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1、雙親性分子(amphipathic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堿基構成親水極性頭部和脂肪酸鏈構成疏水非極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體。2、內在膜蛋白(intrinsicmembraneprotein):它貫穿膜脂雙層,以非極性氨基酸與脂雙層分子的非極性疏水區(qū),相互作用而結合在質膜上,內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總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體蛋白與通道蛋白。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membraneprotein):外在膜蛋白約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內外表面,主要在內表面,為水溶性蛋白,靠離子鍵或其它弱鍵與能夠暫時與膜或內在膜蛋白結合的蛋白質
2、,易分離。4、脂錨定蛋白(lipidanchoredprotein):質膜外側的蛋白質通過糖鏈連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質一糖一磷脂”復合物,或質膜胞質側的蛋白質通過脂肪酸鏈共價結合在脂雙層上,這種蛋白即稱為脂錨定蛋白(GPI)。包括:細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5、被動運輸(passivetransport):通過簡單擴散或協助擴散方式實現物質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的跨膜轉運,順物質濃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6、簡單擴散(simplediffusion):質膜轉運小分子物質時,不需膜蛋白的幫助,可以順物質濃度梯度從高濃度一側到低濃度方向進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屬于被動擴
3、散。以簡單擴散方式運輸的物質為:脂溶性小分子、非極性的小分子。7、載體蛋白介導的易化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物質穿越膜時在膜上載體蛋白的介導下,不消耗細胞的代謝能量,將溶質順著濃度梯度或電化學勢梯度進行轉運,這種運輸方式稱易化擴散。部分載體蛋白;非脂溶性物質。屬于被動運輸的范疇。8、主動運輸(activetransport):指由載體蛋白介導的物質逆濃度梯度(或化學梯度)的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消耗能量的跨膜運輸方式。主要包括離子泵:直接水解ATP供能;協同運輸:間接消耗ATP。9、協同運輸(coupledtransport):一種物質的運輸依賴第二種物質的同時運輸
4、。這種運輸需要先建立離子梯度,在動物細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細胞則是由H+泵完成的。10、胞吐作用(exocytosis):又稱外排作用,指細胞內某些物質通過囊泡轉運到質膜下方,小泡膜與質膜融合后,把物質排出細胞外的過程。11、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細胞通過受體的介導攝取細胞外專一性蛋白質或其它化合物的過程,在細胞膜的有被小窩上,特定受體與相應配體結合,引發(fā)形成有被小泡而實現選擇性快速吞入某物質的過程。12、胞飲作用(pinocytosis):細胞吞入大分子溶液物質或極微小顆粒物的活動。所形成的小囊泡的直徑小于150nm。通過胞飲作用
5、進入細胞內部的物質,形成胞飲體或胞飲小泡;根據胞飲作用的方式,分為二種類型:液相內吞:非特異的固有內吞作用;吸附內吞:有一定特異性的內吞作用。13、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細胞內吞入較大的固體顆?;蚍肿訌秃衔锏任镔|的過程。攝入的大分子顆粒物質的直徑大于250nm。形成的吞噬體一般較大。過程:被吞噬的顆粒物質吸附于細胞表面;接觸部分區(qū)域細胞膜變形;質膜內陷形成囊或形成偽足;顆粒物質被包裹;進入細胞質與溶酶體融合,吞噬物被分解。14、細胞表面(cellsurface):是細胞與細胞外環(huán)境的邊界,是一個具有復雜結構的多功能體系。在結構上包括細胞外被、細胞質膜和細胞溶膠等。細胞表面是細胞
6、質膜功能的擴展,它保護細胞,使細胞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負責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并通過表面結構進行細胞識別、信號接收與傳導、進行細胞運動,維護細胞的各種形態(tài)等功能。15、細胞外被(cellcoat):細胞表面與質膜中的蛋白或脂類分子共價結合的低聚糖側鏈伸向質膜外表面。16、有被小泡(coatedvesicle):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形成的特殊結構的內吞泡。小窩逐漸向內凹陷,然后同質膜脫離形成一個有被小泡。17、同向運輸(symport):兩種物質的運輸方向相同。動物細胞葡萄糖和氨基酸就與Na+同向協同運輸。18、對向運輸(antiport):兩種物質的運輸方向相反。H+與Na+的反向
7、協同。19、結構性分泌途徑(constitutivepathwayofsecretion):蛋白在RER上合成之后,以運輸小泡轉運至高爾基體,經修飾、濃縮、分選形成分泌囊泡,隨即被運送到細胞質膜,并立即進行膜的融合,將分泌囊泡中的蛋白質釋放到細胞外。該分泌過程不需要任何信號的觸發(fā),它存在于所有類型的細胞中。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有:分泌蛋白、細胞外可溶性蛋白、胞外基質蛋白等。20、調節(jié)性分泌途徑(regulatedpathwayofsecretion):指細胞內大分子合成后被貯存在特殊的分泌囊泡內,只有當細胞接受細胞外信號物質的作用后,引起細胞內的一系列生化變化,分泌囊泡才與細胞質膜融合將內含物釋放
8、到細胞外。21、內膜系統(tǒng)(endomembranesystem):細胞內在結構、功能及其發(fā)生上相互密切關聯的膜性結構細胞器之總稱。包括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過氧化物酶體、核膜及各種轉運小泡等。22、微粒體(microsome):應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從組織勻漿中分離出的100nm直徑的亞顯微顆粒,是由內質網膜或其他膜性碎片斷裂形成的封閉小泡。分為粗面微粒體和滑面微粒體。23、信號肽(signalpeptide):信號肽是由mRNA鏈上5'端的一段信號密碼編碼的肽段,一般長16-30個氨基酸殘基的序列,含有6-15個帶正電荷的非極性氨基酸。信號肽的作用是它經由SRP攜帶,將游離核糖體引導
9、到內質網膜的表面,并與之結合,繼續(xù)蛋白質的合成。24、信號識別顆粒(SignalRecogenitonPartical,SRP):由6個多肽亞單位和一個小的7SLRNA分子組成。能識別并結合信號肽和核糖體A位點,形成SRP-核糖體復合體,導致蛋白質合成暫停,將核糖體引導至RER膜。之后脫離結合,蛋白質在內質網膜上繼續(xù)合成。25、移位子(translocationapparatus):由Sec61p組成的蛋白復合體,當核糖體結合ER膜時則開放,協助新合成的多肽進入內質網。26、初級溶酶體(primarylysosome,內體性溶酶體,endolysosome):直徑約0.2-0.5um,膜厚7.
10、5nm,內含物均一,無明顯顆粒,PH為5.0左右,是高爾基體分泌形成的。剛形成的成熟溶酶體,不含底物,為前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但沒有活性,只有當溶酶體破裂,或其它物質進入,才有酶活性。27、次級溶酶體(secondarylysosome):由初級溶酶體融入來自細胞外或細胞內消化底物而形成,是將要或正在進行消化作用的溶酶體,內含水解酶和相應的底物。28、三級(終末)溶酶體(殘余小體)(tertiarylysosome,telolysosome,residualbody):吞噬性溶酶體到達末期階段時,由于水解酶的活性下降,還殘留一些未消化和不能分解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電子密度,這種溶酶體稱
11、為殘余小體。它們有的可通過胞吐作用排出細胞外,有的則蓄積在細胞內,并隨年齡增加而增多。29、吞噬性溶酶體(phagolysosome):是已經進行消化活動的溶酶體,內含酸性水解酶和相應底物以及消化產物的溶酶體。30、多泡小體(multivesicularbody):初級溶酶體和吞飲體融合而成。31、自噬性溶酶體(autophagiclysosome):初級溶酶體與自噬體融合形成的次級溶酶體,消化細胞自身的組分或衰老、破碎的細胞器(自噬體+內體性溶酶體)。32、異噬性溶酶體(heterophagiclysosome):初級溶酶體與吞噬體或吞飲體融合形成,消化來源于細胞外的物質(吞噬體/吞飲體+內
12、體性溶酶體)。33、囊泡運輸(vesiculartransport):囊泡以出芽的方式,從一種細胞器膜產生、脫離后又定向地與另一種細胞器膜相互融合的過程。34、COPn包被小泡(coatmer-proteinsubunitsn):由粗面內質網產生,屬于非網格蛋白有被囊泡;COPn包被蛋白由5種亞基組成;介導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物質運輸。(順向運輸)35、COPI包被小泡(coatmer-proteinsubunitsI):由高爾基復合體產生,屬于非網格蛋白有被囊泡,由8種蛋白亞基組成,負責回收、轉運內質網逃逸蛋白,逆向運輸高爾基復合體膜內蛋白,偶爾也可行使從內質網到高爾基復合體的物質運輸。36
13、、矽肺(silicosis):空氣中的矽(SiO2)被吸入肺后,被肺部的吞噬細胞所吞噬,由于吞入的二氧化硅顆粒不能被消化,并在顆粒的表面形成硅酸。硅酸的竣基和溶酶體膜的受體分子形成氫鍵,使膜破壞,釋放出水解酶,導致細胞死亡,結果刺激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纖維結節(jié),造成肺組織的彈性降低,肺受到損傷,呼吸功能下降。37、基粒(elementaryparticle):線粒體崎上的帶柄小顆粒,稱為基粒。它是由許多蛋白質組成的復合體,分為頭部、柄部和基部。頭部為可溶性ATP合酶,可催化ATP產生;柄部為對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基部為疏水性蛋白鑲嵌在脂質雙分子層上,其作用是質子運輸的通道,并將頭柄部連接到線粒體內
14、膜上。38、線粒體DNA(mtDNA):存在于線粒體內的DNA,mtDNA呈高度扭曲的雙股環(huán)狀。mtDNA能轉錄自身的mRNA、rRNA和tRNA,線粒體的蛋白質約有10%是由mtDNA編碼的。如果沒有mtDNA編碼的mRNA、tRNA及核糖體,細胞核DNA也無法指令構建線粒體。39、細胞呼吸(cellularrespiration):物質在生物體內進行氧化稱細胞呼吸,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質等在體內分解時逐步釋放能量,最終生成CO2和H2O的過程。40、呼吸鏈(respiratorychain):在生物氧化過程中,代謝物脫下的成對氫原子(2H)通過線粒體上多種酶和輔酶所催化的連鎖反應的逐步傳遞
15、,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并偶聯ATP的生成,這一系列酶和輔酶稱為呼吸鏈。4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是指代謝物脫下的成對氫原子(2H)在呼吸鏈電子傳遞過程中偶聯ADP磷酸化并生成ATP,最終與氧結合生成水,又稱為偶聯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體內生成ATP的主要方式。42、化學滲透學說(chemiosmotichypothesis):電子經呼吸鏈傳遞時,可將質子(H+)從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泵到內膜胞漿側,產生膜內外質子電化學梯度儲存能量。當質子順濃度梯度回流時驅動ADP與Pi生成ATP。呼吸鏈復合體傳遞時具有質子(H+)泵的作用,因為線粒體對質子(H+)不能通
16、透。43、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細胞質中的蛋白纖維網架體系,由微管、微絲和中間纖維三類成分組成,對于細胞的形態(tài)、細胞運動、細胞內物質的運輸、染色體的分離和細胞分裂等均起著重要作用。44、微管組織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MTOC):丫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組織中心,MTOC空間上為微管裝配提供始發(fā)區(qū)域,控制著細胞質中微管的形成、數量、位置、極性確定和細胞分裂。MTOC包括中心體、纖毛和鞭毛的基體等。45、丫一微管蛋白環(huán)狀復合物(丫-tubulinringcomplex):由丫微管蛋白和一些其他相關蛋白構成,是微管的一種高效集結結構,在中心
17、體是微管裝配的起始結構。46、馬達蛋白(motorprotein):利用ATP水解產生的能量驅動自身攜帶運載物沿著微管或肌動蛋白絲運動的蛋白,為細胞內物質的運輸提供軌道,完成物質運輸任務。47、動力蛋白(dynein):動力蛋白是一個由9-12個亞基組成的蛋白質復合體,具有ATP酶活性,可沿微管由正端向負端移動,為細胞內物質運輸和纖毛運動提供動力。48、驅動蛋白(kinesin):驅動蛋白是一類以微管激活的ATP酶,以微管作為運行軌道,可沿微管由負端向正端移動,在胞內物質運輸中有重要作用。49、中心粒(centriole):位于間期細胞核附近或有絲分裂細胞的紡錘體極區(qū)中心的圓筒狀細胞器,有時移
18、至細胞表面纖毛和鞭毛的基部,兩個中心粒往往垂直交叉在一起,各由9組間距均勻的三聯管組成,它和基粒構成細胞的微管組織中心,其功能與分裂細胞的紡錘體以及纖毛和鞭毛微管的形成有關。50、核骨架(nuclearscaffold):真核細胞間期核中除核膜、染色質、核仁以外的部分,是一個以非組蛋白為主構成的纖維網架體系。51、ARP2/3復合物(actin-relatedprotein2/3):是由肌動蛋白結合蛋白組成的一種調節(jié)肌動蛋白成核作用復合體,是微絲組裝的起始復合物,可促使形成微絲網絡結構。52、核孔復合體(nuclearporecomplex,NPC):指由多個蛋白質顆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的蛋白
19、質復合體,由胞質環(huán)、核質環(huán)、輻和中央栓構成,是核質間物質交換的雙向選擇性親水通道,可通過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兩種方式進行。53、親核蛋白(karyophilicprotein):在細胞質中合成,運到核內執(zhí)行功能的蛋白質。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組蛋白、核糖體蛋白等。54、核定位信號(NLS):親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保證了整個蛋白質能夠通過核孔復合體被轉運到細胞核內。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為核定位信號。55、核纖層(nuclearlamina):是位于細胞核內膜與染色質之間的纖維蛋白片層或纖維網絡,與核內膜緊密結合。它普遍存在于間期細胞核中。由laminA、
20、laminB、laminC核纖層蛋白構成,核纖層蛋白還可以與核基質中的蛋白質形成聯接。與中間纖維及核骨架相互連接。56、核小體(nucleosome):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是由組蛋白和200個堿基對的DNA雙螺旋組成的球形小體,其核心由四種組蛋白(H2A、H2B、H3、H4)各兩分子共8分子組成的八聚體,核心的外面纏繞了1.75圈的DNA雙螺旋,其進出端結合有Hi組蛋白分子。57、常染色質(euchromatin):間期核內染色質纖維折疊壓縮程度低,處于伸展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淺的染色質組分。含有基因轉錄活躍部位,其DNA成分由單一序列DNA及中度重復序列DNA構成。58、異染色質(h
21、eterochromatin):間期核內染色質纖維折疊壓縮程度高,處于聚縮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深的染色質組分,無轉錄活性,是遺傳惰性區(qū)。59、結構異染色質(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在所有細胞中都處于異染色質狀態(tài)(凝縮),無轉錄活性,含大量高度重復序列。60、兼性異染色質(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在不同類型細胞或不同發(fā)育階段中呈凝縮狀態(tài)的染色質。由原有常染色質凝聚并喪失轉錄活性后轉變而成,一定條件下,仍可轉變?yōu)槌H旧|。61、核仁組織區(qū)(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位于染色體的次縊痕部位,染色程度低
22、,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與間期細胞核仁形成有關。但并非所有的次縊痕都是NOR。62、X染色質(Xchromatin):上皮細胞等間期核,用堿性染料染色后,在人的女性細胞靠近核膜處可觀察到有一個長圓形的小體,稱X染色質,或稱巴爾氏小體。是由于女性兩條X染色體中有一條非活性,而異常凝縮形成的。63、著絲粒(centromere):是指染色體主縊痕部位的染色質,由高度重復的異染色質組成。64、動粒(kinetochore):位于主縊痕兩側特化的圓盤狀結構,由蛋白質構成,是紡錘絲動粒微管的附著部位,參與分裂后期染色體向兩極的遷移。65、著絲粒-動粒復合體(centromerekinetochorec
23、omplex,CKC):位于著絲粒-動粒區(qū)域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有三個結構與功能結構域:動粒結構域,中央結構域和配對結構域。66、端粒(telomere):位于每條染色體端部,為染色體端部的異染色質結構,由高度重復的DNA序列構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維持染色體穩(wěn)定,防止末端粘連和重組,并能錨定染色體于細胞核內,輔助線性DNA復制等,與染色體在核內的空間排布及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配對有關;起著細胞計時器的作用。67、核型(karyotype):指一個體細胞中的全套染色體在有絲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tài)。68、基因組(genome):是單倍體細胞中的全套染色體為一個基因組,即單
24、倍體細胞中包括編碼序列和非編碼序列在內的全部DNA分子。69、rDNA:rDNA是指核DNA中編碼rRNA的基因,串聯排列在DNA神環(huán)上,rDNA不會單獨存在。70、細胞的社會性(cellsociality):是指細胞在其生存環(huán)境中與其它細胞或細胞外基質以及生物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動態(tài)關系。71、細胞連接(celljunction):是指在相鄰細胞表面形成各種連接裝置,以加強細胞間的機械聯系和維持組織結構的完整性,協調性,這些相鄰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在質膜接觸區(qū)域特化形成的連接結構。72、緊密連接(tightjunction):緊密連接是封閉連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
25、于體表及體內各種腔道和腺體上皮細胞之間。是指相鄰細胞質膜直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別是大分子沿著細胞間的縫隙滲入體內,維持細胞一個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73、錨定連接(anchoringjunction):是一類由骨架纖維參與,存在于相互接觸的細胞之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細胞連接,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能夠抵抗機械張力的牢固黏合。74、黏合斑(adhesionplaque):位于上皮基底部,是細胞通過局部黏附與細胞外基質間形成的黏合連接。75、黏合帶(adhesionbelt):位于上皮細胞緊密連接下方,由肌動蛋白纖維介導的相鄰細胞之間形成的連續(xù)帶狀結構。76、橋粒連接(desdosom
26、ejunction):細胞內中間絲的錨定位點,它在細胞間形成紐扣式結構,將相鄰細胞娜接在一起。77、間隙連接(gapjunction):是細胞間最普遍的細胞連接,是在相互接觸的細胞之間建立的有孔道的連接結構,允許無機離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從中通過,從而溝通細胞達到代謝與功能的統(tǒng)一。78、鈣黏素(cadherin):是一類依賴于Ca2+的同親型細胞黏附分子,它們在胚胎發(fā)育中的細胞識別、遷移和組織分化以及組織器官的構筑中起重要作用。具有組織特異性。79、選擇素(selectin):是一類依賴于Ca2+的異親型細胞黏附分子,它們能特異性地識別其他細胞表面寡糖鏈中的特定糖基,主要介導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
27、胞或血小板的識別和暫時性黏附,幫助白細胞、血小板從血液進入炎癥部位。Ca2+的細胞黏附分80、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是一類分子結構中含有類似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不依賴子??山閷H型或異親型細胞黏著。81、整聯蛋白家族(integrin):又稱整合素,是細胞表面依賴于Ca2+或Mg2+的異親型細胞黏附分子,介導細胞和細胞之間以及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相互識別和黏附,具有將細胞外部作用因素與細胞骨架整和的功能。82、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etrix,ECM):是由細胞分泌到細胞外空間,由蛋白和多糖構成的精密有序的網絡結構。不僅對組織細胞起支持、保護、營養(yǎng)作用,而且還與細
28、胞的增殖、分化、代謝、識別、黏著、遷移、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動密切相關。83、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是由氨基聚糖和核心蛋白共價結合形成的高分子量復合物。蛋白聚糖有的也是質膜的整合成分,既可介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結合,又可使細胞內外信息相通。84、膠原(collagen):是細胞外基質中的骨架結構,由成纖維細胞、軟骨細胞、成骨細胞以及某些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到細胞外,由3條“多肽鏈盤繞成的三股螺旋結構Gly-X-Y。Gly:甘氨酸,X:脯氨酸,Y:羥脯氨酸或羥賴氨酸。85、纖連蛋白(fibronectin,FN):屬于高分子量糖蛋白。纖連蛋白分子結構是由兩條相似的肽鏈構成的二聚體,
29、可分為血漿纖連蛋白寡聚纖連蛋白基質纖連蛋白。86、層粘連蛋白(laminin):是基膜的主要功能成分。層粘連蛋白分子中存在的多個結構域,具有和多種物質結合的位點,如與IV膠原、硫酸乙酰肝素、肝素、腦甘脂和神經節(jié)甘脂等以及細胞表面受體(整聯蛋白)結合的位點。87、基膜(basementmembranes,basallamina):存在于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的基底和肌細胞與神經鞘細胞的質膜周圍。由細胞外基質成分構成的精細網絡結構。具有上皮細胞的支持墊,選擇性濾過膜;維持細胞形態(tài)、極性的功能,與細胞增殖、分化、遷移有關。88、RGD三肽序列:是基膜的重要成分,使細胞黏附固定在基膜上,促進細胞的鋪展而保
30、持一定的形態(tài),保持細胞間的粘連、細胞的極性及細胞的分化。89、信號轉導(signaltransduction):細胞分泌的化學信號物質通過與細胞膜上或膜內的受體特異性結合,將信號轉換后傳給相應的胞內系統(tǒng),使細胞對外界信號做出適當反應,這一過程稱為信號轉導。90、信號網絡(signalingnetwork):細胞內存在多種信號轉導方式和途徑,彼此可交叉調控,構成的復雜網絡。91、第一信使(firstmessenger):第一信使是由細胞分泌的能夠調節(jié)機體功能的一大類生物活性分子,它們是細胞間通訊的信號。92、受體(receptor):是存在于細胞膜或胞內的特殊蛋白質,能特異識別并結合胞外信號分子
31、,進而激活胞內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使細胞對外界刺激產生相應的效應。93、配體(ligand):是與受體結合的生物活性物質的統(tǒng)稱,包括激素、神經遞質、生長因子、某些藥物和毒物等。94、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受體被激活后在細胞內產生的、能介導信號轉導的活性物質。主要的有:cAMP,cGMP,二酯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和鈣離子。95、G蛋白(Gprotein):指在信號轉導過程中,與受體偶聯的并能與鳥甘酸結合的一類蛋白質,位于細胞膜胞質面,為可溶性的膜外周蛋白,由三種蛋白質亞基組成。G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介導細胞的信號轉導。96、紡錘體(spindle):在有絲
32、分裂前期末出現的紡錘樣細胞器,由動粒微管、極微管、星體微管排列組成。臨時性細胞器。功能是將遺傳物質均等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紡錘體微管:星體微管、動粒微管、極微管/重疊微管。97、收縮環(huán)(contractilering):為胞質分裂過程中的一種動態(tài)結構,質膜下微絲通過a輔肌動蛋白與質膜相連,大量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n等成分在赤道面質膜下方組裝成微絲束并環(huán)繞細胞,由其不斷收縮完成細胞膜融合,最終形成兩個子細胞。收縮環(huán)的位置由紡錘體決定。98、有絲分裂器(mitoticapparatus):有絲分裂中期,由紡錘體、星體和染色體所組成的結構稱為有絲分裂器。為一種動態(tài)結構,以保證復制和包裝后的染色單體均勻分
33、配到兩個子細胞中。99、細胞周期(cellcycle):連續(xù)分裂細胞從前一次細胞分裂結束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結束為止所經歷的全過程,它可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2個階段,分裂間期又可分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100、繼續(xù)增殖細胞(labilecells):在細胞周期中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它們對機體的建立和組織的更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胚胎早期的細胞、造血干細胞、上皮基底細胞等。101、靜止期細胞(stablecells,G0期細胞):一般情況下不增殖,受到一定刺激后,可重新進入細胞周期,恢復增殖能力。如:肝、腎的實質細胞、血液中的淋巴細胞等。102、終末分化細胞(
34、permanentcells):某些細胞分化程度很高,完全失去增殖能力。如:人的紅細胞、神經元細胞和骨骼肌細胞等。103、限制點(R點,restrictionpoint):在細胞周期中,決定一個細胞增殖還是分化的控制點,接受多種環(huán)境信號的調節(jié),常位于G1末期。104、細胞的同步化(cellsynchronization):自然發(fā)生或人工造成的使處于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的細胞群體共同進入周期某一特定階段的過程。105、細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divisioncyclegene,cdc基因,cdcgene):其產物可以調節(jié)細胞周期的進程或者是基因本身的表達依賴于細胞周期。106、細胞周期蛋白(cyc
35、lin):在真核細胞分裂周期中濃度有規(guī)律地升高和降低的蛋白,它可以激活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CDK)的活性,調控細胞周期的進程。107、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含有Cdk激酶結構域,必須與細胞周期蛋白結合才可能發(fā)揮其活性。是細胞周期調控的催化亞單位,作用于細胞周期事件的靶蛋白磷酸化而產生相應的生理效應,促進細胞周期的不斷運行,自身可被磷酸化,多為絲/蘇氨酸磷酸化激酶,成員:Cdk1-9。108、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nhibitor,CKI):細胞內存在一些對CDK激酶起負調控作用的蛋白質,稱為CKI。CKI根據同源序
36、列和底物的不同可分為兩大家族:1)CIP/KIP家族,主要抑制G1期和S期的各種周期蛋白-CDK復合物;2)INK4家族,專門對周期蛋白D-CDK類復合物起抑制作用。):能促進M期啟動的調控因子,在G2/M期109、成熟促進因子(MPF,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轉換中起關鍵作用。MPF是一種蛋白激酶,包括兩個亞基即CdK1蛋白和周期蛋白,當二者結合后表現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使多種蛋白質底物磷酸化。110、細胞周期檢查點(cellcyclecheckpoint):在細胞內存在一系列的監(jiān)控機制,可以鑒別細胞周期進程中的錯誤,并誘導產生特異的抑制因子,阻止細胞周期的進行,這些
37、監(jiān)控機制稱為檢驗點。不僅存在于G1期,也存在于細胞周期的其他時期。111、細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多細胞生物個體發(fā)育與分化中,其基因組DNA并不都表達,而是呈現選擇性表達,它們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在不同細胞和同一細胞不同發(fā)育階段發(fā)生差異表達??杀磉_的基因占5%左右,其余都處于抑制狀態(tài)。112、細胞決定(celldetermination):指細胞在發(fā)生可識別的形態(tài)變化之前,就已受到約束而向特定方向分化,這時細胞內部已發(fā)生變化,確定了未來的發(fā)育命運。細胞在這種決定狀態(tài)下,沿特定類型分化的能力已經穩(wěn)定下來,一般不會中途改變。113、胚胎誘導(embryonicindu
38、ction):通過誘導組織釋放各種旁分泌因子,形成以誘導組織為中心的由近及遠的濃度梯度,它們與反應組織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通過調節(jié)反應組織細胞的基因表達而誘導其發(fā)育和分化。114、奢侈基因(luxurygenes):指不同的細胞類型進行特異性表達的基因,其產物賦予各種類型細胞特異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與特異的功能。115、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s):所有細胞中均要表達的一類基因,其產物是對維持細胞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116、細胞衰老(cellaging):指細胞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的細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減弱以及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并趨向死亡的不可逆現象。11
39、7、Hayflick界限(hayflicklifespan):指體外培養(yǎng)的細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壽命;它們的增殖能力不是無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即體外培養(yǎng)細胞所具有的增殖分裂的極限。118、細胞壞死(cellnecrosis):是指在外來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細胞生命活動被強行終止所致的病理性、被動性的死亡過程。119、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細胞凋亡,apoptosis):指在特定信號誘導下,細胞內的死亡級聯反應被觸發(fā)所致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主動性的死亡過程。120、細胞自噬(autophagy):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細胞內長壽命蛋白和細胞器,產生氨
40、基酸以維持細胞在缺乏營養(yǎng)時的生存。121、凋亡小體(apoptoticbody):核染色質斷裂為大小不等的片段,與某些細胞器如線粒體一起聚集,為反折的細胞質膜所包圍。細胞表面產生了許多泡狀或芽狀突起,逐漸形成單個的凋亡小體。122、失巢凋亡(anoikis):因為細胞與細胞外基質和其它細胞脫離接觸而誘發(fā)的,在脫離原來生存環(huán)境的特殊情況下發(fā)生的細胞凋亡,以防止脫落的細胞種植并生長于其它不適宜的地方,在細胞分化生長周期短,組織更新快的細胞中表現更為明顯,如小腸上皮細胞、骨骼肌細胞、胚胎成纖維細胞等。123、細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在多細胞生物中每個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個體發(fā)育的全部基
41、因,只要條件許可,都可發(fā)育成完整的個體。細胞全能性高低與細胞分化程度有關,分化程度越高,細胞全能性越低。124干細胞(stemcell):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它存在于人體或個體發(fā)育各個階段的組織器官中,是各種分化細胞或特化細胞的初始來源。干細胞是個體發(fā)育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的動態(tài)平衡,以及其損傷后的再生修復等生命現象發(fā)生的細胞學基礎。125、多能性干細胞(pluripotentcell):具有分化出多種類型細胞的能力,但失去了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的細胞;如胚泡中的內細胞團,具分化成成體所有類型細胞的潛能,但不能發(fā)育成個體。126、單能性干細胞(unipotencycell):來源于多能干細胞,具有向一種類型或密切相關的兩種類型細胞分化的能力的細胞,也稱為祖細胞;如神經干細胞、上皮基底層干細胞等。):在器官發(fā)育中起重要作127、專能干細胞(multipotent,組織特異性干細胞,tissuespecificstemcell用的干細胞。如三胚層形成后的那些存在于胚胎原基中的干細胞。128、專能性成體干細胞(mul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簡單個人房屋租賃合同書
- 2025個人房屋租賃合同樣書
- 標準二手寫字樓買賣合同6篇
- 精準醫(yī)療的基石實時超聲科案例分析
- 視頻編輯初級教程制作專業(yè)影音作品
- 課題申報參考:可行能力視角下進城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權益的保障機制重構研究
- 2024年AB膠項目資金需求報告
- 科技產品在小紅書的營銷策略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工業(yè)廠房租賃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電子商務平臺交易催收保密合同2篇
- 圖像識別領域自適應技術-洞察分析
- 個體戶店鋪租賃合同
- 禮盒業(yè)務銷售方案
- 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試題及答案(100題)
-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帶答案)
- 仁愛版初中英語單詞(按字母順序排版)
- (正式版)YS∕T 5040-2024 有色金屬礦山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標準
- 小學一年級拼音天天練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考評試卷含答案(第49-56課)
- 【奧運會獎牌榜預測建模實證探析12000字(論文)】
- 保安部工作計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