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_第1頁
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_第2頁
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_第3頁
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_第4頁
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4級高二閱讀材料 第5期編輯:高慧作文經典素材及使用范例素材莊子一、莊子簡介莊子 (約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今城關鎮(zhèn)東城路)人。曾為漆園吏,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影響深遠的哲學流派。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與惠施為同學、摯友,曾南游楚越,探訪古風,一生率性任為,崇尚自然,傲視王侯。楚王曾以厚禮聘其為相,被他拒絕,并終身不仕,退隱江湖,以編草鞋為生,以寓言傳道,著書十余萬言。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

2、治,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主張返璞歸真。為此,他對世俗社會的禮、法、權、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精辟見解。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絕對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質享受與虛偽的名譽。莊子在以崇尚自由、尊重生命、反對權勢和世俗等為主題的?題中,具有普遍運用的功能。考場作文常用的莊子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說明:知識是無限的,因此我們不能滿足,只能不懈追求。當然,莊子的本意不是這個。他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币馑际怯糜邢薜纳非鬅o限

3、的知識,是不可能的。) 2、凡人心險于山川。(說明:怪不得中國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沒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也可說明莊子對人類的不信任。)3、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說明:沒有真理意識,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只有權力意?,權力可壟斷真理。所謂道德,常常只是權勢階層的遮羞布而已。)4、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說明:這是追求知識學問的高境界。事實上,中國人只對“原天地之美”感興趣,對人世間之外的理,似乎興趣無多。)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yè)。(說明:這是莊子對人生自由的詮釋。如果知識分子真的這樣,脫離人世,無所作為,其個人雖自在,但對民族卻是悲劇。)

4、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說明:一幅小農經濟的畫圖,一個桃花源意境,一個無政府狀態(tài),一種低水平的自由。這是很多中國人的理想。)6、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說明:莊子的意思是,不以長壽為樂,不以早夭為悲,不以通達為榮,不以窮困為恥。隨遇而安,知天樂命。這或許會使人喪失進取心,卻也不失灑脫。)7、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說明:這種胸襟是博大的。)8、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說明:難得的自在灑脫。中國人都給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莊子這樣的特立獨行的人。)9、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東西的用處),而莫知無用之用(無用東西的用處)也。(說明:功利之徒

5、只知道有用之用。) 10、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白馬跳過縫隙),忽然(一晃而過)而已。(說明:我們經常感嘆生命短暫,莊子在這里也是這個意思。)(一)人物事略濠梁之辯 莊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倐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魚游得多么悠閑白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嚎上也(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 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己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

6、,而我則是在壕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秋水 鴟得腐鼠 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前去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內搜尋莊子,整整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對他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子知之乎?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口:嚇!今子欲以子之魏國而嚇我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你知道嗎?鹓雛從南海出發(fā)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會進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會飲用。正在這時一只鷂鷹尋覓到一只腐爛了的老鼠,鹓雛剛巧從空中飛過,鴟鷹抬頭看著鹓雛,發(fā)田一聲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

7、魏國來怒吼我嗎?材與非材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么原因,說:沒有什么用處。莊子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仆殺鵝款待他。童仆問主人: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請問殺哪一只呢)?主人說:殺不能鳴者。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鵝,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莊周夢蝶莊子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講了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

8、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子說這就叫物化。簡單的一個故事,既表現(xiàn)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tài)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系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盡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鼓盆而歌 莊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yǎng)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然。是

9、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他主張人生在世,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樂觀豁達。莊子陪葬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打算用很多東西作為陪葬。莊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弟子說: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二、素材運用話題1:自我認識和他人的期待是否還能記起那個視楚國相位持竿不顧、依然決定曳尾于涂中的莊子?這個心如

10、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擁有舉世的才華,然而卻不肯向權勢顯貴屈服,一生過著清貧飄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勸他人世,期望他能為祖國為社會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業(yè)?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莊子他認為自己就是一棵樹、一棵捍衛(wèi)心靈月亮的樹,如果你硬要將他拔起,種在污穢的社會泥土里,他將立刻枯萎死亡。就讓他永遠地做一棵樹吧,他身邊會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著他。(重慶高考優(yōu)秀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節(jié)選)話題2:換一種角度其實,莊子錯了,他忽略了魚的處境,既然是泉己干涸,魚相處于陸,那么它們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又如何能夠各自游走到大江大湖呢?而即使有那樣一種萬一的可能,在經歷了相呴以濕,相濡以沫的艱辛后,哪尾

11、魚還能夠搖搖頭,甩甩尾地將那樣一種刻骨銘心的情境忘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笨雌饋矶嗝礊⒚摪?,“直教生死相許”的深情,就如此拋撇下了!換一個角度,其實,這只是絕情。既然水已干涸,魚在陸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樣一種“萬一”的可能,在經歷了相濡以沫的艱辛后,哪尾魚還能夠搖搖頭,甩甩尾,將那樣一種刻骨銘心的情境忘卻?“相忘于江湖”,又豈是一句話那樣簡單?忽然了悟,世間美麗的詞其實很多,但是它們表現(xiàn)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飄忽的意境,而形式與意境卻是最容易風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卻是一個實在的生命過程,因為?易,因為難得,才更顯其境界的深遠,韻味的長,也因

12、此才會成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詞匯。(夏日黃昏節(jié)選)偶翻莊子,看到了這樣一行話: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由莊子看來,在一個幾乎沒水的地方,兩條魚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濕氣和水泡,與其這樣,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卻。 話題3:人格魅力莊周先生,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等可愛的人物,散發(fā)著一種難以言盡的人格魅力。很難用一種中規(guī)中矩的評價來概括他的一生,我們未嘗不可說,莊周是個特立獨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師,是故事大王,是邏輯學家,是心理醫(yī)生,是窮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高手,是藐視權貴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隱士,是悲天憫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絕的辯士,是好抬杠

13、的朋友,是田園詩人,是經常援引神話的無神論者,是喜歡異想天開的理想主義者,是濮水邊的漁翁,是田間的歌者。這一切,都不足以窺見他生前的點點滴滴。他本人也自命不凡,在他眼底下,凡夫俗子就如一窩嘰嘰喳喳、跳躍撲騰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豬玀,文人學士則如爭吵不休的猴子。讀讀他筆下大鵬和小鳥的比喻,河伯與海神的對話,以及井底之蛙的設喻,便可見他的胸襟。(忙里偷閑讀莊子節(jié)選)話題4: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大地有高山和峽谷,人間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滿著七情六欲的煙和霧,一切親情、友情、愛情猶如四面八方的風籠罩著這個煙霧交錯的世界。立于天地間,誰能夠脫離紅塵的牽絆,誰能拋開一切俗念?古今中外又有幾人能夠穿越感

14、情的煙霧?像莊子的豁達與放逸嗎?像屈原的忠誠愛國嗎?雖然莊子能與鯤鵬為友,能穿透世間有為的境界,但他卻無法脫離塵世的紛紛擾擾。屈原放棄一切而忠誠于國,卻赴清流來保全自己的清白。莊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廣闊無垠的宇宙外層,卻不知在他誕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塵己把他們都打上了人間的烙印。于是,無論怎樣去俯視這宇宙,都是帶著感情的牽絆,仿佛地面有無數(shù)的線牽連著各處器官,你又如何能夠把這層煙霧撥開?(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感情和認知節(jié)選)話題5:買鏡(一)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在如此清貧的生活之中,仍保有一顆寧靜之心的人,非莊子莫屬。在功名利祿、宦海煙云的俗世幾

15、經浮沉,惟有莊子,常常磨洗那片心靈的明鏡,才不致被滔滔的官場蝸角虛名所動,始終保持一顆善鑒萬類的赤子之心。(2004年湖北高考優(yōu)秀作文(明月為鏡,昭然我心節(jié)選)(二)心有明鏡,活得超然。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他能馮虛御風,他是圣人,是神人。身居青山笑王侯,他扔下了秕谷足以塑成堯,塑成任何明君,他超然了。心中的真理,化作明鏡,倒映了他一身神清氣爽。(湖北高考優(yōu)秀作文心有明鏡節(jié)選)話題6:人文素養(yǎng)與發(fā)展也許,我們并不能像莊子那樣,有一種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泥濘中亦可的大無畏雖然我們不能達到偉人的高度,卻可以構建自己的伊甸園。構建精神的伊甸園 這是我們發(fā)自內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

16、人文精神,培養(yǎng)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不僅會讓你變得深刻,更會使你出類拔蘋。(浙江高考優(yōu)秀作文精神的伊甸園節(jié)選) 話題6: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湖北卷)“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釣的莊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渾濁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跳出渾濁穢氣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內,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獨立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莊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月明。他面對一池澄清秋水,背對功名利祿,他的心就如同身邊流淌的溪水一樣清澈,潔凈。他超然的心態(tài)注定他與仕途無緣,但正是他“出入”和諧的心

17、態(tài),才成就了他逍遙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樣汪洋恣肆的篇章。話題7: 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約束和管理。莊子在妻子死后從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經典范例。通過理性的力量化解感情的芥蒂,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管理。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只有不為感情所擾才能達到心靈的寧靜。不為感情所擾,并不是說沒有感情,相反,真正的圣人對世界懷著強烈的感情,洞察了事物的本性,才不會沖動。只有大慈大悲之后,才可能有大解脫,如同莊子悟到死亡是自然的規(guī)律之后才不復悲痛一樣。只有超越悲痛,超越感情本身,才能不為世界上的各種變化所左右,才能內心強韌,才能享受到心靈的自由與安寧。

18、莊子終身不仕,無可爭辯地成為堅定者中的堅定者。莊子不仕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面對誘惑不以為意地坦然放棄。這是一種篤信和堅持,是大氣魄和大覺悟。當楚王請他出任楚國宰相之時,他一句“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就輕易地將不少自命風流的人物拋置身后而自恣逍遙了。這不僅是一種偉大的理性,更是一種毅然決然的踐行。在莊子那里,我們看不到困擾千古文人的出世入世的矛盾掙扎,看不到彎腰低頭的不得已而為之。莊子只有一派自然,一味率真和一身瀟灑。話題8: 富貴與貧賤富貴與貧賤,你選擇哪一種?莊子一生,僅官至漆園小吏,因為貧窮而向監(jiān)河侯借糧度日。監(jiān)河侯知道這位莊先生借得起還不起,巧妙地拒絕了他。后來莊子只好以打草鞋為生。莊子

19、的一位同鄉(xiāng)曹商,從秦王那里得到一百輛車的賞賜,高?飛揚地回鄉(xiāng)向莊子炫耀。此時的莊子雖窮得“槁項黃馘”脖子干枯而面色饑黃,但他的智慧與幽默卻依舊銳利無比。他含蓄而尖刻地譏刺曹商之富不過是舔了秦王的痔瘡。“吮癰舐痔”后來成了中國民間譏嘲拍馬者的成語。其實,“富”,未必“貴”;“貧”,未必“賤”。莊子在艱難的生活中,仍然保持著一份高貴的精神。他不“富”,但是“貴”;他很“貧”,但不“賤”。而世上許多所謂富貴之徒,贏得了物質上的富貴卻自甘于精神上的卑賤,有的貧窮得只剩下金錢,有的“貴”得只剩下官位。這不也是很可悲的嗎? 話題9:真正的價值功名利祿,真的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的價值嗎?人生的真正價值,難道就

20、是為了名利而奔走于塵世嗎?莊子是先秦諸子中唯一不對帝王說話而對我們這些平常人說話的人。當別人都在對著諸侯不甚耐煩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說著如何如何“治人”“治世”的時候,莊子轉過身來,懇切地告訴我們,如何在混亂中保持心靈的安寧與清凈,如何在“無逃乎天地之間”的險惡中“游刃有余”地養(yǎng)生,以盡天年。無疑,他是較為親切的。很多我們執(zhí)著不放孜孜以求的所謂價值,其實對我們?心靈沒有什么好處。話題10:對手人生沒有對手是可怕的。沒有對手的人生是孤獨的。莊子一生中,唯一的朋友是惠施,這兩人中間有不少爭論。惠施諷刺莊子的言論大而無當,所以為人所棄;莊子則反唇相譏說惠子不知天外有天,固執(zhí)無知。兩人生前互有猜疑,惠子疑

21、心莊子要搶他相位,莊子則說惠子是視腐鼠為美餐的鷂鷹。但惠子死后,莊子卻十分悲傷,在惠子墓前欷歔不已,以“郢人失質”為喻,痛吊這位老對手。沒有對手,莊子感到了寂寞。對手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的鏡子,自己的參照物。你在超越對手的時候,實際上也在不斷地超越自己。話題11:人生魅力只有多向的人生才是豐富的,只有豐富的人生才是有魅力的。莊子的人生實在是太豐富了,所以充滿了魅力。他一會兒是尖銳無比的人生解剖師,一會兒又是沉湎往事的詩人;一會兒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閑釣者,一會兒又是土屋前閑坐無聊的窮漢;有時他去遠游,有時他又安坐家中洋洋灑灑地記錄自己的思想我們無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豐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

22、,或者說,有時他太出格。同時他又行蹤不定。我們可以對孔子的行蹤了如指掌,對孟子、韓非?也一樣,我們知道他們在哪里求學,然后又在哪里求用;我們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他們或等他們。但對莊子,我們只有張皇四顧,不知道他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有關他的消息總是云遮霧障。蒼白的人生是沒有魅力的。莊子之所以有無窮的魅力,就在于他并不簡單地只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消極處世的人。話題12:精神的超越精神超越的人,身處紅塵而能俯視紅塵,身為眾生而能傲視眾生??棽菪那f周神情枯淡,不疾不徐。但我相信他此時的精神正在那九萬里的高空,青天在背,人世在俯。他是江湖上人,他從水中孕育出那超越塵埃的大鵬,橫空絕世,驚?駭俗,逍遙而游,

23、在九萬里高空,獨來獨往,俯視人生,超然灑脫,那份孤獨與孤傲,無疑讓蠅營狗茍的功名利祿之徒黯然失色。話題13: 永恒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是永恒的。因為人類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他不斷地尋找家園。莊子留戀的已經失去,他所向往的又遲遲不能到來。德國作家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xiāng)愁尋找家園。從莊子那里,我們知道了這種致命的鄉(xiāng)愁與致命的尋找,他的哲學就是對失去的家園的懷念。而他自己,也在時時眺望著故,計算著回歸的日子。人間的世界不過是逆旅,而這世界又是多么的貧乏混亂,無詩意無色彩啊!所以,當他的老妻去世后,他擊盆而歌,送她回到“故鄉(xiāng)”?,F(xiàn)在,寄寓土屋的旅人只他一個了,他可能更加自由,但也更加無聊

24、與落拓了。莊子疲倦了,他已經不勝鄉(xiāng)愁了。對著永恒消失的故鄉(xiāng),他只能對著落日唱著永恒的戀歌,不再希冀安居;對著被眼淚和血充滿的歷史之河,他長歌當哭,這是怎樣的憂傷絕倫的調子啊。他唱著,掉頭不顧了。他一生都浪跡在帝王們找不到他的江湖上,在流浪結束的時候,他走向了永恒,走進了我們代代血脈相傳的記憶。話題14: 人的異化和精神自由在商品社會,物對于人的統(tǒng)治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終日為功名利祿所困擾而不得解脫。人創(chuàng)造了金錢,本該是要金錢為人服務,現(xiàn)在,人卻要為金錢而奔忙。金錢與人的關系被顛倒了。人好像成為上足了發(fā)條的鐘表,只是身不由己地、無休止地、沒有思想地做著機械運動。金錢,不

25、僅成為統(tǒng)治人的東西,并且人本身也成了物件,成了機器和碎片。莊子高舉逍遙游的旗幟,其根本意義就在于對抗物對于人的統(tǒng)治。所以莊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正是人的最高境界。這種人?境界的到達,標志著人格真正意義上的圓滿與完善?話題15 淡泊寧靜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在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是很難保持的。急功近利,高調炒作,狂熱跟風,不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嗎?莊子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北3中牡奶撿o空靈,才能接應容納外物。我們凡夫俗子,自當保持個體精神的自由、自在與心性的寧靜淡泊;就算是諸葛亮那樣的政治家,不也宣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嗎?話題16: 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正直的人生,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精神。面對社會現(xiàn)實和人的異化,莊子希冀謀求個人的幸福,但又不愿出賣自己的靈魂;渴望獲得精神的自由,但又難與社會道德均衡協(xié)調。因此,盡管楚王以重金來聘,莊子卻拒不出仕。他寧愿歸于隱士,也不愿墜入名枷利鎖。為了在權力的籠罩下保持自身人格的獨立,保持無欲則剛的心靈純潔和頭腦清醒,莊子努力尋求精神的完滿自足,萬物齊一。莊子人格的獨立,保證了精神的自由。他精神的自由,反過來又促成了人格的獨立。不為權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