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_第1頁
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_第2頁
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_第3頁
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_第4頁
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腫瘤藥物研究和新藥篩選標準提綱化療藥物的發(fā)展腫瘤的藥物治療抗腫瘤新藥的發(fā)現和治療靶點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化療藥物的發(fā)展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fā)現了5FU、MTX、CTX等,化療學有了發(fā)展。60年代認識到腫瘤細胞動力學及化療藥藥代動力學的重要性。大部分目前所用的抗癌藥已發(fā)現,有急淋、HD、睪丸癌等可化療治愈。70年代形成腫瘤內科學,更多腫瘤有了比較成熟的化療方案。80年代研究以生物反應修飾劑等藥物來提高化療療效,探索抗藥性產生的原因,5%腫瘤患者可治愈。90年代新抗癌藥進入臨床,多藥耐藥基因發(fā)現,生物治療,基因治療輔助治療改善等,療效進一步提高。1、細

2、胞毒類抗腫瘤藥2、以細胞信號轉導分子為靶點的抗腫瘤藥物3、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藥物4、腫瘤耐藥逆轉劑5、分化誘導劑6、基因調節(jié)藥物7、單克隆抗體藥物腫瘤的藥物治療a、拓撲異構酶抑制劑b、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c、鉑類抗腫瘤藥物1、細胞毒類抗腫瘤藥原理: 真核細胞DNA拓撲異構酶(Topo )是生物體內及其重要的細胞核內酶,參與DNA復制、轉錄和修復等所有關鍵的核內過程。DNA拓撲異構酶已成為重要的抗腫瘤藥物研究新靶點。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已成為高選擇性抗腫瘤藥物研究的一個主攻方向。 代表藥物:喜樹堿類化合物 對S期的毒性作用,這一作用需共價TopoIDNA復合物的形成和DNA復制。TopoI抑制劑誘導

3、的細胞凋亡而非DNA斷裂是引起細胞最終死亡的原因。a、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原理: 胸苷酸合成酶(TS)把單磷酸脫氧尿嘧啶(DUMP)轉換成單磷酸胸腺嘧啶(TMP),在DNA復制和細胞生長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是已知抗腫瘤藥物的重要有效靶點之一。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導致了DNA斷裂從而導致細胞死亡。 代表藥物:培美曲塞 它是一種結構上含有核心為吡咯嘧啶基團的抗葉酸制劑,通過破壞細胞內葉酸依賴性的正常代謝過程,抑制細胞復制,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體外研究顯示,培美曲塞能夠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氫葉酸還原酶和甘氨酰核苷酸甲酰轉移酶活性,這些酶都是合成葉酸所必需的酶。一旦培美曲塞進入細胞內,它就在葉酰多谷氨合成酶

4、的作用下轉化為多谷氨酸的形式。多谷氨酸存留于細胞內成為胸苷酸合成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轉移酶的抑制劑。多谷酸化在腫瘤細胞內呈現時間-濃度性過程,而在正常組織內濃度很底。多谷氨酸化代謝物在腫瘤細胞內的半衰期延長,從而也就延長了藥物在腫瘤細胞內的作用時間。b、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劑原理: 鉑絡合物產生抗腫瘤活性的原因,是由于其與腫瘤細胞DNA結合,從而干擾DNA的復制,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代表藥物:順鉑和奧沙利鉑c、鉑類抗腫瘤藥物a、蛋白酪氨激酶(PTK)抑制劑b、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C、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2、以細胞信號轉導分子為靶點的抗腫瘤藥物原理: PTK是一組酶系,能催化ATP上的磷

5、酸基轉移到許多重要的蛋白質的酪氨酸殘基上,使其殘基磷酸化,從而激活各種底物酶,通過一系列反應影響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代表藥物:依馬替尼 依馬替尼一種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劑,Bcr-Abl酪氨酸激酶是CML中由費城異常染色體引起的異常酪氨酸激酶。它能抑制Bcr-Abl陽性細胞系和費城染色體陽性CML新鮮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凋亡。a、蛋白酪氨激酶(PTK)抑制劑 原理:通過擴散進入腫瘤細胞,與 EGFR 的胞內段激酶結合區(qū)結合,從而抑制 EGFR 受體的磷酸化,阻斷受體下游信號通路的傳導,發(fā)揮抗腫瘤作用。 代表藥物:吉非替尼 研究表明吉非替尼的作用通過上調 P2

6、7KIP1和 P21CIP/WAF1 的表達,導致細胞 G1 期阻滯或誘導細胞凋亡。 b、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原理: 法尼基轉移酶是近年來發(fā)現的與Ras蛋白異戊二烯化修飾密切相關的一種必需酶。抑制法尼基轉移酶活性,阻止Ras蛋白的活化,可以有效地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代表藥物:替匹法尼c、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原理: 原發(fā)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是依賴于新生血管生成的,開發(fā)和研究能夠破壞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藥物(稱為TA 抑制劑),是新型抗腫瘤藥物研究的活躍領域之一。 代表藥物:angiostatin和endostatin AvastinEndostatin可直接與血管內皮

7、細胞受體結合抑制內皮細胞的增生; 可與肝素樣的硫酸蛋白結合,抑制血管生成; 可抑制VEGF等血管生長因子,從而抑制內皮細胞的增殖 與腫瘤的生長; 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Bcl-x1,促使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加速。3、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藥物原理: 根據腫瘤耐藥的特點可分為原藥耐藥(PDR)和多藥耐藥(MDR)兩大類。前者只對誘導藥物產生耐藥性而對其它藥物不產生交叉耐藥性,如抗代謝藥甲氨蝶呤(MTX),5-氟尿嘧啶(5-Fu)等;后者則是指腫瘤細胞一旦對某種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同時對其它結構上無關、作用機制各異的藥物也產生交叉耐藥性,這是一種獨特的廣譜耐藥現象。許多天然來源的抗腫瘤藥物如秋水仙

8、堿、紫杉醇等及蒽環(huán)類抗癌抗生素如阿霉素、柔紅霉素都極易發(fā)生MDR。 腫瘤耐藥產生的可能原因是藥物代謝障礙、DNA修復機制障礙、DNA多聚酶活性改變等。另外,耐藥是凋亡抑制的表現。一些與凋亡抑制相關的癌基因(如bcl-2,bcr/abl,NF/KB等)的表達產物可阻斷或阻礙多種因素(如化療藥物、輻射、激素等)誘導的腫瘤細胞凋亡,產生耐藥性。 研究表明MDR的產生是由于細胞內藥物積聚發(fā)生障礙,此后研究證實細胞內藥物積聚降低的同時,有一分子量約為170 000細胞膜蛋白過度表達,稱之為P-糖蛋白(Pgp) 代表藥物:鈣拮抗藥(維拉帕米及其衍生物)、鈣調蛋白拮抗藥(包括氯丙嗪等吩噻嗪類衍生物)、環(huán)孢素

9、類(環(huán)孢素及其衍生物PSC833,SDZ280-466等)及抗雌激素類化合物(他莫昔芬)等。4、腫瘤耐藥逆轉劑EXTRACELLULARINTRACELLULARATPPGP170ATPDrugDrugPlasmaMembrane 環(huán)胞菌素A(CsA)是一種從真菌屬中提取的天然藥物,具有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功能,廣泛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應及治療免疫性疾病。它能競爭性的和Pgp結合,阻斷Pgp泵出藥物的功能,提高胞內藥物濃度,從而對抗MDR,通過進一步研究表明,CsA的作用機制并非單一,除了通過結合Pgp而調節(jié)藥物濃度外,還可通過與細胞內,靶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增加化學敏感因子自身的細胞毒性。C

10、sA在MDR中可調節(jié)藥物的運輸,使抗癌藥在細胞內積累增加,外排減少,從而增加抗腫瘤藥物的敏感性。原理: 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達到腫瘤縮小、消退的目的已成為當今腫瘤治療的研究熱點。促進惡性細胞向成熟分化的抗癌藥物稱分化誘導劑。代表藥物:維A酸類化合物 咪唑衍生物利阿唑5、分化誘導劑 維A酸類化合物維甲酸類化合物(Retinoic acids)在調控細胞生長、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其在體內的生理活性代謝產物包括全反式維甲酸(ATRA)、13-順維甲酸(13-cis-RA)和9-順維甲酸(9-cis-RA),它們可通過核維甲酸受體(RAR)結合于DNA應答元件,從而調節(jié)靶基因的轉錄。Ri

11、ght now we lump patients together and treat them with the same drugs and then deal with their variable response to treatment. Were essentially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medicine.”Richard Klausner, 1997 a、反義藥物b、Decoy核酸C、RNA干擾6、基因治療a、反義藥物 反義藥物又稱反義寡核苷酸藥物(AODNs) ,是指人工合成長度為1030個堿 基的DNA分子及

12、其類似物。根據核苷酸雜交原理,反義藥物能與特定的 基因雜交,在基因水平上干擾致病蛋白質的產生過程。 AODNs 可以與其靶RNA鏈互補結合,形成RNA-DNA雜交雙鏈。形成的雜交雙鏈可以被RNA酶H識別并消化RNA鏈,由此釋放出的 AODN可以繼續(xù)與靶RNA鏈結合,最終導致編碼基因沉默。由此可推RNA酶H過多表達可增強各種AODNs效應,反之RNA酶H受抑則降低其作用。有些AODNs 并不能激活RNA酶H,相反與翻譯元件競爭空間因此可抑制RNA翻譯。另外,AODNs 如果和mRNA結合可作用于內含子外顯子接合處以中斷其拼接過程。AODNs還可以占領校正RNA細胞內定位的蛋白RNA作用序列,從而

13、擾亂RNA運輸, 藥物:Vitravenea、反義藥物5-ACGCT-33-TGCGA-5mRNARNAse HAntisense DNA Decoy核酸是與靶轉錄因子具有高親和性的雙鏈寡聚核酸 ,通過競爭性抑制轉錄因子與調控區(qū)域的結合 ,調控轉錄來改變下游基因的異常表達 ,從而抑制腫瘤惡性增殖 . 體外篩選結合轉錄因子AP2的decoy核酸藥物 ,結果K102對多種腫瘤細胞生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在異植人腫瘤細胞NCIH460的裸鼠模型中 ,靜脈注射高中低三劑量組的decoy核酸K102 ,抑瘤率分別達 71.8%、64.4 %及 57.3%.通過凝膠阻抑試驗 ,驗證了K102與轉錄因子產生

14、特異性結合 .實驗結果為decoy核酸轉錄調控藥物的研究提供了依據。b、Decoy核酸Design oligos which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JUN/ATF and block downstrean multiple oncogenes expression RNA干擾(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雙鏈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發(fā)的轉錄后基因靜默機制. 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轉座子活動、調控基因表達的監(jiān)控機制。由于RNA干擾是針對轉

15、錄后階段的基因沉默,相對于傳統(tǒng)基因治療對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個流程設計更簡便,且作用迅速,效果明顯,為基因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其總體思路是通過加強關鍵基因的RNAi機制,控制疾病中出現異常的蛋白合成進程或外源致病核酸的復制及表達。c、RNA干擾 單克隆抗體(單抗)藥物就是通過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或基因工程技術制備的抗體。起初用于診斷劑或檢測劑,后來用于治療腫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病。治療腫瘤的優(yōu)越性: (1)單抗藥物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殺傷作用 (2)單抗藥物具有更高的療效 (3)單抗藥物對腫瘤相關靶點的特異性作用 其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將抗體與化學藥物、酶、放射性核素、毒素和生物誘導劑

16、等耦聯后直接殺傷腫瘤或者利用抗體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方面。目前,國際上與腫瘤治療相關的抗體研究主要集中在將抗體與耦聯物作用后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利用抗體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和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方面。7、單克隆抗體藥物 代表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Herceptin ) Trastuzumab為靶向結合HER2的人IgG1類單抗,HER2為酪氨酸激酶受體,在約20%25%的進展期乳腺癌患者過表達。HER2分子具有以下的特點,因此成為乳腺癌治療的靶分子: HER2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的發(fā)病機理及預后相關; 腫瘤的HER2表達水平及基因拷貝數遠高于正常組織,有效的減輕了H

17、ER2靶向治療藥物的毒性; HER2表達陽性的腫瘤細胞比例很高,而且在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因此在患者體內可以靶向大多數的腫瘤細胞; HER2在原發(fā)腫瘤及轉移灶均有表達,因此HER2靶向治療對原發(fā)及轉移病灶均有效。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的作用機制:抑制受體信號傳導。HER2可以活化多種信號傳導通路,包括PI3K、MAPK等。Trastuzumab減少了這些信號通路的傳導,將細胞阻滯于調定點,誘導細胞凋亡。受體信號傳導的降低是由于trastuzumab介導的HER2受體內化及降解。通過調節(jié)p27kipl阻滯細胞于G1調定點。Trastuzumab處理的細胞被阻滯于G1調定點,細胞增殖

18、減少。細胞阻滯于G1調定點與細胞周期依賴的激酶抑制蛋白p27kipl相關。誘導細胞凋亡。體內研究表明trastuzumab可以誘導乳腺癌細胞凋亡,凋亡的發(fā)生與Ki67的表達無關。抑制血管形成。高表達HER2的腫瘤細胞新生血管及VEGF的表達顯著增加。體內研究結果顯示trastuzumab處理后,乳腺癌腫瘤體積減小,微血管密度降低;體外研究表明trastuzumab處理后,內皮細胞的遷移能力下降。 抑制DNA修復。體外研究顯示可與許多化療藥物產生協同效應。Trastuzumab或聯合化療藥物促進DNA損傷,并抑制DNA的修復,最終導致細胞凋亡??鼓[瘤新藥發(fā)現Mathematical modelC

19、ell BiologyTarget selectionDrug design(Pre)clinical testingHow many drug targets are there?8,000 targets of pharmacological interest, of which nearly 5,000 could be potentially hit by traditional drug substances, nearly 2,400 by antibodies and 800 by protein pharmaceuticals. Drug Target: EnzymesDrug

20、 Target: Enzymes IIDrug Target: Enzymes IIIDrug Target: Enzymes IIIDrug Target: Receptors IDrug Target: Receptors IIDrug Target: Receptors IIIDrug Target: Receptors IIIDrug Target: Ion channelsDrug Target: Transport proteinsDrug Target: DNA/RNA and the ribosomeDrug Target: Targets of monoclonal anti

21、bodiesDrug Target: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mechanisms抗腫瘤藥物的篩選和評價抗腫瘤藥的臨床前藥理研究包括藥效學和毒性研究兩部分抗腫瘤藥物藥效學需研究內容:體外抗腫瘤試驗體內抗腫瘤試驗評價藥物的抗癌活性時,以體內試驗結果為主,同時參考體外試驗結果以做出正確的結論。 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目的:對候選化合物進行初步篩選; 了解候選化合物的抗瘤譜;為隨后進行的體內抗腫瘤試驗提供參考,如劑量范圍、腫瘤類別等 。 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體外試驗常用方法有:染料排斥法四氮唑鹽還原法 阿拉馬藍法磺酰羅丹明染色法 集落形成法生長曲線測定法。藥物與細胞共培養(yǎng)

22、時間一般為48-72 小時,貼壁細胞需先貼壁24 小時后再給藥。試驗應設陽性及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用一定濃度的標準抗腫瘤藥,陰性對照為溶媒對照 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染料排斥法(dye exclusion assay)試驗原理:活細胞有排斥某些染料如伊紅、臺盼藍、苯胺黑等的能力,而死細胞由于膜完整性的破壞,可被著色。因此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中加入這些染料,一定時間后,對著色和未著色的細胞進行計數,即可算出被殺死的細胞比例。方法要點:向一定容積的待檢細胞懸液加入定量的某種染液,最常用的是0.4%臺盼藍液,混勻,室溫染色5-15min,將已染色的細胞懸液滴加至血細胞計數板,直接在光鏡下計數活細胞數和

23、細胞總數。觀測指標:按(未染色細胞數/細胞總數)X100%計算活細胞率,對照組活細胞率應在90%以上。根據活細胞率計算受試樣品的半數致死劑量(IC50)作為藥物抗腫瘤活性的指標。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阿拉馬藍法(alamar blue assay)試驗原理:非熒光性藍色底物阿拉馬藍可被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內的NADPH相關的脫氫酶類還原為強熒光性粉紅色底物,采用微培養(yǎng)板自動讀數儀在激發(fā)與發(fā)射波長分別為530nm和590nm處讀取熒光強度值,與活細胞數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方法要點:細胞經受試樣品處理后,加入10-20ul阿拉馬藍染液,繼續(xù)培養(yǎng)一定時間,用微培養(yǎng)板自動讀數儀在激發(fā)與發(fā)射波長分別為53

24、0nm和590nm處讀取熒光強度值。觀測指標:根據熒光強度可以計算細胞生長抑制率,適當時可進一步計算IC50值。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集落形成法(clonogenic assay)試驗原理:克隆原細胞具有持續(xù)增殖能力,當單個細胞分裂6代或6代以上時,其后代所組成的群體(集落)便含50個以上細胞。通過集落計數可對克隆原細胞作定量分析。它反映了單個細胞的增殖潛力,故能較靈敏地測定抗癌藥的活性,日前被認為是一種較理想的檢測方法。方法要點:將濃度為500個細胞/ml的對數生長期細胞懸液2ml種至35ml的培養(yǎng)皿,并加受試樣品適量,培養(yǎng)7d或更長時間,姬姆薩染色,解剖顯微鏡下計數含50細胞以上的集落

25、。觀測指標:根據集落數計算集落形成率,對照組集落形成率不應低于40%,再計算用藥組的集落形成抑制率,根據情況可進一步采用Logit法計算受試樣品的IC50值。 集落形成率=集落數/細胞接種數X100% 集落形成抑制率=(1-用藥組集落形成率)/對照組集落形成率X100%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生長曲線測定法(growth-curve determination)試驗原理:在最適條件下,腫瘤細胞在培養(yǎng)液中呈指數生長,如取細胞數的對數與培養(yǎng)時間作圖可得一條直線,故稱此時為對數生長期。隨著細胞密度不斷增高,由于代謝產物的積聚及營養(yǎng)物的消耗,細胞生長逐漸減慢以致停止,此時稱高坪期或穩(wěn)定期。因此藥物對

26、細胞生長的影響可通過生長曲線反映出來 。方法要點: 將濃度為10000個細胞/ml的對數生長期細胞懸液按每瓶5ml種至25ml的培養(yǎng)瓶,或按每孔100微升種至96孔板,并加受試樣品適量,培養(yǎng)后分別于即刻和1、2、3、4、5、6、7d進行檢測。前者可采用臺盼藍染色計數活細胞,后者可采用MTT法或SRB法讀取OD值,并據此進行作圖與計算。 觀測指標 1、倍增時間(TD),將實際生在曲線進行直線回歸求出0和t時刻的理論細胞數N0和N t,據此計算:(log N tlog N0);2 增殖細胞殺傷率(%)=( N0N0)/ N0100%;3 細胞生長飽和密度(N s),代表高坪期每毫升細胞數的均數。

27、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磺酰羅丹明染色法(sulforhodamine B assay)試驗原理:SRB是一種蛋白質結合染料,粉紅色,可溶于水。 SRB可與生物大分子中的堿性氨基酸結合。其在515 nm波長的OD讀數與細胞數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故可用作細胞數的定量。MTT法的一個缺點是OD值可隨放置時間而變,而SRB法無此現象。因此更適用于進行大規(guī)模的試驗。 方法要點: 用10%冷三氯乙酸與4固定已經受試樣品處理的細胞1h,洗滌,干燥;加入4mg/ml SRB液100微升/孔 染色15min,1%冰醋酸洗滌,干燥;最后加入150微升/孔 的Tris溶液,在酶標儀上與515nm波長處檢測OD值。

28、觀測指標 同MTT法。另外,NCI目前采用以下指標評價化合物的體外抗腫瘤活性。測定的OD值包括對照組、加藥組及加藥時的細胞的OD值C、T、和T0。據此計算: 生長抑制率(%)=(TT0)/(CT0)100% ;細胞死亡率(%)=(TT0)/ T0 100% 。 按生長抑制率或細胞死亡率對樣品濃度繪出量效關系曲線圖,并求出: GI50,即生長抑制率為50%時的樣品濃度; TGI,即生長抑制率為100%時的樣品濃度: LC50,即細胞死亡率為50%時的樣品濃度。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常用方法四氮唑鹽還原法(tetrazolinm salt reduction assay)試驗原理:四氮唑MTT,3-(

29、4,5-dimethylib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是一種能接受氫原子的染料。活細胞線粒體中與NADP相關的脫氫酶在細胞內可將黃色的MTT轉化成不溶性的藍紫色的甲月替 (formazan),而死的細胞則無此功能。用二甲基亞諷(DMSO)溶解甲月替后,在一定波長下用酶標儀測定光密度值,即可定量測出細胞的存活率。 方法要點:受試樣品處理細胞結束后,加入5mg/ml MTT液20微升/孔,繼續(xù)培養(yǎng)四小時。再加三聯液并培養(yǎng)過夜。在酶標儀上于570nm波長處檢測OD值。 觀測指標 直接指標為96孔板上各被測孔的OD值;然后按公式(對照組OD

30、值-治療組OD值)/對照組OD值100%計算出相應的細胞生長抑制率;劇情況可進一步采用Logit法計算50%生長抑制濃度IC50值。 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體外篩選方法的優(yōu)點:操作簡單用藥量少取材可直接用于人體腫瘤得出結果快速Case: Activity of 20 compounds on the growth of three cancer cell linesProvider: C Biotech CompanyHuman NCI-H460 lung cancer cell without treatmentHuman NCI-H460 lung cancer cell With Compo

31、und A treatment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體外篩選方法的缺陷:1、細胞毒性易顯陽性,有毒物質也常常顯陽性,故假陽性率高2、非直接對腫瘤細胞作用的藥物顯示假陰性3、體外細胞并不能完全代表體內腫瘤的惡性細胞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1、自發(fā)性腫瘤2、誘發(fā)的腫瘤3、移植性腫瘤 (a)皮下腫瘤模型 (b)腹水瘤模型 (c)原位接種模型 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小鼠腫瘤模型 淋巴細胞白血病腹水瘤L1210和P388、白血病L-615、宮頸癌U14、肝癌H22、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網織細胞瘤M5076、腸癌26、腸腺癌38、乳腺癌CD8F1、艾氏腹水瘤(EAC)、肉瘤-180等,以及各種小鼠腫瘤的

32、亞型和耐藥株等。 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應選用體外試驗敏感細胞株進行體內抗人癌裸小鼠移植瘤試驗。 模型建立和使用應注意:(1) 移植瘤一般由相應的細胞株移植而建立,對細胞株和移植瘤的化療敏感性應予了解。(2) 移植瘤復蘇后一般應傳2-3代后再用于體內抗腫瘤試驗。(3) 對模型生長情況應全面了解,尤其是生長快的模型(4) 為了保持移植瘤的生物學特性和遺傳特性,復蘇后移植瘤體內傳代應少于 15-20代 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接種:腫瘤接種方法主要有皮下接種、腹腔接種和原位接種。 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皮下腫瘤模型選擇腫瘤生長旺盛且無潰破的荷瘤小鼠,頸椎脫臼處死,在無菌條件下(超凈臺或接種罩),用碘酒、酒精

33、或新潔爾滅消毒動物皮膚,切開皮膚,剝離腫瘤。將瘤組織剪成1.5 mm3左右,用套管針接種于動物一側或雙側腋窩皮下;或制成細胞懸液,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無菌生理鹽水,一般每只小鼠接種腫瘤細胞數量為(1-5)106。 Human lung cancer NCI-H460 xenografted in nude mice without treatmentHuman lung cancer NCI-H460 xenografted in nude mice with Compound C treatment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腹水瘤模型無菌條件下,消毒動物皮膚,吸取生長良好的動物腹水,以生理鹽水按一定比例稀釋后接種于動物腹腔,接種細胞數量一般為(1-5)106。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原位接種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