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上_第1頁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上_第2頁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上_第3頁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上_第4頁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弱電解質的電離(dinl)平衡 水溶液中的離子(lz)平衡共三十六頁物質(wzh)混合物純凈(chnjng)物單質化合物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強堿大多數(shù)鹽金屬氧化物強酸弱酸弱堿水某些有機物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物質的分類共三十六頁一、電解質、非電解質(fi din ji zh)的概念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zhungti)時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練習1.融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2.融化狀態(tài)下不能導電的物質一定不是電解質3.溶于水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4.某些化合物溶于水能導電一定是電解質5.鹽酸能導電,所以鹽酸是電

2、解質。6.SO2、NH3、Na2O溶于水可導電,所以均為電解質。共三十六頁注意(zh y)1.單質 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2.CO2、NH3等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導電,但它們不是電解質,因為(yn wi)導電的物質不是其本身3.難溶的鹽(BaSO4等)雖然水溶液不能導電 但是在融化時能導電,也是電解質。共三十六頁不電離(dinl)共價(n ji)化合物分子完全電離部分電離強酸、強堿、大部分鹽、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弱酸、弱堿、水陰、陽離子既有離子(少),又有分子(大部分) 離子化合物、 部分共價化合物共價化合物非金屬氧化物、多數(shù)有機物、NH3等電解質、非電解質比較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

3、解質判 別 依 據(jù)電離特點物質類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化合物類型共三十六頁例:下列說法(shuf)正確的是( )A、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 不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非電解質。B、難溶于水的物質肯定不是強電解質。C、純凈的強電解質在液態(tài)時,有的導電,有的不導電。D、電解質溶液導電與金屬導電實質相同。E、強電解質溶液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強。 電解質溶液(rngy)導電能力與離子濃度的大小,以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有關。C 概念辨析共三十六頁下列物質能導電(dodin)的是_,屬于強電解質的是_ ,屬于弱電解質的是_,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a.銅絲 b.金剛石 c.石墨 d.NaCl e.鹽酸 f.蔗糖

4、 g.CO2 h.Na2O i.硬脂酸 j.醋酸 k.碳酸 l.碳酸氫銨 m.氫氧化鋁 n.氯氣 o. BaSO4 a.c.e.d.h.l.oi.j.k.m.f.g.概念(ginin)辨析共三十六頁(2007年高考廣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硫酸、純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鋇和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C)Mg、Al、Cu可以(ky)分別用置換法、直接加熱法和電解法冶煉得到(D)天然氣、沼氣和水煤氣分別屬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BD體驗(tyn)高考共三十六頁 二、電解質的電離(dinl)方程式書寫 (1)強電解質完全(wnqu

5、n)電離,書寫時用“=”號 (2)弱電解質練習:寫出下列電解質電離的方程式:CH3COOH、H2S、Cu(OH)2 、Al(OH)3CH3COONH4、K2CO3、KHCO3、KHSO4、部分電離,書時用“ ”號 注意: (首先判斷物質的類別)強等號、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寫,多元弱堿一步完,多元弱酸的酸式鹽的電離由鹽的電離和弱酸根離子的電離構成共三十六頁(2006全國理綜)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電離平衡: CH3COOH CH3COO- + H+對于該平衡,下列敘述正確(zhngqu)的是 ( )A.加入水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正反

6、應方向移動.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減少.D.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體驗(tyn)高考共三十六頁電離(dinl)平衡 1.定義(dngy):2.特點: 在一定條件(如溫度、濃度)下,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和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時,電離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動 電離平衡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定 條件不變,溶液中各分子、離子 的濃度不變,溶液里既有離子又有分子 變 條件改變時,電離平衡發(fā)生移動。 等 V電離=V分子化=0逆 弱電解質的電離三、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共三十六頁弱電解質電離(dinl)的V-t圖像V電離(dinl)V結合

7、0t1t2V電離= V結合平衡狀態(tài)tV共三十六頁3.影響電離平衡(pnghng)的因素(1)溫度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溫度升高,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2)濃度弱電解質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3)其他因素同離子效應(即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同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使電離平衡向逆方向移動)共三十六頁例:0.1mol/L的CH3COOH溶液(rngy)中 CH3COOH CH3COO-+H+電離程度n(H+)C(H+)導電能力加水升溫加醋酸鈉加HCl加NaOH增大(zn d)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減小?減???減小減小減小減小減小減小共三十六頁問題(wnt)探討1.弱電解

8、質加水稀釋時,電離程度_,離子濃度_ ? (填變大、變小(bin xio)、不變或不能確定) 變大不能確定 畫出用水稀釋冰醋酸時離子濃度隨加水量的變化曲線。共三十六頁問題(wnt)探討2.金屬導電與電解質溶液(rngy)導電有何不同?升溫對二者的導電性有何影響? *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自由移動的離子定向移動*升溫,金屬導電性減弱;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增強共三十六頁 1、把0.05molNaOH固體分別加入100mL下列液體中,溶液(rngy)的導電性變化不大的是( ) A.自來水 B.0.5mol/LNH4Cl溶液 C.0.5mol/L 醋酸 D.0.5mol/L鹽酸 BD課堂練習共三十六頁2.一

9、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時,為減緩反應速率(sl)而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 ) A.NaOH(固) B.H2O C.NH4Cl(固) D.CH3COONa (固) BD課堂練習共三十六頁 有0.1 mol/L的鹽酸、醋酸、硫酸各50ml,試比較:(1)三種(sn zhn)酸里氫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2)三種酸與足量的鋅反應,開始時產(chǎn)生H2的速率是 。(3)三種酸與足量的鋅反應產(chǎn)生H2的體積是。(4)三種酸分別與0.1 mol/L的NaOH溶液中和反應,消耗 NaOH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5)三種酸的pH值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硫酸(li sun)鹽酸醋酸硫酸

10、鹽酸醋酸硫酸鹽酸= 醋酸硫酸鹽酸= 醋酸醋酸鹽酸硫酸四、強弱電解質的比較 :優(yōu)探P236共三十六頁鹽酸醋酸硫酸c(H+)c(酸)中和堿能力與足量Zn反應產(chǎn)生H2的量與Zn開始速率加等量水稀釋后的pH請比較pH相同(xin tn)、體積相同(xin tn)鹽酸、醋酸、硫酸:鹽酸(yn sun) = 醋酸 = 硫酸鹽酸 = 硫酸 醋酸 變式演練鹽酸 = 醋酸 = 硫酸醋酸 鹽酸 硫酸醋酸 鹽酸 = 硫酸醋酸 鹽酸 = 硫酸共三十六頁(2007 上海化學 )下列關于鹽酸與醋酸兩種稀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同濃度的兩種溶液中c(H+)相同B100mL 0.1mol/L的兩溶液能中和等物質的量的氫氧

11、化鈉CpH=3的兩溶液稀釋100倍, pH都為5D兩溶液中分別加入少量對應(duyng)的鈉鹽, c(H+)均明顯減少B體驗(tyn)高考共三十六頁3、在甲乙兩燒杯中分別放入200mL0.1mol/L鹽酸和醋酸,分別加水稀釋至1000mL ,再分別向兩燒杯中同時加入(jir)足量的體積和形狀相同的鋅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開始時,甲乙兩燒杯中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相同B開始時,甲燒杯中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比較快C反應結束時,兩燒杯中產(chǎn)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相同D反應結束時,兩燒杯中產(chǎn)生氫氣的物質的量不同BC思考:若將 “200mL0.1mol/L鹽酸和醋酸(c sun)”換成“200mLPH=1的鹽酸和醋酸(c

12、 sun)”,則正確的是()D課堂練習:共三十六頁五、電離(dinl)平衡常數(shù)(K)-弱電解質電離程度相對大小一種參數(shù)對于一元(y yun)弱酸 HA H+A-,平衡時K=c ( H+) .c( A-) c(HA)對于一元弱堿 MOH M+OH-,平衡時K=c ( M+).c( OH- ) c(MOH)(2)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化學含義:1、計算方法:K值越大,電離程度越大,相應酸 (或堿)的酸(或堿)性越強。共三十六頁例如:0.1mol/LH2S溶液中各步電離H+為: H2S H+HS- H+=110-4mol/L HS- H+S2- H+=110-13mol/L多元(du yun)弱酸是分步電離

13、的,K1K2(一般要相差105)。 多元弱酸的酸性由第一步電離決定。電離(dinl)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平衡移動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兩點說明:你知道第二步電離難的原因嗎?(3)影響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因素 K值只隨溫度變化。共三十六頁第二步電離(dinl)難的原因: a、一級電離(dinl)出H+后,剩下的酸根陰離子帶負電荷,增加了對H+的吸引力,使第二個H+離子電離困難的多; b、一級電離出的H+抑制了二級的電離。共三十六頁4、下列(xili)陰離子,其中最易結合H+的是( ) A、C6H5O B、CH3COO C、OH D、C2H5O 課堂練習D共三十六頁(2007 重慶(zhn qn) 理綜卷)用食用

14、白醋(醋酸濃度約1 mol/L)進行下列實驗,能證明醋酸為弱電解質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試液呈紅色B白醋加入豆?jié){中有沉淀產(chǎn)生C蛋殼浸泡在白醋中有氣體放出DpH試紙顯示白醋的pH為23D體驗(tyn)高考共三十六頁方法(fngf)二:測0.1mol/L NaAc溶液的pH方法(fngf)一:測0.1mol/L醋酸溶液的pH方法四:將pH均為2的鹽酸、醋酸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如100倍),pH變化小的是 。方法三:0.1mol/L鹽酸和醋酸,比較同條件下的導電能力六、驗證弱電解質幾種實驗方案(以醋酸為例)醋酸方法五:共三十六頁2、一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fnyng),為減緩反應(fnyng)

15、速率,且不影響生成H2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 A、H2O B、NaOH固體 C、CH3COONa固體 D、Na2SO4溶液 E、NaNO3溶液 A C D 1下列(xili)僅能在水中導電的電解質是 ( )A、H3PO4 B、NH3 C、KOH D、C2H5OHA演習戰(zhàn)場共三十六頁3、取pH均為2的鹽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別加水稀釋兩倍后,再分別加入6.5g鋅粉,相同條件下充分(chngfn)反應,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加水稀釋后兩溶液的pH不再相等B、起始時醋酸與鋅反應的速率大C、醋酸與鋅反應放出的氫氣多D、兩者放出的氫氣一樣多D共三十六頁4、某二元酸(H2A)溶液發(fā)

16、生兩級電離,已知一級電離大于二級電離,則c(H2A)濃度(nngd)最大的是( ) A、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2mol/L的HCl溶液與0.04mol/L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 D、0.02mol/L的NaOH溶液與 0.02mol/L的NaHA溶液等體積混合C共三十六頁5、現(xiàn)有等體積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種(sn zhn)溶液,將它們分別與V1 L、V2 L、V3 L等濃度的鹽酸混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將它們同等倍數(shù)稀釋后,NaOH溶液pH最大B、若混合前三溶液pH相等,酸堿恰好

17、完全反應, 則V1V2V3C、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相等,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則V1V2V3D、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相等,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V1V2V3D共三十六頁 6、在25時,用蒸餾水稀釋1mol/L的醋酸溶液至0.01mol/L,隨溶液的稀釋,下列各項中始終保持增大(zn d)趨勢的是( )A、c(H+)/c(CH3COOH) B、 c(CH3COO)/c(H+)C、 c(CH3COOH)/c(CH3COO) D、 Kw/c(H+)AD共三十六頁7、在 CO2 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電離(dinl)平衡: H2CO3 H+ + HCO3- HCO3- H+ + CO32- 采取下列哪種措施后,既能增大c(CO32-),又能提高溶液的PH,還能使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 )A加 NaOH B通入CO2C降溫 D加入 NaHCO3固體D共三十六頁 8、在一定溫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隨加入水的體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