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晉I慎脫副詩考述摘要:送別詩是漢晉北朝重要的詩歌題材,而作為都城的洛陽是文土的聚集地,是送別詩重要創(chuàng)作中心。西晉洛 陽送別詩近一半是四言體,還有些送別題材是依附于贈答詩表述之。永嘉之亂后中原世族大都南渡,洛陽送別詩創(chuàng)作亦 趨寂靜,北魏遷都洛陽后,送別詩創(chuàng)作有所復興,隨著南北文化交流,五言送別詩逐步增多,北朝送別詩亦逐漸走向獨 立。北魏末年因戰(zhàn)亂遷都鄴城,洛陽送別詩創(chuàng)作再度衰落,隋代之后有所恢復。對洛陽送別詩的考述可大致理清漢晉北 朝送別詩的特點和開展脈絡,亦可為漢晉北朝詩史及文學地理等研究提供某些基礎。關鍵詞:漢晉;北朝;送別詩;洛陽;文學地理送別詩是漢晉北朝重要的詩歌題材,而作為都城的洛陽是
2、文土的聚集地,相應亦送往迎來頻繁,送別時往往作詩, 故成為送別詩重要創(chuàng)作中心。漢晉北朝是送別詩由依附于贈答等詩歌題材表述之,逐漸走向成熟獨立的時期。對漢晉北 朝以洛陽為中心的送別詩創(chuàng)作的探究,可以基本通曉漢晉北朝送別詩開展的大致脈絡。本文即以時間為序,對以洛陽為 中心的送別詩進行全面考索,并以此為基礎分析漢晉北朝送別詩的大體特點。一、漢晉北朝洛陽送別詩考(一)東漢應場、曹植曾作詩贈別。應場作別詩二首、曹植答以送應氏詩二首,建安十六年(211)曹植被封為平原 侯,應場為平原侯庶子,三國志卷一武帝紀:“(建安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十二月,自安定還,留夏侯 淵屯長安。”曹植離思賦序:“建安十六年,大
3、軍西討馬超,太子留監(jiān)國,植時從焉?!蹦敲床苤矎恼黢R超,曹植詩 其一云:“步登北芒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蹦敲醋饔诼尻?,曹植詩其二云:“愿得展姨婉,我友之朔 方。” 那么應場將北上。徐公持先生指出曹植詩其二中“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正與應 場詩中“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相呼應,曹植經(jīng)過洛陽時,與即將北上的應場作詩贈答。 (二)西晉牽秀祖孫楚僅剩殘句“受茲明命,作守西疆。”孫楚一生到西疆就是為征西將軍扶風王駿參軍時。晉書卷五 六孫楚傳:“征西將軍、扶風王駿與楚舊好,起為參軍?!睍x書卷三武帝紀:“(泰始六年)秋七月丁未, 以汝陰王駿
4、為鎮(zhèn)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咸寧二年)冬十月,以汝陰王駿為征西大招軍(三年)八月 癸亥,徙汝陰王駿為扶風王。”那么孫楚咸寧二年為征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扶風王駿參軍,在離開洛陽時牽秀 為之送行作是詩。張華祖道趙王應詔,咸寧三年(277)八月以瑯邪王倫為趙王,督鄴城守事,是詩大約在洛陽送 趙王倫前往鄴城時作。王溶祖道應令,詩云:“侯誰在矣,東宮詵詵。日保日傅,弘道維新。前疑協(xié)衡,顧問翼 輪。豈伊張仲,專美前津。渙乎唐德,欽在四鄰。齊軌上葉,永垂清塵。”詩中的送別對象約為太子太傅之類,并將 其喻為輔佐周厲王太子即周宣王的賢相張仲。王溶早年在益州,太康元年(280)滅吳后在建康,太康六年卒
5、,是詩約 作于太康元年至六年間某次應太子司馬衷令為東宮之官送行而作。王贊侍皇太子宴始平王,皇太子指司馬衷。文選卷二九王贊雜詩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云:“王贊, 字正長,義陽人也。博學有俊才,辟司空掾,歷散騎侍郎,卒。”晉書卷三武帝紀:“咸寧三年八月癸亥,立 皇子瑋為始平王,允為濮陽王太康十年十一月甲申,以汝南王亮為大司馬、大都督、假黃鉞。改封南陽王柬為秦王, 始平王瑋為楚王,濮陽王允為淮南王,并假節(jié)之國,各統(tǒng)方州軍事。立皇子乂為長沙王,穎為成都王,晏為吳王,熾為 豫章王,演為代王,皇孫遹為廣陵王。立濮陽王子迪為漢王,始平王子儀為毗陵王,汝南王次子兼為西陽公。徙扶風王 暢為順陽王,暢弟歆為新野公,瑯
6、邪王覲弟淡為東武公,繇為東安公,濯為廣陵公,卷為東莞公。改諸王國相為內(nèi)史?!?那么咸寧三年至太康十年(277289)十一月間,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太康六年王贊為太子舍人時作三 月三日詩。 是詩約作于太康六年至十年十一月前。太康十年十一月,晉武帝在洛陽為將要前往封國的諸王公餞行, 參與送別的何劭、王浚奉詔作詩。王浚從幸洛水餞王公歸國云:“圣主應期運,至德敷彝倫。神道垂大教,玄化被無 垠。欽假設崇古制,建侯屏四鄰?!焙污柯逅嫱豕珣t云:“穆穆圣皇,體此慈仁。友于之至,通于明神。游宴綢繆, 情戀所親。薄言餞之,于洛之濱?!?1正是歌頌西晉實行分封制,讓宗室鎮(zhèn)守一方,且皇帝親自為歸國宗室
7、餞行。太 康十年十一月皇太子為楚王瑋、淮南王允前往封國餞行,太子舍人王贊作送別詩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詩云: “研彼群慮,俾侯授士。郁郁二王,祗承皇命。睹離鑒親,觀禮知盛?;蕛禃佑诠??!?2正指皇太子為二王餞 行。王贊皇太子會大約亦作于為太子舍人時。王贊侍皇太子宴始平王皇太子會雖非送別詩,但與本文所考 之王贊送別詩有相關處,亦附于此。孫楚之馮翊祖道,晉書卷五六孫楚傳:“惠帝初,為馮翊太守。元康三年卒?!?3晉書卷四十 楊駿傳:“惠帝即位,進駿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駿自知素無美望,懼不能輯和遠近,乃 依魏明帝即位故事,遂大開封賞,欲以悅眾。為政嚴碎,愎諫自用,不允眾心
8、。馮翊太守孫楚素與駿厚,說之日駿 不能從?!?4那么永熙元年(290)孫楚為馮翊太守。是詩即是年離開洛陽前往馮翊(治臨晉,今陜西大荔)時作。潘尼 皇太子集應令,詩云:“圣朝命方岳,爪牙思北鄰?;蕛ρ雍V愛,設餞送遠賓?!?5,晉書卷六六劉弘傳: “(劉弘)為寧朔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幽州諸軍事,領烏丸校尉?!?6幽州正是在北方邊界,水經(jīng)注卷十四引劉靖碑: “晉元康四年,君少子驍騎將軍平鄉(xiāng)侯弘,受命使持節(jié)監(jiān)幽州諸軍事,領烏丸校尉、寧朔將軍?!?7劉弘為靖之子?;?太子元康四年在洛陽為劉弘赴任幽州刺史餞行,潘尼作為太子舍人應令作是詩18。元康初陸機為太子洗馬時,潘尼任 太子舍人,二人同為太子屬官,直至元康四年
9、(294)秋陸機由太子洗馬出為吳王郎中令、潘尼出為宛(治今河南南陽) 令。陸機由太子洗馬出為吳王郎中令之前作元康四年從皇太子祖會東堂。陸機祖道畢雍孫劉邊仲潘正叔云:“皇 儲延髦俊,多土出幽遐。適遂時來運,與子游承華。執(zhí)笏崇賢內(nèi),振纓曾城阿。畢劉贊文武,潘生蒞邦家。感別懷遠人, 愿言嘆以嗟。”19同游承華(太子宮門),正指陸機與畢、劉、潘同為太子屬官。大約元康四年潘尼出為宛令,畢、劉 亦外任,陸機作是詩送別。20潘岳金谷集作詩,文選卷二十潘岳是詩李善注引石崇金谷詩序日:“余以元康六年,從太仆卿出為使 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還長安,余與眾賢共送澗中,賦
10、詩以敘中 懷。詩云:王生和鼎實,石子鎮(zhèn)海所。親友各言邁,中心悵有違。何以敘離思,攜手游郊畿。朝發(fā)晉京陽,夕次金谷湄。 回溪縈曲阻,峻阪路威夷。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濫泉龍鱗瀾,激波連珠揮。20“王生”句正指王詡為征西大將軍 祭酒,“石子”句指石崇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梢娕嗽来嗽娬c石崇金谷詩序所述合。金谷園在洛陽東郊。晉 書卷三三石崇傳:“頃之,拜太仆,出為征虜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徐州諸軍事,鎮(zhèn)下邳。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 梓澤,送者傾都,帳飲于此焉。至鎮(zhèn),與徐州刺史高誕爭酒相侮,為軍司所奏,免官。”22詩中寫春景,那么是詩元康 六年春在金谷園為王詡等送行時作。杜育金谷詩:“既而慨而,感此
11、離析”(文選卷三十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 客李善注引)23o由此殘句看,是詩大約與潘岳詩同時作。世說新語品藻篇:“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 日:杜方叔拙于用長(晉諸公贊日:杜育字方叔,襄城鄧陵人,杜襲孫也。育幼便岐嶷,號神童。及長,美風姿, 有才藻,時人號日杜圣累遷國子祭酒。洛陽將沒,為賊所殺)。”24杜育是時或為國子祭酒。張華祖道征西應詔, 元康六年五月以太子太保梁王彤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鎮(zhèn)關中。張華為梁王彤送行時作是詩。25潘岳北邙送別王世胄,王堪字世胄。世說新語賞譽篇:“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 似人,咨謝公。謝公答日:世胄亦被遇???,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
12、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惟舅。 是許允婿?!?6可知王堪為潘岳舅王烈之子,與潘岳為表兄弟。該詩序云:“堪為成都王軍司馬。岳送至北邙別?!痹娫? “桓桓平北,帝之寵弟?!?7晉書卷四惠帝紀:“元康九年正月,成都王穎為鎮(zhèn)北大將軍,鎮(zhèn)鄴?!?8晉書 卷五九成都王穎傳:“賈謐嘗與皇太子博,爭道。穎在坐,厲聲呵謐日: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 由此出穎為平北將軍,鎮(zhèn)鄴。轉鎮(zhèn)北大將軍?!?9那么成都王穎元康九年正月為平北將軍,旋改鎮(zhèn)北大將軍,詩中之“平 北”正指平北將軍司馬穎。元康九年春王堪隨成都王穎鎮(zhèn)鄴,潘岳在洛陽之北邙送王堪作是詩。盧景宣出為弋陽太守,潘 尼作送盧弋陽景宣,詩云:
13、“九重不常鍵,閶闔有時開。愧無貯衣獻,貽言取諸懷”30,可見盧景宣是從洛陽出為 弋陽太守(治西陽縣,今河南光山縣西南),潘尼為之送行作是詩,盧景宣事跡及是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未詳。成都王穎永 寧元年(301)四月誅趙王倫,不久即離開洛陽回到鄴城,離開洛陽前已授大將軍、加九錫,盧晏大約此時為司馬穎大 將軍掾,不久司馬穎回鄴城,盧晏隨行,潘尼為之送行作送大將軍掾盧晏。盧晏具體事跡未詳。張載送鐘參軍, 晉書卷七十鐘雅傳:“東海王越請為參軍,遷尚書郎?!?1永嘉元年(307)以東海王越輔政(晉書卷五懷 帝紀)32,大約是年以鐘雅為參軍,是詩大約是年作于洛陽。(三)北魏孝文帝為劉昶出鎮(zhèn)彭城餞行并命群臣賦詩送別
14、(皆佚),魏書卷五九劉昶傳:“太和十八年,除使持節(jié)、 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大將軍,固辭,詔不許,又賜布千匹。及發(fā),高祖親餞之,命百僚賦詩贈昶,又以其文集一部 賜昶?!?3太和十八年(494),劉昶出鎮(zhèn)彭城,孝文帝為之餞行,并命群臣賦詩贈別,還以自己的文集贈劉昶,可見 孝文帝對劉昶等平齊民文士的重視,群臣賦詩亦見是時朝臣詩歌唱和等文學活動之盛。孝文帝為元楨任相州刺史餞行并命群臣賦詩(皆佚),魏書卷十九景穆十二王傳南安王楨:“又以楨議定 遷都,復封南安王,食邑一千戶。出為鎮(zhèn)北大將軍、相州刺史。高祖餞楨于華林都亭。詔日:從祖南安,既之蕃任,將 曠違千里,豫懷惘戀。然今者之集,雖曰分歧,實為曲宴,并
15、可賦詩申意。射者可以觀德,不能賦詩者,可聽射也。當 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高祖送楨于階下,流涕而別?!?4魏書卷七下孝文帝紀下:“太和十九年冬十月辛酉, 前南安王楨復本封二十年八月丁巳,南安王楨薨?!?5太和十九年冬十月,景穆帝子南安王元楨出為相州刺史(治 鄴縣,今河北臨漳縣鄴城鎮(zhèn)),出發(fā)前孝文帝在洛陽華林都亭為元楨餞行,詔群臣作送別詩。袁翻、李琰、李神儒、王誦、王衍、裴敬憲餞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皆佚),魏書卷一九下景穆十二王 傳南安王楨:“(元熙)起家秘書郎,延昌二年襲封,累遷兼將作大匠,拜太常少卿、給事黃門侍郎,尋轉光祿勛。 時領軍于忠執(zhí)政。熙,忠之婿也,故歲中驟遷。尋除平西將軍、東秦州刺史
16、,進號安西將軍,秘書監(jiān)。尋以本將軍授相 州刺史。始熙之鎮(zhèn)鄴也,知友才學之士袁翻、李琰、李神儒、王誦兄弟、裴敬憲等咸餞于河梁,賦詩告別?!?6魏 書卷八五文苑傳裴敬憲:“裴敬憲,字孝虞,河東聞喜人也。益州刺史宣第二子。少有志行,學博才清,撫訓諸 弟,專以讀誦為業(yè)。淡于榮利,風氣俊遠,郡征功曹不就,諸府辟命,先進其弟,世人嘆美之。司州牧、高陽王雍舉秀 才,射策高第,除太學博士。性和雅,未嘗失色于人。工隸草,解音律,五言之作,獨擅于時。名聲甚重,后進共宗慕 之。中山王將之部,朝賢送于河梁,賦詩言別,皆以敬憲為最。其文不能贍逸,而有清震之美?!?7元熙為南安王元 楨孫,其父元英封中山王,元熙延昌二年(
17、513)襲封中山王,此后授一系列官職,他出為相州刺史大約已是熙平、神 龜間(516519),元熙離開洛陽前往鄴城前,袁翻、李琰、李神儒、王誦及其弟衍、裴敬憲等為之餞行賦詩(皆佚), 其中裴敬憲之作最正確。據(jù)魏書卷六九袁翻傳,陳郡袁翻為宋明帝時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袁宣子,宣隨沈文秀 投北魏,袁翻拜度支尚書。38據(jù)魏書卷八二李琰之傳,李琰即李琰之,乃司空隴西李韶族弟,為秘書監(jiān)。39 據(jù)魏收卷三九李寶傳,李神儒為李寶孫、李佐子,為李韶從弟(韶為李寶孫、李承子),為中書監(jiān)、吏部尚書。 40據(jù)魏書卷六三王肅傳,王誦為瑯邪王肅長兄融之子,為給事黃門侍郎,王誦有弟太常卿衍41,王誦尚寧 陵公主,公主為元勰子
18、、孝莊帝兄彭城王元劭之女(王誦妻魏寧陵公主元氏墓志)42,王誦墓志正由其弟王 衍撰43。(四)隋孫萬壽贈別,隋書卷七六孑系萬壽傳:“孫萬壽字仙期,信都武強人也。高祖受禪,滕穆王引為文 學,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行軍總管宇文述召典軍書。萬壽本自書生,沉著文雅,一旦參軍,郁郁不得志,為五言詩 贈京邑知友。后歸鄉(xiāng)里,十余年不得調(diào)。仁壽初,征拜豫章王長史,非其好也。王轉封于齊,即為齊王文學。當時 諸王官屬多被夷滅,由是彌不自安,因謝病免。久之,授大理司直,卒于官,時年五十二?!?4隋書卷一高祖紀 上:“開皇元年二月乙亥,封皇弟邵國公慧(瓚)為滕王。”45隋書卷二高祖紀下:“開皇十三年二月己卯, 立皇孫
19、竦為豫章王?!?6隋書卷三煬帝紀上:“大業(yè)二年六月壬子,進封豫章王竦為齊王。三年九月壬申, 以齊王竦為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7那么開皇元年(581)孫萬壽為隋文帝弟滕王瓚文學,后配防江南,開皇九年平 陳后,不得志而歸鄉(xiāng)里至仁壽元年(601)征為豫章王諫文學,是有十余年了。大業(yè)二年(606)豫章王轉封齊王,孫萬 壽為其文學,齊王竦為隋煬帝子,為河南尹,孫萬壽隨之在洛陽。齊王竦受煬帝寵而驕縱,大約不久孫萬壽就謝病去職 To詩云:“昔我游云閣,及爾謬同官。高步參師友,長裾接綺紈。索居方十載,相思勞萬端。不言今夕遇,得盡故人歡。 酒隨彭澤至,瑟即武城彈。高齋屏余熱,珍簟宿輕寒。葉落霜威重,箕蹂月色
20、殘。將歸動離恨,彌傷行路難?!?8大 約這位友人曾與孫萬壽為同僚,孫萬壽歸鄉(xiāng)十年對他多有思念,今在洛陽重逢,把酒盡歡,但又要分別了,特作詩贈別, 結合詩中景致,大約作于大業(yè)三年秋冬之際。是時大約孫萬壽謝病辭齊王文學之職。二、漢晉北朝洛陽送別詩統(tǒng)計與分析現(xiàn)可知漢晉北朝時期洛陽有送別詩28首,現(xiàn)存22首,其中東漢4首,西晉17首,北魏6首(皆佚),隋代1 首。作者有:應場(2)、曹植(2)、張華(2)、牽秀、王溶、何劭、王場、王贊、陸機(2)、孫楚、潘岳(2)、 潘尼(3)、杜育、張載、袁翻、李琰、李神儒、王誦、王衍、裴敬憲、孫萬壽(兩首及以上者標出詩歌數(shù),未標數(shù)字 者即存詩1首,袁翻至裴敬憲諸人
21、洛陽送別詩已佚)?,F(xiàn)存22首洛陽送別詩中四言詩8首,全作于西晉時期,20句以上的長篇2首,其中40句以上的長篇1首。四言 送別詩占西晉送別詩約47%,而同時期四言贈答詩占贈答詩總數(shù)約55%,那么贈答送別之作在西晉時期以四言詩為多, 當時送別詩遠不如贈答詩多(西晉洛陽贈答詩現(xiàn)存約80首),且此期間送別詩還未完全獨立,有些送別詩以贈答的形 式抒寫。現(xiàn)存22首洛陽送別詩中,應命而作者有8首,全為西晉時期所作,占西晉送別詩總數(shù)約47%。即便以22首 為計數(shù),亦到達36%,遠高于六朝建康應詔送別詩占送別詩總數(shù)的19%o 8首中有6首是四言詩?;窘Y構是稱頌王朝、 贊頌對方才德、描寫送別場景、抒發(fā)惜別等情
22、感以點出送別之意。與當時繁盛的四言贈答詩結構有較多相似處,比方對 王朝和對方才德的稱頌。由于要描寫送別場景,相對來說四言送別詩比四言贈答詩的景物描寫有較大增加。應命而作多 為官樣文章,不一定是友朋間自然而真誠的送別,其中自然多采用雅正的四言體。西晉9首五言送別詩中,除了孫楚、 張載之作及潘尼送大將軍掾盧晏僅剩殘句無以判斷外,僅有潘尼送盧弋陽景宣以送別為主要內(nèi)容。這些亦可證 當時送別詩還未完全獨立。潘尼之作對送別詩的獨立有推動性,但送別詩獨立的進程,為永嘉之亂、中原文士大都南渡 所打斷,此后由六朝文士的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送別詩的成熟獨立。西晉永寧、太安間陸云為成都王司馬穎僚屬,此期間鄴城贈答、送別之作短
23、暫興盛,陸云應命在鄴城作有2首四 言贈答詩,4首四言送別詩,4首中兩首詩題中有祖餞,兩首雖詩體看是贈,其實亦為送別,但不管點明祖餞還是以贈 為餞,都以頌德為主,只是在結尾處提及離別的感傷和勸勉。結構與四言長篇贈答類似,只是在結尾處略提及有關離別 的內(nèi)容。北魏遷都洛陽前文學中心在都城平城,且當時文學尚不興旺,主要繼承西晉余緒,贈答詩相對多些,該時段平 城現(xiàn)可知有詩歌18首,現(xiàn)存8首,有3首是四言長篇贈答詩。送別詩1首是孝文帝為朝京師平城的冀州刺史咸陽王熙 還冀州而餞行賦詩(已佚)。由于中原士族的南渡,當時洛陽文學已大幅衰落,該時段洛陽那么幾無可知的送別詩。北魏 遷都洛陽后,南北交流增多,南朝文學
24、傳至北朝,孝文帝又仰慕南朝文化,北魏遷都洛陽后,現(xiàn)可知有屢次群臣賦詩為 朝臣外任地方官而送別,可見北魏洛陽送別詩有一定程度復興。魏分東西后,文學中心轉移到鄴城和長安,洛陽詩歌再 次衰落。北齊時期鄴城現(xiàn)可知盧思道有兩首以贈答寫送別的詩作贈司馬幼之南聘贈劉儀同西聘,雖仍以贈為題, 但已以送別為主要內(nèi)容,雖數(shù)量不多,但在南北文學的交流中逐步推進北朝送別詩的成熟獨立。西魏北周都城長安因有 南朝大家王褒、庾信的到來,而送別詩的創(chuàng)作有起色,他們將獨立的送別詩體裁帶到了長安。隋代以洛陽為東都,洛陽 文學復興,南北文學交融,送別詩亦隨之復蘇。三、余論漢魏洛陽送別詩初步開展,詩中多表現(xiàn)對世積亂離的感慨,是梗概多
25、氣的建安詩風的一局部。西晉崇雅正,四言 詩泛濫,送別題材更多附屬于贈答、應詔題材,但此外已有局部詩歌寫友朋間送別,且詩中抒寫送別的語句增多。北魏 都洛陽時的送別詩,多臣僚應命為某大臣餞別賦詩,這一方面是晉代祖餞應詔賦詩的繼承,另一方面孝文帝等元魏宗室 仰慕南朝文化,南朝一些五言應詔餞別之作也會傳入北朝,對洛陽五言送別詩當有影響。當然大規(guī)模的群臣應詔賦詩還 是對西晉崇雅正之風的繼承和北朝文化本身大氣氣象的顯現(xiàn)。南朝送別詩對北魏送別詩影響最大的似乎還是友朋間的送 別,南朝有友朋送別而群體賦詩的,如永明九年(491)春謝跳亦隨隨王子隆前往荊州,沈約、虞炎、范云、王融、蕭 琛、劉繪等為之餞別賦詩,袁翻
26、、李琰、李神儒、王誦、王衍、裴敬憲等為相州刺史中山王熙餞行賦詩,或亦受這種文 士間友朋送別群體賦詩的影響,雖然袁翻等詩皆佚,但可以想見他們猶如沈約等送別謝跳那樣,已是有意識創(chuàng)作專門的 送別詩,當為五言詩,主旨是送別而非贈答,逐漸脫離贈答詩。隋代南北文化進一步交流,北朝文士亦能熟練創(chuàng)作獨立 的送別詩,如孫萬壽贈別雖題中有“贈”字,但不是為贈答而作,也非為感懷世事而作,已是一首完整的送別詩,從 兩人的友誼說起,接著抒發(fā)重逢歡聚之樂,最后寫離別之愁。漢晉北朝洛陽送別詩中送詩19首,別詩3首,送詩占86%,六朝建康送別詩中送詩占76%, 一方面送別活動中, 送是主動行為,別者不管是否有人送,都要出發(fā),既然送者是主動行為,自然送別活動中送者作詩多,此后的時代也是 送詩遠多于別詩;另一方面應詔寫的送別詩幾乎是為大臣餞行時作,自然是送詩,這樣推高了送詩的數(shù)量,漢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家校社聯(lián)動共育模式對青少年24h活動行為與抑郁癥狀改善的促進研究
- 二零二五年影視剪輯師版權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銷售顧問銷售數(shù)據(jù)分析與報告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木材廠土地租賃合同與林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3篇
- 二零二五版國際IT產(chǎn)品代理銷售協(xié)議2篇
- 2025版小區(qū)公共區(qū)域保潔與綠化維護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三明貨運從業(yè)資格證好考嗎
- 二零二五版供應鏈融資高額抵押反擔保合同3篇
- 2025年度木門行業(yè)綠色生產(chǎn)與環(huán)保認證合同7篇
- 2024公路瀝青路面結構內(nèi)部狀況三維探地雷達快速檢測規(guī)程
- 2024年高考真題-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課件
- 食材配送服務方案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足療店營銷策劃方案
- 封條(標準A4打印封條)
- 2024年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延遲交稿申請英文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十章動作技能的指導與示范
- 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交工技術文件編制規(guī)范(SYT68822023年)交工技術文件表格儀表自動化安裝工程
- 中醫(yī)治療“濕疹”醫(yī)案72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