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梁啟超文學研究中的情感特質(zhì)(一)_第1頁
談梁啟超文學研究中的情感特質(zhì)(一)_第2頁
談梁啟超文學研究中的情感特質(zhì)(一)_第3頁
談梁啟超文學研究中的情感特質(zhì)(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梁啟超文學研究中的情感特質(zhì)(一)【內(nèi)容提要】梁啟超是一位感情豐富熱烈的人,他的文學研究著作,也打上了這種印記。他往往能夠在“知人論世”的傳統(tǒng)方法的基礎上,通過體會作者之“意”而深層次地求得作者之“情”,而且他是有意識地用自己的超乎強烈的感情去觀照、碰撞研究對象的感情。此外,他的論文語言也充溢著濃厚的情感。富于情感,可以說是梁啟超文學研究的一個鮮明特質(zhì)。 【關鍵詞】 梁啟超;情感;知人論世;觀照;語言 滄海橫流、風雨如晦的中國封建末世,卻造就出許多足以名傳千古的風云人物。梁啟超便是其中之一。這個熱血的政治活動家,同時又是一位多情的詩人,一個淵博的學者。而無論從政、做詩文還是做學問,他都表現(xiàn)出不

2、同于別人的個性色彩。本文擬從梁啟超的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和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三篇論文出發(fā),談談他的文學研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到之處?!爸苏撌馈笔敲献俞槍υ鯓优c古人交朋友這個問題提出來的,后來被用作文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今天研究梁啟超的文學研究方法,也理應知其人、論其世,方能脈絡清晰,切中肯綮。鑒于梁氏名滿天下,他的一生經(jīng)歷也多被了解,不需多談,所以在這里只簡要講講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多情。梁啟超說自己是感情最豐富的人,確實,這種自我評價并不夸張。他對國家、人民、朋友、親人都懷有一腔火熱而真摯的情感,而且他也不肯刻意加以掩飾和壓抑。在很多時候,他忠實地按情感而非理智立身處事。我們甚至可以說,正是

3、因為這種熾烈的情感,才成就了這位過渡時代在許多方面開風氣之先的人物。他以滿腔熱情去灌注他的一切事業(yè),他的文學研究論文,不是以嚴謹翔實見長,而是以情感充溢取勝。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和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均是梁啟超學術觀點和風格成熟時期的著名論文,對它們加以比較和歸納,能夠以一斑而窺全豹,概括出梁啟超文學研究的大致特色,而這些特色又都以一個“情”字關攝。一、“知人論世”“以意逆情”“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都是孟子的名言,它們被后世學者廣泛地應用于文學研究和評論當中。關于“知人論世”,學界沒有什么太大的分歧。但是“以意逆志”一詞,卻引起了很多爭論。爭論的焦點一般在“意”字上。而“志”字被公認為是指作

4、者的本意。但這里有一個問題:獲得作者之“志”,是否應該是文學鑒賞的目的和終點?獲得作者之“志”,是否就真的能領略作者詩文的全部妙處?對于不完全寫實的詩文,當然只得其志是不夠的。如果以享受詩文的美感為目的,那么最主要的,應該是理解詩文表達的感情,然后通過讀者與作者情感的興會和碰撞達到一種審美的愉悅境界。杜甫與元九書中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1(345346)?!鼻槭窃娭?,是詩之為詩的根本所在。而文學欣賞,歸根到底也是一種情感的流動。正如劉勰所說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2(715)?!碑斎唬@后面

5、的“情”是經(jīng)過讀者再創(chuàng)造的。(本文講文學研究的方法。文學研究與文學欣賞并不等同,但后者畢竟是前者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作者)在梁啟超的這幾篇論文中,都在一開篇即應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從社會學的角度,敘述詩人們的家世和經(jīng)歷,從而為論說其詩文奠定了“了解之同情”3(10)的基礎。而后,梁氏并沒有通過閱讀作品而過多地探求并講述作家之“志”,而是花費了很多筆墨來賞析作家之“情”。情圣杜甫通篇都在說杜甫如何“可以當?shù)闷鹎槭サ幕仗枴?(38),又如何把這種“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屈原研究從屈原的自殺入手,再現(xiàn)其“高寒的理想”和“熱烈的感情”5(55),以及他的“為情而死”5(55),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以淵明

6、之詩證明他是“一位極熱烈極有豪氣的人”6(5),又是一位“纏綿悱惻最多情的人”6(7)和一位“極嚴正道德責任心極重的人”6(8)。而且,這些情都不是梁啟超臆測出來的,而是有詩為證,以意逆之而得。梁啟超尤為讓人佩服之處,還在于他很能找準獲得作家之情的視角。這一點在屈原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該文中,梁啟超直截了當?shù)卣f:“研究屈原,應該拿他的自殺做出發(fā)點5(55)。”為什么要以“自殺”做出發(fā)點?我的理解是,因為自殺是屈原傳奇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他情感矛盾無法釋懷時所做出的激烈行為,或者說是他的情感處于顛峰狀態(tài)的作法。而對于屈原是怎樣走到自殺這一步的,梁啟超并沒有使用社會學的方法加以考證,而

7、是從其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脈絡加以再現(xiàn)。而通過這一過程本身,作家之情已經(jīng)“逆”得。當然,情是文的要素,但并非唯一要素。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說:“王濟有言:文生于情。.然而情非文也。性情可以為詩,而非詩也。詩者,藝也。藝有規(guī)則禁忌,故曰-持.也。-持其情志.,可以為詩;而未必成詩也。藝之成敗,系乎才也7(3940)?!绷簡⒊谠佻F(xiàn)作家之情的同時,也并沒有忽略作家在表情上的“才”和技巧。比如在情圣杜甫中,梁啟超就對杜甫卓越的表情功夫和他所達到的境界做了深刻的分析。鑒于這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所以此處不再深談。二、以研究者之情觀照研究對象之情。前文已述,梁啟超是一個感情最豐富的人。他也把這種感情帶到了文學

8、研究中。梁實秋曾描述過梁啟超的一次學術講演:“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12(183)?!蔽覀儾坏貌慌宸合壬摹叭肭椤敝?。為何他能達到這種境界?我想那是因為他是在用他的整顆真心在做學問。他的深厚濃烈的感情,能夠與作家在詩文中所表現(xiàn)的感情得到共鳴,幫助他更深刻地感受作家的心靈,進入甚至超越作家所

9、營造的藝術境界。屈原、杜甫都是愛國的、熱血的,陶淵明是憤世嫉俗的、道德責任心重的,梁啟超又何嘗不是?這些相通之處,使他對作家的情感感同身受,體會至深,即使是寫實的作品,他也能十分貼切地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正是這種情感與情感的碰撞,使他寫出了出色的研究著作。試想,如果是一個缺乏感情,冷漠麻木的人來做這樣的研究,即使能夠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身上的情感,也必定是欠缺的、膚淺的。三、“筆鋒常帶情感”“縱筆所至不檢束”的論文語言一般認為,學術著作當以理路清晰,邏輯性強,文字翔實嚴謹者為佳。但是,強調(diào)這些方面并不意味著應該丟掉論文語言本身的魅力。畢竟,學術論文是寫給人看的,學術講演是講給人聽的,過于嚴肅枯

10、燥的文字會損傷讀者和聽者的興趣。那么如何才能吸引讀者和聽者,使他們能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研究成果呢?梁啟超在這方面很成功。胡適曾回憶:“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曉暢之中,帶著濃摯的熱情,使讀的人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9(47)?!彼奈淦?,仍然是情感。梁啟超是做慣了報章文字的。中國近代的報紙,在啟迪民智,促人振奮方面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正是梁啟超和他的同仁們辦報的目的。為達這一目的,報章語言必須平易暢達,情感充沛。久而久之,一種獨特的報章語言風格形成了。梁啟超曾不無自詡地說:“啟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為文,學晚漢、魏、晉,頗尚矜煉;至是自解放,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

11、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于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10(62)。”梁啟超的這種“縱筆所至不檢束”“筆鋒常帶情感”的文字也用在了他的學術論著中。對于讀者,也的確“別有一種魔力”。比如,梁啟超大膽地給詩人杜甫冠以“情圣”的徽號,似乎不是學術論文應有的風格,但我們不得不說,這非常形象而又貼切,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再如,梁啟超對屈原的理解與通常的看法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但他卻以飽蘸情感的自由的筆鋒這樣表達:“我說:他是一位有潔癖的人,為情而死。他是極誠專慮的愛戀一個人,定要和他結(jié)婚;但他卻懸著一種理想的條件,必要在這條件之下,才

12、肯委身相事。然而他的戀人老不理會他、不理會他,他便放手,不完結(jié)嗎?不不!他決然不肯!他對于他的戀人,又愛又憎,越憎越愛;兩種矛盾性日日交戰(zhàn);結(jié)果拿自己的生命去殉那-單相思.的愛情!他的戀人是誰?是那時候的社會5(55)?!边@樣的文字,怎能不吸引讀者的興趣呢?再舉一例:在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中,梁啟超講陶淵明寧可餓死,也不肯遷就別人的個性時,用了這樣的文字:“但他的飯肯胡亂吃嗎?哼哼!他決不肯6(13)”“哼哼”這兩個字,雖然簡單,但寫得很是生動和傳神。在梁啟超的文章中,觸目可見類似于“哼哼”“呵呵”這樣的感嘆詞。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字,卻使他的文章平添了更多的感情色彩,并使讀者不由自主地跟他一起感嘆。以上三點,雖不能盡見梁啟超文學研究的成就,但確是其特殊之處。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他的研究論文不僅具有很大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