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十個區(qū)南【圖文】_第1頁
老上海的十個區(qū)南【圖文】_第2頁
老上海的十個區(qū)南【圖文】_第3頁
老上海的十個區(qū)南【圖文】_第4頁
老上海的十個區(qū)南【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上海的十彳固顯一一南市【圃文】白云觀,位于西林后路 100弄8號。上海市道教協(xié)會、 上海道學院所在地。原位于城北(今浙江路、北海路),后因所在地拓修馬路,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濟堂紳董們資助下, 1882年在今址重建雷祖殿?,F(xiàn)遷大境路239號。1915年1月上海美專由海寧路遷至白云觀左近。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75號。1847年建。大堂外觀是中國建筑風 格,內(nèi)部式樣仿歐洲耶穌會總會之耶穌大堂。大堂頂部呈拱 形吊頂,能起共鳴作用,堂內(nèi)幾個碩大柱子均有4米周長,墻面高處浮雕均呈現(xiàn)中國民族圖案,如蓮花、仙鶴、寶劍、 葫蘆等。1853年落成開堂,成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教堂 奉“圣方濟各沙勿略”為主

2、保,1933年后由中 國神父任院長,第一任院長為張翩?!拔幕蟾锩弊诮袒顒油V梗烫媒ㄖ蟛糠謸p毀。1981年12月恢復宗教活動。1984年修復大堂,兩座高大的鐘樓尖頂 全部敷設青鉛屋面;堂頂上長逾4米重約1噸鐵十字架重新 矗立起來。舊上海綢布行業(yè)有三大商號:協(xié)大祥、寶大祥、信大 祥。人稱“三大祥”。其中協(xié)大祥創(chuàng)始 1912年, 今年正當百歲。柴寶懷、丁丕山,當年在小東門外盤下 “ 四大正”洋布店舊址,開由新商號,取名“協(xié)大祥”,由孫琢璋任首任經(jīng)理。文廟,即清代“上??h學文廟”,是上海城區(qū)唯一祭祀孔子的 廟宇,位于文廟路215號。始建于元朝至元三H一年 (1294 年),此后幾經(jīng)遷移,至清咸

3、豐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 民國時期,改為上海市民眾教育館。文革期間,部分建筑被 拆除,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廟成為上海著名的舊書市場 的所在地。1997年,經(jīng)過全面整修,文廟大致恢復了清代 的格局,作為祭孔和展示中國文化的場所對外開放。主要建 筑有根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尊經(jīng)閣、 魁星閣等。2002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東南大戲院位于民國路(今人民路)134號,近龍?zhí)堵房冢渗?翔股份有限公司集資建造,1929年2月2日開業(yè)。大戲院 于抗戰(zhàn)時期曾一度停業(yè)。1948年3月,戲院進行了大裝修, 改名為銀都大戲院(見指南下冊圖12),重新營業(yè)。1953 年9月又改名為

4、滬南電影院。1958年末影院專門由婦女管 理,這在上海影院中是絕無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 成為老城廂附近首家寬銀幕電影院。1992年由單一放映電影改為多功能綜合娛樂場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電影,2001年7月1日歇業(yè),2006年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 拆除。上海市實驗小學,校址露香園路242號,原名萬竹小學創(chuàng)建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首任校長李墨飛(廷翰)。早期 分男女生兩部,民國16年(1927年)合并。抗戰(zhàn)期間,校舍 被日偽占據(jù),部分教員在法租界建私立阜春小學,堅持辦學??箲?zhàn)勝利后復校,改名上海市第三區(qū)中心國民學校。解放后,稱邑廟區(qū)中心小學。1956年改現(xiàn)名。萬竹小學早

5、期學生有 蔣經(jīng)國、蔣緯國及周培源、陳秋草等。近期,露香園路一帶 正在拆遷,舊校址命運難測。南市最早的浴室是清同治十一年 (1872年)開設在陸家 浜畔的渭泉園。解放初,邑廟、蓬萊兩區(qū)有浴室17戶。1956 年公私合營時,兩區(qū)有浴室 16戶。坐落在佛閣街(今府谷 街)50號(百業(yè)指南下冊圖 20)的麗水浴室建于上世紀 30年代,是至今尚存的老混堂。 方老板是浙江麗水人, 他把 家鄉(xiāng)名用在自家的浴室名上一則貼切,二則可解思鄉(xiāng)之苦。 不幸的是,方老板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文革中跳樓自盡???他的浴室仍開著。麗水浴室打腳技師武世萃積多年經(jīng)驗,撰 寫打腳技術資料一文,并受聘于仁濟醫(yī)院,專治腳病。 “混堂”

6、一說的由處坊間有幾種傳說,而郎瑛 七修類稿卷十六中的描述較為靠譜:“吳浴,整大石為池,穹幕以磚,后為巨釜,令與池通,轆集引水,穴 壁而貯焉。一人專執(zhí) 池水相吞,遂成沸湯, 名日混堂?!?0世紀以前,老城廂內(nèi)外浜渠密 布,主要干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陸家浜及新開河等黃浦江支流,交通運輸主要靠水道。隨著近代道路興建和陸 路交通運輸發(fā)展與河床淤積,浜渠逐漸失去交通運輸和排泄 作用,乃至成為發(fā)展交通的障礙,遂填浜筑路。民國1年(1912 年)至民國2年填方浜筑今方浜中路、 方浜西路和東門路。上 圖為1980年代方浜中路街景,右側(cè)51號為標本模型廠原址。 地名學上“十六鋪”的首現(xiàn),是在清朝的咸豐、

7、同治年間,為防御太平軍進攻,當時上海縣將城廂內(nèi)外的商 號建立了一種聯(lián)保聯(lián)防的 “鋪”,總數(shù)為十六。 “十六鋪”后成為小東門外近沿江地帶的習稱 地名延續(xù)至今。童涵春堂國藥號原名竺涵春堂國藥號,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盤予童家后,更名為童涵春堂。原 設于方浜中路寶帶弄口,1958年遷至人民路1號。該店向以選藥道地、制作精細、質(zhì)量講究、品種齊全為特色。各種 飲片及丸、散、膏、丹等中成藥名聞國內(nèi)外。得意樓書場位于邑廟北首。前身稱春風得意樓,為茶樓 書場。早茶、午、晚演唱評彈,創(chuàng)于清代,相傳清咸豐年間 蘇州光裕社四大名家:馬如飛、姚士章、趙湘洲、王石泉都 曾到此獻藝。民國初,在茶樓背面另辟書場。民國

8、之初,當 年不少名人如黃金榮、杜月笙等均為該書場常客。民國 25 年,彈詞名家夏荷生來此, 聽眾蜂涌,200個座席竟擠足400 多人。民國26年后,日軍進市區(qū),因得意樓坐莊聽客多而仍能繼續(xù)維持。民國 30年遷至豫園路270弄4號,書場設 在二樓。1961年停業(yè)。1999年,春風得意樓在方浜中路、 舊校場路口重建。老西門冠生園食品公司原名冠生園,民國7年由粵籍商人冼冠生始創(chuàng)于南市九畝地 (現(xiàn)大境路處),民國12年組建股 份有限公司,民國20年在老西門開設冠生園第四支店。1986 年四支店與中華食品店合并,改名為冠生園南號(復興東路 中華路口)。1988年擴建為老西門冠生園食品公司。冠生園 奉行“

9、真工實料、童叟無欺 ”的經(jīng)營信條,自產(chǎn) 自銷廣式糕點、糖果、餅干、蜜餞。老西門街市,東至曹家街,西到西藏南路,南抵蓬萊路, 北達方浜路。老西門原名儀鳳門,旁有水門一座,肇嘉浜、 周涇、陸家浜等匯流于此。原來商鋪甚少,居民購物須駕船 過橋,較為不便。1912年拆城填河,兩側(cè)開設店鋪,遂成 商業(yè)區(qū)雛形。后隨華界與租界、東門至西門電車通車,此處 成為邑城與租界之間的陸上交通樞紐,商業(yè)漸趨興旺,一批 特色名店如張興記絲線店、老同盛南貨店、大富貴酒樓、永 和祥棉布店、老大房茶食店、冠生園食品店、西門子鐘表店 等開張營業(yè)。解放后,商業(yè)網(wǎng)點布局經(jīng)過不斷調(diào)整,地處六 叉路口的老西門鬧市周圍,享有盛譽的大店、名

10、店林立,如上海市第八百貨商店、上海喬家柵、冠生園食品公司、老同 盛南北貨總號、全泰服裝公司、菊花美發(fā)廳、勤鳳縫紉用品 商店等。湖心亭茶樓是上?,F(xiàn)存最古老的茶樓,位于豫園景區(qū)荷 花池的中央,兩端連著九曲橋。湖心亭是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在鳧水亭舊址上重建的,由大布商祝福輝等人 集資建造。直到道光年間,湖心亭還是專供經(jīng)營青藍大布的 商賈們聚會商議的場所。清咸豐五年(1855年)以后,湖心亭開始改為茶樓,取名 “也是軒” o清末,“也是軒”由商人劉慎康接盤, 改名為“宛在軒”。湖心亭整幢建筑為全木結(jié)構,且不用一根 鐵釘,木材連接處都用竹楔鐘住,二百余年來沒有重建過。矗立湖心的是李平書(上海城廂

11、內(nèi)外自治公所總董)銅像。梅溪小學,校址蓬萊路 128號。前身為正蒙書院,清光 緒四年(1878年)由張煥綸創(chuàng)辦。光緒八年易名為梅溪書院。 是全國第一所由國人自辦的新式小學。光緒二十八年改稱梅 溪學堂。光緒二十九年改官立高等小學。民國元年 (1912年) 改為市立初等小學,改稱上海市立梅溪小學。民國 35年改 為上海市第四區(qū)中心國民學校。1950年改稱蓬萊區(qū)第一中心小學,1956年稱蓬萊路第一小學。1984年建造新校舍, 恢復梅溪小學原名。 “梅溪”校友遍布國內(nèi)外, 胡適曾于光緒三十年在此就讀。老同盛南北貨總號于清光緒十三年 (1887年)開設于邑城儀鳳門(今老西門)內(nèi),后遷方斜路 97號。解放

12、前,老 同盛以品種多、花色齊著稱,常年供應天津紅棗、河北核桃、 龍口粉絲、芾田桂圓、寧波長面、金華火腿等各地土特產(chǎn)品。49年后,老同盛繼承發(fā)揚百年老店的傳統(tǒng)特色,保留寧波長面等特色商品;堅持加工整理,分檔定價的供應方法;恢復 虎頭包、方包等禮品包裝和南北貨果盤制作。冬令季節(jié),設 立代客敲核桃、聘請老中醫(yī)坐堂咨詢等服務項目。上海醫(yī)科大學附屬婦產(chǎn)科醫(yī)院,原名西門婦孺醫(yī)院,又 稱瑪格麗特韋廉遜醫(yī)院(Margaret Williamson Hospital),俗稱“紅房子醫(yī)院”,系美國女公會 教士羅司耐德在西門外方斜路創(chuàng)建,清光緒十一年四月二十 一日(1885年6月3日)開業(yè)。這是上海第一所婦孺醫(yī)院,

13、也是第一家女子主辦的醫(yī)院。專治婦孺疾病,尤致力于產(chǎn)科。抗戰(zhàn)期間醫(yī)院遷至徐家匯路1083號,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1951年華東軍政委員會衛(wèi)生部接辦,隸屬上海第一醫(yī)學院,將原 有內(nèi)外科劃由,并將原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中山 醫(yī)院婦產(chǎn)科并入,組成婦產(chǎn)科專科性教學醫(yī)院。敬業(yè)中學,校址尚文路73號、學前街135號(分部)。前 身中江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上海歷史最久 的學校之一。1949年市軍管會接管,1959年列為市重點中 學。建校以來,校長多為當時著名人士。清代有狀元陸增祥和思想家馮桂芬等,現(xiàn)代有烈士林鈞及陶百川等。1949年接管后,陳云濤任校長,翌年,翁曙冠繼任校長。學校堅持

14、教書 育人的辦學方向,素以嚴謹、扎實、高質(zhì)量著稱。喬石、薛 駒抗戰(zhàn)期間曾在此就讀,從事革命活動。小南門鐘樓,位于中華路 581號1910年建成,它塔高6層,高約35米,鋼鐵結(jié)構,是當時上海最高點,用于 在遇到火警時鳴鐘報警,是一座瞭望臺和火警鐘樓。圍繞著 塔樓的是當時上海消防局的營房以及“上海救火聯(lián)合會”的平房。1907年,上海城廂內(nèi)外總工程局總董李 平書等人倡議成立 “上海救火聯(lián)合會”,上海知 縣李超瓊撥由小南門內(nèi)舊糧倉廢址2.5畝地用于建救火聯(lián)合會總部。三年后,救火聯(lián)合會在這里建造了瞭望臺暨火警鐘 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上海革命領導人陳其美等決定起 義響應。11月3日,在中部同盟會、

15、光復會上海支部共同領 導下,以小南門救火聯(lián)合會鐘樓鐘聲為信號,上海商團各部、敢死隊等聚集南市,宣布上海起義。小南門鐘樓既是辛亥革 命時上海起義的信號樓,也是上海迄今僅存的近代消防建筑。老城隍廟市場的形成,與老城隍廟、豫園的發(fā)展變化密 切相關。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城隍廟香火鼎 盛,節(jié)會性的臨時廟市向固定市場演變,商賈沿園徑開店設 鋪,形成商街10余條。及至清末,箋扇、玉器、眼鏡、書 攤、畫像等店鋪星羅棋布, 形成熱鬧市場。清末民初(1907 1914年),城廂內(nèi)外總工程局發(fā)起填福佑浜、方浜為路。至民 國9年場內(nèi)有商店135家,攤販眾多,道路堵塞。民國 15 年,被焚毀的城隍廟

16、大殿重新建成,成立邑廟董事會,管理城隍廟及市場,商業(yè)益發(fā)興旺。南市區(qū)第六糧店,復興東路 1004號,1954年開辦。位 曹家街東,翁家衡斜對面。曾擔負周邊3000多戶居民和3個伙食團的糧食供應任務,月銷量近十萬公斤。門售糧食和 面復制品,花色眾多,選購方便,受到消費者歡迎。該店每 天清晨6時開門,傍晚五時半打烽,日接待顧客1500多人次,購買半斤以下的小生意占一半,并設有提供扎口袋繩子,外借米篩,免費代裝壽面等服務項目。王大隆刀剪店,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開設于邑城曲 尺灣(今四牌樓路處),后在城隍廟開設分店,延續(xù)至今。該 店收購優(yōu)質(zhì)坯料,精打細磨后由售,尤以店主王志偉名字命 名的“偉剪

17、”刃鋒銳利、吃硬耐用,名噪滬上。 商店代客磨刀,刃成直線,鋒利異常;磨剪注重敲眼,平服 緊湊,剪裁俱佳,故被同業(yè)推為甲等商店,與杭州張小泉齊 名。1950年代公私合營后,仍保持修磨業(yè)務,直至 1980年 代。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茶館,清光緒元年(1875年)開設在舊校場路,后遷至福佑路 272號,以擅燒本幫菜肴蜚聲滬 上。因常來就餐的顧客昵稱 “老飯店”而得名。 老飯店選料考究,多為鮮活商品,采用紅燒、生煽、煨、炸、 蒸、糟等方法烹飪。常年供應的當家名菜有糟缽頭、紅燒河 鰻、八寶鴨、扣三絲、青魚禿肺、八寶辣醬、生煽草頭、蝦 子大烏參、炒圈子等。萬有全腌臘熟食總店,位于東門路85-89號,原名萬

18、有全火腿店,創(chuàng)建于清咸豐元年 (1851年),專營金華火腿、咸肉等零售業(yè)務。商店在金華設有坐莊,采購 “兩頭烏 ”豬的上等腿坯,經(jīng)過精心加工,制成火腿,精多肥少,腿身飽滿,大小勻稱,外觀整潔無污。由于品質(zhì)至上,萬有全火腿名聞遐邇。以后,南京路開由北萬有全腌臘店,故東門路萬有全冠以 “南”字,稱“南萬 有全”。1988年,萬有全在中山南路增設分店。上海市第五百貨商店,原名市百貨公司第五門市部,1951年12月開設于復興東路。1958年,市百五店在陸家 浜路開設門市部。1960年,市百五店與東門百貨商店合并, 遷至東門路45號營業(yè),同時撤銷陸家浜路門市部。東門路 為上海水陸交通樞紐,顧客眾多,商店

19、逐步擴大為18開間, 面積2906平方米。1987年,在浦東(南市區(qū)域)浦東南路2551 號浦三路口新建浦東商場,經(jīng)營面積逐步擴建為2400多平方米。福民街是位于舊城廂區(qū)域內(nèi)的一條又短又狹的小商品 老街,北至人民路(近新北門),南至福佑路,全長僅164米,寬4.96.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清末民初時,曾稱羅家弄。 福民街解放前多為紅木小擺設手工作坊和雕塑佛像作坊,產(chǎn) 品銷售對象主要是來城隍廟進香的中老年人和逛城隍廟廟 市的游客。街道東西兩側(cè)的民居大都屬舊式里弄建筑的簡屋, 住戶中原小手工業(yè)者和獨立勞動者居多。記得有一技校同學 就住在福民街上,他家住二樓,窗口望下去就是人頭攢動的 小商品市場,商

20、攤林立,交易甚旺 (如圖)。江、浙兩省許多 市、縣的小商品采購者和供應商來福民街發(fā)展業(yè)務,小街上 人來人往,小商品品種日益增多,而且批發(fā)和零售兼營,成 交額少則一元、數(shù)元,多則上千元、上萬元,1981年初,福民街小商品市場正式建立。1999年3月28日,福民街小商品市場遷入福佑商廈。葛德和陶器商店,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創(chuàng)設于今人 民路615號,為上海最早的陶器商店,專銷自產(chǎn)的缸、鬟、 缽、砂鍋和祖?zhèn)鞯木怨に囂掌?。其中無釉花盆于民國9年在舊金山和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獎狀和獎章。從此該店名揚 海內(nèi)外,外商訂貨都指定要葛德和造的落款。解放后,葛德和門面擴大、品種增加,有龍山黑陶、磁州宋瓶、龍泉青瓷、 景德鎮(zhèn)薄胎、德化彩瓷等各地名窯精品。 還備有唐山釉面磚、 佛山彩色衛(wèi)生設備等建筑材料和家用器具。南市螺絲商店前身為民國 32年開設于人民路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