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安全管理_第1頁
國學與安全管理_第2頁
國學與安全管理_第3頁
國學與安全管理_第4頁
國學與安全管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國學概念國學概念1學習了解國學的意義學習了解國學的意義2國學中的安全思想解析國學中的安全思想解析3文人似乎注定要與苦旅連在一起。我以為,這乃是文人最大的財富??酀^后總會留下一絲回味對歷史的感悟,對文化的理解,對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這苦澀后的回味中了。文化是一種時間的“積累”,但也有責任通過“引導”而移風易俗。千百年來,古人留下諸多經(jīng)典,如今“國學”卻成為一種時尚。安全文化又能否成為氣候呢?國學概念國學概念1 國學又稱國學又稱“國故學國故學”,指一國固有之學問。國學作為,指一國固有之學問。國學作為近代意義上的概念,始于世紀初。一般認為,國學相近代意義上的概念,始于世紀初。一般認為,國學相

2、對于新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指中學。引申而言,它對于新學,指舊學;相對于西學,指中學。引申而言,它即今人眼中的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即今人眼中的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按學科分 可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按思想分 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的分類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于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八膸臁敝附?jīng)、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1.重振國學對于傳承中華文明,實現(xiàn)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意義巨大2.對于提升國人道德水準,維持良好的社

3、會秩序意義重大。3.對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國際影響的意義重大。4.對實現(xiàn)“中國夢”給予更大的啟示或借鑒。國學大家:康有為、梁啟超、辜鴻銘、章太炎、蔡元培、胡適、王國維、魯迅、陳寅恪、顧頡剛、梁漱溟、馮友蘭、錢穆等國學中的安全思想解析國學中的安全思想解析3“安”字。安,定也。爾雅安,靜也。從女在宀下。東漢許慎說文共給之為安。莊子天地好和不爭曰安。唐令狐德棻周書謚法心皆安下切上。儀禮少牢禮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辭下居安思危。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寢。北宋蘇洵六國論何為安全?“全”字完備,齊備,完整,不缺少:齊全。完全。整個,遍,全部;都;使

4、不受損傷:保全。完備,完整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奪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全石以為底。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全身盔甲。廣東軍務記保全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馬中錫中山狼傳千萬不復全。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茍全性命。諸葛亮出師表平安、無危險平安、無危險漢代漢代焦贛焦贛易林易林小畜之無妄小畜之無妄:“道道里夷易,安全無恙。里夷易,安全無恙。”百喻經(jīng)百喻經(jīng)愿為王愿為王剃須剃須喻喻:“昔者有昔者有王,有一親信,于軍陣中,歿命救王,使王,有一親信,于軍陣中,歿命救王,使得安全。得安全。”宋宋范仲淹范仲淹答趙元昊書答趙元昊書:“有在大王有在大王之國者,之國者,朝廷朝廷不戮

5、其家,安全如故。不戮其家,安全如故?!北Wo、保全。保護、保全。晉書慕容垂載記:“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長樂公,使盡眾赴京師,然后脩復國家之業(yè),與秦永為鄰好。”南史陳紀下后主:“隋文帝以陳氏子弟既多,恐京下為過,皆分置諸州縣,每歲賜以衣服以安全之?!毙〗Y:“安”字有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太平、安全、安適、安逸、安穩(wěn)、安康、安樂、安詳、安心、穩(wěn)定、習慣、妥善、徐緩等含義,可謂無危為安?!叭弊钟型隄M、完整、完好、完備、整個、保全或指沒有傷害、無殘缺、無損壞、無損失等,可謂無損則全。在古代漢語中,“安”字卻在許多場合下表達著現(xiàn)代漢語中“安全”的意義,表達了人們通常理解的“安全”這一概念。例如,“是

6、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系辭下這里的“安”是與“?!毕鄬Φ?,并且如同“?!北磉_了現(xiàn)代漢語的“危險”一樣,“安”所表達的就是“安全”的概念。“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即安全意味著沒有危險且盡善盡美。這是與人們的傳統(tǒng)的安全觀念相吻合的。古代的安全文化,博大精深,寥寥數(shù)語,勝過長篇大論,不失為“警世良言”,古往今來被有識之士奉為圭臬,而銘刻于心踐于行。古語指教的安全方略 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币馑迹弘m然處在平安的環(huán)境里,但也要想到有出現(xiàn)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典故出自

7、于戰(zhàn)國莊子 則陽,意思:平安與危難互相轉化,災禍與幸?;橐蚬?。 詩經(jīng)云: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盡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補好房屋門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須此然。這不失為有效的防隱患對策。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真是安全行動的原則和方針?!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zhàn)爭的勝利。(毛澤東選集論持久戰(zhàn))長治能久安。出自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敝挥邪l(fā)達長治之業(yè),才能實現(xiàn)久安之勢。這不僅對于國家安定是這樣,生活與生產的安全也需要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有備才無患。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只有防患未然時,才能遇事安然

8、,成竹在胸,泰然處之。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防微且杜漸。源于元史、張楨傳:“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睆奈⑿≈伦テ?,重視事物的苗頭,使事故和災禍剛一冒頭就及時被制止,為損失控制的有效戰(zhàn)術。未雨也綢繆。出自詩、幽風、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補好房屋門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須如此。這不失為有效的事故對策。亡羊須補牢。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北M管已受損失,也需想辦法進行補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損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經(jīng)一事者長一智?!惫试唬骸俺砸粔q,長一智。”“前車已覆,后來知更何覺時?!敝^之:“前車之鑒?!边@些良言古訓,

9、不失為事故后必須的良策。古代人類的風險防范策略 安全文化具有民族、地域、時代的特點,它取決于當時、當?shù)厝嗣窈蜕鐣慕?jīng)濟基礎、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和科技水平,也是最純樸的、最古老的、最普遍的大眾安全文化。人類對安全或災害的認識經(jīng)歷了無知、盲目、被動的階段,才發(fā)展到局部有知、有意識的、系統(tǒng)的階段,經(jīng)過世代的創(chuàng)造、繼承、優(yōu)化、發(fā)展,而不斷繁榮的。 古語指教的安全方略,不失為警世良言。但應予注意的是,面對現(xiàn)代復雜多樣的事故與災禍大千世界,以教條不變的策略對待它,是必定要失敗的。只有以變化和發(fā)展的眼光在實踐中探求和體驗,才能在與事故和災禍的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古語指教的安全方略 居安要思危居安要思危。出自

10、。出自左傳左傳:“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鞍膊煌?,預防安不忘危,預防為主為主” 。這真是安全行動的原則和方針。這真是安全行動的原則和方針。 長治能久安長治能久安。出自。出自漢書漢書:“建久安之勢,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成長治之業(yè)?!敝挥邪l(fā)達長治之業(yè),才能實只有發(fā)達長治之業(yè),才能實現(xiàn)久安之勢。這不僅對于國家安定是這樣,現(xiàn)久安之勢。這不僅對于國家安定是這樣,生活與生產的安全也需要這一重要的安全策生活與生產的安全也需要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略。體現(xiàn)預防為主體現(xiàn)長效機制 有備才無患有備才無患。 只有防患未然時,才能遇事安然,成只有防患未然時,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

11、胸,泰然處之。這也是重要的安竹在胸,泰然處之。這也是重要的安全方略。全方略。 防微且杜漸防微且杜漸。源于。源于元史元史:“有不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睆奈⑿≈伦テ?,重視事物的苗頭,從微小之事抓起,重視事物的苗頭,使事故和災禍剛一冒頭就及時被制止,使事故和災禍剛一冒頭就及時被制止,為損失控制的有效戰(zhàn)術。為損失控制的有效戰(zhàn)術。亡羊須補牢亡羊須補牢。出自。出自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亡羊而補牢,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未為遲也?!北M管已受損失,也需想辦法進行盡管已受損失,也需想辦法進行補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損失。補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損失。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jīng)中寫道:“

12、上醫(yī)治未病,中醫(yī)治欲病,下醫(yī)治已病”。意思是說,最高明的醫(yī)生治療還沒有發(fā)生的病,中等水平的醫(yī)生治療將要發(fā)生的病,而普通醫(yī)生治療已經(jīng)發(fā)生的病。這也體現(xiàn)了這也體現(xiàn)了“預防為主預防為主”的思想和道理。的思想和道理。清代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意思:天還未下雨前,應先修補好屋舍門窗,喻凡事要預先作好準備。不要渴了才想起挖井。與“迨(音:代)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音:有,窗戶的意思)戶”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強調預先防范的重要性。 他們的驅動人生馬云任志“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钡溁嫉陌l(fā)生

13、大多是因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這句話運用到日常安全管理上,就是怠惰松懈、馬虎隨意,都可能導致對細微問題的忽視,或是不能覺察隱患的存在,或是有所覺察而認為無所謂,都因一念之疏忽造成惡性事故,以至于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東漢政治家荀悅:“先其未然謂之防,發(fā)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逼湟馑际钦f,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未雨綢繆是為預防,在事情的征兆剛出現(xiàn)就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事態(tài)擴大是為補救,事情發(fā)生后再行責罰教育稱為懲戒,預防為上策、補救次之、懲戒為下策。 漢代司馬相如著諫獵書云:“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在事物還沒有發(fā)生之前就預見到了事情的發(fā)生

14、,可以在危險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安排好了避免危險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發(fā)生再去尋求對策。要著眼長遠,居安思危。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大家一提起這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主要是贊揚司馬光的機智勇敢。從安全方法學的角度分析,這種救人方式也是一種逆向思維的運用,如果作為安全教育和應急逃生的案例宣傳更有實際價值!它不失為一個古代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動事它不失為一個古代安全教育方法的生動事例。例。古代的安全文化還很多,值得每一個安全管理人員認真學 習、細心研究,從這些閃爍著古人智慧的安全文化中汲取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伴隨于人類進化和發(fā)展過程中古老而具有普遍意義的命題。遠古時代

15、,原始人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和抵御野獸的侵襲,制造了石器和木器,作為生產和安全的工具。早隨著手工業(yè)生產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生產中的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安全防護技術隨著生產的進步而發(fā)展。在公元七、八世紀我們的祖先就認識了毒氣,并提出測知方法。隋代方巢著的 諸病源侯論中記載:“凡古井冢和深坑井中多有毒氣,不可輒入必入者,先下雞毛試之,若毛旋轉不下即有毒,便不可入?!碧拼鯘耐馀_秘要引小品方中提出,在有毒物的處所,可用小動物測試,“若有毒,其物即死”。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就知道在自己居住的村落周圍,開挖溝壕來抵御野獸的襲擊。大禹治水和都江堰工程更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付水患的偉大創(chuàng)舉。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為人類

16、認識地震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在生產作業(yè)領域,人類有意識地安全活動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時代,當時人類生產從畜牧業(yè)時代向使用機械工具的礦業(yè)時代轉移,由于機械的出現(xiàn),人類的生產活動開始出現(xiàn)人為事故。從湖北銅綠山出土的古礦冶遺址來看,當時在開采銅礦的作業(yè)中就采用了自然通風、排水、提升、照明以及框架式支護等一系列安全技術措施。在我國古代采礦業(yè)中,采煤時在井下用大竹桿鑿去中節(jié)插入煤中進行通風,排除瓦斯氣體,預防中毒,并用支板防止冒頂事故。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詳盡地記載了處理礦內瓦斯和頂板的“安全技術”:“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jié),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采煤時,“其上支板,

17、以防壓崩耳。凡煤炭去空,而后以土填實其井”。北宋木結構建筑匠師喻皓在建造開寶寺靈感塔時,每建一層都在塔的周圍安設帷幕遮擋,既避免施工傷人,又易于操作。防火技術是人類最早的安全技術之一。早在公元前七百年,周朝人所著的周易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濟”的記載。據(jù)孟元老東京夢華集記述,北宋首都汴京的消防組織就相當嚴密:消防的管理機構不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軍隊擔負執(zhí)勤任務;“每坊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負責值班巡邏,防火又防盜。在“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shù)間,屯駐軍兵百余人。乃有救火家事,謂如大小桶、灑子、麻搭、斧鋸、梯子、火叉、火索、鐵錨兒之類”;一旦發(fā)生火警,由軍

18、弛報各有關部門。 漢唐時期,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食品交易活動非常頻繁,交易品種空前豐富。為杜絕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國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漢朝二年律令規(guī)定:“諸食脯肉,脯肉毒殺、傷、病人者,亟盡孰(熟)燔其余。其縣官脯肉也,亦燔之。當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贓),與盜同法?!奔慈忸愐蚋瘔牡纫蛩乜赡軐е轮卸菊?,應盡快焚毀變質食品,否則將處罰肇事者及相關官員。唐律疏議規(guī)定:“脯肉有毒,曾經(jīng)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敝庥卸静凰俜贅嫵尚淌路缸锓譃閮煞N情況,凡故意以有毒脯肉饋送或出售,使人中毒者,食品所有者要被判處徒刑一年;使人中毒身亡者,要被判處絞刑。而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了未被焚毀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的,食品所有者以過失殺人論罪,贖銅償死;他人竊盜而食致中毒身亡者,食品所有者不負責任,但須杖九十。當然,如以有毒脯肉饋食尊長卑幼,欲加殺害者,則不得援引此律科罰,而應對饋食尊長者準謀殺尊長罪,饋食卑幼者依故殺卑幼科。宋代法律也繼承了唐律的規(guī)定,對有毒有害食品的銷售者給予嚴懲。宋刑統(tǒng)規(guī)定:“脯肉有毒曾經(jīng)病人,有余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并出賣令人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首先,古代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都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