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5屆高三語文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學(xué)案課時序號授課日期授課班級高三 班學(xué)生人數(shù) 出席曠課課題文言實詞復(fù)習(xí)之文言句式考綱要求把握常見文言特殊句式。教學(xué)目標(biāo)把握常見文言特殊句式的句法結(jié)構(gòu),并能根據(jù)句法特點正確翻譯。復(fù)習(xí)重點把握常見文言特殊句式的句法結(jié)構(gòu)。復(fù)習(xí)難點常見文言特殊句式類型及句法結(jié)構(gòu)的把握及翻譯。內(nèi)容分析與整合把握常見文言特殊句式是文言翻譯的基礎(chǔ),要想很好地翻譯文言句子,必須掌握一定的文言句式的句法結(jié)構(gòu)特點,并能在翻譯時根據(jù)句子的特點正確翻譯。教學(xué)方法講練結(jié)合。學(xué)情分析學(xué)生文言文基礎(chǔ)較差,文言語法知識也較差,學(xué)過的東西沒印象。教具 (多媒體)多媒體課件、數(shù)字展臺教學(xué)過程:一【特殊句式】(一
2、)、判斷句:判斷句即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古漢語中判斷句大多不用判斷詞“是”,表判斷的,可以分為兩個系列:“者,也”系列和“乃、為”系列。常見的格式有以下三種:1、“者,也”系列?!罢?,也”是文言文判斷句最常見的格式,由此變化,就形成一個系列:A、“者,也” B、“也” C、“者”,例: 忠義者圣賢家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廉頗者,趙之良將也。百戰(zhàn)百勝,非戰(zhàn)之善者也。粟者,民之所種。虢,虞之表也。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用“為”、“及”、“則”等詞表示文言判斷句,又常用“乃”、“為”、“即”、“則”、“是”表示,構(gòu)成又一系列。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翩翩兩
3、騎來是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審諦之,頓非前物。3、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例:劉備天下梟雄。 當(dāng)堂練習(xí):口譯下列各判斷句: 1環(huán)滁皆山也。2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3已后典籍皆為板本。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臣本布衣。6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8此乃太公兵法也。(二)、省略句:文言文中常見的省略有以下幾種:A.主語省略 B.謂語省略 C.賓語省略 D.介詞賓語省略 E.介詞省略主語和謂語的省略,如:(余)問之,(蔣氏)則曰:“吾祖死于是” 省主語一鼓作氣,再( 鼓 )而衰,三(鼓)而竭省謂語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是蛇)黑質(zhì)而白
4、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賓語與兼語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動詞賓語,也常省略兼語結(jié)構(gòu)中的兼語。如:(趙括)嘗與其父言兵事,(趙)奢不能難(之),然不謂(其)善。杞子自鄭使 (人)告于秦。介詞(于、以)和介詞賓語的省略。如: 或異(于)二者之為省介詞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將軍戰(zhàn)(于)河南,臣戰(zhàn)(于)河北。試與他蟲斗,(他)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臣言。課堂練習(xí):補出省略
5、的詞語,并翻譯句子。 1( )見漁人,( )乃大驚,( )問( )所從來。 2貧者自南海還,以( )告富者。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4(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5小惠未遍,民弗從( )也。6或異( )二者之為。(三)、被動句文言文被動句可分為兩大類:有形式標(biāo)志的被動句和無形式標(biāo)志的意念被動句。(1)有形式標(biāo)志的被動句形式標(biāo)志:“為”、“為所”、“為所”、“見(受)于”“于”,如: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而君幸于趙王。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2)無形式標(biāo)志的被動句。沒有詞語標(biāo)志,但從上下文意看
6、,謂語和主語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guān)系。這稱之為“意念被動句”。如: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屈平方正之不容也。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竇嬰力爭不能得。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四)、倒裝句文言文倒裝句主要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亦稱主語后置句或謂語前置句)(一)賓語前置句:現(xiàn)代漢語一般都把賓語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古漢語中,有時賓語可以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前,構(gòu)成特殊的提賓句式。其中又可分以下五種情形:A、否定句賓語前置(否賓前):文言文否定句(常有“不”“莫”“無”“毋”等否定詞等作標(biāo)志)中,如果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那么該代詞一定要放在動詞或介詞前
7、,例如: (1)忌不自信=忌不信自(2)三歲貫汝,莫我肯顧(3)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不知人也(4)三歲貫汝,莫我肯德=莫肯德我(5)古之人不余欺也(6)恐年歲之不吾與翻譯要領(lǐng):要將作賓語的代詞還原到動詞后即可。B、疑問句賓語前置(疑賓前):文言文疑問句(常有“何”“安”“焉”“誰”等疑問代詞等作標(biāo)志)中,如果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則該疑問代詞一定要放在動詞或介詞前,例如:(1)微斯人,吾誰與歸?=微斯人,吾與誰歸?(2)大王來何操?=大王來操?(3)沛公安在?=沛公在安?翻譯要領(lǐng):要將作賓語的疑問代詞還原到動詞或介詞后即可。C、用助詞“之”將賓語提前,稱之為“之”賓前,例如:“之”“是”
8、是標(biāo)志性的詞語。 (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何陋之有?=有何陋?(3)夫晉,何厭之有?=夫晉,有何厭?(4)鉤黨之捕遍于天下=捕鉤黨遍于天下翻譯要領(lǐng):要將“之”去掉,并且把賓語還原到動詞后即可。D、用“是”將賓語提前,稱之為“是”賓前,例如:(1)惟余馬首是瞻=惟瞻予馬首(2)惟你是問=惟問你。(3)惟命是從=惟從命(4)孜孜焉唯進修是急(5)唯利是圖=唯圖利翻譯要領(lǐng):要將“是”去掉,并且把賓語還原到動詞后即可。E、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2)是以后世無傳矣。(是以=以是)(3)夜以繼日=以夜繼日(4)仁以為己任=以仁為己任翻譯要領(lǐng):要將“以”前的
9、賓語還原到動詞后即可。 練一練:翻譯下列各句,注意賓語后置句的翻譯。1何有于我哉?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王曰:“何為者也?”4微斯人,吾誰與歸?5子將安之?6唯我是聽7唯才是舉8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9君何以知燕王?10何以戰(zhàn)?11自古及今,未之有也12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13城中皆不之覺14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1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二)狀語后置我們先來看一個現(xiàn)代漢語句子:陳康在街上遇到一位朋友。這個句子如果用古人的話來說,該怎么說?陳康遇友于市?!霸诮稚稀保ㄓ谑校┦且粋€介詞加其賓語構(gòu)成的介賓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要放在動詞謂語前;但在
10、古代漢語中,狀語必須放到動詞謂語后作補語了,稱之為狀語后置句。能表示狀語后置的介詞只有“于、乎、以”三個字。例如:(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3)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翻譯要領(lǐng):一般要把這個介賓結(jié)構(gòu)提到動詞謂語之前作狀語再行翻譯。練一練:翻譯下列各句,注意狀語后置句的翻譯。1開小門于大門之側(cè)2趙急,請救于齊3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5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6故臨崩寄臣以大事7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8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9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10為政以德(三)定語后置句現(xiàn)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或限制的作用。
11、但在古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diào)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后置”。具體格式有:A“中心詞之定語者”。例如: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富和尚不能到達(dá),窮和尚卻到了那里)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發(fā)出鏗鏘的聲音的石頭,到處的石頭都是這樣的)B“中心詞定語者”。例如: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這是挑選狹長形的桃核來雕刻的) 有奇字素?zé)o備者,旋刻之。(有些平時沒有準(zhǔn)備的生僻字,當(dāng)即就把它刻出來)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村子里有個好事的年輕人,養(yǎng)著一只蟋蟀)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況且
12、將軍您的可以用來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勢,就是長江)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想找一個可以出使秦國向秦國回復(fù)的人,也沒有找到)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丹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給荊軻送行。)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于是率領(lǐng)能挑擔(dān)的子孫三個人。)C“中心詞之定語”。 例如: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處在高高的朝廷,就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在偏遠(yuǎn)的江湖即民間,就擔(dān)憂他的國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健強的筋骨)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
13、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高尚的人誰又能讓自己清潔的身子,蒙受污濁的外物污染呢!)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腰佩著長長的寶劍啊,頭戴高高的切云帽。)D“中心詞數(shù)量定語”。 例如: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跟隨著十來個女徒弟)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大王。(一雙白璧)翻譯要領(lǐng):一般要把這個后置的定語還原到中心詞之前作定語再行翻譯。應(yīng)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飾關(guān)系的句子,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的定語則不后置;定語后置在一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切不可簡單地“對號入座”,而應(yīng)從句子詞語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上進行深入思考,特別是要認(rèn)真分析“者”的詞性和作用,否則極易出現(xiàn)錯誤。練一練:翻譯下列各句,注意定語
14、后置句的翻譯。 (1)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2)人馬燒溺死者甚眾(3)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guān)羽水軍精甲萬人(4)賦稅之繁重者,酌今昔而減之。(5)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嘗貽余核舟一(7)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8)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四)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通“慧”)。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diào)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 了”。再如: (1)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2)
15、君子哉若人(3)賢哉回也(4)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翻譯要領(lǐng):一般要把這個后置的主語還原到謂語動詞之前再行翻譯。練一練:翻譯下列各句,注意主語后置句的翻譯。(1)尚德哉若人 (2)野哉,由也! (3)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課后自測一:特殊句式匯總練習(xí)(把相應(yīng)的句式代碼填入表格中)A判斷句 B被動句 C省略句 D主語后置(謂語前置)句 E定語后置句F狀后后置(介賓短語后置)句 G賓語前置之“否賓前” H賓語前置之“疑賓前”I賓語前置之“之賓前” J。賓語前置之“是賓前” K。賓語前置之“以賓前”序號句子代碼序號句子代碼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輮以為輪,其曲中
16、規(guī) 4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44質(zhì)明,避哨竹林中 6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45行城子河,出入亂尸中 7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6死生,晝夜事也 8而恥學(xué)于師 47痛何如哉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48而幸生也何為 10師不必賢于弟子 49將請罪于君 11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 50請罪于母,母不許 12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51請罪于先人之墓 13舉酒屬客 52使予委骨于草莽 14月出于東山之上 53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15徘徊于斗牛之間 54誠不自意返吾衣冠 16凌萬頃之茫然 55使旦夕得正丘首 17客有吹洞簫者 56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1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17、郎者乎 57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dāng)?shù)?19固一世之雄也 58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20而今安在哉 59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2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60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22寄蜉蝣于天地 61斷頭置城上 23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62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24而又何羨乎 63激昂大義,蹈死不顧 25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64鉤黨之捕遍于天下 26相與枕藉乎舟中 65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 27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66不能容于遠(yuǎn)近 28斯用兵之效也 67顯榮于身后 29趙嘗五戰(zhàn)于秦 68忠義暴于朝廷 30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69斯固百世之遇也 3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70扼腕墓道
18、 32其勢弱于秦 71以其無禮于晉 33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 7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34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xiàn)諂于后 73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35予羈縻不得還 7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36約以連兵大舉 7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37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76敢以煩執(zhí)事 3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 77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39為巡船所物色 78夫晉,何厭之有 40真州逐之城門外 79沛公軍霸上 41坐桂公塘土圍中 80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42幾落賊手死 8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43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82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83此天子氣也 122奚以知其然也 84急擊勿
19、失 123彼且奚適也 85沛公居山東時 124翱翔蓬蒿之間 86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125而彼且奚適也 87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126此小大之辯也 88欲呼張良與俱去 127此亦飛之至也 89曰:“毋從俱死也?!?128為政以德 90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129道之以政 91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130齊之以刑 92不然,籍何以至此 131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93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132使民以時 94亞父者,范增也 133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95因擊沛公于坐 134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96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35無乃爾是過與 97客何為者? 136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98沛公之參
20、乘樊噲者也 137是社稷之臣也 99則與斗卮酒 138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100樊噲覆其盾于地 139天何言哉 101此亡秦之續(xù)耳 140臨之以莊 10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141君子哉若人! 103何辭為? 143既庶矣,又何加焉 104大王來何操? 144于斯三者何先 105沛公安在? 145固而近于費 106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146季氏富于周公 107亞父受玉斗,置之地 147君孰與不足 108豎子不足與謀 148何以伐為 109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4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110吾屬今為之虜矣 150子路行以告 111且臣少仕偽朝 151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112是
21、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152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113南冥者,天池也 153子路宿于石門 114齊諧者,志怪者也 154而誰以易之 115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155莫己知也 116去以六月息者也 156末之難矣 117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57吾道一以貫之 11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58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 119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159子食于有喪者之側(cè) 120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160門人問曰:“何謂也?” 121之二蟲又何知 161固相師之道也 162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7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163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75不吾知也 164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22、 176則何以哉 165陳亢問于伯魚曰 177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166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78異乎三子者之撰 167其斯之謂與 179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168素以為絢兮 180以吾一日長乎爾 169何謂也? 181毋吾以也 170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8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1繪事后素 172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課后自測二:閱讀下列語段,翻譯畫線句。1、某鼠惡,破家求良貓。厭以腥膏,眠以氈毯。貓既飽且安,率不捕鼠,甚者與鼠游戲,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復(fù)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譯: 。2、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3、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譯: 。 二【固定結(jié)構(gòu)】同學(xué)們,你能把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嗎?(1)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4)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5)嘻,技亦靈怪矣哉! (6)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8)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9)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10)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像加點
24、部分這樣的結(jié)構(gòu),我們稱之為“固定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文言文時,我們對這種結(jié)構(gòu)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如果不能準(zhǔn)確理解、翻譯這種結(jié)構(gòu),勢必會影響到對句子意思乃至文章意思的理解與翻譯。有時候,一個句子的翻譯很有可能就卡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上。在高考的文言文翻譯題中,幾乎每年至少有一個句子涉及到固定結(jié)構(gòu)的翻譯。那么,這類固定結(jié)構(gòu)有哪些類型,每個類型又各有什么特點呢?文言文的固定結(jié)構(gòu)一般出現(xiàn)在感嘆句與疑問句中,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又有表示一般性疑問、反問、選擇性疑問與揣測性疑問之別。下面就讓我們分別列表加以說明。一、感嘆句中的常見固定結(jié)構(gòu)類型句式意思請你或老師來翻譯何其也!多么??!,怎么那么?。≈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直
25、耳!只不過罷了!直不過百步耳!惟耳!只罷了!惟待死期耳!一何!多么??!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亦矣哉!也真是??!嗚呼,亦盛矣哉!何如哉!多么??!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說的就是??!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說明】上表中的這一句式也可用于猜測性疑問句中,意思是:大概說的就是吧?確定是感嘆句還是猜測性疑問句,關(guān)鍵是看句后是感嘆號還是問號。如,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逼涫侵^乎?(左傳·隱公元年)詩經(jīng)里說:“孝子的孝是沒有窮盡的,永遠(yuǎn)把它留給你這樣的孝子們?!贝蟾耪f的就是這種情況吧?二、疑問句中的常見固定結(jié)構(gòu)類型 1表一般性疑問句式意思請你或老師來翻譯何以?根據(jù),憑什么?何以戰(zhàn)?何所?所的是什么?問女何所憶? 賣炭得錢何所營?奈何?怎么?未辭也,為之奈何?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如何?奈何?拿怎么辦呢?虞兮虞兮奈若何?如太行王屋何?孰與?跟比哪個?吾孰與徐公美?廉將軍孰與秦王?何哉/也?為什么呢?或什么原因呢?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2表反問語氣句式意思請你或老師來翻譯何哉/也?怎么能呢?徐公何能及君也?何可勝道也哉?何為?什么呢?何辭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級起點高一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華東師大版必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城鄉(xiāng)綠化苗木采購合同匯編4篇
- 2025版模板木材加工企業(yè)原材料采購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口代理責(zé)任與權(quán)益合同標(biāo)準(zhǔn)4篇
- 2025年度健康養(yǎng)生管理中心加盟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美容行業(yè)學(xué)徒實習(xí)期間實習(xí)補貼及保險合同3篇
- 房屋租賃傭金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離婚后共同財產(chǎn)管理及收益分配合同4篇
- 廣東省佛山市2025屆高三高中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 (一)化學(xué)試題(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數(shù)學(xué)】知識點總結(jié)-全面+九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全冊教案
- 2024-2025學(xué)年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各單元重點句子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公司結(jié)算資金管理制度
- 2024年小學(xué)語文教師基本功測試卷(有答案)
- 未成年入職免責(zé)協(xié)議書
-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咨詢管理服務(wù)方案1
- 5歲幼兒數(shù)學(xué)練習(xí)題
- 2024年全國體育單招英語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