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備考之古文常識:古代官職_第1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文常識:古代官職_第2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文常識:古代官職_第3頁
高考語文備考之古文常識:古代官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官職三省六部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gòu);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xù)到清末。中書省決策長官宰相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舍人門下省審議侍中門下侍郎給事中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令左、右仆射吏部官吏(文官)的任免與考核等長官:尚書(副)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武將)等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三省六部常見考點清單:1.隋唐清末2.三省職能:中書決策,門下審,尚書六部管執(zhí)行3.六部長官要記清:尚書、侍郎與郎中4.六部主事要分明:文官吏部,武將兵;科舉禮部,屯田工。戶部戶口財稅征;刑部司法定獄訟。授予官職1、征辟: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

2、充任官職。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2、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3、授予官職:拜、選(推薦或科舉選拔)、除、授、賞(皇帝賜給官職或爵位)、封、起、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仕、仕宦、仕進(進身為官)。罷免官職罷免去,解除官職。 絀、黜廢掉官職。免罷免。奪削除。提升官職升升官。擢在原官上提拔。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遷一般指提升。陟進用。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quán)。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降低官職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貶降職。降職并外放。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竄放逐,貶

3、官。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左除/左降/左轉(zhuǎn)降職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調(diào)動官職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徙、改、調(diào)、轉(zhuǎn)。出京官外調(diào)。 補補充空缺官職。兼代官職兼兼任。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判高位兼低職。假臨時的,代理的。行、署、權(quán)、攝、守代理官職。辭官告老,官員年老。解官,辭去官職。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移疾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致政指官吏將執(zhí)政的權(quán)柄歸還給君主。解除政務職責,辭官退休。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其他官職爵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稱

4、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秦朝設置,秦朝以后多為虛職。據(jù)說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jīng)學家據(jù)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jīng)學家則據(jù)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gòu)。任職者無定員,分設滿、漢員,一般由親王,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總督等官員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節(jié)度使唐代總攬數(shù)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nèi)地也遍設,造成割據(jù)局面,因此世稱“藩鎮(zhèn)”。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太守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都督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史。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