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_第1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_第2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_第3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_第4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唐雎不辱使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唐雎不辱使命1理解文義,把握故事情節(jié)。2通過對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準確理解隱藏著的“潛臺詞”。4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一、導入新課荊軻在易水河畔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zhàn)國策里描繪的燕趙游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強暴,視死如歸,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后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另一個故事: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于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終理直氣壯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這種勇氣是難能

2、可貴的。這里的唐雎,是戰(zhàn)國策里塑造的又一個游俠勇士的形象。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作品。戰(zhàn)國策又叫國策,是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策士(說客,又叫縱橫家)的言論、活動的史書,以記言為主,分為十二國策。西漢末年,由劉向校正并定名。2寫作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和難以理解的詞句。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敘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擔任,要能讀出

3、人物應有的語氣。目標導學三:分類積累,讀懂文義1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2教師點撥本文重點詞語?!就僮帧抗什诲e意也(“錯”同“措”)倉鷹擊于殿上(“倉”同“蒼”)【古今異義】雖然,受地于先王(古義:即使;今義:雖然)否,非若是也(古義:這樣;今義:判斷動詞)長跪而謝之曰(古義:道歉;今義:感謝)【詞類活用】天下縞素(名詞用作動詞,指穿白色喪服)輕寡人與(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小看)請廣于君(形容詞用作動詞,增廣、擴充)【一詞多義】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個解釋為“派”,后一個解釋為“出使”)徒:A.免冠徒跣(裸露)B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惠:

4、A.大王加惠(恩惠)B汝之不惠(同“慧”,聰明)目標導學四:把握情節(jié),理清脈絡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節(jié)。第一部分(1):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第二部分(23):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第三部分(4):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簡要概括如下:開端:出使的緣由。發(fā)展:面對盛氣凌人的秦王,唐雎從容不迫地解釋。高潮:面對面地斗爭。結局:秦王屈服了。目標導學五:分析語言,感知人物性格1分析下列句子,說說它們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性格。明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表現(xiàn)秦王盛氣凌人,狡詐)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表現(xiàn)秦王咄咄逼人)安陵君不聽

5、寡人,何也?(表現(xiàn)秦王無理責問)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表現(xiàn)唐雎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表現(xiàn)秦王驕橫狂妄,不可一世)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表現(xiàn)唐雎毫不示弱,據(jù)理反擊)與臣而將四矣。(表現(xiàn)唐雎的凜然正氣,不畏強暴)徒以有先生也。(表現(xiàn)秦王的恐懼,前倨后恭)2此次出使秦國,唐雎作為一個使臣可謂是不辱使命。外交使節(jié)的才能和個性往往體現(xiàn)在他們出色的外交辭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處辭令最讓你折服,為什么?【教學提示】此處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字斟句酌、結合人物心理與性格賞析人物語言。學生可以關注幾處的人物語言。示例:(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

6、五百里哉?此處唐雎的回答,作為使臣對大國君主講究了必要的謙恭和禮貌,委婉地回應秦王的強加之辭。用“受地于先王”作為正當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釋和辯駁,可謂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問雖與安陵君的態(tài)度一致,語氣卻更加強硬,維護國家領土和尊嚴的態(tài)度表達得鮮明有力,同時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諷了秦王的虛偽和狡詐,充分體現(xiàn)了唐雎作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誠態(tài)度。(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此處唐雎的大段獨白將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決心。為了增強語言的力度,他羅列士人刺殺君主的歷史事件,并渲染刺殺時上天的征兆,用正義和

7、堅決瓦解秦王的強勢心理。針對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恐嚇輔之短小緊湊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的果斷言辭,意圖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領土,瞬間擊垮了色厲內(nèi)荏的秦王,使其膽怯畏懼,可謂言之有據(jù)且言之有力。3假如你是使臣唐雎,說說雙方談判交鋒時秦王嬴政留給你的印象。假如你是秦王嬴政,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你會如何評價安陵國的使臣唐雎?【教學提示】直接對人物形象發(fā)問可能會使學生喪失發(fā)現(xiàn)的樂趣,也容易讓回答缺少豐富人物個性的認識,進入角色,換位評價,角色感和情境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示例:唐雎:秦王是強國之君,消滅各諸侯國統(tǒng)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這次他試圖不費一兵一卒

8、巧取安陵的陰謀詭計不難識破。他在談判中表現(xiàn)得驕橫無禮、盛氣凌人,甚至一度以開戰(zhàn)恐嚇,兩國之間公平合理的談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過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這一點才擊敗了他,使安陵暫避了這一劫。秦王:原本以為安陵國的使節(jié)會乖乖就范,沒想到唐雎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辭上毫不妥協(xié),與我針鋒相對,而且在關鍵時刻敢于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這種膽識令人佩服,安陵國擁有唐雎這樣的士人令人羨慕。目標導學六:賞析文章寫作藝術手法本文除了用對話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還體現(xiàn)出哪些藝術特色?明確:(1)鮮明的對比手法: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態(tài)度對比:使人易地不悅怫然怒色撓長跪而謝之。唐雎的先柔后剛的態(tài)

9、度對比:臨危受命沉著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秦王與安陵君的性格對比:秦王(狡詐狂妄、盛氣凌人)以五百里易安陵 (利誘之)安陵君愿終守之弗敢易(頭腦清醒、不卑不亢)(明辨之)(2)襯托手法的使用:用安陵君來襯托唐雎,用安陵君的軟弱、缺乏才干襯托唐雎的果敢與膽識。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里,相輔相成。二、板書設計可取之處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情節(jié)性、故事性很強的自讀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疏通文義的基礎上,著重從文章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人物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入手分析,并通過分角色朗讀,達到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把握。不足之處對課文的字詞落實不到位;譯講環(huán)節(jié)應發(fā)動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生開展互學

10、互幫,不能僅局限于同桌之間交流。11送東陽馬生序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及文體特征。2反復朗讀文章,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行文思路。3感知作者求學的艱辛和勤奮,學習作者的求學精神。一、導入新課古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狈_歷史畫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奮為基石鋪就成功之路:蘇秦以鐵錐刺股,發(fā)憤不已;路溫舒取水中蒲葉,抄錄尚書;朱買臣、李密負薪掛角,且行且讀;車胤、孫康囊螢映雪,苦學不輟;祖逖嘔心瀝血,夜半聞雞起舞;周恩來披肝瀝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千百年來,眾多的光輝形象一直在用他們自身的行為勸勉我們要努力學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濂的讀書求學之路。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把握

11、寫作背景作者簡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為“開國文臣之首”,著有宋學士全集。背景資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詔入朝晉見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xiāng)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了解到馬生是個“善學者”,便寫下這篇序文,勉勵他珍惜太學的條件,刻苦學習。作品資料: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

12、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用于臨別贈言,多為勸勉鼓勵之辭。目標導學二:反復朗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1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2結合注釋,反復朗讀,

13、嘗試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文意。3小組內(nèi)同學合作,借助工具書,同桌之間合作,老師指導,疏通文章大意。目標導學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內(nèi)容1宋濂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明確:(1)家貧,少年得書之難:常借書于人,手自筆錄,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從師叩問的艱難:趨百里外,從師叩問。(3)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作者怡然自樂,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艷羨,精神上的富足,戰(zhàn)勝了物質上的貧困。2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的原因是什么?明確:作者已經(jīng)從讀書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樂,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貧困。3“今諸生學于太學”與作者兒時求學有何不同?作者寫“今諸生學

14、于太學”的目的是什么?明確:諸生無凍餒之患、無奔走之勞、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錄書籍,這都是與作者兒時讀書所不同的。其目的是為了勸勉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應該好好珍惜,用心學問,不可荒怠歲月。4這篇文章的題目叫送東陽馬生序,然而文章一開篇就大肆敘說作者自己的求學之苦,有人說作者寫作該贈序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這個觀點的?明確:作者在開篇便現(xiàn)身說法,從自己艱苦的求學經(jīng)歷切入,又兼及有關對比,用種種具體實在的事實說話,深寓對年輕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勵年輕人努力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這自然不是對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結尾所說:“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

15、余者哉!”目標導學四:賞析文本寫作特征1閱讀第二段,說說哪些語句描寫了天氣的寒冷,這些描寫有何作用。明確:“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作用:寫天氣寒冷側面烘托出自己學習的刻苦勤奮,其目的是為了鼓勵馬生刻苦努力學習。2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請任舉一例賞析其作用。示例:“同舍生皆被綺繡缊袍敝衣處其間”,將自己的求學生活條件與同舍生進行對比,用同舍生的華麗富有反襯自己求學生活之艱苦,同時也突出自己求學信念之堅定。目標導學五:發(fā)表觀點,個性表達1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tài)度可取嗎?為什么?示例:(1)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

16、、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2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學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示例:梅花香自苦寒來。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了主觀的勤奮,持之以恒,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nèi)匀恍枰趭^求學,這樣才能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三、板書設計得書之難借書抄書、錄畢送之從師之難立侍左右、俯身傾耳求學之苦負篋曳屣、四支僵勁生活之艱食無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艱可取之處本文感情深

17、切,適宜朗讀,本文教學也從朗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本文的教育意義十分明顯,因此,并未詳細解讀,只是稍做提示,便能引導學生感悟宋濂的學習條件和勤奮求學的精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最后表達的觀點,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感受現(xiàn)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yōu)越,從而激發(fā)其好好學習的熱情,達到本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足之處本文生僻字詞并不少,但是由于感情極深,因此,究竟是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知會文意,還是在解讀字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知會文意,需視情況做出選擇。12詞四首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誦讀四首詞。2體會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賞析詞的語言內(nèi)涵。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愛

18、國思想。4學會對比閱讀,體會不同詞作的異同點。第1課時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一、導入新課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F(xiàn)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曾經(jīng)學過的有關描寫邊塞風光或將士戍守邊關的詩詞(學生補充詩詞名句)。范仲淹的詞漁家傲秋思也是描寫邊塞的,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范仲淹筆下的邊塞特點。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漁家傲秋思1朗讀本詞,把握內(nèi)容。(1)說說詞的上闋和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各用兩個字概括。明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2)詞人開篇就說“塞下秋來風景異”,請你說說塞下風景“異”在什么地方。明確:異聲(邊聲連角起,羌管悠悠);異寒(

19、霜滿地);異景(衡陽雁去無留意,千嶂,孤城閉)。這都充分說明了入秋以來,塞北的荒涼,環(huán)境的惡劣。(3)詞的上闋主要描繪了什么景象?寫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確:描繪了一幅蕭瑟、荒涼、緊張的邊塞風光圖。通過對邊疆環(huán)境的描寫,突出邊塞環(huán)境的惡劣,暗示了戍邊將士的艱辛,為下闋抒情做鋪墊。2品讀本詞,賞析語言美。請任選角度賞析下面的詞句。(1)衡陽雁去無留意。明確:“大雁南飛”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可是在這里詞人卻用了“無留意”,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陽飛去,沒有絲毫的留戀之意,連鳥也不愿久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將士們戍邊條件的艱苦。(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明確:在斜陽西沉,煙霧繚繞中

20、的千山萬壑,猶如屏障,重重疊疊,前句描繪出一幅雄渾壯闊的畫面。但是“孤城閉”三字頓然情勢突變,顯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門緊閉的景象?!伴]”字寫出戒備森嚴,透出緊張氣氛,由此也可見邊塞戰(zhàn)事緊張。(3)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明確:“濁酒一杯”“家萬里”多年戍守邊疆,離家千萬里,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運用典故,寫出了長期戍邊而破敵無功的現(xiàn)狀,所以產(chǎn)生“歸無計”的慨嘆。這兩句抒發(fā)了外患未除、功業(yè)未建以及久戍邊地、士兵思鄉(xiāng)等復雜矛盾的心情。(4)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明確:這句運用了互文的寫作手法,表示將軍和征夫都白了頭、流了淚。體現(xiàn)出戍邊將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

21、國家的情懷。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結合全詞內(nèi)容,簡要說說這首詞的主旨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確:全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主要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表現(xiàn)了戍守邊疆的艱辛和將士思鄉(xiāng)卻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抒發(fā)了詞人的報國之情。目標導學二:江城子密州出獵1品詞入味,理解內(nèi)容。(1)在上闋中是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狂”的?明確:“狂”在裝備齊全,何等威武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翱瘛痹陔S從眾多(陣容龐大),何等雄壯千騎卷平岡?!翱瘛痹趦A城觀獵(場面熱烈),何等感人為報傾城隨太守?!翱瘛痹谧员葘O郎,何等豪氣親射虎,看孫郎。(2)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tài)。這些“狂”態(tài)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2、?明確:因老當益壯而“狂”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因雄心壯志而“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3)下闋中詞人由“狂”轉入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愁緒的是哪句?明確:“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句詞人運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達了蘇軾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緊迫感。這句詞表達了詞人懷才不遇的無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報國之志。(4)再讀全詞,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明確:上闋主要描寫出獵的盛況,下闋主要抒發(fā)自己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2賞析本詞的藝術手法。蘇軾的這首豪放詞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他在這首詞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確:襯托,“鬢微霜,又何妨!”以“老”襯

23、“狂”,更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用典,“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以少年孫權自比,顯示作者的狂勁和豪興;“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表明蘇軾渴望像魏尚一樣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現(xiàn)出他要為國立功的壯志。隱喻,詞中以“天狼”隱喻侵擾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寓情于景,借出獵表達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表達了詞人希望為朝廷效命,抗擊強敵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三、板書設計漁家傲秋思寫景:荒涼、蕭瑟抒情:思鄉(xiāng)、報國借景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獵上闋裝備齊全隨從眾多傾城觀獵下闋益壯而狂雄心壯志氣勢磅礴報效朝廷第2課時破陣子

24、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滿江紅一、導入新課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桓睂β?lián):上聯(lián)“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下聯(lián)“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郭沫若先生為辛棄疾紀念祠(濟南大明湖公園內(nèi))題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寫出辛棄疾的藝術造詣,下聯(lián)寫出他的政治抱負。辛棄疾為什么會得到郭沫若如此評價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來尋找答案吧。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1認識作者,了解寫作背景。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著有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

25、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辛棄疾年輕時參加抗金起義,失敗后南歸,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時所作。陳同甫(11431194),名亮,與辛棄疾都力主抗金,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2研讀細品,理解本詞的情感與主旨。(1)“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作者為什么要“醉”?詞人挑燈看劍,在夢中回到連營體現(xiàn)了什么?明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所以借酒澆愁。體現(xiàn)出詞人強烈的殺敵報國、馳騁疆場的愿望。(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營造了什么樣的氣氛?“沙場

26、秋點兵”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達效果?明確:營造了奏樂吃肉、豪邁高昂的軍營生活氣氛?!扒铩弊?,即點明了戰(zhàn)爭爆發(fā)的季節(jié),也為戰(zhàn)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3)任選角度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明確:手法:運用夸張、比喻、對偶、用典的手法,從側面烘托了將士的意氣風發(fā),英勇無畏。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繪了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情感:抒發(fā)了作者愛國衛(wèi)國之情。(4)“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事?這幾句中使整首詞的風格由雄壯變得悲壯的是哪個詞?這個詞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天下事”是指收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可憐”;“可憐”一詞使感情一落千丈:詞人

27、的抱負只能是在醉里和夢中實現(xiàn),理想和現(xiàn)實形成極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詞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5)再次朗讀這首詞,試歸納這首詞的主旨。明確: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醉里挑燈看劍所引發(fā)的關于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位忠勇的將軍形象,表現(xiàn)了詞人抗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宏大抱負和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3探究詩詞的寫作特點。(1)朗讀這首詞,找出這首詞的“詞眼”。明確:“壯”。這個字是本詞的“詞眼”,整首詞都是圍繞這個字來寫的。(2)這首詞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壯”的特點?明確: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境都非常勇猛、雄?。粡乃?/p>

28、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詞人有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卻又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從語言風格上看,本詞壯麗豪放。所以叫作“賦壯詞”。目標導學二:滿江紅1認識作者,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秋瑾(18751907),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自號鑒湖女俠,幼懷大志,性格豪放,酷愛詩文和騎馬擊劍,能文能武,敢說敢為。她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1904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后參加起義,被捕犧牲。這首詞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jié)的述懷之作,時值八國聯(lián)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yè)。這首詞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欲展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2朗讀本詞,把握內(nèi)容。(1)“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边@句包含了哪些信息?明確:這句點明了寫作的時間和地點,中秋節(jié),北京城。(2)請分別歸納詞的上闋和下闋的內(nèi)容。明確:詞的上闋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詞的下闋寫作者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