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語文精品課件(PPT 78頁)_第1頁
專升本語文精品課件(PPT 78頁)_第2頁
專升本語文精品課件(PPT 78頁)_第3頁
專升本語文精品課件(PPT 78頁)_第4頁
專升本語文精品課件(PPT 7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大學(xué)語文2011專升本考前輔導(dǎo)班第1頁,共78頁。大綱理解:一、考試的基本要求:大學(xué)語文的考試范圍和基本內(nèi)容,限于本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28篇精讀課文,但泛讀課文可用作閱讀理解的例題材料,具體考試內(nèi)容包括:1、語言知識考核文言文課文中常見的文言虛詞、實詞和句式,現(xiàn)代文不考語言知識。2、文體知識考核文言文課文所涉及的古代文體分類及其主要形式特征,現(xiàn)代文不考文體知識。3、作家作品知識考核與精讀課文相關(guān)的古代與現(xiàn)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識。4、課文閱讀分析考核精讀課文的主要觀點、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語言修辭等,要求既能從整體上領(lǐng)會掌握課文,又能結(jié)合課文的有關(guān)段落進行分析論述。5、文字表達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2、不限文體但詩歌除外。第2頁,共78頁。二、28篇精讀課文的考核要求課文閱讀分析的總體考核要點:1、把握并歸納課文的主旨,理解其思想認識意義。2、領(lǐng)會課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或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如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記敘文、小說中的敘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寫方法,詩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興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聯(lián)系課文有關(guān)段落進行具體分析。3、熟記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或富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精彩詞句,對其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給出簡要說明。4、識記并理解課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比擬、對偶、排比、夸張、反語、用典、借代、暗示、層遞、設(shè)問、反詰等,并能具體說明其表達作用第3頁,共78頁。第一部分:28篇精讀課

3、文講評扣緊大綱要求突破難點,把握重點關(guān)照課后練習(xí)及考點圍繞文本,適當延伸,增強記憶第4頁,共78頁。001養(yǎng)生主1、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代表,主張順任自然、反對人為。 2、莊子一書共33篇,多采用寓言,有“寓言十九”之稱,行文想象豐富,辭藻瑰麗,極富浪漫 主義色彩。 3、“養(yǎng)生主”即養(yǎng)生之道。主:君主、木主 根本、要旨、精神延伸第5頁,共78頁。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中心論點:掌握規(guī)律、順任自然?!俺贾谜叩酪玻M乎技矣”2、論證方法:比較法A、對比論證(三年前與現(xiàn)在的我:良庖、族庖與我)B、類比論證(解牛之熟練過程類比掌握自然規(guī)律以應(yīng)對錯綜復(fù)雜之事物-養(yǎng)生亦然)3、使用論據(jù):事實論據(jù)

4、大綱要求:理解本文中心觀點所具有的普遍意義,識記本文以寓言故事為論據(jù)的喻證法的論證特點,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躊躇滿志等成語的含義。第6頁,共78頁。文本結(jié)構(gòu)(1):庖丁解牛的場面及高超的技術(shù)。(事實鋪墊)(2、3):庖丁技術(shù)之所以高超的原因。(對比、類比)(4):文惠君得出養(yǎng)生之道。(結(jié)論:主旨)啟示:世上的事物錯綜復(fù)雜,但只要掌握了事物的規(guī)律,順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辦好。第7頁,共78頁。詞語、句子文言虛詞:為、乎、然、于文言實詞:神遇:精神感知。族:聚也,眾也-普通。句子:乃中經(jīng)首之會:中zhng,符合,會,各種樂器聚合而發(fā)出具有一定旋律的音樂節(jié)奏。臣之所好者道

5、也,進乎技矣:判斷句,道,術(shù)也,方法、規(guī)律。進,前也,超越。官知止而神欲行: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批大郤,道大窾:批,擊也,道,導(dǎo)(導(dǎo))也。技經(jīng)(筋脈經(jīng)絡(luò) )肯(會意。小篆字形從肉,從冎(gu)省。本義:著骨之肉)本作肎,骨間肉肎肎著也。說文。俗字誤作肯。)綮(筋骨結(jié)合處)之未嘗,而況大軱乎?。毫尖覛q更刀,割也;判斷句,技術(shù)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因為)用刀割斷筋肉(刀因此受損); 第8頁,共78頁。練習(xí)1、有“寓言十九”之稱的作品是 詩經(jīng)、莊子、戰(zhàn)國策、孟子2、在先秦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學(xué)特色的是 孟子、莊子、老子、荀子3、先秦諸子中,文風(fēng)以想象豐富、辭藻瑰麗、汪洋恣肆而著稱

6、的是 孟子、莊子、韓非子、墨子4、“躊躇滿志” 這個成語出自 莊子養(yǎng)生主、諫太宗十思疏、徐文長傳、國殤5、莊子在諸子百家中所代表的是學(xué)派。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6、庖丁解牛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中的類比法、比較法中的對比法7、 “肯綮”一詞出自莊子、史記、孟子、離騷第9頁,共78頁。002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580-643)唐初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以敢于直諫著稱于史,史稱“諍臣”。言論見于貞觀政要著作有隋書緒論,梁書陳書齊書總論,主編群書治要疏:奏議的一種,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奏議,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括奏、議、疏、表、對策。寫作背景第

7、10頁,共78頁。1、理解本文三個論證層次之間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 (一、提出論點、論述君王積德義對治國安邦的意義;二、分析君王不能居安思危的原因危害;三告誡君王厲行“十思”,弘揚德義。提出觀點分析原因解決問題)2、分析“十思”之論中所包含的君應(yīng)自戒自謙,民可載舟覆舟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十思之論,強調(diào)居安思危,重視載舟覆舟的道理,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強調(diào)君王的道德修養(yǎng)對治國安邦的意義)3、理解本文喻證法和對比法相結(jié)合的論證特點( 正反對比論證。如:在第一段中,“固本”與“伐根”,“浚源”與“塞源”,“積其德義”與“德不厚”,國家安定與不安定等,就是正反對舉;又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實繁”與“克終者蓋寡”

8、,“取之易”與“守之難”,“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吳越為一體”與“骨肉為行路”,“載舟”與“覆舟”等,也是正反對舉。這些正反對舉,構(gòu)成一系列對比關(guān)系,使是非、得失相得益彰,因而本文的說理顯得非常透徹、鮮明. 比喻論證。如: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shè)喻,第三句擔(dān)揭示正意。)考點第11頁,共78頁。修辭A、修辭手法比喻:用樹木繁茂須固其根本、水流遠長須浚其泉源來比喻國君要想國家安定就必須積其德義;用伐根以求樹茂、塞源以求流長來比喻國君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而求國家長治久安之荒謬;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比喻民眾能安國也能覆國;用“江海下百川”比喻人君須謙和虛心。這些比喻,都具有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

9、淺顯的作用,從而使文章的說理顯得生動可感。B、修辭手法排比: 整個第三段,除了最后四句外,都由排比句組成。在第一、第二段中,也有不少排比句。大量采用排比句,使文章句式顯得整齊而有氣勢。C、修辭手法對偶: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等。這些對偶句,語義相反相成,加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而對偶句與排比句的連用,造成了全文語言駢散相間、朗朗上口的特點。第12頁,共78頁。重點詞句1、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2、德不厚而思國之理。3、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

10、也。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6、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7、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8、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9、江海下百川10、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11、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1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13、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14、虧無為之大道哉!第13頁,共78頁。思考練習(xí):(一)單選:1、諫太宗十思疏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2009)總-分-總、并列結(jié)構(gòu)、總-分、縱貫式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一句出自(2007)答司馬諫議書、

11、五代史伶官傳序、諫太宗十思疏、張中丞傳后序3、“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中“江海下百川”喻指時間流逝、容納一切、寬容一切、謙和虛心(二)、填空:思國之安者,(2004)擴展:“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背鲎阅钠恼??(三)、詞語解釋:1、必浚其泉源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四)翻譯:1、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2008)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2006)3、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2004)第14頁,共78頁。(五)簡答:1、諫太宗十思疏是如何用縱

12、貫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來論述的?(2009。)2、諫太宗十思疏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其效果如何?(2007)3、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簡要分析。(2006)第15頁,共78頁。003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1021-1081),字介甫,晚號半山,江西人。世稱臨川先生、王荊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張文章應(yīng)“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散文多為政治服務(wù),文章論點鮮明、邏輯謹嚴、說理透徹,語言簡潔峻切,概括性強,具有雄健峭拔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有臨川先生集。背景第16頁,共78頁。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本文為書信體駁論文。2、中心論點:駁斥司馬光對變法的責(zé)難乃誣妄不實之詞,表達了堅決改革、絕不動搖的決

13、心。3、論證方法:直接反駁論點(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謗)4、論證出發(fā)點:建立在名實相符的論事原則基礎(chǔ)上。效果:理論基礎(chǔ)堅實,簡潔扼要,語氣斬釘截鐵,具有不容置疑的邏輯力量。5、使用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如盤庚遷都)效果:表明改革的正確與自己的決心。第17頁,共78頁。重點詞語1、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2、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3、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4、辟邪說、難壬人則固前知其如此也。5、人習(xí)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亦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化。6、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7、而某不量敵

14、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8、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9、膏澤斯民。10、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第18頁,共78頁。思考練習(xí):(一)單選:1、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使用的最主要的論證方式是(2009A) 立論、邊破邊立、駁論、破中有立擴展:下列作品中以駁論為主的是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今、庖丁解牛2、王安石的文集是(2009B) 臨川先生文集、昌黎先生文集、樂章集、渭南文集3、“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中第二個“事”的意思是(2007)干、做、事實、事情4、下列文章屬于駁論文的是(2006)莊子養(yǎng)生主、答司馬諫議書、垓

15、下之圍、裘5、答司馬諫議書中的“司馬諫議”指的是司馬遷、司馬談、司馬光、司馬炎6、王安石以“盤庚之遷”的事例駁斥侵官、生事、拒諫、致謗(二)詞語解釋:1、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2009A)擴展:視遇2、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007)擴展:是、故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2006)擴展:具、所以4、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2004)擴展:不任、向往之至第19頁,共78頁。(三)翻譯:1、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2009B)(四)簡答:1、答司馬諫議書批判了論敵哪些觀點?作者對論敵的反駁是建立在什么原則上的?(2008)2、答司馬諫議書引用盤庚遷都的史實旨

16、在說明什么?(2005)擴展:3、答司馬諫議書駁論的著眼點是什么?(是非評判的標準名實相符)4、答司馬諫議書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請簡要說明。(五)分析題:1、“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007)(1)本段運用了何種駁論方式?請概括論敵的觀點。(2)本段使用的論據(jù)屬于哪種類型?這種論據(jù)有何特點?(3)本段使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擴展:(4)本段可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采用了哪種論證手法?(5)本段如何運用以守為攻的手法,反駁“致天下之謗”的指責(zé)?第20頁,共78頁。004“今”李大釗(18891927),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今選自李

17、大釗文集,寫于1918年4月15日。今背景第21頁,共78頁。文本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提出論點-我以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第二部分(2、3):論證為什么“今”最可寶貴和最易喪失。第三部分(4):提出“過去”、“未來”皆是“現(xiàn)在”的理論,進一步論證了“今”最可寶貴。第22頁,共78頁。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中心論點: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2、論證方法:演繹法:“宇宙大化”句歸納法:第四自然段舉離騷與槍聲兩例說明精神因素不可斷絕、永遠流傳的特性。比較法:第四自然段論述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關(guān)系。3、使用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屈原的離騷和打擊林肯頭顱的槍聲。理

18、論論據(jù):哲人耶曼孫的話。比喻論據(jù):投一石子于時代潮流。第23頁,共78頁。簡答: 1、今在論證:“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這個中心論點時,主要采用了哪兩種論據(jù)?用了哪些論證方法?(2009B)2、“宇宙大化,刻刻流轉(zhuǎn),絕不停留。時間這個東西,也不因為吾人貴他愛他稍稍在人間留戀”一句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2009A)3、為什么說“過去”“未來”皆是“現(xiàn)在”? 所有過去都由現(xiàn)在變成,所有未來都以現(xiàn)在為源頭。今天的過去都是往日的現(xiàn)在,今天的未來是將來的現(xiàn)在,所以說過去未來都是現(xiàn)在,這樣就顯得“今”格外重要。4、本文多種論據(jù)與中心論點有何關(guān)系? 運用事實論據(jù)、理論論據(jù)、比

19、喻論據(jù)等多種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哲理與知識相結(jié)合,深入淺出,將抽象的道理闡述得具體可感、也使得全文充滿辯證法,說理透徹、推理嚴密,邏輯性強。 第24頁,共78頁。5、本文在結(jié)構(gòu)層次上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它們與中心論點之間有何關(guān)系? 兩層,第一層(123自然段)從“今”的時間意義層面論證今最可寶貴,第二層(4自然段)從“今”的客觀存在意義層面論證世界的“一貫相連的永遠性”。從而更進一步論證今的寶貴,使讀者能夠從哲理的高度更深刻理解作者語重心長的勸勉和激勵。分析:1、“有的哲學(xué)家說,時間但有“過去”與“未來”,并無“現(xiàn)在”這就是“今”最可寶貴的道理?!保?)本文的寫作發(fā)生在什么年代?(2)舉例說明這段

20、文字運用了什么論據(jù)?(3)聯(lián)系全文,作者論證的中心是什么?本段文字在論證中心論點上有什么作用?第25頁,共78頁。00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1、魯迅 (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 1918年用筆名“魯迅”在新青年發(fā)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且介亭雜文等。本文出自且介亭雜文。2、本文為駁論文,有破有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3、寫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社會上流行起一股認為“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論調(diào)。作者寫本文,對這種論調(diào)予以有力駁斥,熱烈贊頌、肯定廣大中國人民并沒有失掉自信力,認為他

21、們才是“中國的脊梁”,表達了作者對中國前途的信心。第26頁,共78頁。文章結(jié)構(gòu): 一、引論:兩年前、不久、現(xiàn)在失掉自信力第一部分(1-2) :揭示錯誤的論據(jù)和論點。暗示對方的論證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二、本論:第二部分(3-8) :嚴厲駁斥論敵的論點和論據(jù),并進而引出正面的立論。 1、失掉自信力的是政客、反動文人: 地信物、信國聯(lián)、信鬼神 2、真正的中國人是廣大人民 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三、結(jié)論:擦亮眼睛,從本質(zhì)看問題第三部分(9) :看中國人有沒有自信力,要看中國人的筋骨和脊梁,不能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頌揚民族脊梁的堅強意志和自信心)文章主旨:贊美有自信力的中國人,強調(diào)他們對

22、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的重大作用,說明他們才是我們民族的中堅。第27頁,共78頁。二、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中心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論證方法:駁論點、駁論據(jù)3、使用論據(jù):事實論據(jù)(論敵對中國前途態(tài)度三個階段的變化)4文字特色:寓諷刺與幽默于嚴肅推理之中,寓邏輯性于形象性之中,體現(xiàn)雜文尖銳鋒利、亦莊亦諧的論辯特點。5、修辭手法:排比:“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熱情贊頌從古至今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革命者。比喻:“脂粉”、“筋骨”和“脊梁”、“狀元宰相”第28頁,共78頁。四、思考練習(xí): (一)單選: 1、以下屬于魯迅小說集的是吶喊、朝花夕拾野草、墳2、被稱

23、為“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的是老舍、巴金、魯迅、郭沫若3、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收入魯迅散文集-野草、吶喊、且介亭雜文、朝花夕拾4、“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這里的“狀元宰相” 喻指反動統(tǒng)治者、達官貴族、御用文人、持不同政見者(1)為什么作者這么說?(地底下指的是那些一直以來進行著不屈不撓斗爭的革命者,他們用其血肉之軀書寫了中國人真正的歷史,這歷史絕非那些狀元宰相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所能替代。)(2)有何啟示意義?(要擦亮眼睛,識破反動派的偽裝,從本質(zhì)上看問題。真正有自信力的是支持革命的廣大人民,中國人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自信力。)第29頁,共78頁。(二

24、)簡答: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中“地底下”指的是哪些人?(2008)地底下指的是那些一直以來進行著不屈不撓斗爭的革命者2、本文語言文字的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 借助模擬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了“他信力”、“自欺力”,形象貼切,使文章風(fēng)格俏皮而不失莊重,銳利而別有風(fēng)趣,寓邏輯性于形象性之中,體現(xiàn)雜文尖銳鋒利、亦莊亦諧的論辯特點。第30頁,共78頁。議論文小結(jié)議論文三要素:論點:總論點、分論點論據(jù):事實論據(jù)、理論論據(jù)論證:歸納論證(由個別到一般:列舉分析若干個別共性,普遍意義。通過具體事例來證明論點多屬初步歸納,稱例證法。將若干分論點歸納為總論點,屬于初步歸納的基礎(chǔ)上再歸納。稱為概括法)比較論證:對比、

25、類比演繹論證:(由一般到個別:由一般原理出發(fā),經(jīng)過一定的邏輯推理,從而得出一個關(guān)于個別情況的結(jié)論。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引進普遍性原理、名家名言屬于此類)駁論:可以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的其中之一,也可以幾個著眼點同時反駁,也可以先駁后立。結(jié)構(gòu):引論-本論-結(jié)論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反語、夸張、 用典、暗示、借代、設(shè)問、反詰第31頁,共78頁。006裘宋應(yīng)星是中國明末科學(xué)家。萬歷四十三年(1615)舉于鄉(xiāng)。崇禎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諭,十一年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為安徽亳州知州。 明亡后棄官歸里,終老于鄉(xiāng)。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nóng)作物和工業(yè)原料的種類、產(chǎn)地、生產(chǎn)技

26、術(shù)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chǎn)組織經(jīng)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shù)據(jù),又繪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圖。 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系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wù)”,天工開物這4 個字, 是用”巧奪天工”和”開物成務(wù)”兩句古成語合并而成的 第32頁,共78頁。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說明方法:定義說明:凡取獸皮制服,統(tǒng)名曰裘。分類說明:25自然段依次介紹貂、狐貉、羊、麂的產(chǎn)地及其皮毛特點。比較說明:狐貉裘與貂裘的比較。2、說明結(jié)構(gòu):首段粗略介紹裘的種類、價值,25自然段詳細介紹貂、狐貉、羊、麂的產(chǎn)地及其皮毛特點,末段粗略介紹另外一些裘衣,說明不同等級人所穿裘衣的差異。全文內(nèi)容集中,詳略得當。第33頁,共78頁。三、重點詞

27、句1、值分百等。2、貂產(chǎn)遼東外徼建州地及朝鮮國。3、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樹下。4、方不盈尺,積六十余貂。5、更暖于宇下。瞇入目中6、為裘不膻7、其鞟【ku】如紙薄,止供畫燈之用而已。8、習(xí)久而俱化,南方不習(xí)者不堪也。9、寒涼漸殺 10、御風(fēng)便體11、割條以緣衾邊12、虎豹至文,將軍用以彰身;犬豕至賤,役夫用以適足。13、上用為帽套御服以為袍14、獸皮衣人,此其大略,方物則不可殫述。第34頁,共78頁。思考題四、思考練習(xí):(一)單選:1、“凡取獸皮制服,統(tǒng)名曰裘。貴至貂、狐,賤至羊、麂,值分百等”所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2009AB)A.下定義、打比方B.下定義、分類別 C.作詮釋、作比較D.作

28、詮釋、分類別2、天工開物的作者是(2008)沈括、宋應(yīng)星、袁宏道、李贄3、裘中沒有用到的說明方法有定義說明、分類說明、比較說明、詮釋說明4、宋應(yīng)星的裘是一篇議論文、駁論文、記敘文、說明文(二)詞語解釋:1、凡關(guān)外狐,取毛見底青黑,中國者吹開見白色,以此分優(yōu)劣。(2009B)(四)簡答:1、舉例說明裘一文所運用的幾種主要說明方法。(2006)2、裘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2004)價值種類社會等級第35頁,共78頁。007橋的運動茅以升(1896-988),土木工程學(xué)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曾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等 本文是一篇抽象事理說明文,也是一篇科學(xué)小品。本文選

29、自橋話。說明中心:本文列舉了橋的運動的種種形式及其原因,說明橋無時無刻不在運動,進而提出橋的運動就是橋的存在形式這一科學(xué)論斷。第36頁,共78頁。文章結(jié)構(gòu)一、橋每時每刻都在運動 內(nèi)因作用下的運動二、橋的運動形式 外因作用下的運動 平衡狀態(tài)下的運動三: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結(jié)構(gòu)形式:總分總)第37頁,共78頁??己它c1、理解“橋的運動時橋的存在形式”這一抽象事理。2、理解本文層次結(jié)構(gòu)與結(jié)構(gòu)方式(總-分-總)3、理解橋的“動平衡說” (橋總是處于動的平衡狀態(tài)中,橋身、橋墩和基礎(chǔ)的內(nèi)部任何一點,也無不是在它周圍的作用與反作用的影響下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平衡就是矛盾的統(tǒng)一。矛盾是時刻變化的,因而平衡也

30、不可能是穩(wěn)定、靜止的。橋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現(xiàn)象,它仍然是橋的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4、理解科學(xué)小品特點第38頁,共78頁。定義說明:“平衡就是矛盾的統(tǒng)一”、“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橋是固定建筑物”列舉說明:橋在各種環(huán)境下的運動形式比喻說明:人坐板凳時力的傳遞來比喻說明車在橋上過時的重量傳遞。引用說明:史記蘇秦列傳中尾生之故事(增添文章情趣);恩格斯名言 (使文章有堅實的哲學(xué)理論依據(jù))詮釋說明:橋的動平衡原理1、說明方法:第39頁,共78頁。2、說明結(jié)構(gòu):總分總3、文章特點: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短小精悍、析理精深,有深刻的辨證唯物觀點。4、如何理解“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這一抽象事理?(橋在外因

31、作用下所引起的各種運動形式,其原因是內(nèi)部分子運動的作用;橋總是處于動的平衡狀態(tài)中,平衡是橋的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其原因也是內(nèi)部分子運動的作用。)第40頁,共78頁。1、橋的運動采用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總分總結(jié)構(gòu)、并列結(jié)構(gòu)、邏輯結(jié)構(gòu)、分總結(jié)構(gòu)2、“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用的說明方法是定義說明、分類說明、比喻說明、闡釋說明3、橋的運動一文中“平衡就是矛盾的統(tǒng)一”、“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這兩個句子運用的是哪種說明方法比喻說明、列舉說明、定義說明、引用說明4、茅以升的橋的運動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其中 “橋的運動是橋的存在形式”一句,運用的是說明、列舉、比喻、引用、定義5、橋的運動說明的中心是橋的運動是橋

32、的存在形式、平衡是矛盾的統(tǒng)一、運動是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橋無時無刻不在運動6、橋的運動一文中用人坐板凳時力的傳遞來說明車在橋上過時的重量傳遞。這里采用的說明方法是比喻說明、引用說明、比較說明、列舉說明7、橋的運動一文中說明中心的說明方法是比喻說明、比較說明、分類說明、定義說明歸納第41頁,共78頁。分析題:1、橋是固定的建筑物,一切橋梁作用都是物質(zhì)的運動的作用。(2005)(1)文中既然說到“橋是固定的建筑物”,為什么又要說“天地間沒有固定的東西”?這兩者之間是否矛盾?(2)上段文字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3)上述段落的結(jié)構(gòu)方式是什么?擴展:(4)如何理解橋的“動平衡”說?第42頁,共78頁。說明

33、文小結(jié)說明文教人以知一、說明對象:客觀事物、抽象事理二、說明方法:定義、比喻、舉例、引用、比較、詮釋、三、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四、結(jié)構(gòu):總分結(jié)構(gòu)、并列結(jié)構(gòu)第43頁,共78頁。008垓下之圍 一、作家作品:1、司馬遷,西漢人。史記一書,記述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五個部分,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本文選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突出寫三件大事:巨鹿之戰(zhàn)、鴻門宴和垓下之圍。 第44頁,共78頁??己它c:1、理解本文基本傾向:(只要記住肯定項羽重大歷史功績,同

34、時批評其缺乏政治遠見 即可)2、把握本文通過三個場面塑造項羽的悲劇形象分析的特點、分析項羽個性特征(本文突出寫了霸王別姬、敗走東城、自刎烏江三個情節(jié),通過多角度的個性描寫與多層次的心理刻畫,使得這一悲劇人物的形象光彩照人。項羽性格特征:威武勇猛、驕傲自負、知恥重義)3、分析本文運用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對表達人物性格的特點(選取豐富細節(jié)從不同側(cè)面塑造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文章讀起來精心驚心動魄,生動傳神。細節(jié)描寫:四面楚歌、與虞姬訣別、為田父所騙、嗔目斥退漢軍、贈馬亭長、贈頭故人、五侯分尸。心理描寫:非戰(zhàn)之罪、愧見父老等)第45頁,共78頁。文章結(jié)構(gòu)一、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兒女情懷二、敗

35、走東城,斬將刈旗-威武勇猛三、謝絕渡江,自刎而死-知恥重義四、太史公評價: 1、功:近古未嘗有 2、過:背關(guān)懷楚、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第46頁,共78頁。二、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思想傾向:肯定項羽重大歷史功績,同時批評其缺乏政治遠見。2、場面描寫與人物形象:霸王別姬英雄本色與兒女情懷的結(jié)合。斬將刈旗威武勇敢的英雄氣慨與驕傲自負的個性。自刎烏江于英雄氣慨之外更見其寧死不屈、知恥重義的高貴品質(zhì)。3、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與人物形象選取豐富細節(jié)從不同側(cè)面塑造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文章讀起來精心驚心動魄,生動傳神。細節(jié)描寫:四面楚歌、與虞姬訣別、為田父所騙、嗔目斥退漢軍、贈馬亭長、贈頭故

36、人、五侯分尸心理描寫:非戰(zhàn)之罪、愧見父老第47頁,共78頁。三、重點詞句 1、項王軍壁垓下 2、項王則夜起 3、有美人虞,常幸從 。4、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5、虞兮虞兮奈若何 6、歌數(shù)闕 7、于是項王乃上馬騎 8、問一田父,田父紿曰10、項王度不得脫。 11、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第48頁,共78頁。12、今日固決死,愿與諸君快戰(zhàn)。13、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 14、期山東為三處。 15、辟易數(shù)里。 16、我何渡為。 17、吾知公長者。 18、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 19、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20、何興之暴也. 2

37、1、自矜攻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過矣! 第49頁,共78頁。四、思考練習(xí):(一)單選:1、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2005國別體、編年體、敘事體、紀傳體2、史記是一部2007語錄體散文集、編年體史書、國別體雜史、紀傳體通史3、以下選項中加點字與“項王自度不得脫”加點字意義相同的是( 2009B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B.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C.度義而后動 D.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第50頁,共78頁。(二)、詞語解釋:1、騎皆伏曰:“如大王言?!?00922、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20093、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20074、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20065、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

38、見之。20056、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004第51頁,共78頁。(三)翻譯:1、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2009(四)簡答:司馬遷在垓下之圍中,運用了哪三處場面描寫來塑造項羽這一悲劇英雄的形象?這三處場面描寫分別體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征?2006(五)段落分析(1)、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20081、文中項王所唱 的詩歌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屬于中國古代哪一種文體?2、項王所唱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這段文字透露出作者對項羽怎樣的感情?(2)、于是項

39、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2007第52頁,共78頁。(3)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執(zhí)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

40、,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1、太史公是誰?從這里可以看出史記寫人物傳記的一種結(jié)構(gòu)特點是什么?2、“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這句話是誰說的?作者如何評價?3、請以這段話簡要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第53頁,共78頁。五、課后答案:1、通過三個場面描寫多角度多層次勾勒出項羽這一悲劇英雄的豐滿形象。2、不僅塑造了一個血肉與靈魂俱豐滿的失敗的英雄形象,而且也制造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劇場景,尤其是烏江自刎一節(jié),在面對生與死的選擇時,生動展示了人物內(nèi)心世界與人格精神

41、,讀起來驚心動魄、生動傳神。3、不正確,本著“以史為鑒”的寫作原則,作者對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第54頁,共78頁。009 張中丞傳后敘一、作家作品:1、韓愈,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和領(lǐng)袖,“唐宋八大家”之首。文學(xué)理論上主張“辭必己出”,強調(diào)“惟陳言之務(wù)去”著有昌黎先生集2、這是一篇駁論和敘事并重的文章,采用“以論傳人”、“以事傳人”的手法。第55頁,共78頁??己它c:1、認識本文駁論與敘事結(jié)合的特點,分析兩者內(nèi)在聯(lián)系。2、理解本文“以論傳人”的寫人方法在駁論部分的應(yīng)用3、分析細節(jié)描寫在刻畫人物中所起的作用。4、分析三個英雄人物相互映襯的關(guān)系,以及通過反面人物反襯的特點。第56頁,共78頁。文本結(jié)

42、構(gòu)一、寫作緣由:恨有缺二、議論:駁斥小人,歌頌英雄 1、畏死辭服于賊(事實論據(jù)) 2、城之陷自遠所分始(類比論證) 3、責(zé)二公以死守(對比論證)三、記敘:補充刻畫張巡、南霽云性格特征 1、南霽云:慷慨陳詞、拔刀斷指、抽矢射塔-嫉惡如仇、忠貞剛烈2、張 巡:博聞強記、滿腹經(jīng)綸-忠心報國、視死如歸3、許遠:授之柄處其下-寬厚謙和、為國讓賢第57頁,共78頁。二、本文主要掌握內(nèi)容:1、認識本文駁論與敘事并重的特點,并分析這兩者內(nèi)在聯(lián)系。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以駁論為主,痛斥對張、許誣蔑攻擊的種種不實之詞。第二部分(56自然段)以敘事為主,補敘張、許及其部將南霽云的傳聞軼事。議論部分,在駁斥謬論中

43、突出了張、許的英雄功績,成為第二部分敘事的“綱領(lǐng)”;敘事部分,則為第一部分的議論提供了確鑿的事實佐證。兩大部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圍繞著熱情贊美忠勇英烈之士,無情鞭撻小人,揭露卑劣言論實質(zhì)的主題而展開的。)2、理解本文“以論傳人”的寫人方法在駁論部分的具體應(yīng)用。(本文的第一部分,既是駁論,又具有“以論傳人”的藝術(shù)效果。他在辯駁中樹立起張、許兩人永垂史冊的英雄形象,確立了本文歌頌英雄,斥責(zé)小人的主題。)第58頁,共78頁。3、分析本文細節(jié)描寫在刻畫張巡、南霽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南霽云拔刀斷指、抽矢射塔的細節(jié),刻畫出人物的剛烈和疾惡如仇的個性。補敘張巡軼事幾乎全部用細節(jié),表現(xiàn)張巡過人的記憶和

44、非凡的文才,使張巡的形象更加生動、豐滿。作者筆下的張巡不僅是為國殉身的武將,同時也是一位博通古今、才思敏捷、智勇雙全的英雄。)4、分析三個英雄人物相互映襯的關(guān)系,以及通過反面人物來反襯他們的特點。(A、作者從人物關(guān)系入手相互映襯。如寫許遠授權(quán)張巡而自居其下,毫無疑忌,體現(xiàn)了許遠為國讓賢的卓識。張巡在安史亂軍“以刃脅降”時,表現(xiàn)張巡誓死不屈的凜然正氣。張巡感召南霽云慷慨赴義,刻畫南霽云受張巡身傳言教,一樣義薄云天,又襯托張巡對部將的真心關(guān)愛。三人英雄形象,相互輝映,更加光彩照人。B、運用側(cè)面烘托手法,用反面人物賀蘭進明之流卑劣行徑反襯出英雄人物的磊落胸懷。如賀蘭進明的部屬居然為南霽云拔刀斷指的壯

45、舉所觸動,“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又如韓愈“貞元中過泗水,船上人猶指以相語”,深切追憶當年南霽云抽矢射塔之處。這些都側(cè)面烘托了南霽云英勇堅貞的形象,點明其深入人心,人所共仰的程度。多樣化的表現(xiàn)手法,多側(cè)面地刻畫英雄人物性格的特征,同樣起到了為英雄辯誣,為議論主題服務(wù)的作用 )第59頁,共78頁。三、重點詞句 1、得李翰所為張巡傳。 2、遠雖材若不及巡者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 3、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4、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5、遠誠畏死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6、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 7、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8、而謂遠之賢而為之

46、耶? 9、城之陷自遠所分始。 10、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11、如此卓卓,猶不得免。12、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 13、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雖欲去,必不達。 14、其講之精矣。 第60頁,共78頁。15、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16、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 17、不追議此,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18、屢道于兩府之間。19、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 20、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咽下。21、因拔所佩刀以示賀蘭皆感激為云泣下。 22、此矢所以志也。 23、

47、欲將以有為也。 24、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 25、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26、巡應(yīng)口誦無疑。 27、操紙筆立書。 28、巡因一見問姓名。 29、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 30、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第61頁,共78頁。四、思考練習(xí):(一)單選:1、“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20092)A.細節(jié)描寫 B.側(cè)面烘托 C.對比 D.反襯2、張中丞傳后敘全文的最大特色是(200912) A議論與敘事并重 B抒情與描寫并重C議論與抒情并重 D敘事與描寫并重3、下列人物不是出自張中丞傳后序的是2007沙子龍、許遠、張巡、南霽云4、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2

48、005王安石、歐陽修、柳宗元、韓愈5、張中丞傳后序一文中有“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句,其中“為”的意思是2004作為、被、成為、因為第62頁,共78頁。6、“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背鲎阅钠恼率嫉梦魃窖缬斡?、垓下之圍、張中丞傳后序、徐文長傳7、張中丞傳后序的作者是韓愈、巴金、魯迅、司馬遷8、張中丞傳后序中“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中的“為”意為被所、 為了、 因為、 最終9、下列各句中的“之”字作代詞解釋為“他”、“他們”的是A、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b、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c、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d、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10、張中丞傳后序刻畫南霽云的形象,主要運用 議

49、論、描寫、人物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11、下列作品屬于人物傳記的是五代史伶官傳序、張中丞傳后序、始得西山宴游記、登西臺慟哭記第63頁,共78頁。(二)、詞語解釋:1、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與賊。2007擴展 就虜2、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20063、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三)翻譯:1、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200922、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2007第64頁,共78頁。(四)簡答:1、張中丞傳后序一文第二部分人物性格的刻畫有哪些特點?2、請解釋張中丞傳后序中“后序”的含義。(五)段落分析1、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zé)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shè)淫辭而助之攻也。(1)、這段話可分幾層?概括各層大意。(2)、指出“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