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復習資料«中國法律思想史(課程代碼00264)第一大題:單項選擇題1、譚嗣同仁學中所謂“仁”的第一或最 主要的標準是(平等)2、“三權之體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 啟超)3、闡述“太平之世不立刑”這一思想的著作 是(大同書)4、近代洋務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張之洞)5、曾國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禮)6、洪仁王千制定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施政 綱領是(資政新篇)7、中國近代“開風氣之先”的思想家是(龔自 珍)8、夏、商、西周時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權法思想和(禮治思想)9、春秋時期私自編定“竹刑”的是(鄧析)10、孔子所說的“為政在人”,強調的是(賢 人治國)11、先秦時期,第一個提
2、出系統(tǒng)的“性善論” 的是(孟子)13、“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愛中)13、“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一說的提出者是 (老子)14、商鞅認為必須確立法令至高無上的地位,做到(口“治不聽君,民不從官”)15、主張肉刑可廢不可復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統(tǒng)”的繼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 家是(韓愈)17、“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一著名諫議的 提出者是(魏征)18、犯罪存留養(yǎng)親制度首創(chuàng)于(唐 )19、柳宗元認為刑、禮的關系應是(其本則合,其用則異 )20、最早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一思想命題的歷史時代是(北宋 )21、唐代創(chuàng)立九卿議刑制度的是( 唐高祖)22、明
3、末清初,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思 想命題的思想家是(顧炎武)23、明代提出“信賞罰,一號令”法律思想的歷史人物是(張居正 )24、在丘溶看來,刑罰的根本價值在于(明 刑弼教 )25、洪秀全認為造成當時各種社會弊端的根源 在于(“一出于私”的社會經濟制度)26、認為設置法律在于“納民于軌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張之洞 )27、曾國藩認為“修、齊、治、平”的結合點是(一秉于禮)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儒 家思想?)29、王弼與嵇康法哲學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 否認為“名教出于自然”)30、從理論上提出區(qū)分律與經、律學與經學的 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論證的晉代思想家是(杜預)31、將封
4、建綱常倫理概括為“三綱”的思想家為(?董仲舒?)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來,人君治理天下 最好的辦法莫過于(??無為?)33、統(tǒng)治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思想領域數(shù)百年的 正統(tǒng)哲學為(??程朱理學?)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權,“君臣共理大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36、 北宋中期倡導依法辦事,凡“有司議罪,惟當守法”的思想家是(?王安石)37、 金朝重視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選,嚴廉察之責”的統(tǒng)治者為(完顏雍)?37、耶律楚材為促進元朝政事統(tǒng)一,起草的法 律是(?便宜一k八事)38、明朝倡導“以公理滅私情”理論學說的是(?丘溶?)39、明清之際論述法律問題最多的,涉及面最 廣的思想家是(?王夫之)4
5、0、提出“專以法律為治”的思想家是(?章太 炎)41、“天命”、“大罰”思想最早出現(xiàn)于(? 更朝?)42、殷商時代的“禮”主要是一種(??宗教祭 奠儀式)43、“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禮 記?)45、 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學派主要是(?齊國法家)45、先秦儒家中,主張儒法融合、禮法統(tǒng)一的 先行者是(?荀子)46、 “禮之用,和為貴”的說法,反映了孔子主張(?社會和諧)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兼愛)48、戰(zhàn)國中期,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莊子)49、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50、最早提出系統(tǒng)“法治”理論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51、商鞅反對復古倒退,主張(?不法古,不修 今
6、?)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學說的同時,還利用了 (?五德終始說?)53、西漢新儒學的代表作是(?春秋繁露)54、下列屬于西晉律學家杜預著作的是(?律 本)55、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核心是(?文治)56、隋唐時期貫徹“務在寬簡,取便于時”原 則的法典是(?武德律)57、批評禮記月令遠離“圣人之道”的 唐代思想家是(?柳宗元)58、提出“性善情惡”說的宋代思想家是(李 翱)59、在朱熹看來,“禮之本”是(?德)、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 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黃宗羲)61、提出“趨時更新”法律時變觀的著名思想家是(?王夫之?)62、“一祖之法無不敝,千夫之議無不靡”, 反映出龔自珍主張
7、(?變法改革)63、太平天國財產公有思想的具體法律表現(xiàn)是(天朝田畝制度)64、洋務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國傳統(tǒng)的 綱常名教)65、“一秉于禮”法律主張的提出者是(曾國 藩)66、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發(fā)表的、并為變 法提供思想理論根據(jù)的著作是(孔子改制 考)67、梁啟超變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國家政體是(? 君主立憲)68、參與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學家是 (岡田朝太郎)69、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最早明確提出于(民報)70、 “中華民國” 一詞的發(fā)明者和解釋者是(?章太炎)71、 中國古代曾經“鑄九鼎,象九州”的歷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反映了 當時統(tǒng)治者信奉(君權神
8、授?)73、“國無二君,家無二尊”的思想本質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業(yè)”思想的具體化是(“三國五鄙”制)75、春秋時期,反對子產“鑄刑書”的晉國名 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與周公”父子兄弟,罪 不相及”的說法最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國歷史上最早將禮法結合,使儒、法兩家趨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為先秦時期著名的學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術”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說明法律應該具有(公開性)81、先秦時期,主張“事斷于法”的思想家是 (?慎到?)82、秦王朝“以法為教”
9、的文化專制思想, 直接導致了( ?焚書坑儒)83、廢除秦朝“誹謗妖言法”的皇帝是(漢文帝)84、漢代賈誼的作品是(?新書)85、秦漢之際,倡議嚏京剿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賈誼)86、儒家所鼓吹的“三綱”學說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君為臣綱)8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國古代第一個明確提出無君、無政府主張的思想家是(?鮑敬言)89、將“存留養(yǎng)親”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90、唐朝堅持“大刑說”的思想家是(?韓愈)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權,“君臣共理大下”的思想家是(?范仲淹)92、主張立法“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的 明代思想家是(張居正)93、
10、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認為國家、刑法、禮樂 起源于(??農)94、魏源介紹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夷氛紀聞 )95、太平天國最主要的立法是(?天朝田畝 制度)96、主張“以禮自治,以禮治人”的思想家是 (曾國潘)97、在戊戌變法前夕,康有為對三權分立問題 的探討主要集中在(?立法機構)98、清末主張變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 變官制”的思想家是(?梁啟超)99、清末法律改革時期,為了貫徹“罪刑法 定”原則,沈家本提出必須廢除(援引比附) 100、章太炎設計的“中華民國”是一種(? 責任內閣制民主共和國)3、王夫之指出,秦漢以后,在“法治”的推 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別是(A.無法B.郡縣不行
11、'C.任法和任人背離* D.執(zhí)法寬嚴不當E.井田被廢4、近代中國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有E.荀子A.法條第二大題:多項選擇題1、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主張“無為而治” 的思想家有()“A.老子B.鮑敬言"C.莊子"D.王弼E.賈誼2、在先秦思想家中,極力主張以禮治國的有A.周公B.管仲C.孔子D.孟子, A.曾國藩B.譚嗣同C.章太炎-D.張之洞E.沈家本5、孫中山先生新民權主義的新內容集中體現(xiàn)為()A.取消列強在華特權B.主張“直接民權”C.恢復關稅自主權D.實行耕者有其田E.強調“主權在民”6、荀況注重對法的理論探討,他提出的重要 的法學概念有(?)“ B.法義&quo
12、t;C.法數(shù)* D.類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A.事統(tǒng)上法,法令由一統(tǒng)B.文武并用,德刑相濟C.禮法結合,陽德陰刑“D.嚴刑峻法,深督輕罪'E.以法為教,以史為師8、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贄B.黃宗羲'C.顧炎武 D.王夫之"E.唐甄9、康有為倡導的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制的 具體方案是(?)A.采西法以補中法之不足B.沖決一切封建網羅"C.設議院開國會D.制定憲法.E.實行三權分立10、孫中山“五權憲法”學說中的“五權”包括(?)"A.立法權-B.司法權“C.考試權D.糾察權E.教育權11、下列人物中,公開
13、反對公布成文法的有 (?)"A.叔向B.子產“ C.孔子D.趙鞅E.鄧析12、下列能夠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說法是 (?)A.順天之意,得天之賞卡B.反天之意,得天之罰“ C.天子有善,天能賞之“ D.天子有過,天能罰之“ E.人無長幼貴賤,皆天之臣也13、朱熹“嚴刑”主張的具體內容有 (?)“ A.恢復肉刑“ C.孟子a B.限制贖刑D.荀子C.推行社倉-E.漆雕氏D.以口數(shù)占田E.嚴懲奸兇17、東漢時期,反對神學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劉秀C.劉預14、?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A.原道覺世訓"B.原道救世
14、歌“C.原道醒世訓D.勸世良言E.太平天國起義記15、下列對大清現(xiàn)行刑律特點描述正確的 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義"B.刪除了凌遲、梟首等酷刑 “ C.取消了六律總目D.采用緩刑制度E.分總則、分則兩編16、繼孔子之后,下列屬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 物有(???)“A.子張 B.子思“ D.仲長統(tǒng)18、宋明時期,主張將法律教育與官吏 選拔結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 ?)* A.王安石-B.范仲淹“ C.張居正D.丘溶E.朱熹19、下列屬于洋務派的法律思想有(? ?)A. “嚴刑以致又安”"B.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 “法律本原實與經術相表里”"
15、D. “一秉于禮”* E. “整頓中法,采用西法”20、清末“禮法之爭”中,勞乃宣對大清新 刑律草案極力攻擊的兩點是(? ???)A.故殺子孫B.妻毆夫C.存留養(yǎng)親“ D.無夫奸 “ E.子孫違犯教令第三大題:名詞解釋題1、以德配大一一(1)西周時期周公提出的一 種思想;(2)周公繼續(xù)夏商以來的“天命”廉潔, 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天命可以轉移,并且 只轉移給有德之人。(3)這一思想的意義在于,從 單純地強調天意,轉而重視民心的向背,是對神權 法思想的新發(fā)展。2、“三不足”理論一一(1)北宋王安石主持 變法期間提出的理論;(2)其內容為“天變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等思
16、想;(3)它是對中國古代變法改革思想 的總結與升華。3、以能分治一一(1)權能分治是孫中山“五 權憲法”的核心內容;(2)把政權和治權分 開,選舉權、罷免權、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等四種“政權”由人民掌握,立法權、司法權、行政 權、考試權、監(jiān)察權五項“治權”由政府實施;(3) “治權”相對于“政權”稱作“能”, 因此稱“權能分治”。4、仁學(1)清代譚嗣同所著。(2) 該書通篇講“仁”,對封建綱常名教進行激烈 的抨擊。(3)他認為“仁”以平等為第一或 最重要的標準,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平等。5、法令滋彰,盜賊多有一一(1)老子崇尚自 然,否定人為,反對人定法。(2)統(tǒng)治者制 定法律法令,本意為了防止盜賊
17、,可盜賊反而 更多。(3)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法令破壞了自 然的和諧。6、春秋決獄一一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實 例作為審判的法律依據(jù),從而把儒家經典法律 化。這是董仲舒最先提出的,其實質是一種“原心論罪”說。7、明分使群一一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荀 子的觀點。他認為人類要生存,就必須“能 群”,即有組成社會集團的能力,社會里必須 有“分”,即區(qū)分職業(yè)和等級。這是禮法起源 的一個前提。8、民貴君輕一一(1)孔子從“重民”的思想 出發(fā),提出了上述的思想。(2)孔子并不是 說人民比國君更尊貴。而是說爭取人民更重 要。9、理直刑正一一晉代律學家張斐“以禮率 律”法律觀的集中體現(xiàn)。所謂“理直”,是指 法律要明確
18、體現(xiàn)綱常名教?!靶陶?,是指使 用法律要做到準確,寬嚴適中,輕重得當,有 罪必罰,罪刑相符。10、周公制禮即在周公主持下, 對以往的 宗法傳統(tǒng)習慣進行補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 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為中心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相 應的典章制度、禮節(jié)儀式。周公制禮,對中國 后世立法、司法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11、竹刑一一是春秋時期鄧析私自編訂的一部 適應當時社會的刑法。因為它是寫在竹簡上, 所以被稱為“竹刑”。結果,鄧析被殺,但其“竹刑”卻得到應用。12、”以法為教,以史為師”一一韓非深受商 鞅“燔詩書而明法令”的影響,主張 毀棄一切文化典籍,取締一切學術派別,定法 家學說為一尊。韓非認為,記載先王之語的儒
19、 家經典,已經成為破壞“法治”的工具。他明 確地把儒家作為打擊重點,同時批判其他各 家。韓非主張用法家思想統(tǒng)治一切,在教育方 面,以法律作教材,以官吏為老師。13、唐律疏議唐高宗時期,以武德 律、貞觀律為基礎,編纂永徽律)十 二篇,五百零二條。為了闡明永徽律的精 神實質,并對律文作出統(tǒng)一解釋,又命人對永 徽律逐條逐句作出注解,叫做“律疏”,與 律文具有同等效力。疏與律統(tǒng)稱為永徽律 疏,后世稱為唐律疏議。14、“恢廓民權,限制元首”一一章太炎的主 張。目的是為了防止總統(tǒng)權力過分膨脹。 其方 法是在西方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 立的基礎上,再加上教育獨立(或教育權), 后又增加了糾察權。該思
20、想的核心在于強調主 權在民。15、“有治人,無治法”一一荀子的主張觀點, 他認為法對于治理國家雖然重要,但法畢竟是 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執(zhí)行,即仍然取決于“人”。荀子繼承和發(fā)揮了儒家人治論的思 想,明確提出了 “有治人,無治法”的主張。認為國家的治亂決定于有沒有“治人”,是否 賢人當政,而不在于有沒有良好的法律。16、“德禮為本,政教為用”一一唐律疏議 總結了歷代關于德刑關系的理論,強調“德為 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集中系統(tǒng)的體 現(xiàn)了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調“德禮為政教之本, 刑罰為政教之用”,集中系統(tǒng)的體現(xiàn)了封建正 統(tǒng)法律思想中的德主刑輔觀。17、”以公理而滅私情”一一這是丘睿思想主 張,
21、他認為,法律一經定頒行,朝野上下“必 守之以信”,“朝廷所當世守,法司所當遵 守”,無論最高統(tǒng)治者還是一般司法官吏,都 “不可不守國家之法”,而恪守法制的關鍵是 秉公而去私,”一惟以公理而滅私情",故曰 應執(zhí)法上以公去私。18、“變古愈盡,政民愈甚”一一是魏源的變 法思想。即變法愈徹底,對老百姓愈有利。他列舉歷代關于賦稅、選 舉、勞役、兵役等制度不斷變革的事實,說明 法令制度隨著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歷史自身 發(fā)展的法則。19、“廢君統(tǒng),倡民主”一一譚嗣同的思想主 張,他認為應當廢除君主統(tǒng)治的封建制度, 而 興民權,提倡人民當家作主,變不平等為平等。 20、神權法思想一一夏商西周時期的
22、統(tǒng)治階級 利用宗教迷信來統(tǒng)治,束縛人民的思想武器; 它形成于夏代,極盛于殷商,動搖于西周。夏 代宣傳“天命”、“大罰”;商代提出“上 帝”,將“上帝”說成是商王的祖先;西周提 出“以德配大”的君權神授說。21、“暴君放伐”一一這是孟子關于君臣關系 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孟子看來,對于那些危害 社稷和百姓的暴君,孟子稱之為獨夫民賊,臣 下可以放逐甚至誅殺,從而達到從反而警告統(tǒng) 治者的作用。這種思想曾成為后世許多思想 家、政治家反對暴君暴政的思想武器。22、“以禮率律”一一張斐認為法律的基本精 神是禮,所有的律條都必須折中于“禮樂”, 與“禮樂”相符合。這就是他所主張的以禮率 律。張斐的這一思想弘揚和
23、推進了封建正統(tǒng)法 理思想所堅持的禮法合一、納禮入律的立法原23、海國圖志一一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所 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主張學 習西方,進行改革,以挽救落后衰敗的中國。 它對于當時人們了解西方,睜眼看世界,曾經 有一定的啟蒙作用。24、法學盛衰說一一沈家本的作品,剖析 了中國法理學不發(fā)達的原因,對于中國法學盛 衰,作了較深入的探討。明確指出了法律和政 治的密切關系;即政治決定法律,有什么樣的 政治就有什么樣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 法衰而政必衰。第四大題:簡答題1、簡述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本特點。答:1.皇權至上,法自君出;2 .應經合義,禮法融合;3 .“三綱”是封建立法的根本
24、原則;4 .德主刑輔,先教后刑。2、簡述朱熹“以嚴為本,而以寬濟之”的法 律思想。答:1.朱熹面對南宋農民起義,提出處理“嚴” 與“寬”的關系學說。2 .他主張執(zhí)法“從嚴”,但反對“濫刑”;他 主張恢復肉刑,以“全其性命”。3 .他主張執(zhí)法“從嚴”,并應選拔清官為審判 官員,提高審判效率與質量。4 .他認為嚴于執(zhí)法,”而以寬濟之”,是治國 要道。3、簡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內容。答:1.實行資產階級法治主義。2 .“平恕”為審斷之本。3 .“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4 .法家盛衰說。5.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學的、 具有進步思想性質。4、簡述孔子“為國以禮”的禮治論。5、簡述漢初黃老思想
25、在法律、政治方面的表 現(xiàn)。6、簡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7、簡述神權法思想在西周的變化及其意義。8、簡述鮑敬言的無君論思想。9、簡述西周“明德慎罰”思想的主要內容。10、簡述張居正的法律思想。11、簡述龔自珍“更法改圖”的法律思想。12、簡述商鞅的法律起源論。答:商鞅提出“定法”、“立禁”的法律起源 論。商鞅首次將法律起源問題與確認土地問 題、貨幣的所有權聯(lián)系起來。商鞅法的起源論,以進化歷史觀為根據(jù),社會 經過上中下三世,下世圣人制定各種制度(法 律產生的具體過程為:定分、立禁、立官、立) 13、簡述王夫之“趨時更新”的法律時變觀 念。答:王夫之“趨時更新”的變法主張:1 .王夫之認為
26、法律趨時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 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觀規(guī)律;2 .王夫之通過對“圣法不可變”的正統(tǒng)論的否定,以 論證法律的趨時更新。3 .王夫之揭示出“有定理而無定法”的規(guī)律,深刻討 論了改革舊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時更新”的前景。14、簡述孫中山的權能分治學說。答:孫中同提出把國家權力分為“政權”和“治 權”?!罢唷敝高x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四權,“治 權”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權。 他認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應把“政權”交 給人民管理,但又認為人民沒有能力管理國 家,應由有能力的人來組成政府,治理國家事 務。15、簡述墨家的“尚同”理論。答:墨家認為,在遠古時代沒有統(tǒng)一的是非標準,人 各是其
27、義而人之義”,結果天下大亂,若禽獸然 為消除這種混亂,就要使人們對事理的看法一致, 需要工同天下之義墨家主張推舉天下最賢能 者為天子,然后從上而下選出三公,諸侯等各 級統(tǒng)治者,由天子”發(fā)布完領域天下之眾”, 國家、法律因此而生。在墨家看來,天子、三 公等各級統(tǒng)治者都是依照賢良的等級而設立 的,因此各人必須以其上級的是非為是非, 最 后大家皆以天子之是非為是非;天子又須上同 于大,符合“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這種“尚同說”反映了墨家君主集權的法制統(tǒng)一思 想,對后世產生較大影響。16、簡述柳宗元的法律思想。答:1.“天人不相預”和賞罰及時說。自然和社會各 有其發(fā)展規(guī)律,是互不干預的,天人之間不存
28、在什 么感應關系。人間的很多政事不能呆板地等待季節(jié) 時令到了才能去辦理。商法要迅速及時,才能起到 勸勉和懲戒作用,提高執(zhí)政效率。2 .法律起源于“勢”。國家和法律并不是從來就有的, 也不是上天有意制造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為適應 社會的需要而出現(xiàn)的。3 .刑、禮“其本則合,其用則異”。禮與刑的根本原 則是一樣的,而它們的用途卻迥然不同。17、簡述王夫之“趨時更新”的變法思想。答:王夫之認為,法律與國家制度一樣,是隨 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發(fā)展的。主要內容有: 1.認為法律“趨時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 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法制的以新代舊是社會發(fā) 展的歷史規(guī)律所決定的。4 .認為反對變法,主張“圣法不可
29、變”的“正統(tǒng)”論 是毫無根據(jù)的,法律必須趨勢更新。5 .王夫之提出“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的主張,深刻 論述了改革舊法的必要和法律“趨時更新”的前景。第五大題:論述題1、評述韓非法、勢、術結合的思想。答:1.韓非批判地繼承了商鞅、 慎到和申不害關于法、 勢、術的理論,提出“以法為本”,三者并重,將 三者結合在一起,共同作為治國工具。2 .第一,法與勢結合。勢即權力和地位,君主應該“擅 勢”,集大權于一身;并“抱法處勢”,通過君主 的權勢來推行法律,將“勢治”和“法治”結合起 來。第二,法與術結合。術是君主統(tǒng)治的方法、手 段、君主樹立自己的權勢要依靠法,也依靠術;術 包括對臣下公開的考察和暗中的操
30、縱。3 .評價:韓非的思想是對法家這一理論的系統(tǒng)化;說明法家的“法治”實質上是要用嚴刑峻法和陰謀權 術來維持專制君主的統(tǒng)治,這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 的復雜尖銳所造成的。2、試論述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和權能分治理論。 答:五權憲法是孫中山獨特的憲法思想, 也是 民權主義的主要內容。他試圖通過五權憲法來 保證人民主權和直接民權。五權憲法的核心思想是把政權和治權分開,由 人民掌握政權,由政府掌握治權。治權相對于 政權稱作能,故稱權能分治。五權包括:立法 權、司法權、行政、考試權、檢察權。五權 憲法的精華是直接民權。孫中山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反對搬照西方,創(chuàng) 建的五權憲法是一種中國式的近代革命民主 主義的憲法
31、學說,但不能認識中國近代社會的 主要矛盾,實際上是一種難以實現(xiàn)的空想。3、先秦儒法兩家法律思想的對立表現(xiàn)在哪些 方面答:法家“法治”與儒家“禮治”的對立:法 治是法家的基本觀點,禮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內容、形成、性質以及理論基礎方 面,既有聯(lián)系又存在明顯的對立。1 .此對立是兩種制度的對立。禮是按照宗法血 緣關系實行的一整套等級制度和習慣,儒家以 禮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為核心的法律觀。 而 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權力有從屬關系實行的一 整套等級制度和規(guī)定,法家以法為核心形成了 君主專制的法律觀。2 .此對立表現(xiàn)了兩種統(tǒng)治方法的對立。 法治是針對禮 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張以德服人,輕視法律的
32、強制作用。法家主張以理服人,認為法治是最有效 的治國方法。3 .兩者的對立還表現(xiàn)在對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國家的希望放在統(tǒng)治者的個人道德上。法 家則認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 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國家。4、試論韓非的“變法論”。答:1.韓非思想說的核心是以法治國的法治 論。他從進化的歷史觀和“好利惡害”的人性 論出發(fā),認為實行變法、推進法治是歷史的必 然,是時代的需要。4 .內容:“法與時轉則治”;“好利惡害,人 之所有”。5 .評價:韓非的變法論適應了戰(zhàn)國時代的要 求,在當時是一種先進的理論。5、論述荀子的“有治人,無治法”的法律思 想。答:荀子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大變
33、革的戰(zhàn)國后 期,統(tǒng)一已成定勢。他繼承和發(fā)揮了孔子”為 政在人”、孟子“唯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 思想,提出了 “有治人,無治法”的“人治” 思想。他認為國家的治亂取決于有沒有“治 人”,是否賢人當政,而不在于有沒有良好的 法律;也即是說,有能夠使國家安定的人,而 沒有使國家自行安定的法。法人和比較起來, 只是第二位的。在荀子看來,法律是由人制定 和執(zhí)行的。只要有了善于治國的君主,法律即 使簡略,也能通行天下;反之,如果法律離開 善于治國的人,即使有法律所規(guī)定不到的地 方,也可以“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 荀子的這一思想,對中國以后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 演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直到明清之際, 才有啟蒙思想家黃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 人”的批判性觀點。6、試論沈家本的資產階級法治主義的內容。答:沈家本認為,實行資產階級的法治主義, 能使國家強盛。其論述資產階級法治主義的要 點如下:1 .論法的性質和作用。沈家本認為“法者,大 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也”。他將法律視為高 速人們行為的一種規(guī)范,是衡量天下萬事萬物 的一種客觀標準。同時,將其和儒家民本思想 揉和在一起,指出“律者,民命之所系也,其 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斗雞出售養(yǎng)殖合同范本
- 租車要押金合同范本
- 管道內檢測合同范本
- 地攤玩具采購合同范本
- 2025物業(yè)服務用工勞動合同
- 2025年期刊廣告發(fā)布合同
- 重慶市長壽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信息技術試題(B卷) 含解析
- 本師徒合同自簽訂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 圍欄安裝合同范本
- 2024年山東濟南春生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組課件(第2課時)
- 對聯(lián)知識及練習題有答案
- 二年級勞動課-摘菜與洗菜
- (完整)消化性潰瘍PPT課件ppt
- 財務報表涉稅風險點
- 廣州市白云廣附實驗學校招生數(shù)學真題卷
- 施工組織設計-暗標
- 西方美術史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齊魯師范學院
- 角膜地形圖與圓錐角膜
- 2022《煤礦安全規(guī)程》
- 精選常熟市化工企業(yè)名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