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_第1頁
新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_第2頁
新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_第3頁
新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_第4頁
新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單元 北國之聲第一課時“美麗的家鄉(xiāng)“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2、過程與方法:演唱二聲部時能做到音準到位,聲音和諧。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學重點:學會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教學難點:用二聲部演唱歌曲“美麗的家鄉(xiāng)“。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教學過程:1、播放歌曲錄音,導入教學??勺寣W生談談自己對這首作品的感受。2、教師介紹歌曲的出處。簡要介紹歌劇“傲蕾一蘭“的主要容,并播放歌劇片段,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3、播放唱錄音或教師唱。4、讓學生跟著錄音或在鋼琴伴奏下輕聲哼唱第一段歌譜,要注意唱準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

2、的位置。5、唱熟第一段曲譜后,填詞演唱。6、教師教唱第二段曲譜,依次學習兩個聲部,唱熟后,可用鋼琴彈一個聲部唱一個聲部。7、教師可將全班分為兩個局部,分別演唱兩個聲部并互換聲部練習。練習時要注意音準以及聲音的和諧。8、教師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9、可組織學生表演唱,并作評價。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欣賞“馴鹿“冬獵“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欣賞“馴鹿“冬獵“這兩首作品。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這兩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表現手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樂曲所描繪的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學重點:欣賞這兩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點。教學難點:

3、了解月琴、柳琴的表現手法。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教學過程:1、播放北方少數民族生活的錄像片段,導入教學。2、介紹這兩首作品的出處、作者。3、欣賞“馴鹿“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2展示月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3再次播放錄音,并播放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4請學生拍手或拍腿,用 0的節(jié)奏為A段音樂伴奏。4、欣賞“冬獵“1播放錄音,讓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以及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總結。2展示柳琴的樂器圖片或實物,向學生介紹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現手法。3再次播放錄音

4、,并播放鄂倫春人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4讓學生談談書上所列兩段主題分別是以什么樣的速度、情緒演奏的,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5、將這兩首作品連起來欣賞,請學生談談這兩首作品有何異同,并比擬月琴與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6、請學生自選一首作品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進展表演,并作評價。教學反思:第三課時“長城放鴿“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長城放鴿“,升記號的練習。2、過程與方法:會用指揮手勢幫助演唱弱起小節(jié)。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能用抒情、豪邁的情緒和優(yōu)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教學重點: 對歌曲的難點進展練習,如升記號處進展練習。教學難點:升記號的

5、處理。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磁帶、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jié)課布置了兩個作業(yè),請學生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請個別學生講講自己查找資料的過程,如何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再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長城的歷史、有關景點等。 二、憶唱歌曲:復習兩首歌曲“長城謠“、“孟女哭長城“,比照兩首長城歌曲的風格特點有什么不同。 三、學唱歌曲:教師播放課件“長城放鴿“,讓學生初步感覺歌曲的特點。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的情緒怎么?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感情來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邁等 四、學習歌譜:以小組為單位進展視譜練習,鼓勵小組向教師提出問題,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幫助,教師可以直接輔導也可以讓其他小

6、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五、學習歌詞:在熟悉歌譜的根底上,學生自學歌詞,遇到難點請教師幫助。 課后小結: 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展靈活處理。有些可以讓他們回去查資料。有些可以讓會的同學幫助。有些教師堂上要馬上解決的,如音高關系等等。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夠用明亮的聲音、歡快的情緒學唱歌歌曲。2、過程與方法:用多種藝術形式體驗冬天在雪地里鍛煉的歡樂情景.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聽賞與跟唱歌曲時.體驗歌曲所表現的冬天的情景,培養(yǎng)自己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點:學會快樂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感受與理解音樂,大膽地進展演唱與表現

7、。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冬之景1、 師生律動“鈴兒響叮當“ 師:歡快的音樂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的四十分鐘吧!2、 生 猜 謎 語: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變萬化六個瓣。 一夜北風花盛開,飄呀飄呀落下來。 師:大家猜猜,這是哪個小天使“ 生:小雪花3、欣賞視頻“雪花的快樂“ 師:雪花蘊含著我們的熱情與渴望,濃縮著人類藝術的精華。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詩人 徐志摩的音樂詩歌“雪花的快樂“吧!4、 板書“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 師:片片雪花從天而降,它像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歌曲“銀色的馬車從天上來啦“。師板書二、冬之禮學唱歌曲1、聽賞歌曲師:想一想冬爺爺給大家?guī)硎?/p>

8、么禮物?歌曲的情緒怎樣“2、朗讀歌詞師:你們喜歡冬爺爺送的禮物嗎?冬爺爺為什么要送禮物給你們呢?他有什么愿望?請大家一起朗讀歌詞吧。3、 師熱情唱4、掌握節(jié)奏師:你們發(fā)現旋律中,那種節(jié)奏用得最多?學生討論2/4 * - * * * * * *_ -師生拍手練習節(jié)奏師:節(jié)奏模仿了什么?表現了什么“生:模仿了馬車上的鈴鐺聲,表現力小朋友收到冬爺爺的禮物后,快樂的心情。5、 學生聽唱歌曲兩遍,自己試著學唱歌曲第一段 師:讓我們音樂聲中感受一下收到禮物后的快樂心情吧!6、 師生分析旋律的特點 師;第一段旋律共有兩樂句,它們有什么特別之處嗎?生:同頭異尾師:大家發(fā)現第二段旋律的音區(qū)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旋律

9、有這樣變化?要表現什么?請同學們再唱一遍,然后答復。生:音區(qū)變高,表現了小朋友勇敢、堅決、不畏嚴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現了小朋友潔白無瑕的情懷。師:太棒了,讓我們用堅決的信念和純潔的情懷去迎接小雪花吧!7、學生隨琴齊唱歌曲8、學生以多種方式表演唱歌曲 師生接唱 小組唱 男女比賽 領唱 學生個人上臺展示并演唱.教師激情鼓勵,并評價,讓學生之間評價。師:同學們不但收到了冬爺爺的禮物,還記住了冬爺爺的叮囑。教師也被你們的歌聲給打動了,讓我也和你們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9、 師生一起走進兒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樂。 紛紛揚揚小雪花 姿態(tài)萬千好瀟灑。 不辭辛苦為大家, 勇敢鍛煉意志發(fā)。 三、冬之樂聽賞與跟唱踏

10、雪尋梅 師: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堅強的人卻不畏嚴寒,盡情享受著冬天的美麗和快樂。讓我們隨著踏雪尋梅的歌聲,邊聽邊唱,走出教室,走進冬天,去雪中鍛煉意志,共享歡樂,共度好時光吧!生聽賞與跟唱踏雪尋梅走出教室。四、完畢全課。教學反思:第二單元 五十六朵花第一課時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加深學生對少數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點的認識。2、知識與技能:學會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3、過程與方法:在唱歌、伴奏、跳鍋莊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教學重點:十六分音符的學習,加深學生對少數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點的認識。教學難點:在唱歌

11、、伴奏、跳鍋莊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1、導入“五十六朵花“這一單元從低年級一直延伸到高年級,一方面是加強民族團結的需要,另一方面,從學習音樂的角度來看,學習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實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的55個民族都稱為少數民族,他們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樂、舞蹈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珍貴財富,所以我們從小就應當學習、了解它并熱愛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鍋莊“,教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羌族。羌族主要聚居在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這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響,歌中唱的“羌

12、笛是羌族的民間樂器,但跳的“鍋莊舞卻是藏族的民間歌舞,從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漢文,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他們世世代代從事農業(yè)生產,但在改革開放后也興辦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廠,另外,羌族的繡花和編織也是非常有名的。同學們請看羌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再看羌笛的圖片出示圖片。羌笛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了,唐代詩人王之煥就有“羌笛何須怨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著名詩句?,F在的羌笛都是雙管,可以吹出七個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過節(jié)、喜慶豐收,羌寨里就處處響起羌笛的聲音。我們再來看跳鍋莊的圖片出示圖片。鍋莊是一種藏族民間歌舞,羌族人民也經常

13、跳鍋莊,在羌寨只要聽到哪里在跳鍋莊,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快樂地參加進去,可見羌族人民對鍋莊舞的熱愛,鍋莊舞的主要動作是弓腰、甩袖,邊唱邊舞,我們等會兒也來學幾個鍋莊舞的動作,請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樣,高快樂興地參加進來。2、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1欣賞歌曲唱錄音兩遍,請同學們說說聽后的感受。2集體朗讀歌詞。3隨錄音輕聲哼唱歌詞。4學唱前16小節(jié)歌譜,引導學生“發(fā)現后面8小節(jié)與前面8小節(jié)根本一樣。5背唱第一段歌詞,并隨伴奏帶放聲歌唱。3、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1由學生討論選用四種課堂打擊樂器作伴奏,聲音相似的可只選其中一種,例如三角鐵與碰鈴、舞板與木魚。2前16小節(jié)的根本節(jié)律是“,后8小節(jié)的根本

14、節(jié)律是“,最后3小節(jié)可與旋律的節(jié)奏一樣。3由局部學生約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學生隨伴奏帶歌唱,再依次換局部學生演奏。4、學習幾個鍋莊舞的動作,歡快起舞1根據錄像或圖片,隨教師學會一兩個鍋莊舞的動作。最好將教室里的課桌撤掉,學生可以在原位學習舞蹈動作。2隨錄音做動作。3邊唱邊跳。4男女同學各站一排,隨歌聲起舞,男女同學動作可以不同。5局部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其余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隨歌聲歡快地跳起鍋莊舞。5、小結: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跳鍋莊舞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這僅僅是開場,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羌族和鍋莊舞的有關資料并互相交流。教學反思:第二課時“瑤族舞曲“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

15、識與技能: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局部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順利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并能用課堂樂器演奏。3、過程與方法: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教學重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局部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教學難點: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去了羌寨,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瑤寨訪問?,幾宓姆椃浅F粒彩且粋€善于歌舞的民族,我們今天要欣賞的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就是由瑤族民歌“瑤族長鼓舞歌“改編而成的。瑤族遍布我國的南方,在*、等省區(qū)都有瑤族的身影,他們大多住在山區(qū),

16、因此,被稱為山地民族?,幾咫m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不過,他們在與外人交往時,都使用漢語?,幾逡赞r業(yè)為主,精于織染和刺繡。他們本民族的節(jié)日也很多,瑤族人民特別尊敬祖先,吃飯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數遍,表示祖先嘗過后子才能受用。讓我們來看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出示圖片。二、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1、“瑤族舞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局部,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局部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非常優(yōu)美動聽,主題B矯健活潑?,F在我們先來學唱主題A。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歌唱,反復屢次,要求邊學唱邊記憶。2、欣賞樂曲的第一局部這一局部先有一個

17、簡短的引子,隨即主題A屢次出現,描寫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氣氛逐漸熱烈。主題B進入后,速度加快,堅強矯健,描寫小伙子們也參加到歌舞的隊伍中。請學生靜靜欣賞樂曲的第一局部,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入。3、欣賞樂曲的第二局部這一局部樂曲調性發(fā)生了轉變,拍子也變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寧,深情委婉,與瑤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結合起來,很有詩情畫意,仿佛是人們在親切地交談。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二局部,教師可用微小的指揮動作提示這是三拍子的輕柔舞曲。4、欣賞樂曲的第三局部這一局部是第一局部的重現,但氣氛越來越熱鬧,并加了一個結尾,結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歌舞到達高潮,全曲在熱烈歡暢的情緒中完畢。學生欣賞樂

18、曲的第三局部。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教師可用指揮提示音樂情緒的轉換,也允許學生在欣賞時身體有所反響,甚至輕聲哼唱。三、用主題A作聲勢練習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上的圖示:跺腳、捻指、拍手、搖手。2、先隨音樂練前8小節(jié),只用跺腳左腳和拍手兩個動作。3、再練后8小節(jié)。前4小節(jié),學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鈴套需在課前準備好搖手,使手鈴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最后一小節(jié)是最難的,搖手、捻指與跺腳三個動作同時出現,其中搖手要持續(xù)兩拍的時間,但只要稍加練習,也就不難做到了。4、將整個練習連起來做幾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組或個人做。四、用課堂樂器演奏主題A1、再將主題A背唱幾遍,在此根底上,學習演奏,注意調高要改

19、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2、在屢次練習的根底上,由教師指揮,全體學生齊奏,力求節(jié)奏整齊、音色優(yōu)美,使學生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聲中。3、參加課堂打擊樂器。4、局部學生演奏,局部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局部學生做聲勢,氣氛一定很熱鬧。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欣賞了優(yōu)美動聽的“瑤族舞曲“,還親自演奏了樂曲的主題,相信這一優(yōu)美的主題將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第三課時欣賞“木鼓歌“教學時間: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歡快活潑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天性的歌聲演唱“木鼓歌“,表現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能力目標: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參加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yǎng)學生感受

20、、聽辨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心情。 教學重點:了解木鼓,準確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旋律音準,多種節(jié)奏型準確, 教具準備:電子琴、木鼓圖片、木鼓舞視頻、鼓類樂器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播放“木鼓舞“的視頻 同學們聽一聽看一看視頻中人們在做什么?他們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生答他們聚在一起邊敲鼓邊跳舞表現了喜慶、熱鬧、歡快的一種情緒 大家通過他們身上的服飾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的“(佤族) 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他們不只是跳木鼓舞,而且還唱木鼓歌呢,他們邊歌邊舞,場面非常熱鬧。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現了這種歡樂歌舞的場面。出示課題 二、

21、感受歌曲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與情緒是什么樣的“中速、歡快 2.介紹木鼓。 三、學唱歌曲 1出示節(jié)奏節(jié)奏練習注意第二條節(jié)奏的變化 2教師唱自彈自唱出示歌譜讓同學們再次感受歌曲的速度與情緒 3學唱歌譜 把“0“0符號指出來銜接語:同學們看這是個什么符號休止符休止多長一拍-V注意難點可兩小節(jié)兩小節(jié)教唱、完整視唱歌譜,下滑音記號的唱法。 4填詞演唱第一段歌詞讓學生自己提出難點,教師幫助解決 5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歌曲的速度與情緒、對休止符下滑音記號的處理, 第一段同學們唱的真好,第二段能不能試著跟琴唱出來呢? 6聽錄音跟唱歌曲默唱, 7跟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學熟后跟伴奏

22、教師給與鼓勵 四、參加伴奏穩(wěn)固練習 同學們唱的非常好,那咱們趁熱打鐵嘗試在歌曲有四分休止符“0“的地方,設計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更加有動感,咱們的自制樂器(或者教師發(fā)一些樂器響板、雙響筒、沙錘等)帶來嗎“ 1討論:同學們設計伴奏方式,比方 * * 22為自己伴奏 在演唱過程中參加伴奏。 33為同學伴奏 找?guī)孜煌瑢W領唱,其他同學伴奏 4為教師伴奏 教師也想讓同學們?yōu)槲野樽嘁幌?,好嗎?同學們這一環(huán)節(jié)看情況加或不加 五、小結與拓展 今天咱們學習了少數民族佤族的木鼓歌,知道了佤族最重要的打擊樂器是“木鼓,初步了解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歡樂。教學反思:第四課時歌曲“阿嘍嘍“教學時間:教學目標:

23、1、知識與技能: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嘍嘍“。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教學重點: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教學難點: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到的彝鄉(xiāng)去走一走了!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區(qū),那里有不少的梯田,過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車來澆灌梯田,現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嘍嘍“的歌詞,“流水上山坡!流水為什么會上山坡呢“學生答復:用抽水機將低處的水抽上來或是電力灌溉。同學們說得很好,改革開放以來,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電站,山鄉(xiāng)有了電,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們

24、要學唱的歌曲“阿嘍嘍“就是從兒童們的角度歌唱這一山鄉(xiāng)巨變的。二、學唱歌曲“阿嘍嘍“1聽賞唱錄音數遍,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討論歌詞,理解歌詞,特別要理解歌詞中“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中“我字的含義,這個“我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整個彝鄉(xiāng)的人民。3跟著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4跟著伴奏帶放聲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熱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聲音,防止喊唱。學生演唱時教師可以指揮來提示速度和強弱。三、學唱歌譜這是課本上的要求,在已經唱會歌詞的根底上學習歌譜是不難的,教師既可用琴聲帶著,也可采用教師大聲唱譜學生輕聲唱譜的方式,不管用何種方法,都應要求學生邊唱譜邊揮拍或擊拍,以增加唱譜時理性的成分。這首歌曲的

25、歌譜中有四處用了34拍,課本中已經提示,一定要引導學生注意,如邊唱邊揮拍,這四個小節(jié)應用四三拍子的圖式揮拍。四、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這首歌曲活潑幽默,曲調也有豐富的變化和比照,這就為設計多種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將領唱包括男聲或女聲領唱、女齊、男齊、齊唱穿插起來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參考,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通過比照演唱,確定最正確方案。齊阿嘍嘍,阿嘍嘍,流水上山坡嘍阿嘍哩嘍。女齊它是誰指路哎“它聽誰的話哎“ 男領哎,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男齊你見過沒有“你信不信“女齊你信不信“男領哎! 齊你喲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詞時,將男領改為女領,男齊與女齊對調,就會有一種新鮮感了。師小結

26、:教學反思:第三單元 看大戲第一課時唱歌“看大戲“。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習歌曲“看大戲“。2、過程與方法:設計歌曲的念白節(jié)奏,正確演唱歌曲。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豫劇唱腔特點。教學重點:學習歌曲“看大戲“,正確演唱歌曲。教學難點:設計歌曲的念白節(jié)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豫劇“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劇的唱腔風格。二、學習歌曲“看大戲“1、初聽:體會樂曲的情緒,感受樂曲的風格。2、這首歌曲采用了哪種戲曲的音樂?3、哼唱歌曲旋律:注意過門、變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確演唱。4、學生自主設計念白的節(jié)奏。5、完整演唱歌曲。三、欣賞學生提供的音響材料可以

27、用聽賞判斷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四、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情況。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欣賞“花木蘭“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梆子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2、知識與技能:欣賞“花木蘭“,進一步感受梆子的音樂特點。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照欣賞豫劇“花木蘭“,學習了解豫劇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梆子的歷史、表演特點以及主要劇目。教學難點:比照欣賞豫劇“花木蘭“,學習了解豫劇的歷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教師課前要了解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戲種以及相關知識等有關資料的準備情況。二、導入:播放歌曲“看大戲“提問:上節(jié)

28、課我們了解了什么戲?。拷裉炷膫€小組的同學向大家介紹他們學習的容?三、小組介紹:豫劇1、開展歷史豫劇,原名“梆子,俗稱“謳、“謳戲、“土梆戲,是一個具有深厚群眾根底的大劇種。有關它的文字記載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傳于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國后更以罕見的速度開展壯大,普及城鄉(xiāng)各地,并流布、*、等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至80年代中期,豫劇從演出團體、從業(yè)人數、觀眾數量等諸多方面躍居全國300多個地方劇種之首。2、藝術特點豫劇的特點是生活化、平民化,質樸本色,雅俗共賞。3、音樂特點豫劇屬于梆子腔系統,音樂以“高亢粗暴、豪邁激越著稱。豫劇形成以來就是個重唱的劇種,故有“寧唱十句戲,不道

29、一句白的藝諺。在豫劇演唱中,僅以嗓音而論,大致以真聲為主,假聲為輔。后來又逐漸出現了真假聲并用。所謂并用,一種是在中音區(qū)用真聲,高音區(qū)用假聲。另一種則是真聲唱字,假聲行腔,俗稱“陰陽腔。再就是近年來普遍采用的稱作真假聲結合的唱法,這種唱法根據唱腔與演員個人的條件靈活使用真假聲。不同的唱法也與豫劇音樂的地區(qū)、流派、行當有關。4、代表劇目“拷紅“花木蘭“溝“好隊長“打金枝“等。5、優(yōu)秀演員豫劇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素真、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豫劇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風格流派。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鞏縣人,1922年出生,原名妙玲。出身藝人家庭的她,九歲隨父學戲,后改名為常香玉。初學小生、須生、武丑

30、,后專演旦角。幼功深厚。十歲登臺,十三歲主演六部“西廂“,名滿。原唱豫西調,后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祥符各調,并吸收曲劇、墜子、梆子、梆子、京劇等一些唱腔,另創(chuàng)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潛心鉆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說白的改革。1941年赴陜甘演出。1948年在創(chuàng)辦香玉劇社,致力于培養(yǎng)青年演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率劇社巡回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zhàn)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同年出國演出?!俺E沙蛔终粓A,運氣酣暢,韻味淳厚,風格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涵深

31、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在藝術上廣泛吸收京劇、評劇、腔、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同時獨創(chuàng)新腔,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譽為“豫劇皇后。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1994年6月榮獲“亞洲最正確藝人終身成就藝術獎。l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四、欣賞“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設問的問題:簡單了解“花木蘭“的劇情。模唱:感受音樂風格。五、欣賞梆子“花木蘭“設問的問題:提醒曲名:“花木蘭“樂曲的旋律由幾個局部組成?各局部的速度、情緒怎樣?分別描

32、繪了怎樣的情景?這首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是什么?六、小組介紹:梆子1、藝術特點高亢、激越、大方是梆子唱腔固有的風格特點,聽來能使人有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2、音樂特點梆子的唱腔,屬板腔體。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現大方悲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種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約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樂曲牌五十余首,管樂曲牌百余首。除在個別劇目中用于歌唱外,大局部曲牌尤其是弦樂曲牌主要用來渲染劇中的環(huán)境氣氛以及為人物舞蹈動作伴奏。七、拓展性欣賞:民族管弦樂交響詩“花木蘭“教學反思:第三課時“西湖美“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劇音樂的風格特點。2、

33、過程與方法:學會由越劇填詞的歌曲“西湖美“。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用越劇語言演唱歌曲。教學重點:在越劇欣賞中能學唱越劇調填詞歌曲“西湖美“。教學難點:能用越劇語言演唱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練聲 連音練習 模唱練習2、復習“太湖美“二、感受西湖1、在太湖美的歌聲中繼續(xù)我們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杭,我們辭別,又將去哪里呢?學生答復。2有同學去過西湖嗎?請談一談對西湖的印象。學生交流3、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見證一下,觀看課件背景音樂西湖美4、感覺怎樣?你想說點什么“5、歷代的文人雅士來到西湖禁不住詩興大發(fā),留下千古名句,讓你又想到了什么“學生

34、交流有關西湖的詩句6、配樂朗讀西湖美歌詞三、體驗學唱1、初聽唱2、復聽歌曲3、聽旋律,注意間奏4 、填詞演唱5、重難點教唱6、集體演唱四、越劇欣賞1、怎樣讓歌曲唱出越劇的味道呢?同學們了解越劇嗎?2、欣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選段。3、學生交流自己品出來越劇味道,師小結簡單介紹越劇特點。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劇的影子,從歌詞的字數、間奏來體會歌曲的戲曲特點,學生交流。5、師生運用吳儂軟語學唱歌曲,配伴奏音樂6、學生表演五、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第四單元 影視音樂第一課時欣賞“映山紅“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感受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2、過程與方法:體驗歌曲中深情的期待

35、,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情感。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適當的動作表現歌曲。教學重點:感受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教學難點:體驗歌曲中深情的期待,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情感。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生欣賞歌曲的興趣教師:教師今天有一個問題要考一考你們。你們看,這滿上遍野開的是什么花?這種花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呢? 教師:你們答復得真好!這種花的名字就叫映山紅,它們喜歡生長在山上,一道春天就可以看到滿上遍野的映山紅,非常好看。今天,教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映山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容1、教師播放歌曲,請幼兒欣賞,初步理解歌曲容。

36、教師:這首歌叫什么名字?歌曲里唱了什么?請結合故事“閃閃紅星“,再次傾聽歌曲,邊聽邊觀察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將畫面容和歌詞對應起來,進一步幫助理解歌詞容。三、感受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和特點和深情期待的情感。1、引導學生感受歌曲舒緩優(yōu)美的旋律特點。教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聽了這首歌曲的感覺,教師請學生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這首歌曲給人的感覺非常連貫、非常優(yōu)美。2、再次播放歌曲,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深情期待的抒情性質。教師: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你覺得歌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這種情感?教師:人民群眾想念紅軍,期待紅軍塊塊回來的深情。四、鼓勵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適宜的

37、動作表現歌曲。1、教師:挺了這首歌曲,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呢?2、教師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一些柔和、舒展的動作,并能根據歌曲合拍做出這些動作來。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影視音樂。2、過程與方法:初步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分聲部練習二部合唱局部。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情緒,會背唱歌曲。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影視音樂。教學難點:分聲部練習二部合唱局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豐富多彩的影視音樂欣賞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先來聽幾段音樂,聽后請大家說說這些音樂曾經在哪里聽過。2、播放錄音影視音

38、樂“英雄兒女“阿詩瑪“冰山上的來客“閃閃的紅星“等選段,聽后請同學答復下列問題。3、師:同學們,影視音樂可以分成歌曲和器樂曲。其中歌曲又可以分成主題曲、插曲、片頭片尾曲;器樂曲可以分為情節(jié)音樂、情景音樂、配樂等。我們剛剛聽到的這些電影音樂與電影所描繪的劇情都有著密切的聯系。4、再次播放有關音樂,請同學們復聽。并請同學說說有關電影的劇情,教師補充。適當介紹一下這些電影音樂的詞曲作者。見后面的參考資料5、穩(wěn)固練習教師再次播放錄音,請同學把聽到的音響與歌曲、詞曲作者一一對應起來。教師在黑板上或通過投影列出文字讓學生連線。6、拓展練習師:同學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影視音樂?可以唱給我們聽聽嗎?二、學唱歌曲

39、“讓我們蕩起雙槳“1、師:今天我們學唱的歌曲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也是一首電影插曲。因為電影拍攝的年代比擬長遠,我們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下面教師先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2、教師簡要介紹。3、師: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樂譜,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歌曲的錄音。4、播放錄音或電影畫面。5、教師唱一遍。6、跟著錄音或教師的琴聲學唱樂譜,先不教第二聲部。注意弱起節(jié)奏的準確性,強調進入時的整齊。7、學唱第一樂段的歌詞。8、唱熟歌曲第一段。9、學習合唱局部中第二聲部的樂譜。然后分聲部合唱,注意讓同學體會二部合唱的效果。最好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兩個不同的聲部,要注意要求學生在演唱時要同時傾聽另一

40、聲部的聲音。10、帶詞練習合唱局部。11、完整學唱歌曲的第一段。三、布置課后練習:學唱其余兩段歌詞。教學反思:第三課時欣賞“迎春“紙風車“風“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一步提高學生演唱二聲部歌曲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影視音樂的意義和作用。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音樂小編輯,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樂曲的能力,能注意到樂曲在配合畫面時的相輔相成作用,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展包括模擬“音效在的配音。教學重點:通過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一步提高學生演唱二聲部歌曲的能力。教學難點:通過音樂小編輯,進一步提高學生欣賞樂曲的能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

41、琴教學過程:一、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師:這節(jié)課我們先復習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請大家分成兩組,分別演唱高、低聲部。在演唱時,請大家注意音準以及兩個聲部的和諧,而且要唱得優(yōu)美些。生:演唱歌曲。二、欣賞“迎春“紙風車“1、聆聽音樂,請學生談談感受。2、教師介紹樂曲是電視連續(xù)劇“大宅門“的配樂,介紹“大宅門“劇情。3、播放“大宅門“片段,邊看邊欣賞音樂。4、請學生談一談這兩段音樂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以及它們在電視劇中所起的作用。5、教師總結。三、欣賞“風“1、聆聽音樂,請學生談談感受。2、教師介紹樂曲是電影“英雄“的配樂,介紹“英雄“劇情。3、播放“英雄“片段,邊看邊欣賞音樂。4、請學生談

42、一談這段音樂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以及它們在電視劇中所起的作用。5、與“迎春“紙風車“相比,這三段配樂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首作品?為什么?6、教師總結。四、音樂小編輯請同學自由組合,分別為這四個場景配樂,并增加模擬音效。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并表演。教學反思:第四課時欣賞“送別“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相關圖片或電影錄像及音樂的欣賞,學習演唱歌曲“送別“。 2、過程與方法:并嘗試用電子琴的豐富音色來表現,引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開闊學生的視野,體驗多種音樂表現同一主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對樂曲意境的

43、理解和情感的表達教學難點:嘗試用電子琴的豐富音色來表現,引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歌曲曲譜等 教學過程: 一、練聲曲: 1 2 3 4 5 5 4 3 2 1 咪 嗎 咪 二、學唱歌曲“送別“ 1、教師:同學們,讓我們聽一聽下面這首歌曲,聽完后說說它的歌名? 生:“送別“ 師:你知道嗎?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送別“是出自一部老電影“城南舊事“ 2、介紹曲作者 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余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yōu)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于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yǎng),

44、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yōu)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到達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后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游“,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3、欣賞“送別“ 4、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歌譜吧。請問,這首歌曲是幾幾拍的? 生答:4/4拍 5、學生跟琴視唱全譜 教師提出注意點: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點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時值把握 6、請同

45、學們學唱這首歌。 7、請同學們討論歌曲的構造特點。 8、師總結 歌詞以長短句構造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構造,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一樣,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比照,情緒變成 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辭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并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 9、學生有感情的

46、朗讀歌詞。10、學生完整地演唱這首歌 在“送別“的優(yōu)美旋律中完畢此課 沖動,似為深沉的感慨。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三、教師小結。教學反思:第五單元古韻新聲第一課時 唱歌“梅花“。教學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2、過程與方法:能用聆聽的方法感受詩詞與歌曲的不同。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對我國古詩文化有進一步了解。教學重點:能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前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聽有關于古詩的歌曲進教室。二、導入師:同學們,我們從小家長就教我們背古詩,長大后教師也教過我們好多古詩,下面就請你們說一說

47、,你都學過哪些古詩“生:回憶自己學過的古詩。師:你能給大家背誦一下嗎“生:背古詩。師:現在教師說一個詞,看看哪位同學能根據這個詞背出一首古詩。師:這個詞是“梅花。生:我知道,王安石有一首古詩就叫做“梅花“。師:你反響真快,大家肯定也學過這首古詩,下面我們就一起背一下。全班齊背“梅花“。師:誰能來介紹一下古詩所描寫的容及它所要表達的意思“生介紹古詩。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具有古代風格的歌曲“梅花“。三、聆聽歌曲1、生初聽:體會歌曲的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2、生復聽:用拍手和捻指為歌曲伴奏。3、生再聽:輕聲哼唱歌曲旋律。四、學唱歌曲1、聽唱法教學,生反復聽歌曲,小聲學唱歌曲。2、生隨琴慢唱。3、

48、師指導、糾正:提示學生注意過門、連線、以及前十六分音符的正確演唱。4、生完整演唱歌曲局部。五、小結生談談本課的收獲。生聽“梅花“歌曲出教室。教學反思:第二課時“梅花三弄“、“漁舟唱晚“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認識古琴、古箏,感受古琴、古箏古樸、深遠的音色。 2、過程與方法:分辨樂曲中主題的三次變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歌頌梅花的詩詞,理解音樂所塑造的梅花的堅強性格。教學重點:感受樂曲優(yōu)美的旋律。認識古琴、古箏,感受古琴、古箏古樸、深遠的音色。 教學難點:分辨樂曲中主題的三次變化。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遙

49、知不是雪,味有暗香來。寫的是什么花嗎? 學生答復 師:那你們能說一說梅花有什么特點嗎?比方它的形狀,生長情況等。 學生答復,教師根據學生的答復補充 二、引入樂曲,并介紹古琴 很好,同學們剛剛談了很多對梅花的認識,在我國:“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可見這些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它們已經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涵。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梅花的樂曲。這是一首古琴曲,叫“梅花三弄“。 那好,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古琴這種中國傳統樂器,它是什么樣子的,音樂有什么特點。 介紹:古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一

50、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一般厚約二寸。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制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賞古琴獨奏“梅花三弄“ 1、聽賞全曲。 2、簡介: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頌具有高尚節(jié)操的人。此曲構造上采用循環(huán)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表達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游弄之說。

51、 3、再次聽賞,分析樂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為兩大局部。 第一局部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環(huán)再現的手法,即以三弄為核心的局部;第二局部包括后四段,音樂的開展側重于此。全曲通過這樣兩個局部并運用比照手法,描繪了梅花在靜與動兩種狀態(tài)中的優(yōu)美形象。 4、分段細聽。 樂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調親切優(yōu)美,音色渾厚明亮,節(jié)奏平穩(wěn)舒緩,與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動鮮明的比照。 一弄,靜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瑩剔透,仿佛是對梅花的贊頌。隨后,節(jié)奏的變化使旋律富于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動起來。 二弄,風雪鼓蕩,梅花飄遙,初顯傲雪身姿。 三弄,風吹雪壓,梅自傲立這段優(yōu)美流暢的曲調在這局

52、部三次循環(huán)出現,它形象地表現了梅花恬靜端莊、晶瑩剔透的神態(tài),而這一主題旋律的三次出現,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我國古琴以擁有眾多的泛音而著稱,十三個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標志,七根弦上則相應有九十一個泛音,其中包括對稱重復的泛音在。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 曲調的三次出現,類似古代詩詞的反復吟詠,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樂曲的第二局部開辟了另一種境界。它運用一系列的快節(jié)奏,表現出風雪交攻的氣氛,用富于動態(tài)的畫面,來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四、欣賞古箏獨奏“漁舟唱晚“,了解古箏。方法同上。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又欣賞和學習了一首中國傳統樂曲,希

53、望大家能從中認識到我國悠久的音樂文化,也能夠用心去體會我們祖先給我們貿下來的音樂精華。教學反思:第三課時“靜夜思“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學習四四拍的指揮手勢。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力,創(chuàng)造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體會歌曲思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歌曲及學會打四四拍指揮手勢。 教學難點: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裝飾音,并演唱準確。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了晚上看到圓圓的月亮時,會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詩人,在月圓之夜,不僅思念自己的親人故土,而且還寫了一首詩“靜夜思“。今

54、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根據白的“靜夜思“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板書課題 二、 初聽歌曲,整體感知。 1、 放錄音,聽歌曲“靜夜思“。 2、 師:聽了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三、 配樂朗讀,體會感情。 四、 教授歌曲,學習指揮。 1、 師唱,生小聲跟唱。 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速度較慢、節(jié)奏舒展、聲音柔和、力度較弱,并使學生了解4/4拍 2、 師教唱歌曲。師一句,生一句。 師適時講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裝飾音,并多加練習穩(wěn)固。 3、 生隨師琴聲唱,師彈一句,生唱一句。 區(qū)分第二樂句的最后一個音和第三樂句的第一個音的不同,及表現感情的 4、 集體唱,師彈琴伴奏。 5、 指名唱。 6、 分組唱,并分組

55、用樂器伴奏。 7、 學習四四拍的指揮手勢。 1 師示,生模仿。 2 師帶著邊指揮,邊唱歌。 3 指名指揮,兩邊的學生樂器伴奏,教師彈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靜夜思“。 五、 擴展延伸,音樂創(chuàng)造。 六、 完畢 同學們,唱得真好,可以當小歌星?!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希望你們回去把這首歌唱給你的爸爸媽媽和遠方的親人朋友,以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和思念。教學反思:第四課時“讀唐詩“教案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唱歌曲“讀唐詩“,增進學生對我國古詩文化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化的熱愛。2、過程與方法:通過拓展活動創(chuàng)編古詩新唱,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選擇適宜的音樂進展吟誦古詩、自編

56、旋律演唱古詩、表演古詩情境等,使音樂與古詩的意境融合一起。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古詩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唐詩里有苦,唐詩里有樂的意境。 教學重點:音樂活動“古詩朗讀演唱會“。教學難點:組織學生在活潑而有序的課堂氣氛中開展音樂表演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化的熱愛。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四塊小黑板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大屏幕出示:古詩的畫卷,同時播放“春江花月夜“,學生觀看二、欣賞歌曲“讀唐詩“1導言:這幾部古詩畫卷向我們展示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古詩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先來欣賞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讀唐詩“,它的歌詞非常富有特點,聽

57、后你一定會有驚奇的發(fā)現,請欣賞“讀唐詩“。 2.師:你們發(fā)現歌詞的特點了嗎“學生答復 師:看到歌詞使我們聯想到許多古詩,則這首歌曲中終究隱藏了多少古詩呢“教師想考考你們,我們用分組來進展比賽,看看哪組同學知道的唐詩知識最多“ 那我們分成四組,每組有一塊題板,請將歌詞與古詩題目用連線連接起來,小組同學共同完成,連接最快最準確的為優(yōu)勝組?;顒舆M展中同時播放歌曲“讀唐詩“做背景音樂,連接好的把題板送到前面。(同學們都連接完了,我們來看看他們連接是否正確,教師請你們一起來做評委,講解題板向優(yōu)勝組表示祝賀)題板容:“床前的月光 “ 靜夜思 “ 白“窗外的雪 “ 夜雪 “ 白居易“高飛的白鷺 “ 絕句 “

58、 杜甫“浮水的鵝 “ 詠鵝 “ 駱賓王“楓橋的鐘聲 “ 楓橋夜泊 “ 繼“巴山的雨 “ 夜雨寄北 “ 商隱“邊塞的戰(zhàn)士 “ 出塞 “ 王昌齡“異鄉(xiāng)的客 “ 九月九日憶兄弟“王維3師:我們知道了,這首歌曲中隱藏了多少古詩呢?生答:八首師:對了,是以八首古詩中最美的佳句組成的歌詞?,F在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歌詞,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都發(fā)自心的歌頌和贊美著唐詩。4師唱下面請聽教師唱一遍“讀唐詩“,同學們可以輕聲隨歌曲唱一唱,同時想想你是怎樣來理解“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這句歌詞的呢“學生答復 。師:我們以一首唐詩為例。比方說曲中“高飛的白鷺是誰的作品?生答:杜甫的絕句 古人喜歡

59、見物詠懷,見景抒情,對自己的所見所思進展即興吟唱,我們也來學學看,吟詩時作搖頭晃腦狀注意聽教師吟誦詩歌時有什么特點?跟讀現在的白話文有區(qū)別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生答: 師:很有韻律感,與今天的音樂很相近,它的節(jié)奏,音調與音樂是相通的,感覺就像在唱歌,真是詩中有歌啊。師:古人還喜歡邊吟詩邊作畫呢,如果讓你來給“絕句“這首詩作畫,你會畫些什么呢“我們一句一句的來。學生答復師播放全詩一句一景,其中對景物色彩的描繪有哪些“學生答復鸝之“黃,柳之“翠,鷺之“白,天之“青,雪之“白。師:這些色彩絢麗的景物,遠近上下相映成趣,合起來則宛如一幅渾然一體的畫卷,真

60、是令人賞心悅目,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這句歌詞都能理解了嗎? 5師:歌詞我們都理解了,現在讓我們隨音樂唱一唱,請你們找找“讀唐詩“中的高潮樂句在什么地方“學生找出高潮樂句。這兒還有一個音樂記號,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就像數學中的什么記號?生答:大于號,在音樂中代表重音記號,這兒力度要唱得重些、強些觀察高潮樂句用了什么音符“生答:附點四分音符,師:附點四分音符我們已經學過,它該唱多長呢?生答:一拍半,下面我們一起把節(jié)奏讀一遍,體會附點四分音符,它使音樂情緒有了一種什么變化?它一共使用了幾小節(jié)?出現了四個小節(jié)。師:連續(xù)四個小節(jié)的附點四分音符再一起它使音樂情緒有了一種推動感。學生讀一遍節(jié)奏,再按節(jié)奏讀歌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