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腧穴部分_第1頁
經絡腧穴部分_第2頁
經絡腧穴部分_第3頁
經絡腧穴部分_第4頁
經絡腧穴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針灸學經絡腧穴部分目的要求n1、掌握經絡的定義。掌握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銜接規(guī)律和十二經脈流注概況。n2熟悉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奇經八脈的分布及作用特點,熟悉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n3、了解經絡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了解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和特點、作用及意義。一、經絡總論一、經絡總論n、經絡的含義:經絡是指經脈和絡脈,是溝通表里,運行氣血的通路。n經脈經絡系統(tǒng)中的主干。經:有路徑的含義,貫通上下,溝通內外。n絡脈經脈別出的分支。絡:有網絡之意,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n經絡系統(tǒng)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

2、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孫絡和浮絡。)十二經脈: n含義: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為手足三陰經、手足三陽經的總稱。n作用:聯(lián)絡臟腑,運行氣血,濡養(yǎng)全身。n特點:十二經脈有一定規(guī)律的循行路線,其特點是: n 分布規(guī)律: 陽明經在前 手足三陽經四肢外側 少陽經在中 頭面軀干 太陽經在后 太陰經在前 手足三陰經四肢內側 厥陰經在中 軀干 少陰經在后n循行走向特點(流注):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 足三陽經從頭走足 足三陰經從足走胸腹n內屬定的臟腑: 陰經屬臟陽經屬腑 n有表里絡屬關系: 臟腑之間有表里關系,所屬的經脈間也有表里屬絡關系,互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有絡脈溝通。n 十二經逐經相接,形成

3、一個如環(huán)無端、周而復始的傳注系統(tǒng)。n 交接部位:陰經與陽經(相表里經)在四肢部交接,陽經與陽經(同名經)在頭面部交接,陰經與陰經在胸部交接。2)奇經八脈n含義:“奇”有“奇特”“奇異”之意,奇經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的經脈。奇經八脈是不同于十二經脈的“別道而行”的八條經脈,為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 n特點:有一定的循行路線 不直屬臟腑 無表里關系 無逐經相接的關系 除任、督脈外無腧穴分布n作用: 交錯循行于十二經脈間,溝通十二經脈的聯(lián)系 對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起著溢蓄調節(jié)作用n)十五絡: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別出一絡及脾之大絡的總稱n4)十二經別:十二經離合出

4、入的別行部分,深入體腔的支脈n、經絡的生理功能 溝通內外,聯(lián)系臟腑和肢體 運行氣血,濡養(yǎng)全身 抗御外邪,保衛(wèi)機體n、經絡的病理反應反應病候:內臟有病通過經絡反應到體表傳注病邪:正虛邪盛時,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n經脈病變可以傳入內臟n內臟病變可累及經絡n臟腑之間病變通過經絡相互影響n、經絡的臨床應用n診斷方面n治療方面循經取穴治療疾病 病在經絡、內臟者取皮部經脈郁滯者取之絡病在經筋者取阿是穴二、腧穴總論n、腧穴的含義: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在體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同時,亦是針灸和其他療法施術的部位。俗稱“穴位” 。二、腧穴總論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義。腧穴的分類。掌握腧掌握腧

5、穴的定義。腧穴的分類。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療作用和主治規(guī)律。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療作用和主治規(guī)律。了解各類特定穴的意義和內容。了解各類特定穴的意義和內容。3了解腧穴的發(fā)展概況、現(xiàn)代研究概況。了解腧穴的發(fā)展概況、現(xiàn)代研究概況。n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系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系腧穴腧穴屬經絡屬經絡屬臟腑屬臟腑、腧穴的分類:n腧穴分為:經穴 奇穴 阿是穴經穴n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的腧穴稱“十四經穴”。簡稱“經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n經穴的數目:清代李學川針灸逢源記載361穴,一直延用至今n其中:雙穴(十二經穴)309穴單穴(任、督脈)52穴奇穴n十四經穴以外,而臨床逐漸發(fā)現(xiàn)有奇

6、效的穴位;或一個穴名有幾個刺激點而無從歸經的穴位,稱“經外奇穴”。簡稱“奇穴”。阿是穴n以痛點為穴位,“以痛為腧”。n并有“天應穴”、“不定穴”等之稱。 定 經 定 位 定 名 主治作用 經 穴有歸經分布在十四經中 有固定 位置 有專用穴名 局部作用循經治本經本臟腑器官病 奇 穴無歸經 有固定 位置 有專用穴名 主要對某病有特效局部作用阿是穴 無歸經 無固定位置 無專用穴名 治局部病變 三類腧穴的特點:、腧穴的治療作用 n近治作用近治作用n遠治作用遠治作用n殊作用殊作用近治作用:n有治療穴位所在部位及鄰近部位組織器官、臟腑病變的作用。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點。 遠治作用:n十四經穴還能治療本經循行

7、所過的遠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組織、器官、臟腑的病變,甚至對全身有影響。 特殊作用n雙相良性調節(jié)作用n當機體功能低下時機體功能增強某些穴位 n (同一穴位)n當機體功能亢進時 恢復正常n相對特異性如大椎退熱、至陰矯正胎位、素髎髎升壓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體表標志法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簡便取穴法簡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n是以體表骨節(jié)為主要標志折是以體表骨節(jié)為主要標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法。 n見34“常用骨度表” 體表標志法(自然標志取穴)體表標

8、志法(自然標志取穴):n 固定標志法:固定標志法:背部的標志:背部的標志: 第七頸椎棘突為最高的棘突第七頸椎棘突為最高的棘突 肩胛崗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崗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n活動標志法:活動標志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n中指同身寸法:中指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時,中節(jié)掌側兩端屈曲時,中節(jié)掌側兩端紋頭之間為寸。紋頭之間為寸。n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橫寸。背部的橫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n拇 指 指 關 節(jié)拇 指 指 關 節(jié)的 橫

9、 度 作 為的 橫 度 作 為寸。寸。n用 于 四 肢 部用 于 四 肢 部取穴。取穴。橫指同身寸法:橫指同身寸法:n將食、中、無名、將食、中、無名、小指并攏,以中指小指并攏,以中指第二節(jié)橫紋處為準,第二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的橫度為寸。四指的橫度為寸。又稱又稱“一夫法一夫法”。n用于下肢直寸,背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橫寸部的橫寸、特定穴:n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名稱。 )五輸穴n十二經中分布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從四肢十二經中分布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滎、輸、經、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穴位。合五個穴位。n首見于首見于靈樞

10、靈樞九針十二原九針十二原“所出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所入為合?!眓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現(xiàn)象比喻氣血在經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現(xiàn)象比喻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的情況。運行的動向是:由小脈中運行的情況。運行的動向是:由小大大 ,由淺,由淺深。深。 )原穴n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關節(jié)共十二原。分布于腕踝關節(jié)附近。陰經以輸代原。治臟附近。陰經以輸代原。治臟腑病變。腑病變。 )絡穴n絡脈從經脈分出的部位。有溝通絡脈從經脈分出的部位。有溝通聯(lián)絡表里兩經的作用。共十五絡。聯(lián)絡表里兩經的作用。共十五絡。有治療本

11、經及相表里經脈病變的有治療本經及相表里經脈病變的作用。作用。)俞穴n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布于背腰部。共十二俞。n治臟腑病變及與臟腑相關的組織器治臟腑病變及與臟腑相關的組織器官病變,多用于臟病。官病變,多用于臟病。)募穴n臟腑經氣匯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臟腑經氣匯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布于胸腹部。共十二募穴n治療臟腑病變。多用于腑病治療臟腑病變。多用于腑病 )八會穴n臟、腑、氣、血、筋、脈、骨、髓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會聚的八個腧穴。的精氣會聚的八個腧穴。 n治療八種精氣有關的病變治療八種精氣有關的病變

12、)郄穴n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經、陰陽蹺脈、陰陽維脈各(十二經、陰陽蹺脈、陰陽維脈各有一郄穴)。有一郄穴)。n治療本經、本臟腑的重癥、急癥。治療本經、本臟腑的重癥、急癥。 陽經郄穴多治痛證、陰經郄穴多治陽經郄穴多治痛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血證。 )下合穴n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于足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六個穴位。三陽經的六個穴位。n治療六腑病變治療六腑病變 )八脈交會穴n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之氣交會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之氣交會的八個腧穴。的八個腧穴。n治本經及奇經八脈的病變。治本經及奇經八脈的病變。n并可根據兩脈相合的腧穴配合應用:n公孫通沖脈公孫通沖脈 合于心、胸、胃合于心、胸、胃內關通陰維脈內關通陰維脈后溪通督脈后溪通督脈 合于目內眥,頸項、耳、肩合于目內眥,頸項、耳、肩申脈通陽蹺脈申脈通陽蹺脈 臨泣通帶脈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