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巖松山水城市_第1頁
馬巖松山水城市_第2頁
馬巖松山水城市_第3頁
馬巖松山水城市_第4頁
馬巖松山水城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設計概念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理論。古代定都時,人們會觀察土地和水源,選擇險要的自然地形作為城市的天然防衛(wèi)。自從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城市建設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伴隨著城市數(shù)量和面積的急速擴大,這種發(fā)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古跡和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由吳良鏞在1987年發(fā)起的當代中國城市規(guī)劃研究重新引入了“人居科學”的理論中國航天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并給吳良鏞寫了一封信,提議構建山水城市的概念并將它與山水詩歌、中國傳統(tǒng)園林和山水畫相融合。山水城市是中國歷史上獨特的空間規(guī)劃概念之一,在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有重大意義。它將城市建設與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而所謂的自然環(huán)境就包

2、括“山”和“水”。建筑-景觀-城市的緊密結合是中國傳統(tǒng)城市設計理論的核心和主要方法論。山水城市南京證大喜馬拉雅中心MAD建筑事務所位置:中國南京類型:商業(yè)、辦公、居住、酒店狀態(tài):2012-2017,在建基地面積:93,595sqm建筑面積:地上383,307sqm;地下181,562sqm建筑高度:120m容積率:4.06在設計中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文化“:實現(xiàn)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也是MAD一直秉持的一個理念。在現(xiàn)代城市中人和自然共生的傳統(tǒng)哲學,重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在滿足現(xiàn)代生活的各種需求的同時,營造融合而富有生機的空間,實現(xiàn)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契合。項目基地由六個地塊組成,其中兩

3、個街區(qū)被一座立體城市廣場連接。不同尺度的連廊、走道穿插在幾個連綿起伏的商業(yè)綜合體中,引領人們從繁忙的地面街道漫步到立體公園,游走于建筑與景觀之間。示意圖高山流水,藝術生活基地的中心區(qū)域由一些散落在綠毯上的坡頂小屋構成,呈現(xiàn)出小村落式的環(huán)境,為大尺度的城市項目提供了宜人的城市空間。小橋連接著村落,從一個街區(qū)到另一個街區(qū),串聯(lián)了假山、流水,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的畫作。建筑采用混凝土作為材料,表現(xiàn)出材質本身的樸素。位于基地外側的塔樓宛如高山,豎條的遮陽玻璃百葉,遮陽又透光,為室內空間提供了怡人的光線和風,如瀑布般流動于山體上,讓整座建筑充滿意境。塔樓扮演了高山流水的遠景,而基地內水池、瀑布、溪流、水潭

4、等的水景承接了意象并把隱喻具現(xiàn)化,模糊了遠景與近景的邊緣。這些項目內的水景同時也是雨水收集池,讓基地內的水再用于澆灌,循環(huán)利用。廣西北海北部灣一號MAD建筑事務所桂林山水大師傳世,大師出品。蛋形別墅擁有的不只是奢華。頂級會所頂級服務,頂級生活。游艇碼頭濱海生活的終極體現(xiàn)。北部灣一號,取意“山水城市”,就是意圖將桂林山水意境引入建筑,力圖使建筑的空間布局與城市發(fā)生充分的關系。50萬海岸大城,推窗盡攬壯闊海景。八座塔式建筑,東側高達192米的五星級酒店式公寓。項目整體抬高8米,一線海景設計;采用以曲對直手法,自然起伏呈波浪狀的園林環(huán)境;交通動線規(guī)劃合理打造人車分流;露臺打造無遮擋風景。沙灘游船碼頭

5、鐮洲灣打破傳統(tǒng)住宅理念,以跳動的曲線勾勒出完美的“桂林山水”印象的外輪廓,構成感極強的體塊穿插為主基調,通過現(xiàn)代材料的運用,形成虛實比例協(xié)調、質感對比強、色彩對比統(tǒng)一的外立面,足以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度假居住理念的外在藝術氣質。在外墻上,北部灣一號采用大面積南玻水晶灰原片、花崗巖等高級建材,在極具現(xiàn)代感的同時,品質更加出眾。結合實體墻和大面積LOW-E中空玻璃、夾膠玻璃,在最大限度滿足隔音與采光的建筑機能的同時極大延伸景觀視野,海景、園林、城市景觀皆被收納。北京朝陽公園廣場MAD建筑事務所地點: 中國,北京,朝陽區(qū)類型:辦公,商業(yè),住宅狀態(tài):2012-2016基地面積:30,763平方米建筑面積: 地上

6、128,177平方米,地下94,832平方米建筑高度:120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以辦公、商業(yè)和住宅為主。位于北京CBD,毗鄰朝陽公園,建筑與公園借景,建筑形態(tài)與公園內的自然景觀相呼應、相觀望,自然存在的湖、泉、林、溪、谷、石、峰這些中國山水的傳統(tǒng)意境,被轉換為建筑中的意象運用在建筑語言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高密度城市與自然景觀和諧過渡的空間。自然元素作為景觀始終貫穿在建筑之中:兩座塔樓通過通高17米的中庭空間連接,室內瀑布流動的水聲讓整個大堂如同山間谷地;在建筑頂部,結合建筑曲線的交錯平臺伸入多層通高的公共空間,讓人們如同置身空中花園,既可以遠眺整個公園與CBD,又可俯瞰多層建筑群的山谷景致。位于建筑群南端的多層辦公樓形如被流水長期沖刷的山石,圓潤而各有特征,以疏密有致的布局,相互退讓而又形成有機的整體。基地西南段的兩棟多層住宅延續(xù)了“空中庭院”的概念,錯層的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