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器綜合試驗試驗六_第1頁
換熱器綜合試驗試驗六_第2頁
換熱器綜合試驗試驗六_第3頁
換熱器綜合試驗試驗六_第4頁
換熱器綜合試驗試驗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動力工程學院研究生實驗報告題目:換熱器綜合實驗學號:20121002012姓名:毛娜教師:王宏動力工程學院中心實驗室2013年7月報告內容一實驗背景換熱器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設備。熱流體借助于傳熱壁面,將熱量傳遞給冷流體,以滿足生產(chǎn)工藝的要求。本實驗主要對應用較廣的間壁式換熱器中的三種換熱:套管式換熱器螺旋板式換熱器和列管式換熱器進行其性能的測試。其中,對套管式換熱器和螺旋板式換熱器可以進行順流和逆流兩種流動方式的性能測試,而列管式換熱器只能作一種流動方式的性能測試。通過實驗,主要達到以下目的:1、熟悉換熱器性能的測試方法;2、了解套管式換熱器,螺旋板式換熱器和列管式換熱器的結構特點及其性

2、能的差別;3、加深對順流和逆流兩種流動方式換熱器換熱能力差別的認識。二實驗方案(一)實驗裝置實驗裝置簡圖如圖1所示:圖1實驗裝置簡圖1.熱水流量調節(jié)閥2.熱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啟閉閥門組3.冷水流量計4.換熱器進口壓力表5.數(shù)顯溫度計6.琴鍵轉換開關7.電壓表8.電流表9.開關組10.冷水出口壓力計11.冷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啟閉閥門組12.逆順流轉換閥門組13.冷水流量調節(jié)閥換熱器性能試驗的內容主要為測定換熱器的總傳熱系數(shù),對數(shù)傳熱溫差和熱平衡誤差等,并就不同換熱器,不同兩種流動方式,不同工況的傳熱情況和性能進行比較和分析。本實驗裝置采用冷水可用閥門換向進行順逆流實驗;如工作原理圖2所示換熱

3、形式為熱水一冷水換熱式。熱水加熱采用電加熱方式,冷一熱流體的進出口溫度采用數(shù)顯溫度計,可以通過琴鍵開關來切換測點。注意事項:熱流體在熱水箱中加熱溫度不得超過80C;實驗臺使用前應加接地線,以保安全。圖2換熱器綜合實驗臺原理圖1.冷水泵2.冷水箱3.冷水浮子流量計4.冷水順逆流換向閥門組5.列管式換熱器6.電加熱水箱7.熱水浮子流量計8.回水箱9.熱水泵10.螺旋板式換熱器11.套管式換熱器(二)實驗臺參數(shù)1、換熱器換熱面積F:(1)套管式換熱器:0.45m2(2)螺旋板式換熱器:0.65m2(3)列管式換熱器:1.05m22、電加熱器總功率:9.0KW3、冷、熱水泵:允許工作溫度:80C;額定

4、流量:3m3/h;揚程:12m;電機電壓:220V;電機功率:370W。4、轉子流量計型號:型號:LZB-15;流量:40400升/小時;允許溫度范圍:0-120C。(三)實驗步驟1、實驗前準備:(1)熟悉實驗裝置及使用儀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2)打開所要實驗的換熱器閥門,關閉其它閥門;(3)按順流(或逆流)方式調整冷水換向閥門的開或關;(4)向冷-熱水箱充水,禁止水泵無水運行(熱水泵啟動,加熱才能供電)。2、實驗操作:(1)接通電源;啟動熱水泵(為了提高熱水溫升速度,可先不啟動冷水泵)并調整好合適的流量;(2)調整溫控儀,使其能使加熱水溫控制在80C以下的某一指定溫度;(3)將加熱器開關分別

5、打開(熱水泵開關與加熱開關已進行連鎖,熱水泵啟動,加熱才能供電);(4)利用數(shù)顯溫度計和溫度測點選擇琴鍵開關按鈕,觀測和檢查換熱器冷熱流體的進出口溫度。待冷-熱流體的溫度基本穩(wěn)定后,既可測讀出相應測溫點的溫度數(shù)值,同時測讀轉子流量計冷-熱流體的流量讀數(shù);把這些測試結果記錄在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5)如需要改變流動方向(順-逆流)的實驗,或需要繪制換熱器傳熱性能曲線而要求改變工況如改變冷水(熱水)流速(或流量)進行實驗,或需要重復進行實驗時,都要重新安排實驗,實驗方法與上述實驗基本相同,并記錄下這些實驗的測試數(shù)據(jù);(6)實驗結束后,首先關閉電加熱器開關,5分鐘后切斷全部電源。三數(shù)據(jù)分析1、實驗數(shù)據(jù)

6、記錄表環(huán)境溫度t0=35C表1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套管式換熱器熱流體冷流體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流量計讀數(shù)Vi(l/h)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C)流量計讀數(shù)V2(l/h)順流54.552.52004447.55556.852.8i9440.643.58057.353.3i944i43.398逆流70.546.5i7045657i7i.553i705i.267.2i0473.550.5i704869.390列管式換執(zhí)八、器熱流體冷流體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C)流量計讀數(shù)Vi(l/h)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C)流量計讀數(shù)V2(l/h)順流63.i60i84495

7、0.27565.263.324349.750.58568.863.5i804749.865逆流6i.642.8i9540.952.3706i.342.92504i.253.86760.943.2i8540.756.680螺旋板式換執(zhí)八、器熱流體冷流體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C)流量計讀數(shù)Vi(l/h)進口溫度ti(C)出口溫度t2(C)流量計讀數(shù)V2(l/h)順流8i.i7i.8i4645.446.7i3576.570.4i4545.346.3i5077.37ii4045.547.680逆流78.747.5i4046.369.88078.347i2046.867.29080.947.3

8、ii846.668.6i202、數(shù)據(jù)計算(1)計算公式熱流體換熱量:Qi=mCpi(Ti-丁2)W冷流體吸熱量:Q2=m2Cp2(ti-t2)W平均換熱量:QuQi2Q2W熱平衡誤差::I。Q對數(shù)傳熱溫差:&=&丁2-5=N-,工Cln(.T2/Ti)ln(.I/.I)傳熱系數(shù):K=-Q-W/(m2-C)F.mCpi,Cp2熱、冷流體的定壓比熱J/kgCmi,m2熱、冷流體的質量流量kg/sTi,T2熱流體的進出口溫度Cti,t2冷流體的進出口溫度Cb1=Ti-t2;AT2=T2-tiCF換熱器的換熱面積m2注意,熱、冷流體的質量流量mi、m2是根據(jù)修正后的流量計體積流量讀數(shù)M

9、、V2再換算成的質量流量值。(2)將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代入上述計算式中進行計算,可分別得到三種換熱器在順流和逆流情況下的換熱量、熱平衡誤差、對數(shù)傳熱溫差及相應的傳熱系數(shù),具體計算結果如下表所示。環(huán)境溫度to=35C表2計算結果類型順逆流熱流體換熱量Qi(W)冷流體吸熱量Q2(W)平均換熱量Q(W)熱平衡誤差&對數(shù)傳熱4(C)傳熱系數(shù)K(W/m2C)套管式順流465.56224.05344.800.707.4ii03.36903.i8270.02586.60i.08i2.43i04.85903.i8262.34582.76i.i0i2.89i00.43逆流4748.67i652.723200.

10、690.973.0823i0.343660.43i936.7i2798.570.622.872i66.294550.8i223i.i83390.990.683.282299.64列管式順流663.88i04.75384.32i.45ii.8230.97537.3779.i4308.26i.49i4.ii20.8iiii0.352ii.8366i.09i.36i7.4436.ii逆流4266.82928.782597.80i.284.66530.985353.89982.563i68.22i.383.9i772.i738ii.i5i480.472645.8i0.883.32759.20螺旋板式順

11、流1580.33204.26892.301.5430.0945.621029.46174.58602.021.4227.5033.681026.55195.53611.041.3627.3934.33逆流5083.872188.113635.990.803.841455.654371.572136.903254.230.692.711844.784614.593072.673843.630.404.051461.133、繪制傳性能曲線,并作比較以傳熱系數(shù)為縱坐標,冷水(熱水)流速(或流量)為橫坐標繪制傳熱性能曲線如圖3和圖4所示。20100406080100120140160冷水流量(I.h)

12、圖3順流時三種換熱器性能曲線圖4逆流時三種換熱器性能曲線4、誤差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引起誤差的原因歸納如下:(1)實驗裝置本身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2)測量誤差:實驗中發(fā)現(xiàn)冷出口溫度一直沒有辦法維持在一個值上,可能是測溫器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各組數(shù)據(jù)差距較大,得到的數(shù)據(jù)也有一定的問題,從而使得最后的K值偏??;流量計的讀數(shù)在實驗過程中一直不穩(wěn)定,可能引起測量的流量不準確;(3)計算誤差:計算過程中對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的方法也會造成一定的誤差,如實驗中未引入傳熱平均溫差修正系數(shù),可能導致最后求得的K值與實際值不符。四實驗結論1、通過實驗我們計算得出了相應的傳熱系數(shù),并繪制出三種換熱器在兩種不同流動方式下的傳

13、熱性能曲線。但根據(jù)傳熱學知識分析,本實驗得到的結果存在較大的誤差,三種不同的換熱器的換熱性能普遍較低。2.、對比兩種流動方式下的傳熱性能,可以發(fā)現(xiàn)三種換熱器逆流時換熱效果都比順流時的換熱效果要好,如套管式換熱器,在順流時傳熱系數(shù)在100200之間,而逆流時,其傳熱系數(shù)在20003000之間。3、比較三種換熱器,套管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最高,其次是螺旋板式換熱器,而列管式換熱器最低。五改進方案及建議1、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1)溫度測量方面:在測量冷熱水進出口溫度時,溫度讀數(shù)一直不停的改變,對計算結果造成誤差;(2)流量測量方面:實驗的不同工況就是通過改變流量實現(xiàn),但是在某一工況進行中,流量計讀數(shù)不能穩(wěn)定,一直在降低,這給實驗結果造成了很大的誤差;(3)閥門方面:實驗裝置的閥門過于陳舊,易誤操作,從而引起實驗的不準確,可以改進下實驗裝置閥門,如切換流體流動方向可考慮用電磁閥等更方便操作的配件。這樣能保證實驗過程更加順利地進行,以達到減小實驗誤差的目的。2、對實驗環(huán)境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