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_第1頁
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_第2頁
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中國散文詩尚未有史,地域性的散文詩專史,更遑提及,目前可見的僅王慧騏先生?江蘇散文詩的昨天和今天?湖州日報江蘇散文詩巡展?專版一文。古人認為史家必須學、才、識兼具,按這個標準衡量,那么此文操刀者非王君莫屬,因為他有著豐厚的學養(yǎng)、過人的見識、獨特的才具。上世紀80年代散文詩在華夏大地復蘇時,王慧騏先生就已是享有聲譽的青春詩人和評論家,其后又堅持散文詩創(chuàng)作和評論垂四十年。其身份歷經(jīng)變化:文化官員、主編、出版家、媒體人;交接過眾多散文詩人,參加過歷次散文詩活動,堪稱新時期江蘇散文詩,乃至中國散文詩文學活動見證人。要言之,其見甚廣,其知亦多,其歷積久,其識自高。

2、?江蘇散文詩的昨天和今天?,首本文由論文聯(lián)盟搜集整理先和主要涉及的是散文詩創(chuàng)作主體散文詩人和評論家。文章從江蘇學者、詩人劉半農引入散文詩理念和創(chuàng)作中國第一首散文詩話起,延及瞿秋白、韓北屏、丁芒、屠岸等,直至改革開放后至今仍活潑在散文詩陣地上的諸君。作者在全面介紹的根底上,對有代表性和相當影響的散文詩人和評論家,作出較為細致的介紹和精當?shù)脑u析。其次介紹了江蘇散文詩的文學組織的沿革、組織者和活動情況,對散文詩報刊和熱心于散文詩事業(yè)的編者做出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該文堪稱現(xiàn)代版的江蘇散文詩詩品。?江蘇散文詩的昨天和今天?,雖是一篇評介性的文字,帶有較強的理論色彩,但筆鋒頗帶感情。特別是話及故友散文詩人

3、李華嵐和評論家張彥加,在對他們的創(chuàng)作或評論的成就予以肯定,彰顯他們在中國散文詩復蘇期間的探究精神和奉獻之余,表現(xiàn)出文在人亡的感慨。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突然于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曹丕?典論論文?該文將史筆與隨筆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了。?江蘇散文詩的昨天和今天?,能使人悅讀。王慧騏先生常話及自己與被評論者的關系,交往的經(jīng)過,有時還要有意識地鋪展開來。也許是情難自抑,也許是散文家的積習難改。這似乎很有違于文學論文、文學史論著的范式,其實文學論文和文學史論著并不必定于一,都是概要、關鍵詞、注釋,一個也不能缺,也不必保持零度感情,通篇不動聲色。本文中的一些穿插,如話及自己在揚州師院今揚州大學師長吳周

4、文先生耳提面命的情景,與詩人曹劍把臂交游的往事,文雖清簡,但也歷歷如見。這樣使得這篇逾萬字的長文,于理性闡述之中糅進了感性描繪,點染生情,減少了讀長文,特別是理論文字引起的倦意。同時這種交代也符合理論文章必須點出材料來源的要求:信而有征。有人說過文學評論應該是文學作品,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不過文學評論總該有文學性。陸機的?文賦?辭達理舉,文采斐然;曹植的?與楊德祖書?,作者以公子之尊,縱論鄴下文人,目無下塵,然而也透露出濃濃的文人相惜之情。思、詩、史,在王慧騏的筆下,得到有機的統(tǒng)一。作為嚴格意義上的散文詩地方專史,似乎可以而且也應該得到進一步完善。下面略陳己見,供王先生參考。其一,論及江蘇散文詩

5、必然要涉及散文詩人、評論家的身份。習慣上,最為簡便的方法,就是個人登記表或作家小傳上著錄的籍貫。不過這也難,中國習慣上的籍貫有族望、祖籍、出生地,即使是作家自己說的,也不能當真。就拿有名的紅學大師俞平伯來說,自稱是浙江德清人,然而他與德清之緣僅是小船一夜聽春雨。他在蘇州出生,青少年時在蘇州就讀,有葉圣陶、王伯祥等一班蘇州舊友,早年也寫過不壞的散文詩,但他師從周作人,常年寓居京城,是京派中堅,假設視為江蘇散文詩人,就會有闌入以壯大聲勢之嫌。與之相異的是當下散文詩壇祭酒,或者說領軍人物耿林莽,雖長期生活在青島,以散文詩成名于青島,但他的散文詩作從題材、語言到風格,保持濃濃的蘇味。只看籍貫是不行的,

6、不看籍貫也是不行的。評人衡詩的第一步是選人。地方文學史撰著要很好地考量此點。按筆者的理解,有些散文詩人似乎應該補入,現(xiàn)代江蘇作家中,如美學家宗白華,早期詩集?流云?中,有相當多的散文詩,其作雋永而富有哲理;創(chuàng)造社骨干洪為法,散文詩恣意縱橫,高處不減王獨清;書評家葉靈鳳以書話名世,偶有散文詩作,卓然非凡;戰(zhàn)斗詩人繆崇群,散文詩作一掃脂粉氣,大氣磅礴;當代江蘇散文詩人,如黑陶、大衛(wèi)、吳克堅、陳勁松,評論家李曙白等,皆為不可無視的存在。其二,在勾出江蘇散文詩百年軌跡的同時,可以進而探究江蘇散文詩的個性地方性,開展道路的獨特性。江蘇散文詩人很受地方文化的影響,其作品的共同特點為深沉、蘊藉、內斂,追求新變而不流于詭異,不那么大氣、霸氣。江蘇散文詩的開展是自然的,不像其他盛市常舉行筆會、評獎等活動,以增加凝聚力。然而文學創(chuàng)作帶有很大的個人性,作家是以創(chuàng)作實績獲得自己價值的,交流、評獎適可而止?,F(xiàn)代文學史著名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除了一紙宣言以外,何曾開過成立大會,更沒有什么理事會。法國文學史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