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1概要_第1頁
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1概要_第2頁
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1概要_第3頁
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1概要_第4頁
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1概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臨床三基考試試題及答案一【填空題】1 根據陰陽的屬性與可分性,晝夜之中屬于陰中之陰的時間是 ,屬于陽中之陰的時間是02 根據陰陽屬性及可分性,五臟之中,脾為 ,肝為.3. 心火之氣有余,既可乘襲 ,又可反侮o4. 滋水涵木法又稱、 o5. 脾的生理特性包括 和o6. 五臟化五液,其中心之液為 ,脾之液為o7. 五臟與五體的關系:心主 ,脾主o8. 人身有“四?!保渲?為髓海,為氣海。9. “血?!奔戎福?,又指o10. 肝腎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 和 個方面。11. 脾與腎的關系主要體現在 和 個方面。12. 肝腎之間的關系稱 同源,又稱同源。13. 能行氣血,司呼吸的氣是 ,具有營養(yǎng)全身

2、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氣是o14. 血液的運行,津液的輸布靠氣的 乍用,其無故流失是因為氣的 作用減弱。15. 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 ,又稱 o16. 津液的排泄途徑,除呼吸、大便外,還有 、o17“氣機失調”中氣降太過上升不及者,稱,氣的內外出入受阻,稱18. 具有營養(yǎng)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氣是 ,與肢體寒溫和活動關系密切的19. “血為氣之母”具體表現在 和等方面。20. 津對氣的關系,體現在 、o21. 氣對津的作用,除氣能行津外,還能 、o22. 十二經脈循環(huán)流注始于終于經。23. 手太陰肺經起于 ,于 手陽明大腸經。24. 稱為“十二經脈之?!钡氖?,稱為“五臟六腑之?!钡氖?25. 足陽

3、明胃經接 ,交經。26. 足少陰腎經起小趾下,于 交 o27. 分布于下肢的經脈中,交大椎、入缺盆的是 、o28. 連舌本,散舌下的經脈是 經,挾舌根兩旁的經脈是 經。29. 與督脈會于顛頂的正經是 經和經。80. 入上齒, 入下齒。31. 六淫中具有趨下特性的是 ,最易傷及人體下部的是 o32. 寒邪易致疼痛,系因、致。33. 燥邪最易傷的臟是 ,最易損傷的物質是 o34. 暑邪致病,最易損傷的物質是 和o35. 六淫中易致氣機阻滯的是 易致筋脈攣急的是 邪o36. 濕性粘滯,易傷陽,而且病程o37. 情志傷臟,其中喜傷 ,驚傷o38. 六淫之中稱。百病之長”的是 ,可全兼五氣的是 o39.

4、 飲泛于肌膚稱,停于胸脅稱o40 .氣逆最常見于 臟和。41 氣陷多由 變發(fā)展而來,尤其是與 關系最為密切。42陽偏衰病變以 臟為多見,尤其是 。43陰偏衰病變以 臟為多見,尤其是 。44. 正治又稱,是逆著疾病的 治的一種治法。45. 反治又稱 ,是順從疾病的 治的一種治法。46.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屬于 “用溫遠溫”、“用熱遠熱”屬于。47. “以熱治熱”又稱 ,用于治療 變?!臼欠桥袛囝}】1. 陰陽之間的轉化屬于陰陽運動的異常的變化。()2. 腎病影響到肝臟,即是“母病及子”。()3. “瀉南補北法”即是根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而確立的治療方法。()4. 相生即是指五行之間有相互資生,相

5、互促進的關系。()5. 肺主呼吸之氣,依賴于肺氣宣發(fā)與肅降的協調運動。()6. 肝貯藏血液和調節(jié)血量的功能,需要依賴肝的疏泄才能實現。()7. 肺、脾、腎三臟均與水液代謝密切相關,而腎的氣化則貫穿于整個水液代謝的始終。()8.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可以歸藏于腎。()9. 腎主納氣,是指腎有主持呼吸運動的功能。()10. 肺氣肅降能清潔呼吸道,且有助于大腸之傳導。()11. 氣的固攝作用就是固護體內的陰液。()12. 以水谷精微為主要物質來源而生成的氣只有衛(wèi)氣和營氣。()13. 人體內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水谷精氣。()14. 津液是人體內一切水液的總稱。()15. 具有主持全身津液代謝作用的是腎

6、。()16. 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過程需通過心肺作用才能完成。()17. 足三陰經的走向規(guī)律是從胸腹走足。()18. 經絡系統具有協調機體陰陽平衡的作用。()19. 通常所說的“十四經”,是指十二正經和奇經中的沖脈、帶脈而言。()20. 足厥陰肝經起于肝,布脅肋,止于目系。()21. 經絡有傳導信息的作用,但不能傳遞病邪。()22. 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稱為六淫。()23. 濕邪致病,病程較長,或反復發(fā)作,是由于濕性重濁的緣故。()24. “涼燥”多見于深秋近冬之時。()25. 六淫邪氣致病與季節(jié)變化有關。()26. 燥邪最易傷津耗氣。()27. 最易傷及人體下部的邪氣是寒邪。()

7、28. 六淫致病與工作環(huán)境無關。()29. 風邪襲表導致汗孔開張而汗出,是因風性善行之故。()30. 寒、濕邪氣只傷陽氣,不能化火。()31. 火邪傷人,不導致瘀血形成。()32. 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傷及臟腑。()33. 飲食失宜,可致聚濕生痰。()34. 瘀血與血瘀都是病理產物。()35. 瘀血日久不去可以影響血液的生成。()36. 血熱可致迫血妄行使血行加速,亦可使瘀血形成。()37. 氣郁不僅可以化火,也可導致痰郁、濕郁、食郁、血郁等。()38. 虛實病理的形成,取決于感邪的輕重。()39. 虛中夾實屬于虛實錯雜病理。()40. “陽盛則陰病”,主要是指陰虛陽亢而言。()41. 一般而言

8、,亡陽迅速導致亡陰,主要是因陽不生陰所致。()42 .變。43 .氣虛亦可導致氣逆病肝是最容易出現氣逆病變的臟之044 .變。45 .生。46 .逆。47 . 腑。49 .虛。50 .田冃。51 .濕。52 . 風。53 .證。54 . 疇。55 .津液耗損可以導致血瘀病肺氣不利和肺氣虛損均可致痰飲內五臟之中,肝陽最易亢氣逆最常見于肺、胃、肝等臟氣隨血脫可以形成氣血兩內燥病變常見于內濕較盛者,一般不易再感外血虛者亦可化生內吐下之后,津液虧損,亦能形成血瘀病反治法不屬于治病求本法則的范“熱因熱用”屬于正治法之056.法。57 .標本均不太急的情況下,應當采用緩則治本的方( )內經所謂“用溫遠溫,

9、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 用藥要因時制宜。()39 . “內燥”病變,多見于A.肺腎三焦B.肺脾腎腸E .肺胃三焦40 .指出哪一項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點A.易致癰瘍B.耗氣傷津血E .易于挾濕41 .燥邪最易傷A.心B.小腸42 .為外感病先導的邪氣是A.疫癘B.風邪邪43 .濕邪致病,病程較長,纏綿難愈,這是由于A.濕為陰邪,阻滯氣機 易祛除D.濕為陰邪,易傷陽氣44 .內寒主要與哪幾臟有關c肺胃大腸C.生風C.肌腠C.火邪B.濕性重濁,留滯機體D.肺,就是指治病D.肝胃大D.動E.胃D.濕邪E寒C.濕性粘滯,不E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A.心肺腎B.心脾腎C.心肝肺D.心腎肝E.心

10、三焦腎45.最易導致疼痛的外邪是A.寒邪B.濕邪C.瘀血D.火邪E .疫癘46.溫燥之邪多見于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初秋D.秋末冬初E.夏季47.下列何氣能全兼五氣A.寒B.暑C.濕D.火E .風48.易損陽氣,易襲陰位的邪氣是A.濕邪B.寒邪C.風邪D.涼燥E.暑邪49.六淫中可直中少陰為病者是A.燥邪B.暑邪C.濕邪D.火邪E.寒邪50.涼燥發(fā)病多見于A.冬秋之季B.夏末秋初C.春夏之交D.秋中夏末E.深秋近冬51.水飲停于腸間,屬于A.痰飲B.懸飲C.溢飲D.支飲E .水濕52.七情之中,易傷肺的是A.怒B.憂C.思D.喜E .恐53.與痰飲形成密切相關的是A.心肝脾B.肺脾肝C

11、.肺脾腎D.心腎脾E.肝脾肺54.“大實有贏狀”的病理機制為A.邪氣亢盛,正氣不足B.實邪結滯,氣血不達C .氣血不足,運化無力D.正氣強盛,邪氣有余E.邪實正虛,虛實錯雜55.外感熱病,咼熱、咳喘,煩渴,少氣懶言,其病理變化屬于A.虛中央實B.實中夾虛C.由實轉虛D.因虛致實E.實的病變56.陽盛格陰系指下列何種病理A.邪熱內盛、復感外寒,內熱外寒B.陽熱內阻,氣機不達,胃濁上逆C.熱毒內盛,氣隨汗泄,陰氣不守D.陽熱內盛,乘襲陰位,逼陰于外E.熱邪深入,陽氣被遏,格陰于外57.因熱極深伏,陽熱內結而出現寒象者,其病理變化屬于A.陽盛格陰B.陽盛則陰病C.陰盛則寒D.陽虛生外寒E熱極生寒58

12、.“至虛有盛候”的病機是A.正氣不足,邪氣亢盛B.氣血不足,運行無力C.陰陽衰竭,外邪乘襲D.正氣不足,實邪積聚E.實邪內聚,耗傷正氣59 陰陽互損是指在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的前提下,影響到相對的一方,導致D.陰損D.正盛D.因虛E.腎A陰陽偏衰B.陰陽亡失C陰陽兩虛及陽E.陽損及陰60. 正氣大虛,邪氣不盛,疾病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謂之A.正虛邪戀B.邪正相持C正虛邪盛邪衰E.邪正相爭61. 脾氣虛損,運化無力,導致水濕內停,其病理變化多屬A.虛中夾實B.實中夾虛C.由實轉虛致實E.真虛假實62. 五臟之中,最易出現陽氣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63. 亡陽迅速導致亡陰的主要病機是A.陽

13、不生陰B.陽損及陰C陽不攝陰D.由陽轉陰E.重陽必陰64. “陽勝則陰病”是指A.陽熱亢盛,熱極生寒B.陽熱亢盛,損傷陰液c.陽熱偏盛,陰寒內生D.陰液虧虛,陽氣上逆E.陽熱亢盛,外感寒邪65.“吐下之余,定無完氣”是指以下哪種病理變化A.氣不攝津B.氣不化津C.津停氣阻D.氣隨津脫E.津不化氣66.肺病最基本的病理變化是A.肺氣虛損B.肺陰不足C.氣陰不足D.痰濁阻肺E.宣降失常67.陰陽互損最易發(fā)生于A.腎B.肝C.肺D.胃E.心68.與“寒從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關的臟是A.心B.肝C脾D.肺E .腎69.逆證候性質而治的治法稱為A.正治法B.反治法C.從治法D.反佐法E.攻邪法70.塞因

14、塞用治法適用于A.虛實夾雜B.真實假虛C.表實里虛D.真虛假實E.表虛里實71.先攻后補適用于正虛邪實病變中的哪種情況A.正尚耐攻B.正不耐攻C.邪不甚重D.邪氣過盛E.正氣強盛72.用熱遠熱,用寒遠寒是指A.因人制宜,慎用寒熱藥物B.因地制宜,慎用寒熱藥物C因時制宜,慎用寒熱藥物D.寒熱夾雜,慎用寒熱藥物E.虛寒不用寒藥,虛熱不用熱藥73. 陰盛格陽病變,治當A陽病治陰B.熱因熱用C寒者熱之D.陰病治陽E.寒因寒用74. 陽盛格陰病變,治當A.陰中求陽B.陽中求陰C熱者寒之D.寒者熱之E.寒因寒用75.“陽中求陰”之法確立的理論依據是A.陰陽對立B.陰陽互根轉化E.陰陽交感76.因人制宜的原

15、則應考慮病人的以下情況,但應除外A.年齡B.居處C.生活習慣C陰陽消長D.性別質【X型題】1. 按五行生克規(guī)律,針對肺肝脾三臟病變的相互影響而制定的相關治法有A.佐金平木B.滋水涵木C.培土生金補土E.抑木扶土2. 以“比類取象”的方法對事物進行歸類,屬于土的有A.六腑之胃B.五方之牛之膽E.五味之酸3. 肝的藏血功能主要體現于以下哪些方面A.調暢情志B.調節(jié)血量血液E.防止出血4. 與呼吸運動有關的A.腎B.大腸5. 腎主藏精的功能關系到C.五志之思C促進消化D.陰陽E.體D.益火D.六腑D.貯藏C.汗孔D.小腸E. 肺D.筋脈6.與腎密切相關的有A.腦B.髓C.膽D.齒E .骨7.下列臟腑

16、組織中,與女子胞功能密切相關的是A.肝B.肺C 脾D.腎E.沖脈8.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臟是A.肝B.心C 脾D.肺E.腎9.與氣生成密切相關的臟腑是A.心B.肝C.小腸D.脾E.肺10.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宣發(fā)B.溫煦C .固攝D.防御1動11.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是A.心B .肝C.肺D.脾E 三隹12.血液的生成與哪些臟腑有關A.命門B .肺C脾D.胃E腎c.女子月經E.推13. 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與“氣”的哪些作用有關A.推動作用B.營養(yǎng)作用C溫煦作用作用E.氣化作用14. 起于胞中的經脈有A.沖脈B.帶脈A.生長發(fā)育B.血液運行濡養(yǎng)E.髓海充盈D.固攝C.任脈D.陰維脈E.督脈15.

17、循行于腹面的經脈有B .病多纏綿難愈E .易損脾陽c足太陰經D.任C足陽明經D.手太D.膀胱經E.督C.易于阻滯氣機D.暑邪E.熱C善行C.多見疼C.性急迫,C.脾失健運D.胃失C.飲食過飽D.勞神C.地區(qū)性D.相兼C.癥狀相似D.傳染D.肝D.毒氣E.乖C.氣隨液脫D.津虧A.足陽明經B.足少陰經脈E .足厥陰經16 .十二經脈中,會大椎、入缺盆的經脈是A.手陽明經B.手少陽經陽經E .足少陽經17 .經脈中上達巔頂的有C膽經A.心經B.肝經脈18 .濕邪的致病特點包括A.易傷人體下部D.病多反復發(fā)作19 .易耗傷人體津液的有C.火邪A.燥邪B.過怒邪20 .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有B.為陽邪

18、,其性炎上A.其性開泄,易襲陽位 數變,病位不定E.易合邪為病,外感病之首D.性干澀,易傷肺衛(wèi)21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的特點有B.性凝滯致氣血不通A.為陰邪、易傷陽氣 痛癥狀E.性收引致筋脈拘急D.常致多種熱病22 .火熱之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是B.性升散,易傷陽氣A.為陽邪,其性炎上 易生風動血E火毒相結,易致腫瘍D .發(fā)病急,病險急23 .與痰飲形成相關的是B.肺失宣降A.腎失氣化 和降E.三焦失于通暢24 . “過勞”主要包括B.久臥少動A .房勞過度 太過E.勞力過度25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點是B.季節(jié)性A.外感性 性E .轉化性26 .癘氣的致病特點是B.病情較重A.發(fā)病急驟 性強E.

19、易于流行27 .癘氣又稱B.戾氣C.異氣A.疫氣戾之氣28 .氣逆病變最常見于A.心B.脾C.肺29 .津液與氣血的關系失調,主要的病理變化有A.水停氣阻B.氣虛津虧血瘀E.津枯血燥30. 下列哪些治法屬于反治A.熱因熱用B.寒因寒用C以通治通D.以補開塞 E反佐31. 因人制宜應考慮哪些因素A.體質B.年齡C性別D.工作環(huán)境E生活習慣【名詞解釋題】1.五行制化2.滋水涵木3.培土生金4.陰病治陽5.陽病治陰6.瀉南補北7.胃主通降8.封藏之本9.先天之本10.治節(jié)11.喜燥惡濕12.嬌臟13.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肝腎同源)14 .水谷之海(太倉).15.七沖門16.燥濕相濟17.氣海18.氣

20、化19.氣機20.宗氣21 .陰脈之海22 .陽脈之海23.十二經別24.一源二歧25.辨證求因26.百病之長27.六氣28.傷寒29.中寒30.瘀血31 .陽盛則熱32 .陰盛則寒33.陽虛則寒34.陰虛則熱35.氣機失調36.陰盛格陽37.陽盛格陰38.逆治39.從治40.陰中求陽41 .急則治標答案【A型題】1.B2. A3.B4. C5.B6.C7. D8.E9. B10.B11.C12. C13.A14.A15.D16.C17.A18.A19.C20. B21.A22. E23.D24.A25.C26.A27.C29.E30.E31. A32.D33. B34.B35.B36. D3

21、7. C38.C39.C40.B41. D42.B43. C44.B45.A46. C47. E48.A49.E50.E51. A52.B53. C54.B55.B56. E57. A58.B59.C60.A61. A62.A63. C64.B65.D66. E67. A68.E69.A70.D71. A72.C73. B74. E75. B76. B【X型題】1.ACE2. ABC3. BDE4.ABCE5.ACE6.ABDE7.ACDE8. AC9. DE10. BCDE111. BCDE12.BCDE13.ACDE14.ACE15. ABCDE16.ABCDE 17.BDE18. ABC

22、DE19.ACDE20.ACE21.ABCE22. ACE 23. ABCE 24. ADE25. ABCDE 26. ABCDE 27. ABCDE28. CDE 29. ABCDE 30 ABCD 31. ABCE【填空題參考答案】1.前半夜;下午2.陰中至陰;陰中之陽3.肺金;腎水4.滋腎養(yǎng)肝;乙癸同源5.主升;喜燥惡濕6.汗;涎7.脈;肌肉中10.精血互生;藏泄互用 精血(乙癸)13.宗氣;營氣攝16.排汗;排尿閉19.血能化氣;血能載氣8.腦;胸9.肝;沖脈11.先后天關系;水液代謝14.推動;固15.元;原17.氣陷;氣18.營氣;宗氣20.津能生氣;津能載氣12.肝腎;21.生津

23、;攝津22.手太陰肺;足厥陰肝23 中焦;食指橈側端24.沖脈;沖脈25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經26.胸中;手厥陰心包經27.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28.足太陰脾;足少陰腎29.足太陽膀胱;足厥陰肝30.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31.濕邪;濕邪32.寒性凝滯:寒性收引33.肺;津液34.氣;津液35.濕;寒36.脾;纏綿37.心:心38.風邪;風39.溢飲:懸飲40.肝肺;胃41 .氣虛;脾氣虧虛42.脾腎;腎43.肝腎;腎44.逆治;證候性質45.從治;假象46.反治;因時制宜47.熱因熱用;陰盛格陽【是非題判斷答案】1.X2.23.X4.X5.26.27.28.29.X10.211.X12.X1

24、3.X14.X15.216.217.X18.219.X20.X21.X22.X23.X24.225.226.X27.X28.X29.X30.X31.X32.X33.234.X35.236.237.238.X39.240.X41.X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X52.253.254.X55.X56.X57.V【名詞解釋參考答案】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中相生與相克是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即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從而維持和促進事物的相對平衡和發(fā)展變化。 五行之間這種生克互用關系,謂之五行制化。2滋水涵木是根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立的治法之一

25、,即滋養(yǎng)腎陰以養(yǎng)肝陰,又稱滋腎養(yǎng)肝法,乙癸同源法。適用于肝腎陰虛證。3培土生金是根據五行相生規(guī)律確立的治法之一,即補脾益氣而補益 肺氣,又稱補養(yǎng)脾肺法。適用于脾肺氣虛之證。4即補陽是指陽氣虛衰不能制陰而致陽虛陰盛的虛寒證 (即陰病),治 療上當溫補陽氣(即治陽),以制陰寒的一種治法。亦即王冰所釋“益火之源,以 消陰翳”之意。5即補陰是指陰液虧損不能制陽而陽相對亢奮的虛熱證(即陽?。?當滋陰壯水(即治陰),以抑制陽熱之亢的一種治法,亦即王冰“壯水之主,以制 陽光”之說。6根據五行相克關系確立的治法之一。所謂“瀉南補北”是指瀉心火 滋腎水的一種治法,又稱瀉心補腎法,滋陰降火法。適用于心腎不交證

26、。7 飲食物經胃的初步消化再下行于小腸,小腸分清別濁后,其濁者下 移于大腸,而大腸主津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這種由胃而小腸而大腸乃至排泄于 體外的功能活動,稱為胃主通降。胃的通降作用還表現在與脾主升清的相互協調, 升降相因,從而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排泄。8腎內藏真陰真陽,腎陰(腎精)充則化源足,腎陽(命火)旺則生命力 強。故腎之真陰宜藏而不宜泄;腎之真陽,宜潛而不宜露。腎的封藏作用主要體 現在藏精、納氣、司二陰開合及固胎等方面。9由于腎所藏的先天之精,是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而與生俱來, 為人體生命的源泉。加之,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養(yǎng)而產生的“精氣”這種 物質。是人體臟腑陰陽的根本

27、,其盛衰,直接和人的生長、發(fā)育、衰老,與生殖 繁衍能力有關,故稱腎為“先天之本”。10. 肺的功能之一。肺主治節(jié),實際上是對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調節(jié)人體的呼吸運動,使之有節(jié)奏地一呼一吸;二是 隨著肺的呼吸運動,調節(jié)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使全身氣機得以調暢:三是通過 呼吸機能,輔助心臟推動血液運行:四是通過宣降協調運動,促進津液的輸布與 排泄。11. 脾主運化水濕,為“太陰濕土”脾虛失運則易于生濕,濕盛則又易 困脾而阻礙運化,因濕得燥則能化,所以說脾喜燥。而濕邪過盛又最易傷及脾陽, 使脾失健運,故說脾惡濕。12. 指肺。由于肺葉嬌嫩,不耐寒熱。肺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與外

28、界 直接相通,易受外邪侵犯。而且肺為清虛之臟,喜潔凈不容異物,“一物不容, 毫毛必咳”,故說肺為嬌臟。13. 臟腑與五行相配,乙屬肝木、癸屬腎水。生理上,肝主藏血,腎主 藏精,精血同源互化,這種相互滋養(yǎng)的關系,稱為肝腎同源、“乙癸同源”。14. 指胃。因胃是接受、容納并腐熟飲食水谷的主要臟器,故稱“太倉”、 “五谷之腑”。15. “七沖門”見于難經U馬十四難,是指整個消化系統中七處 要沖、關隘。即“飛門”為口唇,“戶門”為齒,“吸門”為會厭,“賁門”為 胃上口,“幽門”為胃下口, “闌門”為大小腸連接處,“魄門”為肛門。16. 脾胃關系之一。脾主運化水濕,為太陰濕土,喜燥惡濕;胃為陽明 燥土,

29、喜潤惡燥。兩者結合,則脾得胃燥而不濕,胃得脾濕而不燥,從而保證脾 胃正常納運。17. 氣海有上、下氣海之分,膻中為上氣海,為宗氣匯聚之所,其下丹 田為下氣海,為男女精氣匯聚之處。18. 所謂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升降出入)面產生的各種變化,包括 精、氣、血、津液以及尿液、汗、淚、涕、唾等各自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變。氣 化的形式分兩種:一是同化,即促使飲食物轉化成精微,然后再化生成精、氣、血、津液等人體所需的物質;二是異化,即將機體利用后的濁物以及組織中的廢 物,變成糟粕而傳送到有關器官組織中,分別排出體外。如果氣化作用失常,則 可飲食物的消化呼收和氣血津液的生成、 輸布;同時亦影響液、尿液和糞

30、便等的 排泄。從而發(fā)生各種代謝異常的病變。19. 氣機指氣的運動,其運動形式為升、降、出、入:機體的臟腑、經 絡組織器官的各種生理活動,全賴氣的升降的出入運動。所以說,氣的升降出入 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20. 宗氣是由自然界清氣與水谷精氣結合而形成的氣,宗氣積于胸中, 有助肺呼吸和助心行血的作用。21. 指任脈。循行于胸腹部正中。任脈與手足三陰經相聯系 (兩陰接胸 腹),具有調節(jié)全身陰經氣血的作用。22. 指督脈。循行于腰背正中。督脈下手足三陽經均相聯系 (六陽經會 大椎)起著調節(jié)一身之陽經氣血的作用。23. 是十二經脈別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 它除了加強 十二經脈中相為表里兩經的聯系外,還能聯系十二經脈所不能到達的器官與形體 組織。24. 任、脈、沖三脈均起于胞中,謂之“一源”,“三歧”指三脈分道 而行,即任脈行于前,經腹胸而上;督脈行于后,經腰背而上;沖脈則分為三支。25. 是中醫(yī)認識病因的一種特殊方法。 它以疾病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通 過分析癥、證以推求病因。26. 指風。風邪四季皆有,可全兼五氣,易與它邪合而為病,且常為外 感病的先導。27. 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重要條件,也 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