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2.微小的生命體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3.發(fā)霉與防霉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4.微生物的“功”與“過”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5.生物的啟示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6.蛋殼與薄殼結構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7.海豚與聲吶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8.我們來仿生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09.晝夜交替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0
2、.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1.晝夜對動物的影響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2.四季循環(huán)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3.撬重物的竅門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4.擰螺絲的學問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5.升旗的方法教案2022年春新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16.斜坡的啟示教案假設8:饅頭在陰暗的地方容易發(fā)霉。同學們針對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霉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假設。這些假設究竟正不正確呢?下面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首先,我們以饅頭在寒冷潮濕的環(huán)境中,還是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發(fā)霉這個問題為例,設計一個對比
3、實驗。在這個對比實驗中我們要考慮哪些問題?預設:我們要考慮清楚實驗的問題、實驗的假設、實驗中不變的條件、變化的條件、實驗方法,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出示實驗設計范例:實驗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霉?實驗假設饅頭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發(fā)霉。實驗中不變的條件饅頭的大小、潮濕的環(huán)境、饅頭放置的地點等等。實驗中變化的條件一份饅頭放置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一份饅頭放置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實驗方法準備兩份大小、潮濕等條件相同的饅頭,把一個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把另一個裝有濕饅頭片的塑料袋放在廚房里。實驗結果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按照實驗設計的范例進行對比實驗的操作。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實驗情況,
4、教師引導:我們已經按照實驗設計進行了實驗操作,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要認真觀察這兩份饅頭,看一看這兩份饅頭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會有怎樣不同的變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填好實驗記錄。說明:觀察饅頭發(fā)霉,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為了使課堂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可以提前做好這個對比實驗,以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進行對比觀察。教師出示兩份饅頭,告訴同學們,這兩份饅頭是老師一周之前按照對比實驗準備好的,其中一份放在了冰箱里,另一份放在了廚房里。下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份饅頭,看看它們分別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兩份饅頭,說一說兩份饅頭分別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得出實驗結論,預設:放在冰箱里的那份濕饅頭片變化不大,而放在廚
5、房里的那份是饅頭片的表面出現(xiàn)了一些黑色的斑點。由此可以得出實驗結論: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教師引導:剛剛我們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探究了饅頭在寒冷潮濕的情況下容易發(fā)霉,還是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饅頭除了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之外,還有在哪些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呢?下面請同學們再選擇一種情況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學生分小組活動,選擇其中的一種情況設計一個對比實驗,探究饅頭在什么情況下更容易發(fā)毒O預設:實驗設計1:饅頭在干燥的情況下,還是在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實驗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霉?實驗假設饅頭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
6、發(fā)霉。實驗中不變的條件饅頭的大小、饅頭放置的地點等等。實驗中變化的條件一份饅頭放置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一份饅頭放置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O實驗方法準備兩袋饅頭,一袋里面裝著潮濕的饅頭片,另一代里面裝有干燥的饅頭片,兩袋饅頭都放在廚房里。實驗結果實驗設計2:饅頭在有空氣的情況下,還是在真空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實驗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霉?實驗假設饅頭放置在有空氣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實驗中不變的條件饅頭的大小、潮濕程度、饅頭放置的地點等等。實驗中變化的條件一份饅頭真空包裝,份饅頭普通包裝。實驗方法準備兩袋饅頭片,一份饅頭片是真空包裝,另一份饅頭片是普通包裝,兩份饅頭都放在廚房里。實驗結果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
7、小組研究的問題以及設計的對比實驗。各小組完善本小組的實驗設計,并且按照自己本小組設計的對比實驗進行實驗操作,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認真觀察,做好實驗記錄?;顒涌偨Y:通過這一系列的對比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饅頭究竟在什么條件下更容易發(fā)霉呢?預設:饅頭在溫暖、潮濕的空氣中更容易發(fā)霉,而寒冷、干燥、真空下的饅頭更不容易發(fā)霉。活動3:探究防止發(fā)霉的方法教師引導:剛剛我們以饅頭為例,探究了物品發(fā)霉的條件.出示課本第9頁的6幅圖片,學生觀察這6幅圖片,說一說在這6幅圖片中,人們想出了什么方法來防止物體發(fā)霉?這些防霉方法的依據是什么?預設:圖片1,采用真空包裝的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因為物品發(fā)霉需要空氣,因此真空包裝隔絕
8、空氣,是一種比較好的防霉方法。圖片2,放干燥劑防止物體發(fā)霉。因為物品在潮濕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放干燥劑可以使物體更干燥,可以更好的防止物體發(fā)霉。圖片3,采用烈日暴曬的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因為物體在干燥的情況下更不容易發(fā)霉,因此把物體拿到烈日下暴曬,可以更大限度的減少物體中的水分,減少物體發(fā)霉的可能性。圖片4,采用空調除濕的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照{除濕可以除去房間里物體上的水分,使物體保持干燥,這樣可以減小物體發(fā)霉的可能性。圖片5,采用低溫保存的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因為物體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在溫度低的情況下更不容易發(fā)霉,所以可以采用低溫保存的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圖片6,采用消毒柜殺菌的方法防止
9、物體發(fā)霉。物品發(fā)霉需要霉菌菌種,采用消毒柜殺菌的方法殺死了霉菌菌種,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抑制物體發(fā)霉。除了課本中列舉的這6種防止物體發(fā)霉的方法之外,大家還知道哪些方法可以防止物體發(fā)霉呢?這些方法又有哪些依據呢?可以采用讓物體干凈的方法(能洗的洗,不能洗的去污,讓物體遠離霉菌)防止物品發(fā)霉。防止木質家具發(fā)霉的方法:1、在處理時,首先要對表面進行清潔,可以使用專門的家具清潔劑進行擦拭,切勿使用肥皂水、洗潔精等清洗家具,否則容易造成家具表面損傷,使水分滲透到家具內。2、清潔完成后,如果是小件的木質家具,可以放在通風處進行自然干燥。3、在清潔的過程中,要檢查平時看不到的位置,如家具的背面、底部或者內部的角
10、落處是否已經產生霉變。如果己經產生霉變,可以在發(fā)霉位置上抹上一層家具蠟或者家具專用精油,還可以在加入一包放有干燥茶葉的紗布包。防止皮具發(fā)霉的方法:1、需要先使用軟布沾上皮革清潔劑進行表面的擦拭,在完成清潔后,置于太陽無法直射的地方進行通風晾曬。2、要注意的是其中翻毛皮的材質,特別容易積聚臟東西,在清潔的時候可以使用軟毛的刷子輕輕的進行擦拭,保證徹底清潔。三、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饅頭發(fā)霉的條件,知道物體在溫暖潮濕有空氣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將物體放置在寒冷、干燥、真空包裝的環(huán)境中,這樣可以使物體更大程度的防止發(fā)霉。課后,請同學們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體發(fā)霉情況,想一想我
11、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防止這些物體發(fā)霉。2022年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第4課微生物的“功”與“過”教學目標通過閱讀和分析,知道微生物對人類既有益也有害。通過集中呈現(xiàn)圖文資料,了解人們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在自制酸奶的過程中,體驗微生物的益處與害處。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人們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難點:自制酸奶。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展現(xiàn)蘋果腐爛過程的視頻資料。學生分組材料: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鍋、保溫容器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上一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饅頭發(fā)霉的條件,誰來說一說饅頭在什么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饅
12、頭在溫暖潮濕有空氣的情況下更容易發(fā)霉,而在寒冷干燥真空條件下不容易發(fā)霉。依據物體發(fā)霉的條件,人們想出了哪些防止物體發(fā)霉的方法?真空包裝、放干燥劑、烈日暴曬、空調除濕、低溫保存、消毒柜殺菌等方法防止物體發(fā)霉。微生物對于人們來說是不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微生物對人類的“功”與“過”。板書課題:4.微生物的“功”與“過”o二、學習新課活動1:了解微生物的“功”與“過”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功,也有過,那么微生物對人類的“功”與“過”分別體現(xiàn)在哪里呢?請大家根據生活經驗以及我們學習的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出示課本第7頁上面的4幅圖片,學生觀察這4幅圖片,初步了解微生物對人類的“功”
13、與“過”o預設:制作饅頭和面包離不開微生物,生產調味品也離不開微生物。微生物會導致食物變質,導致人們感冒。其實不僅僅制作面包和饅頭,生產調味品離不開微生物,在食品工業(yè)中還有很多地方離不開微生物。生活中,我們直接和間接地使用了微生物生產很多食品。例如蘑菇、木耳是真菌,我們可直接食用;釀酒,制作醬油、醋、霉豆腐、泡菜、酸奶、面包、饅頭、臘肉等也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發(fā)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類,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面包內部疏松多孔。釀酒則是利用微生物發(fā)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類的過程。用于釀酒的微生物種類有很多,大體上可分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絲狀
14、菌)和細菌3大類。酸奶則是以牛奶為原料,經過巴氏殺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乳酸菌(發(fā)酵劑),經發(fā)酵后,再冷卻灌裝的一種牛奶制品。出示課本第10頁蘋果腐爛的圖片,學生觀察這一組圖片,初步了解蘋果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腐爛的?腐爛之后的蘋果又有哪些作用?預設:長在枝頭的蘋果成熟了以后,如果沒有采摘,就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變質腐爛,最后微生物徹底分解蘋果,蘋果就變成了腐殖質,變成植物生長所需要的肥料。教師引導:不僅是蘋果,還有其他許多的植物,和蘋果一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變成腐殖質,最后成為植物生長的肥料。所以人們利用微生物的這一作用進行污水和垃圾的處理。在自然界中,很微生物還扮演著另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
15、的處理者。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處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種有害物質,還要靠微生物除臭。污水與污物的處理速度、處理效果取決于微生物的種類和功能。生活垃圾的生物處理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將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機物轉化為穩(wěn)定的產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質的一種處理技術,實現(xiàn)了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其實微生物對人類的作用還體現(xiàn)在醫(yī)藥方面,出示課本11頁弗萊明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幅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弗萊明和青霉素。弗萊明發(fā)現(xiàn)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滅一些細菌,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青霉素之外,這些年來,人們不斷發(fā)明和研制藥物,
16、以抵抗和制服各種疾病的危害。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從而使千萬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這些年來人們不斷發(fā)明和研制藥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種疾病的危害。鼠疫、結核病、敗血癥、霍亂、痢疾、傷寒、天花等傳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細菌也有抗藥性,直到今天,人和細菌還在進行著一場你死我活、我進你退的斗爭。疫苗是指以死亡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被注人人體后,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抗體,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18世紀英國醫(yī)生愛德華琴納發(fā)現(xiàn)接種牛痘能讓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到了19世紀,巴斯德的研究發(fā)現(xiàn),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yǎng)之下可以減輕毒力,從而變成防病
17、的疫苗。巴斯德成功地研制出雞霍亂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種疫苗,發(fā)展了一項對人類進行預防接種的技術。據估計,免疫接種每年能避免200萬至300萬例因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和麻疹導致的死亡。活動2:討論交流: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會怎么樣?如果沒有微生物,世界將會垃圾成山,難以分解;植物難以存活和生長;動物難以生存;人類沒有食物,沒有某些藥品,等等?;顒?:探討消滅病菌的方法教師引導:病菌對人類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醫(yī)學界想出了許許多多與病菌對抗的方法,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病菌對人體健康的侵害。出示課本11頁下面4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這4幅插圖,初步了解人們消滅病菌的4種常用方法。預設:高溫煮沸、紫外
18、線照射、噴灑消毒液、涂碘酒。除了這4種常見的方法可以消滅病菌之外,你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采用哪些方法消滅病菌呢?預設:腌制食物,陽光暴曬,涂抹酒精,醋熏焚燒,用消毒液浸泡和擦拭教師總結:病菌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時刻提防病菌對我們身體的侵害。同時還要加強鍛煉,以提高抵御病菌侵害的能力,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顒?:做酸奶教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除了對人類有一些不好的影響之外,當然也有對人類生活有益的一面。利用微生物做酸奶就是其中的一個。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做一做酸奶。出示課本12頁上面4幅插圖,學生觀察這4幅插圖,并讀一讀相關的文字說明,想一
19、想,做酸奶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驟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預設:做酸奶所需的材料:鮮牛奶、勺子、白糖、奶鍋、液化氣、消毒柜、保溫容器等等。做酸奶的方法步驟: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熱至60°C左右。待溫度降到37°C左右,往鮮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攪拌均勻。2.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保溫810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做酸奶的注意點: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可吃變質的酸奶等食物,否則會出現(xiàn)腹瀉、嘔吐等癥狀,易患腸道疾病。在做酸奶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討論問題:為什么在做酸奶的過程中要用消毒過的容器裝加熱過的鮮牛奶?預設: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滋生。為什么要往鮮牛奶
20、中加酸奶并保溫?預設:加酸奶是為了注入乳酸菌菌種;保溫是為了給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教師小結:我們學習了做酸奶的方法,回家之后大家可以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動手做一做酸奶,相信自制的酸奶吃起來會更加甜美。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微生物在人類生活中的功與過,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工業(yè)、污水和垃圾處理、醫(yī)藥方面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梢赃@樣說,微生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微生物,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課后,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微生物的知識。2022年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第二單元仿生第5課生物的啟示教學目標認識不同的仿生現(xiàn)象,意識到人類的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可
21、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多角度探究蜂巢結構的特點,知道蜂巢結構在生活中的應用。對仿生設計產生探究的興趣。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不同的仿生現(xiàn)象。難點:多角度探究蜂巢結構的特點。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各種蜂巢結構、魚身體的圖片和視頻。學生分組材料:A4紙、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單元導入出示課本13頁的一首小詩:蔚藍的天空中火箭升騰靠什么定位它的方向?遼闊的大海中巨輪穿梭為什么他能乘風破浪?原來是因為大自然給了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靈感。學生自由讀一讀這首小詩,想一想:火箭升空靠什么定位方向?輪船在遼闊的大海中為什么能夠乘風破浪?教師引導:火箭升空能夠定位方向,輪船在大海中航行能夠乘風破浪,都是人類向自然界的動物學習
22、的結果。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機械都優(yōu)越的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xiàn)并有效的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從今天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第二單元,了解探索有關仿生的知識。二、新課導入教師引導:自然界的生物有許許多多,人們又從這些生物得到哪些啟示,進而運用到工程技術中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5課一一生物的啟示。板書課題:5.生物的啟示三、學習新課活動1:人們從動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中獲得的啟示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人們從中獲得很多啟示。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設計與動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有什么相似之處?出示課本第14頁第1組圖
23、片,引導學生觀察左邊荊棘上的刺和右邊鐵絲網上的尖刺,想一想鐵絲網的設計與荊棘在形態(tài)結構上有什么相似之處?預設:鐵絲網和植物莖上的刺的尖銳部分都能起到保護作用。荊棘上的刺很尖,分布均勻,扎人很疼,可以很好的保護植物本身;鐵絲網上用鐵絲布置了一些尖刺,這樣可以加強鐵絲網的有效性,外來人員很難穿過這樣的鐵絲網,從而起到防護的作用。按照同樣的方法分別出示課本14頁的其他3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三組圖片中物品的設計與動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有什么相似之處。預設:塑料吸盤和八爪魚的吸盤都呈碗狀,具有吸附功能。由章魚的身體完全吸附在輪船底上發(fā)明出塑料吸盤。塑料吸盤可以吸附在平整的墻面上不容易脫落。尼龍搭
24、扣上的彎鉤和蒼耳果實上的鉤刺都有很強的附著力。蒼耳的果實表面上全是倒刺,可以附著在人的衣物或者動物的身上,達到傳播植物種子的目的。人們根據蒼耳的這一特點發(fā)明出了鞋子上的魔術貼。魔術貼分子母兩面,一面是細軟的纖維,另一面是帶有勾刺的彈性纖維。公母相扣,在受到一定橫力的情況下,富有彈性的勾被拉直,從絨圈上松掉而打開,然后又恢復原有的勾型,如此反復開合可達一萬次之多。這樣的魔術貼廣泛運用于服裝、鞋子、帽子、手套、皮包、沙發(fā)、車船坐墊、航空用品、雨披、窗簾、玩具、睡袋、體育運動器材、音響器材、醫(yī)療器械、帳篷、小輪車的護套、各類軍工產品、電子電線、充電器、陳列用具等等。降落傘與帶冠毛的蒲公英種子的整體形
25、狀相似。蒲公英的種子成熟之后,受到風力的影響,會漂浮在半空中,在風力的作用下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這樣實現(xiàn)了種子的傳播。人們根據蒲公英的這一特點發(fā)明了降落傘。降落傘就是利用空氣阻力原理,依靠相對于空氣運動充氣展開的可展式氣動力減速器。廣泛的運用于航天航空領域。除了以上四種物體是受到不同動植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出來的,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設計是受了某些動植物的啟示?鋸子與鋸齒草、大跨度建筑屋頂架構與王蓮葉、人工冷光與螢火蟲的光、風暴預測儀與水母耳、電子蛙眼與蛙眼等?;顒?:有關蜂窩的猜想出示蜂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蜂窩,并讀一讀旁邊的有關“蜂窩猜想”的文字,想一想蜂窩的特點。預設:蜂窩的橫截面呈正六邊形的
26、形狀.不留空隙,也不互相重疊,是密鋪而成。而且蜂窩的巢房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蠟建造而成的。蜂窩還有哪些特點?人們又能夠從蜂窩的特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下面我們繼續(xù)來討論交流?;顒?:研究蜂巢形狀的奧秘研究一:蜂窩正六邊形的密鋪問題奧秘教師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蜂窩是正六邊形的形狀,假如蜜蜂不用正六邊形,而用正五邊形的形狀建造蜂巢,結果會怎樣呢?出示課本15頁正五邊形的蜂窩和正六邊形的蜂窩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片,想一想正五邊形的蜂窩有什么弊端?預設:如果蜜蜂用正五邊形來建造蜂窩,那么在蜂巢中就會出現(xiàn)縫隙,不但影響蜂巢的美觀,而且影響蜂巢的作用。用正五邊形建造蜂窩行不通,那我們不用正五邊形建造蜂
27、巢,用正四邊形或者正三角形建造蜂巢行不行呢?預設:在同種正多邊形中,能密鋪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研究二:蜂窩正六邊形的用料最少奧秘假設蜜蜂用下面三種面積相等的圖形建造蜂巢,一種是正三邊形,一種是正四邊形,一種是正六邊形,請大家來計算每種圖形的內切圓直徑以及蜂巢壁的總長度并進行排序。出示課本15頁正三邊形、正四邊形、正六邊形蜂巢的圖片,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片并且通過計算,得出每種圖形的內切圓直徑以及蜂巢壁的總長度,并將結果進行排序。全班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幾何問題。假設我們想用相同形狀和大小的圖形密鋪一個平面(使圖形不留空隙、也不互相重疊地鋪滿整個平面),那么只有3種
28、正多邊形可以做到:正三邊形、正四邊形和正六邊形。(這里指規(guī)則鑲嵌)在鋪滿同等面積的情況下,使用正六邊形所需要的周長之和最小。這就不難理解蜜蜂為什么會選擇六邊形了,因為蜂巢是用蜂蠟做的,而蜜蜂產出蜂蠟是消耗能量的,它們當然希望省些力氣一一這點小心思就跟打工人想少搬幾塊磚一樣。研究三:蜂窩正六邊形的抗壓能力最強奧秘將A4紙分別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三種形狀,比較哪種形狀抗壓能力最強。學生分小組活動,分別用A4紙折成正三棱柱形、正四棱柱形、正六棱柱形三種形狀。全班交流,各小組展示本小組折成的三種形狀的棱柱,教師引導:同學們,三種形狀的棱柱已經折成,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哪種形狀的棱柱抗壓能力
29、最強?學生分小組活動,比較三種形狀的棱柱,哪種形狀抗壓能力最強。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提醒學生比較三種形狀的棱柱的抗壓能力的時候所加的要壓力有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加太大的壓力。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情況以及得出的實驗結論。預設:在相同條件下三種形狀的棱柱中,以正六邊形的棱柱形狀抗壓能力最強。雖然圓柱體抗壓能力最強,但在平面密鋪的基礎上,圓形最終會被擠壓成六邊形。比較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正六棱柱的抗壓能力最強。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蜜蜂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數(shù)學家,他巧妙的規(guī)避了其他形狀蜂巢的弊端,充分的運用了正六邊形蜂巢的優(yōu)點。全班交流假如你是蜜蜂,你會選擇哪
30、種形狀的蜂巢?為什么?預設:假如我是蜜蜂,我會選擇建造正六邊形的蜂巢。因為正六邊形的蜂巢有三大優(yōu)點:第一,每個蜂房都是密鋪的,既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疊;第二,正六邊形的蜂巢用料最少,可以采用最少量的蜂蠟建成最大的蜂巢;第三,正六邊形的蜂巢抗壓能力最強。雖然圓柱體抗壓能力最強,但在平面密鋪的基礎上,圓形最終會被擠壓成六邊形。比較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正六棱柱的抗壓能力最強。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物體有蜂巢結構?這種設計有什么好處?生活中具有蜂巢結構的物體還有:蜂窩板材、蜂窩填充料、蜂窩底的鍋、移動通信基站的蜂窩狀排列,等等。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六邊形排列沒有縫隙,有效空間最大,所用材料少等?;顒?:
31、人們從魚的身上得到的啟示出示各種各樣的魚類,引導學生看一看,認識各種形狀的魚。教師引導:盡管魚的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種類不同,但是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魚類主要靠按節(jié)排列于身體兩側的肌肉交替收縮,使體軀與尾鰭左右擺動而前進,其他鰭起平衡與轉向作用。魚類終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適于游泳的體形和鰭。用鯉呼吸,以上下頜捕食。2022年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第1課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教學目標比較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所獲得的信息,找到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的共同點。通過觀察植物、動物以及人體各種細胞的圖片,知道細胞的種類、形狀、大小具有多樣性。通過提取資料中的
32、重要信息,知道胡克是第一位發(fā)現(xiàn)細胞的科學家。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細胞是動物、植物、細菌的基本組成單位。難點:描繪不同細胞的形狀。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傳統(tǒng)顯微鏡、洋蔥、鑲子、載玻片、蓋玻片、碘酒、滴管、介紹白細胞形狀變化的視頻。學生分組材料:放大鏡、手持顯微鏡。教學過程一、單元導入出示課本第1頁的小詩:牛奶因什么而變酸?眼睛睜得再大也難以發(fā)現(xiàn),面包因什么而變軟?顯微鏡下才能顯出他們的容顏,橘子因什么而發(fā)霉?像小棒,像圓球,像細線蘋果因什么而腐爛?形態(tài)各異,.何止萬千。學生自由朗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提出了哪些問題?預設這首小詩提出了4個問題:牛奶因為什么而變酸?面包為什么變軟?橘子為什么會發(fā)霉
33、?蘋果為什么會腐爛?教師引導:同學們,牛奶變酸,面包變軟,橘子發(fā)霉,蘋果腐爛都是因為微生物的影響,而微生物是我們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只有使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他們的樣子。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一起來探究顯微鏡下的生命世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探究搭建生命體的積木。板書課題: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二、學習新課活動1:借助不同的工具觀察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教師引導:觀察手背的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我們都需要使用顯微鏡。下面,我們首先來人們就是從魚的這些特點中獲得啟發(fā),發(fā)明出了許許多多的物品。出示課本16頁上面的一組圖片,學生觀察這組圖片,找一找他們的對應關系,并且想一想人類從魚的身上
34、獲得什么啟發(fā)?又發(fā)明出了怎樣的物品?預設:它們的對應關系是:魚的鰭對應船的槳和櫓,提供前進和轉彎的動力。魚的流線型身體對應潛艇的外形,減少水的阻力,行進更快更省力。魚的骨架在水下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提供整個身體的支撐,人們根據這一特點設計出了船的龍骨。魚肚子里的鯉對應潛艇的蓄水艙,通過充氣和注水,調節(jié)上浮和下沉?;顒?:人類從鳥的身上獲得的啟示人類除了從蜜蜂、魚兒身上獲得了很多啟示之外,從鳥兒的身上也獲得了很多的啟發(fā)。出示課本16頁的下面兩幅圖片,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片,并且想一想:人類從鳥的身上獲得了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啟示?人類從鳥類的身上得到了啟示,發(fā)明了滑翔機。人類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示發(fā)明
35、了雷達。鳥類可以在空中自由飛行,這對人類是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勵?。?00多年以前,意大利人達芬奇根據對鳥類的觀察和研究,設計了撲翼機,試圖用腳蹬的動來撲動飛行。后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試驗,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實現(xiàn)了幾千年來人類渴望飛上天空的理想。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制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愿望。還有科學家從鴿子的視覺發(fā)達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電子鴿眼”;從貓頭鷹眼睛的特殊構造,發(fā)明了“夜視儀”;利用鷹的眼睛發(fā)明了“電子鷹眼”;從啄木鳥覓食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防震頭盔”活動6:了解仿生學出示課本16頁有關仿生學的概念:人類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
36、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人造物。這些做法逐漸發(fā)展為一門從自然中學習,進而應用到工程技術中的學科一一仿生學。學生讀一讀這段文字,初步了解什么是仿生學。教師引導:有關仿生學是一個新興的科學,仿生學的內容非常廣泛。課后,大家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仿生學的知識。2022年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第二單元仿生第6課蛋殼與薄殼結構教學目標嘗試用握、戳、承重等方式破壞蛋殼,直觀感受蛋殼的穩(wěn)固。對比蛋殼和拱形,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承重對比實驗,知道拱橋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橋。了解拱結構、薄殼結構在建筑等領域的應用。重點與難點重點:研究蛋殼和拱的承重能力。難點:研究拱的承重能力。教學準備教師材料:拱形建筑、薄殼建筑的視
37、頻或圖片等。學生分組材料:完好的雞蛋、蛋殼、鉛筆、平板、塑料瓶蓋、A4卡紙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人們從中獲得很多啟示。這些做法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從自然中學習,進而應用到工程技術中的學科一一仿生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究仿生學的有關知識,探究人們從蛋殼中獲得怎樣的啟示?板書課題:6.蛋殼與薄殼結構二、教學新課活動1:觀察并描述雞蛋殼的特點出示一枚雞蛋,引導學生看一看雞蛋,從雞蛋的形狀、組成部分等各方面描述雞蛋。預設:雞蛋是橢圓形結構,從外到內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蛋殼、蛋白、蛋黃。從顏色上來看,雞蛋
38、一般紅、茶色居多,也有白皮雞蛋。從大小上來看,雞蛋一般比鴨蛋小從形狀上來看,雞蛋稍圓些,鴨蛋橢圓的程度大些。再出示蛋殼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蛋殼,并且通過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敲一敲等各種方法觀察雞蛋殼的特點。學生分小組活動,使用各種方法探究雞蛋殼的特點。預設:雞蛋呈橢球形,外表光滑,表面有細微的氣孔,內部有一層薄膜。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并不堅硬致密,很容易磕破,只要輕輕一磕雞蛋就破了?;顒?:研究蛋殼結構的精妙之處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此普通、司空見慣的雞蛋殼又有哪些精妙之處呢?問題一:我們能用手把一枚雞蛋握碎嗎?教師引導:蛋殼這么薄,平時我們輕輕一磕雞蛋就破了。那么我們
39、用手握住雞蛋,使勁的用力,能夠把一枚雞蛋握碎嗎?下面請同學們來試一試。全班分小組活動,每個同學體驗用力握住雞蛋,看能不能把雞蛋握碎。全班交流,說一說本小組的活動結果,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雞蛋是橢球形的,用手握雞蛋時,手部施加的壓力能被蛋殼外凸的曲面分散,所以雞蛋不易握碎。問題二:哪種情況下的蛋殼不容易被戳破?出示課本第17頁右下方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哪種情況下的蛋殼不容易被戳破呢?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圖片提示的方法進行實驗,并且仔細觀察實驗結果。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活動情況,并提醒學生注意要比較這個實驗結果,就要讓鉛筆從同一個高度落下。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活動結果,并且
40、想一想為什么?因為蛋殼內附著的一層富有彈性的薄膜所產生的預應力,能拉緊整個蛋殼,增加了蛋殼的抗壓能力。問題三:4枚雞蛋能支撐多重的物體?教師引導:雞蛋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出示課本18頁上面的一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本次實驗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先請學生做出自己的預測,預測一下,4枚雞蛋究竟可以承受多少本書的壓力,并且把自己的預測結果填寫在書上。實驗材料:4枚雞蛋、固定雞蛋的小圓盤、一小塊木板、書本若干。實驗方法:將4枚雞蛋立在桌面上(每枚雞蛋的上下兩端用塑料瓶蓋固定),在上面放一塊平板,然后在木板上依次一本一本的放上書本,看看當放到第幾本書的時候
41、,雞蛋會出現(xiàn)破碎的情況。實驗注意點:在放書本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要緩慢,不能用力一扔,更不能使勁的往上一拍。全班分小組活動,動手操作這個實驗,仔細觀察4枚雞蛋究竟可以承受多少本書的壓力。全班交流,各小組匯報本小組的實驗結果,想一想我們得出的實際結果和自己事先猜測的一樣嗎?自己是估計多了還估計少了?為什么?教師小結:剛剛我們通過自己的實驗了解了4枚雞蛋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可能大部分同學都沒有預料到4枚小小的雞蛋竟然可以承受那么大的壓力?;顒?:蛋殼結構與拱形結構出示課本18頁中間的兩幅圖片,請學生在蛋殼上畫一條線,看一看這條線是什么形狀的?預設:這條線像拱橋。這條線是拱形的,蛋殼曲面可以看
42、成由無數(shù)的拱形拼接而成。活動4:測試拱形結構的承重能力雞蛋之所以能夠承受那么大的壓力,與雞蛋本身的拱形結構是有關系的,那么拱形結構的承重能力究竟怎樣呢?下面我們繼續(xù)通過實驗來進行比較。出示課本19頁下方的一幅圖片,學生觀察這幅圖片,并讀一讀旁邊的文字,了解本次活動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點。全班交流實驗材料:兩張A4紙、兩個文具盒、簽字筆若干等。實驗方法:用2張A4卡紙分別做成平橋和拱橋的橋面,分別在平橋和拱橋的橋面上擺放簽字筆,看哪一種形狀的橋面上擺放的簽字筆更多,比較兩者的承重能力。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實驗方法進行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全班交流,預設:相比較平橋的橋面而言,
43、拱橋的橋面能夠承受的壓力更大。因此拱形結構的承重能力比平面結構的承重能力大。因為拱能把受到的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如果能抵住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顒?:日常生活中的拱形結構建筑物教師引導:因為拱形結構的承重能力比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拱形結構的建筑物。出示課本18頁上面的2幅圖片,學生觀察這2幅圖片找一找這2幅圖片中的拱形結構。預設:圖片1,橋梁橋洞是拱形的,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圖片2,南京紫金山下靈谷寺景區(qū)內有一座無梁殿也是利用拱形結構建造而成的。除了書上列舉的拱形結構的建筑物之外,你還見過哪些拱形建筑或建筑上的拱結構?預設:常見的拱形有:拱門、牌坊、城
44、堡、水渠、宮殿等。著名的建筑有法國的凱旋門、中國的趙州橋、古羅馬水渠等?;顒?:認識薄殼結構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本19頁的“薄殼結構”這段文字資料,初步了解薄殼結構的特點及應用。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壓力,是因為蛋殼曲面可以看成由無數(shù)的拱拼接而成的,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人們從蛋殼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薄殼結構。薄殼結構具有優(yōu)越的受力性能,且輕便省料,因此在建筑中被廣泛使用。出示課本19頁的國家大劇院、悉尼歌劇院兩幅圖片,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片,了解這兩幅圖片中的“薄殼結構”。預設:中國國家大劇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由主
45、體建筑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中國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國家大劇院外觀呈半橢球形,東西方向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筑物高度為46.285米,占地11.8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10.5萬平方米。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由10塊大“海貝"組成,與周圍景色相互呼應,最高的那一塊高達67米。高低不一的尖頂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鋪蓋,在陽光照映下,既像豎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那貝殼形尖屋頂,是由2194
46、塊每塊重15.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制件,用鋼纜拉緊拼成的,外表覆蓋著1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磚。據設計者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chuàng)意其實是來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fā)了他。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并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和歌劇廳。除了建筑,你還見過哪些薄殼結構的物品?預設:安全帽也是有拱形結構構成的,如果有重物從上面掉下來,安全帽就可以承受重物的壓力,從而避免人的頭部受傷。野營的帳篷是圓頂形的,支搭簡單,攜帶方便,重量輕,承重大,適合一般的休閑旅行使用。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雞蛋的作用,了解了薄殼結
47、構的特點,知道蛋殼結構也是一種拱形結構,拱形結構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古今中外很多的建筑物都是由拱形結構建造而成的。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我們周圍的物品,看看哪些建筑物或者物品中使用到了拱形結構。2022年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第二單元仿生第7課海豚與聲吶教學目標知道什么是超聲波,了解超聲波回聲定位和無線電波反射定位的原理。通過閱讀和對比,發(fā)現(xiàn)海豚探路、聲吶、B超、雷達的工作原理。在“海豚捉魚”的游戲活動中,進一步認識模擬活動的特點。分工合作,提升團隊合作意識。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海豚活動以及捕食的工作原理。難點:團隊合作,完成游戲。教學準備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學生分組材料:游戲頭飾。
48、教學過程、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蛋殼與拱形建筑,知道人類從蛋殼結構中獲得啟發(fā),建造出了各種各樣的拱形結構的建筑物,比如拱橋、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紫金山腳下靈谷寺內的無梁殿。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人類從海豚身上獲得的啟發(fā)。板書課題:7.海豚與聲吶二、學習新課活動1:海豚暢游無阻的奧秘出示課本20頁上面的兩幅圖片,教師引導:人們在水池里插上金屬棒,海豚游動時絕不會碰到;即使被蒙上眼睛,照樣暢游無阻,還能準確捕捉獵物。這是什么原因?說明了什么?科學家的實驗是讓海豚在插滿金屬棒的水池中游動。從左圖上看,海豚能夠在插滿金屬棒的水池中自如游動;從右圖中看,海豚即使被蒙上眼睛,仍然能夠在水池中
49、自如游動。這個實驗說明,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視覺。提出疑問:海豚探路不是依靠視覺,那是靠什么呢?活動2:模仿海豚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小魚教師引導:海豚是依靠嘴巴和耳朵相互配合,才能在插滿金屬棒的水池中游動,絕不會碰到金屬棒,還能準確捕捉獵物。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模仿海豚怎樣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小魚的。出示課本20頁下面一幅插圖,學生觀察這幅插圖并讀一讀上面的文字,初步了解游戲的內容與方法。游戲方法:1. 在一塊空地上畫一個大圈,45人一組,一人蒙上眼睛扮演海豚,其余同學扮演小魚。2. “海豚”一邊快速移動一邊說“小魚”,“小魚”們只能在圈內腳跟碰腳尖地移動,并且都要發(fā)聲回應。3. “海豚”捉
50、到“小魚”后,互換角色,繼續(xù)游戲。游戲設計說明:在這個游戲中,蒙上扮演海豚同學的眼睛是為了避免學生看見“小魚”的位置,也是模擬在海中游動的海豚;扮演海豚的同學說“小魚”模擬的是海豚發(fā)出超聲波;扮演“小魚”的同學發(fā)出回應聲模擬的是反射回的超聲波;扮演海豚同學的快速移動和扮演小魚同學的慢速移動模擬的是海豚與小魚的游動速度差別。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活動方法及要求進行游戲,邊游戲邊體會海豚是怎樣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小魚的。教師小結:通過剛才這個游戲,我們初步了解了海豚在夜間飛行,依靠尾巴和耳朵相配合來捕捉小魚的。那么人類根據海豚這一特點,從中獲得什么啟發(fā)呢?活動3:海豚探路的啟示出示課本21頁“海豚
51、探路”的圖片,學生觀察這幅圖片,進一步體會海豚的耳朵和嘴巴是如何相配合捕捉小錢魚的。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本21頁“海豚探路的啟示”這段文字,學生認真的讀一讀,進一步了解海豚的耳朵和嘴巴是怎樣相互配合探路的。海豚在水里能夠發(fā)出一種人耳聽不見的聲波,聲波遇到物體后會反射回來,被海豚的耳朵接收,海豚就能確定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海豚采用的這種方法叫回聲定位。出示課本21頁雷達和潛水艇以及B超診斷儀的圖片,學生觀察這幾幅圖片并讀一讀對應的文字,進一步了解這三種物體工作的原理是怎樣的?預設:雷達,通過天線發(fā)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后就會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這樣就可以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
52、等。因為無線電波不受天氣等條件的影響,所以雷達廣泛應用于軍事、地形測繪、氣象觀測、航行保障等領域。潛水艇的聲吶系統(tǒng),利用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識別、導航等等。B超診斷儀,利用回聲定位原理,通過發(fā)射超聲波射入人體,通過分析體內組織產生的回聲,探測人體內部是否健康。討論問題:雷達、聲吶、B超診斷儀的工作原理和海豚探路有什么相似之處呢?相同之處:海豚、聲吶、B超、海豚都屬于回聲定位的工作原理。某些動物能通過口腔或鼻腔把從喉部發(fā)出超聲波,利用反射回的聲波來定向,這種空間定向的方法稱為回聲定位。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雷達將電磁波以定向方式發(fā)射至空間,借由接收空間內存在
53、物體所反射的電磁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的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測物體的形狀,以地面為目標的雷達可以探測地面的精確形狀。不同之處:海豚發(fā)出的是超聲波,超聲波碰到物體后反射回來被海豚的耳朵接收。雷達發(fā)出的是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聲吶發(fā)出的是聲波,聲波碰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B超診斷儀發(fā)出的是超聲波,超聲波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三、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海豚探路的秘密,知道人類根據海豚探路的秘密發(fā)明了雷達、聲吶和B超診斷儀等物體,他們的工作原理都與海豚探路的原理相似。課后,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海豚探路的秘密。2022年新蘇教
54、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第二單元仿生第8課我們來仿生教學目標能按要求制作手臂的結構模型。通過閱讀資料和分析,了解一些生活中的仿生產品。發(fā)揮團隊合作意識,共同完成游戲任務。嘗試進行仿生設計。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對仿生產品的了解和分析,嘗試進行仿生產品的設計。難點:設計仿生產品。教學準備教師材料:課件。學生分組材料:制作手臂的寬窄卡紙、卸釘、線、膠帶、小動物卡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生物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人們從這些動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中獲得很多啟示,如根據鳥類飛行的特點發(fā)明了飛機,根據蛋殼的結構造出了拱形結構的建筑,根據海
55、豚探路的特點發(fā)明了雷達,可以這樣說,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許多發(fā)明的靈感都來源于自然界的動植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也來試一試仿生。板書課題:8.我們來仿生一、教學過程活動1:模仿手臂的結構和功能觀察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是怎樣配合工作的提出要求:做手臂伸直和彎曲的動作,仔細觀察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是怎樣配合工作的。學生分小組活動,按照要求做手臂伸直和彎曲的動作,并且觀察在手臂伸直和彎曲的過程中,右上肢是怎樣運動的,并且在運動時,用左手按住右上肢的不同部位,感受右上肢不同部位的變化,思考肌肉、骨骼、關節(jié)是怎樣配合工作的。全班交流,預設:人或動物任何一個動作的產生,都不是一塊骨骼肌收縮、舒張完成的,而是多組肌群在神
56、經系統(tǒng)的調解下,骨、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xié)調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會收縮,牽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jié)運動,從而產生各種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通過彎曲和伸直手臂活動,我們知道人體各種活動都是由肌肉收縮帶動骨骼運動而實現(xiàn)的,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肉總是成對的在一起工作,一個收縮,另一個就舒張。由此可見,在運動中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是互相配合完成運動的。教師小結:通過右手的彎曲和伸直這兩個動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我們的骨骼、肌肉和關節(jié)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完成伸直和彎曲手臂這一簡單的動作。活動2:觀察假
57、肢手臂的結構出示課本22頁的假肢手臂的結構圖,引導學生看一看,了解假肢手臂的結構。討論:我們的手臂由哪些部分組成?我們的手臂由骨頭、關節(jié)、肌肉、神經、血管、筋腱等組成,他們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假肢,也稱“義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償缺損肢體部分功能的人造肢體,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多用鋁板、木材、皮革、塑料等材料制作,其關節(jié)采用金屬部件,現(xiàn)在假肢界主流是鈦合金和碳素纖維材料。義肢指人造肢體,用來取代肢體的功能障礙(不論暫時性或永久性),或是用來掩飾肢體傷殘。與義體(如假鼻子、假發(fā))最大的不同,在于義肢的功能性較強,且單指上下肢而言?;顒?:做一只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樣工作的教師引導:我們的手臂究竟是怎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輸液泵靜推泵操作
-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氣動三通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毛料外套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橡膠防眩板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模鍛石墨乳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椰汁薄餅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棉毛衫襖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樹脂沖洗系統(tǒng)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柞木餐椅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開曼群島公司法2024版中文譯本(含2024年修訂主要內容)
- TSGD7002-2023-壓力管道元件型式試驗規(guī)則
- 醫(yī)院培訓課件:《靜脈血栓栓塞癥(VTE)專題培訓》
- 2024年4月自考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試題及答案
- 團結就是力量曲譜和歌詞
- 2022年交通管制員年終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 熱鍍鋅螺栓檢測報告
- 管理制度隱蔽工程驗收管理辦法
- AQL2.5抽檢標準
-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肖水源
- 四線制改變運行方向電路動作細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