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福建地理試題_第1頁
高考福建地理試題_第2頁
高考福建地理試題_第3頁
高考福建地理試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0 1 5 年 高 考 福 建 地 理 試 題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在將自己的 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卮鸬贗卷時,選出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卮鸬诰頃r,將答案卸載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本卷共 36小題,每小題 4分,共 144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 題目要求的。(題組一)圖 1 示意我國某地循環(huán)農業(yè)生產模式。讀圖完成1 2 題。圖1該地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

2、A. 季風水田農業(yè)B.乳畜業(yè)C. 大牧場放牧業(yè)D.混合農業(yè)該生產模式的農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是因為A. 價格低廉 B.減耗保鮮C. 綠色優(yōu)質 D.品種豐富圖 2示意某區(qū)域氣候要素的逐月變化。讀圖完成34 題。造成 4-6月蒸發(fā)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氣溫上升 降水量增多 風力增大 云量減少 TOC o 1-5 h z A. B.C. D.該區(qū)域當年水分累積虧損最為嚴重的月份是A.3 月B.6月C.9 月 D.12 月一個國家中某種商品出口的比較優(yōu)勢程度用 R值表示,R值越大表示該商品出口的優(yōu)勢越 強。表1為2005-2012年中國、東南亞 Y國出口商品比較優(yōu)勢前六位的 R值。讀表完成56 題。中國

3、,Y國商品出口的共同特點是A. 工業(yè)品比較優(yōu)勢強B.工業(yè)品所占比重小C.農產品比較優(yōu)勢弱D.農產品出口總量大決定Y國鞋子、服裝出口優(yōu)勢的生產要素是A. 科技B. 資金C.勞動力D. 原材料圖 2示意我國不同生育率方案預測的 2050 年人口結構。讀圖完成 78題。c方案與a方案的人口結構比較,差異最大的是A. 人口性別比B.老年人口比重C. 青壯年人口比重D. 少兒人口比重從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判斷,三種生育方案A.a 方案較合理B.b方案較合理C.c 方案較合理 D. 均不合理圖 4 示意某地的等高線分布,從 a 河谷到 b、 c 河谷的地層均由老到新。讀圖完成 9 10 題。圖中X地的地質

4、構造地貌最可能為A. 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若 a、c 兩河的支流相連,則流量顯著增大的地點是A. B.C.D.圖 6為某攝影愛好者在圖 5 中廣袤草原上拍攝的“日出”美景。讀圖完成1112 題。攝影愛好者拍攝“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時間分別是A.東南7月1日06時 B. 東北7月1日06時C.東北1月1日12時 D. 東南1月1日12時拍攝“日出”美景的地點是圖 5中的A. 甲B.乙C. 丙D.丁第H卷(非選擇題)必考部分36.(37 分)圖 17示意關中地區(qū)和楚河地區(q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發(fā)源于關中地區(qū)的戲劇“秦腔” ,歷史源遠流長。古絲綢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區(qū)

5、 有一塊“秦腔飛地” ( 乙城附近 ) ,當?shù)赜袛?shù)萬人是關中地區(qū)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著原有 的民間文化和風俗習慣。材料二 吉爾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資源豐富;農業(yè)以畜牧業(yè)和小麥、棉花等種植業(yè)為 主,在楚河中游地區(qū),中吉兩國合資建設的造紙廠規(guī)模與產量居中亞地區(qū)前茅。(1)說出渭河平原南北兩側(沿108 E)的地形特征差異。(8分)(2)簡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區(qū)位優(yōu)勢。 (12 分)(3)分析楚河中游地區(qū)出現(xiàn)“秦腔飛地”的原因。(8 分)(4)楚河中游地區(qū)某中學的同學對造紙廠的規(guī)模是否擴大展開討論,形成了兩 種不同的看法。選擇你支持的一種看法,并為其提供論據(jù)。 (9 分)A:可擴大造紙廠規(guī)模。B

6、:不宜擴大造紙廠規(guī)模。選考部分 (15 分)40.地理(15分)在A、B C三題中任選一題作答。 答題時請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填涂選 答的題號?!具x修2 海洋地理】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 圖 18示意我國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 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該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簡述我國波浪能利用的前景。 (6 分)【選修 5 自然災害與防治】風暴潮是指由于強烈大風擾動,引起近海水面異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陸的現(xiàn)象。圖19 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風暴潮平均發(fā)生次數(shù)的逐月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該省超警戒風暴潮發(fā)生的主要季

7、節(jié),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簡述該省防御風暴潮災害應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選修6 環(huán)境保護】圖 20 示意我國東北某區(qū)域不同時期人口數(shù)量和耕地、濕地面積的變化。讀圖回答下列問 題。(1) 指出該區(qū)域濕地面積變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9 分)(2) 簡述該區(qū)域保護濕地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6 分)2015 年高考福建地理試題 解析第I卷(選擇題)1.D 2.C第 1 題 , 由農業(yè)生產模式可以得出 , 該農業(yè)生產主要是以水稻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相結合 , 因而 屬于混合農業(yè) ,D 正確。 第 2 題, 該種農業(yè)生產模式的農產品是在無污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生產的 , 不使用化肥 , 既合理利

8、用了資源 , 又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影響 ,C 正確??键c: 農業(yè)生產地域類型、可持續(xù)發(fā)展3.A 4.B第 3 題, 由圖示可以看出 46 月降水增多 , 氣溫升高 , 致使蒸發(fā)量逐月上升 , 但是題目看不 出風力和云量狀況 , 所以 A 正確。 第 4 題 , 水分的虧損主要取決于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 系,圖中顯示3月6月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所以6月份累積虧損最為嚴重,B正確。考點: 曲線圖的判讀、氣候5.A 6.C中國和 Y 國出口商品中,工業(yè)品都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且中國的工業(yè)品所占比重較大;而中國農產品出口量小,Y國的農產品的出口優(yōu)勢較強。故選 AO鞋子和服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而Y 國有大量廉

9、價勞動力;而鞋子和服裝需要技術水平較低,資金較少,原材料在生產成本所占比重較小,且并不一定由當?shù)毓?。故選CO考點: 工業(yè)生產7.D 8.B圖示表明人口的性別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壯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少年兒童比重差異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選 DOa方案少兒比重太小,將來會出現(xiàn)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問題;C方案青壯年人口比重較小,社會負擔過重;而 b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壯年人口比重和少兒人口比重都較合適。故選Bo考點:人口結構9.A 10.B從巖層的新老關系分析, X地屬于中間老,兩翼新,判斷為背斜,從地貌分析,屬于河谷,因此X地為背斜谷。故選 Ao從等高線分析,兩河支流相

10、連處, C河的地勢高,河水應由 C河流向a河,又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會顯著增加;而位于上游,水量不變,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會減小。故選 Bo考點 : 地質構造、等高線11.D 12.C第 11 題, 由圖示緯度可推知該地區(qū)在赤道附近, 日出地方時在 6 時前后 , 結合經度可知該地區(qū)與北京時間的時差在 6個小時左右,故而A、B項錯誤;若是拍攝月份為 7月,日出方位應 該為東北方向,若是1月,則日出方位為東南方向 Q正確。 第1 2題,從等高線分析,圖中甲、 丁兩地東側地勢較高 , 此時不能看見日出景觀 ; 乙地臨近湖泊 , 不屬于廣袤草原 ; 而丙地等高線 稀疏,屬于廣袤草原 ,且東南

11、側視野廣闊 ,是拍攝日出的最佳地點??键c : 時間計算、地球運動、等高線判讀第H卷(非選擇題)必考部分36.(1)(8 分) 南側: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 ( 南高北低 ),起伏較大。北側:以高原為主, 地勢較低 ( 北高南低 ) ,起伏較小。(2)(12 分) 地處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寬闊;氣候較溫和,河流較多,水源充足;周邊地區(qū) 農業(yè)基礎好,農產品豐富;交通便利,是當?shù)氐慕洕?、文化、政治中心。?)(8 分)地處古代絲綢之路;自然地理環(huán)境較好;關中地區(qū)人口遷移到此聚居,帶來秦 腔文化,并世代相傳到今。(4)(9 分)支持A:農業(yè)發(fā)展為造紙工業(yè)提供更多的資源;兩國經貿合作的加強,資金來源更充足;

12、先進設備的引進,林木等資源利用率提高;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市場擴大。(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支持B:造紙廠規(guī)模與產量大,市場有限;擴大造紙廠規(guī)模可能加劇水資 源緊張;可能產生水體、環(huán)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導致生態(tài)破壞。(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解析:第 (1)題,由等高線分布可以看出 ,渭河以北地區(qū)等高線稀疏 ,地勢相對平坦 ,渭河以 南地區(qū)等高線密集 , 地勢起伏大 ; 由等高線的數(shù)值以及數(shù)值變化可知 : 渭河以北地區(qū)以高原為 主,以南地區(qū)以山地為主。第(2) 題, 結合甲乙兩城市地區(qū)的圖示可以看出 ,兩地都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氣候適宜,農業(yè)發(fā)達 ,為城市的形成和發(fā)

13、展提供了基礎 ;同 時兩城市靠近交通干線 ,交通方便 ,還是區(qū)域經濟文化中心。 第(3) 題,乙區(qū)域之所以成為 “秦 腔飛地”主要是由于位于古絲綢之路上 , 加之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 , 大量的中原移民在這里定居 , 并世 代生息,從而出現(xiàn)的。 第(4) 題,本題要先選擇支持觀點 ,然后再結合造紙生產的實際情況 ,從 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個角度進行解釋 , 注意兩種支持觀點論據(jù)是相對的 , 不能同時作答。考點: 等高線地形圖判讀、地形特點、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工業(yè)生產。選考部分 (15 分 )(1)(9 分)差異:北部密度較小,南部密度較大。原因:北部海域大陸架寬淺,海底摩擦作 用大,波浪能密度較

14、?。荒喜亢S蛩?,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較大。(2)(6 分)我國海岸線長,波浪能資源較豐富,海岸線曲折,適宜波浪能發(fā)展的地點較多;波浪能是可再生 清潔能源。波浪能密度小,開發(fā)利用難度大,發(fā)電成本高。解析:第 (1) 題,從圖示等波浪能密度值線數(shù)值分析,北部密度較小,南部密度較大。其 原因受海域水深的影響,從等深線數(shù)值及分布分析,北部海域數(shù)值小,分布稀疏,表明大陸 架寬淺,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較??;而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 度較大。第 (2) 題,從波浪能利用范圍分析,我國海岸線長,波浪能資源較豐富,且海岸線曲 折,適宜波浪能發(fā)展的地點較多;從從波浪能的性質分析,波浪

15、能是可再生清潔能源,其利 用可以改善環(huán)境;從利用技術分析,波浪能密度小,開發(fā)利用難度大,且發(fā)電成本高??键c: 海洋能源(1)(9 分)季節(jié):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原因:該省沿海夏、秋季節(jié)多臺風活動,易 形成超警戒風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對風暴潮起頂托作用( 或與天文大潮相逢 ) ,增加超警 戒風暴潮發(fā)生的次數(shù)。 (2)(6 分)加強風暴潮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 加固堤防; 保護生物 (紅樹森、 珊瑚礁 ) 海岸,營造沿海防護林;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御風暴潮災害的意識。 ( 其他言 之有理,酌情給分 )解析:第 (1) 題,從圖示風暴潮時間分布分析,風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節(jié),因風 暴潮是由于強烈大風擾動引起的,所以從風力分析,該省沿海夏、秋季節(jié)多臺風活動;從外 因分析,夏秋季節(jié)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頂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風暴潮。第 (2) 題, 從監(jiān)測分析,加強風暴潮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從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營造沿海防護林; 從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防御風暴潮災害的意識??键c: 水文災害的成因及治理(1)(9 分) 特點:濕地面積減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長,耕地需求增加,經濟發(fā)展,城 鎮(zhèn)化水平提高,建設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類大幅開墾濕地。 (2)(6 分)(2) 退耕還濕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