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版科學七上第四章_變化的地形知識點+課外知識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1.gif)
![華師版科學七上第四章_變化的地形知識點+課外知識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2.gif)
![華師版科學七上第四章_變化的地形知識點+課外知識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3.gif)
![華師版科學七上第四章_變化的地形知識點+課外知識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4.gif)
![華師版科學七上第四章_變化的地形知識點+課外知識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7/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7b79c132-2120-4b0d-a7ea-579d11a639d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變化的地形【概念與規(guī)律】一、火山與地震1、地形及其變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種形態(tài)。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也較大,坡度較陡,峰巒高聳,溝谷幽深。丘陵:相對高度較?。ㄒ话悴怀^200米),地勢起伏較小,坡度較緩。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高原特點是海拔高,內(nèi)部相對高度小,范圍比較大,周圍常有明顯陡坡。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周圍是山地或高原,中間是平原或丘陵。(2)地形的變化:地殼是運動和變化著的,因而地表形態(tài)也是不斷變化的。所謂“滄海桑田”的成語,正是人們對自然界地形變化的生動描述和感嘆。(3)地形變化的
2、原因:引起地形變化的原因有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內(nèi)力作用和來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個方面。內(nèi)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熱能,表現(xiàn)為地殼運動(包括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巖漿活動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有:風化作用、流水作用、風、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會引起地形變化。(4)地形變化的速度:地質(zhì)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會發(fā)生劇變,如火山噴發(fā)、地震、山崩、泥石流等。有的地形變化卻非常緩慢,不易被人們覺察,但年長日久仍會顯露出“滄海桑田”的明顯變化。2、火山(1)火山噴發(fā):是由于地殼內(nèi)部灼熱的巖漿從地殼裂口處或地殼脆弱的地方猛裂沖出地面造成。其現(xiàn)象常常是驚心動魄,十分壯觀的。圖4-1表示火山
3、的構造。(2)火山噴出物:有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物質(zhì)三類。氣態(tài)物以水蒸汽為主,還有氫氣、二氧化硫等。液態(tài)物是從火山口溢出的高溫巖漿。 圖4-1固態(tài)物有火山彈、火山砂和火山灰等。(3)火山的分類:一般將火山分為三類?;罨鹕剑菏侵改壳罢趪姲l(fā)或經(jīng)常噴發(fā)的火山。世界上現(xiàn)有500多座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在人類歷史以前爆發(fā)過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在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爆發(fā)過,以后長期處于平靜,但仍可能爆發(fā)的火山。(4)火山的利與弊:強烈的火山噴發(fā)會造成生命財產(chǎn)的重大損失和局部氣候變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噴發(fā)也可能帶來新的礦產(chǎn)和地熱資源,為我們所利用。3、地震(1)地震:地震是指地殼的突然震動。地震是常
4、見而對人類威脅最大的一種地質(zhì)災害。地球上每年約有500多萬次地震發(fā)生,其中能被感覺到的地震約有5萬多次。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平均每年約十多次。(2)地震原因:產(chǎn)生地震主要原因是來自地殼內(nèi)部力量,使地殼堅硬的巖石產(chǎn)生斷裂和移動而引起。另外,某些人類活動如修大型水庫、爆炸等也會引發(fā)局部地震。(3)地震時現(xiàn)象和造成的災害:大地震發(fā)生時,在震中(地震中心)附近,大地會發(fā)生上下顛簸和左右搖晃。也會造成山體滑坡和巖石崩落、地面褶皺、開裂、塌陷或隆起,還會引起海嘯。地震會使房屋倒塌、橋梁斷裂,交通、水電中斷,還會引起火災,使人民生命和財產(chǎn)蒙受重大損失。如1976年我國唐山大地震使1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頃刻化為
5、廢墟,有24萬人喪生。(4)地震程度的表述:震級:震級表示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震級每增加1級,釋放能量約增加33倍。1級最小。3級以上地震能被人感覺到。5級以上均屬于破壞性地震,且隨震級增大破壞性也增大。76年唐山大地震震級達7.8級。烈度:烈度是指地震對地面的影響和破壞程度,通常分為12級。一般地說,烈度大小與震級大小、該地與震中距離和震源深淺等有關。震級大、與震中距離近、震源淺則烈度就大。 烈度達3度時人能察覺,6度以上則會造成較大破壞,達到11、12度時,將使大批房屋倒塌、地面嚴重變形,造成巨大自然災害。(5)地震預報:地震發(fā)生前,大地、天氣、水文、地磁及一些動物的行為常有異常變化,根據(jù)
6、這些預兆,預報地震的發(fā)生,稱為地震預報。正確的預報可大大減輕地震給人類造成的損失,但因地震成因復雜,目前還不能正確預報所有地震。下面一些現(xiàn)象與地震有很大的關聯(lián),常作為地震發(fā)生的預兆。地下水變化:如發(fā)生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地下水中氡氣含量增加等異常。這是因為地震前,在地應力作用下,含水層會受到擠壓或拉伸發(fā)生變形,地下水所處條件發(fā)生改變而引起地下水位異常變化。地溫變化:地震前常有地溫明顯增高,天氣有異常悶熱的感覺。因為一般情況下,地下深處溫度(地溫)變化是很小的,但地震前,由于深處巖石結(jié)構復雜的變化會產(chǎn)生大量熱能,引起地溫的升高。地電變化:地下土壤巖石天然存在電場,稱為地電,可用電表測量
7、它的存在和數(shù)值。地震前,巖石發(fā)生變形,地電也有異常的變化。地磁變化:地球本身是一個大磁體,地球周圍空間存在的磁場叫地磁場。地震發(fā)生前,該處地磁場也常有異常變化,可用儀器測量它的變化。地形微小變化:地震前,由于巖層受內(nèi)力作用發(fā)生變形,使地形也發(fā)生微小變化,這需要借助儀器才能測量出。一些動物行為失常:不少動物的某些感覺器官有特別靈敏的功能,能感覺到地震發(fā)生之前自然環(huán)境的微小變化,出于生物的本能會表現(xiàn)出一系列異常的反應。所以地震前常有老鼠出洞、螞蟻搬家、雞犬不寧等異常情況出現(xiàn)。(6)發(fā)生地震時應對措施:發(fā)生地震時,必須冷靜迅速作出正確的應對措施,以使生命財產(chǎn)損失盡可能減小。其核心是保護生命安全,防止
8、災害擴大,減小財產(chǎn)損失。課文中的幾條如:迅速關閉煤氣、滅火斷電,人員迅速跑到室外空曠處且遠離高壓線和陡坡,在室內(nèi)則應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等狹小空間或牢固物下面,以及不要誤聽謠傳等都應記住。(7)地震和火山的分布:世界上地震與火山集中分布在兩個地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火山帶。這與地殼的板塊分布有關,這兩個地震火山帶均處于板塊與板塊之間。我國處在這二個地震火山帶交界處,是個多地震國家,普及地震有關知識對減小地震造成的損失具有很大意義。二、海陸的變遷1、海陸變遷(1)海陸變遷的事例:喜馬拉雅山是當今世界上最高峻山脈,但在幾千萬年前,那里還是茫茫的海洋??茖W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海
9、洋生命的化石,證明這里曾經(jīng)是大海。臺灣海峽過去曾經(jīng)是陸地,后來變成了淺海。據(jù)考證,在臺灣海峽的底部,至今還保留著古河道的痕跡。大連市的星海廣場是一處新的旅游景點,但原來該地是一個海灣,并沒有廣場陸地。由于移土填海,人工造田,才使原來的海灣變成了現(xiàn)在的陸地。(2)海陸變遷的原因:海陸變遷是地形變化中的一類,促使海陸變遷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地球內(nèi)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另一方面來自地球外部,如風和流水等的侵蝕作用,生物和人類的活動等。2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1)魏格納在地圖上的發(fā)現(xiàn):人類對地形變化原因的探索從未間斷過,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就是一個為科學獻身的典型。他在觀察世界地圖時發(fā)現(xiàn),
10、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陸的輪廓非常相似,幾乎可以拼合起來。其他大陸之間也有類似現(xiàn)象,又發(fā)現(xiàn)美洲和非洲的動物之間存在著一定親緣關系,于是大膽地提出了“大陸漂移說”。(2)大陸漂移假說:這是魏格納在1912年提出來的,認為地球上的大陸原來是連在一塊的,周圍是海洋;后來大陸分裂成幾塊,向各個方向移動。目前的海陸分布格局是大陸在海洋上漂移分離造成的。3、板塊構造學說(1)板塊學說的建立:20世紀60年代,在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假說”和后來的“海底擴張說”基礎上,經(jīng)過許多科學家研究,發(fā)展形成了“板塊構造學說”理論。(2)板塊學說主要內(nèi)容:地殼的巖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上。軟流圈的物
11、質(zhì)運動使板塊移動,板塊上面的大陸和海洋隨著發(fā)生漂移,六大板塊的運動目前還在緩慢地進行。板塊之間是地震火山容易發(fā)生的地方。(3)板塊學說的作用:板塊學說能較好地解釋高山、大洋的地形變化和火山、地震的發(fā)生以及地下礦藏形成的原因,還可以預測世界海陸分布變化的趨勢。如因為板塊運動,地殼巖石的碰撞會造成褶皺和斷層,從而造成新的山脈和深溝。實際上,喜馬拉雅山就是這樣從海洋變成了高山,而且目前還在“長高”。板塊學說也還有一些未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三、地形的緩慢變化1、來自地球外部作用對地形的影響(1)巖石的風化:“風化作用”就是巖石在“熱脹冷縮”和冰、水以及生物的共同長期作用下,使巨大的
12、巖石崩裂破碎。(2)流水的作用:流水作用是導致巖石風化和地形變化的重要力量。流水對地表巖石和土壤的侵蝕使巖石碎屑和土壤顆粒隨流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使地形趨于平坦,流水的沖積常使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含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水能溶解石灰?guī)r,從而形成溶洞。海浪對巖石的拍打和沖擊會侵蝕海岸,能造成怪石嶙峋的礁石。(3)風的作用:大風能使大礫石滾動和撞擊,也能使沙丘搬家,風的作用也改變著地形。(4)冰川作用:巨大冰川的移動,使巖石和土壤隨之“搬家”,改變了原來的地形。(5)生物作用:苔蘚、地衣等生物能腐蝕石塊。珊瑚蟲能形成島礁,許多生物的長期作用也能改變地形。(6)人的作用:人類活動如筑壩攔河,移山填海,開挖
13、運河,圍海造田等會使局部地形發(fā)生明顯變化。人們在改造自然地形時必須科學合理,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好自然。2、等高線地形圖(1)絕對高度:我們把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絕對高度,又稱“海拔”。(2)相對高度:某一地點與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稱為兩地間的相對高度。(3)等高線:地圖中的“等高線”就是經(jīng)過實地測量各點的高度,然后用平滑曲線把高度相同的點連結(jié)起來而成的。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高度均相等。(4)等高線地形圖:是一種描有等高線的地圖,它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地形高低情況。等高線地形圖一般以絕對高度來描繪。(5)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每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均相等;每兩條相鄰的等高級之間高度差相
14、等;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會交叉;等高線密集處地形陡峭,等高線疏稀處地形平緩?!締⒌吓c拓展】例1 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太行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條條含有螺蚌殼和鵝卵石的條帶狀巖層,這能說明( )A、螺蚌等生物原來是生活在山崖上的B、地形也是在變化的,海陸也會發(fā)生變遷C、地形是穩(wěn)定不變的D、地形發(fā)生改變都是很劇烈的分析:沈括當時認為:“此乃昔之海濱,今距海已近千里”,并推斷整個華北平原“皆濁泥所湮耳”,即是河流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平原。事實上,螺蚌等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鵝卵石也是在水中的,現(xiàn)今這帶螺蚌殼的山崖原來應是在水下,由于漫長歲月中,地形發(fā)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而成了現(xiàn)在情形。所以答案應選B。例2 公元前
15、780年,我國陜西地區(qū)發(fā)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災害,古籍詩經(jīng)上有這樣的記錄:“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边@是發(fā)生了( )A、地震 B、火山噴發(fā) C、泥石流 D、洪澇分析:上述文字的意思是:“大地在震動,有閃閃的地光和隆隆的地聲,煞那間,山崩地裂。河水在上下翻滾,原來的高山傾刻間變成了深谷,而過去的深溝如今卻變成了隆起的丘陵?!边@是典型的地震情況描述。這一記載也是世界上最早對地震的文字記錄。所以答案為A。例3 關于火山,下面哪句話是不正確的( )A、火山噴發(fā)是由于灼熱的巖漿從地殼裂縫中噴出B、火山噴出物既有高溫巖漿,也有水蒸汽等氣體和火山灰等固體物C、火山噴發(fā)后,由
16、于噴涌的巖漿冷凝后常會形成圓錐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島D、火山噴發(fā)會造成很大災害,沒有任何好處分析:事物有二面性,火山噴發(fā)會造成災害,使我們遭受很大損失。但火山噴發(fā)也會帶來新的礦藏或地熱資源(如溫泉等),因而也有有利的一面。該題中的A、B、C均是正確的,所以答案應選D。例4 關于地震發(fā)生時的應對措施,下面各選項均正確的是( )迅速切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關緊門窗,躲到寬大的房間里。迅速跑到空曠處,并遠離高壓線。若來不及跑出屋外,則躲到廚房、衛(wèi)生間等狹小空間。有人傳說要發(fā)生地震,馬上廣為傳播。A、 B、 C、 D、分析:地震時,地面變形會使房屋的門窗打不開,妨害人員迅速出逃,而房屋倒塌時在寬闊房
17、間受傷害程度一般比較大,所以是錯的。另外,地震預報事關重大,應由當?shù)卣块T發(fā)布。要防止危言聳聽的誤傳及不良分子的造謠。所以也不對。則答案應選C。例5 板塊構造學說與大陸漂移說有什么不同?板塊學說將地殼分成那六大板塊?為什么火山地震集中發(fā)生在板塊交界處?分析: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周圍是海洋;后來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在海洋上漂移分離才造成現(xiàn)在的海陸格局。而板塊學說認為地殼的巖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塊,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上,大陸和海底的板塊都在軟流圈上“漂移”。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除太平洋板塊為大洋板塊外,其余板塊既有
18、陸地又有海洋。一般說來,板塊的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而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這一地帶。例6 “溫泉”是療養(yǎng)和旅游景點之地。溫泉的水溫有的可達80以上,能煮熟雞蛋。你知道溫泉是怎樣形成的嗎?能說出一些你知道的溫泉嗎?分析:溫泉的分布也集中在地震火山帶,這與板塊運動有關,在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或其他地殼活動活躍的地方,地殼的巖石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斷裂,灼熱的巖漿上升進入了巖石的縫隙中,使地下水受熱,形成了溫泉。根據(jù)地下水受熱程度不同,溫泉水溫也不同,有的溫泉水溫可以達95以上,泉水翻滾不息。有的溫泉水能沖出地面幾米高。許多溫泉含有的礦物質(zhì)對皮膚病、關節(jié)炎和某些疾病有
19、特殊療效,可以為人們所利用。有的溫泉含有有毒物質(zhì),如硫酸泉、毒氣泉,會使人畜患病甚至死亡,這是我們應注意的。我國的溫泉很多,如云南騰沖、黑龍江的五大連池、吉林長白山溫泉、河北承德熱河溫泉、西安的“華清池”、浙江寧海也有溫泉,而我國西藏、臺灣更有許多著名溫泉。例7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俗語是贊美這兩座城市像天堂般的美麗。而西湖則是這天堂中的明珠?!坝盐骱任髯樱瓓y濃抹總相宜?!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蔽骱拿谰安恢淼沽硕嗌僦型庥慰汀D阒牢骱窃鯓有纬傻膯??分析:在7000多年前,這里本是大海的一個又淺又小的海灣,兩側(cè)小山成為伸向海洋的半島。由于錢塘江和長江夾帶的大量泥沙入
20、海,漲潮時泥沙在兩個半島之間堆積起來,把大海隔開,這才形成了一個湖。這就是西湖的來歷。地質(zhì)學中把這樣形成的湖叫做“瀉湖”。是流水的作用使地形發(fā)生變化的一個典型例子。西湖很淺,水深僅2米多,很容易被泥沙淤塞填沒,因而需要經(jīng)常進行疏浚和治理。歷代杭州人民就不斷對西湖進行疏浚、治理和保護,才有今天的美麗。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時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和蘇東坡都在杭州擔任過行政長官,他們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大力治理西湖,并很有成績。這些事跡為后人所稱道,留下了許多傳說和故事。例8 現(xiàn)在的南極洲地層中有很多煤,而煤是在溫暖氣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溫、高壓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極洲過去怎么會有森林呢?分析:根
21、據(jù)板塊學說理論,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上慢慢地移動著?,F(xiàn)在大陸的位置都有可能經(jīng)過“漂移”,南極洲過去可能處在溫暖氣候的位置上,因此曾經(jīng)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了煤,由于板塊的運動,才“漂”到現(xiàn)在冰天雪地的高緯度位置。例9 甲地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為2000米,比乙地低1200米,下面正確的是( )A、甲的海拔為800米 B、乙的海拔為1200米C、乙、甲兩地相對高度為800米 D、乙的海拔為3200米分析:海拔(即絕對高度)是指該地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而相對高度則是某一地點與另一地點間垂直距離,等于兩地絕對高度的差值。所以題中甲的海拔為2000米,乙與甲的相對高度為1200米,乙的海拔應為3200米。
22、所以答案為D。例10 如圖4-2所示,甲、乙兩隊登山,甲從營地B出發(fā),乙從營地C出發(fā)均向山頂A攀登。問:(1)兩隊行走路程哪個長?(2)攀登的山坡哪隊陡?(3)攀登的高度相同嗎?分析:(1)從等高線地形圖中可知,BA距離大于CA,所以甲隊走過路程較長。(2)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越密的地方地形越陡,所以乙隊攀登山坡比較陡。 圖4-2(3)甲隊是從350米處到500米高處,相對高度為150米。乙隊卻是從300米處攀向500米高處,相對高度為200米,所以乙隊攀登高度大。【思考與練習】1、在人和生物生活的地球上,分布著高低起伏,多種多樣的_,有:高原、山地、_、_、_、等。地形也是會發(fā)生_的,這
23、改變有的劇烈,有的卻很_。2、火山噴出物中,氣態(tài)物質(zhì)主要是_,還有_、_等;液態(tài)物質(zhì)是_;固態(tài)物質(zhì)有_、_和_。3、火山有_火山、_火山和_火山三種類型。4、地震是一種對人類威脅很大的自然災害,地球上每年發(fā)生能被人感覺到的地震約_次,造成嚴重破壞的平均每年約有_次。絕大多數(shù)的地震是由于_的力量使堅硬的地殼產(chǎn)生_、_而造成的。5、一旦地震發(fā)生,人們應立即作出正確的反應,以減小傷亡和損失。在家中應立即_煤氣,_火爐,_電源。迅速跑到_,并應 高壓線和陡坡。若來不及跑出家時則應躲在_空間或牢固物下面。6、盡管火山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人們發(fā)現(xiàn)火山灰中有豐富的 ,火山巖又是優(yōu)質(zhì)的_材料。在火山中還常有_
24、,而且有豐富的_形成溫泉,成為旅游勝地。7、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帶和_帶。這與板塊分布有關。8、下列不屬于地形概念的是( )A、山地、高原 B、城市、農(nóng)村C、平原、盆地 D、丘陵、平原9、關于地形變化,下面正確的是( )A、地形一般都是穩(wěn)定不變的B、地形如果發(fā)生變化,都是劇烈的C、地形變化與人類無關D、地形是不斷變化的,有的劇烈,有的緩慢10、“灼熱的巖漿從裂口噴向天空,高達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氣中充滿灰煙和水汽”這是發(fā)生了哪種地質(zhì)現(xiàn)象?( )A、地震 B、火山噴發(fā) C、泥石流 D、滑坡11、下面不屬于地震發(fā)生時情況的是(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B、大地上下顛簸,左右搖晃,房
25、間中吊燈激烈擺動C、大地褶皺開裂,地面隆起或陷落D、山體發(fā)生滑坡,河水翻滾12、地震前常有一些異常現(xiàn)象發(fā)生,據(jù)此可作為預報地震參考。下列幾項中與地震預兆無關的是( )A、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溫明顯增高B、老鼠出洞、螞蟻搬家,雞犬不寧C、家庭電路電壓降低,電燈變暗,電風轉(zhuǎn)速減慢D、儀器測量到地形有微小變化13、我國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火山,大部分是( )A、活火山 B、休眠火山C、死火山 D、間歇火山14、破壞性地震的震級約為( )A、3級以上 B、4級左右B、5級以下 D、5級以上15、火山和地震大多發(fā)生在( ) A、靠近海洋的地方 B、人類活動頻繁的地方C、沙漠或荒野中 D、地殼活動比較
26、頻繁的地帶16、地形發(fā)生“滄海桑田”變化是地球_力量和_力量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17、地球的內(nèi)力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_、_、_等,它們塑造了山嶺和低地,使地球表面變得_,來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_、_、_、_等。它們把高山削低,將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態(tài)處于_。18、德國科學家_通過對世界地圖觀察,并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提出了 假說。認為2-3億年前,地球上只有_塊大陸,以后逐漸_,“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19、海底地形成是多種多樣的,海底既有_,也有_,還有深深的_。20、海底山嶺兩側(cè)的大洋地殼正在緩慢地向大陸方向移動。移動的大洋地殼碰到大陸地殼時會發(fā)生_,并且俯沖_大陸地殼底
27、下,這樣在海洋會形成深深的_和一系列的_,而在大陸上則會形成_和_。21、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經(jīng)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六十年代,建立了_學說理論。22、板塊學說認為:巖石圈被分裂成_板塊。板塊_在 上慢慢地移動著。大陸和海底板塊都在軟流圈上_。23、板塊學說中的六大板塊是:非洲板塊、_板塊、_板塊、印度洋板塊,_板塊和南極洲板塊。24、關于板塊學說,下列正確的是( )A、地殼巖石由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南極洲七大板塊構成。B、板塊內(nèi)部已穩(wěn)定,不會再分成小塊。C、板塊過去是運動的,現(xiàn)在已基本停止了運動。D、板塊交界地帶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帶
28、。25、觀察課本中板塊運動情況圖,推測幾千萬年后,將消失的海洋是( )A、紅海 B、大西洋 C、地中海 D、印度洋26、看課文世界板塊分布圖,把下列板塊活動與形成的相關地形用直線連結(jié)起來。A、太平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 (1)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形成B、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 (2)日本、中國臺灣多火山地震C、非洲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 (3)歐、亞、非三洲之間的地中海在縮小27、將下列地形類型與其形態(tài)描寫用直線連接起來。A、山地 (1)海拔較低,寬廣平坦,起伏很小B、平原 (2)海拔較高,坡度較陡,峰巒高聳C、丘陵 (3)海拔較高,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D、高原 (4)海拔較低,地面
29、有起伏,坡度較緩E、盆地 (5)四周高、中間低、周圍有山嶺環(huán)繞28、由于熱脹冷縮,滲入巖縫的水結(jié)冰膨脹,及植物根系等共同作用,巖石會發(fā)生_這種現(xiàn)象叫_。29、流水對地表巖石和土壤都有_的作用。巖石的碎屑和土壤的顆粒會隨著流水從_處,然后慢慢地沉積下來,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漸趨于_。30、含有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的酸性水能侵蝕石灰?guī)r,會形成_,還可看到石筍、石柱。31、風對地形改變也起到作用,大風能使粗大的礫石_、_,使巨大的巖石變成上大下小的_狀。在沙漠中,大風常使_搬家。32、來自地殼外部,能引起地形改變的作用是( )A、流水、風、海浪、冰川 B、火山、地震C、板塊構造運動 D、大陸漂移33、下列地
30、形變化屬于人工作用造成的是( )A、喜馬拉雅山 B、浙江千島湖C、杭州西湖 D、四川盆地34、臺灣海峽曾經(jīng)是陸地的證據(jù)是人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臺灣海峽底部保留著( )A、古動物化石 B、古植物化石C、古河道的痕跡 D、有石油和天然氣35、長江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外力作用,江河夾帶泥沙,長期堆積而成B、地球內(nèi)力作用,板塊運動而成C、火山噴出物形成D、人類活動造成36、我國下列地區(qū)中,風力作用侵蝕最強的是( )A、西南地區(qū) B、西北地區(qū)C、華北地區(qū) D、江南地區(qū)37、下列現(xiàn)象中由風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A、風蝕蘑菇 B、沙塵暴C、巖石崩裂 D、沙丘38、為了描述地形中的高低情況,在地圖中,
31、把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就是 線。用這種線表示地面高紙起伏的地圖叫_圖。39、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的地方表示該地_,等高線疏稀的地方表示地形_。40、絕對高度是指某一地點高出_,也稱_。相對高度是指某一地點與_的垂直距離,也稱“高差”。41、甲地海拔為300米,與甲地相對高度為1200米和500米的乙地和丙地的海拔分別是_米和_米,乙地與丙地的相對高度是_米。42、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米,吐魯翻盆地的海拔為-155米,則兩地相對高度為( )A、8693米 B、8848米C、8903米 D、9003米43、看圖4-3A的海拔是_米 圖4-3B的海拔是_米A、B相對高度是_米44、看圖4-4,完成下列要求:(1)按圖上各點高程繪 制成等高線圖;(2)圖中等高距為_米;(3)A、B、C三處坡度較陡是_。45、對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造成破壞的主要外力是( ) 圖4-4A、流水 B、風 C、海浪 D、冰川46、三角洲主要分布在( )A、河流的上游 B、河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公司保密協(xié)議書
- 農(nóng)資供應與采購合同
- 外腳手架的承包合同書
- 可研報告咨詢合同
- 承包飯店早點合同
- 工程防水施工合同
- 15年個人借款合同7篇
- 15《人造地球衛(wèi)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六年級下冊冀人版
- 離婚房產(chǎn)分割離婚協(xié)議書6篇
- Unit 4 Body Languag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語法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盤扣式懸挑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
- 勞動防護用品知識考試試題(含答案)
- 高中教師業(yè)務知識考試 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
- 湘科版科學(2017)五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GB/T 22751-2008臺球桌
- GB/T 13234-2009企業(yè)節(jié)能量計算方法
-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 易經(jīng)中的人生智慧-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個人發(fā)展課件
- ABAP開發(fā)培訓經(jīng)典入門課件
- 小學英語北師大一年級下冊Unit7Animalsunit7Animals
- 湘美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