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高效課堂高一語文導(dǎo)學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第四課氓參考答案第一(dy)課時(一)前置(qin zh)作業(yè)1、詩歌(shg)總集 西周 春秋 305篇 詩三百2、風 雅 頌 風騷 民間歌謠 宮廷樂歌 宗廟祭祀的樂歌3、賦 比 興4、(略)(二) 基點知識預(yù)習自測1、(略) 2、B(三 )重點精講和疑點探究1、梳理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現(xiàn)象(1)解釋加點的實詞、虛詞愆:動詞,拖延 將:動詞,請,愿 賄:名詞,財物 耽:動詞,沉溺徂:動詞,往 漸:動詞,濺濕,浸濕 爽:名詞,過錯 德:名詞,品德,德行 言:助詞,無實義 遂:動詞,順心,滿足 隰:名詞,低洼的地方 以:介詞,把 以:連詞,來(2)
2、古今異義至于頓丘 古義:直到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事泣涕漣漣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女也不爽 古義:沒有過錯 今義:表示看別人不順眼或心里不高興、不舒服總角之宴 古義:快樂 今義:酒席,宴會(3)通假字將子無怒(“無”通“毋”,不要) 匪來貿(mào)絲(“匪”通“非”,不是)于嗟鳩兮(“于”通“吁”,感嘆詞,相當于“唉”) 猶可說也(“說”通“脫”,脫身) 隰則有泮(“泮”通“畔”,邊岸)(4)詞類活用黃:名詞作動詞,變黃 貧:形容詞作名詞,貧苦的生活 貳:使動用法,使不專一 二三:使動用法,使三心二意夙、寐:名詞作狀語,在早晨,在夜里2、氓是一首情節(jié)完整的敘事抒情詩,全詩從女主人公的角
3、度出發(fā),寫了戀愛(第一、二章)、婚變(第三、四、五章)、決絕(第六章)三個方面,清晰地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由歡喜到悲傷,怨恨,以至決絕的情感變化過程,讓我們感受了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四)課后鞏固練習1、D 2、D 3、B 4、C 5、略第二課時(二) 基點知識預(yù)習自測1、答案:(1)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2)信誓旦旦:誓言真摯誠懇可信。2、答案(d n):純真熱情3、答案(d n):男女是不平等的 悔恨多于哀傷 4、答案:清醒(qngxng)、剛烈采薇答案1、解釋加點字靡室靡家(無) 不遑啟居(空閑)載饑載渴(又) 靡使歸聘(問候)歲亦陽止(農(nóng)歷十月) 憂心孔疚(很,非常) 戎車既駕(已
4、經(jīng))四牡業(yè)業(yè)(高大的樣子) 雨雪霏霏(下雪) 彼爾維何(花盛的樣子) 維棠之華( 同“花” ) 彼路斯何(同“輅”,大車) 歲亦莫止(同“暮”,年底)3、思路脈絡(luò) 這首詩共六章,你看分哪幾個層次?分三個層次:1-3章為一層,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4-5章為二層,直接寫戰(zhàn)爭。6章為三層,寫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前三章,據(jù)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fù),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 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在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春、夏、秋,后面回家時是冬天)的更替,而
5、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思鄉(xiāng)的主題;在音節(jié)上,反復(fù)吟唱,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旋律協(xié)調(diào)在鮮明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4、理解課文。問: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答: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問: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這種情感?答:“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薄皯n心孔疚,我行不來?!薄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拔倚膫?,莫知我哀?!遍喿x下面一首唐詩。(1) 本詩首聯(lián)、頷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斷,風塵四起,
6、霜雪漸濃,令人生畏(1分)前兩聯(lián)描寫了邊地凄涼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圍。(1分)烘托了后兩聯(lián)的客思之“愁”。(2分)(2) 尾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與前三聯(lián)相比寫法上有何不同?(6分)描寫了一個閨中思婦,殷勤佇望的形象。(2分)前三聯(lián)實寫,最后一聯(lián)虛寫,(2分)由“邊書驛騎”而引發(fā)的懸想,家中的親人一定在巴望著“我”,準備迎接我在來年的春色中歸來(2分)(如果認為從“思婦”角度看,前三聯(lián)虛寫,最后一聯(lián)實寫,言之成理亦可。)第五課 離騷第一課時答案(4)理解課文各部分(b fen)內(nèi)容:第一節(jié):敘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miho)的意義。第二節(jié):敘述自己積極進修,鍛煉品質(zhì)和才能(ci
7、nng),決心輔助楚王進行改革,使國家富強起來。第三節(jié):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立場,表達了這種觀點不為楚王采納的痛苦心情?!就竭_綱練習】一、課文閱讀訓練12D3.D4(見課本注解)二、基礎(chǔ)知識檢測一、17(見課本)8內(nèi)心獨白,比興和象征9遭受憂愁10(見課本注釋)二、11A離騷第二課時答案答案:(1)離騷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明確】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純潔、感情的強烈,這個形象就遠遠地超出于流俗和現(xiàn)實之上。全詩始終貫穿著詩人以理想改造現(xiàn)實的頑強斗爭精神,當殘酷的現(xiàn)實終于使理想破滅時,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堅強意志。詩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優(yōu)美的理
8、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畫得異常崇高。表現(xiàn)手法比喻: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明確“恐美人之遲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對比: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
9、“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zāi)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對比手法的運用堯、舜:“耿介(gngji)”桀、紂:“猖披”吾:“恐年歲(nin su)之不與”黨人(dn rn):“偷樂”象征手法的運用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佩帶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潔美人芳草:比喻賢臣二、探究閱讀 1、 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他應(yīng)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
10、人的關(guān)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xiàn),他的高潔的節(jié)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jié),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 觀點: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yīng)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應(yīng)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要熱愛祖國。四、默寫(mxi)。 1、長太息(tix)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qin l
11、i)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并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 2、表現(xiàn)其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3、表現(xiàn)其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4、表現(xiàn)其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表現(xiàn)其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6、離騷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7、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詩三首導(dǎo)學案答案短歌行導(dǎo)學案答案1、字音衿jn呦yu掇du陌m阡qin讌yn匝z哺b2、詩歌整體鑒賞第一節(jié):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
12、“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qū)車上東門)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diào)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明確:不然。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nèi)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3、思考問題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奮發(fā)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皩飘敻琛?,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diào)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又從表面上看,曹操
13、是在抒個人之情,發(fā)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yīng)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如何(rh)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zhu gng t b),天下歸心”這四句(s j)詩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jù)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浚袝r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shù)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xiàn)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
14、,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xiàn)了人才多多益善。全詩反復(fù)出現(xiàn)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在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俺睢边@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nèi)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xiàn)時所產(chǎn)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有哪些?巧用典故?!扒嗲嘧玉啤倍?,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
15、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巧用比興?!盀貔o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日清過關(guān)(gugun)答案表達了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wqng)的揭露和鞭撻。體現(xiàn)了強烈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運用了典故(ding),既形象具體,又內(nèi)蘊深厚。風格質(zhì)樸,沉郁悲壯。歸園田居導(dǎo)學案答案整體感知課文1、“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
16、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明確: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2、“塵網(wǎng)”、“羈鳥”、“池魚”、“樊籠”等詞語各比喻什么?作者運用這些比喻,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塵網(wǎng)”、“樊籠”,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塵世。用這種比喻,表示詩人已經(jīng)看透了官場的污穢黑暗,表達了對官場極大嫌棄?!傲b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意在說明誤入官場,深受束縛,迫切要求擺脫束縛,回歸農(nóng)村的心志。這里一方面表現(xiàn)了陶淵明對誤入官場的痛心,對黑暗官場的嫌棄,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渴望擺脫官場束縛,回歸田園,獲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17、。從何而歸?詩人將官場說成“塵網(wǎng)”、“樊籠”,這些詞反映了詩人對官場的什么態(tài)度? 明確:官場。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睘楹味鴼w?(1)本性愛田園。(2)由于官場的黑暗,無自由,無法實現(xiàn)抱負,作者歸隱田園為獨善其身。思考:如何理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明確:“羈鳥”是籠中的鳥;“池魚”是池塘中的魚。這二者的特點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適合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只會覺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場就如同“羈鳥”、“池魚”一般,失去自由。說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以喚起人們對自由的向往。歸向何處?明確:園田。找出描寫田園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描述。明確:“榆柳蔭后檐,桃
18、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保勺杂砂l(fā)揮)(參考:屋后榆柳樹影婆娑,濃陰覆地,習習清風平息心中焦慮。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喚起心中歡欣。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cè)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歸去如何?明確(mngqu):“戶庭(h tn)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庇小盁o絲竹(szh)之亂耳,無案牘之勞神”之感。作者是在寫自己寧靜、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和那種輕松、平和、喜悅之情?!旧娼绍饺卮鸢浮?.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確:游子思鄉(xiāng)之情。2.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
19、方的“同心”者。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diào)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guān)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3.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么作用???明確: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
20、,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zhì)。這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shù)作用?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cè)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zhuǎn)、合”,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暗轉(zhuǎn)過渡,為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zhuǎn)變?yōu)橄旅娴镊鋈讳N魂作鋪墊。.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明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
21、也是轉(zhuǎn)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jié)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五、六句既有人物動作描寫,也有心理(xnl)刻畫,其中“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ji xin)”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4.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nrn)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明確:還能讓人深
22、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想愛卻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這種分離是不同與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個是永久的分離,一個是讓人產(chǎn)生距離產(chǎn)生美。蘭亭集序第一課時答案自主學習文言知識歸納【古今異義】 劃出下列古今異義詞,并解釋。1、列坐其次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今義:次第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2、亦將有感于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于斯文。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3、或取諸懷抱古義:胸懷抱負。如:或取諸懷抱今義: 抱在懷里; 胸前; 心里存著; 打算。4、引(
23、之)以(之)為流觴曲水。古義:把作為。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今義:認為。5、所以游目騁懷古義:表憑借,用來。的原因。如:所以興懷。今義: 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6、俯仰一世古義:形容時間短暫。如:俯仰一世今義:低頭抬頭7、俯察品類之盛古義( y):物品,物類(w li)。指天地萬物。如:俯察品類之盛今義:物品(wpn)的種類【句式】1死生亦大矣。判斷句2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賓短語:于+賓語狀語后置);3不能喻之于懷(狀語后置);4當其欣于所遇(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5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6仰觀宇宙之大,定語后置7俯察品類之
24、盛(定語后置)8引(之)以為流觴曲水 省略句【詞類活用】 指出下列有活用現(xiàn)象的詞語并解釋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少,年齡輕的人,長,年齡大的人。均是形容詞作名詞。賢,賢德之人,形容詞作名詞。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名詞作動詞,等同,把看作一樣。3齊彭殤為妄作。“齊”字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4、齊彭殤為妄作 形容詞作動詞 ,把看作相等5、映帶左右 環(huán)繞 名詞作動詞6、一觴一詠 喝酒 名詞作動詞7、所以游目騁懷,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縱展 使奔馳,9、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懷)興,即:使感嘆產(chǎn)生,、足以極視聽之娛, 耳目動詞活用為名詞【一詞多義】(一)臨、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25、面對,引申為“閱讀”。、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二)一(1)例:其致一也 一樣。(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看作一樣(3)一觴一詠一邊一邊。(三)次1、列坐其次 旁邊水邊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駐扎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進 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四)致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情致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達到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得到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招致(五)修1、此地(c d)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高2、況修短隨化(
26、xi dun su hu),終期于盡 長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學習(xux) 進步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辦好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修建(六)期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至 、及,注定2、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時間期限3、期(j )年之后 周、滿4、君與家君期日中 約定。【通假字】趣舍萬殊 “趣”通“取”悟言一室之內(nèi) “悟”通“晤”【日清過關(guān)】崇山峻嶺:形容高大的山,高大的嶺。如“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游目騁懷:放縱日力觀察事物開暢胸懷欣賞風景。放浪形?。盒稳菪袨榉攀?,不拘任何約束,如“直醉得東倒兩歪,放浪形骸”。情隨事遷:指思想感情隨著外界事物的變化而變化-蘭
27、亭集序第二課時答案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1、全文每一段的內(nèi)容要點是什么?(分別用六個字來概括。)1、記敘蘭亭盛況;2、抒發(fā)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本文是一部游宴詩集的序,先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引發(fā)議論,談到了自己的生死觀:生死不能等量齊觀,不能消極地看待生命與生活,暗含有生之年應(yīng)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進而表達了批評士大夫階層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2、第二自然段中關(guān)于天氣情況的描寫有什么作用文中對天氣的描寫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承上是說上文的地理環(huán)境、景物、人們的活動如果沒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天氣,便都不會呈現(xiàn)出歡快的氣氛;就啟下而言,由“天”
28、、“氣”而及于下文之“宇宙”,顯得緊密而自然。3、文中“信可樂也”句“樂”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從字面上看來,“樂”的具體內(nèi)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環(huán)境幽雅,三是氣候宜人;但更深層次的“樂”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對大自然的一種領(lǐng)悟,“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兩忘達到“道”的最高境界。附加:4、作者寫蘭亭的景色(jngs)突出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情有何關(guān)系?文章(wnzhng)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dny)”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映,鮮花吐艷,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
29、風而已??瓷剑云洹俺纭薄熬倍崞淝啻?;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照。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yǎng)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4、第三自然段分為幾層,以及與前文怎樣聯(lián)系?第三自然段分為兩層:第一層敘述。作者首先從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周旋應(yīng)時,盡管因人不同,人們做事處世的方法千差萬別,但人們的觀點無外乎有兩種:一種是“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另一種則是當對所遇事物
30、產(chǎn)生厭倦時,感情隨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無端的感慨就產(chǎn)生了。第二層,針對人生的這種感情變化,用一個遞進關(guān)系的復(fù)句發(fā)表感慨議論。人們對于自己先前喜歡的事物轉(zhuǎn)瞬變?yōu)闅v史的陳跡這件事尚且感慨萬分,何況對于隨著世界的變化人們難免一死這件事呢?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應(yīng)該是蘭亭集會這件事,這樣前后文就自然聯(lián)系起來了。5、由第一、二自然段的“樂”到第三自然段轉(zhuǎn)“悲”的原因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钡谌匀辉谇懊鏄O寫宴集之樂后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nèi)”,有
31、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于心”,但隨著時境的變化,心境也隨之而發(fā)生變化,“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痛”由此而生。6、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本文由“樂”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tǒng)領(lǐng),然后寫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卻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余,產(chǎn)生傷感,“悲”隨之而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
32、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未來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錄其所述”并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覽者”的感慨與共鳴,能夠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yīng),形成一個整體。日清過關(guān)1B。A項,“癸”應(yīng)讀“gu”,“殊”應(yīng)讀“sh”;C項,“悼”應(yīng)讀“do”;D項,“曲”應(yīng)讀“q”。 2B。A項,修:長。C項,化:自然。D項,喻:明白。3 B。B項,期:滿一年。4 A。A語氣副詞,表婉商,其它三項作代詞。5 A 。B.C兩項中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項中的“一”是副詞,相當于“很”。6 C。例句與A、B、D 三項
33、均為狀語后置句。7 C。C項,“俯仰一世”意為“一俯一仰之間,一生已過。比喻人生短暫”。8 B蘭亭集序是詩集的序言,不是贈序。 9 A。A項,“突出了贈序的特點”錯。赤壁賦導(dǎo)學案第一(dy)課時答案1、生字詞:壬戌(rnx)之秋舉酒屬(zh)客歌窈窕(yotio)之章徘徊于斗(du)牛之間如馮(png)虛御風桂棹(zho)兮蘭槳擊空明(kn mn)兮泝(s)流光倚歌而和(h)之余音裊裊(nio)泣孤舟之嫠(l)婦蘇子愀(qio)然山川相繆(lio)舳艫(zhl)千里釃(sh)酒臨江橫槊(shu)賦詩漁樵于江渚(zh)之上駕一葉之扁(pin)舟舉匏(po)尊以相屬寄蜉蝣(fyu)于天地無盡藏(z
34、ng)也相與枕藉(ji)乎舟。3、文言知識(zh shi)積累1、一詞多義:歌:扣舷而歌之。(動詞,歌唱。)歌曰:(名詞,歌詞。)倚歌而和之。(名詞,歌曲。)望:七月既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下: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克,打下。)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位置低的,與“上”相對。)如: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像,動。)縱一葦之所如。(往,到,動。)之: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惟江上之清風。(結(jié)構(gòu)動詞,的。)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不譯。)乎: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助詞,形容詞詞尾。)此
35、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助詞,用于句末,相當于“嗎”。)相與枕藉乎舟中。(介詞,在。)于: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詞,表被動。)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2、通假宇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屬”通“囑”,勸人喝酒。)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馮”通“憑”,乘。)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通“繚”,盤繞。)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籍”通“藉”。狼藉,凌亂。)3、詞類活用: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詞作狀語,向。)舞幽壑之潛蛟。(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婦。(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侶魚蝦而
36、友麋鹿。(侶,以為伴侶;友,以為朋友。)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向南,名詞作狀語。)4、特殊句式: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而又何羨乎?。ㄙe語前置)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5、成語:略日清過關(guān)1C(“捉襟見肘”比喻困難重重,應(yīng)付不過來。A項對象不當,“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B項望文生義,“別無長物”指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D項感情色彩不當,“趨之若鶩”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好的事物,含有貶義)2C(A項“加速”后缺謂語“完成”;B項“為獲得”句式雜糅;D項“美稱”贅余)3D赤壁賦第二(d r)課時答案合作(hzu)探究案一 探究(tnji)第一自然段1、作
37、者開始游赤壁時,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薄霸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碧K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江面,清風徐徐吹拂,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水面,任意飄蕩。意境:景色澄澈幽美、如夢境一般。2、這樣的景致使泛舟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為主?“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边@澄澈幽美、如夢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飄飄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悅為主。3、思考:“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
38、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边@幾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結(jié)構(gòu)上,它引出后文的“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對話的情節(jié);為下文定下一個得失兩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調(diào),并且與結(jié)尾相呼應(yīng)。二 探究第二自然段1、歌詞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詞代表了主人怎樣的情懷?“美人”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態(tài)度,和不甘沉淪的情懷。2、作者是怎樣描寫簫聲之悲?作者借助(jizh)夸張、想像,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幽怨悲涼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聞其聲,催人淚下。3、
39、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的變化(binhu)是否太突兀?感情(gnqng)從樂到悲的變化的過渡是很自然的,并不突兀。由第一段我們可以推知,“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詞是由詩經(jīng)陳風月出演化而來。而詩經(jīng)陳風月出是一首情詩,寫一個男子在月下懷念美人。但蘇軾此時唱此歌,其胸懷、境界卻更加邈遠空闊。此處的“美人”并不是指真正的美人,而是指所傾心的對象,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它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遭受貶謫之后,仍然堅持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態(tài)度,和不甘沉淪的情懷。作者遭受貶謫,此時面對“萬頃之茫然”的江面,心中難免會產(chǎn)生理想一時難以實現(xiàn)的感嘆。所以在游賞之“樂”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這“樂”本就屬于苦中作樂,借山水而暫
40、時排遣其內(nèi)心的郁悶。4、此段在全文的結(jié)構(gòu)中起了怎樣的作用?轉(zhuǎn)折過渡的作用。經(jīng)過吟詩與吹簫的描寫,使“泛舟”的快樂氣氛向悲涼轉(zhuǎn)化,完成了兩段之間的過渡。三 探究第三自然段1、思考:客人之所以要“托遺響于悲風”,其緣由是什么?客人認為即使曹孟德那樣的英雄豪杰,當年聲威赫赫,也只不過是過眼煙云,更何況我和你是漁樵江渚的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暫,渺小得有如滄海一粟,夢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從中來,借簫聲來表達愁緒了。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主義思想。2、寫曹操是為了說明他是一個蓋世英雄嗎?那么寫曹操的重心放在哪里呢?寫曹操不是為了說明他是如何英雄了得,重心在“而今安在哉”這句上,為了突出像曹操這樣
41、的又是詩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終都要歸于“空虛”的憂思悲緒上。3、這一段作者運用了幾組對比,請同學找出并分析其作用?A、將曹操與“吾與子”對比。說明像曹操稱雄一世,也逃不脫失敗的命運,也只不過是過眼煙云,更何況我們命運不濟,仕途坎坷,只有“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罷了,還談什么理想,談什么建功立業(yè)?說明人生變幻無常和空虛。B、蜉蝣和“吾與子”作對比。說明生命之短暫。C、“滄海之一粟”和“吾與子”作對比說明人的渺小。D、“吾生之須臾”和“長江之無窮”作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如匆匆過客。E、想要像長江、明月、仙人一樣長存而不可得。這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對比說明想長生不老而不能,因此只能“托遺響
42、于悲風”。4、本段是怎樣將景、理、情結(jié)合在一起?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是寫景;再由他們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這是議論說理;引出曾、周兩人,更見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這是抒情。5、下列語句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寄:寫出了人生短暫;渺:寫出了人生的渺??;“哀”與“羨”形成對比,突出了客人對人生短暫的無奈與悲傷。四探究第四和第五自然段1、作者是如何從“變與不變”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人生感悟的?從變的角度說,天地萬物和人也是瞬息萬變的: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從虧到盈
43、不斷地變化,人也有生老病死,所以天地萬物和人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從不變的角度,我和天地萬物都是永恒的:江水雖然日夜不停地流,“而未嘗往也”,月從虧到盈不斷地變化,“而卒莫消長也”,作為個體的人,生命雖然短促,但他參與了整個人類的生命活動,而作為整個人類,又同宇宙一樣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用不著羨慕長江的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而應(yīng)該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這種“物我一致”的觀點說明了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2、作者又是如何從“取與不取”的角度論述人生感悟的?天地萬物,各有各的主宰,人對自然萬物,不該取的不取,該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羨長江之無
44、窮”。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人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進一步表現(xiàn)了平靜超然的心態(tài)和樂觀曠達的情懷。3、最后一段酒后一片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結(jié)的作用?呼應(yīng)開頭,如“舟中”呼應(yīng)“泛舟”;“東方既白”呼應(yīng)“月出于東山之上”使文章結(jié)構(gòu)渾然一體。結(jié)尾用“反襯”寫法,用“杯盤狼藉”的雜亂來反襯內(nèi)心世界的舒坦、寧靜。4、這樣結(jié)尾有什么深刻含義?這樣結(jié)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滴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不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5、思考:第三段客人的話是否也是蘇軾自己心境的表達?如果是,那么蘇軾一貫的豪放風
45、格與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即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什么?文中“客”和“我”的對話是蘇軾讓從前的蘇子和現(xiàn)在的蘇子通過文章進行一場超時空的鏈接??偷幕卮?,正是蘇軾自己貶斥黃州后的苦悶和迷惘的寫照。所以雖為客語,實際上“主”“客”為一體,反映了作者被貶黃州后思想中的消極面。這種感情和豪放派風格是不矛盾的。一般人,在憂患于人生短暫和空虛時,很多人以喝酒,及時行樂自我解救??墒翘K軾不是這樣,他認同李白的“借酒銷愁愁更愁”。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yī)”,欲求精神苦悶的真正解脫,只有求助于自身在哲學上的“解脫”。所以他雖然是借客之口表達自己的悲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蘇軾并不是要宣揚這種悲觀的論調(diào),而是沿用
46、賦家“抑客申主”的方法,力求闡明萬物變與不變的道理,超脫于無益的悲觀,表現(xiàn)出一種灑脫、豪邁的氣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積極進取、達觀超然的感情基調(diào)。因此文中的“悲”與豪放風格并不矛盾。1B(壯:認為(rnwi)勇敢)2、選B(A第一個為作動詞(dngc),第二個為作介詞,解為“替”;B而表轉(zhuǎn)折(zhunzh);C第一個乃為于是,第二個乃為竟然;D第一個其做代詞,他的;第二個其語氣副詞,一定)3C(表現(xiàn)氣節(jié)而非“氣節(jié)重于江湖”;述其仕途經(jīng)歷,假設(shè)不被罷官的仕途走向,皆無關(guān)“氣節(jié)”。)【文言參考譯文】:謝御史就是我們湖南湘鄉(xiāng)的謝薌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權(quán),權(quán)勢很大。有一個得寵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
47、車馬出門,人們都躲著他,沒有人敢質(zhì)問他。謝薌泉先生擔任御史,巡查京城時遇到了他,非常生氣,命令士兵將這個奴仆從車上拖了下來,鞭打他。這個奴仆說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車,你敢鞭打我!”謝先生更加憤怒,將這個奴仆痛打一頓,最后將他坐的車燒掉。謝先生說:“這輛車怎么還能夠讓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們圍聚在一起觀看,歡呼道:“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別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到家鄉(xiāng)。謝先生的文章在當時很聞名,他喜歡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帶,他所到的地方,人們爭著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謝先生喝酒作詩,名氣愈來愈大,全天下的人都傳揚稱道“燒車御史”的名號。和珅被誅殺后,他恢復(fù)郎官職務(wù)一直到去
48、世。到了道光十三年,河南裕州知州謝興峣因為政績優(yōu)異被舉薦來到京城。這個裕洲知州,就是謝御史的兒子,是由翰林改任現(xiàn)職。謝興峣被引見給皇帝的時候,高聲報告姓名籍貫完畢之后,皇上問道:“你是湖南人,卻說京城話,為什么呢?”謝興峣回答說:“我的父親謝振定,擔任過翰林、御史,我在京城出生長大?!被噬厦靼走^來,問道:“你就是燒掉和珅車子的謝御史的兒子嗎?”于是贊揚謝興峣的家世,勉勵他勤于職事。第二天,皇上對內(nèi)閣大臣說:“我年青時聽說謝御史燒車的事情,心里認為那是很豪壯的事。昨天看到他的兒子到來,非常高興?!睕]多久,命令提拔謝興峣為敘州府知府。當謝興峣入京面見皇上時,我們家鄉(xiāng)在京城的人,盛傳皇上的話,把它看
49、作是謝家父子最大的榮耀,又因謝薌泉先生生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感到榮幸,而且拿來向別人夸耀。我知道的情況就是這樣。我又記起在京城的時候,有一個正被推舉為御史的郎官,在和他交談中間,我順便提起謝薌泉先生的事跡。這位郎官說:“薌泉先生很有學問,文章又好,再加上那時候清議還被很盛行,所以他被免官后名聲愈來愈大,自己也活得很舒適?,F(xiàn)在我們這種人才能方面已經(jīng)比不上他了,而現(xiàn)時人們所看重的,只有官位俸祿罷了,一個御史議論政事,說輕了朋友會笑話,說重了又害怕獲罪,如果有一天栽了跟斗,誰愿意看你一眼呢?況且家中幾十號人口,又依靠誰呢?”我無話可說。唉!過去那些官場風氣,依然傳到了現(xiàn)在啊。憑著謝裕州今天家世的榮耀,誰不
50、高興羨慕而且希望他有這樣的結(jié)局?”誰又知道當薌泉先生被罷官的時候,同朝為官地位相同的人中間,一定有侮辱嘲笑他的人,有諷刺詆毀他的人,有畏懼受到連累而不敢?guī)退f話的人。他家里人在家中,一定比不上他做官時快樂,況且假如謝先生官職不被罷免,他升職的前景或許不可估量,但一朝遭到罷免,到最后都因此而不能重振局面,只是氣節(jié)被普天下看重罷了。既然這樣,那么謝先生在燒車的時候,也可以說是考慮得不仔細全面嗎?游褒禪山記導(dǎo)學案(xu n)參考答案第1課時(ksh)【自研探究(tnji)】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
51、、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cè)出。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52、。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虛詞 “乃”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2、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詞,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詞,于是 4、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副詞,才 “而”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其奇(表示轉(zhuǎn)折) 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因而表示因果)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示并列)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表示遞進) “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詞,那,指褒禪埋葬之時) 2、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這,指慧空禪院) 3、獨其為文猶可(yu k)識(代詞,代“仆碑”) 4、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前“其
53、”:代詞(dic),它,代“穴”;后“其”:代詞(dic),那些,作“好游者”定語) 5、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詞,它,代后洞;后“其”:代詞,代游 6、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指古人)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代詞,指自己) 8、視其左右(代詞,洞,洞壁) 9、謬其傳(代詞,它,代山的名稱) 10、咎其欲出者(代詞,那些,指欲出者) 11、其孰能譏之乎?(語氣副詞,表反問,豈、難道) 12、既其出(助詞,無義) “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作介詞用:因、由于。) 2、無物以相之。( 來。)3、險以遠。(作連詞用,相當于“而”,表并列。) 4、
54、由山以上。(表承接。) 【日清過關(guān)】能級一 1C(“勝”應(yīng)讀“shng”) 2D(“至”是動詞活用作名詞,其他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3D(例句中的“其”與D項中的“其”都用作副詞,表反詰語氣其他三項中的“其”都用作代詞) 4B(A項中“以”是表并列關(guān)系的連詞;C項中“以”是表修辭關(guān)系的連詞;D項中“以”是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5D(D項中“觀”當動詞講,意思是“觀察”,其他三項中的“觀”都是名詞) 6C(A項中“所以”表原因,B項中“非常”是“不同尋?!钡囊馑糄項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7B(“側(cè)”是名詞作狀語,“明”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幽暗昏惑”是形容詞用作名詞) 8A(A項中者在句中起停頓
55、作用,其余B、C、D項中三者都譯為“的人”) 第2課時【預(yù)習指導(dǎo)】明確:這是一篇記述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散文,與一般游記不同,獨具特色。本文雖以游記命題,但所寫重點卻不在于記游,而在于寫作者在游覽中的心得和體會。第1段,從篇首至“蓋音謬也”,記述 HYPERLINK /s?wd=%E8%A4%92%E7%A6%85%E5%B1%B1&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褒禪山命名的由來;第2段,從“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至“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記敘游覽褒禪山后洞的情形;第3段,從“于是余有嘆焉”至“此余之所得也”,寫未能深入華山后洞所
56、產(chǎn)生的感想和體會;第4段,從“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寫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聯(lián)想;第5段,從“四人者”至篇末,記同游者姓名和寫作時間?!咀匝刑骄?tnji)】四、特殊(tsh)句式 1、今所謂(suwi)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3、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判斷句)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狀語后置句) 5、不隨以止也(省略句) 6、此余之所得也?。ㄅ袛嗑洌?7、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斷句,表示因果關(guān)系) 五、一詞多義 “道” 1、有碑仆道名詞,路、道路
57、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3、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詞,主張 4、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講 5、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名詞,車蓋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于”等 3、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動詞,超過,勝過 4、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助詞,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名詞,文字 2、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詞,紋理 3、屬予作文以記之名詞,文章 4、文過飾非動詞,掩飾 然” 1、至于顛覆,理固宜然代詞,如此,這樣 2、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正確 3、有
58、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連詞,表轉(zhuǎn)折,但、但是 相 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則將焉用彼相矣 相:扶助盲人的人 桓公欲相鮑叔 相:使為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省視,察看 兒已薄祿相 相:相貌 及時相遣歸 相:(偏指一方)我 六、古今異義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shù)詞。 2. 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 y):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fc),十分,很。 3.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ky)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 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
59、”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于“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5. 于是余又嘆焉。 古義:“于”,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合作探究】1本文由“不得極夫游之樂”生發(fā)出“盡吾志”的觀點,又由“仆碑”生發(fā)出“ HYPERLINK /s?wd=%E6%B7%B1%E6%80%9D%E6%85%8E%E5%8F%9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深思慎取”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lián)系嗎? 明確:作者游褒禪山,本來是一次平常的游歷活動,但卻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從前洞后洞游人
60、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悟出“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結(jié)論。然后將這次游山而未能“極夫游之樂”的教訓升華到理論上來,具體分析了“至”的幾個條件,最后得出“盡吾志”的觀點這正是“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結(jié)果。由此可見,“盡吾志”的觀點跟“ HYPERLINK /s?wd=%E6%B7%B1%E6%80%9D%E6%85%8E%E5%8F%9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深思慎取”的觀點是有聯(lián)系的:“盡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宜昌市枝江市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龍南縣三上數(shù)學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分析化學考試總復(fù)習課件
- 2025年衛(wèi)生資格考試重點復(fù)習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衛(wèi)生資格考試核心知識點及試題與答案
- 行政管理??圃囶}與答案的重點關(guān)聯(lián)
- 行政管理的全球化趨勢及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經(jīng)濟法考試經(jīng)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執(zhí)業(yè)藥師行業(yè)規(guī)范及試題及答案
- (完整版)醫(yī)療器械網(wǎng)絡(luò)交易服務(wù)第三方平臺質(zhì)量管理文件
- 中國動漫發(fā)展史課件
- 【履職清單】2023新版安全生產(chǎn)責任體系重點崗位履職清單
- 門式起重機、架橋機作業(yè)前安全隱患排查表
- 安全閥在線校驗及延期校驗
- GB/T 19670-2023機械安全防止意外啟動
- GB/T 9128.1-2023鋼制管法蘭用金屬環(huán)墊第1部分:PN系列
- 幼兒園新生入園報名登記表
- 中國臨床戒煙指南的指導(dǎo)意義
- (完整版)EORTC生命質(zhì)量測定量表QLQ-C30(V3.0)
- 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CT-MR室診療指南和操作規(guī)范2022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