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史課件12-第十一章_第1頁
外國教育史課件12-第十一章_第2頁
外國教育史課件12-第十一章_第3頁
外國教育史課件12-第十一章_第4頁
外國教育史課件12-第十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章 英國教育的發(fā)展與革新【學習目標】 1、了解英國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2、理解英國教育的特性以及英國制度和文化對教育特性形成的影響。 3、理解英國教育對世界教育的貢獻。第一節(jié) 工業(yè)革命前的英國教育(公元5世紀18世紀中期) 一、中世紀(5世紀16世紀) (一)開端(6001066) 1、597年,奧古斯丁入英傳教建校 2、學校教育的起源 (二)興起(10661300) 1、教會:文法學校和歌詠學校 2、大學的興起 (三)發(fā)展(13001530) 1、公學建立:1382溫徹斯特,1440伊頓公學。 2、教育的世俗化和職業(yè)化:私人慈善增加教育投資;牧師、工匠學徒、律師培養(yǎng)(四)本時期特征總

2、結 1、以教會學校和教會教育為主, 2、大學、公學的逐步建立 3、大眾識字率的提高:拉丁文、法文、英文:文盲350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圣約翰學院建立于1511年,是劍橋大學第二大學院,在學生人數(shù)上僅次于三一學院,學院的創(chuàng)辦人是王太后瑪格麗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女士。學院建筑十分宏偉壯觀,其中以1589年始建的第二庭院最為聞名,被譽為是“英格蘭最漂亮的都鐸式庭院”。由于圣約翰的學生大多來自英國的私立公學,因此她的學生被認為是劍橋所有學院中最驕傲的一群,劍橋校園中一直流傳著一首兒歌,“我寧愿到牛津也不要到圣約翰”(Id rather be at Oxford than at

3、Johns),取笑學院的貴族氛圍。二、16世紀初至王政復辟(15301660) 1、有教育革命之稱,尤其大學和文法學校的大發(fā)展,為1640,1688革命做了準備。 2、宗教改革帶來了教會教育的衰落、教育世俗化的開始和英國教育的國教會特性,1601年濟貧法。 3、教育慈善事業(yè)興起(慈善學校,濟貧學校),幼兒學校、英語學校、私立學校(包括女子學校)等出現(xiàn),促進教育機會擴大,受教育水平提高,促進社會流動 4、人文主義的影響使得教育改革呼聲出現(xiàn),建立了人文主義學校:圣保羅公學,改變了英格蘭教育模式:實用,古典 5、大眾識字水平進一步穩(wěn)固提高伊頓公學 英國私立男校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坐落

4、在溫莎小鎮(zhèn),是英國最有名的男校之一。由亨利四世于1440年創(chuàng)辦。與女王鐘愛的溫莎宮隔泰晤士河相望。伊頓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這里曾造就過20位英國首相,培養(yǎng)出詩人雪萊、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也是英國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伊頓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yè)生中,70余名進入牛津、劍橋,70%進入世界名校。http:/ 總結 1、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對教育的影響 2、教育世俗化,公學文法學校發(fā)展 3、人文主義對教育的影響,古典人文學科成為中高等學校的核心課程 4、教育目的從培養(yǎng)教士向培養(yǎng)紳士轉變 5、形成近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結構三、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前)1 1、總體情況、總體情況(

5、1)王政復辟造成教育衰退(文法學校和大學)(2)國教非國教之爭對教育的影響(私人學校和學園的建立)(3)對教育人民的恐懼和教育對社會的不適應2 2、初等教育發(fā)展(公共和私立)、初等教育發(fā)展(公共和私立)(1)機構 公共學校,英語學校,ABC學校,讀寫算學校,幼兒學校,貧民習藝所,工作學校等大量建立。(2)組織 基督教知識促進會;國教貧民教育促進會。確立了一種影響以后教育的傳統(tǒng):建立一個鼓勵地方辦教育的積極性的中央組織。基本決定了英國國家干預教育所采取的形式。(3)運動 威爾士巡回學校運動,星期日學校運動 2 2、中等教育的發(fā)展、中等教育的發(fā)展 a、公學變化:從為本地貧窮男孩建立的免費教育結構變

6、為為貴族和特權階層培養(yǎng)統(tǒng)治階層的學校。 b、家庭教師、私立學校和學園3 3、大眾識字率、大眾識字率4 4、國家在教育中作用爭論、國家在教育中作用爭論 問題:國家該不該在教育中起作用?無論是否,請給出理由。如果是,國家該起什么樣的作用?如果否,誰該起作用?英國的史例 a、支持派 b、反對派 c、有限作用派第二節(jié) 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英國教育 一、工業(yè)革命時期(18世紀中期至1830年) 主日學校 導生制學校貝爾蘭卡斯特導生制 導生制教育場景二、國家干預教育的重要時期(18301869)1、特性 從隨意性的受個人因素影響的向有組織的制度化的系統(tǒng)地連續(xù)干預轉變。2、教育管理制度的變化 (1)1

7、833年教育補助金法案:“對私人捐獻的資助”,183361年,2萬到80萬英鎊 (2)1834,44,46年工廠法 (3)1839年樞密院教育委員會 第一任秘書詹姆斯凱博士四大功績。 a、建立一個有效地通過教會組織分配和管理政府初等教育撥款的中央行政機構,建立廣泛的公款補助學校的聯(lián)系網(wǎng)。 b、1840年建立具有廣泛交際性作用的皇家督學團。 c、撥款制度的建立和數(shù)量的增加。 d、建立公款資助的全國性教生制師資培訓制度。 (4)1856年成立教育署 (5)紐卡斯爾委員會和1862年教育補助金法案修正法:按成績撥款。優(yōu)劣 2、中等教育的發(fā)展 (1)文法學校、公學的衰敗和改革復興 a、托馬斯阿諾德和拉

8、格比公學改革 課程改革、組織改革 b、克拉倫登委員會報告(1861-1864) 管理改革、課程改革 c、1868年公學法 d、1869年公學“校長聯(lián)誼會” (2)家庭教育和非國教的私立學校繼續(xù)發(fā)展3、大學的陳腐和改革 (1)1854年牛津大學法 (2)1856年劍橋大學法 (3)1826年倫敦大學學院和英王學院成立 (4)1836年合并為倫敦大學(考試機構), (5)1858年向全國開放。倫敦大學學院外景1826年,倫敦大學學院成立,最初的名字是“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是當時英格蘭僅有兩所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外的第三所大學,而且是一所不屬于任何教派的大學。

9、倫敦大學學院一開始想作為一所綜合大學,而不是學院或者研究機構。但是其獲得皇家憲章授權獨立頒發(fā)學位的努力遭到英格蘭教會的強烈反對,直到1836年,與國王學院合并為倫敦大學,它才獲得了頒發(fā)倫敦大學學位的權力。 倫敦大學學院是大不列顛歷史上第一所無差別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高等學府。是第一所給與女性與男性同等教育權利的學府,同時也是英格蘭第一個學生會的創(chuàng)始地。4、技術和成人繼續(xù)教育的開端(1)技術教育的弱勢(2)工人講習所的建立 1823年尤爾在格拉斯哥組成了第一個工人講習所。為上夜校的工人和藝匠講授“技術和制造的科學原理” 同年伯克貝克在倫敦建立了第二個講習所。并出版技工雜志。 1850年,英格蘭

10、和威爾士有600所,學員50萬人。 部分講習所發(fā)展為19世紀后期的技術院校。 部分變?yōu)槊嫦蛑挟a(chǎn)階級的成人教育機構(3)其他技術教育機構的創(chuàng)辦 英國皇家學院 皇家化學學院 礦業(yè)學院三、雙軌制教育制度確立時期(18701902)(一)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 1、原因:人口,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 2、特性:國家和教會對教育權的爭奪和妥協(xié):“填補空缺“。 3、具體內(nèi)容: a、國家繼續(xù)撥款補助教育,并在缺少學校的地區(qū)設初等學校。 b、全國劃分學區(qū),由選舉產(chǎn)生的學務委員會監(jiān)督本區(qū)的教育。學務委員會有權征收地方教育 稅。 c、各學區(qū)有權實施5-12歲兒童的強迫義務教育。 d、各派教會興辦或管理的學校

11、可作為國家教育的組成部分,但不能從地方財政中得到補助。 e、 學校的普通教育與宗教分離。凡接受公款補助的學校,一律不得強迫學生上宗教教義課程。 4、評價(1)教育逐漸國家化、世俗化,法制化(2)雙軌制形成。(3)初等教育發(fā)展,提高了識字率,文盲基本掃除(1891年男94與女93,19世紀末97),為免費的義務的初等教育奠定了基礎。(4)促進女子教育。(二)中等教育的發(fā)展1、湯頓學校調(diào)查委員會2、公學:精英教育,忽視科學(三)高等教育1、城市學院的興起2、大學推廣運動(四)技術和繼續(xù)教育1、科學藝術署2、技術學院3、皇家技術教育委員會4、技術教育法第三節(jié) 20世紀英國教育 一、國民教育制度的統(tǒng)一

12、和確立(19021944)1、中央教育局和教育咨詢委員會的成立2、1902年教育法(巴爾福法) (1)廢除原來的地方教育委員會和督促就學委員會,由郡議會和郡級市設地方教育局管理學校教育。 (2)地方教育局有興辦和資助中等學校、中等專科學校和職 業(yè)學校,并提供地方稅款的職權。 (3)地方教育局有否決學校管理委員會選任不合格校長和教師的權利。 (4)地方教育局對私立和幾乎所有的教會學校進行資 助,以進一步加強控制。 (5)地方教育局需調(diào)查本地區(qū)的教育需要,制定擴大和協(xié)調(diào)不同類型教育的計劃,并考慮本地區(qū)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的關系。 3、19221922年人人受中等教育運動(工黨)年人人受中等教育運動(

13、工黨)4、 19261926年哈多報告年哈多報告 文法,技術和現(xiàn)代中學三軌制(學術、技術和實用) 5、1111歲選拔考試歲選拔考試6、1944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年教育法(巴特勒法) (1)廢除1899年建立的只負責督導的中央教育署,設立教育部為全國教育行政領導機構,以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和領導。 (2)廢除以往中小 學教育不連貫、相互重迭的學制,將法定的公共教育體系分為初等教育(5-11歲)、中等教育(11-18歲)和繼續(xù)教育(為離校青少年而設)三個連續(xù)的階 段。 (3)將義務教育年限從原來的9年(5-14歲)延長為10年(5-15歲),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再延長1年。 (4)公立學校實行

14、免費,并根據(jù)學生的年 齡、能力和性向提供不同類型的教育。 (5)教會學校納入國家教育體制,并規(guī)定在所有公、私立學校進行宗教教育。 (6)各類獨立學校須在教育部注冊、備案, 并接受檢查。 (7)詳細規(guī)定地方教育當局的職責:為學生提供免費醫(yī)療、牛奶、午餐和其他點心,必要時包括衣、食、宿;為缺陷兒童提供特殊教育;為少數(shù)考入 收費學校的學生支付學費,為公立學校學生提供生活補助費,為接受繼續(xù)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負責組織青少年的業(yè)余文化娛樂活動;為2-5歲的幼 兒提供學前教育;設立郡學院,為未滿18歲的離校青少年提供非全日制教育,等等。7 7、高等教育、高等教育 (1)大學數(shù)量和學生數(shù)的增長

15、一批城市學院成為大學 1900年2萬學生到1938年5萬學生 (2)大學與政府新型關系的確立 政府資助的開始 1905大學學院撥款咨詢委員會 1919大學撥款委員會緩沖機構二、走向綜合化和大發(fā)展(19451972)(一)初等教育1、哈多傳統(tǒng)的延續(xù)(1)兒童中心主義(2)11歲考試與能力分組2、普洛登報告(1967)的影響(1)基本原則 補償教育原則 兒童中心主義原則 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資源分配同等原則(2)具體建議 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區(qū) 加強家校合作 發(fā)揮社會工作者的作用 發(fā)展幼兒教育 統(tǒng)一入學時間 取消11歲考試 加強教師培養(yǎng),補充教輔人員 改善校舍(二)中等教育 1、文法中學和現(xiàn)代中學雙軌制的延續(xù)2、

16、共同學校和綜合學校的發(fā)展(1)工黨政策的轉變(2)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的新觀點(3)教師和家長態(tài)度的轉變(4)“人人受文法學校教育”(工黨)口號的提出和綜合中學的興起。(1964)3、保守黨的反復(1970)(三)高等教育1、高等科技教育的發(fā)展(1)高級技術學院的建立(2)大學科技教育的發(fā)展2、羅賓斯報告與高等教育發(fā)展原則(1)提出英國高等教育目的 傳授工作技能 發(fā)展一般智力 增進學問知識 傳授共同文化和公民準則(2)提出英國高等教育原則 所有具備入學能力和資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都應該獲得高等教育機會 同等成績同等獎勵原則 同類機構不區(qū)分和不限制原則 學生轉學自由原則 高等院校自由發(fā)展原則

17、 保持質(zhì)量標準原則 (3)影響 確立了高等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性 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平等的角度來看待高等教育 對戰(zhàn)后英國和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3、高等教育雙重制(19651992)(1)釋義:自治大學與公立大學雙重系統(tǒng)(2)性質(zhì):數(shù)量發(fā)展與質(zhì)量控制矛盾的解決策略(3)特點 大學自主自治;多科技術學院受政府控制 大學可授學位;多科技術學院不可授學位(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和倫敦大學校外學位委員會) 大學經(jīng)費由大學撥款委員會;多科技術學院由地方當局 大學全日制;多科技術學院部分時間制為主 大學學術性和綜合性;多科技術學院職業(yè)、技術和師資培訓。三、改革和一體化時期(19721990)(一)教育大辯論原

18、因1、對教育改革的反思2、對教育質(zhì)量的不滿3、經(jīng)濟衰退的影響4、英國輕視技術教育文化的弊端開端1976年羅斯金演講1、提高標準和質(zhì)量2、設立統(tǒng)一核心課程3、滿足社會需要(二)教育改革趨向1、全國統(tǒng)一課程1985年把學校辦得更好白皮書1987年全統(tǒng)一課程:5-16歲政府文件1988年教育改革法2、教育機會均等補助學額計劃羅賓斯原則新解:誰有資格誰升學誰能受益誰升學發(fā)展終生教育和繼續(xù)教育3、改革機制提高質(zhì)量(1)普通教育 繼續(xù)改革學校體系 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質(zhì)量(2)高等教育 從地方到中央 大學基金委員會(3)職業(yè)教育 實施青年培訓計劃 設立國家職業(yè)資格 建立新文憑制度 建立培訓信貸制度總結:英國教育特性 1、雙軌制:國家公立和教會民辦;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文法學校和現(xiàn)代學校;國家教育體系和獨立學校系統(tǒng)。 2、中央地方合作的特殊管理體制:伙伴關系 3、保守的傳統(tǒng)與漸進式改革 4、改革的運作機制:充分民主協(x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