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_第1頁
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_第2頁
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_第3頁
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_第4頁
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脊柱疾病X光片閱片要求+新劃線基本原則線盡量少而短,既要達到劃線的目的,又要不影響閱片;盡量清晰,每節(jié)椎體標上數(shù)字;可標上性別、年齡及姓名(拼音簡稱)拍片時的體位及片的類型正常脊柱的生理曲度角度前后位為0度,10度為側彎;側位:頸椎生理曲度:T2T5:020度,20度為后凸;T5T12:1040度或2040度,10度或40度為不正常;T10L2(或T11L1):020度,20度為后凸;L1L5:2550度或3060度。常見疾病的劃線頸椎病 劃線目的: 了解有無頸椎失穩(wěn); 有無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 有無生理曲度的改變。標準頸椎側位片上:可清晰地顯示椎管矢狀徑的前后界限。椎體后緣出現(xiàn)雙邊或關節(jié)突出現(xiàn)

2、雙突說明投照位置偏左或偏右斜。頸椎病頸椎不穩(wěn)(Cervical instability)的標準:椎體后緣連線與滑移椎體下緣的連線的交點至滑移椎體后緣之間距離2mm或椎體間成角11度 動力性拍片:椎體間角度11,相對移位3.5 mm,以體重1/3重牽引下椎間隙1.7 mm。椎體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上位椎體后緣相對于其下位椎體后緣的水平位移即椎體水平位移。椎體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即相鄰椎體上下緣延長線之交角。椎體側方移位椎體水平位移椎體角度位移0度-12度椎管矢狀徑椎管矢狀徑:為椎體后緣至棘突基底線的最短距離。凡

3、矢狀徑絕對值小于12mm屬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絕對值小于10mm者屬于絕對狹窄。劃線要求:起自椎體后緣中點至兩側椎板接合部的最近一點的連線。不受椎體后緣骨刺的影響。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椎管中矢徑B/椎體中矢徑。PAVLOV比值:椎管中矢徑B/椎體中矢徑。AB頸椎生理曲度記錄椎體曲線是僵直、反張、局部反張、S型還是反S型。測量頸椎生理曲度的方法為:沿齒狀突后上緣開始向下,連每一椎體后緣成一弧線,再由齒狀突后上緣至第7頸椎椎體后下緣作一直線,弧線的最高點至直線的最大距離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數(shù)值。正常范圍大約在125毫米范圍內。大于17毫米為曲度增大,小于7毫米為曲度變直,曲度后凸者為“反張”,同時存在兩個

4、曲度呈“S”形者為“雙弧”改變。頸椎生理曲度的測量12mm-10mm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以C2椎節(jié)為最多,其次為C4和C6,一般25個椎節(jié)為最常見發(fā)病數(shù),平均為三個椎節(jié)。狹窄率:側位普通X光片上,最大骨化塊的前后徑與同一平面椎管矢狀徑之比。椎管狹窄率較為客觀地反映了椎管的矢狀徑和骨化灶厚度的關系,間接地顯示了脊髓的受壓情況。以30%40%為界限。CT掃描更精確。OPLL的椎管狹窄率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癥劃線目的:主要為了解有無不穩(wěn),有無狹窄,用于指導治療。不穩(wěn)的標準:過伸過屈位椎間隙開角差10-15度,或過伸過屈位相鄰椎體間位移3-4mm。椎間角度差和椎體間位移差腰椎管狹窄1.

5、絕對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狀徑小于或等于10mm者,為絕對型椎管狹窄。 2.相對型:即椎管的中央矢狀經(jīng)小于或等于1012mm者較多。 3.混合型: 總之中央矢狀徑小于肯定為病理現(xiàn)象。如腰椎管的頭側或尾側的中央矢狀徑比值大于1則為異?,F(xiàn)象(頭尾正常時中央矢狀徑之比值小于1)。 橫徑:即椎弓根最大距離,平均值為23mm。其正常值下限為13mm(X線照片為15mm)。腰椎滑脫癥滑脫分5度:以上一椎體前移距離占下一椎體前后徑的百分比來確定。1度025%;2度2550%;3度50%75%,4度75%100%;5度100%(又稱脊椎脫離,spondyloptosis)。描述滑脫的指標:滑脫百分率;滑脫角;骶骨

6、傾斜角、骶骨傾斜角和腰椎指數(shù)。滑脫角:矢狀面上L5椎體下緣所在直線和S1后緣垂直線的夾角,25度易進展。胸椎黃韌帶/后縱韌帶骨化癥病變部位后凸角度的的測量:采用Cobb法測量MRI正中矢狀面(或胸椎側位X光片)上擬減壓節(jié)段胸椎后凸角度,即擬減壓范圍頭端椎上緣延長線的垂線與尾端椎下緣延長線的垂線相交所形成的角。骨化后凸角的測量:對于胸椎后縱韌帶骨化行后路減壓手術的患者,在MRI的正中矢狀面上找到骨化的最高點,從擬減壓頭端椎上緣向骨化最突點做一直線,再從擬減壓尾端椎后下緣向骨化最突點做一直線,兩直線的夾角為骨化后凸角。脊柱骨折椎體壓縮程度:椎體前緣(或中部)/椎體高度椎體后凸角:傷椎上下終板交角傷

7、椎所處曲段后凸角:見前。脊柱骨折椎體后凸角30度椎體壓縮比=A/BAB脊柱側凸劃片端椎、頂椎、穩(wěn)定椎、中立椎、穩(wěn)定區(qū)Cobb角AVR、AVT、TSC7VL、CSVLRisser征AVR、AVTAVR(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頂椎旋轉度。AVT (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頂椎偏移;TS(Truck shift):軀干偏移,即C7VL和CSVL之間距離。C7VL和CSVLC7VL:通過C7椎體的垂直平分線;CSVL:通過骶1椎體的垂直平分線;椎體旋轉度(Nash-Moe法)0度:椎弓根對稱;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過第一格,凹

8、側椎弓根變小;度:凸側椎弓根已移至第2格,凹側椎弓根消失;度: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凹側椎弓根消失;度:凸側椎弓根越過中線,靠近凹側。X光片檢查全脊柱正側位全脊柱左右Bending像,有后凸的還要有前后Bending像:評價彎曲的椎間隙的活動度;確定下固定椎;預測脊柱的柔韌度。Fulcrum像(支點像):易于操作,重復性好,能真實反映側彎的僵硬程度;預測側彎的矯正度數(shù);對僵硬的側彎患者更為有效。Traction像(牽引像):可提供脊柱側凸牽引復位的全貌;適用于神經(jīng)肌肉功能有損害的患者;適用于評價軀干偏移和上胸彎;可估計下固定椎水平。全脊柱正側位全脊柱左右Bending像全脊柱左右Bending像Fulcrum像(支點像)Traction像(牽引像)脊柱冠狀面平衡正常情況下C7CL和CSVL應該重疊。失平衡程度:AB。脊椎矢狀面平衡正常的C7鉛錘線應當通過S1的后上角。失平衡的程度:BAX光片Cobb角主弧次弧結構彎非結構彎端椎、中立椎、穩(wěn)定椎端椎(EV):弧度頭側和尾側傾斜最大的椎體。中立椎(NV):主弧頂部以下最頭端的椎體,其椎弓根在椎體X線影像中是對稱的。穩(wěn)定椎(SV):最先被CSVL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