄演進,一個人在網絡上的形象更加趨
4、于完美。這時候社交網絡出現了。 百度百科社交網絡2003興起于美國,2005年傳入國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喜愛,基于六度分離理論的社交網絡誕生以來迅速發(fā)展繁榮,并吸引了大批的用戶。其社交用戶主要是學生。這是近年來在國興起的一個新興話題,學術界在這方面雖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還是不足。因此,研究網絡社交給該群體帶來的影響變得尤為重要。關鍵詞:網絡、大學生、社交行為。目錄 TOC o 1-5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3639865 第一章:緒論 PAGEREF _Toc383639865 h 3HYPERLINK l _Toc383639866 1.1 研究意義 PAGEREF
5、 _Toc383639866 h 3HYPERLINK l _Toc383639867 1.2 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現狀 PAGEREF _Toc383639867 h 3HYPERLINK l _Toc383639868 1.3 研究目的 PAGEREF _Toc383639868 h 5HYPERLINK l _Toc383639869 1.4 創(chuàng)新點 PAGEREF _Toc383639869 h 5HYPERLINK l _Toc383639870 第二章 社交網絡 PAGEREF _Toc383639870 h 6HYPERLINK l _Toc383639871 2.1 社交網絡的
6、概念與特點 PAGEREF _Toc383639871 h 6HYPERLINK l _Toc383639872 2.2 社交網絡的發(fā)展史 PAGEREF _Toc383639872 h 6HYPERLINK l _Toc383639873 第三章:當代大學生在社交網絡中的行為表現及影響 PAGEREF _Toc383639873 h 8HYPERLINK l _Toc383639874 3.1 研究方法與容 PAGEREF _Toc383639874 h 8HYPERLINK l _Toc383639875 3.2 調查研究結果 PAGEREF _Toc383639875 h 9HYPERL
7、INK l _Toc383639876 3.2.1 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基本情況: PAGEREF _Toc383639876 h 9HYPERLINK l _Toc383639877 3.2.2 詳細調查結果: PAGEREF _Toc383639877 h 9HYPERLINK l _Toc383639878 3.3研究結論 PAGEREF _Toc383639878 h 16HYPERLINK l _Toc383639879 3.4 應對措施 PAGEREF _Toc383639879 h 16HYPERLINK l _Toc383639880 結語 PAGEREF _Toc383639
8、880 h 17HYPERLINK l _Toc383639881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383639881 h 18第一章:緒論1.1 研究意義社交網絡在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已經有了很大的網絡市場,在它占據的網絡市場中也體現了一些商業(yè)價值和政治價值。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最大的社交,最終總結出社交網絡集群行為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指出不足并且給予建議。通過對社會上已發(fā)生的案例進行分析,得出網絡集群行為對大學生思想潮流的引導,并能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決策依據。1.2 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現狀查閱的文獻顯示,我國對社交網絡的研究起始于2006年2月,此時是我國第一個社交“校網”剛剛興起的時候。
9、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能向群2006年2月發(fā)表了題為SNS:網絡人際傳播的現實化回歸一文,文中他提出了社交網絡的最大價值源于其真實性。“SNS的出現撼動了物理實在與虛擬實在之間的不可通約性。在Web1.0或者門戶時代,用戶常常只是一個ID符號,而基于Web2.0的SNS卻能以拓展用戶的真實實際交際圈為特色,用戶以鮮活的姿態(tài)出現?!蹦芟蛉?SNS:網絡人際傳播的現實化回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130-131大學的卉在2009年研究分析了社交流行的原因,她指出社交網絡吸引網民、走紅網絡的原因有二:“(1)相對真實,擺脫虛擬束縛。SNS最大的亮點是以現實社會關系為基礎,人們
10、在SNS真實的人際交往模式下,相互傳達的信息真實可靠,網絡擺脫了虛擬形態(tài)下的束縛。(2)管理邊界,實現社會穿透。 ”陳卉.社會性網絡服務(SNS)流行原因分析J.新聞世界,2009,5:114-115同年,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文娟和袁文芳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了SNS人際傳播特征?!埃?)交流主體傳播主體真實性回歸。(2)傳播符號多樣性以及高度分享的微博容還原了現實人際傳播的信息特點。(3)傳播容 微容的生產與傳播是現實人際交往的空間移植。(4)傳播情景情景可塑性還原了真實的交往情景。社交由于交互雙方的教育背景、社會地位、興趣習慣等特點對傳播質量有影響的社會因素公開,社會情景得到較好的還原。”孫鶴.網
11、絡互動社區(qū)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分析以校內網研究為例J.科技咨詢導報,2007,24:150大學生熱衷于社交網絡活動,這一現象引發(fā)了國學者的關注并將研究重心放在大學生與社交網絡的聯(lián)系上。有研究的學者發(fā)現以校網為代表的校園社交網絡之所以受到中國大學生的歡迎,是因為它改變了大學生的交友方式和信息獲取方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鵬,經過研究指出了校園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義,即“大學正是大學生心理趨于成熟的時期,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直接交流趨于減少,人際關系淡化,則會引起大學生與社會分離,造成現實人際交往的矛盾與錯位,而校網的人際交流方式增加了現實交往因素?!睂W者朱峰和呂偉針對大學生社交網絡人際交往行
12、為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社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成本、人際交往圍、人際交往容、人際交往組織發(fā)展等方面都影響。呂偉,朱峰.校園SNS時代青年網絡社會人際交往行為透視以校內網現象為例J.青少年研究(濟南),2009,(3):25-29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的王秩通過對理工大學大一至大四年級的本科生作了關于校園社交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研究發(fā)現大學生與校園社交網絡的緊密聯(lián)系是由大學生特定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特點決定的。 王秩.校園SNS網站與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東南傳播,2008,11(51):85-86附件:關于社交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的調查問卷各位同學,你好:隨著網絡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全
13、面而深刻地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媒介和手段,而與之相應的網絡素養(yǎng)自然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隨著Facebook、twitter、人人網等社交網絡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成為社交網絡的忠實粉絲。但是,在大家使用的過程中,卻有很少人能注意到這一大眾平臺對于我們年輕群體在各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改變。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獲知大家使用社交網絡的的一些習慣、經驗和感受,從而更加深入地分析社交網絡對大家的意義與影響,更好地了解信息時代中國青年的網絡心理。本次調查問卷采取匿名填寫方式,其中的任何問題也沒有對與錯之分,所有數據僅用于本次學術研究。你只需在問題背后的選項
14、打鉤即可。在此,深深感謝你的理解與支持,幫助我們順利完成這次調查活動。第1題:你所處的年級是:你所在的學院是:您的性別是:A. 男 B. 女第2題:您使用社交網絡的時間大致已有年了A. 1年以下 B. 1-3年 C. 3-5年 D. 5年以上第3題:您是如何接觸到社交網絡的?A.同學、朋友的主動推薦 B.通過網絡廣告的宣傳 C.無意中看到好友在使用D.自己在網絡上偶然發(fā)現 E.其他第4題:您是在何種原因的驅使下使用社交網絡的?多選題A.自己很新奇,主動嘗試一下 B.在朋友、同學的大力推薦才開始使用 C.看到大家都在用,也就隨著用了 D. 為了更方便的聯(lián)系同學好友才使用 E. 為了通過社交網站拓
15、寬人際面 F. 為了更方便的了解到某些信息和動態(tài) G.其他第5題:您每天花費在社交網絡的時間大概有多久?A. 0-0.5小時 B. 0.5-1小時 C.1-2小時 D .2-3小時 E. 3小時以上第6題:您登陸社交網絡的平均頻率為多少?A.每天一到兩次 B.每天三到五次 C.每天五到十次 D.說不清,有時間就會登陸 E.幾天登陸一次 F.偶爾登陸幾次 G.其他第7題:您覺得社交網絡的哪些功能對于您最有幫助并經常使用呢? 多選題A.結交新朋友 B.關注已有好友動態(tài),保持密切聯(lián)系 C.參與在線游戲及趣味應用 D.閱讀學習心得、考試攻略等知識性文章 E.了解新聞時事 F.發(fā)布信息,組織各類活動 G
16、.關注各類幽默故事、新奇趣聞 H.其他第8題:您是否感覺使用社交網絡曾影響了您預定的作息安排?A. 完全沒有,反而幫我獲得了許多有用信息 B.有時控制不住自己,偶爾耽誤了某些事情C.有時控制不住自己,偶爾耽誤了某些事情 D.其他第9題: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無法保持原有的登陸頻率,您的感受是:A.非常不自在,難以接受 B.會感到不舒適,但可以接受 C.一開始無所謂,但長時間之后會感到不適D.已很久不使用,沒感覺 E.其他第10題:您通常如何對待社交網絡上遇到的各種類型的消息分享和轉發(fā)?A.只圍觀不傳播 B.對喜歡的內容有選擇性的轉發(fā) C.看到別人在轉自己也就轉了,沒考慮太多 D .其他第11題:對于
17、轉發(fā)的內容,您是否曾主動去別處搜索查找以證實其可靠性?A.從沒考慮過 B.沒有查詢,但會先判斷一下是否可信才轉發(fā) C.僅偶爾對部分內容查詢證實才轉發(fā)D. 如果未經證實不會輕易轉發(fā) E.其他第12題:您通常如何評判在社交網絡平臺傳播和轉發(fā)的新聞和言論?A.完全可信 B.大部分可信 C.不好說,自己也常常感到矛盾 D.不太可信 E.絕不可信 F. 會受自己某些觀點的影響去相信部分內容 G.只相信自己查詢證明過的內容 H.其他第13題:您與社交網絡上的陌生人的接觸情況是怎樣的?A.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接受對方的請求,也會主動向對方發(fā)出邀請B.有針對性和選擇地接受一部分請求和發(fā)出好友邀請C. 大部分情況下
18、都會接受對方的申請,但很少或不會發(fā)出邀請D.只是有針對性和選擇地接受請求,很少或不會發(fā)出邀請E.通常不怎么接受別人的請求,但會主動發(fā)出好友邀請F.既不會接受請求也不會主動發(fā)出邀請G.其他第14題:如果您主動接受或發(fā)出對于陌生人的請求,是出于何種原因?( 多選題A.出于好奇希望進一步了解某人 B.興趣愛好相同 C.結識更多的朋友,多一條傾訴和交流的途徑 D.拓寬人際面,以便日后相互幫助 E.隨機發(fā)出邀請或接受請求而已,沒想那么多 F.其他第15題:如果您拒絕別人的好友請求或很少發(fā)出好友邀請,是出于何種原因? 多選題A.安全防范 B興趣愛好不合 C.不習慣適應接觸陌生人 D.反感對方 E.感覺已認
19、識足夠多的好友,不想花費太多精力 F.其他第16題:您是否感覺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您的交際面?A.是 B.說不清,可能有一定幫助 C.沒有 D.其他第17題:您認為在社交網絡中的虛擬友情與現實生活中的友情是否有不同之處?A.沒有不同之處 B.本質上是相同的情感,其他差別不大 C.說不清楚,二者各有不可替代性D.有很大不同 E.完全不同 F.其他第18題:如果您認為不同,那么請針對社交網絡方式來說二者的不同體現在哪些方面?多選題A.可靠性高 B可靠性低 C交流程度高 D 交流程度低 E談論話題范圍更廣 F談論話題范圍更小 G.交友范圍寬 H交友范圍窄 J感情更深厚 K 感情淺 L其他第19題:您覺
20、得社交網絡對于您現實生活中的心理、社交行為等方面的影響是什么樣的?A.特別積極的影響,感到十分快樂、自信、開朗,更加愿意和別人接觸并收獲了許多知識和信息B.有一定積極影響,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快樂和滿足并收獲了一些東西C.中性地,沒有什么過激影響和什么明顯變化D有一定消極影響,感覺不太適應現實中的交流方式/感覺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E.有特別消極的影響,感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流差距太大,比原來更加自卑和畏縮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F.其他第20題:您覺得造成上述積極影響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多選題A.社交網絡放大了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與聯(lián)系B.社交網絡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C.社交網絡開闊視野、提
21、供了很大的幫助D.社交網絡降低了溝通成本,使自己接觸到了渴望接觸的個人或群體E.其他第21題:您覺得造成上述消極影響的原因是什么?多選題A.某些時刻個人隱私受到侵犯 B.缺乏意志力,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C. 感到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流方式落差太大,無法適應D.流言蜚語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E.其他如今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現狀主要表現為兩方面:消極方面:第一、學業(yè)荒廢,大學生一旦上網成癮,便會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每天無法離開網絡,甚至借助網絡來逃避真實的生活。有的學生為了玩游戲,晚上通宵去網吧,白天上課昏昏欲睡或者曠課,學習成績一路下滑;甚至有的學生因為長期癡迷于網絡,無視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導致學習成
22、績不及格,影響正常畢業(yè);有的學生入學之初本是品學兼優(yōu)的國防生,卻在讀書期間迷戀上網,學習成績一路亮紅燈,屢屢掛科,被取消國防生資格退回到學院,但仍不吸取教訓,繼續(xù)沉溺網絡無法自拔,最終因累積多門課程不及格而無法畢業(yè)。本該美好前程似錦的人生卻葬送在網癮上,讓人心痛之余而又惋惜。第二、道德意識淡化,傳統(tǒng)的道德意識是約定俗成的通用規(guī)則,并且由社會輿論作為監(jiān)督,而網絡打破了這一制約,在沒有政府沒有大眾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里,遵循規(guī)則與否更多靠自律。網絡在傳播資源的同時,也在傳播著一些不良信息,諸如享樂思想、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甚至封建迷信思想也有所興起。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最終形成,因此在
23、某些不良思想的影響下模糊了是非觀,忘卻了社會責任,而且傳統(tǒng)道德和優(yōu)良思想也被淡化。第三、人際關系冷漠,現在的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與人溝通和交往能力本就欠缺,若再長期沉溺于網絡,便會更加減少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機會;現實中與同學交流通常會顧及很多,而網上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暢所欲言,久而久之,有的學生會越來越喜歡網聊,而排斥現實中的交流方式,溝通能力退化,進而影響了正常的人際關系。第四、帶來安全隱患,有的學生沉溺于網上聊天,輕易相信對方,在并不了解對方真實身份的情況下同網友見面,導致人身或財物受到損害,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因此大學生網絡交友一定要提高防意識,辯證的分析網上的各種信息,對聊天對
24、象形成正確認知,不要輕易與陌生網友見面,如果見面一定要查看對方有效證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積極方面:第一、網絡交往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私人空間。大學生活是比較開放的,諸如如食堂、圖書館、寢室、教室等都是與人共享,都是公共的環(huán)境,你的一舉一動都被暴露在別人的視線下,幾乎沒有私人空間。而網絡交往的出現為大學生提供了私人空間。雖身處喧囂的環(huán)境,但只要打開電腦,看到網絡上那些熟悉的聯(lián)系人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你可以自由言論,自由選擇交往對象,而你的所有行為都是私密的,不被別人侵犯。這是一塊真正屬于你的交際圈。第二、滿足了大學生的社交需求和為大學生展現個性提供了便捷方式。大學
25、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階段,他們對于自己的一些隱私并不想他人知曉?,F在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廣泛而隱密的交際對象,這種聊天比當面交談更自由,而且無需承擔責任。從人需要交際的角度看,如果時間和其它條件都許可,上網聊天可以交友、寄托精神甚至可以作為一種別致的休閑活動。1.3 研究目的 了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網絡社交的使用情況及使用習慣,以便指出他們在網絡社交中的錯誤行為并進行正確的引導。1.4 創(chuàng)新點 社交在國剛剛興起1到2年,所以有關社交網絡行為的研究在國是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新興社交網絡在近年來成為網絡時代的新寵,并得到充分迅猛的發(fā)展,其大眾化、個性化、群體化的特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追捧。同時新興社交網絡與大
26、學生有緊密聯(lián)系,且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產生了重大影響。另外,自主學習能力日益成為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其學習行為的自覺性,學習操作的自為性、學習過程的自控性的基本特征,對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團隊將通過參考文獻及問卷調查,根據調查進行數據分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分析社交網絡用戶行為的基礎上,對于用戶行為的原因進行了針對性的分析,并為高校提出社交網絡對當代大學生發(fā)展建議。第二章 社交網絡2.1 社交網絡的概念與特點 概念:這個名詞是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398194 t _blank 1954年由J. A. Barne
27、s 首先使用 (Human Relations , 在章節(jié)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一個社交網絡的大小最大約為150人左右,平均大小約為124人左右。社交網絡源自網絡社交,網絡社交的起點是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1786 t _blank 電子。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5489 t _blank 互聯(lián)網本質上就是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
28、aId=430164&ss_c=ssc.citiao.link 計算機之間的聯(lián)網,早期的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1786 t _blank E-mail解決了遠程的傳輸的問題,至今它也是互聯(lián)網上最普及的應用,同時它也是網絡社交的起點。BBS則更把“群發(fā)”和“轉發(fā)”常態(tài)化,理論上實現了向所有人發(fā)布信息并討論話題的功能。BBS把網絡社交推進了一步,點對點交流的成本降低,推進到了點對面交流成本的降低。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1043 t _blank 即時通信和博客更像是前
29、面兩個社交工具的升級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時效果和同時交流能力;后者則開始體現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61690&ss_c=ssc.citiao.link 社會學和HYPERLINK /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4001&ss_c=ssc.citiao.link 心理學的理論信息發(fā)布節(jié)點開始體現越來越強的個體意識,因為在時間維度上的分散信息開始可以被聚合,進而成為信息發(fā)布節(jié)點的“形象”和“性格”。比如從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
30、xion、Video-Mail都解決或改進了單一功能曲線,它們是豐富網絡社交的工具。社交網絡,也就是網絡+社交的意思。通過網絡這一載體把人們連接起來,從而形成具有某一特點的團體。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一、采用實名制注冊,保證用戶來源的相對真實性。二、集合了各種網絡媒體的優(yōu)點,功能更加完善。三、更好地運用了各種人際傳播方式。2.2 社交網絡的發(fā)展史 “六度空間”理論的再度提出,打開了互聯(lián)網世界的另一扇大門,將早期社交網絡的概念引入互聯(lián)網,創(chuàng)立了面向社會性網絡的互聯(lián)網SNS。目前,社交網絡服務已經成為互聯(lián)網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也成為投資圈最為炙手可熱的追捧領域?;厥譙NS的發(fā)展,從國外的MySpa
31、ce、Twitter到中國的開心網、人人網等廣泛娛樂SNS應用,再到目前中國大行其道的微博、米聊、微信,乃至垂直類SNS的應用形態(tài),社交網絡服務的概念深入互聯(lián)網精髓。早期社交網絡雛形:BBS時代從社交網絡的深層演變來看,社交網絡應該是從Web1.0時代的BBS層面逐漸演進。相比于E-mail形態(tài),BBS把社交網絡向前推進了一步,將點對點形式演變?yōu)辄c對面,降低交流成本。此外,相比于即時通信和博客等輕社交工具, BBS淡化個體意識將信息多節(jié)點化,并實現了分散信息的聚合。此時,天涯、貓撲等都是BBS時代的典型企業(yè)。從VC/PE關注度來看,2006年以前,企業(yè)主要關注BBS及博客形態(tài)的社交網絡產品,但
32、是后期來看,這類企業(yè)的發(fā)展多不盡人意。娛樂化社交網絡時代:杭泰互聯(lián)的營銷理念經歷了早期概念化的六度分隔理論時代,社交網絡憑借娛樂化取得了長久的發(fā)展。國外社交產品推動了社交網絡的深度發(fā)展。2002年,LinkedIn成立;2003年,運用豐富的多媒體個性化空間Myspace成立;2004年,復制線下真實人際關系來到線上低成本管理的Facebook成立,這些優(yōu)秀的社交網絡產品或服務形態(tài),一直遵循社交網絡的“低成本替代”原則,降低人們社交的時間與成本,取得了長足發(fā)展??v觀中國,國外社交網絡急速發(fā)展之際,中國社交網絡產品相繼出現,如2005年成立的人人網、2008年成立的開心網,乃至2009年推出的搜
33、狐等,拉開中國社交網絡大幕。這段時間大體跨越了2006-2008年,VC/PE在此間經歷了大幅投入之后,2008年進入緩步投入階段。微信息社交網絡時代:新浪微博的推出,拉開了中國微信息社交網絡時代的大幕。2009年8月,新浪推出微博產品,140字的表達,及根據用戶價值取向和興趣所向等多維度劃分用戶群體,用戶通過推介及自行搜索等方式構建自己的朋友圈,這種產品迅速聚合了海量的用戶群,當然也吸引了眾多業(yè)者(如騰訊、網易、盛大)的追隨。這種模式也再次將廣義社交網絡推向投資人視野。此外,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微信息社交產品逐漸與位置服務等移動特性相結合,相繼出現米聊、微信等移動客戶端產品,另外我們不容忽
34、視的是SoLoMo時代,社交功能逐漸成為產品標配,已經無法準確區(qū)分社交產品的圍。垂直社交網絡應用時代:垂直社交網絡應用并非是在上述三個社交網絡時代終結時產生的,而是與其它三個時間交相輝映。目前,垂直社交網絡主要是與游戲、電子商務、分類信息等相結合,這也可以稱為社交網絡探究商業(yè)模式的有利嘗試。清科研究中心預測,垂直社交將成為社交網絡未來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隨著社交網絡的不斷推進,各類社交網絡產品不斷的尋求差異化發(fā)展之路,研究領域稱其為從“增量性娛樂”到“常量性生活”的演變。目前,社交網絡逐漸拓展到移動手機平臺領域,借助手機普遍性、隨身行、及時性等特性,利用各類交友/即時通信/收發(fā)器等軟件,使得手機將
35、成為新的社交網絡的主要載體。第三章:當代大學生在社交網絡中的行為表現及影響3.1 研究方法與容在學術界中,此類研究都是采用的問卷調查法,本次研究方法也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對本校各學院的300名在校大學本科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隨機調查。隨機抽樣又叫概率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機會均等原則)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單位進行調查 ,并以推斷和認識總體的一種統(tǒng)計方法。 在本研究過程中,我們小組對研究的取樣進行了適合的分配,因為我們?yōu)樾畔⒓夹g學院的在校本科生,雖然我們從本學院開始進行數據采集較為方便,但是我們并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樣會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我們對300份問卷進行了逐一編號,然后每天拿50份在學校的
36、不同地方發(fā)放出去。給問卷編號是為了方便答案統(tǒng)計,以及日后答案統(tǒng)計中遇到問題有據可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286份,問卷回收率達95.3%。在受訪者中,男生占約47%,女生約占53%。有25%被訪問人是大一的學生,25%的被訪問人是大二的學生,27%的被訪問人是大三的學生,23%的被訪問人是大四的學生。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小組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一下幾個部分:一、問卷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人口學統(tǒng)計因素,具體包括所在學院、性別及所處年級;二、被調查者使用社交網絡的一些基本情況,這主要包括:(1)最常使用的社交;(2)平均多久登錄一次社交;(3)平均每次上社交的時間是多久;(4)在社
37、交上更新狀態(tài)、上傳照片、發(fā)表說說的頻率等等。三、被調查者在社交上的人際交往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1)社交上好友的分布結構;(2)是否因為加入社交擴大了交際圈:(3)加入社交后,被調查者的交際水平有何變化;(4)加入社交后,被調查者在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活動有何變化等等。四、社交給被調查者的學習、思想、生活帶來的影響,這主要包括:(1)是否在社交上獲得了有用的知識;(2)被調查者在社交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情況等等。3.2 調查研究結果3.2.1 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基本情況:在眾多的社交中當代大學生使用量排前三的社交是QQ空間、人人網、新浪微博。主要原因是由于身邊的朋友都注冊并且經常在社交上
38、活動,為了能與朋友保持聯(lián)系、瀏覽、分享好友的新鮮事,時刻了解好友的動態(tài),大學生們紛紛注冊訪問社交。被調查的大學生中登錄社交的頻率普遍較高,多數大學生基本上每天都登錄社交在線一小時左右,少數大學生登錄社交在線活動時間長達三小時以上,容易對社交網絡形成心理過度依賴的習慣。大學生們樂于使用社交中的各項功能,通過更新個人動態(tài)、發(fā)表說說、寫日志、發(fā)表微博等,在社交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與好友互相評論分享等。3.2.2 詳細調查結果:在被調查訪問的大學生中,有高達70%的學生表示自己經常訪問的社交是QQ空間,另外有15%的大學生表示經常訪問的是人人網,10%的大學生表示經常訪問的社交是新
39、浪微博,還有5%的大學生訪問其他社交,如:貼吧、騰訊微博、豆瓣網等。見圖1.圖 SEQ 圖表 * ARABIC 1被調查大學生常訪問的社交大學生注冊社交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身邊朋友的影響,調查顯示,80%的大學生注冊社交的原因是由于身邊的同學們都在玩,所以就跟著注冊了。14%的大學生是由于收到了好友的邀請,由此加入社交。4%的大學生是由于無聊時注冊著玩,玩了一次后感覺不錯,后來就一直在玩。2%的同學是因為其他。見圖2.圖 SEQ 圖表 * ARABIC 2注冊社交的原因對于大學生登錄訪問社交的頻率,調查顯示,89%的大學生每天都會登錄訪問社交,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一天之中多次登錄訪問社交,無聊
40、時就登錄訪問。8%的大學生幾天訪問一次,3%的大學生基本上不怎么訪問。見圖3.圖 SEQ 圖表 * ARABIC 3訪問社交的頻率通過對大學生每次登錄訪問社交的平均在線時間調查顯示,64%的大學生平均每次登錄訪問社交的在線時間為1小時24%的大學生平均每次登錄訪問社交的在線時間為1-2小時,另外,還有12%的大學生平均每次登錄社交的在線時間長達2小時以上。見圖4.圖 SEQ 圖表 * ARABIC 4每次訪問社交的在線時間對于大學生社交上好友的分布結構,調查顯示,他們社交上的好友30%是自己認識的熟人,70%的好友是自己不認識的陌生人,76%的好友是異性朋友,24%的好友是同性朋友,89%的好
41、友是同輩好友,11%的好友是高自己一輩的。見圖5圖7.圖 SEQ 圖表 * ARABIC 5社交好友圖 SEQ 圖表 * ARABIC 6社交好友的性別圖 SEQ 圖表 * ARABIC 7與社交好友的輩分據調查顯示,94%的大學生認為,他們使用在社交擴大了自己的交友圈,6%的大學生認為,使用社交并沒有擴大他們的交友圈。見圖8.圖 SEQ 圖表 * ARABIC 8社交是否擴大了自己的交友圈加入社交后,被調查者的交際水平有何變化,調查顯示,5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交際水平提高一點點,1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交際水平提高了很多,2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交際水平并沒有得到提高。見圖9.圖 SEQ
42、圖表 * ARABIC 9加入社交后交際水平有何變化加入社交后,被調查者的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活動有何變化,據調查顯示,68%的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活動變多,42%的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活動沒有多大的變化。見圖10.圖 SEQ 圖表 * ARABIC 10社交活動有何變化據調查,是否在社交上獲得了有用的知識,有33%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交上獲得了一些有用的知識,1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交上獲得了很多很多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學不到的有用的知識,有5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交上并沒有獲得有用的知識。見圖11.圖 SEQ 圖表 * ARABIC 11是否獲得了有用的知識大學生在社交上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調查顯示,有74%的大學生因注冊登錄社交,花費了自己很多的業(yè)余時間和學習時間,耗費了自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26% 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交上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見圖12.圖 SEQ 圖表 * ARABIC 12是否花費過多時間以上即為我們小組本次調查的詳細結果,據此調查結果可知,當代大學生的網絡社交行為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促銷勞動合同范本
- 半包合同范本簡易
- 代償合同范本
- 買賣路沿石合同范本
- 全價合同范本
- 獸醫(yī)師聘用合同范本
- 借網簽合同范本
- 勞務施工采購合同范本
- 倉庫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中介傭金合同范本英文
- 部編版 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中 《玩偶之家》教學設計
- 國家基本醫(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2004年版)
- 文學類文本閱讀(理解賞析類)-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原卷版)
- 北京某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開學考數學試卷
- 三下 第11課 《在線學習工具》教案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 2024年高考真題-英語(新高考Ⅱ卷) 含解析
- 部編版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七年級上、下冊歷史復習課件534張
-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2024年統(tǒng)編版小升初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JGJ/T235-2011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
- 信息科技課的跨學科主題學習PP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國家級示范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下冊英語作文訓練-外研版(三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