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階梯教室-cpu_第1頁
DIY階梯教室-cpu_第2頁
DIY階梯教室-cpu_第3頁
DIY階梯教室-cpu_第4頁
DIY階梯教室-cpu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 DIY階梯教室CPU篇(上)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英語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中央處理器”,通常簡稱為“處理器”。在某些技術(shù)類文章中,有時也稱它為“微處理器”。 -認(rèn)識Intel與AMD 由于CPU的技術(shù)含量很高,因此有能力生產(chǎn)CPU的公司并不多,目前主要有美國的Intel、AMD、Transmeta和中國臺灣的VIA等四家公司。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的產(chǎn)品是前兩家生產(chǎn)的。 Intel的中文名稱是“英特爾”,其產(chǎn)品的商標(biāo)就是“Intel”,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Pentium(奔騰)”、“Celeron(賽揚(yáng))”處理器就是該公司的產(chǎn)品(圖1)。其中“Pentium(奔

2、騰)”系列面向中高端市場,目前的主打產(chǎn)品是“Pentium 4”系列;“Celeron(賽揚(yáng))”系列面向中低端市場,產(chǎn)品的售價相對Pentium4系列要低,目前的主打產(chǎn)品是“Celeron D”系列。 AMD的中文名稱為“超微”,但一般情況下都直接稱呼該公司為“AMD”。AMD目前面向民用臺式機(jī)的處理器主要有定位中高端市場的“Athlon(速龍)64”系列,面向中低端市場的“Sempron(閃龍)”系列(圖2)。-主流Pentium 4處理器 目前市場上的Pentium 4處理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采用的是Socket 478接口,另一類(包括最新的產(chǎn)品)采用LGA775接口。 -1.LGA77

3、5接口Pentium 4處理器 從外觀上來看,LGA775接口的Pentium 4處理器正面覆蓋了一個金屬蓋(圖3),體形比較小巧,背面有很多金黃色的金屬觸點(diǎn)(圖4)。 在CPU正面那金屬蓋的下面,隱藏著一塊很小的晶體片,這塊晶體片是一片指甲大小的、薄薄的硅晶片,它才是真正的“處理器”,一般稱它為CPU核心,英文稱之為“Die”。在這塊小小的硅晶片上,密布著數(shù)以千萬計的晶體管,它們相互配合,完成著各種復(fù)雜的運(yùn)算和操作(圖5)。 由于CPU核心是硅晶片,因此很脆弱。為了保護(hù)它的安全,同時為了幫助核心散熱,現(xiàn)在的CPU在核心上都加裝了一個金屬蓋,此金屬蓋不僅可以避免核心受到意外損壞,同時也增加了核

4、心的散熱面積。 金屬封裝殼周圍是CPU基板,它將CPU內(nèi)部的信號引接到基板上,基板的背面有許多密密麻麻的鍍金觸點(diǎn),它是CPU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通道(圖6)。 LGA775 Pentium 4處理器最大的外觀特點(diǎn)就是底部采用了金屬觸點(diǎn)設(shè)計,取消了以往的針腳,只有一個個整齊排列的金屬圓點(diǎn)。所以安裝LGA775接口的CPU時需要一個安裝扣架進(jìn)行固定,以便CPU能準(zhǔn)確壓在主板CPU插座露出來的彈性觸針上(圖7)。 2. Socket 478接口Pentium 4處理器 除了LGA775這種新型接口的Pentium 4處理器之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Pentium 4處理器采用的都是Socket 478接口的

5、產(chǎn)品,其外觀與LGA775的Pentium 4類似,正面也有一個金屬蓋(圖8)。 在基板的背面,Socket 478接口的Pentium 4處理器擁有鍍金的金屬引腳,而LGA775接口的Pentium 4卻沒有引腳,只有觸點(diǎn)(圖9)。 解讀Pentium 4處理器的型號 如果你購買的是盒裝Pentium 4處理器,則在包裝盒上會看到該產(chǎn)品的型號標(biāo)簽(圖10)。該標(biāo)簽上的“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是什么意思呢? 1.型號 標(biāo)簽上的“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 530”,它標(biāo)注的是該處理器的型號:其中“Intel Pentium 4 Pr

6、ocessor 530”是“型號”; “Intel Pentium 4 Processor”是產(chǎn)品的“家族”型號,說明該處理器是“Pentium”家族的“Pentium 4”處理器;最后面的“530”則是該產(chǎn)品的具體編號。 目前Intel開始對LGA775接口的處理器采用新的命名方式,改變了以往的頻率命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數(shù)字編號來命名?!?XX”表示Dothan核心的Pentium M處理器(筆記本電腦用),“5XX”表示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處理器,“3”表示90nm工藝制造的Celeron D(包括Socket478和LGA775兩種接口)處理器,其中5XX系列包括

7、:Pentium 4 520(2.8GHz)、530(3.0GHz)、540(3.2GHz)、550(3.4GHz)、560(3.6GHz)、570(3.8GHz)等。 2.主頻 標(biāo)簽上的“3GHz”標(biāo)注的是該處理器的主頻。主頻就是CPU運(yùn)算時的工作頻率,單位是Hz。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CPU的主頻已由MHz發(fā)展到GHz(1GHz=1024MHz)。與主頻相關(guān)的還有“外頻”與“倍頻”這兩個參數(shù),“外頻”是系統(tǒng)總線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shù),主頻外頻倍頻。 3.FSB 標(biāo)簽上的“800MHz FSB”指的是該CPU的FSB頻率是800MHz。那么什么是FSB呢?FSB的中文意思是

8、“前端總線”。它是CPU與主板北橋芯片或內(nèi)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通道,其頻率直接影響CPU訪問內(nèi)存的速度。 如果將CPU看作是一臺安裝在房間中的大型機(jī)器的話,那么“外頻”也就是單條生產(chǎn)線的生產(chǎn)速度,“倍頻”就是生產(chǎn)線的條數(shù),“主頻”自然就是整個機(jī)器的總生產(chǎn)速度了。至于“前端總線”,就是這個房間的“大門”機(jī)器的生產(chǎn)能力再強(qiáng),如果“大門”很窄或者物體流通速度比較慢的話,CPU就不得不處于一種“吃不飽”的狀態(tài)(圖11)。 4.L1/L2 Cache 標(biāo)簽上標(biāo)注的“1MB L2 Cache”是說該CPU的二級緩存容量為1MB。那么什么是L2(二級緩存)呢? 隨著CPU主頻的不斷提高,它的處理速度也越來越快,而由

9、于其他設(shè)備的發(fā)展速度并沒有CPU這么快,結(jié)果CPU的處理速度雖然提高了,但是卻沒有“原料”進(jìn)行加工其他設(shè)備根本趕不上CPU的速度,沒辦法及時將需要處理的數(shù)據(jù)交給CPU。于是,高速緩存便出現(xiàn)在CPU中高速緩存是一種速度非??斓拇鎯橘|(zhì),當(dāng)CPU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高速緩存就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shù)據(jù)或指令,當(dāng)CPU需要這些數(shù)據(jù)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高速緩存中讀取,而不要再到內(nèi)存甚至硬盤中去讀取,如此一來可以大幅度提升CPU的工作效率。 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也為了提高高速緩存的利用率,如今的CPU都對緩存采取“分級設(shè)計”,也就是將高速緩存通常分成L1 Cache和L2 Cache兩個級別:L1 Cach

10、e采用與CPU相同的半導(dǎo)體工藝,與CPU同頻運(yùn)行,無須通過外部總線來交換數(shù)據(jù),所以大大節(jié)省了存取時間。由于生產(chǎn)工藝水平和成本的限制,容量不能很大。 與L1 Cache不同,在L2 Cache中,指令和數(shù)據(jù)是存放在一起的,由于容量較大,數(shù)據(jù)與指令相互爭用的情況一般不太嚴(yán)重。L2 Cache的容量十分靈活,可由廠家自行決定,從128KB到幾MB不等. 除了在包裝盒上標(biāo)注上述關(guān)鍵信息外,在CPU金屬蓋上面也會標(biāo)注以上信息,只不過信息非常簡潔明了:“Intel Pentium 4”說明該CPU是Pentium 4處理器;“3.00GHz”是指該CPU的主頻為3GHz;“1M”是指該CPU的L2 Cac

11、he是1MB:“800”是指該CPU的FSB為800MHz(圖12)。 DIY階梯教室CPU篇(中) -賽揚(yáng)(Celeron)系列處理器是Intel占領(lǐng)中低端市場產(chǎn)品-認(rèn)識Celeron D處理器 在和AMD爭奪低端市場的戰(zhàn)斗中, 2004年6月,Intel推出了低端“悍將”Celeron D(圖1)。 1.Socket 478 接口的Celeron D 目前市場上的Celeron D處理器大多采用Socket 478接口,它是Northwood核心Celeron處理器的替代產(chǎn)品,采用了90納米制造工藝和全新的Prescott核心,內(nèi)部具有與Prescott Pentium 4相同的1.25億

12、個晶體管,但核心面積僅有112平方毫米。L1 Data Cache(一級數(shù)據(jù)緩存)由8KB增至16KB,L2 Cache(二級緩存)同樣增大了一倍,達(dá)到了256KB(圖2)。 1024KB=1MB 另外,Celeron D的前端總線頻率也由Northwood核心Celeron處理器的400MHz提升至533MHz,并且在多媒體指令集方面增加了13條SEE3指令。Celeron D的工作電壓在1.4V左右。 與Prescott核心的LGA 775 Pentium 4處理器一樣,Celeron D也采用了全新的“處理器編號”命名方式,正式名次為Celeron D 3XX。其中“Celeron D

13、320”的頻率為2.4GHz,“Celeron D 325”的頻率為2.53GHz,“Celeron D 330”的頻率為2.66GHz,“Celeron D 335”的頻率為2.8GHz,“Celeron D 340”的頻率為2.93GHz,“Celeron D 345”的頻率為3.06GHz,“Celeron D 350”的頻率為3.20GHz。 -Celeron D的步進(jìn)版本信息 從外觀來看,Celeron D和Northwood Celeron的區(qū)別很小:相同的mPGA封裝、Socket478接口以及同樣的銀色I(xiàn)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整合式散熱設(shè)計)和

14、綠色基板。不過,Celeron D二級緩存容量是后者的兩倍,同時它背面的電容數(shù)差不多也是后者的兩倍(圖4)。 圖4 Celeron D(左邊)背面的電容數(shù)約為Northwood Celeron的兩倍 2.LGA 775接口的Celeron D 為了加快i915/925平臺的推廣速度,爭取早日實(shí)現(xiàn)Socket 478架構(gòu)向LGA 775架構(gòu)的轉(zhuǎn)變,Celeron D處理器也開始采用LGA 775接口(圖5)。 除了接口有所變化之外,LGA 775 Celeron D處理器在技術(shù)方面也與Socket 478 Celeron D有所不同采用了Prescott核心。與最初的Prescott核心相比,新

15、制程的LGA 775 Celeron D增加了Intels Execute Disable Bit(硬件防病毒功能)及Thermal Monitor 2(第二代溫控功能)。除了增加兩項新功能外,LGA 775接口的Celeron D處理器與Socket 478 Celeron D的技術(shù)規(guī)格是一樣的,都是533MHz前端總線、256KB二級緩存,最大工作電壓1.4V。 為了在編號上區(qū)分LGA 775接口與Socket 478接口的Celeron D,Intel在LGA 775接口Celeron D的編號后加了一個字母“J”(圖6)。Intel目前共發(fā)布了4款LGA 775接口的Celeron D

16、處理器,分別是 325J(2.53GHz)、330J(2.66GHz)、335J(2.8GHz)和340J(2.93GHz)。 Celeron D與Pentium 4的區(qū)別 為什么主頻、核心、接口相同的Celeron D與Pentium 4處理器之間的售價會相差那么大呢?它們之間的性能差距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主流Intel處理器的技術(shù)參數(shù)(見表)。1.緩存容量之間的差別 二級緩存容量的不同,歷來是Celeron與Pentium之間最大的區(qū)別之一。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的二級緩存只有同核心Pentium 4的1/4。 2.前端總線之間的差別 為了進(jìn)一

17、步拉大Celeron與Pentium之間的距離,Intel在開發(fā)處理器時,往往會故意讓Celeron的前端總線頻率比同核心的Pentium低一個檔次。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與Pentium 4也不例外,前者的前端總線頻率只有533MHz,后者的卻是800MHz。 3.是否支持超線程 為了進(jìn)一步提升處理器的性能,Intel把應(yīng)用于服務(wù)器領(lǐng)域的超線程技術(shù)引入到家用CPU上。目前,Celeron D處理器不支持超線程技術(shù),而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則支持這一技術(shù)。 Celeron D型號的識別 要識別Celeron D的編號信息,除了可以利用其外包裝外(圖7),也可

18、以從處理器金屬頂蓋上獲取這些信息(圖8)。 圖8信息的第1、2行上的“INTEL CELERON D”表明該CPU是Intel公司的Celeron D處理器。 第3行上的“2.53GHz/256/533”表明這是一顆主頻為2.53GHz、二級緩存為256KB、前端總線為533MHz的處理器。在這一行中,最前面的數(shù)字是該處理器的主頻,而后面的“256”,或者“512”、“1M”等則顯示的是處理器的二級緩存信息。至于第三個數(shù)字“533”則是處理器的前端總線頻率,即533MHz。 第4行上的“SL7C5”表示處理器的S-Spec編號,從這個編號也可以查出處理器的其他指標(biāo),CPU是否盒裝也是靠這個編號

19、來識別的。S-Spec編號后面的信息表示產(chǎn)地,如“MALAY”表示這塊CPU產(chǎn)自馬來西亞;“COSTA RICA”表示CPU產(chǎn)自哥斯達(dá)黎加;“CHINA”則表示中國制造的CPU。 第5行的“Q423A268”是產(chǎn)品的FPO序列號,這是一個全球惟一的序列號,每塊CPU的序列號都不相同。 編注:目前Intel所有處理器的型號信息基本上都是按照上述規(guī)則進(jìn)行標(biāo)注的。 DIY階梯教室CPU篇(下) 目前,AMD針對臺式機(jī)的處理器產(chǎn)品,主要有面向高端市場的Athlon 64 FX系列、面向中低端主流市場的Athlon 64系列,以及面向低端市場的Sempron系列。其中“Athlon”的中文名稱是“速龍”

20、,“Sempron”的中文名稱是“閃龍”(圖1)。 -認(rèn)識Athlon 64 FX系列處理器 為了對抗Intel的Pentium4 Extreme Edition(至尊版)處理器,AMD推出了頂級桌面處理器產(chǎn)品Athlon 64 FX系列。該系列產(chǎn)品采用Claw Hammer核心,配備了1MB二級緩存,外頻為200MHz,支持1GHz(即200MHz5)的Hyper Transport(簡稱HT)總線頻率。內(nèi)部整合了支持雙通道DDR的內(nèi)存控制器,遺憾的是,它們僅支持Registered ECC DDR內(nèi)存。Athlon 64 FX系列處理器是AMD為游戲玩家和發(fā)燒友們所定制的產(chǎn)品(圖2)。 目

21、前,Athlon 64 FX系列主要有三款產(chǎn)品:Athlon 64 FX-51、Athlon 64 FX-53和Athlon 64 FX-55。它們的主頻分別為2.2GHz、2.4GHz和2.6GHz。這三款產(chǎn)品的最新版本均采用Socket 939接口。 -認(rèn)識Athlon 64系列處理器 Athlon 64系列是AMD針對家用臺式電腦所推出的64位處理器產(chǎn)品,其對手就是Intel的Pentium4系列處理器。 1.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 AMD最初發(fā)布的Athlon 64處理器采用的都是Socket 754接口(圖3),采用Claw Hammer核心,內(nèi)置了512KB或

22、1MB二級緩存。從外觀上來看,其核心也加裝了金屬頂蓋,底部則有很多金屬針腳(圖4)。 目前市場上采用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主要有Athlon 64 2800+、Athlon 64 3000+、Athlon 64 3200+、Athlon 64 3400+、Athlon 64 3700+等幾款產(chǎn)品。 2.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 由于采用不同接口的產(chǎn)品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Athlon 64處理器銷量,因此AMD開始陸續(xù)將Athlon 64系列處理器統(tǒng)一為Socket 939接口(圖5)。Socket 939接口Athlon 64同樣采用了金屬頂蓋,不

23、過底部的金屬引腳比Socket 754接口的產(chǎn)品多了很多,非常密集(圖6)。 相比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Socket 939接口產(chǎn)品的改進(jìn)主要有兩點(diǎn):一是集成了128bit的雙通道內(nèi)存控制器,以取代以前的單通道64bit內(nèi)存控制器。二是HT總線頻率都提升到1GHz。而與Athlon 64 FX系列處理器相比,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可以支持普通的非校驗(yàn)內(nèi)存條,這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目前市場上采用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主要有兩個版本,它們分別采用0.13微米制造工藝的NewCastle核心和90納米制造工藝的Winchester核

24、心,而采用這兩個核心的Athlon 64處理器除了制造工藝不同外,并無太大的差別?,F(xiàn)在Socket 939接口的Athlon 64主要有Athlon 64 3000+、Athlon 64 3200+、Athlon 64 3500+、Athlon 64 3800+、Athlon 64 4000+(采用Claw Hammer核心)等產(chǎn)品。 3.解讀Athlon 64處理器的編號 我們知道,Intel的處理器都會在金屬頂蓋上印上一些編號信息。同樣,Athlon 64處理器表面也有編號,通過閱讀這些編號,就可以快速了解該處理器的相關(guān)信息。下面我們以Athlon 64 3200+為例,來詳細(xì)解讀Athl

25、on 64處理器的編號(圖7): 在圖7所示的型號信息中,第一行的“AMD Athlon 64”字樣表示該CPU的類型,說明該CPU是Athlon 64系列處理器; 第二行的“ADA3200AEP5AP”是最關(guān)鍵的信息,其中“ADA”表示該CPU是AMD Athlon 64 Desktop系列,所有Athlon 64處理器都采用該編號;“3200”是CPU的型號,也就是PR值信息。假如是“4000”則說明是AMD Athlon 64 4000+處理器;“A”這個位置的子母表示該CPU的接口類型,如果是“A”則說明是Socket 754接口,如果是“D”則說明是Socket 939接口;“E”這

26、個位置的子母表示CPU的工作電壓,E表示該CPU的工作電壓為1.50V;“P”這個位置的子母表示CPU的最高可承受的溫度,P表示是70;“5”這個位置的數(shù)字表示CPU的二級緩存容量,其中5代表1MB、4代表512KB;最后面的“AP”是保留編號,一般用來表示該CPU所采用的步進(jìn)版本。 認(rèn)識Sempron系列處理器 為了阻擊Intel 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處理器,AMD在2004年7月底發(fā)布了Sempron(中文名叫“閃龍”)系列處理器。Sempron橫跨Socket 462(即Socket A)、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三種平臺。1.Socket 462接

27、口的Sempron Socket 462接口的Sempron(圖8)的核心是Thoroughbred-B。和以前采用同一核心的Athlon XP相比,Socket 462接口的Sempron除了將外頻提高到166MHz(前端總線頻率為333MHz)外,其他諸如0.13微米制造工藝、256KB二級緩存、10級流水線設(shè)計等指標(biāo)則沒有改變。 Sempron處理器在型號命名方面,繼續(xù)沿用了AMD獨(dú)有的PR值命名方法。但相比以前的產(chǎn)品,Sempron的PR值計算更加偏向于普通應(yīng)用時的算法。因此,同PR值的Sempron實(shí)際主頻比Athlon XP的要低。比如,Sempron 2600+的實(shí)際運(yùn)行頻率是1

28、.83GHz,而同核心的Athlon XP 2600+的主頻卻是2.08GHz。 AMD共推出了六款采用Socket 462接口的Sempron,分別是Sempron 2200+、2300+、2400+、2500+、2600+、2800+,工作頻率從1.5GHz到2.0GHz。 2.解讀Socket 462接口Sempron的編號 Socket 462接口的Sempron編號比較好識別,以編號“SDA2200DUT3D”的Sempron2200+為例(圖9),其編號意思如下: “SDA”是Sempron特有的標(biāo)志;后面的“2200”是CPU的主頻PR值;頻率后面的“D”表示封裝形式(D=OPG

29、A、A=PGA、M=卡匣式、其他為TBD);至于D后面的“U”,它表示工作電壓(S=1.5V、U=1.6V、K=1.65V、P=1.7V、M=1.75V);“T”表示處理器可以承受的最高工作溫度(V85、T70);“3”為L2 Cache的容量(1=64KB、2=128KB、3=256KB、4=512KB);最后面的“D”表示FSB(A/B200MHz、C=266MHz、D=333MHz)。 3.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 從Sempron 3100+開始,高頻Sempron處理器都采用Socket 754接口,支持200MHz外頻和800MHz的Hyper Transport總

30、線頻率。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還集成了單通道內(nèi)存控制器、256KB二級緩存,以及“CoolnQuiet”技術(shù)。 雖然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在外觀、技術(shù)指標(biāo)上與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很相似,但它并不是一款64位處理器(圖10)。 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編號也比較容易識別,以編號“SDA3100AIP3AX”的Sempron為例,其編號含義如下: “SDA”是Sempron特有的標(biāo)志;后面的“3100”是CPU的主頻PR值;頻率后面的“A”表示接口類型,A代表Socket 754接口;A后面的“I”表示工作電壓,I代表1.

31、40V;“P”表示處理器可以承受的最高工作溫度,P代表70;“3”為L2 Cache的容量,3=256KB;最后面的“AX”表示步進(jìn)版本。 目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主要有Sempron 2600+、Sempron 2800+、Sempron 3000+、Sempron 3100+和Sempron 3300+。 Hardware關(guān)鍵詞-制造工藝 制造工藝,也稱制程,它表示一種半導(dǎo)體工藝尺寸,它是指在一塊硅晶圓片上集成的數(shù)以萬計的晶體管之間的連線寬度。制造工藝一般是用微米(m)或納米(nm)作為衡量單位(1微米相當(dāng)于頭發(fā)絲直徑的1/60)。自1995年以來,半導(dǎo)體芯片制造工藝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先后從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一直發(fā)展到最新的90納米。制造工藝的提高,意味著CPU的體積將更小,集成度更高,功耗也會降低,而性能卻會提高。 -超線程技術(shù) 超線程技術(shù)(Hyper Threading)的原理來自于x86平臺的同步多線程(SMT)技術(shù):系統(tǒng)只使用一塊CPU,利用特殊的指令把兩個邏輯內(nèi)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讓操作系統(tǒng)誤以為系統(tǒng)內(nèi)有兩塊物理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