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1.gif)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2.gif)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3.gif)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4.gif)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2/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bbcb458f-e8cc-47d8-a271-8b10965b461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古文中考綜合復習題及答案班級:姓名:說明:根據(jù)習題難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選擇題知識點貫穿全六冊古文。一、A卷:夯實基礎類題型:【課下注釋默寫】【重點句子翻譯】【課內簡答題】 二、B卷:能力提升類題型:【理解性默寫】【文言現(xiàn)象:通假字、古今異義、 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選擇題:知識點貫穿全六冊】【課外文言文 閱讀】目錄:一、部編版八上第22課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貴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部編版八上第23課愚公移山三、部編版八上第24課周亞夫軍細柳一、第22課孟子三章中考綜合復習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綜合復習題A卷:夯實基礎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三里之城
2、環(huán)池兵革兵,革,委而去之委,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至】親戚【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二、重點句子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3、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8、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三、課內簡答題:1、本文選自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孟子(
3、約前372 前289), 名,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時期思想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等人共同編著的。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3、 “三里”、“七里”是在強調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優(yōu)勢? “環(huán)”是在說明進 攻一方占哪方面優(yōu)勢?第二段中,進攻方“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證明了什么道 理?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三個句 子的修辭是什么?三個句子的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5、作者寫“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6、為什么君
4、子能夠“戰(zhàn)必勝”? 7、孟子寫作目的是說明怎樣打贏一場戰(zhàn)爭嗎?8、縱觀歷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說說帶給你什么啟示?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O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O3、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 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那句話:o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j6、“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o五、文言現(xiàn)象積累:1、分析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析:親戚畔之: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池:委而去之:親戚畔之: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故天將降大任
5、于是人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囿國不以山溪之險:2、一詞多義:以:以天下之所順:所以動心忍性:之:親戚畔之;三里之城:寡助之至:而: 泉香而酒洌:夫環(huán)而攻之: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于: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樂也:國: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國恒亡: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堅利也:3、判斷文言句式:是天時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六、選擇題:域:區(qū)域、地域畔:通“叛”背叛 舉:被選拔,被起用 苦:使受苦1、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D.必先苦其心志 2、下列句中
6、加點的“以”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D.屬予作文以記之 3、對下面文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A、委而去之 (到 地方去)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順(用、靠)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B.以天下之所順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屬予作文以記之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B.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域民不以封疆之
7、界 6、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是(委而去之 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入/則無法家/拂士7、下列四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屬予作文以記之杜少府之任蜀州曹操比于袁紹擇其善者而從之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得道者多助B.委而去之C.寡助之至D.攻親戚之所畔策之不以其道 去國懷鄉(xiāng)比至陳輟耕之壟上慘無人道去留兩便無微不至始敞,跳往助之A.舜/發(fā)于/吠畝之中9、下列句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舜發(fā)于啖畝
8、之中發(fā)于聲,而后喻B.國恒亡人恒過,然后能改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大計亦死 D.入則無法家拂士行拂亂其所為 10、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池非不深也園林池沼寬暢B.兵革非不堅利也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不以木為之者D.攻親戚之所畔輟耕之壟上 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說的()A.正確的道理 B.作戰(zhàn)的規(guī)律C.施行“仁政” D.統(tǒng)治的方法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B、池非不深也 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環(huán):包圍池:水池畔:通“叛”,背叛域:這里是“限制”的意思13、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域民不以
9、封疆之界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D、必先苦其心志域:區(qū)域、地域畔:通“叛”背叛舉:被選拔,被起用苦:使受苦14、對下面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己,戰(zhàn)就一定勝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圓三里那樣的小城和方圓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棄城而逃)(不能只靠武力強大來震懾天下)15、選擇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強調了在治理國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論證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中心論點。C.遭腐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發(fā)奮讀書的歐陽修,身殘志
10、堅的張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證明“生于憂患”的道理。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七、課外文言文閱讀:歧路亡羊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楊子曰:“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奔确矗瑔枺骸矮@羊乎?”曰:“亡 之矣?!痹唬骸稗赏鲋俊痹唬骸捌缏分杏钟衅缪?,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睏钭悠萑蛔內?,不言者移時, 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習題】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列子說符)A.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11、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C.既反,問:“獲羊乎?”D.楊子戚然變容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 例句:楊子之鄰人亡羊亡:不正確的一項是()丟失反:同“返”,返回既:既然戚然:憂傷的樣子,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何陋之有(陋室銘)B.策之不以其道(馬說)C.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與“門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B.心樂之(小石潭記)C.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也)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 .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子的鄰居率領他的朋友去找羊,
12、還請楊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趕。B.楊子認為丟了一只羊沒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C.因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還是沒有找到丟失的羊。D.楊子的學生最終在楊子那里得到了答案。5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2)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參考答案A卷:夯實基礎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经h(huán)】圍一池護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委而去之意思是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 能靠疆域的邊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c威天
13、下不以兵革之利應懾威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局痢繕O點。)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滎屬。 畔同“叛”,背叛?!竟示佑胁粦?zhàn),戰(zhàn)必勝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君子,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說的“得道者”。二、重點句子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翻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 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翻譯: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3、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翻譯:包
14、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這樣卻不能取勝, 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4、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翻譯: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 為對作戰(zhàn)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譯: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 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譯: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 的人就少。7、寡助之至,親戚
15、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翻譯: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 天下人都歸順他。8、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三、課內簡答題:1、選自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孟 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 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答:王道。施“仁政”。3、 “三
16、里”、“七里”是在強調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優(yōu)勢? “環(huán)”是在說明進 攻一方占哪方面優(yōu)勢?第二段中,進攻方“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證明了什么道 理? 答:地利、天時。天時不如地利。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三個句子的修辭是什么?三個句子的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答:排比。從“域民”到“再到“威天下”是治國的順序,必須將前一個階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實現(xiàn)后一個目標。5、作者寫“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答:從防御一方雖“地利”卻“委而去之”論證了 “人和”的重要性。6、為什么君子能夠“戰(zhàn)必勝
17、”?答:已得人心,無往不利。7、孟子寫作目的是說明怎樣打贏一場戰(zhàn)爭嗎?答:不是,是借助戰(zhàn)事論證當行仁政。8、縱觀歷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說說帶給你什么啟示?答:毛澤東領導的解放戰(zhàn)爭得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支持,革命隊伍不斷擴大,正 是因為他的指導思想深得民心,得人和,所以說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取得更 多人的信任和支持,這樣才能成就事業(yè)。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地利不如人和。3、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4、日本某
18、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九5、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道者多助”。五、文言現(xiàn)象積累:1、分析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析:親戚畔之: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七里之郭:古今異義,古義:外城;今義:姓氏。池非不深也池:古今異義,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 委而去之:古今異義,古義:離開;今義:到去。 親威畔之:古今異義,古義:內親外戚;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員。委而去之:古今異義,古義:放棄;今義:委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今異義,古
19、義:界限,限制;今義:地域。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異義,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古今異義,古義:國防;今義:國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震懾。囿國不以山溪之險:詞類活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堅冏。2、一詞多義:以:以天下之所順:空所以動心忍性:用來。之:親戚畔之:代詞,他。三里之城:助詞,的。寡助之至:動詞,到。而:泉香而酒洌:表并列,并且。夫環(huán)而攻之:表順接。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表轉折,去)但是。于: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從。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而死于安樂也:于。國:固國不以山溪之
20、險:國防。國國恒亡:家二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堅利也:銳利。3、判斷文言句式: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判斷句。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判斷句。六、選擇題:1、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D.必先苦其心志 域:區(qū)域、地域畔:通“叛”背叛 舉:被選拔,被起用 苦:使受苦【解析】A名詞用作動詞,限制。2、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D.屬予作文以記之 【解析】例句是憑借。A按照。B
21、因為。C憑借。D來。3、對下面文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A )A、委而去之 (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順(用、靠) 【解析】A離開。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D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屬予作文以記之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B.以天下之所順19【解析】D項“以”連詞,表目的,相當于“來”;其余各項“以”字均為介詞。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 )委而去之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B.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
22、之利【解析】A表修飾;表順承。B的原因;的人。C助詞,的;代詞,他。D都是憑借。6、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是(D )B.曾益/其所不能A.舜/發(fā)于/吠畝之中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入/則無法家/拂士【解析】D入/則無/法家/拂士7、下列四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屬予作文以記之杜少府之任蜀州曹操比于袁紹擇其善者而從之 【解析】A憑,考;來。B代詞,城池;動詞,到。C給;和。D表順承;表順承。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B )A.得道者多助B.委而去之C.寡助之至D.攻親戚
23、之所畔策之不以其道 去國懷鄉(xiāng)比至陳輟耕之壟上慘無人道去留兩便無微不至始齪,跳往助之【解析】A正義;方法;正義。B離開;離開;離開。C極點;到;至上D主謂之間;動詞,到;代詞,他。9、下列句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B )發(fā)于聲,而后喻 人恒過,然后能改 舉大計亦死 行拂亂其所為 A.舜發(fā)于吠畝之中 B.國恒亡 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D.入則無法家拂土【解析】A起,被任用;發(fā)出。B常常;常常。C被選拔;發(fā)動。D同“弼”輔佐;違背,不順。10、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 )A.池非不深也園林池沼寬暢B.兵革非不堅利也可汗大點兵 C.然而不勝者不以木為之者D.攻親戚之所畔輟耕之壟上 【解析】A護
24、城河;池塘。B武器;土兵。C的原因;的原因。D主謂之間;動詞, 到,往。1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說的(c )A.正確的道理 B.作戰(zhàn)的規(guī)律C.施行“仁政”D.統(tǒng)治的方法【解析】C施行“仁政二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B、池非不深也 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析】B古今異義,護城河。環(huán):包圍池:水池畔:通“叛”,背叛域:這里是“限制”的意思13、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 )A、B、C、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必先苦其心志域:畔:舉:苦:區(qū)域、地域通“叛”背叛 被選拔,被起用
25、 使受苦【解析】A詞類活用,限制。14、對下面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A、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 )(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己,戰(zhàn)就一定勝利)(方圓三里那樣的小城和方圓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棄城而逃)(不能只靠武力強大來震懾天下)A.得道多助, B.得道多助, 心論點。C.遭腐刑而著【解析】B方圓三里那樣的內城和方圓七里的外城15、選擇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C )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強調了在治理國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失道寡助一文論證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中 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發(fā)奮讀書的歐陽修,身殘志堅的張 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證明
26、“生于憂患”的道理。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 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窘馕觥緾能證明這個道理。七、課外文言文閱讀:歧路亡羊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豎:童仆)追之。楊子日:“嘻!亡一 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日:“多歧路?!奔确?,問:“獲羊乎?”日:“亡之矣?!?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日:“羊,賤畜,又非 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 ”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列子說符)【注釋】1.楊子:對楊朱的尊稱。楊朱,戰(zhàn)國時哲學家。2.反
27、:(通假字) 通“返”,返回。3.亡:丟失。4.既又: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既: 不久5.率:率領,帶領。6.黨:舊時指親族,現(xiàn)指:朋友,有交情的人。7.豎: 僮仆(童仆)8.歧:岔路,小道。9.奚:(疑問代詞)怎么。這里指為什么。10.(吾不知所)之:到去。11.所以:表示原因的虛詞。12.反:通“返”, 返回,回來,返還。13.戚然:憂傷的樣子。然:的樣子。14.移時:多時, 一段時間。15.竟日:終日,整天。16.既:已經(jīng)。17.損:減少。18.眾:眾多。 19.奚:哪里。20.焉:語氣詞。21.怪:對 感到奇怪。22.既反:己經(jīng)回去。23. 命:教導,告知。24.獲:找到,得到?!痉g
28、】楊朱鄰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領與他(鄰居)有交情的人,還請楊朱 的小僮一起追趕。楊朱說:“呵!丟一只羊,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追? ”鄰居說: “岔路很多?!辈痪没貋砹耍瑮钪靻枺骸罢业窖蛄藛?? ”鄰居說:“弄丟了?!?楊子問:“怎么會逃跑呢? ”鄰居說:“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不知道我該到哪 里去了,所以就返回了?!睏钪欤犃肃従诱f的這番話)臉色變得很憂傷,很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 笑容。楊子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并不是什么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不說話,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不回答, 他的門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導什么?!玖曨}】亡:丟失反:同“返”,返回 既:既然戚
29、然:憂傷的樣子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亡一羊何追者之眾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C.既反,問:“獲羊乎?”D.楊子戚然變容【解析】C已經(jīng)。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 例句:楊子之鄰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銘)B.策之不以其道(馬說)C.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D.久之,目似瞑(狼)【解析】例句是助詞,的。A賓語前置的標志。B代詞,指馬。C助詞,的。D補 足音節(jié)。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與“門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D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B.心樂之(小石潭記) C.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
30、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解析】例句是意動用法,以為怪。A意動用法,認為美。B意動用法, 以為樂。C意動用法,以為親。D使動用法,使苦。4.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楊子的鄰居率領他的朋友去找羊,還請楊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趕。B.楊子認為丟了一只羊沒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C.因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還是沒有找到丟失的羊。D.楊子的學生最終在楊子那里得到了答案?!窘馕觥緿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翻譯: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往哪邊去追,所以就回來了。(2)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
31、竟日。翻譯:楊子的臉色變得很憂郁,不說話有兩個小時,沒有笑容一整天。富貴不能淫中考綜合復習題A卷:夯實基礎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1、誠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與民由之由,13、獨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點句子翻譯: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翻譯: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翻譯: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譯: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翻譯:5、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翻譯: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
32、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譯:7、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翻譯: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翻譯: 三、課內簡答題:1、孟子(約前372年約前289年),名,字, 時期 家、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尊稱孟子為“”。2、孟子是記錄 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 編著。與、合稱“四書”。富貴不能淫選自-3、請簡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4、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舉例說明你對大丈夫的理解。6、公孫衍、張儀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具備怎
33、樣的品質?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1全文的中心句是:2、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體現(xiàn)孟子的這一思想的句子是:3、文中體現(xiàn)“大道之行,為公天下”思想,與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窮則獨善其 身,達則兼濟天下”表達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五、文言現(xiàn)象積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往之女家:丈夫之冠也: 母命之:以順為正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廣居:2、一詞多義:戒:戒之曰:必敬必戒:居:居天下之廣居:居天下之廣居: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母命之:妾婦之道也:與民由之:得: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得志:3、判斷文言句式:戒之曰:以順為正者,妾
34、婦之道也:六、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婦之道也C.與民由之D.往送之門2、下列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父命之鵬之徙于南冥也 C. 一怒而諸侯懼窺鏡而自視 3、選出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以順為正者不以物喜 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懼有伏焉 )A.必先苦其心志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4、選出與“帝感其誠”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C.戒之曰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所欲有甚于生者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公與之乘句式相同的一項()B.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D.征于色,發(fā)于聲5、下列選項
35、中與貧賤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勞其筋骨B.忿恚尉 C.聞寡人之耳者D.友人慚 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往之女家B. 一怒而諸侯懼C.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D.不得志,獨行其道 何陋之有而形貌帙麗 二石獸并沉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得志,與民由之(由于)D.入則無法家拂士(輔弼)A.居天下之廣居(居住) C.衡于慮(梗塞,不順)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開頭連舉六個歷史名人的事例,說明擔當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經(jīng)歷艱苦的磨煉、引出論題。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起過渡的作用:
36、由六位名 君賢臣的事實過渡到要成就大事業(yè)必須經(jīng)歷磨難的一般意義。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這 句話是從正面簡略地論證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D.富貴不能淫對大丈夫的闡述精髓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七、課外文言文閱讀:(甲)富貴不能淫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 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孟子譯注)(乙)從容就義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系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過市, 意
37、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久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眴柺腥耸霝槟?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者無不流遞。(選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贊:自我總結。庶幾:差不多。觀者如堵:圍觀人的多得像一道 墻。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A.獨行其道B.其真無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2、下列加點詞解釋的有誤一項是()A.貧賤不能移(移動)B.見聞者無不流涕(眼淚) C.此之謂大丈夫(稱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兩文為據(jù),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行文流暢,富有氣勢。B.文天祥臨刑之
38、際自作絕筆,系之衣帶間,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見聞者無不流涕”一句,描繪“觀者”的反應,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4、請將“問市人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孟子關于“大丈夫”的著名論斷,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參考答案:A卷:夯實基礎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1、【誠】真正,確實。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為、有 氣節(jié)的男子。3、【天下熄】指戰(zhàn)爭停息,天下太平。4、焉怎么,哪里。5、【丈夫之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 禮,表示成年。冠,行冠禮。6、【父命之】父親給以訓導?!久?教導、訓誨。7、戒告誡。下文的“戒”
39、是謹慎 的意思。8、【女家】這里指夫家?!九?,同 “汝”,你。9、【夫子】這里指丈夫。10、【正】準則,標準。11、【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應該住進大 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 確的位置一一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 路一一義。12、【與民由之】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 而行?!居伞?遵循。13、【獨行其道】獨白走自己的道路。14、【淫】惑亂,迷惑,這里是使動用 法。15、【移】改變,動搖。這里是使動用 法。16、【屈】屈服。這里是使動用法。25二、重點句子翻譯: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翻譯: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
40、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 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翻譯: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譯: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翻譯: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5、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翻譯:把順從當作準則,是婦女之道。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譯: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 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7、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41、。翻譯:能實現(xiàn)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白行走 白己的道路。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狈g: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 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三、課內簡答題:1、孟子(約前372年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 家,是偏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 并稱,尊稱孟子為“亞圣” o2、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孟子及其弟子編著。與大 公下。學、論語、生窿合稱“四書”。富貴不能淫選自孟子.滕文3、請簡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
42、象。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孫衍、張儀那樣的位高權重,令人望而生畏的 當權者。4、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答:“妾婦之道”表現(xiàn)為順從,其本質是在權利面前無原則,如張儀之流,只是 順從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 移”,其本質是對內心的仁義禮的堅守,一如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 則兼濟天下”。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舉例說明你對大丈夫的理解。答: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 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婦之道”,哪里談得 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順為
43、正者,妾婦之道也”)文天祥、魯迅、項羽等典型例 子。6、公孫衍、張儀非大丈夫的原因?答:他們以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挑起天下戰(zhàn)爭,這是崇尚強權,極端的個人主 義;他們不以正義為標準不以天下太平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為理想。7、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1、全文的中心句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2、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體現(xiàn)孟子的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文中體現(xiàn)“大道之行,為公天下”思想,與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
44、濟天下”表達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 其道。五、文言現(xiàn)象積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丈夫之冠也:古今異義,古義:成年男子;今義:女子的配偶 母命之:古今異義,古義:教導、訓誨;今義:命令 以順為正者:古今異義,古義:準則,標準;今義:正確富貴不能淫:詞類活用,動詞使動用法:使迷惑。貧賤不能移:詞類活用,動詞使動用法:使動搖。威武不能屈:詞類活用,動詞使動用法:使屈服居天下之廣居:詞類活用,動詞活用為名詞:居所,住宅2、一詞多義:戒:戒之曰:告誡必敬必戒:謹慎居:居天下之廣居:第一個居?。▌釉~) 居天下之廣居:第二個居所
45、(名詞用作動詞)之:丈夫之冠也: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父命之:代詞,指“男子”母命之:代詞,指“女子”妾婦之道也:結構助詞,相當于“的”與民由之:代詞,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義”得:是焉得為大丈夫乎:能,能夠得志:實現(xiàn)3、判斷文言句式:戒之日:省略句,省去主句“母親”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六、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 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婦之道也C.與民由之D.往送之門33【解析】例句是助詞,的。A代詞,他。B助詞,的。C代詞,正道。D動詞,到, 往。2、下列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
46、父命之鵬之徙于南冥也B,以順為正者不以物喜 C. 一怒而諸侯懼 窺鏡而自視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懼有伏焉 【解析】A代詞,他;主謂之間。B把;因為。C表順承;表順承。表反問語氣, 怎么,哪里;句末陳述語氣。A.必先苦其心志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D.傅說舉于版筑之間3、選出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所欲有甚于生者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公與之乘 【解析】A代詞,他;代詞,他。B給;比。C表順承;表轉折。D助詞,的;代詞,曹劌。4、選出與“帝感其誠”句式相同的一項(A )A.傅說舉于版筑之間B.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C.戒之日D.征于色,發(fā)于聲【解
47、析】例句是被動句。A被動句。B判斷句。C省略句。D倒裝句。5、下列選項中與貧賤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D )A.勞其筋骨 B.忿恚尉 C.聞寡人之耳者D.友人慚 【解析】例句是使動用法:使動搖。A使動用法,使勞累。B使動用法, 使惱怒。C使動用法,使聽到。D無特殊用法。6、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往之女家B. 一怒而諸侯懼C.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D.不得志,獨行其道 何陋之有而形貌映麗 二石獸并沉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解析】A動詞,到,往;賓語前置的標志。B表順承;表并列。C表反問語氣, 怎么;句末陳述語氣。D代詞,他的;代詞,他的。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
48、項是(B )B.得志,與民由之(由于)D.入則無法家拂士(輔弼)A.居天下之廣居(居?。?C.衡于慮(梗塞,不順) 【解析】B遵循。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開頭連舉六個歷史名人的事例,說明擔當重任的人并非 是天生的,而是要經(jīng)歷艱苦的磨煉、引出論題。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起過渡的作用:由六位名 君賢臣的事實過渡到要成就大事業(yè)必須經(jīng)歷磨難的一般意義。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這 句話是從正面簡略地論證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D.富貴不能淫對大丈夫的闡述精髓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49、【解析】C應該是從側面論證。七、課外文言文閱讀:(甲)富貴不能淫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 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選自孟子譯注)(乙)從容就義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系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過市, 意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久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問市人孰為南 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者無不流涕。(選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贊:自我總結。庶幾:差不多。觀者如堵:圍觀人的多得像一道 墻。1、下列句子中“其”
50、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B )A.獨行其道B.其真無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解析】A、C、D三項中的“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她,它)的” 或“他(她,它)們的“;B項,“其”是副詞。表示反詰。譯為“豈,難道” o 2、下列加點詞解釋的有誤一項是( A )A.貧賤不能移(移動)B.見聞者無不流涕(眼淚) C.此之謂大丈夫(稱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解析】A項,“移”在這里是“動搖”的意思。3、以甲、乙兩文為據(jù),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D )A.甲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行文流暢,富有氣勢。B.文天祥臨刑之際自作絕筆,系之衣帶間,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見聞者無不流涕”一句,描繪“觀者”的反應,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窘馕觥緿項,“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OSAS基礎知識講義課件
- DB3715T 73-2025沙土地變竹栽培養(yǎng)護技術規(guī)程
- 親子收養(yǎng)合同協(xié)議書1
- 個人電子產(chǎn)品購銷合同范本
- 上海市飼料添加劑購銷合同標準模板
- 中小企業(yè)融資合同及相關附件
- 中小企業(yè)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度團體福利保險合同全文
- 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團體福利保險合同條款解析
- 中央空調系統(tǒng)工程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概述課件
- 人美版初中美術知識點匯總九年級全冊
- 2022中和北美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的對比(全文)
- 深度學習視角下幼兒科學探究活動設計
- 乳房整形知情同意書
- 全國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申報系統(tǒng)填報指南
- GB/T 18344-2016汽車維護、檢測、診斷技術規(guī)范
- 青島版科學(2017)六三制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全單元課件
-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考試(真題)
- 關漢卿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 編本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原文及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