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成藥在老年疾病中的合理應用_第1頁
淺談中成藥在老年疾病中的合理應用_第2頁
淺談中成藥在老年疾病中的合理應用_第3頁
淺談中成藥在老年疾病中的合理應用_第4頁
淺談中成藥在老年疾病中的合理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老年患者常見疾病中的淺談中成藥合理使用華東醫(yī)院中醫(yī)科潘永福教授為何提出合理使用中成藥感冒退熱沖劑辛涼解表劑風熱感冒是因為出現不合理使用中成藥的情況使用中成藥時,不了解中成藥使用必須符合“辨證論治的原那么,往往“望文生義,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感冒是一種內科常見病,中醫(yī)對外感病一般必須辨明患者是屬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兩大類,夏令時節(jié),還應結合暑季夾濕的特點選用不同的中成藥冠心病陰虛更甚舉例參脈注射液紅參、麥冬益氣養(yǎng)陰補氣養(yǎng)心陰虛型冠心病口干舌燥其他類型感冒一、合理使用中成藥的關鍵是什么?二、八綱辨證與常用中成藥舉例。三、五臟常用中成藥點評。 首先要做到藥證相符。古書?醫(yī)述?中講:“凡醫(yī)人用藥

2、,須先認證,認證須先審脈。辨證不明,藥證不符,“熱證用“熱藥,“寒證用“寒藥,無異于火上加油,加重病情一、合理使用中成藥的關鍵是什么?“治病必求于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醫(yī)辨證核心陰陽“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人體最正確生命活動狀態(tài) 陰平陽秘“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生氣通天論?以平為期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那么中成藥臨床應用根本原那么1.辨證用藥 依據中醫(yī)理論,識別、分析疾病的證候,針對證候確定具體治法,依據治法,選定適宜的中成藥。2.辨病辨癥結合用藥 辨病用藥是針對中醫(yī)的疾病或西醫(yī)診斷明確的疾病,根據疾病

3、的特點選用相應的中成藥。臨床使用中成藥時,可將中醫(yī)辨證與中醫(yī)辨病相結合,西醫(yī)辨病與中醫(yī)辨證相結合,選用相應的中成藥,但不能僅根據西醫(yī)診斷選用中成藥。關于用藥方面是針對病證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方法。是辨證的目的和檢驗辨證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即分析、識別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辨證和論治,是中醫(yī)理、法、方、藥在臨床上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即識別,區(qū)分,也就是分析。即證候是機體在致病原因和條件作用下,機體與環(huán)境之 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關系紊亂的綜合表現。論治辨證證辨外感熱病辯證由外邪侵人體所引起,以發(fā)熱為主要病癥的一類疾病的辯證方法。 六經辨證、衛(wèi)氣營血辨

4、證、三焦辯證。常用辨證方法八綱辨證 一切辨證的綱領臟腑辨證 根據臟腑的生理、病理特點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所產生的證候進行辨證的方法。 氣血津液辨證 對氣血津液在升降出入、循行榮衰、輸布滋潤等方面出現的病理情況進行辨證的方法 。心臟辨證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脈和主神志 心的病變多表現血液運行障礙神志異常心的病證有虛有實虛證實證氣、血、陰、陽缺乏火、熱、痰、瘀等邪氣的侵犯舉例一一虛證 心陽虛嚴重階段1、心氣虛、心陽虛及心陽虛脫 老年臟氣日衰,或其他疾病的轉變,或汗下太過以及各種損傷氣血的原因。心氣虛和心陽虛病因心陽虛脫【主證】 心悸,氣短,自汗,活動或勞累后加重 面色皝白,體倦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嫩

5、,苔白,脈虛 。兼見心氣虛 心陽虛 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或結代。心陽虛脫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脈微欲絕 ?!局畏ā?心陽虛-溫通心陽,桂枝甘草湯 心陽虛脫-回陽救逆,四逆湯加味 心氣虛-補益心氣,養(yǎng)心湯加減 病因血的生化之源缺乏,失血之后,過度勞神。 【主證】 心悸,心煩,易驚,失眠,健忘 。心血虛心陰虛兼證低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干,舌紅少津,脈細數。眩暈,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 【治法】 養(yǎng)心血,安心神,四物湯加夜交藤、麥冬、柏子仁、酸棗仁、茯神 滋養(yǎng)心陰,安神定志,補心丹加減 。2、心血虛與心陰虛二實證 1、心火亢盛 病因情志之火內發(fā),

6、或六淫內郁化火,或過食辛辣,過服溫補藥物 。【主證】 心中煩熱,急躁失眠,口舌糜爛疼痛,口渴,舌紅,脈數,甚那么發(fā)生吐血、衄血 ?!局畏ā?清瀉心火,導赤散或瀉心湯 2、心血瘀阻 心氣虛弱或心陽虛衰,推動血液不力的前提下,加上情緒沖動,勞累受寒,痰濁凝聚等誘因,致使血脈阻滯而成 。病因心悸,心前區(qū)刺痛或悶痛,疼痛常引及左臂內側,一般痛勢較劇,時作時止,重者伴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質暗紅,或見紫色斑點,苔少,脈微細或澀。【主證】 【治法】 通陽化瘀,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或血府逐瘀湯加桂枝 3、痰迷心竅、痰火擾心 精神刺激引起,如抑郁、恚怒、過度思慮,致使氣結濕生,化為痰濁,阻遏心竅。如

7、果肝氣挾痰涎上涌,那么發(fā)病更為急驟而嚴重。假設氣郁日久不解,不僅停濕生痰,還可氣郁化火,痰與火結,那么成痰火。痰火擾心那么精神失常,出現躁狂等病癥。病因痰迷心竅:神志錯亂,意識不清,或自言自語,低吟慢唱,旁假設無人,神呆目滯,舉止失常,脈沉弦滑,舌苔白膩。【主證】痰迷心竅,滌痰開竅,導痰湯加減。痰火擾心,清心降火,滌痰開竅,安宮牛黃丸?!局畏ā刻祷饠_心:心煩心悸,口苦失眠,多夢易驚,重那么語無倫次,哭笑無常,狂躁妄動,甚那么打人罵人。脈弦滑有力,舌苔黃膩。 舉例二氣的辨證一氣虛 全身或某一臟腑出現機能衰退的病理現象。常見于某些慢性病人,年老體弱者和急性病的恢復期?!局髯C】 神疲乏力,少氣或懶言

8、,動那么氣喘,自汗,舌淡胖或有齒痕,脈虛無力 益氣法,根本方為四君子湯 氣陷 氣虛的一種類型,因脾氣虛弱,升舉無力所致 脘腹墜脹、內臟下垂、少氣倦怠、頭目昏花、久泄脫肛、舌淡苔少、脈虛弱 益氣升提,代表方是補中益氣湯 【治法】 【主證】【治法】二氣滯 氣滯是指人體某一部位氣機阻滯,氣運不暢,臨床以肝郁氣滯最為常見,氣滯常由情志不暢、飲食失調、感受外邪,或用力努傷,動作閃挫等引起?!局髯C】 悶脹、疼痛,脹重于痛;痛的發(fā)作時輕時重,部位常不固定。如氣滿胸脅那么胸脅痛;氣滯胃脘那么胃脘痛;氣滯于腸那么腹痛 舒肝氣用柴胡、香附、郁金、青皮等 理胃氣常用陳皮、木香、砂仁、白蔻仁、佛手等 理腸氣用枳實、厚

9、樸、檳榔、大腹皮等 【治法】 三氣逆 該降之氣不降謂之逆。肺、胃之氣均主降,故氣逆常發(fā)生于肺、胃兩臟。 咳嗽、氣喘,或呃逆、惡心、嘔吐 【治法】 降氣鎮(zhèn)逆。如肺氣上逆可用蘇子降氣湯,胃氣上逆可用旋覆代赭湯。 【主證】 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 任何一種疾病,從大體病位來說,總離不開表或里;從根本性質來說,一般可區(qū)分為寒與熱;從邪正斗爭的關系來說,主要反映為實或虛;從病證類別來說,都可歸屬于陽或陰兩大類。因此運用八綱對病情進行區(qū)分歸類,那么可起到執(zhí)簡馭繁的作用,所以八綱是辨證的綱領。將四診收集到的信息在中醫(yī)學理論指導下進行蹤合分析,對疾病的病因、部位、性質和正邪盛衰等情況及

10、病變間的聯系作出判斷。是中醫(yī)辨證論治最根本的方法。 八綱八綱辨證 二、八綱辨證與常用中成藥舉例 八綱辨證 對病證 表、里寒、熱虛、實陰、陽部位 性質 邪正盛衰 作一個綜合判斷 類別 八綱之中陰陽是總綱 陰陽里寒虛表熱實 “辨表里根本上作為“辨病位的代名詞,即用來區(qū)分病變部位所在何處,以及在疾病過程中由于病位的變化,而呈現的病勢輕重與演變趨勢。 由于里證是個非?;\統(tǒng)的概念,外延很廣、十分模糊,而表證那么是個相對較為具體、外延比較明確的概念,主要應用于外感病的辨證,而且其重點也只是在于對表證的區(qū)分。一、表里用來區(qū)分病變部位的內外和病情的輕重 表證六淫外邪風、寒、暑、濕、燥、火侵犯人體,病變首先反映

11、在肌表、經絡。 特點 主要特征 發(fā)病急,病程短,病位淺,病情輕 。發(fā)熱,惡寒或惡風,鼻塞,頭痛身痛,舌苔薄白, 脈浮.根據外邪的性質及機體強弱的不同 表寒、表熱、表虛、表實 癥見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口不渴、無汗或汗出而仍發(fā)熱惡風寒、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紅、苔薄白或兼微黃、脈浮數等。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等。柴胡、陳皮、防風、芍藥、甘草、生姜。西瓜霜、羚羊角、生石膏、玄參、甘草、丁香、麝香、冰片、朱砂。大青葉、板藍根、連翹、玄參。成效:清熱解毒、解肌退熱、 除煩醒神。治療-辛溫解表劑表寒癥1九味羌活顆粒成效:解表除濕。2

12、正柴胡飲顆粒成效: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表熱癥治療-辛涼解表劑1瓜霜退熱靈膠囊成效:清熱解毒、開竅鎮(zhèn)靜。2感冒退熱沖劑癥見反復感冒、低熱汗出、倦怠、舌質淡有齒痕、苔薄、脈弱等。黃芪、白術、防風。表虛癥治療-扶正解表劑玉屏風顆粒成效:補氣、固表、止汗。并結合病癥加用辛溫或辛涼解表劑。里證 表邪未解內傳入里,或外邪直接侵犯臟腑,或情志、勞倦直接影響臟腑氣血而發(fā)病 。特點 病程長,病位深,病情較重。 臨床表現較復雜,多以臟腑證候為主,可結合臟腑辨證進行診斷。 有里寒、里熱、里虛、里實的不同。里寒證-溫中 黨參、白術、附子、肉桂、山藥、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炒山楂、黃芪、肉蓯蓉。木香、砂仁、白術、陳

13、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厚樸、廣藿香、甘草。癥見,四肢厥逆、惡寒蜷臥、嘔吐腹痛、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沉細或沉微等。1溫中散寒:溫胃舒膠囊成效:扶正固本、溫胃養(yǎng)胃、 行氣止痛、助陽暖中。2溫中除濕香砂養(yǎng)胃丸成效:溫中和胃。3回陽救逆:參附注射液成效: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紅參、附片。適用于陽氣衰微、陰寒內盛。里熱癥-清熱腫節(jié)風、三七、人工牛黃、豬膽粉、肖梵天花、珍珠層粉、水牛角濃縮粉、紅曲、吲哚美辛。1清熱瀉火劑黃連上清丸上焦風熱黃連、梔子、連翹、蔓荊子、防風、荊芥、白芷、黃芩、菊花薄荷、大黃、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成效:清熱通便,散風止痛。新廣片熱毒瘀血成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14、消腫止痛。2清熱解毒劑抗病毒膠囊成效:清熱祛濕、 涼血解毒。板藍根、石膏、生地黃、知母、廣藿香、連翹。清熱解毒口服液熱毒壅盛成效:清熱解毒石膏、金銀花、玄參、地黃、連翹、梔子等。西黃丸癰疽、癌腫牛黃、乳香、沒藥、麝香。成效:清熱解毒、和營消腫。3清臟腑熱劑雙黃連口服液肺金銀花、黃芩、連翹。成效:清熱解毒黃疸茵陳顆粒肝茵陳、黃芩、大黃、甘草。成效:清熱利濕、退黃疸香連片腸胃黃連、木香。成效:清熱燥濕、行氣止痛。里實癥-實者瀉之、消之、散之實癥的出現或因外邪侵襲,或因痰飲、水濕、淤血、蟲積、食積等病邪停滯,故說邪氣盛那么實。小金丸痰氣凝滯人工麝香、木鱉子、制草烏、楓香脂、乳香、沒藥、五靈脂、當歸,

15、地龍、香墨。成效:散結消腫、化瘀止痛。虛癥的出現,或因體質虛弱,或因久病傷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傷及正氣,從而形成“精氣奪那么虛。里虛癥-補虛1補氣補中益氣丸黃芪、黨參、甘草、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成效:補中益氣、升清降濁。2補血四物合劑成效:調經養(yǎng)血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3補陰大補陰丸熟地黃、知母、黃柏、龜板、豬脊髓。成效:滋陰降火4補陽補腎強身膠囊淫羊藿、狗脊、女貞子、菟絲子、金櫻子。成效:補腎強身半表半里證:既不同于表證又不于里證的一類癥候表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欲嘔、 不欲飲食、口苦、目眩、脈弦等。治療-宜用和法:透表清里。小柴胡顆粒柴胡、黃芩、半夏

16、、黨參、生姜、甘草、大棗。成效:解表散熱、疏肝和胃。表里同病1.解表攻里劑:外有表邪、內有實積。防風通圣丸外寒內熱積防風、荊芥、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術。成效:解表通里、清熱解毒2、解表清里劑:既有表寒或表熱,又有里熱。九味雙解口服液表里俱熱柴胡、大黃、青蒿、金銀花、黃芩、大青葉、蒲公英、重樓、草果。成效:解表清熱,瀉火解毒3、解表溫里劑兼見表寒和里寒小青龍口服液外寒內飲麻黃、桂枝、白芍、甘草、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成效:解表化飲、止咳平喘。解表藥與治里藥組成宜用:表里雙解既有表證又有里證。二、寒熱疾病的性質,是陰陽偏盛偏衰的

17、具體表達 中醫(yī)治療的前提陽勝那么熱、陰勝那么寒 陽虛那么外寒、陰虛那么內熱 熱證用寒藥寒證用熱藥凡因寒邪,或因機體的功能代謝活動過度減退所產生的證候 寒證 1、表寒證 發(fā)熱輕,惡寒或惡風重,脈浮緊或浮緩 治宜辛溫解表(見表證) 2、里寒證 不發(fā)熱,怕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手足發(fā)涼,面色蒼白,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而潤滑,脈沉遲。 治宜溫中 見里證熱證 凡因熱邪引起或因機體的代謝功能過度亢盛,即所謂陽盛陰虛所產生的證候。 1、表熱證 發(fā)熱重,惡寒或惡風輕,口干咽痛,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宜辛涼解表 見表證2、里熱證 發(fā)熱或潮熱,不惡寒反惡熱,面紅目赤,口渴,尿黃,大便秘結;或五

18、心煩熱,舌質紅、脈數 治宜清熱(見里證) 中醫(yī)辨為熱證,體溫不一定升高 有虛實之分 熱證 口渴欲飲、小便短赤、脈數 腹?jié)M便結,舌紅苔黃、脈大有力等 兼有兼有里實熱證 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無力等 里虛熱證 里熱證 里虛熱癥-滋陰降火成效:清火燥濕、瀉下解毒、化瘀止血。知母、黃柏、熟地、山萸肉、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里實熱癥-清火瀉實一清膠囊大黃、黃芩、黃連。知柏地黃丸成效:滋陰降火。寒證與熱證的鑒別 面色 寒熱喜惡 四肢冷暖 口渴與否 大小便 舌象 脈象 寒證熱證面紅目赤發(fā)熱喜涼舌紅、苔黃枯燥數小便短赤,大便燥結口渴喜冷飲蒼白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長,大便稀舌淡、苔白潤滑沉遲惡寒喜暖疾病的

19、危重階段,有時會出現真熱假寒或真寒假熱的證候,需細心加以區(qū)分。四肢暖三)、虛實 區(qū)分人體的正氣強弱和病邪的盛衰 虛證 正氣虛弱缺乏的證候 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原因,如缺乏鍛煉,脾胃損傷,年老體弱,婦女生育過多;或大病久病之后,或失治誤治等。使臟腑氣血津液受損而致虛。 有陰虛、陽虛、血虛、氣虛等的區(qū)別,其具體臨床表現將在陰陽及臟腑辨證中介紹。 原因表現實證 邪氣亢盛有余的證候 原因一是感受外邪,二是內臟功能活動的失調和代謝障礙,致使痰飲、水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停留體內。范圍很廣,如邪閉經絡或內結臟腑,或氣滯、血瘀、痰、水濕停留、蟲積、食滯等都屬實證 表現形壯體實、呼吸氣粗、語言響亮、精神煩躁、胸

20、脅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高熱、面赤、譫語、大便秘結或熱痢下重,小便不通或淋瀝澀痛,舌苔厚膩、脈實有力 實證與虛證的鑒別 一般外感初起,證多屬實;內傷久病,證多屬虛。臨床證候表現有余、亢盛的屬實;表現缺乏、衰弱的屬虛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方面 聲音、氣息的強弱,疼痛時的喜按與拒按,舌質的堅老與胖嫩,脈象的有力或無力 病程短、高熱、面赤、聲高氣粗、痛處拒按、舌質堅老、脈實有力病程長、聲微氣短、痛處喜按、舌質嫩、脈虛無力虛證常見一些虛實夾雜或出現一些假象,需加以區(qū)分 實證(四)陰陽 八綱的總綱廣義里、寒、虛為陰證表、熱、實為陽證狹義 陰證特指虛寒證陽證特指實熱證陰陽辨證中, 最常見陰虛證陽虛證因陰液缺

21、乏所致,是虛證兼有熱象。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怕熱喜冷,咽干,小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因陽氣缺乏所致,是虛證兼有寒象。主要表現為四肢發(fā)涼,怕冷喜熱,面色發(fā)白,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弱無力。上述證候,要結合臟腑辨證才能確定是哪一臟的陰虛或陽虛。 熟地、山藥、山萸肉、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枸杞子、牛膝、茯苓。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籽、杜仲、菟絲子、制附子、肉桂、當歸、鹿角膠。陰虛證陽虛證左歸丸右歸丸成效:滋腎補陰成效:溫補腎陽、補精血三、五臟常用中成藥點評一 心丹參、雞血藤、延胡索、桃仁、紅花、血竭、乳香、沒藥當歸、何首烏、黃精。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

22、蟬蛻、赤芍、冰片檀香、降香、乳香、酸棗仁。三七、丹參、木香、葛根、山楂等。1.冠脈寧片瘀血內停成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2.通心絡膠囊氣虛血瘀成效:益氣活血、通絡止痛。3.心可舒片氣滯血瘀成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丹參、三七、冰片。 成效: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人參、麥冬、山茱萸、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土鱉蟲、丹參、甘松、黃連、南五味子。麝香、人參提取物、牛黃、肉桂、蘇合香、蟾酥、冰片。4.參松養(yǎng)心膠囊氣陰兩虛,心絡瘀阻成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 5.復方丹參滴丸血瘀絡阻冰片芳香開啟心經6.麝香保心丸心竅閉,絡脈瘀阻成效:芳香溫通,益氣強心。二、肝垂盆草,虎杖,丹參,靈芝。成效:清熱利

23、濕,益肝止痛,退黃,降低谷丙轉氨酶。用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川楝子、 延胡索、白芍、沉香、片姜黃、木香、豆蔻仁 、砂仁 、厚樸、陳皮、 枳殼、茯苓、朱砂。成效:舒肝和胃,理氣止痛。 1.護肝寧片清肝護肝2.乙肝清熱解毒顆粒 (乙肝濕熱)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參、茵陳、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茯苓、蠶砂、野菊花、橘紅。成效:清肝利膽,解毒逐瘟。3.舒肝丸肝郁氣滯犯胃當藥、水飛薊素等。 成效:清熱利濕、益肝退黃 藥理:保肝降脂山茱萸,酸棗仁,蒺藜,黃芪,太子參,丹參,忍冬藤,制何首烏 。成效:滋補肝腎,健脾活血 虎耳草、鳳尾草、大黃、牛膽汁成效:清熱利濕,舒肝利膽 4.當飛利肝寧膠囊 濕熱郁蒸5.肝達片肝腎陰虧、脾虛夾瘀6.膽清膠囊肝膽濕熱三脾紫蘇梗、香附、陳皮、香櫞、佛手、枳殼、檳榔、雞內金(制) 。 海螵蛸 、香附 、黃芪 、 白芍 、三七 、雞內金 、雞蛋殼、乳香 、 沒藥、白芨 、百草霜 。紅參、香茶菜、枳殼炒等。1.胃蘇顆粒氣滯型胃脘痛成效:理氣消脹、和胃止痛 2.胃康膠囊氣滯、血瘀型胃脘痛,潰瘍出血成效:健胃止痛,行瘀止血,制酸。3胃復春片癌前變及術后成效:健脾益氣、活血解毒。 黃芪炙、黨參、陳皮、香附、白芍、山藥、烏梅、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