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1339-2016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_第1頁
DB11∕1339-2016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_第2頁
DB11∕1339-2016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_第3頁
DB11∕1339-2016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_第4頁
DB11∕1339-2016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北京市地方標準編號:DB11/ 1339-2016備案號:49601-2016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Design standard for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and residential building2016-04-27發(fā)布2016-11-01實施 北京市地方標準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標準Design standard for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andresidential building DB/ 1339-2015 實施日期

2、:2016年 11月 01日 2016北京 前言本標準是根據(jù)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城鄉(xiāng)規(guī)劃標準化工作規(guī)劃和北京市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 2014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質(zhì)監(jiān)標發(fā) 201436號),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編制。編制組借鑒國內(nèi)外最新技術和行業(yè)內(nèi)現(xiàn)行標準規(guī)范,總結現(xiàn)有設計中的經(jīng)驗和教訓,針對北京市住宅區(qū)及住宅的地方特點,制定了本標準。本標準共分 6章,內(nèi)容包括:1. 總則;2. 術語;3. 住宅區(qū)管線綜合;4. 住宅地下室管線綜合;5.住宅公共管井管線綜合;6.住宅套內(nèi)管線綜合。本標準第 3.2.4、3.3.6、3.5.3

3、、3.5.5、4.2.6、4.2.7、6.1.5、6.1.6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DB/ 13392015 目次1 總則 . 1 2 術語 . 2 3 住宅區(qū)管線綜合 . 3 3.1 一般規(guī)定 . 3 3.2 室外給水管線 . 3 3.3 室外排水管線 . 3 3.4 室外熱力管線 . 4 3.5 室外燃氣管線 . 5 3.6 室外電力管線 . 5 3.7 室外弱電管線 . 7 3.8 室外管線綜合 . 9 4 住宅地下室管線綜合 . 12 4.1 一般規(guī)定 . 12 4.2 管線平面 . 12 4.3 管線標高 . 12 4.4 安裝間距 . 13 5 住宅公共管井管線綜合 . 1

4、4 5.1 一般規(guī)定 . 14 5.2 水暖管井 . 14 5.3 電氣豎井 . 14 5.4 燃氣管井 . 15 6 住宅套內(nèi)管線綜合 . 16 6.1 一般規(guī)定 . 16 6.2 廚衛(wèi)管線 . 16 6.3 套內(nèi)設施 . 16 本標準用詞說明 . 17 引用標準名錄. 18 4 DB/ 1339201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 3 3.1 General provisions . 3 3.2 Outdoor water s

5、upply pipeline . 3 3.3 Outdoor drainage pipeline . 3 3.4 Outdoor heating pipeline . 4 3.5 Outdoor gas pipeline . 5 3.6 Outdoor electric power pipeline . 5 3.7 Outdoor communication pipeline . 7 3.8 Outdoor pipeline comprehension . 9 4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basement in residence . 12 4.1 General

6、provisions . 12 4.2 Pipeline plane . 12 4.3 Pipeline elevation . 12 4.4 Installing space between pipes and attachments . 13 5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indoor public pipe well . 14 5.1 General provisions . 14 5.2 Water supply and heating pipe wall . 14 5.3 Electric shaft . 14 5.4 Gas pipe wall . 15

7、6 Pipeline comprehension of dwelling unit . 16 6.1 General provisions . 16 6.2 Kitchen & Toilet pipeline . 16 6.3 Indoor facilities . 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 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19 5 DB/ 13392015 1 總 則1.0.1 為合理利用住宅區(qū)室外用地及地下空間,滿足住宅室內(nèi)各種管線的綜合設計要求,使各種管線敷設與設施布置做到布局合理、安全美觀、技術先進、經(jīng)

8、濟適用,便于施工安裝、檢測和維修,制定本標準。1.0.2 本標準適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擴建的住宅區(qū)室外管網(wǎng)的規(guī)劃、設計以及住宅室內(nèi)各種管線的綜合設計。1.0.3 住宅區(qū)及住宅的管線綜合設計,應貫徹安全、節(jié)能、節(jié)水、綠色、環(huán)保的建筑理念,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1.0.4 住宅區(qū)及住宅管線綜合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及北京市現(xiàn)行的相關標準規(guī)范的規(guī)定。1 DB/ 13392015 2 術語2.0.1 入戶管由住宅區(qū)的室外管道上接入住宅室內(nèi)的管段。2.0.2 覆土深度埋地管道管頂至地表面的垂直距離。2.0.3 埋設深度埋地排水管道內(nèi)底至地表面的垂直距離。2.0.4 熱力管線inlet

9、 pipe covered depth buried depth hot-water heating network 自熱力站或用戶鍋爐房、熱泵機房、直燃機房等小型熱源至建筑物熱力入口,設計壓力小于等于 1.6MPa,設計供水溫度小于等于 95,與熱用戶室內(nèi)系統(tǒng)連接的室外供熱管線。2.0.5 直埋熱力管道directly buried heating pipeline 工作管、保溫層、外護管形成整體保溫結構,直埋敷設于土壤中的預制保溫管道。2.0.6 電纜工作井 cable manhole 用于安置電纜接頭等附件或供牽拉電纜作業(yè)所需的有蓋坑式電纜構筑物。2.0.7 電纜構筑物cable bui

10、ldings 供敷設電纜或安置附件的電纜溝、淺槽、排管、隧道、夾層、豎(斜)井和工作井等構筑物。2.0.8 引上管upper pipe 由人(手)孔至室外交接設備之間或建筑物外墻敷設的線纜管道。2.0.9 管線綜合pipeline comprehension 住宅區(qū)及住宅內(nèi)給水、排水、暖通空調(diào)、燃氣、電力、弱電等管線平面和豎向的有序排布。2.0.10 排出管outlet pipe 由住宅室內(nèi)排至住宅區(qū)室外的排水管段。2 DB/ 13392015 3 住宅區(qū)管線綜合3.1一般規(guī)定3.1.1 住宅區(qū)室外各類管線與市政管線的接口位置應采用北京市統(tǒng)一的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標注。3.1.2 住宅區(qū)室外各種

11、管線的平面排列宜按以下原則確定:1應保證管道的敷設和檢修方便,保持一定的間距。2 主要干管宜和道路中心線或主要建筑平行敷設。3 管線宜順直,短捷和適當集中。4 干管應靠近連接支管最多的一側(cè)敷設。5 管道排列應結合園林、綠化、道路、電桿等統(tǒng)一布置。3.1.3 住宅區(qū)室外各種管線豎向位置發(fā)生交叉矛盾時,宜按下列規(guī)定處理:1 壓力管線讓重力自流管線;2 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3 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4 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3.1.4 住宅區(qū)室外各種管線距離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遠宜為:電力管線或弱電管線、污水管線、燃氣管線、給水管線、熱力管線、雨水管線。3.1.5住宅區(qū)室外各種管線的垂直排

12、序,由淺入深宜為:弱電管線或電力管線、熱力管線、燃氣管線、給水管線、雨水管線、污水管線。3.2室外給水管線3.2.1住宅區(qū)的室外給水管道包含以下種類:生活給水管道、中水給水管道、直飲水給水管道、生活熱水管道、消防給水管道等。3.2.2 住宅區(qū)的室外給水管道,宜沿住宅區(qū)內(nèi)道路平行于建筑物布置;宜布置在靠近建筑物內(nèi)用水的一側(cè);宜敷設在人行道、慢車道或綠地下。3.2.3 室外給水管道與污水管道交叉時,給水管道宜敷設在上面,且接口不應重疊;當給水管道敷設在下面時,應設置鋼套管,鋼套管的兩端應采用防水材料密封。3.2.4 室外給水管道不應穿過化糞池、中水原水處理構筑污物;嚴禁在污水、雨水檢查井及排水管渠

13、內(nèi)穿越。3.2.5 室外給水管道的覆土,應根據(jù)土壤冰凍深度、車輛荷載、管道材質(zhì)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確定。埋設在機動車道下時,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 1.00m;埋設在非機動車道(含人行道)下時,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 0.90m。3.3室外排水管線3.3.1住宅區(qū)排水管道的布置應根據(jù)建筑總體規(guī)劃、地形標高、排水流向,按照接管距離短、埋深淺、自流排出的原則確定,管道坡向宜與道路縱坡一致。3.3.2 排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排水管道宜沿道路和建筑物的周邊呈平行布置,管線最短,減少轉(zhuǎn)彎,并盡量減少相互間及與其它管線的交叉,檢查井間的管段應為直線。2生活污水排水干管應靠近主要排水建筑,并布置在連接支管

14、較多的一側(cè);雨水干管宜平行道路方向,并3 DB/ 13392015 靠近道路布置。3排水管道應盡量布置在道路外側(cè)的人行道或綠地下面。3.3.3住宅區(qū)排水管道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安裝和管道檢修時,不應互相影響。2 管道損壞時,管內(nèi)污水不得沖刷或侵蝕建筑物以及構筑物的基礎。3 排水管道與其它各種管線交叉時,宜布置在其它管道下面。3.3.4 住宅區(qū)排水管道的連接及檢查井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 排水管道的交匯處、轉(zhuǎn)彎處、管徑和坡度改變處、跌水處和需要日常維修處,應設檢查井。2 排水直管段上檢查井的最大間距應按表 3.3.4確定。表 3.3.4排水檢查井的最大間距( m)管徑 DN(mm)1

15、5020200-40030500-70050800-10001100-1500100最大間距生活排水雨水(m)4060803.3.5住宅區(qū)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應根據(jù)道路的行車等級、管材受壓強度、地基承載力、土壤冰凍線和建筑物排出管標高等因素確定,宜符合下列要求:1住宅區(qū)干道、組團道路下的管道、車行道下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0.70m;如小于 0.70m時,應采取保護管道防止受壓破損的技術措施。2生活污水排出管道埋設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凍線以上 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0.60m。3.3.63.3.7住宅區(qū)化糞池距離地下取水構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 30m。住宅區(qū)化糞池的布置宜符合下列原

16、則:1化糞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墻不宜小于 5.00m,且不得影響建筑物的基礎。2 化糞池宜設置在靠近市政污水管的接口位置,并滿足機動車清掏作業(yè)的要求。住宅區(qū)內(nèi)雨水口設置宜符合下列要求:3.3.81雨水口宜設在匯水面的最低處,頂面標高宜低于排水面 10mm20mm,并應高于周邊綠地種植土面 40mm以上。2 在雨水重現(xiàn)期標準高或地形下凹區(qū)設置雨水口時,雨水口數(shù)量宜附加 1.52.0的安全系數(shù)。3 雨水口擔負的匯水面積不應超過其排水能力,其最大間距不宜超過 50m。3.4室外熱力管線3.4.1 住宅區(qū)熱力管道宜采用枝狀布置,主干管力求短直,靠近熱負荷集中區(qū)域,并滿足供熱面積及供熱半徑的要求。3.4.2

17、 住宅區(qū)熱源為城市熱力時,換熱站位置宜設置在熱負荷集中區(qū)或住宅區(qū)的中心位置。城市熱力一次線應以最短路徑接至換熱站,熱力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設方式。3.4.3 在滿足室內(nèi)各環(huán)路水力平衡和供熱計量的前提下,宜減少建筑物供熱入口的數(shù)量,供熱入口檢查井宜避開建筑物的出入口。3.4.4 住宅區(qū)熱力管道,當管徑 DN500mm宜采用地下直埋敷設;當管徑 DN500mm時宜采用地溝敷設。3.4.5 當采用直埋敷設時,直埋熱力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應符合表 3.4.5的規(guī)定,同時應進行穩(wěn)定驗算。表 3.4.5直埋熱力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 m)管道公稱直徑(mm)125最小覆土深度機動車道0.80非機動車道0.7015

18、03001.000.704 DB/ 13392015 3505006007001.201.300.901.003.4.6 當采用管溝敷設時,宜采用通行溝或半通行溝。安裝閥門、補償器處應設人孔。3.4.7 管溝敷設相關尺寸應符合表 3.4.7的規(guī)定。表 3.4.7管溝敷設相關尺寸( m)相關尺寸管溝管道保溫表面與溝墻凈距管道保溫表面與溝頂凈距管道保溫表面與溝底凈距管道保溫表面間的凈距管溝凈高人行通道寬類型通行管溝半通行管溝不通行管溝1.801.200.600.500.200.200.150.200.200.050.200.200.200.200.200.1503.4.8 通行管溝應設事故人孔。熱

19、力管道的通行管溝,事故人孔間距不應大于 40m。3.4.9 整體混凝土結構的通行管溝,每隔 200m宜設一個安裝孔。安裝孔寬度不應小于 0.60m,且應大于管溝內(nèi)最大管道的外徑加 0.10m,其長度應滿足 6m長的管道進入管溝。當需要考慮設備進出時,安裝孔寬度還應滿足設備進出的需要。3.5室外燃氣管線3.5.1 住宅區(qū)燃氣管道應根據(jù)建筑總體布置,宜敷設在人行道、慢車道或綠地下。 3.5.2 燃氣管道埋設的最小覆土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埋設在機動車道下時,不得小于 0.90m;埋設在非機動車道(含人行道)下時,不得小于 0.60m。3.5.3 燃氣管道不得從建筑物和大型構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

20、大型構筑物)下面穿越。3.5.4 燃氣管道不得在堆積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蝕性液體的場地下面穿越,并不應與其它管道或電纜同溝敷設。3.5.5 地下燃氣管道從排水管(溝)、熱力管溝、隧道及其它各種用途溝槽內(nèi)穿過時,應將燃氣管道敷設于套管內(nèi)。套管伸出構筑物外壁不應小于表 3.8.5、表 3.8.7中燃氣管道與該構筑物的水平凈距。套管兩端應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套管伸出管溝外壁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 1.0m。3.5.6 室外架空的燃氣管道,可沿建筑物外墻或支柱敷設,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中壓和低壓燃氣管道,可沿建筑物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住宅或公共建筑的外墻敷設。2 沿建筑物外墻敷設的燃氣管道

21、距住宅或公共建筑物中不應敷設燃氣管道的房間門、窗洞口的凈距:中壓管道不應小于 0.50m,低壓管道不應小于 0.30m。3.5.7 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與其它建筑物、構筑物的水平凈距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的規(guī)定執(zhí)行。3.5.8 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進口管段上應設閥門,閥門距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宜為 10100m,當通向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的支管閥門距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小于 100m時,支管閥門與調(diào)壓站(含調(diào)壓箱)進口閥門可合為一個。低壓燃氣管上可不設閥門。3.6室外電力管線3.6.1 室外電力管線應根據(jù)工程條件、環(huán)境特點、電纜類型和數(shù)量等因素,按滿足運行可靠、便于維護和技術、經(jīng)

22、濟合理的原則進行總體規(guī)劃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電纜敷設時,彎曲部位均應滿足電纜允許彎曲半徑的要求。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電纜絕緣及其5 DB/ 13392015 構造特性的要求,不應小于表 3.6.1規(guī)定:表 3.6.1電纜型式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多芯6d單芯非鎧裝型、屏蔽型軟電纜控制電纜鎧裝型、銅屏蔽型其它12d10d-無鉛包、鋼鎧護套裸鉛包護套鋼鎧護套10d15d20d橡皮絕緣電力電纜塑料絕緣電纜無鎧裝15d12d20d15d有鎧裝注:d為電纜外徑。2電纜不應在有熱力管道的管溝內(nèi)敷設。3.6.2 同一通道內(nèi)電纜數(shù)量較多時,若在同一側(cè)的多層支架上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按電壓等級

23、由高至低的電力電纜 “由上而下”的順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電纜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況,均應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順序配置。2 支架層數(shù)受通道空間限制時,10kV 及以下的相鄰電壓等級電力電纜,可排列于同一層支架上,1kV 及以下電力電纜配置在同一層支架上。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與備用電纜實行耐火分隔時,應配置在不同層的支架上。3.6.3 電纜埋地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電纜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設時,電纜外皮至地面的深度不應小于 0.70m,并應在電纜上下分別均勻鋪設100mm厚的細砂或軟土,并覆蓋混凝土保護板或類似的保護層,覆蓋的保護層應超過電纜兩側(cè)各 50mm。2 直埋敷設的電纜,嚴禁位于地下其它管

24、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埋地敷設的電纜之間及與各種設施平行或交叉的凈距離,不應小于表 3.6.3所列數(shù)值。表 3.6.3電纜與電纜或其它設施相互間容許最小距離( m)敷設條件項目平行0.600.601.000.50交叉建筑物、構筑物基礎電纜與 1kV架空線電桿喬木灌木叢10kV及以下電力電纜之間,以及與控0.100.50(0.25)制電纜之間不同部門使用的電纜0.50(0.10)2.00(1.00)0.500.50(0.25)0.50(0.25)熱力管溝上、下水管道0.50(0.25)油管或易燃氣管道1.000.50(0.25)公路排水明溝1.50(與路邊)1.00(與溝邊)(1.00)(與路面)

25、(0.50)(與溝底)注:1.表中所列凈距,應自各種設施(包括防護外層)的外緣算起;2.路燈電纜與道路灌木叢平行距離不限;3.表中括號內(nèi)數(shù)字是指局部地段電纜穿管,加隔板保護或加隔熱層保護后允許的最小凈距。3 電纜與建筑物平行敷設時,電纜應埋設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電纜進出建筑物時,所穿保護管應超出建筑物散水坡 200mm,且應對管口實施防水封堵。6 DB/ 13392015 4 電纜與道路交叉時,應穿管保護,保護范圍應超出路基、街道路面兩邊以及排水溝邊 0.5m以上。5 電纜在拐彎、接頭、終端和進出建筑物等地段及直線段上間距 100m,應裝設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3.6.4 電纜在排管內(nèi)敷設應符

26、合下列規(guī)定:1 在線路轉(zhuǎn)角、分支或變更敷設方式時,應設電纜人(手)孔井,在直線段上,為便于拉引電纜也應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電纜人(手)孔井,人(手)孔井間的距離不宜大于 100m。2 電纜人孔井的凈空高度不宜小于 1.90m,其上部人孔的直徑不應小于 0.70m。3.6.5 電纜在電纜溝或隧道內(nèi)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電纜水平敷設時,最上層支架距電纜溝頂板或梁底的凈距,應滿足電纜引接至上側(cè)柜盤時的允許彎曲半徑。2 電纜在電纜溝和電纜隧道內(nèi)敷設時,其支架層間垂直距離和通道寬度不應小于表 3.6.5-1、表 3.6.5-2的規(guī)定。表 3.6.5-1電纜支架層間垂直距離的允許最小值( mm)電纜電壓等級和

27、類型,敷設特征控制電纜明敷普通支架、吊架橋架120200電力電纜明敷6kV以下150250610kV交聯(lián)聚乙烯電纜電纜敷設在槽盒中200300h+80h+100注:h表示槽盒外殼高度。表 3.6.5-2電纜溝、隧道中通道凈寬允許最小值( mm)電纜支架配置及其通道特征電纜溝溝深6001000500電纜隧道6003001000700兩側(cè)支架間凈通道1000900單列支架與壁間通道3004506003 電纜支架的長度,在電纜溝內(nèi)不宜大于 0.35m;在隧道內(nèi)不宜大于 0.50m。在鹽霧地區(qū)或化學氣體腐蝕地區(qū),電纜支架應涂防腐漆、熱鍍鋅或采用耐腐蝕剛性材料制作。4 電纜溝和電纜隧道應采取防水措施,其

28、底部應做坡度不小于 5.0的坡度坡向集水坑(井)。積水可經(jīng)逆止閥直接接入排水管道或經(jīng)集水坑(井)用泵排出。5 在多層支架上敷設電纜時,電力電纜宜放在控制電纜的上層。1kV以下的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可并列敷設。當兩側(cè)均有支架時,1kV以下的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宜與 1kV以上的電力電纜分別敷設于不同側(cè)支架上。6 電纜溝在進入建筑物處應設防火墻。電纜隧道進入建筑物及配電所處,應設帶門的防火墻。此門應為甲級防火門并應裝鎖。7 電纜隧道的凈高不應低于 1.9m,局部或與管道交叉處凈高不宜小于 1.4m。隧道內(nèi)應采取通風措施,可為自然通風。8 電纜隧道應每隔不大于 75m的距離設安全(人)孔,安全(人)孔距

29、隧道的首、末端不宜超過 5m。安全(人)孔井的直徑不應小于 0.7m。9 與電纜隧道無關的其它管線不應穿過電纜隧道。3.7室外弱電管線3.7.1 地下弱電管道應納入住宅區(qū)整體地下設施管線的規(guī)劃,應與住宅區(qū)道路同步建設,并應根據(jù)各使用單位7 DB/ 13392015 的發(fā)展需要,按照統(tǒng)建共用的原則,進行總體規(guī)劃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地下弱電管道應與高壓電力管(溝)、熱力管、燃氣管保持安全的距離,并宜靠近通信、消防、安防等線纜較多的道路一側(cè)。2 弱電人(手)孔內(nèi)不得有其它管線穿過。3.7.2 弱電管道應避免與燃氣管道、高壓電力電纜(溝)在道路同側(cè)建設,不可避免時,弱電管道、通道與其它地下管線以

30、及建筑物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3.7.2的規(guī)定:表 3.7.2弱電管道與其它地下管線以及建筑物間的最小凈距 (m)序其它地下管線和建筑物名稱平行凈距交叉凈距號1已有建筑物規(guī)劃建筑物紅線d300mm2.001.50-20.503給水管燃氣管300mmd500mmd500mm1.000.151.5045污水、雨水、排水管壓力300kPa1.00(注 1)1.000.15(注 2)0.30(注 3)300kPa壓力800kPa2.0067熱力管1.000.2535kV以下0.502.00電力電纜0.50(注 4)35kV35kV高壓鐵塔基礎邊82.50-9通信電纜(或通信管道)通信電桿、照明桿0.50

31、0.500.25-10喬木1.50-11綠化灌木1.001.00-12道路邊石邊緣注:1.主干排水管后鋪設時,其施工溝邊與管道間的平行凈距不宜小于 1.5m。2.當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時,交叉凈距不宜小于 0.4m,通信管道應做包封處理,包封長度自排水管道兩側(cè)各長 2m。3.在交越處 2m范圍內(nèi),燃氣管不應做接合裝置和附屬設備;如上述情況不能避免時,弱電管道應做包封處理。4.如電力電纜加保護管時,交叉凈距可減至 0.15m。3.7.3 地下弱電管道在經(jīng)過市政道路時,埋深與間距要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guī)范GB 50373 的有關規(guī)定。3.7.4 地下弱電管道的最小埋深,在住宅

32、區(qū)內(nèi)應根據(jù)場地條件、管材強度、外部荷載、土壤狀況、與其它管道交叉、地下水位高低、冰凍層厚度等因素來確定。管道最小埋深不應低于表 3.7.4的規(guī)定。表 3.7.4管道最小埋深( m)管道位置管材規(guī)格塑料管鋼管綠化帶人行道車行道0.50.30.70.50.80.6注:1.塑料管的最小埋深達不到表中要求時,應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鋼管等保護措施。2.管道最小埋深是指管道頂面至路面的距離。3.7.5 進入人孔處的管道基礎頂部距人孔基礎頂部不應小于 0.4m,管道頂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凈距不應小于8 DB/ 13392015 0.3m,進入手孔處的管道基礎頂部距手孔基礎頂部不宜小于 0.2m。3.7.6 塑料管

33、道彎管道的曲率半徑不應小于 10m。3.7.7 管道敷設應有坡度,坡度宜為 3.04.0,不得小于 2.5。3.7.8 住宅建筑預埋的入戶管出口端應伸出墻外 2m,并應向人(手)孔方向傾斜,坡度不應小于 4.0。兩人孔之間的管道距離不應大于 150m。3.7.9人(手)孔的類型和規(guī)格,按管道的遠期容量和在管線上所處的位置選用。遠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的管道、暗式渠道、距離較長或拐彎較多的引上管道以及放置落地式交接箱的地方,宜采用手孔;遠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時,宜采用人孔。人(手)孔的型號,宜按下列規(guī)定選擇:1單一方向孔徑 90mm的管孔容量不多于 6孔、孔徑 28mm或 32mm的多孔管容量不多于

34、 18孔時,宜選用手孔。2單一方向孔徑 90mm的管孔容量不多于 12孔、孔徑 28mm或 32mm的多孔管容量不多于 36孔時,宜選用小號人孔。3單一方向孔徑 90mm的管孔容量不多于 24-36孔、孔徑 28mm或 32mm的多孔管容量不多于 72-108孔時,宜選用中號人孔。4機房、設備間和光電轉(zhuǎn)換間接入管道的終端人孔應在以上基礎加大一號。3.7.10 通信管道手孔程式應根據(jù)所在管段的用途及容量合理選擇,可按表 3.7.10選用。表 3.7.10通信管道手孔程式手孔程式選用規(guī)格管道段落通信管道管道容量(mm)用途長寬高3孔及 3孔以下11207005007001000用于線纜分支與接續(xù)用

35、于線纜過線3孔及 3孔以下7008006孔及 6孔以下至設備間1120注用于線纜接續(xù)及管道分支用于線纜過線和引入至光纜交接箱3孔及 3孔以下引入管道70011201120500700700800注至高層住宅電信間至低層、多層、中高層住宅電信間注銜接與公共通信網(wǎng)管道相通的手孔用于銜接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者通信管道11207001000手孔注:可根據(jù)入戶管的埋深調(diào)節(jié)手孔的凈深與高度。3.8室外管線綜合3.8.1 住宅區(qū)管線綜合圖應有建筑紅線內(nèi)的場地道路、建筑平面設計、豎向設計、景觀設計、水景噴泉、園林綠化等內(nèi)容。3.8.2 住宅區(qū)室外各類管線的設置,應編制管線綜合規(guī)劃。應遵循現(xiàn)行的國家標準城市工程管線綜合

36、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 GB50180,以及各種管線專業(yè)設計要求。3.8.3 住宅區(qū)室外各種管線的布置應符合下列原則:1應滿足管道的敷設和設置閥門井、水表井、檢查井、電纜井等構筑物所需距離。2 維修、管理或更換管道時,不能損壞相鄰的地下管道、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基礎。3 排水管道損壞時,不應影響附近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或污染生活飲用水。9 DB/ 13392015 4住宅區(qū)同類給水管道,在室外場地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在滿足安裝要求時,可同槽施工敷設。3.8.4 各種地下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應按表 3.8.4確定。表3.8.4各種地下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 m)電力管線電信管線熱力

37、管線燃氣給水管線排水管線名稱直埋管溝塑料管鋼管直埋管溝管線管線最非機動0.700.500.700.700.500.600.500.700.200.600.900.900.600.70小覆土深度車道下機動車1.000.800.20100道下注:10kV以上直埋電力電纜管線的覆土深度不應小于 1.00m。3.8.5 各種地下管道之間最小水平凈距應按表 3.8.5確定。表3.8.5各種地下管道之間最小水平凈距(m)燃氣管熱力電力弱電管線名稱排水管給水管排水管低壓-中壓B中壓A管溝電纜管線1.500.500.500.501.501.501.001.201.201.50-低壓-燃氣管熱力管中壓B中壓A-

38、直埋1.001.001.001.001.001.501.001.001.001.501.002.00管溝(溝壁)電力電纜0.500.501.002.001.00-弱電管線.0.500.50注: 1表中給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的凈距適用于管徑小于或等于 200mm,當管徑大于 300mm時應大于或等于 3.00m。2大于或等于 10kV的電力電纜與其它任何電力電纜之間應大于或等于 0.25m,如加套管,凈距可減至 0.10m,小于 10kV電力電纜之間應大于或等于 0.10m。3局部地段電纜穿管,加隔板保護或加隔熱層保護后距熱力管溝的最小凈距可為 1.00m。4弱電管線與給水管道的水平凈距:當給水管徑

39、小于等于 300mm時,水平凈距為 0.50m;當給水管徑大于 300mm,小于等于 500mm時,水平凈距為 1.00m;當給水管徑大于 500mm時,水平凈距為 1.50m。5低壓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 0.01MPa,中壓 B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或等于 0.20MPa,中壓 A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或等于 0.40MPa。3.8.6 各種地下管道之間最小垂直凈距應按表 3.8.6確定。表3.8.6各種地下管道之間的最小垂直凈距( m)管線名稱給水管排水管燃氣管給水管0.15排水管-燃氣管-熱力管電力電纜弱電管線-0.400.150.15-0.150.150.15(0.50,1.00)0.15熱力管

40、0.150.150.15-熱力管溝(溝頂)電力電纜(0.20,0.30)0.50(0.25) 0.50(0.25) 0.50(0.25) 0.50(0.25) 0.50(0.25)0.2510 DB/ 13392015 弱電管線0.150.150.300.250.500.25注:1燃氣管括號外數(shù)據(jù)為鋼管,括號內(nèi)數(shù)據(jù)為聚乙烯管位于加套管,分別是位于熱力管上方和位于熱力管下方。2電力電纜括號內(nèi)數(shù)字是指局部地段電纜穿管,加隔板保護或加隔熱層保護后允許的最小凈距。3當電力電纜加保護管時,交叉凈距可減至 0.15m。4當弱電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時,交叉凈距不宜小于 0.4m,通信管道應做包封處理,包封長

41、度自排水管道兩側(cè)各長 2m。3.8.7 各種地下管道與建、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應按表 3.8.7確定。表3.8.7各種地下管道與建、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m)建筑物基礎地上桿柱(中心)1.00城市道路側(cè)石邊緣1.00住宅區(qū)道路邊緣1.00圍墻或籬笆給水管排水管3.001.501.502.501.501.501.00燃氣管低壓0.70(1.20)1.00(1.50)1.50(2.00)-1.001.001.000.70(1.20)1.00(1.50)1.50(2.00)1.50中壓B中壓A1.001.001.001.001.001.00熱力管1.001.501.00電力電纜弱電管線0.6

42、00.601.501.000.502.000.501.001.000.50注:1表中給水管與城市道路側(cè)石邊緣的水平間距 1.00m適用于管徑小于或等于 200mm,當管徑大于 200mm時應大于或等于 1.50m。2排水管與建筑物基礎的水平間距,當埋深淺于建筑物基礎時應大于或等于 2.50m。3低壓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 0.01MPa,中壓 B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或等于 0.20MPa,中壓 A燃氣管的壓力為小于或等于 0.40MPa。4表中熱力管與建筑物基礎的最小水平間距對于管溝敷設的熱力管道為 0.50m,對于直埋閉式熱力管道管徑小于或等于 250mm時為2.50m,管徑大于或等于 300mm

43、時為 3.00m,對于直埋開式熱力管道為 5.00m。5燃氣管括號外數(shù)據(jù)為鋼管,括號內(nèi)數(shù)據(jù)為聚乙烯管。6地上桿柱指 1kV架空電線桿、通信電桿、照明電桿。3.8.8 管線與綠化樹種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應按表 3.8.8確定。表3.8.8管線與綠化樹種間的最小水平凈距(m)最小水平凈距管道名稱喬木(至中心)灌木(至中心)給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1.501.500.751.001.501.501.50不限不限1.200.501.001.501.20電力電纜弱電管線熱力管地下消火栓11 DB/ 13392015 4 住宅地下室管線綜合4.1一般規(guī)定4.1.1 機電設備管線的布置應相對集中、緊湊、排列整

44、齊,合理使用空間。4.1.2 各類管線應在外表面做明顯的系統(tǒng)名稱標識及流向標識。4.1.3 地下室管線的標高及安裝間距應滿足安全、安裝及檢修要求。4.1.4 地下室管線宜集中布置在公共區(qū)域,檢修措施應設置在公共區(qū)域。4.1.5 入戶管及排出管位置與數(shù)量應結合小區(qū)室外管線條件及經(jīng)濟性確定。若從室外覆土進出管線,宜避開室外地面有障礙處。4.2管線平面4.2.1 入戶管宜避免穿越外窗及窗井,并應根據(jù)結構條件確定與建筑墻體及結構梁柱構造的間距。生活給水入戶管與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水平凈距不宜小于 1.0m。4.2.2 管線應避免穿越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如必須穿越時,管線洞口應做嚴密防火封堵。4.2.3

45、地下室的給水系統(tǒng)、消防系統(tǒng)及供暖系統(tǒng)的重要閥部件與計量裝置宜集中設置于有排水措施的房間內(nèi)。4.2.4 地下車庫的通風、供暖及給排水管線的布置應注意避讓誘導風機,并應避免風管與其它管線在平面上平行重合以及管線遮擋風口。4.2.5 燃氣入戶管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入戶管可沿外墻地面上穿墻敷設,也可埋地穿過建筑物外墻或基礎引入室內(nèi)。室外露明管段的上端彎曲處應加不小于 DN15清掃用三通和絲堵,并做防腐處理。2入戶管進入住宅后應沿墻直接出室內(nèi)地面,不得在室內(nèi)地面下水平敷設。4.2.6 地下室、半地下室、設備層敷設燃氣管線時,應采用非燃燒體實體墻與弱電間、配變電室、修理間、儲藏室、臥室、休息室隔開。

46、4.2.7 燃氣水平干管和立管不得穿過配變電室、電纜溝、煙道、風道和電梯井等。4.2.8 當?shù)叵率胰細夤芫€與其它管線平行敷設時,應敷設在其它管線的外側(cè)。4.2.9 燃氣管線的設置不得損壞建筑物的承重結構和耐火性能,并不應穿過建筑物的沉降縫(變形縫、抗震縫等),當必須穿過時,可根據(jù)結構變形量大小,采取防護措施。4.2.10 室內(nèi)燃氣水平干管嚴禁穿越防火分區(qū)。4.3管線標高4.3.1 入戶管及排出管標高應結合室內(nèi)外管線條件確定。4.3.2 管線標高綜合應優(yōu)先布置重力排水管線及供暖管線。標高相同的不同系統(tǒng)管線平面交叉時,應遵循“有壓讓無壓,小管讓大管”的原則。4.3.3 地下車庫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配

47、水支管宜貼梁底布置或在梁高范圍內(nèi)布置。4.3.4 當電源線纜導管與供暖熱水管同層敷設時,電源線纜導管宜敷設在供暖熱水管的下方,并不應與供暖熱水管平行敷設。供暖熱水管與電源線纜相交處不應有接頭。電纜橋架不宜敷設在熱力管線的上方,當有困難必須敷設在熱力管線上方時應滿足本標準表 4.4.4-1間距要求。12 DB/ 13392015 4.4安裝間距4.4.1 電氣管線與設備管線的凈距應滿足下表要求:表4.4.1-1電力電纜槽盒與設備管線凈距( m)管線類別平行凈距0.5交叉凈距0.3有保溫層無保溫層熱力管線1.00.5其它管線0.40.3表4.4.1-2弱電線纜管槽與設備管線凈距( m)管線類別平行

48、凈距0.3交叉凈距0.3有保溫層無保溫層熱力管線0.50.5給水管燃氣管0.150.30.020.02表4.4.1-3弱電線纜、管槽與用電設施凈距( m)名稱最小凈距名稱最小凈距配電箱12電梯機房空調(diào)機房22配變電室4.4.2 給排水及供暖管線排布凈距宜滿足下表要求:表4.4.2-1管線之間最小凈距( mm)管徑最小凈距110管徑最小凈距160DN25DN125DN200DN200DN32DN50DN70DN100130170150表4.4.2-2管線距墻最小凈距( mm)管徑最小凈距管徑最小凈距115DN2595DN125DN200DN200DN32DN1001001254.4.3 閥門安裝

49、空間宜滿足下表要求:表4.4.3閥門并列時管線最小中心距(mm)DN252502803003203504004303250708010012515020025025325070801001251503003303403804304503503604004504803754104604904505005302005505802506004.4.4 室內(nèi)燃氣管線與電氣設備、相鄰管線之間的凈距應滿足下表要求:表4.4.4室內(nèi)燃氣管線與電氣設備、相鄰管線之間的凈距( m)13 DB/ 13392015 管線和設備與燃氣管線的凈距平行敷設交叉敷設0.1(注)0.01明裝的絕緣電線或電纜安裝或管內(nèi)絕緣電線

50、0.250.05(從所做的槽或管子的電氣邊緣算起)設備電壓小于 1kV的裸露電線配電盤或配電箱、電表電插座、電源開關相鄰管線110.30.15不允許不允許0.02保證燃氣管線、相鄰管線的安裝和維修注:當明裝電線加絕緣套管且套管的兩端各伸出燃氣管線 0.1m時,套管與燃氣管線的交叉凈距可降至 0.01m。5 住宅公共管井管線綜合5.1一般規(guī)定5.1.1 水暖公共管井與電氣豎井應綜合考慮設置的位置與面積,生活熱水立管管井可設在套內(nèi),其余公共管井應設置在公共區(qū)。5.1.2 電氣豎井內(nèi)不應敷設與電氣無關的管線。5.1.3 公共管井的管線布置應預留足夠的安裝及檢修空間。管井的尺寸應根據(jù)管線數(shù)量、管徑大小

51、、排列方式、維修條件,結合建筑平面和結構形式等合理確定。進人維修管井的人員工作通道凈寬度不宜小于 0.6m。5.2水暖管井5.2.1 給水、中水管井宜與供暖管井合并設置,管井內(nèi)宜設置排水設施。5.2.2 當立管與計量表接管在平面上為同一排時,管井進深不應小于 300mm;當立管與計量表接管在平面上為前后排列時,管井進深不應小于 500mm。5.2.3 公共管井內(nèi)的計量表安裝高度不宜高于 1.5m,應將給水表、中水表、熱計量表放置于易于觀察的位置。5.2.4 管井內(nèi)同一系統(tǒng)立管宜靠近布置;管徑較大的管線宜布置在管井的內(nèi)側(cè);給水、中水、熱水及供暖立管應優(yōu)先布置在易于檢修的位置。消火栓立管靠近消火栓

52、布置,并按消火栓接口尺寸確定消火栓立管安裝間距。5.2.5 管井內(nèi)管線的布置應盡量靠墻、靠柱、靠內(nèi)側(cè)布置,管線與管井墻面、柱面的最小距離,管線間的最小布置距離應滿足檢修和維護要求。各管線間凈距和各管線中心至墻面距離的最小尺寸宜參照如下原則:12立管外壁(保溫立管的保溫層外表面)至墻面凈距不小于 50mm。不保溫立管外壁之間的凈距不小于 80mm,保溫立管的保溫層外表面之間的凈距不小于 50mm。5.2.6 戶用水表接管前后的直線管段(含水表)總尺寸不宜小于 600mm,單排布置水表時其豎向間距不宜小于250mm,雙排布置水表時水平及豎向間距均不宜小于 250mm。5.3電氣豎井5.3.1 電氣

53、豎井的位置和數(shù)量,應根據(jù)用電負荷性質(zhì)、供電半徑、建筑物的沉降縫設置和防火分區(qū)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23應靠近用電負荷中心;應避免鄰近煙囪、熱力管線及其它散熱量大或潮濕的設施;不應在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內(nèi)設置;14 DB/ 13392015 4 電氣豎井不宜布置在人行樓梯踏步側(cè)墻上。5.3.2 電氣豎井的面積應根據(jù)設備的數(shù)量、進出線的數(shù)量、設備安裝、檢修等因素確定。電氣豎井的尺寸,除應滿足布線間隔及端子箱、配電箱布置的要求外,在箱體前宜有不小于 0.8m的距離;電氣豎井的凈深度不宜小于 0.8m,當建筑平面受限制時,可利用公共走道滿足操作、維護距離的要求。5.3.3 電氣豎井內(nèi)豎向穿

54、越樓板和水平穿過井壁的洞口應根據(jù)主干線纜所需的最大路由進行預留。5.3.4 強電和弱電線纜宜分別設置豎井。當受條件限制需合用時,強電和弱電線纜應分別布置在豎井兩側(cè)或采取隔離措施。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 5.3.4的規(guī)定。表5.3.4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m)類別與綜合布線電纜接近狀況與纜線平行敷設最小間距0.13380V電力電纜5kVA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槽盒或鋼管中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槽盒或鋼管中(注 2)0.30.15注:1.當 380V電力電纜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槽盒中,且平行長度10m時,最小間距可為 0.01m。2.雙方都在接地的槽盒中,系指兩個不同的槽盒。5

55、.3.5 消防與非消防配電線路宜分開敷設在不同的電氣豎井中,確有困難需要敷設在同一電氣豎井中時,應分別布置在豎井的兩側(cè)。5.3.6 弱電豎井在利用通道作為檢修空間時,多層弱電豎井的凈深度不宜小于 0.35m,高層弱電豎井的凈深度不宜小于 0.6m,凈寬度均不宜小于 0.6m。5.4燃氣管井5.4.1 燃氣立管宜明設,當設在便于安裝和檢修的管井內(nèi)時,燃氣立管可與給排水、熱力管線等設在一個公用豎井內(nèi),但不得與電線、電氣設備或進風管、回風管、排氣管、排煙管、垃圾道等共用一個豎井。5.4.2 管井應有保證平時豎井內(nèi)自然通風和火災時防止產(chǎn)生“煙囪”作用的措施。管井內(nèi)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換氣次數(shù)不得小于

56、3次h;并應有獨立的事故機械通風設施,其換氣次數(shù)不應小于 6次h。5.4.3管井內(nèi)每隔 45層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器,上、下兩個報警器的高度差不應大于 20m。15 DB/ 13392015 6 住宅套內(nèi)管線綜合6.1一般規(guī)定6.1.1 套內(nèi)給水、中水、生活熱水及供暖管線宜集中有序地平行敷設,管線之間的中心距不宜小于 100mm。管線敷設于建筑地面面層內(nèi)時,應滿足下列要求:1 管線交叉處應避免供暖管線返彎,建筑面層厚度應滿足管線敷設及交叉的要求;2 敷設在建筑地面面層或墻體管槽內(nèi)的管線外徑不宜大于 25mm。6.1.2 衛(wèi)生設備的冷水連接管,應布置在熱水連接管的右側(cè),冷熱水管的中心間距宜按衛(wèi)生

57、設備的接口尺寸確定。當無明確要求時,間距可按 150mm確定。6.1.3 當電源線纜導管與供暖熱水管同層敷設時,電源線纜導管宜敷設在供暖熱水管下面,并不應與供暖熱水管平行敷設。供暖熱水管與電源線纜相交處不應有接頭。6.1.4 設備明裝管線、預留風口、電氣預留接線口等的定位均應結合吊頂?shù)陌惭b綜合考慮且不影響各自使用。6.1.5 住宅內(nèi)各類用氣設備的煙氣必須排至室外。排氣口應采取防風措施,安裝燃氣設備的房間應預留安裝位置和排氣孔洞位置;當多臺設備合用豎向排氣道排放煙氣時,應保證互不影響。套內(nèi)燃氣熱水器、分戶設置的供暖或制冷燃氣設備的排氣管不得與燃氣灶排油煙機的排氣管合并接入同一管道或排油煙豎井。6

58、.1.6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nèi)禁止穿過或設置燃氣管道。敞開樓梯間內(nèi)不應設置燃氣管道,當住宅建筑內(nèi)的敞開樓梯間內(nèi)確需設置燃氣管道和燃氣計量表時,應采用金屬管和設置切斷氣源的閥門。6.1.7 排水立管、通風豎井及排油煙豎井宜靠混凝土墻集中設置。6.2廚衛(wèi)管線6.2.1 排油煙機的排氣管通過外墻排向室外時應避免與燃氣熱水器的排煙管交叉,且應滿足室內(nèi)設計凈高要求。當設置廚房通風豎井或排油煙豎井時,宜將豎井與燃氣、排水立管集中設置。6.2.2 套內(nèi)燃氣管線與電氣設備、相鄰管線之間的凈距應滿足本標準表 4.4.4的規(guī)定。6.2.3 給水、中水、供暖及生活熱水管線埋設于建筑地面面層時,應敷設于建

59、筑防水做法上方。6.2.4 衛(wèi)生間排風扇電源出線口宜布置在頂板上靠近排風井道處,避免被排風井道附近的設備管線遮擋。6.2.5 與衛(wèi)生間無關的電氣線纜導管不得進入和穿過衛(wèi)生間。6.3套內(nèi)設施6.3.1 套內(nèi)設施應進行綜合布置,并繪制套內(nèi)管線及設施綜合圖。6.3.2 地板輻射供暖分集水器應布置于套內(nèi)便于檢修與操作的位置。套內(nèi)各房間散熱器的安裝位置與電氣插座應避免沖突,避免影響家具布置、分體空調(diào)室內(nèi)機安裝及空調(diào)預留孔洞的使用。分體空調(diào)室內(nèi)機的安裝位置與外墻預留孔洞應盡量靠近,洞口應與空調(diào)電源插座在同一方位。6.3.3 在電器配置上,照明開關、插座和家居配電箱、家居配線箱設計應與家具布置相協(xié)調(diào),并為住

60、戶可能的改造預留一定的條件。1 住宅玄關空間宜安排電氣的家居配電箱、家居配線箱、照明開關和套內(nèi)對講分機。家居配電箱、家居配線箱盡可能緊湊布置,減少所占墻面長度,也可以布置于餐廳等次要的空間的陰角墻面上,但不能占據(jù)居室的主要墻面或背景墻。避免家居配電箱、家居配線箱、開關或插座背靠背式安裝。2照明開關在墻面上的定位,水平距離門洞邊宜 0.15m,高度距地宜 1.3m,應保證開關不被開啟門扇和家具遮擋。衛(wèi)生間的開關宜安裝在房間外。3套內(nèi)的強電和弱電插座,既要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還應與家具布置相協(xié)調(diào)??蛷d插座要避開沙發(fā),放置16 DB/ 13392015 于沙發(fā)的兩端,電源插座與電話(網(wǎng)絡)插座并排設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