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棉花、小麥、大豆、油菜)_第1頁
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棉花、小麥、大豆、油菜)_第2頁
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棉花、小麥、大豆、油菜)_第3頁
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棉花、小麥、大豆、油菜)_第4頁
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棉花、小麥、大豆、油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物育種各論題庫水稻部分 (1)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花粉敗育)的品系或者自交系S(rr)。(2) 保持系:其花粉給不育系授粉,后代具有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3) 恢復系:其花粉給不育系授粉后代正常的品系或者自交系N(RR)、S(RR)。(4) 二系水稻:由光溫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育成的雜交水稻,此法實現了一系二用,省去了保持系。(5) 三系水稻:由三系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制備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制成雜交種水稻。(6) 太空育種:利用航天工具搭載種子進入太空,利用其高真空、微重力、強的宇宙射線使種子發(fā)生誘變從而育種作物新品種的方法。(7) 光溫敏核不育

2、水稻:由光照和溫度主導其育性的轉換,在其低溫短日條件下可育高溫長日條件下核不育的水稻。(8) 孢子體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現受孢子體(母體植株)的基因控制與花粉(配子體)本身的基因無關。(9) 配子體不育:是指不育系的花粉敗育發(fā)生在配子體形成階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體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配子體基因為不育時花粉表現不育,配子體基因為可育時花粉表現正常。(10) 誘變育種:是利用理化生的方法誘導作物發(fā)生變異,再經過人為選擇育成作物新品種的方法。(11) 變異體:沒有經過人為施加壓力使作物自然發(fā)生變異經過選擇形成的變異個體。(12) 突變體:經過人為的施加壓力使作物發(fā)生變異篩選出的無性系變異。(13)

3、 原生質體:是指沒有細胞壁的、裸露的、具有生命力的原生質團。(14) 胞質雜種:是指在原生質體融合的前提條件下,是其中之一的細胞核有目的消失形成的細胞質雜交的種。(15) 廣親和性基因:是指一些中間型水稻與秈稻和粳稻都能雜交成功,這種水稻稱廣親和性水稻,這種水稻所具有的基因稱為廣親和性基因。(16) 堊白大?。簣装椎耐队懊娣e占整個米粒投影面積的百分比。(17) 堊白率:具有堊白米粒占整個供試驗米粒的百分數。(18) 堊白度:堊白率和堊白大小的乘積,要求堊白率(大?。┚∮?%。(19) 質核互作不育:由細胞質不育基因和相對應的細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決定的植株不育類型。(20)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是

4、指每一個植株細胞經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經再分化形成植株。(21) 水稻細胞工程:是以細胞和組織培養(yǎng)技術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的學科,它以細胞為單位在體外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繁殖或者人為的按人們意志產生某種物質的過程。(22) 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yǎng)的植株個體的一部分。(23) 體細胞雜交:也稱原生質體融合、原生質間雜交。使雜交不親和的雙親之間、遠緣雜交易成功。(24) 引種:是指從外地去、外國引入作物新品種、新種質到當地,再經過試驗成功再在當地種植這種育成新品種的方法稱引種。(25) 水稻三性:是指水稻的感溫性、感光性、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26) 感溫性:是指在光照一定的前提條件,溫度的升高和降低使作

5、物生育期延長和縮短的特性(27) 感光性:是指在溫度一定的前提條件,光照的延長和縮短使作物生育期延長和縮短的特性(28) 基本營養(yǎng)性:是指水稻即使在適宜的光、溫周期條件下也不會縮短其一部分營養(yǎng)生長期這段生長期稱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不同水稻具有不同基本營養(yǎng)生長期的這種特性稱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填空(1)目前世界上二個栽培稻種是亞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2)亞洲栽培稻的祖先是普通野生稻。(3)亞洲栽培稻的三個起源學說:起源學說、喜馬拉雅山南麓起源學說和中國起源學說。(4)我國野生稻類型有:通野生稻、疣生稻粒野和藥用野生稻。(5)稻種資源的保存方式有:原位保存、異位保存和離體保存。(6)稻屬比較公認的分類為4

6、個相似群和2個獨立的種,稻屬的染色體組有A、B、C、D、E、F、G、H、J、K等10中類型。(7)栽培稻的染色體組屬于AA染色體組,2n=24,有12個連鎖群(8)水稻早、中、晚稻分化以對日照長度反映的差異為依據。(9)粘、糯稻分化是直淀粉含量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品質分化型。(10)我國廣大的稻區(qū)包括華南雙季稻稻作區(qū)、華中單、雙季稻稻作區(qū)、西南高原單、雙季稻作區(qū)、華北單季稻稻作區(qū)、東北早熟單季稻稻作區(qū)、西北干旱單季稻稻作區(qū)。(11)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差別很大,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從播種到抽穗階段。(12)我國稻區(qū)分為南北二大稻區(qū),南方稻區(qū)以秈稻為主,北方稻區(qū)以粳稻為主。(13)南種北引,一般生育期延

7、長,北種南引,一般生育期縮短(14)同緯度高海拔引種稻低海拔地區(qū)一般生育期縮短,株高變高。(15)緯度和海拔大致相近的東西地區(qū)相互引種生育期變化的性狀差異不大較易成功。(16)我國水稻研究起始于1964年,野敗型不育系1971年由李必虎在海南三亞發(fā)現的。(17)迄今為止,通過育種提高作物產量有二條途徑:形態(tài)改良和雜種優(yōu)勢利用。(18)湖北光溫敏核不育水稻在1973年由石明松發(fā)現的。(19)矮桿基因是通過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來使節(jié)間或者節(jié)數變少的。(20)稻米的品質主要包括:加工品質、外觀品質、蒸煮食用品質、營養(yǎng)品質等。(21)我國水稻的育種目標主要有:優(yōu)質、高產、多抗、適應性強等。(22)水稻產量

8、三要素: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簡答(一)建國以來水稻育種的發(fā)展經歷了哪四個階段?1、40S末-50S后期,為高桿良種的評選和選育階段。2、50s后期-70s初期,以矮稈水稻為育種目標在我國首先提出并獲得劃時代的成就。3、從70S初期-80S初期是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興起和矮稈常規(guī)稻更新階段。4、80S至今為多學科協(xié)作的“高產、多抗、優(yōu)質”新品種、新組合選育階段。(二)目前我國水稻育種的主要技術有?1、純系育種2、品(亞)種間雜交育種3、誘變育種4、花培育種(細胞工程育種)5、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6、分子育種(三)水稻產量和產量性狀的遺傳類型以及在育種中的應用?產量是數量性狀遺傳。其遺傳類型及應用如下:

9、 單株穗數的遺傳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表現受環(huán)境的影響大,遺傳力小在育種的晚代選擇。 粒數的遺傳受多基因控制,粒重不同的品種雜交,雜交一代表現中間型,雜交二代呈連續(xù)性變異,遺傳力較低晚代選擇。 粒重的遺傳受多基因控制,粒重不同的品種雜交,雜交一代表現中間型,傾向大粒親本,雜交二代呈連續(xù)性分布,遺傳力較高早代注意粒重的選擇。(四)水稻的主要品質性狀及遺傳特點?蒸煮與食味品質直連淀粉含量、膠稠度、糊化溫度的遺傳:A、 直鏈淀粉:在非糯性品種中,遺傳受一對主效基因和幾個修飾基因的控制,也有人認為受多基因控制,高直鏈淀粉對低直鏈淀粉含量為顯性。B、 低糊化溫度對高糊化溫度為顯性。C、 硬膠稠度對軟膠稠

10、度為顯性。D、 香味的遺傳:由隱形單基因控制,并存在修飾基因的作用。是核基因遺傳,與細胞質基因無關。加工及外觀品質的遺傳一般認為是典型的數量遺傳。A、粒長和粒型是數量性狀,受多基因控制,一加性效應為主。B、堊白由單顯性基因控制,也由隱形基因以及多基因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支配,后代變異主要為累加作用基因所致。C、 整精米率與堊白面積呈顯著負相關,堊白面積與米粒寬度呈極顯著正相關。 營養(yǎng)品質蛋白質含量遺傳:蛋白質含量高低不同的品種雜交,低含量呈不完全顯性,遺傳力低,受環(huán)境影響大。(五)水稻株高的主要遺傳特點?1、 對秈稻矮生性的遺傳研究證明主要受一對隱性基因sd-1控制,此外還有一些與sd-1等位的

11、基因。粳稻的矮生性比秈稻復雜,其主要屬于數量性狀遺傳。2、 矮稈與高稈雜交:矮稈表現隱性,多數由一個主基因控制,其遺傳一般比較簡單。半矮稈與高稈雜交:大致可以分兩類:一類由一個隱性主基因控制,并表現多效性,另一類半矮生性,受多基因控制。3、 水稻株高的遺傳還受修飾基因和微效基因的影響。4、 株高兼有質量性狀和數量性狀的特點。(六)水稻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遺傳模式?質核互作不育性指的是雄性不育性由細胞核基因和細胞質基因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1、水稻的細胞質有兩種類型:N型和S型。2、細胞核中控制育性的基因為R-r。R基因有2對,R1-r1和R2-r2,R1的效應大于R2的效應,R1和R2有累加效

12、應。(七)什么是光溫敏核不育水稻?光溫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特點?1、光溫敏核不育水稻是指:由于受和基因的控制對溫度和光照長度反應敏感,在長日照條件下表現出雄性不育特性的水稻植株。2.遺傳特點:高溫長日表現不育,可用于制種。低溫短日表現可育,可用于繁殖。與不同的恢復系雜交,后代的遺傳表現可能不一樣,可能受一對、兩對和三對隱性基因控制。一般認為主要受質量性狀基因控制,但還受微效基因的修飾。(八)水稻三大病害的遺傳?(1)、抗稻瘟病的遺傳垂直抗性:病菌生理小種與寄主間的?;P系,一般受主效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寄主對病原菌的普遍耐病性,多受微效基因控制。現已鑒定出多個抗性基因位點和基因。多數抗性為單顯

13、性基因控制,也有受兩對、三對或四對顯性基因控制的。(2)、抗白葉枯病的遺傳一般認為多數抗性由1-2個主基因控制。有人研究秈粳交后的抗性,發(fā)現其抗性表現為一對顯性和一對隱性基因控制。(3)抗紋枯病的遺傳受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它同時受到主效和微效抗性基因的控制。在生產和育種實踐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主效基因。(九)水稻的廣親和性及意義?1、所謂水稻廣親和性是指一些中間型水稻材料,與秈稻和粳稻雜交,F1都能正常結實。具有這種特性的品種,稱為廣親和品種。控制廣親和性的基因,稱為廣親和基因。2、意義:開展亞種間雜種優(yōu)勢的利用。(十)我國水稻育種的選拔指標?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稻米品質優(yōu)2、產量高3、

14、抗逆性強(十一)簡述引種的概念和原則?引種的概念:把外地(外省或外國)的優(yōu)良水稻品種引進當地,經過試驗,作為生產上推廣品種,稱為引種。水稻引種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問題: 感溫性、感光性和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1)北種南引,即低緯度地區(qū)從高緯度地區(qū)引種,將提早成熟,營養(yǎng)生長期縮短,要考慮能否高產問題。(2)南種北引,即高緯度地區(qū)從低緯度地區(qū)引種,會延遲成熟,要考慮能否安全齊穗問題。(3)同緯度、同海拔引種以及北方遲熟品種引到南方、南方早熟品種引到北方,成功的把握性較大。(4)基本營養(yǎng)生長性強的品種,適應性大,遠距離引種較易成功。(5)遵循上述原則引種的品種還應適合于當地耕作制度,先試后引,對比試驗和栽培

15、,試驗。(6)在引種時要少量多品種,還應特別重視檢疫工作,以防止檢疫性病蟲傳播。(十二)簡述雜交親本選配原則?1、雙親優(yōu)點多,缺點少,目標性狀突出,優(yōu)缺點互補。2、有一個親本能夠適應當地自然環(huán)境和栽培條件。3、親本之一的目標性狀應有足夠的強度,以及親本配合力要高。4、親本間生態(tài)類型、親緣關系或地理位置差異較大。(十三)雜交后代的選擇原則?(1)遵循性狀遺傳規(guī)律進行選擇(2)根據育種目標進行選擇(3)在特定一致的條件進行選擇(4)在不同的生育時期分期進行選擇(十四)簡述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1、加速世代進程雜交后代通常要經過5-6代才能使性狀趨于穩(wěn)定,如一年推進一代則需5-6年。若利用異地、異季或

16、溫室加代等方法,就可使雜種一年推進2-3個世代。異地加代異季加代溫室加代2、加速試驗進程即根據試驗目的、材料表現,適當調整育種程序以縮短育種年限。例如通過對育種材料的早期測產比較可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和提前明確株系的產量潛力,一般可在F3或F4當選株系間進行。再如對特別優(yōu)異的定型株系可采取越級提升的辦法,或是產量對比、種子繁殖和多點示范同期進行以利新品種的推廣。(十五)選育抗蟲品種的方法?1、 系統(tǒng)選育抗蟲品種2、 通過雜交導入抗蟲基因或性狀3 、運用遺傳工程方法導入外源抗蟲基因(十五)簡述三系優(yōu)良不育系與恢復系的標準?1、優(yōu)良不育系的標準:一個優(yōu)良不育系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不育性穩(wěn)定,不

17、育率99.5%以上。(2)可恢復性好。(3)開花習性好,柱頭發(fā)達,外露率高,小花開穎角度大而持續(xù)時間長,包頸輕或不包頸,異交結實率高。(4)配合力好,容易組配出強優(yōu)勢組合。(5)米質好、抗性強。2、優(yōu)良恢復系標準:(1)具有較好的農藝性狀、品質性狀和抗性。(2)恢復力強而穩(wěn)定,所配組合雜種F1結實率大于75%。(3)開花習性好,花期長,開花早,且集中,花藥發(fā)達,花粉量充足。(4)一般配合力好,雜種優(yōu)勢明顯(超親,超標)。(十六)簡述三系雜交水稻組合的選育過程?三系法雜交水稻組合選育的基本過程是:第一步:確定計劃用于組合測配的不育系和恢復系。第二步:不育系分期播種,以便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育系開花

18、。第三步:在開花期進行大量的雜交,每個組合雜交種子量50粒左右;第四步:進行雜交組合的優(yōu)勢鑒定;第五步:對初選組合進行復測,復測的種子量要達到500粒以上;第六步:對復測的組合進行小區(qū)比產試驗;第七步:對復測中選的組合進行小面積隔離制種;第八步:進行多點品比試驗,決選株型好、生育期適宜、產量高、品質優(yōu)、抗性強的組合;第九步:申報 區(qū)域試驗;第十步:在區(qū)域試驗中表現優(yōu)良,申報審定。(十七)二系不育系選育的基本原則?(1)安全制種原則(2)可繁殖原則(3)高配合力原則(4)易制種原則(十八)什么事誘變育種及特點?1、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學因素處理植物材料,以誘發(fā)遺傳物質的變異,從而引起形態(tài)或生理特征

19、的變異,然后根據育種目標,對這些變異進行鑒定、培育和選擇,最終育成新品種。2、特點:1、突變頻率高、范圍廣,是新基因的重要來源2、改變個別簡單遺傳的性狀較為有效。3、突變性狀易于穩(wěn)定,育種年限短。4、變異議程難以控制,有利變異少,不利變異多,對數量性狀改良效果不好。(十九)誘變后代的選育程序?程序:1M1代 按誘變材料種植,增大密度,只收主穗,每個材料至少有500-1000株。2M2代 種植成穗行或混合法種植,進行單株選擇后,剩下的混合留種(可每株留1?;驇琢#?。3M3及以后世代 按株系種植進行鑒定,直至成為新品種。(二十)體細胞雜交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 原生質體的分離和培養(yǎng); 原生質體間的融合;

20、融合后雜種細胞的選擇; 誘導雜種細胞產生愈傷組織和再生植株。(二十一)原生質體培養(yǎng)與作物遺傳改良的關系?1. 克服生殖障礙,創(chuàng)新新種質轉移有利性狀,改善作物品質3、轉移部分染色體,獲得非對稱雜種4、轉移細胞質基因組,得到胞質雜種(二十二)花藥培養(yǎng)在水稻品種改良上得應用及存在的問題?應用:(1)后代的快速純合;(2)排除顯隱性的干擾,使配子類型在植株水平上充分體現,提高 選擇效率;(3)結合誘變處理提高誘變效果。(4)推廣品種通過花藥培養(yǎng)可達到提純選優(yōu)的作用。(5)利于突變體的篩選,是遺傳研究的良好實驗材料體系;問題:1、受基因型限制2、綠苗分化率還不夠高3、不能短期內成批產生較多的H1植株,分

21、 M1代 大量生理損傷,多嵌合體。 M2代 開始大量分離,隱性突變表現出來,是選擇最重要的世代。 M3代 多數突變性狀可以穩(wěn)定,成為整齊一致的株系,可選出優(yōu)良株系。同源多倍體可在F3代以后分離出突變性狀。4、耗費比較大二、棉花部分1、系統(tǒng)育種:在現有推廣種植的品種群體中,選擇優(yōu)良的變異個體(單株或單鈴),培育而成新品種的方法。2、雜交育種:指遺傳性狀不同的種、類型或品種間進行有性雜交產生雜種,繼而對雜種加以選擇培育,創(chuàng)造新品種的方法。3、種質資源: 作物育種中對所有可以用來進行作物改良的品種、類型、近緣種或野生種的總稱。4、衣分:指一定重量籽棉中棉纖維重量所占的比率。5、衣指:100粒籽棉中棉

22、纖維的重量。6、籽指:100粒籽棉中棉子的重量。7、纖維長度:纖維伸長后兩端之間的長度。mm表示。8、主體長度:又稱為眾數長度,指棉纖維長度分布中,纖維根數最多或重量最大的一組纖維的平均長度。9、品質長度:又稱為主體平均長度,指棉樣中主體長度以上各組纖維的重量加權平均長度10、手扯長度:用手扯及尺量方法測得的纖維長度11、馬克隆值:指一定重量的試樣在特定條件下的透氣性測定。指一定長度纖維的重量。12、分裂交配: 即在雜種分離后代中選擇表現型極端個體進行相互雜交輔之以后代選擇的方法13、低棉酚:棉酚含量低于國際標準(0.04)和國家標準(0.02)的無腺體棉花品種14、棉花色素腺體延緩形成性狀:

23、指種子無色素腺體,棉酚含量極低,當種子萌發(fā)以后,其子葉和下胚軸才出現和形成含有棉酚的色素腺體,植株的其它器官如根、莖、葉等均具有色素腺體。二、填空1.世界上70的棉花產于北緯 20 至北緯40 。2.我國棉花生產在世界上是 舉足輕重 的。3.我國 1982 年實現原棉自給。4.我國最初從美國引進的金字棉主要在 遼河流域 種植,斯字棉主要在 黃河流域 種植,岱字棉主要在 長江流域 種植。5. 野生種和種系 、 過時品種 、 推廣品種 、 引進品種 、 尚未定型的品系 都可以稱為棉花育種的種質資源。6.我國的棉花品種都來源于墨西哥一個加系的 12 個棉株。7. 1753年,植物種志發(fā)表,確定棉屬分

24、為三個種: 草棉 , 海島棉 , 亞洲棉 ,后來增加了 陸地棉 和宗教棉8.1925-1927年,G.S.Zaitzev根據染色體數目將棉花分為 舊世界棉 和 新世界棉 ,它們分別包括 亞洲棉 、 非洲棉 以及 陸地棉 、 海島棉 。9.棉花A B C D E 5個染色體組分別代表 亞洲 、 非洲 、 澳洲 、 美洲 、阿拉伯-印度類型 的二倍體棉種10.聶汝芝等我國學者根據棉屬植物的核型研究結果。認為 B 組為最原始祖先。11. 阿非利加棉 是所有二倍體栽培棉的祖先。 12. A 染色體組的亞洲棉和 小D 染色體組的美洲二倍體種雜交加倍成為現在的異源四倍體棉種。13.美國得克薩斯州農工大學棉

25、花遺傳研究室Kohel1970年培育了陸地棉遺傳標準系 陸地棉TM1 ,它是由 岱字棉14 品種選育而來,1966年培育了海島棉遺傳標準系 海島棉比馬4 。14.已經培育的棉花的顯性多標記基因系是 T586 、 T5888 ,隱性多標記基因系是 T582 。15.我國常用的棉花產量結構模式是 單位面積皮棉產量單位面積總鈴數鈴重衣分。16.棉花產量與其構成因素 單鈴重 、 衣分 和 鈴數 的關系密切,其中與 單株結鈴數 的關系最密切。17.棉花生產中,做到源足,庫大,流暢就能高產,棉花苗期主庫是 根 ,蕾、花期是 主莖、分枝 ,結鈴以后是 鈴 。18.整個棉纖維的形成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它們分別是

26、: 伸長期 、 加后期 和 轉曲期 。19.棉纖維從縱向上可以分為 基部 、 中部 和 頂部 ,軋花時纖維從 基部 斷開;棉纖維從橫截面可以分為 初生層 、 次生層 和 中腔 , 棉纖維 由纖維素和果膠質組成, 棉纖維次生胞璧 是棉纖維的主題部分,主要由纖維素組成;棉纖維中腔殘留物中含有較多色素時,棉花即成 有色 棉。20.棉纖維初生胞壁由 臘質 和 果膠 組成,棉纖維次生胞壁是棉纖維的主題部分,主要由 棉纖維 組成;棉纖維中腔殘留物中含有較多 時,棉花即成有色棉。21.正常成熟的棉纖維橫截面呈 腰圓 形。22.在表示纖維細度的指標中,麥克隆值越低,表示纖維越 細 。陸地棉的麥克隆值一般為 3

27、.54.9 。23.我國通常用 斷裂長度 表示纖維強力細度的綜合指標。24.其它品質指標相同時,纖維愈長,紡紗支數愈 高 ,棉紗強度愈 大 。25. 多數試驗結果表明,纖維長度、細度和強度以基因的 加性 效應為主。26.棉花對枯萎病抗性的遺傳,結論不完全一致。多數學者認為棉花對枯萎病的抗性是由( 微效多基因 )控制的棉花對枯萎病的抗性的基因效應主要是( 加性 )效應。27.南京農業(yè)大學在黃萎病抗性遺傳實驗中,正反交李臺8號海7124,結果表現相似,說明黃萎病抗性遺傳不受( 細胞質 )的影響28.棉籽蛋白中含有較全面的氨基酸組成,人體必須的( 8 )種氨基酸基本均能達到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棉油

28、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共達( 71. 7 )。29.棉籽仁中,除( 種皮、花粉、木質部 )外,各部均有腺體分布,腺體一般呈黑色點狀,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00-400微米。30.Wilson1971年研究棉花子葉柄腺體數量與棉籽棉酚含量的關系,結果表明,腺體數量越多,棉酚含量越( 高 )。31.棉花腺體突變體的遺傳研究始于50年代,迄今已發(fā)現6個基因位點控制無腺體性狀,它們是( gl1 )、( gl2和gl3 )、( gl4和gl5 )、( gl6 )。這六個基因位點中,( gl2和gl3 )兩個基因起主要作用,其它基因僅起修飾作用。32.gl2和gl3基因是兩對相互獨立而重疊

29、的隱性基因。均處于純合狀態(tài)時,棉花植株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均無( 腺體 )分布。33.有腺體基因Gl2和Gl3聯(lián)合作用決定植株各器官的腺體性狀表達。Gl2 強基因位點,主要支配( 莖稈、葉、棉仁 )的棉酚含量,Gl3相對較弱,主要控制花器棉酚含量。34.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于1986年向全國發(fā)放海島棉無腺體突變品系海1,它的基因型可表示為Gl2Gl2Gl3Gl3Gl1Gl1表現無腺體是由于Gl2對Gl3和Gl1有( 顯性上位作用 )35.可以用作棉花外源抗蟲基因的有( Bt )、( CPTI )、( GNA )( API )、( 脫皮激素抑制基因 )、( 蝎毒素基因 )等。36.Bt基因控制合

30、成一種叫( 內毒素 )的伴孢晶體蛋白,昆蟲取食后,在腸道( 堿 )性條件下能被水解成毒性肽,與昆蟲紋緣膜特異( 受體 )結合,導致細胞裂解,昆蟲死亡。37.卡那霉素處理完全展開的棉花葉片,經過一定的時間后,棉花葉片保持綠色,表明該品種( 抗蟲 ),如果葉片變黃,表明該棉花品種( 不抗蟲 )。簡答題1、簡述我國棉花品種工作的7次品種更換(四個階段)。(1)亞洲棉及陸地棉改良初級階段:第一次 1919-1920 金字棉,脫字棉,隆字棉。第二次 1935-1936 斯字棉,德字棉。第三次 50年代 岱字棉和斯字棉(2)提高豐產性為主的改良階段:第四次 70年代 徐州209等第五次 80年代 魯棉1號

31、,鄂荊1號等(3)豐產優(yōu)質抗病綜合提高階段:第六次 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 中棉12(4)纖維品質改良及轉基因抗蟲棉育種階段:第七次 90年代后期至今雜交棉。2.簡述棉花品種、品系性狀遺傳變異的來源?(1)天然雜交;(2)基因突變;岱字棉15鴨棚棉(3)剩余變異及潛伏純合基因在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顯現。3、簡述我國棉花育種研究的熱點問題?一、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二、纖維品質的改進三、抗性持久性的培育基因對基因學說。 抗性的持久性是有限的 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抗性可能是持久的 轉基因抗蟲棉抗性問題4.簡述我國棉花育種面臨的困難?(1)黃萎?。?)優(yōu)質品種的選育(3)產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4)雜種優(yōu)勢制種技

32、術改進5.簡述我國棉花種質資源的類別?1.第一種質庫(AD染色體組棉種)可以與陸地棉直接雜交的棉種和類型(1)陸地棉(2)海島棉(3)四倍體野生棉種2.第二種質庫(A和D染色體組血緣相近的種)通過一定的技術,可獲得雜種(染色體加倍等)(1)草棉(2)亞洲棉(3)D、B和F染色體組的野生棉種3.第三種質庫(C、G、K、E染色體組野生種)與栽培棉血緣關系較遠暫時難以利用的野生棉種4.第四基因庫,如BT基因6.簡述棉花育種種質資源的利用價值?1.提高豐產性。鈴數如瑟伯氏棉 鈴重如異常棉、雷蒙德氏棉 衣分如澳洲棉2.改良纖維品質 纖維強度、細度、長度如異常棉、雷蒙德氏棉3.提高抗病性 抗黃萎?。寒惓C?/p>

33、、澳洲棉、瑟伯氏棉等 抗枯萎?。荷厦?、澳洲棉、旱地棉等4.提高抗蟲性 抗棉鈴蟲:索馬里棉、異常棉等 抗蚜蟲:戴維遜氏棉、斯托克西棉等 抗紅蜘蛛:海島棉、比克氏棉等5.提高抗逆性 抗旱:澳洲棉、辣根棉等 耐低溫:斯托提棉、瑟伯氏棉 耐鹽漬化:戴維遜氏棉、陸地棉的尤卡坦棉種系6.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培育 異常棉、瑟伯氏棉等7.種子無腺體/植株有腺體棉花新類型的選育比克氏棉、南岱華氏棉8.選育出帶有苞葉早落基因的新品種 哈克尼西棉、辣根棉等苞葉吐絮前甚至開花前自動脫落。兩對隱性基因控制,轉育困難9.雜交不親和性育種 親本保存和遺傳隔離 如克勞茨基棉、戴維遜氏棉等7南京農業(yè)大學是如何確定其芽黃基因是

34、新基因的?1.遺傳標準系:陸地棉TM1 遺傳標準系:海島棉比馬4 與TM-1正反交確定是否由和基因控制。2.遺傳試驗突變型自交觀察(無變化)一對基因雜種的分離,兩對基因雜種的分離 3對性測驗:與已有的其他突變基因一對一分別雜交,雜交后代表現正常說明是新基因,后代表現突變性狀說明不是新基因。8.簡述棉花遺傳率在棉花育種實踐上的意義?(1)了解所要選擇的群體,某種性狀遺傳變異的潛力(2)了解棉花經濟性狀遺傳的復雜性(3)了解性狀變異傳遞給下一代的可能性(4)提高選擇效率9.如何提高棉花的光合效率?1.提高光合效率(1)通過育種,有可能育成光合效能較高的品種類型。(2)增大有效光合作用的葉面積。(3

35、)延長功能葉的葉齡期。 2.增高光合產物的利用 3.調節(jié)光合產物的裝運和分配10.棉花系統(tǒng)育種應注意什么問題?1.育種試驗田土壤費力條件的均勻一致性2.區(qū)別環(huán)境變異與遺傳變異3.提高選擇強度4.實行多點試驗5.抓評選鑒定的關鍵因素。11.規(guī)范化棉花黃萎病鑒定方法應從哪些方面著手?1.設置感黃萎病品種為對照,鄂荊1號等2.鑒定用的病圃,感病對照病指45-55為適宜3.應確定2-3個技術力量強,有抗性鑒定經驗的單位,作為新育成品系的權威性鑒定單位4.改用抗病效果(抗效)來劃分抗性反應型。12.試介紹棉花枯萎病定向培育的方法?1.原來高度感染的品種,播種在高度感染的病床中2.保留葉面沒有病斑的幼苗3

36、.在嚴重感染的病床中,繼續(xù)進行抗性及綜合性狀的選擇。選20-30株混合收獲4.連續(xù)選擇5年13.簡述轉基因抗蟲棉存在的問題?1、抗蟲性的持久性 2、抗蟲范圍較窄 3、表達水平低 4、外源基因在植株體內的表達受時空限制 5、抗蟲品種少,產量和品質一般,抗病性差有待進一步提高 6、轉基因植物所產生的多肽對昆蟲生態(tài)群的影響7、對人畜真正安全。14.簡述棉花抗蟲育種的發(fā)展趨勢?1、培育多宗類型的單抗品種輪流種植 2、培育雙抗或多抗的復合基因轉基因抗蟲棉 3、外源抗蟲基因與形態(tài)抗蟲性狀相結合 4、利用生物技術的方法實現抗蟲基因的高效表達 5、化控抗蟲基因的表達 6、轉基因抗蟲棉與抗病、抗除草劑、抗逆等轉

37、基因相結合,并加強對產量性狀、品質性狀等選擇,培育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多抗品種。小麥部分填空:1 我國生產上所應用的小麥品種類型主要是 冬性品種 。2曾獲得世界小麥高產記錄的品種是 Gaines ,該品種是以農林10號為親本培育而成的。3我國麥區(qū)劃分的依據是氣候、 品種特性 、栽培特點。4 條銹、稈銹和葉銹的基因符號分別為:Yr、Sr和 Lr 。5 面筋的組成成分中醇溶蛋白決定面筋的延展性, 谷蛋白 決定面筋彈性。6 根據Schulz(1913)對小麥的分類,可將小麥分為一粒系小麥、二粒系小麥和 普通系小麥 三個類群。7我國小麥地方品種具有早熟性、多花多粒性和特殊抗逆性三個突出特性。混選題:1 小麥

38、總產量的提高,主要歸因于:( BC)A 廣泛宣傳 B 改進耕作栽培措施 C 應用改良品種 D 虛報數據2 下列物種在我國廣泛栽培的是:( A )A T. aestivum L. B T. durum Desf. C T. turgidum L. D Secale cereale3 下列國家中,哪些國家是目前小麥主要出口國:(AC)A 美國 B 日本 C 加拿大 D 伊拉克4 我國廣泛栽培的小麥物種的染色體組成是:( C )A RR B AABBRR C AABBDD D AABB5 赤小麥所帶有的矮化基因有:( BC )A Rht1 B Rht8 C Rht9 D Rht26 矮稈的控制基因有:( A )A Rht8 B D3 C US2 D Pm87 能嚴重降低小麥籽粒品質和種用價值的病害是:( C )A 葉銹病 B 白粉病 C 赤霉病 D 紋枯病8 我國的主要麥區(qū)是:(ABCD)A 春麥區(qū) B 北方冬麥區(qū) C 南方冬麥區(qū) D 冬春兼播麥區(qū)9 小麥胚乳蛋白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