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擇校問題重點_第1頁
中小學擇校問題重點_第2頁
中小學擇校問題重點_第3頁
中小學擇校問題重點_第4頁
中小學擇校問題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小學擇校問題 劉佳蕾劉婷孫玉蓉 提綱: 擇校的概念、由來、類型 現象描述:政策、擇校費用、學區(qū)房 原因分析:政府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長與學生方面 我國教育中的擇?,F象出現于上世紀 80年代中后期,并于80年代末在全國迅速 蔓延,當即成為一個頗有爭議的社會話題。時至今日,伴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不 斷提高和人們對高質量教育需求的持續(xù)增長,擇?,F象經過多年來的發(fā)展”己愈演愈烈,甚至在一些地方盛行成風。盡管這些年來國家教育部反復強調,義務教 育階段學校不得招收擇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向學生家長收取與招生掛鉤 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和共建費”并對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作了 限分數、 限人數、限錢數”的

2、規(guī)定,但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現象仍然屢禁不止,高中 階段違反 三限”規(guī)定的擇校行為也時有發(fā)生。 擇校熱”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此 引發(fā)的擇校與教育公平、擇校高收費以及擇校低齡化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都受到了 政府相關部門、學校、家庭以及學術界的關注,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中不可回避的 熱點話題。一、擇校的概念、由來、類型擇?,F象的產生是由于我國高質量教育資源供不應求,而發(fā)生在教育供給部門和 教育需求者之間的優(yōu)質教育機會授受關系的行為。由于接受不同質量教育的學生 面臨著不均等的成就機會,因此任何一位學生或家長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能 成為優(yōu)質教育機會的優(yōu)先占有者,而目前來看,選擇高質量學校就讀就是實現這 一

3、愿望的唯一途徑,擇校行為也便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擇校就是一些家長基于對 我國目前的優(yōu)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差別 的認識從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如找關系等為子女尋求更好的學校就讀的一種教育選擇 行為。它是學生及其家長不按照就近入學 的原則,而是跨學區(qū)主動選擇其他學校入 學就讀的現象。這種行為違反了現行就近 入學政策,表現為以分數擇校、以權利擇 校、以金錢擇校等不正常現象。(1) 以分擇校。分擇?!笔前凑湛荚?分數選擇學校,高分學生進入高質量學校 就讀。分擇校的優(yōu)點是拋棄了學生入校前 基于經濟、地位、家庭出身和背景不同的校外差別對入學機會的影響,依據學生發(fā)展的潛力和學習努力程度,通過考核讓最有培養(yǎng)前途的學

4、生優(yōu)先占有優(yōu)質教育資 源,體現著教育的效率;考核的依據是分數,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使分配規(guī)則客觀 公正便于操作把握;分數體現著學生個人的潛力和主觀努力程度,按分數分配優(yōu) 質教育機會體現著 付出與回報”的貢獻原則”因此從形式上看分擇校是最接近 教育公平的一種擇校形式。但是分擇校帶有明顯的精英教育色彩,易于導致惟分是舉”的應試傾向,加劇學生間的應試競爭,不利于少年兒童提高素質實現全 面發(fā)展。(2) 以權擇校。權擇校”是采用行政命令強制擇校的方式。我國目前在全國范圍內 實行以戶口為配置教育資源依據的 就近入學制度”,它是由教育行政部門以特定 的某一學校為中心,以一定的地理范圍為標準,學生不得跨學區(qū)和施教

5、區(qū)選擇學 校,學校也不得選擇學生。就近入學制度試圖采用行政命令按照戶口這一天然形 成的標準來分配教育資源,希望借此來淡化受教育者對考試分數和優(yōu)質教育機會 的過熱追逐。但由于人們心目中有明顯的優(yōu)劣教育質量判斷,家長和學生總會設法擇校:部分 學校領導和教育行政人員便利用職務之便,憑借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地區(qū)壟斷,以 出賣優(yōu)質教育機會為代價,向需要擇校的學生家長收取高額好處費,允許學生擇 校并將擇校費留作私用,這樣以權錢交易為特征的擇校就變成了部分特權人士尋租”的工具。權擇校的出現是教育法規(guī)和政策不健全的結果,是教育腐敗的表 現,是極不公平的擇校方式。(3)以錢擇校。錢擇?!笔歉鶕袌鼋洕?誰投資誰受益

6、”的原則讓貨幣支付能力作 為擇校的依據,支付貨幣越多享受的教育質量就越高。錢擇校是教育市場公平的 體現。教育作為一個系統(tǒng)整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其他社會部門發(fā)生聯系時也必 然要遵循市場法則,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是利用較多教育投入的結果, 因而具有較高的教育成本,享受優(yōu)質教育機會的學生按照優(yōu)質優(yōu)價”原則支付較高的教育費用,正是成本收益市場公平的體現,同時也是對優(yōu)先占有教育資源而 給其他學生造成的教育不利影響的一種經濟補償。但以貨幣支付能力作為擇校依 據,使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與其他同齡學生處于不均等的競爭起點上,使本 身作為弱勢群體的低收入困難家庭學生希望借助教育改變命運,實現階層轉移的

7、希望破滅。這就把教育系統(tǒng)之外的不公平引入教育領域內部,并加劇了這種基于 經濟不平等的不公平,既不符合義務教育免費性的特點,又損害了教育公平,不 利于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此圃诮疱X面前人人平等,實為一種極大的不平等。在目前我國有的地區(qū)溫飽問 題還沒有解決,個人收入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絕不能以金錢多少來決定學生進什 么樣的學校。同時,以錢擇校,必然會加劇本來辦學條件和水平就相差懸殊的學校 之間的不平衡,導致兩極分化。但為解決教育經費不足問題,目前,還允許個別有特 色的學校招收一定數量的高價生。二、現象描述現有的擇校政策主要有三種類型:(1)強制式的擇校政策:學生按照戶口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就學,但學

8、生可以選 擇學費較高的私立學校就讀,政府不給予補助。此項政策實施起來簡便易行,被 多數城市采用;如果家長要選擇好學校,則必須設法將戶口轉至學校附近。(2)學區(qū)內的擇校政策:家長可以根據子女的考試成績,為其在戶口所在的學 區(qū)內選擇一所學校就讀。如果子女的考試成績達不到所選學校的規(guī)定,則需繳納 一定的費用方可入校就讀。(3)學區(qū)間的擇校政策:家長可以不受戶口的限制,跨學區(qū)進入重點學校就 讀。重點學校往往要組織單獨的考試,以此來設置入學的門檻??荚嚦煽儾环?要求者,需繳納一定的費用方可入校就讀。擇校”是雙向選擇,學生選擇優(yōu)質學校,學校選擇優(yōu)秀學生。選擇是有代價的,擇校費”由此產生,它是學生獲得優(yōu)質

9、教育資源的 門票”也是學校額外教育壓力的 補償”在 擇校”生與學校之間,這似乎無可厚非,然而,高額的擇校費”導致在短期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配置向收入高的優(yōu)勢群體傾斜卻是不爭的事實,不僅不 利于受教育者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使收入偏低的社會成員感到不公,而且使教育內部產生的不平等競爭加劇。擇?!爆F象拉大了優(yōu)質學校與薄弱學校間的差距, 使優(yōu)質學校人滿為患而薄弱學校卻無人問津,甚至人去樓空,造成對教育資源的 浪費,進而形成教育內部發(fā)展的馬太效應;家長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數使擇?!睆娀藨嚱逃?,從而使義務教育走入另一種非良性循環(huán)的發(fā)展,嚴重阻礙素質 教育的推行,不利于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fā)展。這些無疑成為

10、教育均衡和 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障礙,也是教育和諧發(fā)展乃至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絆腳石。有關擇校問題,國內也有一些調查,例如,西安市城調隊2004年調查發(fā)現,30%的中小學生有繳納擇校費和贊助費的經歷,人均支出7620元;廣州市城調隊調查顯示,為了讓孩子人讀更好的學校,有 47.5%的家長表示愿意繳納擇校費;海 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對5所中學初一家長就小學升初中擇校問題的調查發(fā)現, 52.79%的家長贊同進行學生擇校。對于學區(qū)房來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同樣也是現行教 育體制下的一個獨特的現象,隨著這回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為使孩子不輸在教 育的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購置一切屬于教育質量好

11、的小學學區(qū)的房產。另 外,一些重點中學附近的房產也會收到學生家長的青睞,在學校附近購買房產居 住,將有利于家長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也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學區(qū)房 成為一些房地產商的一個促銷手段,好的學區(qū)房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0%,盡管價格不菲,但往往廣受關注。北京的學區(qū)房竟然每個月上漲1500元左右。像這種現象并非北京市所獨有,在 南京,目前的學區(qū)房價格是10年前的三倍還多。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小學,家 長們不惜自己作出犧牲,要么放棄大房子選擇小房子,放棄新房子選擇舊房子; 要么寧可自己上班繞遠路,也要孩子上學方便。但是,即使上百萬的付出,家長 們可能最后也難以如愿以償地把孩子送進希望中的學

12、校。舉個例子:北京市海淀區(qū)四環(huán)內的兩棟樓房,兩者相距20多米。雖然外墻粉刷顏色和新舊程度看似不同,但兩棟樓房都建于 1988年,建筑風格和樓層結構也 完全相同。兩樓之間僅僅隔著一道鐵柵欄和樹木。但是,作為二手房,在交易市 場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這兩棟樓房,它們的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東南小區(qū) 927號樓,它的價格單價是兩萬五到兩萬六,而另一棟大泥灣小區(qū)的房子市場價 大概是一萬五到一萬六。建設年代、建筑結構和地理位置幾乎沒有差異,為何中關村 927號樓的二手房價 格要比大泥灣2號樓的價格每平米高出9000到1萬元呢?因為這個小區(qū)這個樓它 是學區(qū)房。三、原因分析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

13、育法明確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 ”事實上,我國各大 中城市從1985年起相繼開始這項改革,到1993年已基本實行小學就近入學,初中入學也取消了小學區(qū)、縣、市畢業(yè)統(tǒng)考,除少數學生經保送、推薦入學外,多 數學生劃片升入初中。然而隨著新政策的推行,由于一些措施不配套,特別是學 校間差別的客觀存在,擇校就讀現象愈演愈烈。1996年,國家教委把治理中小學亂收費和擇校生高收費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檢查, 使一些地區(qū)中小學擇校就讀的勢頭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于其治標不治本,擇校 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那么,為什么擇?,F象久治不愈”呢

14、?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義務教育投資短缺是根本原因。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窮國辦大教育是我國現階段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經費 短缺為制約我國各級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如政府明確規(guī)定,國家財政性教育費用應占國 民生產總值的4%。從1997年至2002年所占比例分別為:2.5%、2.59%、 2.79%、2.57%、3.19%、3.41%。雖然在連年提高,但和政府規(guī)定的比例還是有一 定的差距。與此同時,在教育經費總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教育經費內部的分 配也極不合理。如2001年全國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yè)費支出為 645.28元,普 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yè)費支出為 817.02元,普通高等學校生

15、均預算內事業(yè)費支出 為6816.23元。大、中、小學三級教育結構生均投入相差太大,生均費用之比為 1:1.26:10.56(世界發(fā)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1:1.7:8,發(fā)達國家為1:1.143)。在教育經費整體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義務教育經費的財政預算支出在教育三級結 構中的比例也明顯低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用于發(fā)展義務教育的資金相當有 限。在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基本保證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但由于 受教育經費和國力的限制,目前還無法全面提升義務教育的整體質量,增加高質 量教育供給以滿足 人人都有享受高質量的教育”這一更高層面的教育公平要求。 在高質量教育供不應求條件下,政府必然要選擇部分

16、學生優(yōu)先分配教育資源,而 學生也必然要尋求機會爭奪被選擇的權利。在這種背景下,不管以何種形式分配 教育資源總會產生擇校問題。第二,教育政策中長期的城市取向和不均衡發(fā)展策略是擇校出現的制度原因。我 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忽視地區(qū)差別和城鄉(xiāng)差別的城市中心價值取向:國家公共 政策優(yōu)先滿足甚至只反映和體現城市居民的利益。教育作為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 品,也具有一種社會福利的性質,長期體現著城市優(yōu)先的價值,從而造成城鄉(xiāng)教 育的極大差異?,F實的情況是,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在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條件、教學經費投 入和教學質量等方面相差較大。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小學的布局也不合理,在校 舍、儀器設備、師資力量和教學質

17、量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是由長期的 歷史原因造成的。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不少地區(qū)就開始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 財力,重點建設發(fā)展一部分學校,并對學生來源實行擇優(yōu)選優(yōu)、優(yōu)中選優(yōu)的方 法,就客觀上使這些學校在教育教學設施、師資、管理等方面遠遠高于其他學 校。可以說,重點校是在犧牲普通學校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在國家特殊政策 保護下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它使得學校間教學條件的差距不斷加大,在建成一 小部分重點校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大批薄弱校,人為地造成了基礎教育領域內部 資源配置的失衡。重點校和薄弱校的出現,加劇了校際間的差距,使教育資源在 分配上出現了日益嚴重的不平衡。現在也正是因為這種事實上存在

18、著的校際間的 差別,促使人們把學校分成了三六九等。這種教育資源差異的存在很難在短時期 內消除,從而誘發(fā)了人們擇校的心理和行為。為獲取更佳的成才機會,只要存在 著不同質量的教育機會供給,受教育者就會展開競爭去爭取接受更高更優(yōu)質量的 教育,擇校行為就會必然存在。第三,家長對子女期望值的升高是擇校出現的主觀原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家長不 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更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理想的延緩和實現。特別 是我國已實行了二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人們對子女 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不惜一切為孩子的發(fā)展努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尤其是在今天 追求

19、平等和效率的現代社會,教育在篩選社會分層及職業(yè)分工方面的作用增強, 人們追求平等受教育的意識在增長。因此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日益升高也就不足 為怪。有相當數量的家長甚至很早就為孩子設定了十分具體、理想的成長模式: 名幼兒園+重點小學+省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二白領階層,希望通過教育途徑實現 這一夢想。因此,在基礎教育非均衡化發(fā)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 許多家長都在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尋找一所更好的學校,從而放棄國家給予的就近 入學的權利,而到教育行政部門指定學區(qū)以外的學校擇校學習,擇校風因而愈演 愈烈。根據我國有關機構的調查,大多數家長存在 孩子只生一個,教育是件大事”的想 法。因此有大約8%

20、的城市居民贊成 孩子第一,教育第一 ”的原則,44%的城市居 民的儲蓄動機是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城市居民用于子女的教育開支年均增長率為20%,遠遠超過其他消費支出。第四,教育領域的不規(guī)范操作行為是擇校行為產生的溫床。由于教育經費的短缺 學校出于自身發(fā)展或領導者個人利益的需要,置國家教育政策法規(guī)和人民利益于 不顧,或明或暗地出讓部分優(yōu)質教育資源換取高額擇校費,用于學校自身的發(fā)展 或中飽私囊。教育主管部門明知這種行為不合法,卻無法以正當途徑有效解決教 育經費不足的實際問題。擇校費的收取形成了所謂的擇校經濟”成為當前許多學校特別是重點中、小學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教育主管部門因此減輕了教育財政 壓力,

21、同時也可以借機從擇校費中抽取部分 貢金”留做他用,這樣上級教育主管 部門和學校之間就因為共同的經濟利益形成了默契:教育主管部門默許擇校的合 理性以便與學校利益均沾,學校盡力擇校以求雙方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第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是擇校產生的思想基礎。儒家思想一 直是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它的功利主義知識價值觀對個人和家庭產生 著深遠的影響。擇?,F象從產生之初就明顯帶有了這些傳統(tǒng)觀念影響的痕跡。對 于個人而言,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觀念。它 的最簡單的解釋就是 讀好書為了做官,做官就要讀好書”。而之后出現的 書中自 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詩句更

22、是直接袒露了讀書是為了做官的思想。從 此讀書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獲取功名進而獲取物質利益的快捷手段和途徑。對于家庭而言,望子成龍、光宗耀祖的思想也是大部分人的共識。中國的父母都 希望后代能成龍成鳳。它表現在升學上就是追求十年寒窗,一朝高中”。時至今日,這種文化已深深印刻在人們的腦中,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功成名就的人都對 自己的子女寄予無限的厚望和期盼。甚至出現了西方人比房子,東方人比孩子”的說法。望子成龍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成了擇?,F象長期存在的強大而持久的推動 力。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其中含有的重視文化、重視教育的積極意義。家長希望 為其子女提供一種盡可能完美的教育,希望子女求學的學校辦學條件是一流的,

23、 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水平的。這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對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 件好事,同時也是一種壓力。隨著現代家長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為子女 擇校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可見,在薄弱學校還沒有得到改造的情況下,要禁止 家長擇校是不現實的。所以,擇?,F象不是單純改善辦學條件可以消除的,更不 是行政命令可以阻止的,傳統(tǒng)文化加上激烈的現代競爭,會使這種狀況長期存在 下去。第六,教育部門的人才觀、教育觀沒有更新,辦學背離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擇校產 生的原因之一。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界雖然一直呼吁要轉變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思想,但在實際 上卻大多沒有真正貫徹落實到行動上。眾所周知,義務教育的任務是面向全體學 生

24、,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促進學生生動 活潑地發(fā)展。這要求中小學教育必須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 事實上,現行的大多數中小學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搞應試教育”那一套,視高分學生為人才,片面追求升學率,升學率成了衡量一所學校辦學質量的唯一依 據。在這種人才觀和教育觀的影響下,必然導致應試教育”的做法和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一些不良現象的發(fā)生,擇校正是這種觀念的產物。第七,舊的人才評價和用人制度的誤導,造成家長對學校愈來愈重視是擇校產生 的必要條件。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量和質不斷提高,這是一種必 然趨勢。但是,現在社會上評價人才,雖然也

25、會籠統(tǒng)地講要德才兼?zhèn)?、真才?學,但仍缺乏權威的評價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標準,這就造成實際中往往把學歷、 學位的高低與人才質量的高低等同起來?,F今很多用人單位會將員工的學歷、學 位結構作為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和追求目標,在用人時對學歷、學位甚至畢業(yè)學 校盲目攀比。無論什么單位和崗位,動不動就要本科或研 究生畢業(yè),而且最好是名牌重點大學。學歷的高低成了決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以及發(fā)展前途的重要資本,學歷 的重要作用也就日益凸顯出來。結果必然導致教育的工具主義色彩越來越濃,而 追求高學歷的社會風潮也是愈演愈烈。在這種文憑主義” 分數主義,不看能力,只看文憑,不憑素質,只憑分數的用人機制,即學歷化社會的用人機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