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文選編纂背景文筆辨析 (淵源 觀念產(chǎn)生,發(fā)展)二、分類37 四部叢刊38駱鴻凱39臺灣學者三、文論(應用文)四、編輯體例1、傅剛論文上的2、詩賦騷賦 不收樂府選賦要求一、文選編纂背景(一)文體辨析的學術(shù)淵源(1)劉師培中國古文學史講義第三課說:“文章各體,至東漢而大備。漢魏之際,文家 承其體式,故辨別文體,其說不淆”文體辨析是在漢末以后開始的,其學術(shù)淵源,卻可以追 溯至劉向別錄、劉歆七略與班固漢書藝文志。向、歆父子整理圖書,奏其別錄七略,開中國目錄學之先,然其工作的意義卻 并不僅在目錄一門。宋書卷十一律歷志序說:“漢興,接秦坑儒之后,典墳殘缺,耆生碩老,常以亡逸為慮,劉歆七略、固之藝文,
2、蓋為此也?!睗h朝立國,天下圖書頗有散亡,故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至成帝時,“使謁者陳農(nóng) 求遺書于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jīng)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shù)術(shù), 侍醫(y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漢書.藝文志 序)就是說這一工作的本來目的是整理圖書,但劉向“條其篇目,撮其指意”的工作方法卻對后 世的學術(shù)工作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章學誠校讎通義敘說:“劉向父子,部次條別,將以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边@說明劉 向父子所作的是學術(shù)史的工作,“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八字是對這一工作的概括。辨章學 術(shù)是因為秦火之后,典籍殘缺,且?guī)焸饕鄶嘟^,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說:“
3、秦焚經(jīng)書, 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shù)由此遂滅”。新唐書藝文志序說:“自六經(jīng)焚 于秦而復出于漢,其師傳之道中絕,而簡編脫亂訛缺,學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諸儒章句之學 興焉”,這便是“辨章學術(shù)”的背景。劉向、劉歆父子作別錄、七略,以藝文為對象,剖析條流,使各有其部,總百家之緒, 推本溯源,這便是“考鏡源流”。漢書楚元王傳中的劉向傳、劉歆傳說到:“七略剖判藝文,總百家之緒,有 意其推本之也?!鳖亷煿抛⒃唬骸把云渚繕O根本,深有意也?!闭沁@樣的學術(shù)思想和方法,對漢魏六朝的文學批評以及總集的編纂產(chǎn)生了影響,文體辨析 的學術(shù)淵源即基于此點。(2)文體類別的區(qū)分,其源始自七略。七略的詩賦略據(jù)班固漢書
4、藝文志,分詩賦為五種,其中賦為四家,歌詩為一 家。四家賦為:一、屈原賦類;二、陸賈賦類;三、孫卿賦類;四、客主賦類。劉向之時,屬于文學體裁的大概也就是辭賦與歌詩,因此詩賦略雖敘為五種,實 則是兩種。東漢以后,文體發(fā)展很快,曹丕典論論文提出了八種文體。 “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其實遠不止這些。三國志卞后傳注引了曹丕答卞蘭教,其中還提了 “頌”體。如 果從后漢書著錄的文體看,已遠遠超過了這幾類。統(tǒng)計的結(jié)果,大致有詩、賦、銘、誄、頌、書、論、奏、議、記、碑、箴、七、九、贊、連珠、吊、章表、 說、嘲、策、教、哀辭、檄、難、答、辯、祝文、薦、箋等三十多種,可以說是文體大備了。 但因為
5、范曄是南朝人,故后漢書的文體著錄或許 會帶有帶有南朝人的觀念,再以三 國志核查,其所著錄文體也有十三種之多。這一事實既說明:1、當時文體的發(fā)達2、也說明當時人對文體辨析已經(jīng)區(qū)分的非常細致了, 但是呢文體辨析在歸類上尚無嚴格的體例。史書著錄的同時,本身就進行了一種辨析了。(二)六朝文體辨析觀念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文體辨析的學術(shù)淵源出自七略漢志,到漢末具備了文體觀念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即是文 體增繁的事實。(1)這里要提到一本書東觀漢記。東觀漢記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 巨著,記錄了東漢從光武帝至靈帝一百余年的歷史。全書由班固、劉珍、蔡邕、楊彪等人編 撰,歷經(jīng)自漢明帝至漢獻帝幾乎一朝時間,也沒有最終完
6、成。晚出的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作,如三國吳謝承、晉薛瑩、華嶠、謝沈、袁山松以及南朝 宋范曄、梁蕭子顯的七家后漢書,晉司馬彪的續(xù)漢書、張瑩的后漢南記,無不取 材于東觀漢記,所以文心雕龍史傳篇有“后漢紀傳,發(fā)源東觀”的說法。在諸家后漢書之中。在諸家東漢史作中,由于范曄的后漢書集諸家之大成,加之屢有人注 音釋義,遂大行于世,東觀漢記于是逐漸式微,后來就不斷散佚了。現(xiàn)存的是后人的輯 佚本。 說這么多呢,就是說東觀漢記在東漢歷史的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東觀漢記著錄了文體,已經(jīng)了具有辯體意識。后漢書于各人物傳記中往往記傳主所著文體。東觀漢記也記錄了當時人善屬文的 事實,并在史書中將文辭弘麗作為肯定的
7、評語。東觀漢記看,對人物文學才能的評論,往往是指書記一類應用文體。與后漢書、三國志等關(guān)于能文章,善詩賦的記載稍有差別。(2)漢末文體辨析意識,在蔡邕的獨斷中也有反映。獨斷辨析的文體有策書、制書、 詔書、章、奏、表、駁議、上書等。每一文體都從其名稱之來源、本義分辨談起,說明該文 體的使用對象和范圍。這種辨析方法對后來的辨體著作,如劉勰文心雕龍產(chǎn)生了影響。 不過,獨斷并非專門的辨析文體著作,只是反映出當時的辯體意識。與獨斷類似,漢末劉熙釋名也是考釋事物名稱的書。劉熙此書較獨斷又更為系 統(tǒng),在篇十九釋書契和篇二十釋典藝中所論文體有奏、檄、謁、符、傳、券、策書、 啟、書、告、表、詩、賦、詔書、論、贊、
8、銘、碑、詞等,說明這些文體都是當時普遍被使 用的。劉熙之后,建安末桓范作世要論,亦有論文體之章,分別是贊象、銘誄、序作。 桓范之論,又與蔡、劉不同,蔡、劉是正面考釋文體的名與實,桓范呢意在批判當日文體 淆亂的事實。從獨斷、釋名三書都將文體當作一般事物的觀念看,文體在當時并沒有受到充 分重視,它的地位也只是在眾多事物中占有一席而已。又從二書所記諸文體看,主要還是應 用性文體。三國時期的文體辨析較東漢時更為明晰而自覺了。就三國志著錄的文體看,分類都 比較整齊,不象后漢書那樣往往將篇章與諸文體混雜記載。同時,三國志所著錄的 文體,如詩、賦等純文學體裁基本排列在前面,顯得集中、突出。文筆一詞,于三國以
9、后,使用的意義漸有了變化,已不再僅指應用性文體了。這一詞語是包 括了文和筆兩方面內(nèi)容的。文筆的區(qū)分,基本是將文學和非文學的區(qū)別開來,這是文學發(fā)展 的必然趨勢。建安時期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文章,主要是曹丕的典論論文。曹丕之后,晉陸機文賦 列敘了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十種文體,分別指出這十種文體的不同風 格特點,這也是在辨析文體的基礎上對作家寫作進行的指導。晉摯虞文章流別集,匯各體文章為總集。他還著有文章流別論嚴可均全晉文輯 有佚文,從這佚文看摯虞詳細討論了各文體的起源、發(fā)展,指出各文體的分限。總觀魏晉時期的文體辨析,可以見出對基本的應用性文體和基本的純文學文體,經(jīng)過辨 析,都有了比較清
10、楚的界限。文筆之辨,以劉勰所論最為系統(tǒng)。文心雕龍總術(shù)篇專門討論了文筆問題。他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詩書;別目兩名,自近代耳?!卑凑談③牡恼f法,文筆之分,在齊梁時已經(jīng)分明,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的觀 點,已為大家普遍接受。南朝的文學批評已不簡單地限于文體的區(qū)分,而是在文體區(qū)分的基礎上更縱深地討論各文體 的風格、作家寫作的得失;同時,開始總結(jié)文學自秦漢以來發(fā)展史中的成績和不足,探討文 學本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昭明文選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了。二、文選的編輯體例引導閱讀文選目錄 分為: 賦詩騷(一):凡例(1)文選的編輯體例,見于文選序。蕭統(tǒng)在序中對體例主
11、要說明了兩點,即 文選不收什么和收錄什么;對所收作品如何編排。什么樣的作品不入選呢?蕭統(tǒng)說:“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準式,人倫之師友, 豈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 所撰,又以略諸。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辯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 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fā)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 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 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 翰,亦已不同?!睋?jù)此,
12、文選不收經(jīng)、子、史三類。這一種自覺以經(jīng)、子、史與文學作品區(qū)分的思想,代 表了南朝人對文學特點認識的高度,是值得我們稱道的。經(jīng)、子、史雖不入選,但其中的序、述、贊、論部分,因其具有“綜輯辭采,錯比文華,事 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的特點,“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這還是從文辭等文學特征上 去考慮的。關(guān)于這幾句話,是不是文選的選錄標準的問題,從阮元以來就展開了爭論。其實蕭統(tǒng)的 意思很明白,這是針對為什么選錄經(jīng)、子、史中的序、述、贊、論而發(fā)的,認為這幾種文體 雖為經(jīng)、子、史中文章,但由于具有文學特點,故予以收錄,這與單獨宣布選錄標準還是有 區(qū)別的。因為蕭統(tǒng)主要論述的是這幾種文體,而其它一些文體,如詩、
13、騷、賦等等,也許就 不是這幾句話所能包容的。也就是說,這幾句話符合文選的選錄標準是沒有問題的,但 決不就是選錄標準。(2)從體裁上說:除了經(jīng)、子、史中的序、述等文體外,文選主要地還是選錄賦、詩等文學 性體載。從內(nèi)容上說:文選的選文及分類安排,偏重于應用文。以詩和文為例,在詩二十四個小 類中,“公宴”、“祖餞”、“詠史”、“游覽”、“哀傷”、“贈答”、“行旅”、“樂府”、“雜詩”、“雜 擬”等類,所收作家、作品數(shù)量超過其它各類,是文選詩中的大類;而這些類目除“詠 史”、“哀傷”外,都是應用性極強的題材。文的情況更是如此,在三十五類文體中,大概除 掉“辭”之外,都是應用文。這種情況很清楚地表明了文
14、選所針對的讀者對象,也難怪在隋唐以后的科舉考試中,文選幾被當作教科書的原因了。(二):文選的分類37類說:文選是按文體分類的,一共分多少類呢?根據(jù)現(xiàn)在的版本,如李善注系統(tǒng)的尤刻本、六 家本系統(tǒng)的明州本、明袁襄復宋本、六臣注系統(tǒng)的贛州本、建州本(四部叢刊影宋本), 都是三十七類,所以便有人認為文選分類應該是三十七類。38類說:近世以來,學者往往持三十八類說,駱鴻凱文選學義例第二說:文選次文之體凡 三十有八,曰賦,曰詩,曰騷,曰七,曰詔,曰冊,曰令,曰教,曰策文,曰表,曰上書, 曰啟,曰彈事,曰箋,曰奏記,曰書,曰移,曰檄,曰對問,曰設問,曰辭,曰頌,曰贊, 曰符命,曰史論,曰史述贊,曰論,曰連珠
15、,曰箴,曰銘,曰誄,曰哀,曰碑文,曰墓志, 曰行狀,曰吊文,曰祭文?!睆鸟樖系慕y(tǒng)計看出,他較上述各版本多增了“移”一體。據(jù)現(xiàn)存各版本,文選卷四十三是“書”體,收錄有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孫子荊為 石仲容與孫皓書、趙景真與嵇茂齊書、丘希范與陳伯之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 書、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孔德璋北山移文等共七篇文章。駱氏既標“移”體,說明最后兩篇應與前五篇“書”體分開,單列一類。駱氏的根據(jù)當來自他的老師黃侃先生,而黃氏又根據(jù)清人的成說。清胡克家文選考異卷八在“移書讓太常博士”條下說:“陳云題前脫移字一行,是也。各本皆脫,又卷首子目亦然?!标惣搓惥霸疲L洲(今江蘇吳縣)人,精通文選學,為何焯
16、門人。著有文選舉正六卷,已 失傳,幸得胡克家文選考異和梁章鉅文選旁證多所征引而保存其說。陳氏的意思是說在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一文之前,脫掉了表明文類的“移”字。卷首的 目錄也是如此。這個說法為黃侃先生所接受,在他文選平點的目錄校記和卷五正文平點中,他都以 “移”單獨標類,并注明:“題前以意補移字一行?!币浴耙啤绷袨橐惑w,統(tǒng)計下來便是 三十八類。解釋38類說的原因:(1)陳景云斷移書讓太常博士文前脫“移”字,以及黃氏所說“以意補”的“意,”都 沒有說出具體的根據(jù)。細加揣測,估計他們的根據(jù)即是文選序所說:“凡次文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 代相次。”就是說,文選編排體例
17、是每一類中文章各以時代先后為順序排列??墒菗?jù)現(xiàn)存各版本,如尤刻本(中華書局1974年影?。?、四部叢刊本(中華書局1987年影?。瑒㈧б茣屘2┦窟@篇文章居然排列在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之 后。劉歆是西漢人,劉孝標是梁人,他倆時代相差這么遠,編者不可能不知道,可見此處確 實是脫了一個標明類目的“移”字。這可能就是陳、黃的依據(jù)。(2)這一依據(jù)是有道理的,胡克家又據(jù)此考證歐陽建的臨終詩。歐陽建的臨終詩在卷二十三,尤刻本、明州本、四部叢刊本都把它列在了詩類“詠懷” 中?!霸亼选惫策x三位作家作品:阮籍詠懷十七首、謝惠連秋懷一首、歐陽建臨終詩 一首。顯然,按照蕭統(tǒng)文選序體例,歐陽建不可能排列在謝惠連之后
18、。因為歐陽建是西晉人,永康元年(300)被殺;謝惠連是劉宋時人,元嘉十年(433)卒,現(xiàn)存版 本的排列肯定有誤。胡克家文選考異卷四說:“案,此不得在謝惠連下,當是臨終自為一類。尤、袁、 茶陵各本皆不分,蓋傳寫有誤。又案,俗行汲古閣本反不誤,乃毛自改之耳,非別有本也”。這里所說的尤即南宋尤袤刻本,袁即明袁襄(jidng)復宋本,茶陵即元陳仁子刻本。 依據(jù)于文選序,對文選分類作出判斷。此說是有版本依據(jù)支撐的:一是日本古抄白文二十一卷本,一是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陳八郎刻五臣注本。這兩個本子既證實了“臨終”是詩中的小類,與“詠懷”相同,也證實了“移”確為獨立的 文體,與“書”、“檄”相同,證實
19、前人判斷不誤。這樣,文選的分類就不是三十七,而是三十八類。39類說:(1)但是,問題并沒有結(jié)束。因為依據(jù)同樣的理由,文選卷四十四“檄”類中司馬長 相如難蜀父老一文,無論如何不應排列在鐘會的檄蜀文之后。司馬相如是西漢人,而鐘會卻是曹魏時人,這兩人都是名人,照理是不應出錯的。 因此,難蜀父老一文也應單獨標類,即“難”與“移”一樣,都是文選中單獨的文 體。這樣,文選實際文體類目就應該是三十九類了。最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臺灣的游志誠博士。他的主要依據(jù)是陳八郎本文選。該本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整的五臣注本。它不僅在卷四十四中標出了“難”體,也在卷四十三中 標出了“移”體,在卷二十三中標出了“臨終”子目,后兩種一
20、一都與清人推斷相合。其實,在現(xiàn)存的版本中,并不是沒有這樣著錄的,比如明末毛晉所刻汲古閣本文選,也 都標出了“移”、“難”和“臨終”。原來,自清初以來,學者并不注重汲古閣本,認為毛氏 臆改處太多,故其本不足為據(jù)。比如章學誠文史通義對文選有過批評。簡單地說汲古閣本不可相信,未免過于生硬,汲古閣本雖然臆改較多,但并非沒有依據(jù)。 從毛氏藏書來看,他收藏的宋版文選有李善注、五臣注、六臣注等多種版本,他標“移”、 “難”二目,應該是有版本依據(jù)的。尤其這種標目完全符合文選序所述編輯體例,所以 一定要審慎參考的。除了汲古閣本以外,朝鮮正德年間所刻五臣注文選(今藏成均館及日本東京大學), 也與陳八郎本一樣標出“
21、移”、“難”二體。此本經(jīng)校核,與陳八郎本不是同一系統(tǒng),而 與現(xiàn)存杭州貓兒橋鍾家刻本兩殘卷(今藏北京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相同,證明其底 本即是杭州本。這樣,宋代兩種五臣注本都將“移”、“難”作為獨立的文體著錄,這是 值得我們重視的。文選集注亦為此說提供證據(jù)。文選集注是清末董康在日本稱名寺發(fā)現(xiàn)的寫本,一共 二十三卷。在文選集注中也把“難”體單獨列類。文選集注所集為李善注、五臣注 以及文選鈔、文選音決和陸善經(jīng)注,但以李善注為底本。這個事實說明唐代的李善注 也是以“難”作為獨立的文體的。(2)有的人根據(jù)現(xiàn)存各種宋版李善本、六臣本、六家本,如尤袤刻本、明州本、贛州本、 建州本等都列三十七類的事實,來
22、否定“移”、“難”單獨立體,那其實是不了解這幾種版本 的實際面貌所造成的。簡單地說,尤袤刻本并不能如實反映李善本原貌,其可靠性還有待于查明它出自何種底本而 定;至于六臣本和六家本,其實它們出自一種底本,即北宋元祐九年(1094)二月秀州州學本。 這是第一個五臣與李善合并注本,其后的六家本(即五臣在前李善在后)如廣都裴氏刻本明 州本,即據(jù)其重雕;又其后,六臣本(即李善在前五臣在后)如贛州本、建州本,又據(jù)六家本重雕,只不過是將 五臣與李善的前后次序調(diào)換了一下。由此可知,是六家和六臣的底本秀州本在合并時漏掉了 “移”、“難”二體,因此其后依其重雕的各刻本也同樣漏掉了這兩類,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所 見各宋
23、本都標三十七類的原因。(3)除了上述現(xiàn)存各版本所提供的證據(jù)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宋人的記載來證實這個問題。 其一是南宋晁公武郡齋書志卷二十著錄李善注文選六十卷,說:“右梁昭明太子 蕭統(tǒng)纂。前有序,述其所以作之意。蓋選漢迄梁諸家所著賦、詩、騷、七、詔、冊、令、 教、策秀才文、表、上書、啟、彈事、箋、記、書、移、檄、難、對問、議論、序、頌、 贊、符命、史論、連珠、銘、箴、誄、哀辭、碑、志、行狀、書、祭文,類之為三十卷?!逼涠悄纤瓮鯌胗窈>砦逅囊信d書目曰:“文選,昭明太子蕭統(tǒng)集子夏、 屈原、宋玉、李斯及漢迄梁文人才士所著賦、詩、騷、七、詔、冊、令、教、表、書、啟、 箋、記、檄、難、問、議論、序、頌
24、、贊、銘、誄、碑、志、行狀等為三十卷。李善注析為 六十卷。其三是宋章如愚群書考索前集卷十九書目門“文選”條說:“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集子夏、屈原、宋玉、李斯及漢迄梁文人才士所著詩、 賦、騷、詔、冊、令、教、表、書、啟、箋、記、檄、難、問、議論、序、頌、贊、銘、 箴、策、碑、志、行狀等為三十卷。唐李善注析為六十卷?!闭率纤浫信d書目,當從其抄出。從宋人的記載看,“難”的確是作為獨立文體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郡齋讀書志著錄的是李善注本,它證明了在陳八郎的五臣注之外, 當時流傳的李善單注本也有“難”體。(4)并且就漢魏六朝文體發(fā)展的歷史看,“難”作為一種文體,是有著錄的。以后漢書、 三國志、晉書、世
25、說新語為例,大概有這樣一些記載:.后漢書賈逵傳:”(逵)著經(jīng)傳義詁及論難百余萬言,又作詩、頌、誄、書、 連珠、酒令凡九篇。”.三國志吳書薛綜傳:“(綜)凡所著詩賦難論數(shù)萬言。”.晉書盧欽傳:“(欽)所著詩賦論難數(shù)十篇。”.晉書皇甫謐傳:”(謐)所著詩賦誄頌論難甚多。”.晉書王接傳:”(接)撰雜論議詩賦碑頌駁難十余萬言。”.晉書虞預傳:”(預)所著詩賦論難數(shù)十篇?!?晉書孫盛傳:“(盛)并造詩賦論難復數(shù)十篇?!?世說新語文學注引中興書說阮裕:“甚精論難。”以上史書的記載說明“難”從東漢以來就已作為獨立文體被著錄。其中多互“論”并 列而稱“論難”,但也有一例稱“難論”,一例稱“駁難”,這說明“難”
26、并非依靠“論” 而存在。(5)史書之外,在魏晉六朝一些文章總集中,“難”也被當作單獨的文體。這主要是李充 的翰林論和任昉的文章緣起。李充翰林論佚文有一條關(guān)于“難”的評論:“研核 名理而論難生焉。”這表明翰林論書錄了“難”體文章。任昉的文章緣起共收八十四類文體,其中有“喻難”一體,以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和 難蜀父老兩文為代表。從以上所論,可以說明文選著錄“難”體是有非常充分的版本依據(jù)和文獻依據(jù)的, 因此,文選的文體分類,應該是三十九類。(三):文選編次文體的順序。蕭統(tǒng)文選序在最后交代文體編排次序時說:遠自姬周迄于圣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爾。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
27、,各以時代相次。文選一書,正是本著按大文體匯聚、按題材及小文體分類、按時代先后編排同類作品這 樣三個原則來編次所收作品。其中詩、賦兩大類的次序先后及騷的位置等問題,需要說明下。(1)詩與賦詩與賦兩體,習慣的稱謂,都是詩居賦前,合稱“詩賦”。最典型的就是班固藝文志詩賦略, 而班書“詩賦略”的稱謂又承自劉歆七略。所以據(jù)現(xiàn)存文獻,最早以“詩賦”并稱始于劉、 班。此后“詩賦”合稱成為一個固定詞組。王符潛夫論云“詩賦者,本哀樂之情”,曹丕典論論文云“詩賦欲麗”等。詩賦合稱時詩居賦前是漢魏人習慣的稱謂方式。這樣連稱的理由,一是因為詩賦俱為純文學 文體,而詩于純文學中不但發(fā)生最早,而且地位更加重要,歷代撰作
28、最盛,且地位是高于賦的。但是,在具體的作品編目方面,劉略、班志卻又是賦居詩前。文選也是將賦居于詩 前。對此,章學誠就提出了批判意見。其實,諸家以賦列詩前,自有其如此編次的理由。觀點。按源流來說,賦是出于古詩之流的,當然應該列在詩后。但是,劉、班志、略,詩經(jīng) 已經(jīng)列人六義之中,賦因為出于古詩之流,直接著詩經(jīng),所以它的文體地位是很尊 崇的;而漢代的樂府及雜歌詩,一則其發(fā)生時間,晚于興起于戰(zhàn)國秦漢之際的辭賦,二是其體制原本就出于民間歌謠與俗樂,與詩經(jīng)的風、雅、頌沒有直接的 淵源關(guān)系,所以其文體反較文人辭賦為卑俗。所以,劉、班編目漢代歌詩于辭賦之后,是尊重文學史的客觀事實的。當然也反映了他們輕視樂府歌
29、謠,認為它們與“古詩”即詩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的觀點。蕭統(tǒng)等人繼承劉、班的觀點,但是有所發(fā)展。文選序反映了這方面的觀點: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于前,賈馬繼之于末。自茲以降,源流實繁:述邑居則 有憑虛亡是之作,戒歐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 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非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 慮,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傷,壹郁之懷靡訴,臨淵有懷沙之志,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 文,自茲而作。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關(guān)雎,麟趾,正始之道著, 桑間、璞上,亡國之音表。故風雅之道,粟然可觀。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
30、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qū)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吝體互興,分 鏢并驅(qū)。這里敘歷代文體演變時,先述古詩之六義,次述賦、騷,然后再述炎漢以下的四、五言詩, 正是為文選“次文之體”時賦列詩前作了具體的說明。其理由與劉、班是一樣的,都是 根據(jù)辭賦出于古詩,其發(fā)展早于漢人四五言詩,其體制也尊于漢之各類歌詩。(2)騷與賦文選編者雖然繼承漢儒關(guān)于詩、賦源流先后的系列看法,但是在處理騷與賦的關(guān)系上,卻 分賦、騷為兩類,在序文中先論賦而后論騷,在“次文之體”時更是列“騷”于“詩”之后, 更加強了其刻意區(qū)分騷、賦為兩體的觀點。他們這樣做的依據(jù),是認為賦直接承傳古詩,而騷 則是賦體在發(fā)展過程中的
31、一種變體。文選這樣處理騷、賦兩體的結(jié)果,是大大削弱了文選的文學史價值,可以說這是文 選在“次文之體”方面的一個敗筆。但是,蕭統(tǒng)等人未必不知道騷與賦真正的源流關(guān)系,也 并非不注重屈宋騷賦在文人文學方面的先驅(qū)地位。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除了刻意別騷于賦,認 為騷為賦體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變化這一理由外,更主要是為了崇尚雅頌文學、大一統(tǒng)王朝的 文學的觀念。蕭統(tǒng)以太子的身份領銜編輯文選,雖然選的是歷代的作品,但也要體現(xiàn)雅頌 的思想?!膀}”是屈原含忠履潔、“臣進逆耳,君非從流”的放逐抑郁之作,并且楚國僅是姬 周的一個諸侯國,并且是因亂政而敗亡的國家。所以如果取屈原之作,冠于文選全書之首, 對于本朝來講,是容易引
32、起不祥的嫌疑的。騷既不置于漢賦之前,當然也不好緊接在漢賦之后, 即錢文子所說的“不敢以齒諸賦”。而漢賦之后,又必須緊接漢魏迄齊梁的四、五言詩,這樣賦 與詩的源流關(guān)系才清晰,所以只能將騷列于“詩”之后,各種雜體文之先,并且在文選序中 特別強屈騷為賦之變體的這一觀點,以為如此處理的依據(jù)。可見,文選編者在處理騷的問 題,是頗費苦心的。(四):文選賦設目與編次。(1)京都賦文選就賦體而言,蕭統(tǒng)將其按照題材厘分為十五類目,依次為:京都、郊祀、耕藉、畋獵、 紀行、游覽、宮殿、江海、物色、鳥獸、志、哀傷、論文、音樂、情,這一固定的編排次序 是蕭統(tǒng)有意而為。蕭統(tǒng)將“京都”一目列位于首,并選錄班固兩都賦、張衡二
33、京賦、南都賦和左思三 都賦,以六卷之多占全書六十卷本的十分之一強,蕭統(tǒng)對京都賦如此重視不無原因。文選賦以“京都”為首,又以班固兩都開篇,這一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受班固賦論觀 念之影響,然而更重要的還是京都賦自身在賦壇中的獨特意義和歷史地位所致。京都作為一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具有首等重要的地位,而京都賦在東漢初期一經(jīng)出現(xiàn), 便與政治現(xiàn)實密切相關(guān),班固兩都、張衡二京之作,內(nèi)容上不僅描寫了帝王宮殿、苑囿、 畋獵等方面,而且還包羅國家的法典、禮俗和文教等,展示出一國的典章制度,歷史文化意蘊更 為豐富,可謂“體國經(jīng)野” ,“義尚光大” ,具有雍容揄揚、潤色鴻業(yè)的政治功能,成為京都賦的 典型代表??偟?/p>
34、來說,蕭統(tǒng)以“京都”為十五類目之首,不僅僅是受班固賦學觀念的影響,更重要也是更直 接的因素無疑是京都賦所具有的政治功用和歷史地位。蕭統(tǒng)將之列于首位,既反映了其作為 一代儲君的正統(tǒng)思想,同時亦體現(xiàn)出他對京都賦輝煌成就的認同和重視。(2)“郊祀”、“耕藉”和“畋獵”“郊祀”賦次于“京都” ,位居第二。在古代,祭祀是一種重大的典禮儀式,在國家政治生活和 帝王文化系統(tǒng)中占據(jù)核心地位。左傳成公十三年劉康公云:“國家大事,在祀與戎?!本W(wǎng)禮記祭統(tǒng)亦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9而在所有的祭祀中, “郊祀”作為祭祀天地之禮,屬于最重大的“大祀”,乃“祭天而以祖配者”10,是天子眾多 典
35、禮中最重要、最莊嚴的一種。因此,文選于十五類賦中將“郊祀”列位第二,僅次于“京 都” ,并高于其他諸類,這與此類賦的禮制功能密不可分?!案濉焙汀邦鲍C”亦是天子的典禮 活動,前者意為天子躬耕藉田,率天下先,旨在祈福宗廟、勉勵務農(nóng),這在古代以農(nóng)為本的體制中 顯得尤為重要,具有重要的政治引導作用;后者指的是天子參加的一種大規(guī)模狩獵行為,旨在 檢閱軍隊、彰顯武功,正如劉向說苑修文篇所云:“故苗、蒐、狩之禮,簡其戎事也?!?大概由于“畋獵”賦中多有供帝王娛樂的成分,整體上莊重程度不及“耕藉” ,故位列其后。 以“京都”為代表的此類政治諷諭賦,不僅為統(tǒng)治者所賞識喜愛,而且亦為一些文人所推崇尊 奉,所以蕭
36、統(tǒng)將之列為眾賦之首是勢在必然,同時亦可體現(xiàn)出蕭統(tǒng)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3)“紀行”至“鳥獸”六類?!凹o行”至“鳥獸”六類,編排順序完全依照蕭統(tǒng)文選序的總括之言,即“若其紀一事, 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其中“紀行”、“游覽”屬于“紀 一事”,“宮殿”、“江?!?、“物色”、“鳥獸”屬于“詠一物”況。統(tǒng)觀這六類賦作,其描寫對象多在帝都宮廷之外,從而表現(xiàn)出與政治諷諭類作品完全不同的風 格面貌。賦家從個人的切身感受出發(fā),或記敘觀覽見聞,抒發(fā)幽古之思,或詠嘆自然事物,寄托人 生理想。也就是說,賦家敘述觀覽和詠嘆事物目的不是娛目消遣,而是以描寫風光景物、草木 鳥獸為契機,借
37、此抒發(fā)個人的情志和懷抱。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游覽”與“紀行” ,這兩類賦在題材內(nèi)容上較為類似,它們都有對所到 之處的描繪,并兼有詠史抒懷或?qū)懢笆闱榈谋憩F(xiàn)方式。但二者又有明顯不同:紀行賦以長征遠行為線索,突出行程的長度,其活動空間較大,所以描繪 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且典型的紀行賦歷敘所經(jīng)之地的歷史掌故,側(cè)重詠史抒懷;游覽賦以“登”或“游”為線索,突出單個地方,其活動空間較為固定,所以描繪的內(nèi)容較為集 中,一事一詠,主題鮮明,游覽賦篇幅簡短,不似紀行賦多長篇巨制,且典型的游覽賦以描寫所見 景致為主,側(cè)重寫景抒情。如果說紀行賦描寫的是一條線,相對應的,游覽賦描寫的則是線上的一個點。由此可見,游覽賦 是在
38、紀行賦基礎上的進一步細化和分流,是故蕭統(tǒng)將“游覽”一目置于“紀行”之后。(4)宮殿賦值得注意的是“宮殿”一目,有學者認為二賦都是對帝王將相宮室殿宇的描寫,理應將“宮殿” 一目置于“京都”目之后,列于“游覽”目之后,實屬突兀之舉。實際上,如此安排是有其用意的。就創(chuàng)作主旨而言,宮殿賦與京都賦明顯不同,雖然京都賦、畋 獵賦中均有對宮殿的鋪陳描寫,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反對宮殿之靡麗,勸諫君主去侈從儉,修明 法度,具有鮮明的政治諷諭功能。而專門的宮殿賦創(chuàng)作,極力描繪了宮殿的宏大雄壯和富麗堂 皇,直言不諱地贊嘆了宮殿建筑的藝術(shù)美,并且肯定了宮殿作為禮制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積極功 用,這種創(chuàng)作意旨與京都類以反對宮殿
39、靡麗來寓政教迥然有別,實際是對宮殿建筑巨麗之美的 描寫和詠嘆,屬于文選序云“若其紀一事,詠一物”之詠物賦一種。所以,蕭統(tǒng)未將之置于“京都”之后是不言自明的,這體現(xiàn)出他對宮殿賦創(chuàng)作主旨的正確體認。 然而宮殿賦畢竟是對帝室的詠嘆,具有尊崇地位,鑒于此,蕭統(tǒng)將“宮殿”位列其他詠物類(江 海、物色、鳥獸)之首,反映出他在皇權(quán)思想驅(qū)使下的一種用心。(5)“志”、“哀傷”、“論文”、“音樂”、“情”。文選賦的最后五個類目分別是“志”、“哀傷”、“論文”、“音樂”、“情”,此五類可統(tǒng)歸 于情志藝文類。其中“志”、“哀傷”和“情”三種隸屬人類情感?!爸尽敝饕溉松救?所收作品班固幽通賦、張衡思玄賦與歸田賦
40、、潘岳閑 居賦,或作通達之幽思,或探玄遠之哲理,或抒歸隱之樂趣,表達了賦家對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對 理想人格的追求,體現(xiàn)出哲學思辨色彩和超脫塵世的逸趣。“哀傷”指人類的悲傷之情,蕭統(tǒng)將之立目,表明其對以悲為美的這一藝術(shù)情感價值的充分肯 定?!扒椤痹谶@專指男女之間的愛戀之情。三種類目雖統(tǒng)屬于人類情感,但卻各有側(cè)重,互不相類?!罢撐摹笔且再x論文,“音樂”則是以賦談藝,兩類都屬于文藝修養(yǎng)方面的內(nèi)容,對人類情感起 到熏陶作用,故蕭統(tǒng)將其列于“哀傷”之后。就“論文”一目而言,所收賦作為陸機文賦,文賦在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對推動后世文論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從賦體發(fā)展角度來看,文賦以賦論文,是
41、第 一篇以賦體形式表現(xiàn)文學理論內(nèi)容的作品。蕭統(tǒng)專為文賦立目,招清人俞樾譏之:“題前立題,猶屋上架屋矣?!比欢@一設目卻未嘗不是蕭統(tǒng)自身賦學觀念的體現(xiàn),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對文賦的價值相當重視;另一方面也可 看出他對賦體分類力求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的一種嘗試。這里最值得關(guān)注的是“情”目的編次,依照蕭統(tǒng)先情感后文藝的排列順序,“情”理應位于“論 文”之前,然蕭統(tǒng)卻將其與“志”、“哀傷”分離開來,單獨列于最末。這里需要了解下。據(jù)李善注“情”類云:“易曰,利貞者,性情也,性者本質(zhì)也,情者外染也。于是最末,故居于癸 也?!崩钌普J為性屬于人的本質(zhì),相比較而言,情則是一種非本質(zhì)的外在的東西,以其不足為重 故將之列于最
42、末。李善的這一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切合蕭統(tǒng)的用意。蕭統(tǒng)服膺儒術(shù),具有儒家“雅正”文學思想。受儒家正統(tǒng)思想以及高雅生活情趣的雙重浸染, 蕭統(tǒng)的文學觀念亦表現(xiàn)出一種雅正的審美傾向。漢代以來,儒術(shù)獨尊,統(tǒng)治者非常注重詩教傳統(tǒng),是故“情” 一直未被認可。如白虎通情性 篇說:“情性者何謂也?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也。陽氣者仁,陰氣者貪,故情有利欲,性 有仁也。荀悅申鑒雜言下云:“人之于利,見而好之,能以仁義為節(jié)者,是性割其情也?!?說文解字曰:“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薄扒?人之陰氣,有欲者?!庇纱丝梢?在漢代性和情 分別被視為善和惡兩個極端。魏晉時期,伴隨著儒教的漸趨衰落和玄學思潮影響的不斷擴大,“情”
43、逐漸掙脫羈絆,并獲得了 當時文人對它的肯定。陸機文賦首次提出“詩緣情而綺靡”的口號,肯定了情對于詩歌 而言的重要意義。時至南朝,文人更是提倡情性之說,如蕭綱主張“吟詠情性”。蕭繹也相應提 出“情靈搖蕩” ,蕭子顯更是以抒情寫志為標的來批評謝靈運的作品“典正可采,酷不入情”。這種以抒寫情性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本質(zhì)的文學風氣,帶給蕭統(tǒng)的影響正是“情”一類目的確立。 蕭統(tǒng)既然設立“情”目,但卻將之置于所有類目之末,這一做法當是其對待文學的包容態(tài)度與 其正統(tǒng)思想相互調(diào)和的表現(xiàn)。縱觀“情”類所選作品內(nèi)容上雖然都寫男女之情,但均“發(fā)乎情,止乎禮義” ,且多有諷諫之旨, 如高唐賦之“諷諫惑”、神女賦之“神女亦有教也”、登徒子好色賦“諷于淫”。由此可見,蕭統(tǒng)選賦一方面尊重客觀現(xiàn)實,本著包容的態(tài)度給予描寫男女戀情的賦作一定的地 位,另一方面卻又將所選作品局限于恪守禮法之作。綜上所述,蕭統(tǒng)將文選賦按照題材設立的15類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理工學院《勘查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行政職業(yè)學院《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工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專業(yè)前沿》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統(tǒng)計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護用藥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國際工程項目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大氣化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振動知識a》課件
- 《溝通中如何表達》課件
- 贛南科技學院《軟件測試與維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成長生涯發(fā)展展示
- 干部基本信息審核認定表
- 民間文學概論課件
- 申報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申報工作匯報
- 響應面分析軟件DesignExpert使用教程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重點中學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
- 麻醉藥品管理培訓課件
- 2023年簽證專員年度總結(jié)及下一年規(guī)劃
- 中建履約過程風險發(fā)函時點提示及函件指引(2023年)
- 不銹鋼管理制度
- 員工素質(zhì)教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